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精神病学 > 四川精神卫生杂志

四川精神卫生

四川精神卫生杂志

Sichuan Mental Health 사천정신위생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 四川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绵阳市精神卫生中心
  • 影响因子: 0.56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7-3256
  • 国内刊号: 51-1457/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四川精神卫生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四川
  • 主编: 唐向东
  • 类 别: 精神病学
期刊荣誉:
  • 精神分裂症患者积极情绪对抑郁症状的间接作用

    作者:刘林林;江源;王川;杨业兵;陈清刚;龙鲸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积极情绪和抑郁症状的关系以及应对方式和领悟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贝克抑郁自评量表(BDI)、正性负性情绪量表(PANAS)、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对110例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评估,使用中介检验程序检验积极情绪对抑郁症状的作用。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积极情绪、积极应对方式、领悟社会支持三者两两之间呈中等正相关(r=0.41~0.64,P﹤0.01),并且每项都与抑郁呈中等负相关(r=-0.37~-0.50,P﹤0.01),且均与消极应对方式没有相关关系。消极应对方式仅与抑郁呈低等正相关(r=-0.20,P﹤0.05)。中介效应检验显示积极应对方式和领悟社会支持对抑郁的回归效应检验显著(β=-0.29,-0.24,P﹤0.05),而积极情绪的回归效应检验不显著(β=-0.13,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积极应对方式和领悟社会支持在积极情绪与抑郁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积极情绪可能通过积极应对方式和领悟社会支持对抑郁产生间接作用。

  • 抗精神病药物对龋齿发生的危险因素的影响分析

    作者:郑琰婷;陈晖;伍毅;邬建明;贺成囧

    目的:比较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简称服药人群)和健康人群的龋齿发生因素如唾液氟离子浓度( F-浓度)、唾液流速以及唾液pH值的差异,研究服药人群龋病高发的主要影响因素,探讨早期干预龋病的措施。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服药组80例为2012年5月-2013年10月在上海市杨浦区精神卫生中心住院的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对照组40例为普通健康人群。收集并测定其唾液F-浓度、流速以及pH值。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非参数检验Spearman相关分析进行分析。结果①服药组唾液F-浓度(1.86±2.23)mmol/L低于对照组(4.40±6.27)mmol/L;服药组唾液流速(1.46±0.97)ml/min低于对照组(1.99±0.51)ml/min;服药组pH值(6.30±0.39)低于对照组(7.09±0.3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②服药组和对照组唾液之流速和pH值均呈正相关(r=0.459,P﹤0.05);服药组和对照组唾液流速和F-浓度呈负相关( r=-0.415,P﹤0.05);唾液pH值和F-浓度呈负相关( r=-0.496, P﹤0.05)。结论服药人群中较低的唾液F-浓度、唾液流速以及唾液pH值可能是该人群龋齿高发的主要影响因素,其中唾液流速与F-浓度是需重点干预的环节。

  • 医学生认知情绪调节对心理症状水平的影响

    作者:李晋文;傅文青

    目的:研究医学生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对心理症状水平的影响。方法运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90)与认知情绪调节问卷中文版( CERQ-C)对江苏某大学医学部586名本科生进行调查,按SCL-90界值分组后进行认知情绪调节策略比较,并对两个工具各因子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医学生阳性组( SCL-90总评分﹥160分)较多运用责难自己、沉思、灾难化策略,而较少运用理性分析策略;②不适应性调节策略与SCL-90各因子分及总均分呈正相关(P﹤0.01),其中,沉思和灾难化与各因子分及总均分正相关;责难自己与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精神病性及总均分正相关(P﹤0.01),与躯体化、敌对呈正相关(P﹤0.05);③灾难化、责难自己、沉思三种策略可联合预测心理症状水平15.9%的变异程度。结论医学生越多运用不适应性调节策略,其心理症状水平越高。

  • CBT联合小剂量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幻听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作者:李雪晶;郭轶;傅春恋;陈立勇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治疗( CBT)联合小剂量利培酮在治疗精神分裂症幻听中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 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伴有幻听的患者分为CBT干预组(研究组)与药物治疗组(对照组)各40例,均采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利培酮片治疗,CBT组药物剂量约为对照组的1/3,同时予以CBT干预。分别于入组时、3个月、6个月及随访6个月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 PANSS)、幻听量表( AHRS)、副反应量表( TESS)评定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6个月及随访6个月两组的PNASS评分、AHR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0.01);随访6个月时,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826,P﹤0.05)。结论 CBT联合小剂量抗精神病药物及足量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幻听均有临床效果,前者疗效的持续性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可能优于后者,但需要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CBT 精神分裂症 幻听
  • 米氮平与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对伴失眠的老年抑郁症的疗效研究

    作者:潘继英;全传升

    目的:比较米氮平与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对伴失眠的老年抑郁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诊断标准的老年抑郁症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米氮平组( n=35)和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组( n=33)。米氮平组起始剂量7.5~15 mg/d,高不超过45mg/d,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组从5 mg/d开始服用,高量不超过20 mg/d,观察期为8周,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RSD)和副反应量表( TESS)于治疗前、治疗后1、2、4、8周末测评两组的疗效和安全性,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 PSQI)于治疗前、治疗后1、2、4、8周评定睡眠质量。结果治疗后8周,米氮平组和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1.4%vs.90.9%,χ2=0.124,P﹥0.05)。治疗8周末,米氮平组和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组PSQ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20±2.52)vs.(9.14±2.42),t=4.98,P﹤0.01]。不良反应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2,P﹥0.05)。结论米氮平治疗老年抑郁症安全有效,但米氮平因其可快速改善睡眠质量,更适合对伴有失眠的老年抑郁症患者使用。

  • 氨磺必利合并度洛西汀治疗以躯体症状为主的抑郁症对照研究

    作者:韦有芳;王丽丽

    目的:探讨氨磺必利合并度洛西汀对以躯体症状为主的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开放对照研究,将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抑郁症伴躯体症状诊断标准的6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氨磺必利合并度洛西汀治疗组(研究组)和单纯度洛西汀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均治疗8周。在治疗前和治疗后2、4、6、8周末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17项版(HRSD-17)、症状自评量表(SCL-90)躯体化因子、副反应量表( TESS)进行疗效及副作用测评。结果治疗后两组HRSD-17评分和SCL-90躯体化因子分值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在治疗后第2周末起,两组HRSD-17评分和SCL-90因子分值同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0.01),两组不良反应症状均较轻,患者均能耐受,未做特殊处理。结论氨磺必利合并度洛西汀对躯体症状为主的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可能优于单一使用度洛西汀治疗。

  • 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对照研究

    作者:焦金;王润泽;马元业;王霞

    目的:探讨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7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氨磺必利组(研究组)和利培酮组(对照组)各36例,观察8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 PANSS)评定疗效,副反应量表( 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经8周治疗,两组PANSS总分均较治疗前低( P均﹤0.01)。氨磺必利组与利培酮组有效率分别为88.9%和86.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氨磺必利组阴性症状评分减分与利培酮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时两组TE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磺必利对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的疗效与利培酮相当,而对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的疗效优于利培酮。

  • 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心理治疗对首次抑郁发作的影响

    作者:王玮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心理治疗对首次抑郁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门诊治疗的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 ICD-10)中的首次抑郁发作诊断标准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研究组给予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心理治疗,对照组给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共观察24周。于治疗前、治疗后第2、8、24周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RSD)进行评定,比较治疗后24周末两组总有效率;并于2年后电话随访,比较两组复发率。结果治疗2、8周末HRSD评分研究组均低于同时点对照组[(21.03±4.89)分vs.(25.57±4.37)分,(9.60±4.22)分vs.(21.52±2.72)分,P﹤0.05或0.01];24周末研究组痊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0.0%vs.56.7%,χ2=0.14,P﹥0.05);2年末电话随访研究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31.7%vs.61.7%,χ2=10.85,P﹤0.01)。结论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心理治疗对首次抑郁发作疗效优于单纯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复发率低。

  • 帕罗西汀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伴焦虑的效果观察

    作者:黄洪;陈彦君;邹志礼

    目的:评价帕罗西汀片(乐友)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伴焦虑的疗效。方法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 HAMA)从符合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高血压病诊断标准的25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筛查出HAMA评分﹥14分的患者11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口服卡托普利片25mg tid+乐友20~40mg qd)61例和对照组(卡托普利片25mg tid)52例,共随访治疗6周。在治疗前及治疗6周末测定患者的血压及进行HAMA测评。结果①治疗前两组HAMA评分、收缩压和舒张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0.686、0.957、1.410,P均﹥0.05)。②治疗6周后,观察组HAMA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032,P﹤0.01);观察组在治疗6周后HAMA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对照组在治疗前后HAM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③治疗6周后,观察组收缩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90,P﹤0.05),而舒张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57,P﹥0.05);两组在治疗6周后收缩压及舒张压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帕罗西汀片可能有效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焦虑情绪,可有助于血压的控制。

  • 脑涨落图检测精神分裂症患者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前后脑内神经递质功能的研究

    作者:付文彬;曾宪祥;陈辞珍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神经递质功能特点及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对患者的神经递质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脑涨落图仪( EFG)检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无抽搐电休克( MECT)治疗前后脑内神经递质功能。选取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 CCMD-3)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24例,MECT治疗8~12次。在首次治疗前半小时,首次治疗之后半小时及24小时、末次治疗后24小时采用EFG检测脑内γ-氨基丁酸(GABA)、谷氨酸(Glu)、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乙酰胆碱(Ach)六种神经递质的功率。在首次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24小时进行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 PANSS)测评。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半小时患者的全部递质功率升高(P﹤0.05),首次治疗与末次治疗后24小时,多巴胺功率降低(P﹤0.05)。5-HT、Ach、NE、DA的功率与P分呈正相关(P﹤0.05),GABA与G分、PANSS总评分呈负相关(P﹤0.05),PANSS评分P分和PANSS总评分降低(P﹤0.01)、G分降低(P﹤0.05)。结论 MECT治疗能降低精神分裂症患者多巴胺功能。

  •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

    作者:徐朋波;韩振;于娜;于君;顾伟中

    目的:探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利培酮、奥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甲状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的5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服用利培酮和奥氮平两组,其中利培酮组29例,给药初始剂量为4 mg/d,2周内逐渐加至6 mg/d,观察至8周末;奥氮平组25例,给药初始剂量为10 mg/d,2周内逐渐加至15mg/d,观察至8周末。分别在治疗前、治疗第8周末测血清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TT3)、血清总甲状腺素( T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FT3)、血清游离甲状腺素( FT4)及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结果利培酮组治疗前后血清TT3、TT4、FT3、FT4、TSH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奥氮平组治疗前后血清TT3、TT4、TSH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前后FT3、FT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01±0.28)pg/mlvs.(2.81±0.26)pg/ml,(0.91±0.2)pg/mlvs.(0.77±0.14)pg/ml,P﹤0.05]。利培酮组治疗后血清TT3、FT3水平升高,较奥氮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甲状腺功能无实质影响,奥氮平能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FT3、FT4的水平,在治疗中应注意监测服用奥氮平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

  • 海阳市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作者:赵蕾;范勇;董玉霞;刘丽华

    目的:系统评价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为提高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法,抽取海阳市农村地区3所小学及3所初级中学7~17岁学生共1416名,其中留守儿童649名,非留守儿童767名。采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量表( MHS-C)和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 PHCSS)对649名留守儿童和767名非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留守儿童的MHS-C总分、情绪、意志行为、个性特征、PHCSS总分、焦虑和合群的得分均低于非留守儿童(t=-17.900~-2.954,P﹤0.05)。留守儿童在认知、思维与语言、情绪、行为、合群、智力与学校情况、焦虑因子的得分存在性别和年级差异( t =-5.877~4.667,P ﹤0.05)。留守儿童的情绪和焦虑呈正相关(r=0.289,P﹤0.05);意志行为和行为呈正相关(r=0.296,P﹤0.05);个性特征和合群呈正相关( r=0.215,P﹤0.05)。结论留守儿童更容易存在情绪和行为问题,“留守”对男童较为不利,应采取针对性措施,展开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 长期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尿酸分析及意义

    作者:赵国平;齐杰;杨鹤林

    目的:探讨长期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尿酸的变化。方法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抽取2014年在苏州民康医院住院的年龄≥55岁的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 CCMD-3)诊断标准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110例作为观察组;随机抽取2014年苏州市金阊区未患精神分裂症的年龄≥55岁的正常老年人50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尿酸酶法进行尿酸测定。结果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高尿酸血症的检出率随着年龄与病程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男性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3,P﹤0.05)。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尿酸浓度均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557,P﹤0.05)。结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尿酸代谢异常。

  •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舍曲林对精神分裂症后抑郁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范洪峰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 rTMS)联合舍曲林对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疗效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 ICD-10)精神分裂症后抑郁诊断标准的78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舍曲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辅用rTMS治疗,两组均于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RSD)、Herth希望指数量表( HHI)、威斯康辛卡片分类测验( WCST)进行测评。结果治疗后,两组HRSD评分均低于治疗前( t=34.212,26.631,P﹤0.01),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t=6.705,P﹤0.01);治疗后两组HHI总分及各项因子评分高于治疗前(t=6.737,6.245,11.008,6.403,P﹤0.01),两组HHI总分及各项因子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3.184,2.799,4.265,2.855,P﹤0.01);治疗后观察组WCST评分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399,18.558,5.101,5.894,15.385,P﹤0.01),观察组WCST评分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1.900,10.614,3.739,3.573,6.229,P﹤0.01)。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合并舍曲林可能提高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疗效及心理希望水平,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

  • 难治性抑郁症的临床特征以及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对照研究

    作者:张文蔚;杜启峰;于妍;张建龙;陈贻华;李水洪

    目的:探讨难治性抑郁症的临床特征以及甲状腺激素水平。方法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版(HRSD-17)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对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诊断标准的48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和54例非难治性抑郁症患者进行测评,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两组患者血清促甲状腺激素( TSH)、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TT3)、总甲状腺素( T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FT3)、游离甲状腺素( FT4)水平。结果难治性抑郁症组(TRD组)与非难治性抑郁症组(非TRD组)比较,起病年龄更早[(16.4±3.8)岁vs.(23.6±4.3)岁],受教育年限更短[(8.7±2.1)年vs.(10.6±2.3)年],本次发病病程更长[(65.1±18.3)月vs.(4.9±2.5)月],HRSD-17中行为阻滞因子评分更高[(8.37±2.43)分vs.(6.51±2.55)分],血清FT3水平更低[(3.93±0.52)pmol/L vs.(4.21±0.49)p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难治性抑郁症患者单次病程长,起病早,文化水平低,阻滞症状重,血清FT3水平低。

  • 大学生心理压力和心理韧性的关系研究

    作者:高正亮;陈斌

    目的:调查大学生心理压力感的现状,分析心理韧性对心理压力感的影响。方法采用分层整群取样获得1000名大学生被试,采用问卷法对其心理压力感和心理韧性进行调查评定,分析心理压力在性别、户籍及家庭收入水平方面的差异,并通过相关分析、回归分析了解心理韧性对心理压力的影响。结果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感在户籍和家庭收入水平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f=841,P均﹤0.05),多重比较表明,来自农村和乡镇的大学生较来自城市的学生感受到更大的压力;家庭收入水平较低的学生感受到更高的压力。相关分析( r=-0.104~-0.365,P﹤0.01)和回归分析表明,心理韧性对心理压力感有负向预测作用(P均﹤0.05)。结论来自农村及家庭收入水平较低的大学生感受到更高的心理压力;大学生心理韧性是应对压力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素质资源。

  • 认知行为疗法合并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惊恐障碍的对照研究

    作者:彭晶

    目的:比较认知行为治疗合并艾司西酞普兰与单用药物治疗惊恐障碍的临床效果、安全性、依从性及复发率的情况。方法将2012年1月-2013年6月湖北省孝感市康复医院60例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惊恐障碍诊断标准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采用认知行为治疗合并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对照组单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在治疗前及治疗2、4、6周进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HA-MA)、临床总体印象量表-病情严重程度量表( CGI-SI)及副反应量表( TESS)评分,随访1年。结果研究组显效率为75.9%,对照组显效率为5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1,P﹤0.05)。治疗后2、4、6周,研究组患者HAMA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9±6.2)vs.(23.4±3.5)、(15.1±5.1)vs.(19.3±7.8)、(8.5±3.1)vs.(14.6±3.5)(P均﹤0.05)]。CGI-S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21±0.56)vs.(3.65±0.82)、(2.32±0.64)vs.(2.85±0.35)、(1.51±0.52)vs.(2.28±0.31)(P均﹤0.05)]。两组TESS评分各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第6个月、12个月随访依从性比较,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89.7%vs.72.4%,75.9%vs.62.1%),研究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20.7%)vs.(41.4%)]。结论认知行为治疗合并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惊恐障碍可能有助于改善惊恐障碍,提高远期服药依从性,减少复发率,提高患者社会功能。

  • 改善父母教养方式对破坏性行为障碍儿童自我意识的影响

    作者:瞿淑雯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破坏性行为障碍儿童自我意识的影响,为通过改善父母教养方式来提高患儿的自我意识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苏州市广济医院门诊和住院的68例符合《美国精神障碍与统计手册(第4版)》( DSM-Ⅳ)的破坏性行为障碍儿童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药物治疗+父母教养方式培训)32人和对照组(药物治疗+常规诊疗交谈)36人,采用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的前瞻性干预研究设计,在干预前和一年后对两组儿童进行儿童自我意识量表( CSCS)测评。结果两组CSCS各分量表得分及总分均较一年前升高( P﹤0.05或0.01),研究组一年后的行为、焦虑、合群及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P﹤0.05或0.01);进一步比较显示,研究组焦虑得分差值和总分差值均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改善父母教养方式可能提高破坏性行为障碍儿童的自我意识,对破坏性行为障碍儿童的预后具有积极作用。

  • 四川省医学会第十三次物理医学与康复学术会议圆满召开

    作者:

    2014年12月12日-14日,四川省医学会第十三次物理医学与康复学术会议在四川省精神卫生中心(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召开,四川省医学会、四川省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分会及四川省绵阳市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近400人参加了本次学术年会。

  • 研究设计与统计分析写作要求

    作者:

    ①研究设计:应告知研究设计的名称和主要方法。如调查设计(分为前瞻性、回顾性还是横断面调查研究),实验设计(应告知具体的设计类型,如自身配对设计、成组设计、交叉设计、析因设计、正交设计等),临床试验设计(应告知属于第几期临床试验,采用了何种盲法措施等);主要做法应围绕4个基本原则(重复、随机、对照、均衡)概要说明,尤其要告知如何控制重要非试验因素的干扰和影响。

  • 第十二届西部精神医学论坛征文通知

    作者:西部精神医学协会

    关键词: 西部精神 医学论坛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认知功能研究现状

    作者:潘虹;吴俊林;张烨;任蓉;李跃;张龙(综述);黄国平(审校)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是一种以睡眠中反复出现上气道狭窄或阻塞所致频繁低通气和/或呼吸暂停及睡眠片段化为特征的睡眠紊乱,常伴明显鼾声。国外资料显示,OSAS 在成年人中的患病率为3%~7%[1],国内调查显示,OSAS 的患病率为3.5%~9.6%,男性患OSAS的风险明显高于女性[2]。由于夜间睡眠质量下降,患者常表现为明显的嗜睡、疲劳感、注意力不集中和记忆力下降,继而产生一系列躯体并发症和心理功能紊乱[3],影响生活质量、社会功能及日常工作,其中突出的不良后果是认知功能障碍[4]。因此,对OSAS患者认知受损进行早期识别并予以及时干预极为重要。

  • 四川省2014年精神卫生工作培训班在绵阳市开班

    作者:

  • 创伤后应激障碍研究进展

    作者:段妮;冯玉芳;刘彩兴(综述);本刊(审校)

    近年来,随着战争、海啸、地震、恐怖事件、暴力事件等的增多,创伤后应激障碍( Post -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PTSD是一种常见、慢性和多方面致残的疾病,严重危及受害者的社会功能和躯体健康,可造成巨大的社会负担,已成为迫切需要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因此遭遇创伤事件后PTSD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目前有关PTSD 的研究较多,为更好的识别该障碍,本文章从概念、流行病学、神经内分泌、脑结构和功能改变、共病方面作一综述。

    关键词: PTSD 进展
  • 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作者:万里洋(综述);况利(审校)

    非自杀性自伤( non -suicidal self -injury,NS-SI)是指不含自杀意图的情况下,直接、故意、反复伤害自己身体,且不会导致死亡的行为[1]。NSSI在青少年中日益普遍,在社区人群中 NSSI 的比例为15%~32.7%[2-3],而在精神障碍人群中高达40%~87%[4-5]。且有研究提示到2020年估计有15~30百万的青少年将加入自伤行为行列[6-7],目前已将NSSI 纳入了《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Fifth edition,DSM-V)的诊断草案当中,说明其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精神卫生问题,严重影响着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虽然NSSI与自杀未遂有本质上的区别,但大多数研究表明具有NSSI的青少年有很高的自杀风险[8-10],有研究表明发生过NSSI的青少年70%以上曾经或现在有自杀观念[11-12],有研究提示具有NSSI的青少年在随访的一年期间有10.9%的青少年至少有过一次自杀未遂[13]。如果充分了解了该行为的危险因素,可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NSSI是由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如遗传、精神心理疾病、社会环境等。本文就NSSI的社会家庭环境及精神心理因素做一综述。

  • 抗抑郁药的研究进展

    作者:唐卓君(综述);邹伟(审校)

    抑郁症已经成为一种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疾病,预计在2020年将会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第二类疾病[1]。抑郁症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引起的,机制可能是诱发中枢5-羟色胺(5-HT )或去甲肾上腺素( NE)、多巴胺( DA)和神经肽等神经递质含量降低及其受体功能下降有关,近年来还有发现可能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负反馈失调[2]、谷氨酸传导障碍[3]、神经免疫异常[4]等因素有关。目前对抗抑郁药物研究主要集中在阐明生物学改变机制方面,这些研究成果也很大程度地促进了新药的研发。

    关键词: 抑郁症 治疗 进展
  • 双心诊疗模式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研讨会暨绵阳市医学会双心医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圆满召开

    作者:

    2014年12月25日,双心诊疗模式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研讨会暨绵阳市医学会双心医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四川省精神卫生中心召开,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疾病研究所所长胡大一教授、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徐亚伟教授、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张代富教授、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心内科副主任魏毅东教授及绵阳市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代表共计300余人参加了会议。研讨会上,胡大一等分别作了题为《从中国心脏康复实践看“颠覆”医疗》、《心脏体外震波与心脏康复》、《冠心病治疗新方法--体外冲击波心肌血管再生》、《心力衰竭患者的家庭管理与康复》、《鼾症与心血管疾病》等的专题讲座。

  • 利培酮致过早复极综合征1例报告

    作者:梁芝国;李汉宁;洪家坤

    1病例
      患者,余某,男性,19岁,因“失眠、乱语、疑人害己3月”于2014年1月2日首次入住我院,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偏执型”,入院查体未见异常,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及血钾、钠、氯、钙、血糖检查均正常。既往体健,无心脏病及心电图异常病史。患者为首次发病,且未曾使用过任何抗精神病药物及心血管药物。入院后给予利培酮单一用药治疗,初始剂量为2mg/d,1周后加至4mg/d,患者病情稳定。入院后1月、2月、3月复查心电图均正常,入院4月于2014年5月23日上午患者主诉胸部不适,急查心电图示:①窦性心动过缓(43次/分);②过早复极综合征;查肝肾功能正常,血钾、钠、氯、钙正常,血糖6.8 mmol/L。立即停用利培酮加强观察,2014年5月28日复查心电图正常,考虑患者为利培酮引起的过早复极综合征,改为阿立哌唑继续治疗,此后未发现患者心电图异常。

  • 1例创伤后应激障碍合并分离(转换)障碍的案例报告

    作者:化振;王雪

    1案例
      患者,女,21岁3月,未婚。因“被殴打及性侵1+年,晕倒伴四肢抽搐6+月,加重4天”于2014年9月入院。1+年前因被人殴打及性侵后出现头痛、头晕,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低落,活动减少,内心痛苦,易紧张害怕,到当地县医院住院治疗,症状缓解后出院。出院后间断工作,长连续工作1月余。但常常回想自己被打被伤害的情景,内心痛苦,感到羞耻并常有恶梦,易惊醒。6+月前头晕头痛加重,在上班期间出现突发晕倒,呼之不应,伴有四肢抖动,持续半小时后自行醒来,醒后不能回忆,不伴有大小便失禁,无口吐白沫和舌咬伤,到我院急诊就诊,查头颅CT、血常规、生化、凝血功能未见异常,以“病毒性脑炎、癫痫待排”收神经内科住院治疗。入科后查脑脊液CSF压力、常规及生化未见异常、脑电图未见异常。精神科会诊后,诊断“创伤后应激障碍”,给予“左洛复50 mg qd、阿普唑仑0.4 mg qn”等药物治疗,症状好转后出院。出院后患者间断工作,未能坚持服药。4天前患者再次出现晕倒,并出现言语混乱,口中说“你们不要打我”、“自己变成鬼也不会放过你们”,半小时后自行缓解,醒来后不能回忆晕倒的过程。为求进一步诊治,遂来我院急诊科,急诊行血常规、生化、血气检查未见异常。以“精神异常待诊”收入精神科住院治疗。既往史:平素体健。个人史:2013年8月被他人殴打,被两人性侵,目前为此事在打官司。家庭史无特殊。个性特征: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胆小、怕事,做事情犹豫不决。入院查体:T 36.5℃,P 76次/分,R 18次/分,BP 106/67 mmHg。神志清楚,皮肤巩膜无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见肿大。颈静脉正常。心界正常,心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胸廓未见异常。双肺叩诊呈清音。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及胸膜摩擦音。腹部外形正常,全腹柔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腹部未触及包块,肝脏肋下未触及。脾脏肋下未触及。双肾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专科情况:家属陪同入院,衣着整洁适时,表情自然,生活自理,接触被动,对医护人员及家属友好,注意力欠集中,回答问题基本切题,声音小,定向力好,意识清楚,自知力存在。对创伤性事件不愿提起,引出紧张、多汗、气短、心慌等焦虑症状和情绪低落、活动减少,兴趣下降等抑郁症状。计算能力、理解能力下降,远近记忆力未见明显异常。社会功能受损。入科后血常规、甲状腺功能、生化、脑电图未见明显异常。头颅MRI:颅内未见明显异常。蒙特利尔认知评价量表( 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评分17分,存在认识功能损害。经药物及心理治疗,病情平稳,睡眠饮食良好,未有前述晕倒现象发作。2天前在科室专家查房时患者突然出现四肢僵硬、肌张力高、双眼紧闭,查看瞳孔时患者眼睑有抵抗,问话不答,双侧瞳孔等大同圆,对光反应灵敏,5分钟后双上肢不断抖动,呼吸浅快,行急诊脑电图未见明显异常,30分钟后患者自行缓解。经专家讨论后修正诊断为:创伤后应激障碍合并分离(转换)障碍。给予左洛复125mg qd、阿普唑仑0.4mg qn和心理支持及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后,患者症状缓解出院。

  • 中国北方两地居民对常见精神疾病知晓情况的调查

    作者:杨清艳;牛雅娟;杨少杰;杜宝成;徐东;吴承京;梁红;张亚利

    目的:了解北京市和河北省1007名城乡居民对常见精神疾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北京市10个居委会和河北省武安市下属10个村庄的居民作为调查对象,拟调查1000人,实际调查1007人,其中城市居民503人,农村居民504人。使用“公众对自杀的态度问卷”了解城乡居民对自杀的态度及对常见精神疾病,即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及酒依赖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结果在调查的1007人中,听说过精神分裂症、抑郁症、酒依赖的城乡居民分别为770例(76%)、677例(77%)、729例(72%)。在听说过精神分裂症的人中50%认为无助是精神分裂症的常见症状;32%认为震颤是精神分裂症的常见症状;49%认为精神分裂症通过心理治疗可以治愈。在听说过抑郁症的人中54%认为古怪行为是抑郁症的常见症状。在听说过酒依赖的人中38%认为兴趣缺乏是酒依赖的常见症状。结论北京市和河北省1007名城乡居民对常见精神疾病知识的知晓率低,需加强精神疾病知识的宣传。

  •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社区管理治疗述评

    作者:文红;王丹;杨先梅;谢仁兴

    文章回顾了国内外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社区管理治疗的历程及相关工作和研究进展,全文分四部分进行介绍。第一部分介绍相关概念;第二部分介绍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社区管理治疗的国内外发展历程;第三部分对我国目前已开展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社区管理治疗工作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第四部分讨论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社区管理治疗模式的创新与发展。

  • 2014年四川省精神卫生服务机构、床位及精神科执业医师现状分析

    作者:杨先梅;文红;王丹;谢仁兴

    目的:了解四川省精神卫生机构和床位资源,以及精神科执业医师(含助理)分布情况。方法本调查由四川省精神卫生中心于2014年7月组织实施完成。首先编制“四川省精神卫生服务的机构调查表”,下发各市州卫生局/精防机构填报;再编制“机构信息补充表”下发给被填报的相关机构人员填写;后对全省开展精神卫生服务的机构,精神科核定床位及精神科执业医师(含助理)人数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全省开展精神卫生临床服务的机构共138家,其中58.70%为专科医院,84.06%隶属于卫生系统。全省21个市州中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和甘孜藏族自治州尚无开展精神卫生服务的机构。全省181个区县中,50.83%的区县无精神卫生服务机构。全省编制床位19078张,每万人口编制床位2.37张;实际开放床位30241张,每万人实际开放3.76张。全省精神科执业医师(含助理)1756人,每10万人口2.18名精神科执业医师(含助理)。结论四川省各市州间精神卫生服务资源分布不合理。

  • “一站式”社区系统家庭治疗模式对精神分裂症康复效果分析

    作者:林壮国;陈泳康;洪二郎;邓金勇;龚世灵

    目的:探讨“一站式”社区系统家庭治疗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环境和自测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将病情处于缓解期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20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病例均维持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和一般性健康教育,研究组在“社区工疗站”定期接受系统家庭治疗,对照组不参与“社区工疗站”活动。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 PANSS)、自测健康评定量表( SRHMS)、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 FES-CV)在治疗前及治疗两年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研究组和对照组PANSS评分、SRHMS总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50.01±13.93)分vs.(78.59±14.88)分,(339.97±41.86)分vs.(290.46±41.84)分,P均﹤0.01]。结论“一站式”社区系统家庭治疗可能有助于稳定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情,减少复发,提高患者的健康自测水平。

  • 肇事肇祸精神分裂症患者院内重返社会程式训练及其疗效的一年随访

    作者:王桂丽;潘烨;蔡成华;林祥吉;李新英;杨会;纪青松;史天涛

    目的:探讨重返社会程式训练对肇事肇祸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康复期肇事肇祸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研究组接受12周的重返社会程式训练,出院后随访一年,并对两组进行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 PANSS )、外显攻击行为量表( MOAS )、社会功能缺陷评定量表( SDSS)评定。结果研究组有43名完成随访、对照组有44名完成随访。①与入组时比较,住院期间研究组PANSS减分除第2周末外,其它各时间点(4周、8周、12周末)减分的幅度均大于对照组( P﹤0.01);②出院时与随访第12月末评定差值的比较,研究组的PANSS总分、MOAS、SDSS减分值分别为(3.16±2.13)分、(0.42±0.34)分、(4.04±2.13)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1);③研究组的复发率和再住院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6%vs.25.0%,2.3%vs.11.4%,P均﹤0.05);④研究组的攻击行为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7%vs.15.9%,P﹤0.01)。结论重返社会程式训练对控制肇事肇祸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情、提高社会功能、降低复发率和再住院率以及减少攻击行为的再次发生具有重要的作用。

  • 《精神卫生法》背景下精神科医生应注意的职业伦理问题

    作者:张东军;杨世昌

    《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以下简称《精神卫生法》)颁布与实施可谓是精神卫生行业的一件盛事,无数精神卫生行业及相关行业的从业者为之欢欣鼓舞。但也有不少精神科从业者为之惴惴不安,认为这部法律为其执业活动套上了一个“紧箍咒”,会使其在精神疾病医疗活动中束手束脚,担心稍有不慎就会触犯法律。有此类想法者对《精神卫生法》的看法有失偏颇,只看到了《精神卫生法》的法律约束作用,而没有看到其积极意义。反思这一现象,不禁让人想起美国心理学会( American Psy-chology Assoiciation,APA)1952年通过《心理学家伦理标准》时的一件趣事。在当时许多心理学家担心该标准会使其从业行为束手束脚时,作为反对者代表的著名心理学家Hall[1]则认为该标准“会落入那些圆滑的骗子(不道德的心理学家)之手,他们可以读着规范找寻可以侥幸逃避的条款……,从而将不道德的行为合理化”。

  • 《四川精神卫生》杂志2014年(第27卷)目录索引

    作者:

    关键词: 四川 精神卫生
四川精神卫生分期目录
期数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