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论文范文 > 正文

糖尿病微循环障碍临床用药合理性评价研究

时间:2020-03-12 09:36:23 来源: 浏览:209

  糖尿病微循环障碍临床用药合理性评价研究

  王建华1,王瑛2,罗帅1,李冉1

  1.61618部队门诊部,北京100094;2.61081部队门诊部,北京100094

  【摘要】目的分析使用蚓激酶治疗糖尿病微循环障碍临床用药合理性。方法将2014年2月一2018年2月收治的82例糖尿病微循环障碍者分为2组。对照组使用格列齐特治疗,以此为基础,观察组使用蚓激酶治疗。分析两组效果。结果两组治疗之后血沉方程、低切、高切、血沉指标相较于治疗前好转显著,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沉方程、低切、高切、血沉比对照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的袢周情况积分、血液流态积分以及管袢形态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上述积分均有所改善,就改善程度来讲,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更好(P<0.05)。结论对于糖尿病微循环障碍疾病,使用蚓激酶进行治疗,能够取得显著效果,可积极提升糖尿病微循环障碍者血液流变学以及微循环功能,不存在严重的不良反应,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糖尿病;微循环障碍;蚓激酶;格列齐特;药物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R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_4062(2018)08(b)-0001-03

  糖尿病与相关并发症会引起患者出现失明、截肢、肾脏衰竭以及心脑血管不良事件。致死率及致残率均较高。在一定程度上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微循环障碍属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基础,医生在控制患者血糖的同时,也应当积极预防、延缓并治疗糖尿病微循环障碍。在目前的临床工作之中,对于因糖尿病引起的微循环障碍,作用发生机制认识还不充分,药物选择也缺少规范。对于这种情况,中国微循环学会糖尿病与学会专业委员会制定了相关共识,目的在于为临床合理选择提升糖尿病微循环障碍改善度的药物提供参考。有文献证实,对于糖尿病微循环障碍者,使用蚓激酶进行治疗,能够取得满意成效。为了证实该理论的真实性,结合实际情况,该文选择2014年2月-2018年2月该部收治的82例糖尿病微循环研究对象。经诊断以及相关检查,受试者确诊,符合卫计委颁布的关于该疾病的诊断标准。排除对象:酮症、慢性肾炎、泌尿系统感染、阴道炎、严重心衰、肝脏功能异常、近期使用肾毒性药物史者。

  受试者知晓实验过程,在此同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依照就诊顺序,将其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男22例,女19例,年龄区间为36.52—74.52岁。平均年龄为(54.25:t1.24)岁。观察组男23例,女18例,年龄区间为37.58—75.16岁。平均年龄为( 55.19+1.64)岁。两组受试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均衡性。

  1.2方法

  受试者入组后,口服格列齐特(国药准字H11021413)治疗,目的在于控制血糖。剂量为80 mg/次。

  初始剂量为2次ld,使用2—3周,在此之后依照患者尿糖以及血糖值,调整药物剂量,总剂量范围维持在80—240 mg/d。

  以此为基础,观察组使用蚓激酶(国药准字H20068081,60万U)。2片/次,3次ld。于饭前30 min使用,连续治疗3—4周。

  1.3观察指标

  ①分析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比较隋况:②分析治疗前后甲襞循环指标情况。

  1.4统计方法

  该实验使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比较情况,见表1。

  3讨论

  因2型糖尿病有关因素引起的微循环障碍被称之为糖尿病微循环障碍。该疾病不但在2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以及发展中起到了一定作用,并且也会参与到糖尿病进展以及胰岛素抵抗发生中圆。当前临床对于糖尿病微循环障碍的发生机制上存在争议。通常认为,这种现象主要涉及到血管内皮受损、一氧化碳合成量降低、多元醇通路活性上升、氧化应激、蛋白质非酶糖化、蛋白激酶c激活等方面的功能以及代谢异常。在上述因素的影响下发生微循环自律运动障碍。微血管中的血流量明显提升,压力增加。在血流动力学异常的影响下,会造成微血管结构受损,血管壁通透性上升,毛细血管渗出,基底膜厚度增加等现象。继而引起微血栓形成,造成微循环缺血缺氧,诱发机体内相关功能器官障碍。该情况可能发生在糖尿病早期以及疾病前期。所以说,早期对糖尿病微循环障碍加以干预,有助于疾病的治疗,可积极预防血管并发症发生。

  该组实验证实,两组治疗之后血沉方程、低切、高切、血沉指标相较于治疗前好转显著,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沉方程、低切、高切、血沉比对照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的袢周情况积分、血液流态积分以及管袢形态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两组上述积分均有所改善,就改善程度来讲,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更好(P<0.05)。

  证实使用蚓激酶在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微循环障碍中,可取得满意成效。能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所存在的微循环障碍和血液流变学异常现象。因为该疾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糖化血红蛋白指数明显上升。在这种情况下令红细胞粘度增加,膜流动性减少,引发红细胞变形性降低。红细胞很难经过微血管,进而引起滞留,造成血流阻力上升以及微循环阻塞。微循环有效灌注量不足。值得说明的是,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巨球蛋白比正常人明显较高,抑制纤溶酶六纤溶酶活性降低。导致血液形成高能状态,因高血糖研制的组织低级醇高渗透压,以及高山梨醇形态。减少了血管内皮细胞,增值度,对内壁细胞修复过程造成影响,所以说,血小板粘附功能提升、红细胞凝集度增加、纤维蛋白原升高、微循环障碍。血管内皮受损为2型糖尿病微循环障碍的主要形成原因。

  蚓激酶可以起到去纤、降脂、减少蛋白酶活性程度以及血小板凝集度、减少血管阻力的效果,使用后能够改善患者微循环状态。所以说,使用该药物在治疗,糖尿病微循环障碍中,能够取得满意效果。其在改善微血管病变方面有着较为成熟的疗效。值得说明的是,有文献证实,蚓激酶安全性较强,使用后不会出现不良反应,治疗效果显著。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