[摘要}目的研究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与全静脉麻醉对上腹部手术术后炎症反应及肠道细菌移位的影响。

  方法择期上腹部手术患者60例,ASA I - II级,随机分为2组。A组,诱导后采用硬膜外阻滞复合丙泊酣维持全身麻醉;B组,诱导后采用静脉丙泊酷+瑞芬太尼维持全身麻醉。术中收缩压高于160m!吐fg或大于基础值20'1毛时采用硝酸甘油降压。在术后1、2d采集外周血,ELISA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 tumor necrosis factor -б,TNF -б)、自细胞介素- 10(interieukiH - 10, IL - 10)反映炎症水平:细菌基因组提取全血细菌DNA反映肠道细菌移位。结果A组术后第1天及术后第2天TNF -б、IL - 10显著低于B组(P <0. 05);A组全血细菌DNA显著低于B组(P <0.05) D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较全静脉麻醉可显著降低术后炎症反应,减少肠道细菌移位。

  [关键词]麻醉,硬膜外;麻醉,静脉:炎症;细菌

  手术创伤与应激可以导致局部与全身炎症反应,尽管近年微创趋势减少了对机体的创伤与应激,但是一旦手术方式确定,对进一步减少机体的创伤却显得无能为力,而麻醉却可以通过麻醉药物与麻醉方式的组合进一步减少创伤。硬膜外麻醉可以阻断伤害性剌激的传入,减少应激,也可以减少术后炎症细胞因子的释放。本研究拟在研究不同麻醉方式对术后炎症反应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选择本院择期行上腹部于术患者 60例,其中男性34例,女性26例,年龄23 -65岁, 平均(51 &plusmn;9)岁。ASA I - II级。其中胃良性肿瘤12例,横结肠良性肿瘤15例,肝血管瘤8例,膜体 尾良性肿瘤6例,胆总管结石7例,后腹膜良性肿瘤4例,食道裂孔茄3例,肝囊肿5例。按随机数字表 法分为硬膜外复合全静脉麻醉组(A组, n = 30)和全静脉麻醉组( B组, n = 30)。术前有中重度,心、肺、脑、肾疾病者剔除。麻醉前1天获得患者同意并签署书面同意书后人组试验。设计、实施、评估均为本文作者。血样送本院中心实验室盲法检测结果。组间性别、年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麻醉方法:所有患者均术前30min肌内注射咪瞠安定0.06 mglkg、阿托品0.5mgo A组患者选择T7_8作为穿刺点,穿刺成功后给予1.5%盐酸利多卡 因4mL试验剂量,麻醉平面确定后静脉注射丙泊酣2.0mglkg(阿斯利康公司)、芬太尼6.0ILglkg(人福 药业)、阿曲库镀0.8mglkg(恒瑞制药)全静脉麻醉诱导,插入7.0或7.5号气管导管。麻醉维持,A组采用丙泊酣2mg&middot;kg l-Il,阿曲库镀8?g ? kg - 1 ? min - 1,硬膜外腔0.5%罗喋卡因(阿斯 利康公司)首次7 -9mL,以后3 -5mUh;B组采用全静脉麻醉,诱导方案间A组,术中持续泵人瑞芬太尼0.3 - 0.5问. kg-I. min-I镇痛,肌肉松弛用药同A组。诱导和维持时如果收缩压( systolicb协10&infin;0叫dp严res岱蚓酬s创su町If'陀e,SBP) < 9佣Omr时!论文发表

  10m吨n吨1珞g纠正,如S姐BP > 16щOmrr盯时Ig或大于基础值的 2却0%毛给予硝酸甘油50-斗10&infin;O?gI次直至纠正。

  1.3指标观察:手术后第1天及第2天晨外周静脉 采血,加入乙二胶四乙酸二锅(ethylenediaminettetraacetic acid disodium salt, EDTA)抗凝试管及肝素抗凝试管。ELISA试剂盒 (Santa Crus公司,美国)测量血糖肿瘤坏死因子-б (tumor necrosis factor -б, TNF-б),及白细胞介 素- 10 ( interleukin - 10, IL - 10)血浆含量。用细菌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提取患者全血细菌DNAoPCR扩增后,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PCR产物。

  条件控制,①麻醉深度,术中维持血压、心率波不超过基础值的20%;脑电双频指数( bispectralindex, BIS,45 - 55);根据4个成串剌激(train - of-four, TOF)监测肌肉松弛,调节阿曲库接用量。②补 液,麻醉诱导前静脉输注琵乙基淀粉13010.4氯化饷注射液lOmUkg预扩容,以后根据中华麻醉学会术中液体管理指南(2009版)输注。③在于术中采用控制通气模式,潮气量8 - 12mн屿,呼吸频率12 -16次Imin。

  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数据分 析,计量资料以X &plusmn;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矿检验。P <0. 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