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论文范文 > 正文

鼻内镜下电凝止血联合中药吹鼻治疗隐匿区鼻出血临床分析

时间:2020-04-08 09:29:57 来源: 浏览:890

  鼻内镜下电凝止血联合中药吹鼻治疗隐匿区鼻出血临床分析

  潘黎明①

  【关键词】鼻内镜下电凝止血; 中药吹鼻; 隐匿区鼻出血

  doi:1 0.1 4033/j.cnki.cfmr.2018.33.0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6805(2018)33-0152-03

  隐匿区鼻出血作为临床耳鼻喉科常见病症中的一种,患者病症具有顽固性、难治性特点,其出血点多位于鼻镜、额镜、鼻内镜等检查难以发现的鼻腔解剖死角处,在临床中医学中归属为“鼻衄”范畴。与此同时,有相关研究指出此类病症患者病发时具有危急特点,加上确认其鼻腔出血点难度系数大,若不及时予以患者有效措施进行治疗或处理措施不合理,会导致其诱发一系列并发症状,严重者还受鼻腔窒息影响而出现不良结局,对患者生命健康安全造成极大威胁。故如何予以隐匿区鼻出血有效止血措施是现今临床急待解决的医学问题之一。历年来,临床针对此类病症患者常用的止血措施通常是以填塞鼻腔或出血动脉固定作治疗原则,如前鼻孔填塞、后鼻孑L填塞、动脉栓塞、动脉结扎等,虽有一定的确切价值,但方法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弊端之处,鼻孔填塞会大幅度提高患者机体疼痛感,而动脉栓塞、结扎所消耗的较高成本会对其家庭经济造成负担[3]。近年来,随着临床医学的大力发展,临床表明可借助鼻内镜形成的患者手术视野进行电凝止血,并加以中药吹鼻措施进行干预,是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及改善预后的有效措施,以全面满足其治疗需求,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同样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综合上述观点,本次研究于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隐匿区鼻出血患者中抽出76例作观察对象行临床分析,所得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般资料

  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于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隐匿区鼻出血患者76例,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其中,对照组男21例,女17例;年龄29—70岁,平均(41.25土7.25)岁;病程1—8 d,平均(4.68±1.22)d。观察组男23例,女15例;年龄32~71岁,平均(42.33±6.45)岁;病程1—9d,平均(4.75±1.64)d。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研究对象对本研究信息知情且签署同意书;研究已获取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予以鼻内镜下电凝止血作干预措施,具体流程为:首先指导患者取端坐位,在鼻内镜视野下将鼻腔填塞物取出,并对其鼻腔及鼻咽部中残留血凝块、血性分泌物等物质取吸引管进行吸取,然后取无菌棉片浸透在lOr/0丁卡因及1%肾上腺素配制的混合液体,并将浸透的棉片置于其鼻腔处进行收缩处理,以结合患者棉片血染情况来明确其出血点的大致位置。接着应用鼻内镜确定患者具体出血点,然后对其出血点进行3s左右的双极电凝处理出血点直至患者组织部位呈凝固状态。期间,若患者出血部位过于隐匿且器械无法到达患处进行电凝处理时,可对中、下鼻甲处采取鼻中隔剥离子方法进行骨折移位,便于手术空间得以扩大。若出血量过高至出血点模糊不清者,可取棉片对其出血位置进行压迫,并以出血方向进行吸取,同时将棉片一同撤离。若患者动脉处探视到出血点,将其血管断端处作后处理操作,可以环形方法对其出血血管周围处进行烧灼。若患者自始至终都无法确定其出血点处,可直接在患者后鼻孑L上方1~1.5 cm处作电凝处理。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予以鼻腔填塞进行处理,结合其出血点、处理范围及鼻腔大小取适宜的膨胀海绵完成填塞,48 h后取出填塞物。观察组选择加以中药吹鼻措施,取前端沾有0.1 g三七粉的长度0.3 cm吸引管,并取波氏球球囊连接至管道后端处,借助鼻内镜提供的手术视野来准确找到患者电凝后的出血位置,在吸引管前端对准位置后进行波氏球球囊按压,促使三七粉喷洒出并黏附在其鼻黏膜表面,操作频率为术后48 h内进行早、中、晚各行1次中药吹鼻。

  1.3观察指标

  详细记录患者术中出血量、止血时间、手术时间等相关手术指标及术后首次出血时间、3个月内鼻出血次数、主观嗅觉减弱例数等预后情况,同时采取GQOLI-74(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分,表格内容主要有躯体、心理、社会及物质等多项功能评分,分值范围0—100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质量越高。

  1.4统计学处理

  研究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ts)表示,采用f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止血时间等手术指标均较对照组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i土s)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i土s)

  2.2两组患者预后情况比较

  观察组术后首次出血时间、鼻出血次数及主观嗅觉减弱率等预后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预后情况比较

表2两组患者预后情况比较

  2.3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i±s)]

表3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i±s)]

  3讨论

  隐匿区鼻出血作为临床耳鼻喉科常见病症中的一种,患者鼻腔出血点多处于医疗设备难以探查的鼻腔深部或鼻腔解剖结构死角处,具有位置隐蔽的临床特点,加上假设患者合并有其他鼻腔问题,如鼻中隔不规则偏曲、中鼻甲反折、下鼻甲肥大等症状,其出血点查找难度系数会大幅度增加[4-5]。此外,临床还表明,患者在查找出血点时通常都是以应用耳镜或将中、下鼻甲骨折移位、适当放宽鼻中隔矫正术等措施来拓展其查找视野,便于及时确定患者出血位置,但其在查找过程中出血点同样也会受静止期血管断端回缩或反复填塞所致黏膜弥漫性出血等问题影响,提高患者鼻腔出血量的同时也不利于其出血点查找。与此同时,患者还会受鼻出血反复、鼻腔多次堵塞造成的机体痛楚等因素影响,导致其心理产生负面情绪及降低生活质量的同时还会提高鼻腔感染风险,尤其是高龄患者还易出现缺氧问题进而导致病情加剧[6-7]。因此,临床表明如何予以隐匿区鼻出血患者在减少副损伤前提下提高其止血效果,是现今临床急待解决的医学问题之一。

  本次研究针对隐匿区鼻出血患者主张应用鼻内镜下电凝止血联合中药吹鼻作干预方案,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中药吹鼻)手术相关指标、预后情况就生活质量评分均较对照组(鼻腔填塞)对应值优(P<0.05),与临床大量研究结果大致相符,表明此类方法存在较高可行性。其中,鼻内镜下电凝止血用于患者病症治疗中,可利用内镜照明效果好及放大作用来进行出血部位查找,同时还可详细观察到其鼻腔内的局部情况及小血管残端,后对患者出血部位应用高频电极端及其组织间产生的电弧作用进行高温封闭和炭化残端,止血效果显著,且此类方法还具有操作便捷及微创特点,是提高患者治疗效果的有效措施[8-10]。此外,电凝处理后的预后措施也不容忽视,是提高患者止血效果及健康恢复进度的关键所在。历年来;临床所用的常规填塞手术在操作过程中会对患者鼻黏膜造成无法避免的损伤,易延长其手术时间的同时提高术中出血量,且术后预后中也会导致患者处理后的出血点出现二次出血问题,加上反复操作对其心理造成的负面影响和机体疼痛感,不仅不易被患者所接受,还会导致其生活质量下降,不利于患者嗅觉功能的改善。因此,临床中医表面加以鼻出血属“鼻衄”范畴,且《内经》中表明病阳络伤是其主要病机,故临床加以中药吹鼻作其预后治疗,在鼻内镜引导下取沾有三七粉的吸引管前端对患者前期处理后出血点进行吹鼻,利用三七中补血、去瘀生新、消肿定痛、止血等作用,进而起到提高患者疗效的措施。与此同时,三七还具有较高的水溶效果,以此有利于提高患者血小板数量,进而加快其凝血频率,进而增强其止血效果[11-12]。此外,此类方法的无创性更能提高患者的接受程度,且不会对其鼻腔通气造成影响,是改善患者预后及嗅觉功能的有效措施,对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综上所述,采取鼻内镜下电凝止血联合中药吹鼻治疗隐匿区鼻出血患者,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症状复发概率及嗅觉功能均得到显著性改善,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有效措施,值得临床上大力推广。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