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医学 > 中国针灸杂志

中国针灸

中国针灸杂志

Chinese Acupuncture & Moxibustion 중국침구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国针灸学会 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6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255-2930
  • 国内刊号: 11-2024/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北京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针灸》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刘炜宏
  • 类 别: 中医学
期刊荣誉:
  • 跖筋膜炎案

    作者:胡追成;吴耀持;谢艳艳

    患者,女,46岁,教师.因“右足跟疼痛1月余”于2013年2月17日就诊.1个多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足跟疼痛,晨起下床活动时尤为严重,稍事活动则减轻,久行久站加重.曾服用戴芬及外用伤湿止痛膏,效果不显.2周前至一私人诊所行针灸治疗3次(隔日针刺1次,针刺穴位在右足,具体不详),诸症依然.现为求进一步诊治至我科门诊,刻诊:右足跟疼痛,严重时疼痛放射至足心,影响日常行走.查体:右足跟前部有压痛,无波动感,局部无红肿.

    关键词:
  • 奔豚气合并胸痹案

    作者:冀洪伟;冯庆章

    患者,女,58岁,于2012年12月16日就诊.主诉:少腹阵发性紧痛1年余,加重1月余.1年前因与他人发生剧烈争吵,自觉少腹部一股寒气直冲胸咽,少腹紧痛,持续约十几分钟,痛苦异常.此后间歇发作,发作后如常人.1个月前与邻里争吵后,自觉少腹绞痛,有气体从少腹上冲到胸咽时,出现濒死感,伴心慌不安,口苦欲呕,心烦易怒,形寒肢冷;苔白腻,脉弦紧.胸部X片示:心脏向左扩大;心电图示:陈旧性前壁心肌梗死,V4~V6有ST-T段下移改变.既往冠心病病史5年余.中医诊断:(1)奔豚气(寒水上逆),(2)胸痹(寒凝心脉);西医诊断:冠心病.治宜温阳行水、理气降逆.

    关键词:
  • 干燥综合征案

    作者:王银平;魏清琳;张宗权

    患者,女,43岁,于2011年8月2日就诊.主诉:口干、眼干3年.病史:2008年行下肢血管瘤术后,渐觉全身皮肤干燥,皮屑增多,尤以冬季为明显,未予重视,之后感口腔干燥、眼睛干涩、泪液减少.2010年6月因月经量突然增多,行子宫内膜诊刮术,术后自觉口干、眼干、全身皮肤干燥症状加重,经多处求治,效果不显.刻下症见:口干、眼干,伴有全身皮肤干燥瘙痒,面色暗淡、萎黄,夜寐安,食纳可,小便调,大便秘结;舌淡、苔少,脉细弱.入院后查:白细胞计数3.72×109/L、血红蛋白84 g/L、红细胞计数2.93×1012/L;抗核抗体(+),抗环瓜氨酸肽抗体(CCP)弱阳性,抗干燥综合征A(SSA)抗体和抗干燥综合征B(SSB)抗体阳性.

    关键词:
  • 粘连性肠梗阻案

    作者:吕建琴;李宁

    患者,女,56岁,因“下腹痛2个月,加重14天”于2013年1月28日入院.2个月前因持续性右下腹疼痛,在当地医院确诊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术后病情稳定出院.14天前无明显诱因再次出现腹部绞痛,阵发性加重,伴恶心呕吐,无排气、排便.经当地治疗无好转,遂转入我院,诊断为“粘连性肠梗阻,阑尾切除术后”.先后给予禁食、胃肠减压、中药柴芩承气汤口服及灌肠、预防感染、解痉止痛、补液及营养支持等多种治疗手段,症状无明显缓解,每日仍需给予500 mL 0.9%氯化钠溶液加654-220 mg静脉滴注及哌替啶(杜冷丁)100 mg肌内注射以缓解腹痛症状.

    关键词:
  • 三重法为主治疗儿童周围性面瘫: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曹文忠;庞文儒;苏鹏

    目的:评价三重法治疗儿童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解决患儿不能主动接受毫针治疗的问题.方法:将80例面瘫儿童随机分为艾条灸组和三重法组.两组均取百会、阳白、四白、地仓、颊车等,行半刺法,之后艾条灸组采用自制艾条3根捆在一起悬灸大椎、阳白、下关、额车穴,每次选用1个穴位;三重法组取穴同艾条灸组,采用重刺络、重拔罐、重艾灸法.前5天每天治疗2次,统计临床疗效,有效者继续治疗,无效者转至另一组,自第6天改为每天治疗1次,15天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分级情况.结果:治疗5天后三重法组总有效率为94.7%(36/38),优于艾条灸组的52.4%(22/42,P<0.001);治疗15天后三重法组痊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67.3%(35/52)、96.2%(50/52),均优于艾条灸组的9.5%(2/21)、85.7%(18/21)(P<0.001,P<0.05),H-B面神经功能分级情况亦优于艾条灸组(P<0.001).结论:半刺法加三重法治疗儿童周围性面瘫的疗效优于半刺法加艾条灸法,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 针刺配合艾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续龙;井蕾;贺琨;王俊磊;王莹

    目的:比较针刺配合艾灸与西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差异,探寻治疗本痛的较佳疗法.方法:选取160例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灸组和西药组,每组80例.针灸组以疼痛局部取穴为主加以辨证配穴和循经远端取穴.经穴施以提插或捻转行针手法,依据辨证给予补泻;奇穴、阿是穴施以“短刺”或“输刺”手法,针感均以患者耐受为度,起针后用纯艾灸条在膝关节周围疼痛局部和肾俞穴上找寻热敏点施以腧穴热敏化艾灸疗法.针刺、艾灸均每天1次,5天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2天.西药组口服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每次2粒,每天3次,配合关节腔内注射,治疗第1天注射玻璃酸钠25 mg+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液50 mg,以后第8、15、22、29天只注射玻璃酸钠注射液25 mg.两组均接受5周治疗,统计治疗后的疗效,并于治疗后3个月、6个月各随访1次.采用骨关节炎指数评估量衰(WOMAC)、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价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5周后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药组疗效优于针灸组;安全性评价有明显差异(P<0.01),针灸组明显优于西药组.治疗后3个月随访膝关节功能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6个月随访膝关节功能有明显差异(P<0.01),针灸组明显优予西药组.结论:针刺配合艾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短期效果不如西药明显,但远期疗效明显优于西药治疗.

  • 调气通腑针刺法治疗中风后便秘

    作者:任珍;吴清明;李丹丹;刘未艾;李向荣;林旭明

    目的:比较调气通腑针刺法与生血通便颗粒治疗中风后便秘的疗效差异.方法:将75例中风后便秘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39例)和中药组(36例).在卒中单元模式综合治疗基础上,针刺组采用调气通腑针刺法治疗,穴取天枢、支沟、气海、足三里,每天1次;中药组口服生血通便颗粒,每天1次,每次10 g.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1周后、治疗2周后便秘临床症状积分;观察治疗1周后及治疗2周后的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l周后、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便秘临床症状积分均较前显著减少(均P<0.05),且治疗2周后针刺组较中药组改善显著(8.03±2.38 vs9.20±2.45,P<0.05).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针刺组出现针刺部位局部淤青1例;中药组发生腹痛1例、腹泻3例、恶心呕吐2例.结论:调气通腑针刺法及生血通便颗粒治疗中风后便秘疗效显著,且坚持调气通腑针刺法治疗,其疗效更好,不良反应较少.

  • “陈氏针法”治疗面神经炎临床研究

    作者:艾宙;曾令烽;温夏露;陈全新

    目的:评价“陈氏针法”治疗面神经炎的疗效.方法:将84例面神经炎患者随机分为陈氏针法组和常规针法组各42例.陈氏针法组采用选穴精少(5穴)、陈氏飞针进针及分级补泻方法,常规针法组采用常规取穴、针刺方法,两组均以治疗1个月为一疗程,并于多个时点(治疗2周、1个疗程、足疗程后1月)根据症状体征量化表评定疗效,同步采用House-Brackmann量表和肌电图测定面神经功能.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体征量化表情况、面神经肌电图较治疗前改善,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陈氏针法”治疗面瘫飞针进针、选穴精少,与常规针刺疗法比较疗效相当.

  • 不同波型电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疗效对照观察

    作者:吴伯涛;赵紫昊

    目的:对比电针断续波、疏密波、连续波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的疗效差异,为电针波型的选择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将75例肩关节半脱位患者随机分为断续波组、疏密波组、连续波组,每组25例.3组均在控制血压、血糖等常规内科治疗基础上,予以电针疗法和康复训练.电针穴取肩前、抬肩、臂藤、肩中、肩贞、脯俞、肩外俞、秉风,断续渡组采用断续波,频率15 Hz;疏密波组采用疏密波,频率2 Hz/15Hz;连续波组采用连续渡,频率15 Hz,均电针刺激20 min,每天1次,每周6次,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评分和Barthel指教评分评定患侧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并比较3组疗效.结果:断续波组总有效率为96.0%(24/25),优于疏密波组的68.0%(17/25)及连续波组的64.0%(16/25)(均P<0.05);治疗后3组Fuglmeyer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均显著改善(均P<0.05),且断续波组优于其他两组(均P<0.01).结论:电针断续波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效果优于电针疏密波和连续波,能够有效改善肩关节半脱位,促进肩关节功能恢复.

  • 温通针法靶向透刺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临床观察

    作者:赵耀东;韩豆瑛

    目的:探寻针灸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较好方法.方法:将90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温通针法靶向透刺治疗组(温透组)、常规针刺组(针刺组)和药物对照组(药物组),各30例.温透组取中极、关元、气海、大横、气冲为主穴,行温通针法,使针感靶向透达到前列腺局部,每天1次;针刺组主穴与温透组相同,采用常规针刺补泻法;药物组常规服用前列康.以上3组均以10天为一疗程,疗程闻隔3天,治疗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3种方法对慢性前列腺炎均有疗效,温通组的总有效率为93.3%(28/30),明显优于针刺组的73.3%(22/30,P<0.05)和药物组的63.3%(19/30,P<0.01).温通组的治愈率为80.0%(24/30),明显优于针刺组的46.6%(14/30)和药物组的30.0%(9/30,均P<0.001).结论:温通针法靶向透刺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常规针刺和前列康药物治疗,其疗效肯定,效果独特.

  • 个体化深刺天枢穴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随访效及安全性分析: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彭唯娜;王琳;刘志顺;郭郡;蔡妲婧;倪静年;段锦绣;杨德莉

    目的:评价个体化深刺天枢穴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随访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结肠慢传输型便秘患者128例随机分为深刺组(64例)、西药组(31例)及浅刺组(33例).深刺组予电针深刺双侧天枢,缓慢直刺至突破腹膜即止,约20~65 mm;西药组口服乳果糖口服液;浅刺组予电针浅刺双侧天枢,缓慢直刺5~8mm.3组均治疗4周,并进行治疗后12周及治疗后6个月随访,评价各组治疗前、后每周的周排便次数、患者满意度以及深刺天枢穴的安全性.结果:深刺组患者周自主排便次数治疗前为(1.79±1.05)次/周,治疗4周后为(3.90±1.43)次/周,治疗后12周随访为(3.49±1.46)次/周,治疗后6个月随访时为(3.51士1.42)次/周.深刺组在改善周排便次数及治疗满意度方面近期疗效与西药组、浅刺组一致(均P>0.05),而随访远期疗效明显优于西药组(P<0.05,P<0.01),同时可减少合并用药情况,无不良反应情况发生.结论:个体化深刺天枢穴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安全有效,并且具有较好的远期治疗效应.与目前国内外推荐的有循证医学证据的一线便秘药物乳果糖口服液治疗比较具有较好的疗效优势,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运用的针灸方案.

  • 颞三针配合挛三针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疗效观察

    作者:杨海涛;庄礼兴;刘悦

    目的:观察颞三针配合挛三针、康复治疗以及联合应用对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疗效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靳三针组(35例)、康复组(33例)、联合组(32例),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分别予颞三针合孪三针针刺治疗、康复训练以及针刺结合康复训练的联合治疗,分别在治疗前、治疗7天和治疗14天后采用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四肢简化Fugl-Meyer评分(FMA)、临床痉挛指数(CSI)评分对患者痉挛程度、肢体功能进行评定.结果:在FCA、NDS、FMA量表评分方面,治疗7天后,除康复组外,其他两组均较治疗前改善(均P<0.05),靳三针组、联合组优于康复组(均P<0.05);治疗14天后,3组均较治疗前、治疗7天后改善(P<0.05,P<0.01),联合组优于其他两组(均P<0.05).在CSI评分方面,治疗7天后,3组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P<0.05,P<0.01),且联合组优于其他两组(均P<0.05);治疗14天后,3组CSI评分进一步改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靳三针、康复训练及其联合应用均可缓解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症状,靳三针组和联合组在治疗7天后即显示出效果,优于康复组;对痉挛程度的改善,联合应用效果优.

  • 针刺配合火针治疗手骨关节炎疗效观察

    作者:李和;张风华;王雨存

    目的:验证针刺配合火针治疗手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42例)和药物组(38例).针刺组采用针刺手三阳经输穴三间、中渚、后溪,火针点刺阿是穴,隔日1次,15次为一疗程;药物组采用扶他林乳胶剂涂擦局部,每日2次,连续治疗30天为一疗程.两组分别观察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关节功能评分及晨僵时间、关节压痛、关节肿胀等指标.结果:经临床治疗2个疗程后,两组患者关节疼痛评分、关节功能评分及晨僵时间、关节压痛、肿胀等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且针刺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药物组(均P<0.01).针刺组愈显率为61.9%(26/42)、总有效率为95.2%(40/42),药物组愈显率为36.8%(14/38)、总有效率为76.3%(29/38),组间愈显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输穴针刺配合火针治疗手骨关节炎临床效果显著.

  • 针刺治疗肋软骨炎35例

    作者:喻超

    笔者自2010年6月至2012年11月运用针刺治疗肋软骨炎35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35例均为来自我科门诊,其中男24例,女11例;年龄16~43岁,平均(27±7)岁;病程1~23天,平均(7.2±5.1)天.临床表现为持续性胸痛、深呼吸时加重,胸壁可见局部肋软骨隆起、质硬,压痛明显,边界尚清,一般不伴有其他症状,均排除其他引起胸痛的疾病.

    关键词: 肋软骨炎 针刺疗法
  • 强脊穴配合局部穴位埋线治疗肩周炎40例

    作者:杨春海

    笔者于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采用强脊穴配合局部穴位埋线治疗肩周炎40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40例患者均来自我院康复科门诊,其中男15例,女25例;年龄小33岁,大76岁;病程短半个月,长10年.主要症状为肩关节局部疼痛、活动受限,有日轻夜重的特点,遇气候变化和劳累则疼痛加重.

    关键词: 肩周炎 强脊穴 埋线
  • 神阙穴拔罐治疗杂病验案心得

    作者:朱海林;张晓红

    神阙穴又名脐中、环谷等,位于脐中,多用于艾灸,可以治疗中风虚脱、四肢厥冷、肠鸣泄泻、小儿风痫、脱肛以及妇女不孕等病.笔者在近年的临床工作中以神阙穴拔罐治疗常见的一些杂病,取得较好疗效,兹举杂病治验4则,希同仁斧正.1皮肤瘙痒患者,女,42岁,于2009年4月12日初诊.主诉:全身皮肤间断性瘙痒2个月.两月前无明显原因出现全身皮肤瘙痒,无丘疹及红斑,无渗出及水肿,瘙痒以汗出时明显,躁热难受,汗止即止,每日发作二三次,不分昼夜.

  • 圆利针结合刺血拔罐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0例

    作者:谢定邦

    笔者自2009至2012年采用圆利针结合刺血拔罐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0例,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60例患者均来自我院门诊,其中男28例,女32例;年龄小19岁,大62岁;病程短5天,长15年.所有病例均经CT、MRI检查有腰椎间盘突出,结合临床症状体征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均表现为腰部疼痛,下肢放射痛,单侧多见,有时也可出现双侧,病程长者还可以出现下肢及足部麻木等不适症状.

  • 小指末节刺血缓解带状疱疹疼痛11例

    作者:吕沛宛

    2010年3月至2012年12月笔者运用刺血疗法治疗带状疱疹患者11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例患者均来自河南省中医院针灸科门诊,男5例,女6例;年龄小46岁,大86岁,平均67岁;病程短7天,长2个月,平均21天.临床表现以胸胁、腰部或少腹部剧烈持续性疼痛,疼痛呈刀割或针刺或火灼样,痛致夜不能寐.病程长者局部皮肤可见疱疹结痂脱落后痕迹,新发病者皮损多呈带状的红色斑丘疹,或黄豆大小簇集成群的水疱,累于胸部、腰肋部.

    关键词: 带状疱疹 刺血疗法
  • 从“穴感经传”看腧穴放大效应

    作者:李迎红;李敏;郭义;刘阳阳

    分析整理国内外发表的有关腧穴效应的文献,发现腧穴是针刺效应的放大器,对外界的刺激呈现“小刺激大反应”,并认为构成其放大效应的因素是复杂的,与穴位局部特异性(“五多”特性:神经多、血管多、肥大细胞多、Ca2+多、能量代谢旺盛)和经脉循行路线密切相关,即通过“感在局部(腧穴局部特异性),传至远方(经络系统循行分布)”而发挥其放大效应.

  • 基于数据挖掘探析古代针灸治疗腹泻的经穴特点

    作者:苏志维;任玉兰;周思远;覃海知;陈大帅;刘婷;李瑛

    从先秦至清末针灸治疗腹泻的文献中收集相关数据,建立针灸处方数据库,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古代针灸治疗腹泻的经穴使用特点和规律.获得文献235篇,涉及76个腧穴,共439频次,其中特定穴个数和频次分别占72.37%(55/76)和76.99%(338/439),以腹募穴和背俞穴较为常见;分布于11条经络;采用灸法53条,针灸并用1条.可见古代针灸治疗腹泻非常重视背部和腹部腧穴的选用,其中以天枢、神阙、关元、大肠俞使用为频繁,背俞穴和腹募穴配伍非常常见;特定穴的选取占绝对优势,除了重视腹背部经气相贯相交为集中的交会穴外,还重视选用肘膝关节以下的五输穴、原穴、络穴、八脉交会穴和下合穴;特定穴配伍以交会穴配伍背俞、腹募穴支持度高;经络选用以膀胱经、任脉和脾经为多;重视灸法使用.综上证明,数据挖掘技术运用于针灸古代临床文献的研究是合理可行的,可以为传统经典理论的总结提供依据.

  • 针灸对AD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线粒体能量代谢相关蛋白的影响

    作者:罗磊;孙国杰;杜艳军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阿尔茨海默痛(AD)的作用机制,为临床针灸防治AD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Wistar大鼠,SPF级、雄性80只,体质量(200±20)g,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针灸治疗组,每组20只.运用大鼠海马注射Aβ1-42的模型复制方法复制模型.除针灸治疗组外其余各组相应处理后均常规饲养,针灸治疗组针灸“百会”和“肾俞”穴,每日1次,7天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疗程间体息1 日.运用免疫组化和定量RT-PCR技术分别检测AD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线粒体中Aβ-结合性乙醇脱氢酶蛋白(ABAD)和细胞色素氧化酶Ⅳ(COXⅣ)的水平.结果:针灸能有效下调大鼠海马神经元线粒体中ABAD的水平,提高COXⅣ的活性,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针灸能有效抑制ABAD的过度表达、提高COXⅣ的活性,减少活性氧自由基(ROS)的漏出,改善线粒体能量代谢障碍,从而达到防治AD的目的.结论:针灸防治AD可能与其抑制海马神经元线粒体中ABAD酶过度表达、提高COX Ⅳ的活性从而改善线粒体能量代谢有关.

  • 电针对肝脏吲哚菁绿代谢的影响:活体荧光成像技术

    作者:张栋;王淑友;李顺月;唐丽梅;马慧敏;白晓东

    目的:观察电针对吲哚菁绿(ICG)在肝脏代谢的影响,探讨针灸对肝脏功能调节的机制,同时探讨活体荧光成像技术用于针灸机制研究的可行性.方法:将40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电针组和对照组,每组20只,结合经典的吲哚菁绿肝脏代谢试验,对尾静脉注射ICG后的20只小鼠电针“足三里”穴20 min,用动物活体荧光成像仪观察电针20 min和停针60 min内ICG荧光在肝脏的强度和分布;20只小鼠作为对照组,只注射ICG不予以电针.比较两组荧光强度及分布区域的差异.结果:(1)在ICG注射即刻,两组小鼠肝脏即有团状聚集的荧光显示,随着观察时间的推移,荧光显示亮度和面积增加,至注射30 min左右,荧光亮度减弱,该过程与已知的ICG在肝脏代谢活动是一致的.(2)电针组在电针10、20 min和停针后,肝脏的荧光强度较对照组均减弱,荧光的分布面积也比对照组小.(3)对光强度值定量统计显示,在观察全程的各时间点,对照组该值较高,电针组则较小,并始终规律地出现.对所有观察时点ICG荧光强度均差值总和的统计显示,对照组和电针组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电针减弱ICG荧光强度和持续时间,说明电针加速了ICG在肝脏的代谢过程.动物活体荧光成像技术用于针灸作用原理研究是可行的.

  • 论创建现代针灸学科治疗理论的关键

    作者:杨光

    针灸治病不同于方药治病,而目前针灸教材套用内科方药的辨证论治体系,不能很好地体现针灸疗法自身的特性以发挥出针灸治病的特长,亟需建立符合针灸临床实际、更好发挥针灸治病优势的现代针灸治疗理论.针灸治疗的特长就是有很强的针对性,这种针对性是基于对病所的认识,因而辨病是针灸治疗的基础.辨经的主要目的是在辨病的基础上选取远道有效穴,是针灸治疗的特色.辨证是从整体上来认识人体的病理状态,是提高针灸疗效的重要环节.明确辨痛、辨经、辨证各自的价值,是创建现代针灸学科治疗理论的关键.

  • 论针药异效互补及其临床应用

    作者:韩彬;吴中朝

    针药异效互补既是对针药并用时功效不同的针灸和药物之间客观关系的概括,也是对二者临床上所能产生的不同于单纯的针灸或中药治疗效应的概括.针药异效互补是建立在中医对药物及针灸作用机制及功效认识基础上,对针灸和中药功效之间的关系、二者因其功效的差异在治疗中所能产生的优势互补效应的理论认识.针药异效互补的提出,对于探讨针药并用时针灸和中药的作用及其机制具有相应的理论价值,亦有助于临床医生在充分认识针灸和中药功效特点基础上,加强运用针药并用这一方式的针对性,进而提高临床疗效.

  • 风池穴针刺的力反馈研究

    作者:姜俊;王福波;国海东;邵水金;苗鹏;张琦;郭春霞;牟芳芳;严振国

    通过力反馈装置,录取钟灸专家的风池穴针刺手法,融入数字化虚拟人体,运用虚拟现实技术,构建虚拟风池穴钟刺力反馈仿真系统,使操作者达到一对一的高仿真学习效果.在融合了风池穴信息的三维数字人体上,根据风池穴下各组织的物理特性,分析针刺过程中针体与组织的相互作用力,建立力学模型模拟针体受力,并通过力反馈设备真实地传递给操作者.初步实现了风池穴虚拟针刺力反馈仿真,使可视化的钟灸虚拟人具有可现场模拟风池穴进针的触觉再现.风池穴针刺力反馈研究,为融合视觉、触觉和力反馈信息一体化的虚拟针刺作了初步探索,为针刺教学提供了一种动态的一对一仿真手段.

  • 关于针刺疗效持续效应的探讨

    作者:陈姣;杨洁;唐宏智;杨明晓;李享;梁繁荣

    针刺持续效应是指停止针刺治疗后仍然继续存在的针刺效应.通过回顾大量的针刺临床与实验研究,提出针刺持续效应是客观存在的,但持续效应的存在时间可能与疾病的种类、疾病所处的时期、个体对针刺的反应、针刺的方式、针刺的间隔时间及总疗程时间等有关.因此,进一步深入系统地研究针刺治疗不同疾病的疗效起效点以及持续效应的存在规律,对提高和延长针刺的临床疗效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实用价值.

  • 针灸在新加坡的现状与发展

    作者:孟宪军;朱安宁;廖秀莲;欧阳强波

    介绍新加坡针灸疗法的发展历史及针灸教育、立法、收费、协会运行等情况.针灸于1840年后开始在新加坡发展,目前只有3所院校设立正规中医针灸专业课程;主要的针灸协会有2所;2000年针灸在新加坡立法;目前在新加坡针灸治疗的病种大约有50种,针灸在公立或私立机构均属自费项目,在慈善机构则费用较为低廉或完全免费.

  • 毫发细微处金针见真功——记北京针灸名家胡荫培

    作者:钮雪松;王凡

    近代京城针灸名家胡荫培先生善用毫发金针治疗内妇儿科疑难杂病.他提倡针药结合,认为二者可同效相须、异效互补、反效制约及分别调理,以更好地发挥各自优势,提高疗效;他注重针刺手法,提出“精准、轻快、稳重、灵验”的用针八字诀;治病讲求治本,辨病不离辨经,四诊务求精确;组方用穴精炼,配穴善抓关键,执简驭繁,运用灵活,疗效显著.

    关键词: 传记 金针 名医 胡荫培
  • 澄江针灸学派在香港的繁衍与传播

    作者:夏有兵;贺霆

    探究近现代针灸在香港的起源和发展脉络及其与澄江针灸学派在海外传播的关系.通过相关文献研究及专家访谈,考察了20世纪30~50年代香港针灸教育及学术研究团体的学术渊源,以及这些团体及其主要代表性人物向海外传播针灸的路径,认为是承淡安及其弟子于20世纪中叶使针灸在香港逐步发展繁衍起来的;同时,由于特殊的地理及时代因素,香港也成为了我国改革开放前澄江针灸学派向海外传播的重要阵地.

中国针灸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