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论文范文 > 正文

从中医典籍翻译看中医文化传播——以罗希文《伤寒论》英译本为例

时间:2020-02-25 09:45:49 来源: 浏览:631

  从中医典籍翻译看中医文化传播——以罗希文《伤寒论》英译本为例

  唐路1 陈骥2

  1浙江中医药大学人文与管理学院 (浙江杭州 310053)

  2成都中医药大学外语学院 (四川成都611137)

  摘要:近年来,中医文化的对外传播受到了广泛关注。然而,受到文化冲突、翻译策略和传播内容等因素的影响,其国际传播依然面临很多问题。作为中医文化的载体,中医典籍的翻译对其传播和输出至关重要。由于中医是从哲学的角度讨论生命活动,故中医典籍的翻译既不能单纯作为文学翻译,也不能一味强调科技翻译,而应在翻译中既注重中医医学信息的传递,又合理考虑中医语言中的文、史、哲的影响,从而避免在翻译过程中人为摒弃中医学深厚的文化底蕴。本文以罗希文教授的《伤寒论》英译本为例,阐述中医典籍翻译在中医文化国际传播中所发挥的重要积极作用。

  关键词:中医典籍;文化传播;罗希文;伤寒论;翻译

  中图分类号:R- 012 文献标识码:B

  近年来,随着一系列政府文件的出台,中医文化的对外传播受到了广泛关注。然而,由于文化冲突、翻译策略和传播内容等因素的存在,中医文化的国际传播依然面临很多问题。事实上,中医文化对外交流的基石是中医翻译,而选择哪些内容进行翻译,对其传播和输出至关重要。为此以罗希文教授的《伤寒论》英译本为例,阐述中医典籍翻译在中医文化国际传播中所发挥的重要积极作用。

  1《伤寒论》英译简史及罗希文教授译本简介

  中医典籍是中医理论的载体,也是中医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对这些著作的翻译将直接影响国外中医爱好者对中医理论的学习和理解。而作为中医典籍的代表,《伤寒论》在1981~2007年共有4种全译本,包括1981年许鸿源(Hong - yen Hsu)译本,1986年罗希文译本,1999年魏遁杰( Nigel Wiseman)译本和2005年黄海译本。《伤寒论》多个英译本的问世,对传统中医文化在西方的传播发挥了积极作用。这些译本中,罗希文教授的译本由英国著名汉学家李约瑟先生亲自英文作序,而译本的一大特色即为按照现在通行的宋本《伤寒论》原文(398条)顺序进行翻译,受到西方中医研究者的广泛好评。1993年再版时附加了古今医籍精选的500个医案,2007年再版时增加了中文对照。可以说,该译本是现今所有《伤寒论》译本中很具代表性、水平较高、影响力极大的译本(为便于表述,将其标注为罗本)。

  2 罗译《伤寒论》中中医文化负载翻译举隅

  中医以中国古代哲学为基础,建立起自身完整独特的医学体系。而《伤寒论》作为中医典籍中的翘楚,成书于东汉末年,在文字语言上,以骈文成文,语言古雅,文采斐然。不仅将中医的理法方药详实阐述,还将中医的哲学思维融会贯通,使文中无论术语还是条文,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色彩和人文内涵。鉴于罗希文教授所译之版本的学术造诣和影响力,现从其译本中遴选较为典型的可反映出中医文化负载的翻译以示详述。

  2.1 术语翻译举隅

  由于不同的宗教信仰、传统习俗和价值观念,产生了不同的文化。而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可能呈现出其文化信息在译人语中没有对应语的现象,这就是文化负载词。中医理论和文化独具一格,因而这样的文化负载词在《伤寒论》中比比皆是。

  例一,如中医术语表示疾病之“霍乱”,见于《辨霍乱病脉证并治第十三》,日:“病发热头痛,身疼恶寒,吐利者,名霍乱。”这是猝然发作上吐下泻的病征,罗本采用的是音译加注解的方法。音译为“huoluan”以保留中医文化特色,便于文化思维转换,同时注解西医词汇“cholera”以便西方读者从词汇意。思对比理解中医之霍乱。相较于魏遁杰将之译为“sudden turmoil"而言,仅强调了突然发作之混乱和骚动,却并未表达出吐泻之症状,故可谓罗本在传播中医时更易实现文化内涵的交流。

  例二,书中多见的描述脉象之“促”,本意为脉来急数且有不规则的间歇,罗本译为“irregular -speedy”,表达出不规则和快速之意,但脉有间歇的特点却体现得不足。若在译文基础上添加“skipping”一词,译为“irregular - speedy skipping”则能表达出跳动而有漏失之意,对该种脉象的特点就阐释得非常全面,可使西方读者对之有清晰准确的理解了。

  例三,《伤寒论》以阴阳理论为主线,其中各章节均有关于“阴阳”之表述。作为阐释中国古典哲学思维的典型文化负载词,“阴阳”目前在国际上的统一译法为音译,即“yin”和“yang”。然而在书中的不同语境下,阴阳自有不同的含义,可分脉象,论病证,泛指阴阳之气,抑或特指气血津液、身体部位等,罗本也对“阴阳”之概念进行了动态释义。如《平脉法》第4条“阳脉浮,阴脉弱者,则血虚”中“阳脉/阴脉”乃为寸脉与尺脉,分别译为“cun pulse”和“chi pulse”;《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六》99条“太阳病中风,以火劫发汗……两阳相熏灼,其身发黄”中“两阳”为邪风与火热两种阳邪,译作“two excessive heats”;《辨不可下病脉证并治第二十》134条“……阳微卫中风,发热而恶寒”中“阳微”特指卫阳虚微,故又译为“deficient defense qi”等。所译皆力求准确解读其含义,并传播中医文化之精髓以免有误。

  2.2 条文翻译举隅

  译者根据医古文原句中语言结构进行翻译,在翻译形式上注重译文与原文的字字对应。若古文文句结构欠缺,则在翻译时进行补充说明。这样的翻译自然是为了展现原文原貌。而罗本在翻译时注重科技英语的语言特点,多运用从句、被动句、动词名词化、定语后置等语法结构,则是考虑了西方读者的阅读习惯,从读者接受的角度酌情进行翻译,以便于其理解中医理论及其文化内涵。

  例一,病人脉数,数为热,当消谷引食,而反吐者,此以发汗,令阳气微,膈气虚,脉乃数也。数为客热,不能消谷,以胃中虚冷,故吐也。(《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122条)

  罗本译文:A speedy pulse indicates an Interior Heat should promote.digestion and whet the appe-tite. But the patient has nausea and vomiting,the reason being adoption of diaphoresis which had weakened the Yang Vital Energy and caused a Defi-ciency of the Diaphragm.A.speedy pulse represents a“Guest Heat”,which cannot help digestion. Thus a cold and deficient state of the Stomach causes vomiting and nausea.

  译文之首未使用“病人”而选择了“数脉”为主语,而后描述实际呕吐症状时再以人为主语,虽主语相异,然文意准确而无歧义,译文自然而符合英语表达习惯。“reason being adoption of diaphoresis”为定语后置,说明患者出现呕吐症状的原因为误用发汗,再“which”引导定语从句说明误汗之后果,译句结构颇为紧凑。然条文第二句将“客热”译为“guest heat”却有不妥。因即便是“guest heat”也当能“消谷”,但此时见呕吐却是“胃中虚冷”,故该“客热”当为“假热”,译为“false heat”为宜。不过罗本译文此处采用非限定性定语句,以补充说明“客热”所致病理情况,翻译句式可取,亦符合英文行文习惯。

  例二,寒实结胸,无热证者,与三物小陷胸汤,白散亦可服(《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141条)。

  罗本译文:When a Blocked- up Chest is of a Cold nature without symptoms of Heat,Decoction of Lesser Xianxiong with three drugs can be adopt-ed. Baisan Powder will also be a remedy.

  “结胸”之释义“按之痛,寸脉浮,关脉沉”见于同章开篇第128条,罗本释译为“tenderness at the low-er part of the chest and epigastric region, pulse floating under fore finger and deep under middle fin-ger”。而将“寒实结胸”直译为“a Blocked- up Chest is of a Cold nature”,实际上并未将该病征解释清楚,反而有可能造成西方读者的误会。考校原文准确性,不如参照“霍乱”之音译,将“寒实结胸”译为“Jiexiong syndrome of cold nature”。128条译文实际上已先行对Jiexiong syndrome做出解释,在之后的条文中皆可援引,如此也更贴近原本的文化内涵,更有利于读者的理解。而“白散”乃是桔梗、巴豆和贝母三者磨粉呈白色,故有其名。有人译为“small white powder”,虽言明了药物性状,但却少了些文化内涵。而作为一剂方名,译为“白色细小粉末”也是不妥,因而罗本译为“Baisan powder”既使译文达意清楚,又保留了原本的文化含义。再观全句,根据《医宗金鉴》考证,原文实际解读为“寒实结胸,无热证者,与三物白散”,“小陷胸汤”和“亦可服”本是衍文,实际翻译中当可去除。故全句参照罗本,可适当予以调整,在使用被动句型的基础上译为“Jiexiong syndrome of cold nature without symptoms of heat can be adopted with Baisan powder(of threed,ugs)”。句式简要,保留了原本中医的内涵,亦符合西方读者的阅读习惯。

  3 中医典籍翻译之要义

  文化的传播能力影响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软实力,通过文化传播可提升自身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中医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在2016年颁布的《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中明确提出了要通过推动中医药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中医药对外交流合作。由于文化传播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传播的内容,而中医典籍正是中医文化的重要载体,因为其中既记述了医学理论知识,又寓有人文科学内涵,两者水乳交融、难以分割。因此,欲将中医典籍中富有中医文化特色之内容用现代语言更清晰明确地予以表达,挖掘其中对于世界具有普适性的科学价值和人文意义,正是翻译中医典籍的立义所在。

  3.1 中医典籍翻译的文本诠释

  诠释学是对文本意义进行理解和解释的科学。中医学术发展史,可谓是对中医典籍的诠释史。中医典籍作为中医文化的载体,对其进行翻译应首先基于对文本的理解。然而,这些文本的涵义是多层面的,任何理解都是译者在其本身所处的历史背景下根据自身的主体性和创造性进行诠释。换言之,中医典籍的翻译会由于特定的时空以及不同译者的视域不同而产生不同译介。正是基于此,中医典籍的翻译才能不断从诠释学的角度被赋予时代的气息,让读者更加贴近原文的内涵,从而准确理解文本原义,并进一步推动中医文化的传播。

  3.2 中医典籍翻译的等值译介

  中医典籍的翻译方法各家相异,译文质量良莠不齐,许多译文存在机械刻板的逐字逐句翻译或是用词晦涩难懂、歧义横生等现象。为使不同国家的读者对原文主旨和细节信息尽可能产生相同理解并在阅读时获得同样的心理感受,使用贴切的自然对等语将原文译出是中医典籍翻译较为理想的效果。而这样的对等,首先应做到文章意义等值。考虑到中英语言体系的差异,在语法结构和修辞文法等方面难以实现绝对等值,应力求等值表述原著的基本内容。而对于中医典籍中大量存在的专业术语,则应尽量在目的语中找到等值同义词汇,以使阅读简单易懂。若无法找到同义词汇,则考虑使用近义词汇进行转换和,释义,尽力做到与原文等值,从而顺利译介典籍原文,并实现文化交际。

  3.3 中医典籍翻译的语用顺应

  中医典籍翻译是非文学性翻译中一个较为特殊的领域,是译者和原文作者、目的语读者之间进行交流,进而在目的语的认知语境中不断进行语言选择以阐释原发语文化、完成交际目的的过程。语言结构方面,中医典籍以文言文撰写医理,文简义博,术语常常一词多义或数词同义,文句善用修辞,译者需在动态语境中进行解读,并考虑目的语读者的认知水平,使译文从字面意思到语言风格都顺应于目的语文化的认知。然而,中医典籍的著述语言常使西方读者因文化缺失而感到无法理解或产生误解。如此,不若考虑将那些不影响原文意义传播的词汇和语句直接在译文中删除,从而避免强行使用晦涩难懂的语言或存在歧义的语言进行译介,有误中医文化内涵的传播。

  4结语

  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医理论通过翻译而逐渐被西方读者认可和接纳,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医文化的了解也在不断加深。然而翻译不仅是两种文字的简单转化,更是要完成文化内涵在两种语言之间的阐释和传播。罗希文教授作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和我国著名的中医典籍翻译家,为了让人们更清楚认识中医的价值,一直致力于中医医学文化的发扬光大。其《伤寒论》英译本虽然由于受到时代背景及其本身理解角度的影响,尚有不尽完善之处,但也正是由于他这样的翻译大家的参与,在中医典籍的翻译过程中,既不单纯视其为文学翻译,也不一味强调科技翻译,而是在翻译中既注重了中医医学信息的传递,又合理考虑了中医语言中的文、史、哲的影响,从而使不同译者在不同时期的译介令中医典籍翻译呈现出了动态完善的过程,并逐步使中医文化的传播更加准确和深远。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