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正文

T波电交替预测缺血性心脏病心脏性猝死的临床意义

孙溢晗(综述);张月兰(审校)

摘要: 中国每年心脏性猝死人数约54.4万人,主要病因为缺血性心脏病所致恶性心律失常,所以及时有效检测减少心脏性猝死发生对降低心血管病病死率有重要意义。2008年AHA/ACC/HRS联合发表了“无创技术对心脏性猝死危险分层的专家共识”,指出用于识别心脏性猝死高危患者的无创检测指标,包括常规心电图、平均信号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电图运动试验(T波电交替)及压力感受器敏感性等。其中T波电交替为心电图上ST段或T波形态及振幅变化现象,是一种心电活动不稳定现象,具有在临床应用、随访复查方面更为方便灵活,操作简单及较高阳性识别率等特点,成为预测缺血性心脏病致恶性心律失常及心脏性猝死的主要无创性检测指标之一。

同期刊相关文献推荐

心血管病学进展

统计源期刊 审稿时间:3-6个月 早咨询早发表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