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论文范文 > 正文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

时间:2020-01-21 09:33:42 来源: 浏览:562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

  王振磊

  (上海市普陀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上海.200060)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研究对象为本院为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急诊直接进行PCI的AMI死患者180例。术后随访1年,按照冠脉造影结果,将180例患者分为A组(支架内血栓形成,n= 10)、B组(未出现支架内血栓形成.n=170)对比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影响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年龄、性别、高血压史、糖尿病史、血脂异常史、支架数量对比,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左室心舒张末期直径大于B组,左心室收缩末期直径大于B组,支架直径小于B组,支架长度大于B组、左室射血分数< 50%所占比高于B组,罪犯血管位于前降支率高于B组,首发临床诊断心肌梗死所占比高于B组,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组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因素包括支架长度、支架直径、左室射血分数< 50%所占比首要诊断心肌梗死。结论支架长度、支架直径、左室射血分数< 50 010所占比、首要诊断心肌梗死等是影响AMI患者PCI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支架内血栓形成;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 R54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6213f 2018)04- 0454 - 03

  急性心肌梗死(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是多发心血管疾病。而且,多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伴有明显的血液高凝状态,血栓负荷较高,临床治疗难度大。当前,临床上多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方法对急性心肌梗死进行治疗,能有效控制患者病死率,改善生活质量。但是,PCI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较多并发症。而支架内血栓是其一种常见严重并发症,有着较高的病死率。有研究认为,PCI后支架内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肾功能不全、糖尿病、支架长度、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糖尿病等。本研究为深入探讨AMI患者PCI后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回顾性分析了本院收治的180例急诊PCI治疗的AMI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道于下。

  1资料与方法

  1.1 -般资料所选为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为本院收治的急诊直接进行PCI的AMI患者180例。男性患者136例,女性患者44例;年龄小为50岁,年龄大为85岁,平均年龄(68.2±9.8)岁。

  1.2纳入标准①胸痛持续时间在30 min以上(包括30 min),给予硝酸酯类药物口服,仍不能缓解者;②ST段无抬高,但心肌酶谱符合AMI诊断标准者;③至少两个相邻的胸导联ST段上抬0.2 mV以上(包括0.2 mV),或肢导联ST段上抬0.1 mV以上(包括0.1mV)者。

  1.3排除标准①合并急性心力衰竭者;②左心室射血分数在0.3以下者;③采用溶栓药物治疗者;④预期寿命在1年以内者;⑤不能采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肝素等抗血栓药物治疗者。

  1.4方法

  1.4.1 PCI治疗采用Judkins法,实施左、右冠状动脉造影,对梗死相关动脉进行明确,采用标准方法,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植入上海微创医疗器械公司生产的国产雷帕霉素洗脱支架( Sirolimus-e-luting stent,SES)、任何品牌的进口(Bare metal stent,BMS)。其中,91例患者植入SES,89例患者植入BMS。手术成功标准:术后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血流3级,残余狭窄在20%以下。

  1.4.2分组方法术后随访1年,按照冠脉造影结果,将180例患者分为A组(支架内血栓形成,n=10)、B组(未出现支架内血栓形成,n兰170)。其中,按照2007年美国学术研究联合会( ARC)提出的支架内血栓扩展定义诊断支架内血栓形成。

  1.4.3观察指标 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包括年龄、性别、糖尿病史、高血压史、血脂异常史、支架数量、支架直径等,并深入探讨影响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

  1.5统计学分析将收集到的数据通过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用x2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计量资料均用(x+s)表示,以f检验。支架内血栓形成危险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0.05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 果

  2.1临床特点(表1) 两组年龄、性别、高血压史、糖尿病史、血脂异常史、支架数量对比,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左室心舒张末期直径大于B组.左心室收缩末期直径大于B组,支架直径小于B组,支架长度大于B组、左室射血分数< 50%所占比高于B组,罪犯血管位于前降支率高于B组,首发临床诊断心肌梗死所占比高于B组,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两组患者临床特点分析.png

  2.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2) 实施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组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因素包括支架长度、支架直径、左室射血分数< 50%所占比、首要诊断心肌梗死。

  表2A组支架内血栓形成影响因素

表2A组支架内血栓形成影响因素.png

  3讨 论

  现阶段,药物洗脱支架在AMI患者的介入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升其生活质量。而且,临床上大量实践表明,药物洗脱支架能促使靶病变再狭窄率降低,且能对再次血运重建率进行控制∞]。而与此同时,PCI后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发生开始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关注。根据相关调查研究显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出现支架内血栓形成的概率为1%~2%[6]。本研究中,出现支架内血栓形成的有10例,所占比例为5. 60'/0( 10/180),明显较上述研究高。相关研究显示,PCI疗后支架内血栓形成患者医院内病死率为18%,出院1年内病死率则高达25%[7]。这就需要临床上采取积极措施,深入分析影响AMI患者PCI后支架内血栓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从而实施针对性处理和干预,以改善患者预后。

  本研究发现,A组首发临床诊断心肌梗死所占比高于B组。而且,首要诊断心肌梗死是影响A组支架内血栓形成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此外,A组左室射血分数< 50010所占比高于B组,左室射血分数<50 010所占比是影响A组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另一个独立危险因素,与文献结果相符哺]。研究发现,在药物洗脱支架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支架非相关急性心肌梗死中,支架长度均为独立危险因素,一旦支架长度在31.5 mm以上(包括31.5 mm),会增加支架内血栓形成发生风险‘9]。本研究中.A组支架长度大于B组。实施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组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因素包括支架长度,提示较长的支架会提升支架内血栓形成发生风险。而且,随着罪犯血管植入药物涂层支架长度的增加和直径的缩小,患者出现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风险会不断提升[10]。

  综上所述,支架长度、支架直径、左室射血分数<50 010所占比、首要诊断心肌梗死等是影响AMI患者PCI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需引起高度关注。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