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医学 > 中国针灸杂志

中国针灸

中国针灸杂志

Chinese Acupuncture & Moxibustion 중국침구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国针灸学会 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6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255-2930
  • 国内刊号: 11-2024/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北京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针灸》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刘炜宏
  • 类 别: 中医学
期刊荣誉:
  • 阴痒案

    作者:赵朝庭;刘旭光;罗海鸥

    患者,女,45岁,于2011年12月9日初诊.主诉:外阴瘙痒、刺痛9年.病史:9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外阴瘙痒,诊断为“阴道炎”,予以抗感染、消炎治疗效果不明显.2007年因精神刺激,阴部瘙痒加重,夜间瘙痒明显,求诊于某妇幼儿童医院.查阴道滴虫、霉菌、支原体、衣原体、淋菌等均为阴性;血糖、尿糖均正常;活体组织检查:外阴鳞状上皮增生.给予氢化可的松软膏外用,口服甲腈脒胍,病情短暂缓解.

    关键词:
  • 三维一体疗法治疗眼科疾病两则

    作者:王翠芳;刘晓明

    “三维一体疗法”是笔者在临床治疗中总结出来的治疗眼部疾病的一种综合治疗方法.“三维”指的是外通经络、内调脏腑、改善体质,“一体”指整体治疗.外通经络,主要是后背刺血加针刺腧穴,后背刺血是在后背肩胛部膀胱经附近寻找淡红色突出皮肤的病变反应点,皮肤常规消毒后用三棱针挑刺放血;内调脏腑,主要是通过药物调理五脏六腑的功能;改善体质,即根据天人相应理论,通过调整患者的饮食习惯及生活起居,以适应四时的变化,提高身体免疫力;整体治疗,指将针刺治疗、药物治疗、改善饮食起居等疗法综合起来以治疗眼部疾病.

    关键词:
  • 交叉电项针对脑出血后气管切开插管患者咳嗽反射的重塑: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蔡国锋;尚莉莉;刘凯;赵惠;全爱君;闫成海;孙宏;李新建;庄哲

    目的:观察交叉电项针对脑出血后行气管切开插管患者气道保护性反射咳嗽反射重塑的影响.方法:采用完全随机化法,按照就诊顺序将60例脑出血后行气管切开插管并咳嗽反射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交叉电项针组和针刺组,每组30例.两组均给予西药抗炎、化痰、改善脑代谢等基础治疗,针刺组穴取翳风、风池、廉泉、百会、头维、地仓透颊车、合谷、曲池、病灶侧运动区等针刺治疗,留针30 min;交叉电项针组在针刺组基础上采用交叉电项针治疗,连续波,每次30 min.两组均周一至周五每日治疗2次,周六、周日每日1次,连续治疗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气管切开插管咳嗽反射分级量表评分(TCRGS)、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情况,并评价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TCRGS及CPIS较治疗前均降低(均P<0.01);治疗后TCRGS及CPIS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且交叉电项针组优于针刺组.咳嗽反射重塑效果方面,交叉电项针组愈显率达96.7% (29/30),针刺组愈显率为55.2% (16/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交叉电项针能有效促进脑出血后行气管切开插管患者咳嗽反射的重塑及肺部感染的恢复,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巨刺法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李莹;张中一;陈跃来;宗蕾;李璟;陶颖;曾亮;侯文光

    目的:比较急性期周围性面瘫巨刺法与常规患侧针刺法的临床疗效差异,为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针刺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巨刺组(19例)、患侧组(21例).两组均予相同基础用药,针刺穴取风池、阳白透鱼腰、睛明、承泣、下关、颊车透地仓、合谷、足三里,巨刺组针刺面部健侧穴位,患侧组针刺面部患侧穴位,每周3次,治疗4周.应用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系统于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面神经功能进行评分,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均能促进面神经功能恢复,巨刺组与患侧组总有效率均为100.0% (P>0.05),巨刺组痊愈率为68.4%(13/19),优于患侧组的47.6%(10/21,P<0.05);巨刺组于治疗第7天、第14天H-B评分优于患侧组(均P<0.05);巨刺组痊愈患者治疗天数明显少于患侧组((23.95±4.30)天vs (29.14±5.43)天,P<0.01).结论:巨刺法能加速急性期周围性面瘫面神经功能恢复,并明显缩短疗程,疗效优于针刺面部患侧穴.

  • 颈夹脊穴埋线配合耳周局部穴电针治疗神经性耳鸣近、远期疗效分析

    作者:周歆;阮经文;李滋平;汪燕玲;幸冰峰

    目的:观察颈椎夹脊穴埋线配合耳周穴位电针与单纯电针治疗神经性耳鸣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3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对照组(32例).观察组予耳鸣侧C4~C7颈夹脊穴位埋线,配合常规耳周穴位(耳门、听宫、听会等)电针治疗;对照组只接受常规耳周穴位电针治疗.电针治疗每周5次,穴位埋线每两周1次,共治疗6周.采用耳鸣程度分级表评价患者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4周、治疗6周及治疗后1个月的耳鸣严重程度,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各时点两组耳鸣严重程度均有改善(均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愈显率为77.4%(24/31),优于对照组的50.0%(16/32,P<0.05).结论:颈夹脊穴埋线配合电针治疗神经性耳鸣近远期疗效均优于单纯电针治疗.

  • 正交设计法优化夹脊穴脉冲电场脊髓损伤康复处方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立峰;张慧;王琳;刘妍妍;孙先越;李凌雁;候静

    目的:通过正交设计选择夹脊穴脉冲电场治疗脊髓损伤(SCI)优处方,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参考.方法:选取56例SCI患者,36例患者进行正交试验,20例患者进行临床验证.36例进行正交设计患者,以Frankel分级变化为观察指标,筛选脉冲电场优处方,研究包括脉冲频率(A因素:AⅠ:低频(102 Hz),AⅡ:中频(104 Hz),AⅢ:高频(105 Hz))、脉冲幅度(B因素:BⅠ:0~30 Ⅴ,BⅡ:0~60 Ⅴ,BⅢ:0~90 Ⅴ)、脉冲宽度(C因素:CⅠ:0.4 ms,CⅡ:0.6 ms,CⅢ:0.9 ms))、针刺时间(D因素:DⅠ:1个月,DⅡ:3个月,DⅢ:5个月);对20例患者进行临床效果观察,观察筛选的脉冲夹脊电场优处方结合常规康复方法对患者痉挛程度、感觉与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脊髓损伤严重程度(Frankel分级)的影响.结果:①正交试验表明,优处方为AⅢ BⅢCⅠ DⅢ,即脉冲频率为高频(105 Hz)、脉冲幅度为0~90 Ⅴ、脉冲宽度为0.4 ms、针刺时间为5个月;②20例患者临床验证表明,治疗后Ashworth评分、腱反射及阵挛均明显改善(P<0.001,P<0.01),运动功能评分、感觉功能评分明显提高(P<0.001,P<0.05),Barthel指数、Frankel分级亦明显改善(P<0.001,P<0.05).结论:夹脊穴脉冲电场治疗SCI的优处方:脉冲频率为高频(105 Hz)、脉冲幅度为0~90 Ⅴ、脉冲宽度为0.4 ms、针刺时间为5个月,采用夹脊穴脉冲电场配合常规康复可明显改善SCI患者痉挛程度、提高运动及感觉功能、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Frankel分级.

  • 大椎穴为主施三重法防治儿童变应性鼻炎: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曹文忠;乔萍;庞文儒;刘明;李爱敏

    目的:评价大椎穴为主施三重法和穴位贴敷法防治儿童变应性鼻炎的短期疗效和远期预防复发作用.方法:将120例儿童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三重法组和穴位贴敷组,每组60例.三重法组主穴取大椎,酌配肺俞、至阳、肾俞中的1个穴,采用三棱针重刺,然后于刺络部位重拔罐、重艾灸法治疗,每3日治疗1次,连续治疗10次;穴位贴敷组取穴与三重法组相同,采用自制中药贴敷治疗,每次贴敷4~8 h,每3日贴敷1次,连续贴敷10次.观察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后6个月随访两组患儿各项症状与体征积分变化,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后6个月随访,三重法组症状积分、体征积分、各项症状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且三重法组优于穴位贴敷组(均P<0.01);穴位贴敷组治疗后6个月随访各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6个月后随访,三重法组的总有效率为94.6%(53/56),穴位贴敷组为25.9%(15/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大椎穴为主施三重法防治儿童变应性鼻炎疗效优于穴位贴敷,具有较好的远期预防复发作用.

  • 电针结合经会阴BTX-A注射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研究

    作者:孟兆祥;王彤;尹正录;王继兵

    目的:评价电针结合经会阴注射A型肉毒杆菌毒素(BTX-A)治疗脊髓神经损伤所致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脊髓损伤后合并神经源性膀胱患者35例于术后第1天随机分为BTX-A+电针组(20例)和BTX-A组(15例).两组均在常规膀胱功能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行经会阴尿道外括约肌注射BTX-A 200 IU(4 mL),BTX-A+电针组辅以电针治疗,穴取中极、关元、肾俞、会阳、八髎,每日1次,每次40 min,每周治疗6天,治疗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排尿状况,并于治疗前后分别行尿动力学检查,检测尿道压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平均尿失禁次数、平均导尿量及尿失禁量均较治疗前改善(均P<0.05),BTX-A+电针组优于BTX-A组(均P<0.05).两组治疗后残余尿量、膀胱压力、大膀胱容积、大尿道闭合压及大尿流率均较治疗前改善(均P<0.01);BTX-A+电针组对残余尿量、大膀胱容积、大尿道闭合压的改善较BTX-A组显著(均P<0.05).结论:电针结合经会阴注射BTX-A治疗可以有效改善脊髓损伤所致神经源性膀胱的排尿障碍.

  • 针刺膀胱三角区治疗脊髓损伤所致排尿功能障碍疗效观察

    作者:胡启龙;赵渊超;胡丹;郁侃迪

    目的:观察常规针刺配合针刺膀胱三角区与单纯常规针刺治疗脊髓损伤所致膀胱排尿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穴取三阴交、足三里、中脘、天枢等;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配合膀胱三角区密集型针刺,每天1次,每次30 min,治疗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2天,共治疗4个疗程.评价两组患者排尿功能的改善情况,并比较两组排尿功能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漏尿次数、大排尿量、膀胱容量、残余尿量较治疗前均有改善(均P<0.05),观察组在漏尿次数、膀胱容量、残余尿量的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29/30),优于对照组的83.3%(25/30,P<0.05).结论:常规针刺配合膀胱三角区密集型针刺对脊髓损伤所致膀胱排尿功能障碍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常规针刺.

  • 醒脑安神针刺法治疗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疗效观察

    作者:于学平;张鑫;刘晓莹

    目的:比较醒脑安神针刺法与口服黛力新治疗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的疗效差异.方法:将40例躯体形式疼痛患者(可合并轻中度抑郁)随机分为针刺组与西药组,每组20例.针刺组给予针刺神庭、水沟、四神聪透百会、风池等穴位,每日1次,每周6次;西药组给予口服抗抑郁药物黛力新,每日早晨及中午各1片.两组均连续治疗8周后,采用划线法疼痛指数(VAS)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评定两组患者的疗效,观察其不良反应,3个月后随访其复发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和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5);针刺组VAS评分下降的幅度显著大于西药组(P<0.05),HAMD评分下降的幅度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无不良反应发生,西药组有3例出现头晕、震颤、口干、便秘等不良反应;针刺组愈显率为50.0% (10/20),优于西药组的15.0% (3/20,P<0.05);针刺组复发率为10.0%(2/20),低于西药组35.0% (7/20,P<0.05).结论:醒脑安神针刺法治疗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疗效确切,能够改善病人的抑郁症状,尤其在缓解疼痛、减少不良反应及降低复发率方面优于西药黛力新.

  • 针刺配合动气针法治疗落枕41例

    作者:俞冰;俞言芝

    落枕是临床常见病,笔者自2012年9月至2014年6月采用针刺配合动气针法治疗落枕41例,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全部41例均为我诊所门诊患者,其中男19例,女22例;年龄小23岁,大86岁,平均(46±12)岁;病程短3h,长3天,平均(24±8)h;右侧21例,左侧20例.一般无外伤史,多因睡眠姿势不良或感受风寒后所致.多急性发病,睡眠后一侧颈部出现疼痛、酸胀,可向上肢或背部放射,活动不利,活动时患侧疼痛加剧,严重者使头部歪向病侧,患侧常有颈肌痉挛,胸锁乳突肌、斜方肌、大小菱形肌及肩胛提肌等处压痛,在肌肉紧张处可触及块状和条索状的改变.均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中落枕的诊断标准,在接受本方法治疗期间未接受其他治疗.

    关键词:
  • 梅花针叩刺治疗面瘫后遗流泪症43例

    作者:王惠国

    流泪是面瘫后遗症中常见且较难治疗的症状,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自2011年以来笔者采用梅花针叩刺治疗此类患者43例,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43例均为2011年8月至2014年8月无锡市中医医院针灸科门诊就诊患者,其中男28例,女15例;年龄小24岁,大71岁,平均55岁;病程3~12个月者33例,13个月~24个月8例,25个月以上2例,其中1例患者病程长达36个月.全部患者面瘫前均无自发流泪情况,自面瘫后出现流泪较多,经治疗后症状缓解不明显,吹风或凝视时流泪加重.患者诊断均为周围性面瘫,且经针灸治疗后口眼歪斜症状痊愈或好转,但流泪症状持续或超过3个月,并经眼科荧光素钠检测排除泪道堵塞情况.

  • 针刀配合牵引治疗分离性上肢运动障碍型颈椎病44例

    作者:王书君;李连泰;王绍美;杜志峰

    分离性上肢运动障碍型颈椎病是由Allen和Brain于1952年首先报道,美国医生Keegan[1]于1965年首先通过尸解对其发生机制进行了探讨.该类型颈椎病临床上较少见,主要表现为上肢肌肉,特别是肩胛带肌的乏力、萎缩致上肢不能主动抬举,不伴或仅有轻微的感觉障碍,容易误诊为进行性肌萎缩症或进行性脊肌萎缩型运动神经元病.笔者于2008年4月至2013年12月期间运用针刀配合牵引治疗本病44例,现报道如下.

  • 心脏手术后昏迷患者针刺促苏醒24例

    作者:宋玉静;隋晶;王京京;黄曼;张国良

    随着心脏外科及体外循环麻醉技术的进步,心脏外科手术逐渐普及.如何进一步提高术后存活率、减少并发症显得至为关键.有报道[1]称25%的心脏病患者术后有中枢神经系统受损的表现,昏迷是其中严重且影响术后存活率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3%.笔者近年来采用针刺干预心脏外科手术后昏迷患者24例,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 电针配合静蹲练习治疗髌尖末端病32例

    作者:余兵

    髌尖末端病是运动创伤中的常见病[1],笔者采用电针配合静蹲练习治疗髌尖末端病32例,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32例患者均来自2008年至2013年我单位医务室门诊部.其中男21例,女11例;年龄9~63岁,平均16岁;病程4天~2年.诊断标准:膝前髌尖部位肿痛,可伴跑跳痛、发力痛、半蹲痛、膝软无力;伸膝抗阻试验阳性;起病隐蔽,与长时间专项运动或一段时间内运动量增加有关;X线检查多数患者无明显阳性改变.

  • 三棱针放血配合针刺治疗踝关节扭伤50例

    作者:周伟;牛相来;马军虎;雷华;周钰

    笔者采用三棱针放血结合针刺治疗踝关节扭伤患者50例,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全部50例患者均来自2010年3月至2013年5月我院针灸科及骨科门诊,均有明显外伤史,均无合并骨折、皮肤破损,其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小13岁,大66岁,平均(25±6)岁;病程短1天,长4天,平均1.28天;左踝28例,右踝22例.临床表现为损伤后踝关节即出现疼痛、局部肿胀、皮下瘀斑,跛行或不能着地步行,损伤局部压痛明显.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与文献[2]中关于踝关节扭伤的诊断标准,治疗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 麦粒灸对双转基因阿尔茨海默病小鼠额叶皮层及海马区Aβ1-42表达的影响

    作者:包烨华;张永生;楚佳梅;曾友华;李丽萍;高灵爱;余静

    目的:探讨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病理早期采用麦粒灸“心俞”“肾俞”穴对转基因AD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PCR法鉴定淀粉样前体蛋白/早老素1(APP/PS1)双转基因AD传代小鼠的基因表型,选取1.5月龄雌性转基因阳性Tg6799小鼠17只,随机分为模型组(9只)和治疗组(8只),同龄、同背景的C57BL/6J野生型雌性小鼠9只作为正常组.治疗组取双侧“心俞”“肾俞”穴行麦粒灸治疗,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共治疗9个疗程.模型组、正常组均给予抓取、固定及放置未燃烧的艾炷等刺激.应用Morris水迷宫中逃避潜伏期、穿越平台的次数及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百分比来评价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小鼠脑组织形态学的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小鼠额叶皮层及海马区β-淀粉样蛋白1-42(β-amyloid protein,Aβ1-42)的表达水平.结果:经麦粒灸法治疗后,治疗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提高,与模型组比较,逃避潜伏期缩短,穿越平台次数增多,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延长(均P<0.05);治疗组穿越平台次数及目标象限停留时间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AD小鼠大脑额叶皮层、海马区Aβ142表达阳性面积和总光密度明显增高(均P<0.01);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大脑额叶皮层、海马区Aβ1-42表达阳性面积和总光密度明显减少(P<0.01,P<0.05).结论:麦粒灸“心俞”“肾俞”穴可显著改善APP/PS1转基因AD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抑制Aβ1-42的过度表达、聚集.

  • 针刺治疗对卵巢早衰大鼠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

    作者:张毅敏;于斌;陈佳;赵志生;王嘉丽;黄法森;林月娥;王梦薇;张玉佩

    目的:探讨针刺与药物治疗对卵巢早衰大鼠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50只SPF级雌性SD大鼠随机取10只为正常组,其余40只连续5 d腹腔注射环磷酰胺30 mg/kg,建立卵巢早衰动物模型.将造模成功的35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9只)、药物组(9只)、针刺Ⅰ组(9只)、针刺Ⅱ组(8只).正常组、模型组不干预;药物组采用乙烯雌酚灌胃治疗,每天1次;针刺Ⅰ组和针刺Ⅱ组分别取不同腧穴进行针刺治疗,每天2次,均治疗4周.治疗结束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v,ELISA)试剂盒检测各组血清雌二醇(estradiol,E2)、孕酮(progesterone,P)、促卵泡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和促黄体生成素(luteotropic hormone,LH)水平,卵巢组织进行病理苏木精-伊红(HE)染色以及RNA和蛋白提取,分别检测雌激素受体α(estrogen receptor alpha,ERα)、雌激素受体β(estrogen receptor beta,ERβ)、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serine/threonine kinase,PI3K)、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protein kinase B,PKB,Akt)和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 mRNA的表达量.结果:大剂量短期内给予环磷酰胺可以建立卵巢早衰动物模型,成功率为87.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阴道细胞涂片呈雌激素缺乏征象,早期卵泡减少,卵泡结构破坏,成熟卵泡数目减少,血清E2水平明显降低(P<0),05),P、FSH和LH水平升高(均P<0.05),与雌激素相关的ERβ、PI3K、Akt和mTO)R mRNA表达量均降低(均P<0.05);与模型组相比,药物组和针刺组成熟卵泡有所增加,血清E2水平明显升高(均P<0.05),FSH含量下降明显(均P<0.05),相关信号通路的PI3K、Akt和mTOR mRNA表达量呈升高趋势(均P<0.05);针刺组与药物组各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针刺治疗卵巢早衰具有一定的优势,并且取得与雌激素相当的治疗效果,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PI3K/Akt/mTOR信号通路相关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有关.

  • 腹部透灸时温度变化的研究

    作者:高希言;陈岩;王鑫;陈新旺;高崚;杨旭光;周艳丽;任珊

    目的:通过观察腹部艾灸的时间、温度及灸后的效应,探讨腹部透灸的温控操作技术,为临床寻找安全有效、便于推广的透灸方法.方法:选取32例患者作为试验组、32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试验组针对不同病症选取相应穴位针刺并实行透灸操作技术,对照组在以肚脐为中心的腹部进行艾灸.在施灸开始后每分钟记录温度一次,记录知热温度、知热时间、知降温度、降温时间、皮温差、透灸时程及患者艾灸时的反应.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的知热温度、知热时间、透灸时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1),知降温度、降温时间和皮温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出现花斑、灸时反应(胃肠蠕动、寒战、蚁行感、饥饿感等)的现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现潮红、汗出、水泡的现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O.05).结论:①试验组对温度敏感程度比对照组低,透灸过程中更易出现胃肠蠕动、寒战、蚁行感、饥饿感等感觉,提示机体向良性方向自我调整;②透灸过程中温热感不仅从表皮向腹腔、腰部透达,而且向上到头部、向下到膝部透达;③潮红、汗出、花斑是透灸效果的重要指标;④对温度的控制是透灸的核心技术,通过透灸操作可持续28~32min,把艾灸的温度控制在43~45℃之间,既解决了艾灸烟雾对室内环境的影响,又不会给患者造成痛苦.

  • 滞针术手法补泻探析

    作者:陈丹丹;黄潇;刘运珠

    为完善滞针术基础研究,对近年滞针术的基础研究报道进行梳理总结,包括滞针术的概念、历史源流、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对针具的选取要求等.同时对滞针术的针刺补泻进行初步探析,根据对古籍记载的分析提出3种可能:①滞针术偏属补法;②滞针术偏属泻法;③滞针术可根据不同操作手法进行补泻,并认为现代临床研究中对滞针术的应用以泻法为主.但对于滞针术的手法补泻仍缺乏古籍文献理论及现代临床应用支持,有待进一步完善.

  • 倾向评分法评价针灸治疗脑梗死疗效回顾性分析

    作者:范军铭;乔珊;刘鹏;董永书;崔伟峰

    探索临床针刺治疗脑梗塞的真实疗效.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调查住院病历344例,按有无接受针刺治疗分为针刺组207例和无针刺组137例,分别采用倾向评分(PS)匹配法、回归法、加权法,以肌力疗效为效应指标,探索针刺是否对脑梗塞患者肌力产生明确的影响.匹配前运用COX回归模型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别采用PS分层回归法、PS逆处理概率加权法(IPTW)、PS标准化死亡加权法(SMRW)对两组肌力变化与总有效率的关系进行分析.发现针刺组疗效优于无针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5);是否康复治疗对疗效评价也有明显影响(OR=2.737,P=0.005 5).PS匹配法匹配后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是否针刺和是否康复治疗对肌力总有效率的影响,表明是否康复对疗效有明显影响(OR=2.930,P-0.024 7);扣除康复的效应后,针刺组疗效有优于无针刺组的趋势,但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OR=2.235,P=0.058 7).说明常规治疗基础上,扣除康复治疗的效应,针刺有提高脑梗塞患者肌力的趋势,但尚需增加病例继续进行验证.

  • 针刺前后得气感的定性与定量认识初探——一份来自华西医学院的研究报告

    作者:潘慧;赵雨;李佳;文谦;李宁

    目的:明确医学生对针刺得气感的认识,揭示得气感定性与定量的规律,了解其是否为影响针刺疗法临床运用的因素.方法:以随堂问卷的形式对华西临床医学班的86名健康学生针刺合谷穴或足三里穴前后理解和体会到的得气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①得气是一种较为复杂的复合性感觉,具有胀痛、胀满感、疼痛等多种感觉特性;②得气是一种轻中度的感受,麻省总医院针感量表(MASS) 10分制评分中只有胀痛感(4.69±2.83)、胀满感(4.39±2.91)、酸胀感(3.93±2.93)达到中度5分左右的感受分值,而其余刺痛(1.89±2.02)等感觉多在2分左右,为轻度的感受;③针刺前后刺痛感、胀痛感、胀满感、酸胀感等得气定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针刺得气感是一种以“胀、酸、痛、麻”为主的轻中度复杂感觉;作为侵入性治疗,毫针刺入机体会对受试者心理造成一定影响,这种主观感受可能成为患者选择针刺治疗的影响因素.

  • 成都老官山出土经穴髹漆人像初探

    作者:梁繁荣;曾芳;周兴兰;谢涛;卢引科;王毅;江章华

    2012年成都市金牛区天回镇出土的西汉经穴髹漆人像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早、完整的经穴人体模型.它不仅有数十条纵横交错的经络线条,更有百余个清晰可见的腧穴和多处阴刻的铭文,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笔者拟从经络腧穴分布概况和特点两方面对老官山经脉漆雕进行介绍,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 皇甫谧《针灸甲乙经》学术框架的解构

    作者:张建斌

    皇甫谧编撰的《针灸甲乙经》首次系统构建了针灸学术框架体系,阐明了针灸各部分知识及其逻辑关系.学术框架包括针灸基础和临床应用两大部分,其中基础理论部分包括脏腑、气血、经络、喻穴、脉诊、针灸操作、病因病机等,临床应用部分包括临床各类疾病及其针灸治疗等.《针灸甲乙经》确定的学术框架,比现代针灸学术框架宽,其中四海等理论的归属和定位也与现代针灸存在一定差异.

  • 对针刺深度的思考

    作者:陈超;姚丽芬

    以针刺深度为视角,探讨与之相关的几个问题.首先,讨论了针刺深度分歧的可能原因;其次,通过检索相关文献探讨深刺与浅刺疗效的优劣,并指出浅刺在针灸推广上的重要价值;再次,基于安慰针刺对照的研究使得针刺的疗效备受争议,建立适合针灸发展的现代科研方法体系至关重要;后,针灸的“寸”不宜标准化为毫米,针灸标准化应着眼于临床疗效的提高.从针刺深度里折射出目前针灸学的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制约针灸学的发展,也关系着针灸学的未来.

  • 针刺“对应穴”治疗痛证的理论探讨

    作者:娄必丹;龚萍;章薇;李金香;黄洁;余兆安

    “对应穴”的理论基础源自针灸刺法中的巨刺、缪刺、远道刺,是在病变部位远端、与之相对应的部位取穴,以协调阴阳、通经活络.针刺对应穴通过机体神经系统的反射性调节,大脑皮层的保护性抑制,局部恶性刺激的切断,使疼痛迅速消除.临床多用于治疗疼痛性疾病.

  • 针刺“宁心安神”抗焦虑的A型利钠肽受体机制探讨

    作者:何薇;周奇志;余曙光;蔡定均;王强;张潇丹;黄文琴

    焦虑障碍是常见的精神疾病之一,严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针刺因有“宁心安神”功效而对焦虑障碍的治疗独具优势,但有关生物学机制尚未阐明.现代医学研究已证实,心、脑存在两个独立的利钠肽系统.A型利钠肽及其受体功能失调与焦虑障碍的产生密切相关,A型利钠肽具有抗焦虑活性.基于此,拟从针刺“宁心安神”抗焦虑效应、A型利钠肽抗焦虑作用、针刺对利钠肽的良性调节作用三方面入手,探讨针刺“宁心安神”抗焦虑效应的利钠肽及其受体调节机制,提出“针刺抗焦虑可能是通过调节A型利钠肽及其爱体而发挥‘宁心安神’作用”的观点,以期为开展针刺“宁心安神”抗焦虑作用的机制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 新型假针针具的设计与开发

    作者:赵丹;吴昊;刘晨;王洪彬

    为针刺临床试验提供便捷而切实有效的对照针具,使针刺的双盲试验成为可能,通过对毫针基本结构的改造,将针柄设计为空心,针身上1/3改为空心,针身下2/3为实心,上下两段由弹性件连接,同时附加以针垫,设计并开发出新型假针针具.新型假针针具能模拟进针、行针及针刺补泻手法的操作而不刺入人体,为完善针灸临床的随机对照盲法试验设计奠定基础.

    关键词: 假针 安慰 盲法
  • 朱琏针灸临床特色与经验

    作者:韦立富;潘小霞;刘兵;岳进;张立剑

    从“临床技法特色”“临证思维特点”“临床医案举隅”等3个方面探讨现当代著名针灸学家朱琏的针灸临床特色与经验.研究发现,朱琏独创缓慢捻进针法、发明埋针技术、改进艾卷灸法、提出针灸治病的3个关键,及发现治病新穴等诸多针灸临床开拓性工作与特色,对当今针灸临床科研与实践的发展,有着积极的示范与重要的推动作用.

  • 改变服务模式,走出针灸科,让针灸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者:刘保延

    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统计资料显示,在中医医院针灸门诊的年诊疗人次从2009年的1 151万上升到2013年的2 107万,出院人数从21.1万上升到65万,在整个中医各科服务量中所占比例也从2009年占中医门诊诊疗人次的3.8%,提高到2013年的5%;出院人数所占比例从2.1%,提高到3.6%.究其这一增长变化的根本原因,应该是得益于我国第二轮医改的方向转变.2009年4月26日国务院颁发了医改的两部文件,标志着我国新一轮医改的正式启动.此轮医改改变了以往市场化医改的方向,转化为公益特质性医改,政府从2009年到2011年向医改投入了8 500亿,药品加成被逐步取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和基本医疗保险目录出台.

    关键词:
中国针灸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