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
  •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
  •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
  •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
  •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
  •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Bases and Clinics in General Surgery 중국보외기초여림상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影响因子: 0.8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7-9424
  • 国内刊号: 51-1505/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62-7
  • 曾用名: 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四川
  • 主编: 严律南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简介

               本刊系教育部主管、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主办,主要刊登普外专业和相关学科的临床成果,以及与临床联系紧密的基础研究、实验研究成果与进展,主要设有基础与实验研究、临床研究、临床经验交流、新术式及新技术介绍、论著摘要、腹部影像、讲座、继续教育问答、综述等栏目,并且根据普外专业特点每期就某一热点问题开设述评、专家论坛等栏目进行重点讨论。本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引文数据库》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被俄罗斯文摘(AJ)、美国化学文摘(CA)以及国内CMB、CMCC、《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等收录。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选择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社征稿要求

  1.2 对来稿的要求

  1.2.1 本刊欢迎下列来稿

  普通外科及相关学科领域的临床研究、实验研究以及与临床联系紧密的基础研究等方面的论著,反映国内外外科学进展、学术动态的述评、综述、讲座,普外领域的新技术、新手术、短篇报道、学术争鸣的文稿,以及有实际指导意义的病例讨论、医学书刊评价和国内外最新期刊文摘等。文稿应具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内容翔实,简明扼要,重点突出,文字务求准确、通顺、精炼,层次清楚,标点符号准确,图表规范,数据准确,规范。

  1.2.2 基金项目

  受基金资助产出的文稿应以"基金项目:"作为标志,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并在圆括号内注明其项目编号,放在篇首页左下脚作者简介之前。基金项目名称应按照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的正式名称填写,若属多项基金资助项目应依次列出,其间以分号隔开。凡有英文摘要的文稿还应附基金的英文全称,并以【Foundation item】作为标志,放于英文关键词下方。并请随来稿附上基金证书复印件。凡国家级和省、部级以上的重点攻关项目,拟申报科技成果奖或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的来稿,请注明项目名称、编号,并附上有关证书或证明复印证,一旦审稿合格本刊将优先发表。

  1.2.3 文题

  题名中应避免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缩略语、字符、代号以及结构式和公式。文题力求简明、醒目,反映文稿主题,且中文文题一般宜控制在20个汉字以内为宜。

  1.2.4 作者署名

  作者姓名署于文题之下,作者署名顺序应在投稿时确定,投稿后不应再作更改。若作者系多单位的需在作者姓名的右上角注明序号1、2、3 等字样,再在作者署名下面列出作者所在的工作单位、所在城市及邮政编码。英文摘要中的作者署名方式是:紧随英文文题之后另行列出全部作者姓名的汉语拼音(标注同中文),再在其后另行列出全部作者的英文工作单位、所在城市和邮政编码以及通信作者及其E-mail地址。中国作者姓名的汉语拼音采用姓前名后,中间为空格,姓氏的全部字母均大写,复姓应连写;名字的首字母大写,双名中间加连字符,姓氏与名均不缩写。外国作者的姓名写法遵从国际惯例。以"通信作者:" 作为标志列出通信作者姓名及E-mail地址;以"作者简介:"为标志列出第一作者的简介,内容包括:姓名、出生年、性别、籍贯、学历、职称、主研方向、E-mail地址等。

  1.2.5 摘要

  论著及综述类文稿均应附中英文摘要,短篇论著类文稿应附中文摘要;英文摘要内容应与中文摘要相对应。摘要必须包括目的、方法、结果(应给出主要数据)及结论4 部分,各部分冠以相应的标题,采用第三人称撰写,不用"本文"、"作者"等主语。中文摘要限400字以内,英文摘要以400个实词左右为宜,放中文关键词之下。

  1.2.6 关键词

  论著、短篇论著及综述类文稿均应标注中文关键词,放中文摘要下面,有英文摘要者还应给出英文关键词,放英文摘要下面。一般每篇文稿可选3 ~ 5 个关键词,中英文关键词应一一对应。中英文关键词均不能用缩写。

  1.2.7 正文

  论著类文稿通常分引言、方法、结果、讨论及参考文献5部分。

  1.2.7.1 引言

  概述观察或研究的理论基础、研究思路、实验基础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并明确写出本研究的目的,无须进行文献综述,不要涉及本研究中数据或结论。一般不超过300 字。

  1.2.7.2 方法

  描述实验对象(人或实验动物,包括对照组)的选择及基本情况。可列出建立实验方法的文献,对新的或有实质性改进的方法要阐明改进之处及理由。如为自己创新的方法则宜详述,以备他人重复。所有的病例、动物、植物、药品、试剂和仪器,应说明来源、批号和规格。要写明为前瞻性或回顾性研究及所用的统计学方法,并列出有关文献。

  1.2.7.3 结果

  按逻辑顺序在正文、表格和图中表达所得结果。结果的叙述应详细、确切、客观,不应与讨论内容混淆。主要结果应有简要文字叙述,但文字部分内容与图表的内容不应重复。

  1.2.7.4 讨论

  紧密结合本文报道的内容,着重讨论研究中的新发现及从中得出的结论,包括发现的意义及其限度,以及对进一步研究的启示。不必重述已在引言和结果部分详述过的数据或资料。应将观察结果与其他有关研究相联系,并将本研究的结论与目的相关联,应避免不成熟的论点和本研究不足以得出的结论。理由充足时可提出设想和建议,但应恰如其分。

  1.2.8 文内标题层次序号

  文内标题层次序号:文内一级标题序号用1,2,3… ;文内二级标题序号用1.1,1.2,1.3… ;文内三级标题序号用1.1.1,1.1.2,1.1.3, … ;余类推,一般分三级标题即可,若再有可用①、②、③、④……形式接排。各层次的序号均左顶格书写,后空一字距后再接着书写标题。

  1.2.9 医学名词

  以1989年及其以后由全国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医学名词》和相关学科的名词为准,暂未公布者仍以人民卫生出版社编的《英汉医学词汇》为准。中文药物名称应使用1995 年版药典(法定药物)或卫生部药典委员会编辑的《药名词汇》(非法定药物)中的名称,英文药物名称则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不得用商品名。

  1.2.10 图表

  图表力求简明,设计应科学,避免与正文重复。凡能用少量文字说明的数据资料尽量不用图表。正文与表中数据应认真核对,准确无误,表内数据同一指标的有效位数应一致。文中所有的表格均应在 Word 下以制表方式制成正规的表格(表内空白项为未测,"-"为阴性结果),并放文内相应或就近处。图、表序号分别以其在文内出现的先后顺序连续编排,每幅图表应冠有图(表)题。说明性的资料应置于图(表)下方注释中,并在注释中标明图表中使用的全部非公知公用的缩写。文中所有图片请务必提供符合可编辑的图片保存类型:①各种照片图必需图像清晰,像素应达300dpi,以*.tif格式存档,且在制版用图中不得标注任何文字与符号,但需在插入Word 文档的示意图中一一标示清楚。②手绘图或扫描图必需保证像素达300 dpi。③各种统计图需提供矢量图,即在统计软件中生成图片时需直接保存为*.emf或*.wmf格式而不能是.jpg格式;若在Excel 表中生成的统计图请保存为 *.xls 格式,并请提供原始数据。制版用的图请以附件形式与所投稿件一并上传。图的高宽比例约为5∶7,线条图纵横坐标线用1 磅线条,图内线条用0.75 磅,图内还应注明应有的全部文字、符号、图例等。HE 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图片要求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实物照片涉及尺寸者,最好与比例尺同时拍照。

  1.2.11 计量单位

  实行国务院1984年2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并以单位符号表示,具体使用参照1991年中华医学会编辑出版部编辑的《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一书。注意单位名称与单位符号不可混合使用,如ng o kg-1 o天-1 应改为ng(/ kg o d); 组合单位符号中表示相除的斜线不能多于 1 条,如 ng/kg/d 应采用ng/(kg o d)的形式,组合单位中斜线和负数幂亦不可混合,如前例不宜采用ng/kg o d-1 的形式。在叙述中,应先列出法定计量单位数值,括号内写旧制单位数值,但如同一计量单位反复出现,可在首次出现时注出法定计量单位与旧制单位的换算系数,然后只列法定计量单位数值。血压等人体内压力单位使用kPa,并于括号内注明mm Hg。量的符号一律用斜体字,如吸光度(旧称光密度)的符号为"A","A"为斜体字。

  1.2.12 数字

  执行GB/T15835-1995《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和计数、计量均用阿拉伯数字。小数点前或后超过3 位数字时,每三位数字一组,组间空1/4 个汉字,如:"1,329.476,5"应写成"1 239.4765",但序数词和年份、页数、部队番号、仪表型号和标准号不分节。百分数的范围和偏差,前一个数字的百分符号不能省略,如5% ~ 95%不要写 5 ~ 95%;( 50.2±0.6)% 不要写成 50.2±0.6%。附带尺寸单位的数值相乘,按下列方式书写:4 cm×3 cm×5 cm,而不要写成4×3×5 cm3。

  1.2.13 统计学符号

  按GB3358-82《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有关规定书写,常用如下:①样本的算术平均数用英文小写x;(中位数仍用M);②标准差用英文小写s;③标准误用英文小写sx;④t检验用英文小写t;⑤F检验用英文大写F;⑥卡方检验用希文小写χ2;⑦相关系数用英文小写r;⑧自由度用希文小写υ(纽);⑨概率用英文大写 P(P值前需给出具体检验值,如t值、χ2值、q值等);⑩样本数据用英文小写n。以上符号均用斜体。

  1.2.14 缩略语

  文中尽量少用。必须使用时于首次出现处先叙述全称,然后括号注出中文缩略语或英文全称及其缩略语,后两者间用","分开(如该缩略语已公知,也可不注出其英文全称)。缩略语不得移行。

  1.2.15 简化字

  简化字以国务院 1986年10月重新公布的《简化字总表》为准,通常可参照新版《新华字典》。

  1.2.16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本刊采用顺序编码制,文内引用处依出现的先后顺序以阿拉伯数字排序,并用方括号标注,再在文末参考文献表内依次列出。文后参考文献量:论著不少于25条,短篇论著不少于15条,综述原则上不限(不得少于35条)。参考文献表中的作者为1 ~ 3名者全部列出,3名以上者只列出前3 名,其后加"等"(日文加"他",英文加"et al.",俄文加"идр")。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要求:中英文文献中的标点符号均在英文输入状态下录入,然后空1个字符;英文文献中的"et al."和刊名用斜体。

  1.2.17 来稿必须经作者所在单位审核,不能一稿多投,所有来稿必须确保其研究成果及报道内容的真实可靠,一经发表,相关文责应由作者自负。凡投寄已在非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及在学术会议交流过的文稿不属一稿两投,但必须注明。文稿一旦录用需登录本刊网站(www.gensurg.cn)下载并打印著作权转让协议即版权协议后,请文稿全体作者按文中排序亲笔签名后将该纸版著作权转让协议书然后按提示上传至系统。

  1.3 本刊现已全面实现在线投稿,故凡向本刊投稿请登陆本刊网站先进行注册,然后按提示进行在线投稿。凡有关稿件的处理事宜(审稿、编修退改、校对等)均通过远程稿件处理系统实现并通过电子邮件或手机短信告知,请注意查收或登录远程稿件处理系统了解稿件的动态处理情况。在注册时务必登记作者的联系方式(必填项):手机及E-mail 地址。

  1.4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被10 余个国内外数据库收录,本刊已许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在中国知网及其系列数据库产品中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本刊全文。 作者向本刊提交文章发表的行为即视为同意上述声明。若有不同意请投稿时说明。

  1.5 根据《著作权法》 并结合本刊具体情况,凡来稿在接到本刊回执后3 个月内未接到稿件处理通知者,系仍在审阅中,若欲改投他刊,务必请先与本刊联系,切勿一稿两投。凡经审阅本刊拟刊用稿件不得再另投其他刊物。退作者修改的文稿应在规定时间内返回编辑部,若超过3 个月未修回者则将作为自动撤稿处理。有关稿件处理事宜均与第一作者联系(标明通信作者除外)。

  1.6 文稿的著作权除《著作权法》 另有规定者外,属于作者。文责由作者自负。依照《著作权法》 有关规定,本刊对来稿有删改权。凡涉及对原意的修改,则提请作者考虑。

  1.7 稿件一旦确定刊用将收取论文发表费。稿件刊出后,第一作者赠当期杂志2 册,其他作者赠当期杂志1 册。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数据统计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影响因子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发文量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总被引频次

无法辨别期刊质量?专业编辑老师一对一讲解,现在咨询 现在咨询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常见问题

热门常见问题

  •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官网?

    官网网址:http://www.gensurg.cn。

  •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是核心期刊吗?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为统计源科技核心期刊。

  •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影响因子?

    期刊的复合影响因子为0.777,综合影响因子为0.708。

权益保障
  • 刊物信息可查

    推荐刊物均可到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网站查询正刊

  • 严格保密协议

    可签署保密协议 ,不透露任何用户信息可跟踪进程,全程协议

  • 售后服务保障

    1对1服务,7x24小时在线

  • 企业信誉保障

    15年经验沉淀,实体公司运营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目录文献
  • 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疗效研究

    作者:杨小丁;杨烈;何承峻;李俊川;杨柳;陈廷昊 期刊:《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2018年12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在地市级医院开展的安全性及近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于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行腹腔镜(49例)和开腹(45例)直肠全系膜切除术(TME)的94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结果 腹腔镜组患者中转开腹2例,中转开腹率为4.1%.与开腹组比较,腹腔镜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排气时间、进食流质饮食时间及术后30 d总并发症发生率均较短或较低(P<0.05),手术时间较长(P=0.033);而2组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手术切除标本的长度、清扫的淋巴结数目及肿瘤距远切缘距离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TME治疗中低位直肠癌能达到与开腹手术相似的肿瘤根治效果,且腹腔镜手术的创伤更小、恢复更快,在地市级医院用于中低位直肠癌的治疗安全可行.

  •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并发症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刘作良;谢雪虹;田洪鹏;李利发;侯华芳;张广军;周彤 期刊:《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2018年12期

    目的 分析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的并发症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符合纳入标准的343例接受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用logisitic回归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 343例接受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中97例(28.3%)术后发生了并发症.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术前贫血、术前合并疾病、肿瘤位置、肿瘤直径、手术时间及手术者经验与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关(均P<0.050);logisi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术前贫血、术前合并疾病、肿瘤位置、手术时间和手术者经验是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0).结论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术前贫血、术前合并疾病、肿瘤位置、手术时间和手术者经验.

  • 结肠次全切除回肠乙状结肠吻合术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疗效

    作者:张晓微;马振南;孙威;江洋深;礼巍;贾翼;杨萱;徐志强;马帅;宋财立 期刊:《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2018年12期

    目的 探讨全结肠切除回肠直肠吻合术(ileorectal anastomosis,IRA)和结肠次全切除回肠乙状结肠吻合术(ileosigmoidal anastomosis,ISA)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45例慢传输型便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采取的手术方式分为IRA组和ISA组,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止泻剂应用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随访3、6、12及24个月时对2组患者的日排便次数、Wexner便秘评分、肛门失禁评分、胃肠生活质量指数评分、腹痛频率评分和腹胀频率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①IRA组23例,ISA组22例,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如性别、年龄、便秘时间、胃肠传输试验阳性滞留的结肠段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与IRA组比较,ISA组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止泻剂使用率相对较低(P<0.05).③所有患者均随访2年,术后排便情况及生活质量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在术后第3、6、12个月时IRA组的日排便次数均明显多于ISA组(P<0.05),至术后第24个月时2组基本接近正常;Wexner便秘评分、肛门失禁评分、胃肠生活质量指数评分、腹痛频率评分及腹胀频率评分在术后不同时相时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肠次全切除后ISA和全结肠切除后IRA治疗慢传输型便秘均安全及有效,可根据患者具体病情个体化选择,在严格把握指征的前提下,ISA术优势更明显.

  • 腹腔持续冲洗引流治疗肠瘘合并腹腔感染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李乐;余稳稳;曹廷宝;何翠;韩晓鹏;刘宏斌;李洪涛 期刊:《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2018年12期

    目的 探讨腹腔持续冲洗引流治疗肠瘘合并腹腔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其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兰州总医院普外科于2012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62例行急诊手术的肠瘘合并腹腔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行急诊手术后进行腹腔持续冲洗引流治疗.总结患者的持续腹腔冲洗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血象恢复时间、瘘口愈合时间和总住院时间.结果 62例患者的手术救治均获成功,无死亡及感染性休克病例.术后出现腹腔脓肿6例,切口感染5例,胸腔积液5例,肺部感染2例,且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低蛋白血症.62例患者的持续腹腔冲洗引流时间为(45±21)d,抗生素使用时间为(14±7)d,血象恢复时间为(16±8)d,瘘口愈合时间为(47±24)d,总住院时间为(56±27)d.其中49例肠瘘经持续腹腔冲洗引流治愈,13例肠瘘经腹腔持续冲洗引流未治愈,行二期手术治愈.结论 腹腔持续冲洗引流治疗肠瘘合并腹腔感染的疗效确切,治愈率较高,并发症少,冲洗设备简单,技术难度不高,经济实惠,冲洗设备护理方便,可为复杂性或难治性肠瘘患者再次手术创造良好的条件,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泛素特异性蛋白酶39对人结直肠癌细胞增殖的调控研究

    作者:邢智远;张凤娟;王志伟 期刊:《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2018年12期

    目的 观察结直肠癌组织中泛素特异性蛋白酶39 (USP39)蛋白的表达情况,以及USP39基因敲低对结直肠癌细胞系SW1116和HCT116细胞生长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 ①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USP39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②选取结直肠癌SW1116和HCT116细胞系作为研究对象,将细胞分为4组(每组5个复孔):KD-1组和KD-2组,采用慢病毒短发夹RNA (shRNA)敲低肿瘤细胞中USP39基因的表达;shCon组细胞感染阴性对照慢病毒,Con组细胞未接受任何处理.采用四唑盐(MTT)比色法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周期分布.结果 ①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USP39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高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P=0.007).②不管是在SW1116细胞还是在HCT116细胞中,第3、4及5天时,KD-1组和KD-2组细胞的增殖能力均明显低于shCon组和Con组(P<0.05).③不管是在SW1116细胞还是在HCT116细胞的KD-1组中,G0/G1期细胞百分比均较Con组和shCon组降低(P<0.05),G2/M期细胞的百分比和亚G1期细胞数均增加(P<0.05).结论 USP39蛋白高表达于结直肠癌组织中.结直肠癌细胞系中敲低USP39基因的表达可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形成能力,促进肿瘤细胞早期发生凋亡.

  • 胰腺全系膜切除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壶腹周围癌及胰头癌的安全性及疗效分析

    作者:徐云柯;苏松;淦宇;方程;彭方毅;李波 期刊:《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2018年12期

    目的 比较胰腺全系膜切除(TMpE)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与标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Whipple术)的手术安全性及术后疗效.方法 对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肝胆外科2013年8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施行的123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胰头癌47例,壶腹周围癌76例,胰头癌和壶腹周围癌患者按所行手术方式分为TMpE组和Whipple组,分别对同一部位行不同手术方式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生存情况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①胰头癌和壶腹周围癌患者的TMpE组和Whipple组间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胰头癌患者TMpE组和Whipple组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TMpE组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多于Whipple组(P=0.038);壶腹周围癌患者TMpE组和Whipple组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胰头癌患者的总并发症发生率TMpE组明显高于Whipple组(x2=6.595,P=0.010),而壶腹周围癌患者的总并发症发生率在TMpE组和Whipple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胰头癌患者的累积生存曲线TMpE组优于Whipple组(x2=9.597,p=0.002),壶腹周围癌患者TMpE组和Whipple组的累积生存曲线在TMpE组和Whipple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844,P=0.358).结论 对于胰头癌患者行TMpE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相较于标准Whipple术而言,虽然增加了术中出血量及近期手术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但术后恢复时间及手术安全性与Whipple术无明显差异且患者术后生存时间得到明显延长;对壶腹周围癌患者而言,行TMpE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较之Whipple术在手术安全性、患者术后远期生存率及生存时间上无明显差异.

  • 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超声术前风险评估探讨

    作者:何玉霜;马步云;彭玉兰;周洁宏 期刊:《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2018年12期

    目的 探讨超声术前评估甲状腺乳头状癌复发风险分层对临床诊疗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12月期间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进行手术切除且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400例患者(400个病灶)的临床资料,评价超声复发风险评级与术后临床复发风险分层的一致性.结果 400个病灶中,病灶直径为(12.8±8.5)mm,其中≤10 mm的病灶214个,10~40 mm的病灶178个,>40 mm的病灶8个.发生淋巴结转移242例,出现被膜侵犯309例.临床复发风险分层:低危224个,中危148个,高危28个.超声复发风险分层:低危111个,中危270个,高危19个.术后复发风险分层和术前超声复发风险分层的一致性中等(κ=0.414,P<0.01).此外,超声检查与临床对于淋巴结转移的一致性较差(κ=0.291,P<0.05),对于被膜侵犯判断的一致性中等(κ=0.402,P<0.05).结论 甲状腺超声术前评估复发风险分层,侧重于个体化的术前评估,评估内容更加详细和细致,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后续治疗及早期筛查复发风险.

  • 加速康复外科模式下结直肠癌患者出院准备度护患评估差异性分析

    作者:贺育华;杨婕;蒋理立;李卡 期刊:《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2018年12期

    目的 比较加速康复外科模式下结直肠癌患者及其责任护士对出院准备度评估的差异性.方法 选取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130例结直肠癌患者及其住院期间的责任护士为研究对象,同时采用护评版出院准备度量表和患者版出院准备度量表进行调查.所有患者围手术期管理均按照加速康复外科流程进行.比较护患对结直肠癌患者出院准备度评估的差异.结果 本研究共调查了结直肠癌患者130例,责任护士40位.护士对结直肠癌患者出院准备度的评分为(162.86±27.95)分,患者自评评分为(149.86±33.65)分.护患就“患者是否为出院回家做好准备”的评估结果的一致性较弱(κ=0.365,P<0.001).患者自评出院准备度4个维度条目均分从高到低分别是:可获得的社会支持、出院后应对能力、疾病知识和自身状况;护评结果条目均分由高到低分别是:可获得的社会支持、疾病知识、出院后应对能力和自身状况.除“可获得的社会支持”维度外,其他维度的护评得分均高于患评得分(P<0.05).结论 护患关于加速康复外科模式下结直肠癌患者出院准备度的评估存在差异,护士高估了患者的出院准备度水平.

  • 全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中空肠营养管置入方法体会

    作者:丁天龙;刘小龙;王丹;马延龄;李雪梅;谷保红;陈亚惊;崔鸿斌;党建忠;陈昊 期刊:《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2018年12期

    目的 探讨全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中空肠营养管的置入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18年3月期间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肿瘤外科住院并术前诊断为远端胃癌的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实施全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并在术中置入空肠营养管,术中通过胃管引导,胃管与营养管的固定、分离,在直视下置入空肠营养管.结果 30例患者均成功实施全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并且术中均成功置入空肠营养管,置管时间10 ~ 15 min,平均13.5 min;空肠营养管留置时间5~7d,平均6d;30例患者术后均未发生出血、吻合口漏、吻合口梗阻、吻合口狭窄、肠漏、肠梗阻等相关并发症.结论 全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中空肠营养管的置入方法操作简单,术中及术后相关的并发症少,为改善胃癌患者术后的营养状况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 曲妥珠单抗对SW-620人结肠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与奥沙利铂协同作用的研究

    作者:王建;安华松;宋正霞;何跃君;郭贞 期刊:《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2018年12期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曲妥珠单抗单独或联合奥沙利铂对SW-620人结肠癌细胞增殖、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SW-620人结肠癌细胞.①细胞增殖实验:将细胞分为2个大组:曲妥珠单抗组和曲妥珠单抗+奥沙利铂组,每个大组内设8个浓度小组(每个小组设5个复孔),曲妥珠单抗组的浓度依次为0、0.001、0.01、0.1、1、10、100及1 000 μg/mL,对应的曲妥珠单抗+奥沙利铂组曲妥珠单抗的浓度与前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均加入了奥沙利铂(10 μmol/L).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吸光度(A)值.②细胞凋亡实验:组别设置同增殖实验,只是曲妥珠单抗的浓度仅包括0、0.1、1及10 μg/mL.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的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周期分布.③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her-2)蛋白表达检测:分别以0、100及1 000 μg/mL曲妥珠单抗,以及0、1及10 μg/mL曲妥珠单抗联合奥沙利铂(10 μmol/L)处理SW-620细胞,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中her-2蛋白的表达.结果 ①细胞增殖实验:同种浓度下曲妥珠单抗+奥沙利铂组的A值均低于曲妥珠单抗组(P<0.05),且随着曲妥珠单抗浓度的增加,A值在逐渐降低.②细胞凋亡实验:同种曲妥珠单抗浓度下,曲妥珠单抗组+奥沙利铂组的细胞凋亡率均较曲妥珠单抗组高(P<0.05).流式细胞检测:不同浓度曲妥珠单抗+奥沙利铂处理后,随浓度增加,G1期细胞比例呈下降趋势,S期细胞比例呈上升趋势,且呈剂量依赖性;至1 μg/mL和10 μg/mL时,与曲妥珠单抗组比较,曲妥珠单抗+奥沙利铂组的G1期细胞比例较低,S期细胞比例较高(P<0.05);在0.1、1和10 μg/mL浓度的曲妥珠单抗条件下,曲妥珠单抗联合奥沙利铂组的G2期细胞比例较曲妥珠单抗组升高(P<0.01).③her-2蛋白的表达水平:1、100及1 000 μg/mL曲妥珠单抗组细胞中her-2蛋白的表达水平逐渐降低,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1及10 μg/mL曲妥珠单抗+奥沙利铂组中her-2蛋白的表达水平也逐渐降低,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浓度曲妥珠单抗可抑制SW-620人结肠癌细胞的增殖,诱导其凋亡.曲妥珠单抗和奥沙利铂具有协同抑制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的作用.

  • 可溶性细胞表面分化抗原40配体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

    作者:杜果城;赵纪春;张茂春;郭黎;弋文;尹均明 期刊:《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2018年12期

    目的 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诱发因素及其临床特点,并探讨可溶性细胞表面分化抗原40配体(sCD40L)用于早期诊断DVT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入住南充市中心医院血管外科尚未接受抗凝、溶栓治疗的下肢DVT患者,根据DVT的临床病程分为急性早期、急性中期、急性后期及亚急性期,检测DVT患者外周血中sCD40L表达水平.结果 本研究共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DVT患者100例,其中急性早期31例,急性中期26例,急性后期21例,亚急性期22例;中央型28例,周围型66例,混合型6例.①DVT发病诱因从高到低分别是骨折(27.0%)、恶性肿瘤(21.0%)、胸腹部术后(20.0%)、关节置换术后(18.0%)及剖宫产(6.0%).②急性早期DVT者较多见于骨折后(54.8%),急性中、后期多见于关节置换术后(分别为26.9%、38.1%),而亚急性期多以恶性肿瘤为主(50.0%).③与对照组(同期20名体检健康人群)比较,不同临床病程DVT患者外周血中sCD40L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处于不同病程的DVT患者sCD40L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57,P=0.02),在急性早期中sCD40L表达即达高,随后逐渐下降(P<0.05).④周围型、中央型及混合型患者外周血中sCD40L表达水平三者间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51,P=0.02),进一步两两分析结果显示,其在中央型和混合型中均明显高于周围型(P<0.05),但在中央型与混合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CD40L可能在早期诊断DVT及判断血栓范围即严重程度方面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 甲状腺癌与静脉血栓栓塞症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吴洲鹏;赵纪春;马玉奎;黄斌;袁丁;杨轶;曾国军;熊飞;陈熹阳;王铁皓;郭强 期刊:《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2018年12期

    目的 总结现阶段甲状腺癌与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关系的研究进展.方法 复习近年来国内外有关甲状腺癌与VTE发生风险相关危险因素的文献并进行综述.结果 VTE在甲状腺癌患者中的发生率不高,相关危险因素较少,可能与患者年龄和甲状腺癌确诊时间有关;另外,甲状腺癌的各类治疗药物有可能导致VTE的发生.结论 研究甲状腺癌与VTE的相关因素及血栓前状态的发生对降低甲状腺癌患者的VTE发生率和改善预后有必要性.

  • ALPPS动物模型及其基础研究进展

    作者:杨先伟;杨令鹏;杨闯;邱逸闻;王文涛 期刊:《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2018年12期

    目的 了解联合肝脏分隔和门静脉结扎的二步肝切除术(ALPPS)动物模型及其基础研究的新进展,为ALPPS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收集有关ALPPS的基础研究和动物模型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并作综述.结果 至2018年3月,国内外公开报道的ALPPS动物模型相关文献共计19篇,其中大鼠模型11篇,小鼠模型4篇,猪模型2篇,兔模型1篇,羊模型1篇.文献以正常肝背景下模拟的ALPPS手术为主(16篇),其他包括结直肠肝转移小鼠ALPPS模型2篇,肝硬变背景下的ALPPS动物模型仅有1篇中文文献报道.ALPPS建模时,门静脉分支的结扎比例为20%~90%,根据缺血线及肝脏韧带来定位和分割肝脏,断面多以缝扎、电凝等方式止血.以上动物模型在术后均能观察到剩余肝组织增生.增生的主要原因:一是来于细胞因子,如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等参与诱导肝细胞增殖相关基因表达的上调,二是剩余肝的门静脉及肝动脉血流增加,加速了肝脏细胞增殖.结论 动物模型是研究ALPPS手术安全性及术后肝脏增生机制的主要工具,但涉及伴有肝硬变背景的肝脏肿瘤模型的研究仍较少.ALPPS术后肝脏再生的机制仍处于探索中,还需要更多的基础实验和临床病例来进一步研究.

  • 慢性胰腺炎时胰腺内、外分泌功能不全的发生机制及处理

    作者:侯圣忠;龙海若;田伯乐 期刊:《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2018年12期

    目的 总结慢性胰腺炎时胰腺内、外分泌功能不全的发生机制及处理方法的研究进展.方法 检索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慢性胰腺炎时胰腺内、外分泌功能不全研究的相关文献并对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结果 近几年对慢性胰腺炎时出现胰腺内、外分泌功能不全有了很多新的研究和发现.慢性胰腺炎时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的发生机制主要是因为患者胰酶分泌减少;胰腺内分泌功能不全的发生机制主要是由于慢性胰腺炎时胰腺外分泌腺体及胰岛组织的损伤导致胰腺内分泌细胞、其他内分泌细胞的破坏以及肠-胰岛轴紊乱,继而出现各种激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胰多肽等)的紊乱,终表现出糖耐量异常或显性糖尿病.当前的治疗方法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包括针对病因治疗、饮食调节及胰酶替代治疗;胰腺内分泌功能不全应提倡使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2型糖尿病的管理治疗方案可以用于慢性胰腺炎糖尿病,强化胰岛素治疗方案仍是慢性胰腺炎糖尿病的首选.结论 目前虽然对慢性胰腺炎时胰腺内、外分泌功能不全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但其有关发病机制、诊疗方案尚无突破性的进展,缺乏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对照研究的疗效,探索更加优化的检测手段,建立完善的治疗体系,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及研究的重点.

  • 半乳糖凝集素-1与胃癌侵袭及转移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杜恒锐;王振江;马志坚;任彦先;王科深;展昊;焦作义 期刊:《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2018年12期

    目的 探讨半乳糖凝集素-1 (Gal-1)与胃癌侵袭及转移间的关系.方法 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Gal-1与胃癌侵袭及转移关系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结果 胃癌组织中Gal-1的表达与肿瘤细胞的侵袭力、转移能力、免疫抑制、血管生成等密切相关,在胃癌的进展与演变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Gal-1表达越高,提示肿瘤的恶性程度越高,患者的预后越差.结论 Gal-1的表达可促进胃癌的侵袭和转移,但仍需进一步临床研究予以验证.

  • 复杂腹股沟疝的治疗

    作者:任峰;刘刚磊;周建平 期刊:《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2018年12期

    腹股沟疝在腹外疝病例中的占比为75%,绝大部分需要手术治疗,且绝大多数修补手术为常规安全手术[1-2].粗略估计,每年全世界范围内初发腹股沟疝修补手术量约为2 000万例[3].然而,如果没有良好的围手术期评估,很多腹股沟疝手术在操作过程中会面临巨大的困难,为患者及医生带来麻烦.笔者结合指南及文献,阐述了几类较复杂的腹股沟疝的治疗:①巨大阴囊疝;②滑疝;③复发疝;④需要急诊处理的腹股沟疝,现总结如下.

    关键词:
  • 腹壁疝的规范化治疗

    腹壁疝是普外科的常见疾病,主要包括腹壁切口疝、脐疝、白线疝、造口旁疝等,手术修补是治愈腹壁疝的唯一途径.Lancet杂志对1990-2015年期间我国疝和腹壁外科疾病的诊治工作的总体评分为99分[1],甚至超过了部分发达国家,这表明我国疝和腹壁外科事业呈蓬勃发展态势.这一切离不开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疝与腹壁外科学组对腹壁疝规范化治疗理念的推广.随着材料学的快速发展、腹腔镜和机器人手术操作系统及各种疝修补技术的应用,腹壁疝的治疗日新月异,成绩斐然.

    关键词:
  • 我国疝与腹壁外科发展现状与展望

    疝(hernia)的外科治疗的发展一直追随着近代外科的发展.19世纪80年代意大利著名外科医师Bassini创立了其经典的腹股沟疝修补手术,将疝的治疗带入了现代疝外科的时代,开启了疝外科的新纪元[1].20世纪80年代,美国著名外科医师Lichtenstein[2]应用人工合成材料,在不扰乱人体正常解剖结构的情况下,对腹股沟疝进行修复,并提出腹股沟疝手术的“无张力修补”概念,使得疝外科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里程碑式时代.经过近30年的发展,无张力疝修补技术已经成为疝治疗领域公认的首选方法,而在该领域,更多的观念正在逐渐改变.

    关键词:
  • 放射性碘-125粒子植入治疗腹腔肿瘤的徒手穿刺技巧

    作者:李清春;杨文涛;盖保东;梁筠 期刊:《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2018年12期

    放射性碘-125(125I)粒子治疗技术安全、微创、疗效确切,已被广泛应用于不能手术切除的原发性恶性肿瘤或转移结节(直径7 cm以下的实体病灶).该项治疗手段通过穿刺技术实现在肿瘤内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依靠粒子持续释放的γ射线对肿瘤起到持续放射治疗,因此,合理布源、使放射剂量达到合理化分布,以使患者获益大化.为此,国内许多学者[1-2]进行了长期的临床和科学研究,包括穿刺过程中影像学引导方式的选择、穿刺相关问题的探讨、模板的应用如3D打印模板在粒子治疗中的应用等.由于腹腔肿瘤受限于组织器官的复杂性、腹式呼吸导致的肿瘤活动度、穿刺路径中其他组织的遮挡和影响等因素,使得穿刺过程较为困难,风险相对较大.因影响穿刺困难的因素较多,模板穿刺在腹腔肿瘤粒子植入过程中的应用范围较小,多数肿瘤的粒子植入治疗需要通过医生的徒手穿刺得以实现.

    关键词:
  • 胰头癌并门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脾静脉汇合部同时受侵的血管重建方法

    作者:田雾;顾海涛;孙红成;黄力;陈国庆;钟林 期刊:《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2018年12期

    目的 总结胰头癌并门静脉(PV)和肠系膜上静脉(SMV)/脾静脉(SV)汇合部同时受侵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联合PV和SMV/SV汇合部切除并血管重建这一特殊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于2017年3月收治了1例胰头癌并PV和SMV/SV汇合部同时受侵的患者,根据术前CT检查所示的肿瘤与血管浸润程度判断为Loyer E型.SMV/SV汇合部受侵部分位于SV/SMV汇合部的右侧壁,浸润深度向下未超过SV/SMV汇合部低点.行PD联合受侵的PV和SMV/SV汇合部右侧部分切除(SMV/SV汇合部右侧部分弧形切除),保留SMV/SV汇合部左侧部分,然后使用人造血管行PV和SMV/SV汇合部残端吻合.结果 患者的手术时间共计380 min,出血量约200 mL,PV、SMV及SV的阻断时间分别为35、30及30 min,术后无胰瘘、胆汁漏、切口感染、肺部感染、人造血管感染、血栓、肝功能衰竭等并发症发生.患者于术后第12天痊愈出院.术后1个月复查上腹部CT血管造影(CTA)见人造血管通畅良好;术后3、6、9及12个月电话随访未诉明显不适;术后12个月复查胸腹部CT检查未发现肿瘤复发及转移,复查肝功能正常.结论 对胰头癌并PV和SMV/SV汇合部同时受侵者,行PD联合PV和SMV/SV汇合部右侧部分切除,保留SMV/SV汇合部左侧部分,再对PV断端行人造血管重建,这是一种特殊的吻合方法,减少了SV单独重建吻合口,从而缩短了PV阻断时间,缩短肝脏缺血时间,对患者术后肝功能的快速恢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 术前三维重建辅助并存血管变异的腹腔镜肝癌切除术

    作者:吴柯;李靖;尤楠;谷慧英;王梁;王峥;朱毅楠;李洪艳;郑璐 期刊:《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2018年12期

    目的 探讨存在血管变异的肝癌患者行腹腔镜肝切除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1例术前诊断为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基于术前CT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并进行肝脏体积计算,从而制定手术规划并进行手术.结果 三维重建结果提示肿瘤位于右肝中心区域且涵盖Ⅴ、Ⅵ、Ⅶ、Ⅷ段,门静脉存在Ⅱ型变异,门静脉右前支有走向左内叶的分支,右肝静脉分为腹侧支及背侧支,存在粗大的肝右后下静脉.术前规划行右后叶切除或右前叶切除均不能完整切除肿瘤,若按照标准右半肝切除则剩余肝脏体积占标准肝体积的27%,若保留门静脉右前支主干行右肝部分切除术则剩余肝脏体积占标准肝体积的41%.根据精准肝切除理念,行腹腔镜下保留门静脉右前支主干的右肝部分切除术,手术过程顺利.术后肝功能恢复良好.术后出现右侧胸腔积液,经胸腔穿刺抽液后缓解,患者顺利出院.结论 本病例的结果提示,对于存在血管变异的肝癌病例,在三维重建技术指导下行腹腔镜下肝部分切除术可增加手术安全性.

  •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并发急性肺血栓栓塞1例MDT讨论

    作者:张凯光;关泉林;赵永勋;赵鹏 期刊:《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2018年12期

    目的 总结1例乳腺癌根治术后并发急性肺血栓栓塞患者的诊治过程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兰州大学第一医院于2018年3月收治的1例在术前进行MDT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MDT讨论进行总结,并对该患者术后并发急性肺血栓栓塞的讨论结果加以总结.结果 患者存在肥胖、高龄、高血压、恶性肿瘤、手术应激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诸多高危因素,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程顺利,手术用时约90 min,出血量约30 mL,无神经及血管损伤.术后第10天突发急性肺血栓栓塞,导致心功能衰竭,终因呼吸功能衰竭和心脏功能衰竭导致外周循环灌注不足休克而死亡.结论 对具有诸多高危因素的乳腺癌术后可能会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所致急性肺血栓栓塞的乳腺癌患者,外科医生在围手术期的管理中应给予高度重视.

  • 单中心1078例腹股沟疝的手术构成及术后随访分析

    作者:李龙龙;王宜文;陆明;胡孔旺 期刊:《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2018年12期

    目的 总结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近7年间的腹股沟疝术式变化及各术式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于2011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1 078例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式分为组织修补组、腹腔镜疝修补术组(腹腔镜组)和开放无张力疝修补组(开放组),开放组进一步分为网塞组、平片组和腹膜前疝修补术组[即超普疝修补系统(UHS)组],比较各术式的术后复发、慢性疼痛、异物感、手术部位触硬感、男性性功能以及生育情况.结果 本组患者行组织修补术52例,行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889例[采用网塞平片技术687例,采用平片技术100例,采用UHS技术102例],行腹腔镜疝修补术137例.腹腔镜组和开放组的总并发症发生率、慢性疼痛、异物感和男性性功能下降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腹腔镜组的复发率和手术部位触硬感率较低(P<0.05),数字疼痛量表(NRS)评分也略低(P=0.047).在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的3个亚组中,网塞组、平片组及UHS组的复发率、慢性疼痛发生率、异物感发生率及男性性功能下降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UHS组的总并发症发生率和手术部位触硬感发生率均低于网塞组及平片组(P<0.05).结论 腹腔镜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复发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在开放无张力术式中,腹膜前隙疝修补术可能是较好的选择.

  • 合成补片经会阴修补腹腔镜直肠癌术后会阴疝的诊治体会

    作者:贺梁;王江;李骜;张永久 期刊:《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2018年12期

    目的 总结利用合成补片经会阴修补腹腔镜直肠癌术后会阴疝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2009-2015年期间于笔者所在医院行腹腔镜腹联合会阴直肠癌根治术后发生会阴疝的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4例患者均行合成补片经会阴修补会阴疝及盆底重建手术.结果 4例患者术后恢复均顺利,术中出血量为50 ~ 100mL,手术时间1.0~1.5 h,术后推迟下床活动时间至术后5~7d,术后10 ~ 14 d出院.所有病例无并发症出现.出院后建议患者长期坚持以T型会阴绷带或质硬内裤的方式向上提拉会阴部以减少张力.术后24个月随访期间,4例患者行体格检查以及腹盆腔CT扫描未显示会阴疝或肿瘤复发.结论 利用合成补片经会阴修补会阴疝的创伤相对小,效果较好,对于腹腔镜腹联合会阴直肠癌术后非复杂性会阴疝可优先考虑这种修补方式.

  • 腹股沟疝的影像学检查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王倩蒨;刘刚磊;周建平 期刊:《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2018年12期

    目的 总结腹股沟疝主要的辅助检查方法.方法 通过检索文献,并结合国际指南,综述超声、CT、MRI等腹股沟疝的主要辅助检查方法.结果 对腹股沟疝,临床体格检查联合超声检查可以提高诊断灵敏度.CT检查可以给外科医生提供较好的整体感和结构细节,针对特殊类型疝可以较好地指导术式选择.MRI检查的软组织辨识度较好,能够显示隐匿疝和网片情况,并对腹股沟疝与组织炎症类疾病的鉴别有较好的提示作用.结论 各项检查均各有优势,需要结合临床实际和医疗中心条件进行选择.

  • 对比增强能谱乳腺X线摄影新进展

    目的 总结对比增强能谱乳腺X线摄影(contrast-enhanced spectral mammography,CESM)的原理、检查技术及其临床应用.方法 复习近年来国内外有关CESM的研究文献并进行综述.结果 CESM将病灶的形态学信息与血供信息综合,通过低能量图像与剪影图像诊断,在临床多个领域中得到应用,例如对临床可疑病灶的进一步诊断、乳腺癌术前评估、乳腺癌新辅助治疗效果评估等.结论 CESM的临床价值与MRI检查相仿,却更加快速、简单及相对价廉,可为不具备MRI设备的医院提供一种可能具有与MRI检查相似效能的乳腺检查技术.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网友评论
  • 未知
    录用情况: 已投修改后录用
    选择周期: 2个月内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这本期刊的审稿速度很快,我是8月24日投的稿件,9月30号修改返回,10月9号送复审,小修后于21号被收录,前后历时两个月的时间,速度还是比较快的。

  • 未知
    录用情况: 已投修改后录用
    选择周期: 3个月内

    写了一篇综述,10月22日投的稿件,11月8号返回修改意见,20号修改提交,之后又历经几次的修改被收录,1月20日收到录用函,历时三个月的时间。每次修改返回,编辑都会及时的处理稿件,给予我一些指导,很感谢编辑老师对我的帮助。

  • 未知
    录用情况: 已投修改后录用
    选择周期: 3个月内

    投稿后,一周编辑要求小修,修改后送外审,一个月后返回审稿意见,花了半个月的时间修改文章,之后送复审,对文章的格式进行修改,之后被收录,前后历时三个月的时间,速度还是很快的,推荐大家投搞。

  • 未知
    录用情况: 已投修改后录用
    选择周期: 3个月内

    硕士期间发表了一篇文章,前后修改了好几次,历时三个月的时间被收录,审稿专家提出了很多中肯的意见,都很有针对性,给我提供了方向,个人觉得文章只要立意新颖,参照专家指出的问题进行认真的修改,一般还是都可以被收录的,祝大家好运。

相关文章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