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医学 > 中国针灸杂志

中国针灸

中国针灸杂志

Chinese Acupuncture & Moxibustion 중국침구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国针灸学会 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6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255-2930
  • 国内刊号: 11-2024/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北京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针灸》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刘炜宏
  • 类 别: 中医学
期刊荣誉:
  • 午后低热伴膝骨性关节炎案

    作者:高希言;史智君

    患者,女,86岁.初诊日期:2014年12月15日.主诉:低热伴双膝关节疼痛、肿胀1月余.现病史:患者1个月前因感冒未经重视致体温高达39℃,遂至河南省人民医院就诊,诊断为急性肺炎,查血沉96 mm/1 h,C反应蛋白定量测定:12.83 mg/L,心电图示:1.窦性心律;2.偶发房性早搏.给予抗生素(具体药物不详)静脉滴注,每天1次,共治疗10d.治疗期间高热虽退但低热不止,并伴有膝关节疼痛,不能下地行走.

    关键词:
  • 腹痛型癫痫案

    作者:王艳艳;赵琳琳;张春萍;张议文;杨佃会

    患者,男,22岁,学生.初诊日期:2015年5月18日.主诉:阵发性腹痛1年余,加重2周.现病史:无明显诱因腹部疼痛1年余,阵发性,反复发作,每次疼痛持续时间1~3 h,以脐周疼痛明显,夜间加重,疼痛时伴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大汗淋漓等症状,无抽搐及意识障碍,不发作时如常人.

    关键词:
  • 药物铺灸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及对患者子宫动脉血流的影响

    作者:阮春鑫;林树梁;陈兴奎;卢振中;孔敏刚

    目的:观察药物铺灸与口服美洛昔康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差异,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01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镝灸组52例采用药物铺灸治疗,先铺灸腰骶部穴区再小腹部穴区,于月经前5d开始治疗,至经期第3d停止,每3d灸1次.西药组49例采用口服美洛昔康片治疗,每天1次,每次7.5mg,在月经来潮前1d开始服用,连服3d,比较两组1个疗程(3个月经周期)后的临床疗效;并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两组治疗前后子宫动脉和弓状动脉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的变化情况.结果:1个疗程后,铺灸组总有效率为92.3%(48/52),优于西药组的67.3%(33/49,P<0.05);1个疗程后,铺灸组子宫动脉及弓状动脉的RI、PI值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均P<0.05),且均优于西药组(均P<0.05),而西药组子宫动脉及弓状动脉的RI、PI值均无明显下降(均P>0.05).结论:药物铺灸能改善原发性痛经寒湿凝滞型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优于美洛昔康片,其作用与可改善患者子宫的血供情况有关.

  • (人)胎盘组织液穴位注射配合口服盐酸二甲双胍肠溶片治疗2型糖尿病: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吴建梅;何玲

    目的:观察(人)胎盘组织液穴位注射配合口服盐酸二甲双胍肠溶片与单纯口服盐酸二甲双胍肠溶片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影响的差异.方法:将6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口服药物组和穴位注射组,各30例.口服药物组采用盐酸二甲双胍肠溶片治疗,每次口服0.25g,每日2次,连服8周;穴位注射组在口服药物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人)胎盘组织液地机、胰俞注射治疗,隔日治疗1次,1周治疗3次,4周为一疗程,共治2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BG)、餐后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和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的FBG、PBG和HbAlc在治疗后均有所降低(均P<0.05);穴位注射组以上各指标降低较口服药物组更为明显(均P<0.05).治疗后穴位注射组总有效率为90.0% (27/30),显著优于口服药物组的63.3%(19/30,P<0.05).结论:(人)胎盘组织液穴位注射配合口服盐酸二甲双胍肠溶片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降血糖方面优于单纯口服盐酸二甲双胍肠溶片.

  • 针刀结合隔三七饼灸治疗血瘀型膝原发性骨关节炎: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李飞;姜天鑫;杨骏

    目的:观察针刀结合隔三七饼灸与口服西药治疗对血瘀型膝原发性骨关节炎(primary knee osseous arthritis,PKOA)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选取血瘀型PKOA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0例(38膝)予以针刀结合隔三七饼灸治疗,对照组30例(36膝)予以常规口服西药治疗.均连续治疗3周.采用KOOS量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膝关节疼痛、症状与僵硬度、日常生活、运动和娱乐功能、日常生活质量积分及总积分变化,并在疗程结束后2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评定远期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4%(37/3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7.8%(28/36,P<0.05);观察组KOOS各维度评分在治疗后及疗程结束后2个月均提高(P<0.05,P<0.01),对照组治疗后KOOS各维度评分亦有提高(均P<0.01),疗程结束后2个月日常活动和膝关节相关生活质量维度评分明显提高(均P<0.0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除运动和娱乐功能维度评分外,余指标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针刀结合隔三七饼灸可明显改善血瘀型PKOA患者症状,疗效优于单纯口服西药治疗,并具有较好的远期疗效.

  • 针灸治疗1528例肥胖并发高脂血症不同肥胖度患者疗效观察

    作者:原萌谦;刘志诚;徐斌;卢圣锋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肥胖并发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不同肥胖度针灸疗效的差异.方法:纳入1528例肥胖并发高脂血症患者,根据其临床症状和体征,采用针灸疗法辨证施治.根据治疗前患者的肥胖度(A)、体质指数(BMI)和体脂百分率(F%),将其分为轻度、中度、重度肥胖3组,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肥胖指标(体质量、A、BMI和F%)和脂质指标[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以及总体疗效、减肥和降脂疗效.结果:①肥胖程度与相关因素分析:男性患者重度肥胖者构成比多于女性(P<0.01),肥胖度与年龄、病程呈正相关(r=0.145,0.164,均P<0.01);②疗效分析:轻度肥胖患者的综合总有效率、减肥及降脂总有效率均高[98.9%(461/466)、99.4%(463/466)、99.1%(462/466)],说明肥胖度越轻的患者疗效越好;③肥胖指标与脂质指标:针灸疗法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肥胖指标与脂质指标(均P<0.01),肥胖度与BMI、HDL-C改善程度呈负相关(均P<0.01),与F%、TC、TG、LDL-C改善程度呈正相关(均P<0.01).结论:针灸疗法具有减肥降脂双重作用,对于不同肥胖度的患者均有显著疗效,对轻度肥胖患者疗效佳,对重度肥胖度患者脂肪百分率和脂质水平的良性调节佳,针灸治疗肥胖并发高脂血症具有良好的整体调节作用.

  • “通督热针法”治疗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秦晓光;朱博雯;张星华;孙润洁

    目的:比较“通督热针法”与捻转补法治疗早期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两组取穴相同,均以大椎及命门为主穴,观察组采用通督热针法,对照组采用捻转补法针刺治疗.均每天治疗1次,7次为一疗程.观察治疗前、治疗3个疗程后两组患者中医症状分级量化标准评分、巴氏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指数(BAS-DAI)、巴氏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评分,并评定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2%(31/34),优于对照组的79.4%(27/34,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症状分级量化标准评分、BASDAI评分、BASFI评分均有明显改善(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上述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均P<0.05).结论:大椎、命门穴操作通督热针法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无火而温,治疗早期强直性脊柱炎效果优于捻转补法.

  • 艾灸配合自血穴位注射治疗肺脾气虚型变应性鼻炎: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胡蓉;唐森;刘怀;黎再云;楼天晓;何树光

    目的:观察艾灸配合自血穴位注射疗法与单纯艾灸疗法对肺脾气虚型变应性鼻炎(AR)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75例符合标准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艾灸配合自血穴位注射组(联合组,37例)和艾灸组(38例).联合组采用艾灸与自血穴位注射相结合的方法,艾灸双侧迎香穴,自血穴位注射穴取双侧肺俞、脾俞和足三里;艾灸组穴取双侧迎香、肺俞、脾俞和足三里穴.自血穴位注射每周2次,艾灸每日1次,7d为一疗程,共观察4个疗程,半年后随访.采用鼻结膜炎生活质量量表(RQLQ)于治疗前、治疗后及半年后随访比较两组的评分情况,并比较两组近远期疗效以及血清免疫学指标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和免疫球蛋白E(IgE)含量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显效率为75.68%%(28/37),高于艾灸组的52.63%(20/38,P<0.05);随访时艾灸组显效率47.37%(18/38)优于联合组24.32%(9/37,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随访时鼻结膜炎生活质量各个方面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P<0.05);治疗后联合组在日常生活、睡眠、非鼻/眼症状、行为问题方面改善优于艾灸组(均P<0.05);随访时艾灸组在日常生活、睡眠、非鼻/眼症状、行为问题、眼部及鼻部症状以及情感反应方面改善优于联合组(均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IFN-γ、IgE、IL-4含量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联合组与艾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配合自血穴位注射疗法能显著改善肺脾气虚型AR患者近期生活质量,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纠正Th1和Th2免疫反应失衡有关.

  • 针刺百会、神庭联合基础治疗和常规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认知障碍: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詹杰;潘锐焕;郭友华;詹乐昌;何铭锋;王秋纯;陈红霞

    目的:观察针刺百会、神庭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认知障碍(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PSCI)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PSC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针刺百会、神庭治疗,每天1次,每周5次,连续治疗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积分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积分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MMSE积分、MoCA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均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针刺百会、神庭联合基础治疗和常规康复训练能明显改善PSCI患者的认知功能,且疗效优于基础治疗和常规康复训练.

  • 刮痧联合清心滋肾汤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阴虚火旺证临床观察

    作者:孟方;段培蓓;胡倩;王一清;王琼;张敏;胡月

    目的:观察刮痧联合清心滋肾汤与单纯清心滋肾汤对比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阴虚火旺证的疗效差异.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仅口服中药清心滋肾汤,每日1剂,分两次服用.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刮痧治疗,主要刮拭足太阳膀胱经、手少阴心经、足少阴肾经循行部位,重点刮拭五脏俞、神门、涌泉、太溪、照海、三阴交、足三里等穴,每周治疗1次.两组均4周为一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改良Kupperman评分、围绝经期生存质量量表评分(MENQOL)、血清激素水平[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及临床疗效.结果:除对照组性交痛分项外,两组治疗后改良Kupperman各分项和总分均明显下降(P<0.01,P<0.05),观察组治疗后在潮热汗出、感觉异常、抑郁、疲劳、肌肉关节痛、心悸、蚁爬感、泌尿系症状评分及总分方面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1,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MENQOL总分及各维度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均P<0.01),观察组在血管舒缩症状、心理状态和生理状态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清激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观察组治疗后E2有上升趋势,FSH、LH有下降趋势;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4%(37/3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1%(30/37,P<0.01).结论:刮痧联合清心滋肾汤及单纯中药治疗均能改善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缓解卵巢衰退的过程,且刮痧联合清心滋肾汤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疗效优于单纯口服中药.

  • 平衡针联合经络辨证选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60例

    作者:刘运珠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针灸临床常见病,笔者采用平衡针联合经络辨证选穴治疗本病患者60例,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60例患者均来源于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我院针灸科门诊,其中男23例,女37例;年龄小32岁,大65岁;病程短2周,长3年.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中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

  • 循经辨证针刺治疗皮肤癣菌病41例

    作者:李思婷;王少军;黄满婷;李芹;李彩彩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皮肤癣菌病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1例皮肤癣菌病患者,针刺皮癣局部,并根据皮肤癣分布部位取所属经脉的合穴,配穴根据辨证证型选取,针刺后局部取穴及合穴接电针仪,予疏密波,20 Hz/100 Hz,留针30 min,每周治疗2次,共治疗12周(24次),于治疗后,治疗后1个月随访疗效并观察症状、体征评分.结果:41例患者治疗后1个月痊愈率为17.1%(7/41),显效率为70.7%(29/41),其中手足癣、体股癣疗效较佳,手足癣及体股癣的痊愈率分别为31.6%(6/19)、7.2%(1/14),显效率分别为63.2%(12/19)、92.9%(13/14),治疗2、4、8周后41例患者症状、体征总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P<0.001).结论:循经辨证针刺是治疗皮肤癣菌病有效的方法,能明显改善其症状体征.

  • 腰骶部反应点刺络拔罐加蠡沟穴点刺放血治疗阴痒32例

    作者:宋帅;李玉婕;纪君平;马玉侠

    阴痒是临床上常见的妇科疾病,笔者采用腰骶部反应点刺络拔罐加蠡沟穴点刺放血治疗阴痒32例,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32例患者来自2014年9月至2015年6月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科门诊,年龄小23岁,大49岁,平均(38±2)岁;病程短3个月,长2年,平均(1.2±0.3)年;中医辨证属肝经湿热证者20例,湿虫滋生证者9例,肝肾阴虚证者3例.患者以外阴或阴道瘙痒为主症,多伴有白带异味,尿道烧灼、疼痛等症状;妇科检查:白带增多,外阴充血,或有点状出血,部分患者外阴皮肤与黏膜粗糙、角化或有抓痕;白带常规检查示:阴道清洁度为Ⅲ或Ⅳ级,其中霉菌、滴虫为阴性者23例,霉菌阳性者8例,滴虫阳性者1例.

  • “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在针灸临床应用举隅

    作者:张立志;许能贵

    “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出自《素问·至真要大论篇》,将痛证、疮疡等证之病机明确地统属于心.以此理论指导临床,若辨证准确,其效如神.后世医家对“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认识不一,但主要是从心主血脉和心藏神两方面阐释,并将其发挥至皮肤病领域,认识到心之火热亢盛乃其病机之一.笔者认为不仅局限于此,《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说:“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半死半生也”.而《灵枢·海论》说:“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府藏,外络于肢节”.心与小肠通过经脉的络属构成表里关系,气血相通.《素问·灵兰秘典论篇》说:“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说明心包具有“代心行令”的作用.而明代李梃在其所著之《医学入门·脏腑相通》中有“心与胆相通”的理论.故“诸痛痒疮,皆属于心”更广义应指心系系统,包括相表里的小肠经,与其别通的胆经,以及代心受邪的心包经.笔者对痛证、疮疡瘙痒诸证从心系论治,验案举例如下.

    关键词: 针灸 临床应用
  • 从“肚腹三里留”论经穴效应的特异性

    作者:陆凤燕;王圆圆;辛娟娟;赵玉雪;喻晓春;高俊虹

    经穴效应特异性是中医针灸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存在与否是目前国内外针刺研究的焦点之一.本文主要从“肚腹三里留”的中医历代古籍记载、足三里穴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现代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方面论述了足三里穴与胃肠功能之间存在的特异性联系,并从足三里穴和胃肠器官的脊髓节段水平及针刺足三里穴的脑中枢效应方面阐释了此种特异性的生理学机制,以期为“肚腹三里留”体现的经穴效应特异性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 肠易激综合征穴位疼痛阈值检测

    作者:张赛;杨丽娟;贾思涵;晋志高;郑斌

    目的:比较健康人与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相关经络穴位疼痛阈值的差异.方法:选择无心理和生理疾病的健康成年人34例为正常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60例为IBS组.采用疼痛测量仪分别测量正常组与IBS组大肠经、小肠经、胃经、脾经、胆经和治疗IBS的临床常用腧穴等经络穴位处的疼痛阈值,重复测量3次,穴位主要选取每条经络双侧的井穴、荥穴、输穴、经穴、合穴、募穴、下合穴、原穴、络穴及背俞穴,并比较两组临床常用穴位的疼痛阈值情况.结果:IBS组大肠经五榆穴、络穴疼痛阈值明显低于正常组(均P<0.05),原穴合谷、募穴天枢、下合穴上巨虚、背俞穴大肠俞穴降低更为明显(均P<0.01);IBS组小肠经五输穴、募穴、原穴疼痛阈值明显低于正常组(均P<0.05),络穴支正、下合穴下巨虚、背俞穴小肠俞降低更为明显(均P<0.01);IBS组胃经合穴足三里、背俞穴胃俞疼痛阈值明显低于正常组(均P<0.05);IBS组胆经合穴阳陵泉、背俞穴胆俞疼痛阈值明显低于正常组(均P<0.05);IBS组脾经背俞穴脾俞疼痛阈值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IBS组内关、太冲、太溪、三阴交、气海穴疼痛阈值明显低于正常组(均P<0.05).结论.IBS病变主要在胃经、大肠经、小肠经、膀胱经,但也与肝经、脾经、肾经部分穴位关系密切.当脏腑功能出现异常时,与脏腑相关的穴位出现疼痛阈值降低的现象,经络腧穴从相应的沉寂状态转向敏化状态.

  • 基于文献计量学探讨原穴在临床诊断中的作用和意义

    作者:杜婷;任玉兰;孙天晓;赖祯宏;梁繁荣

    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为基础,搜集、整理有关原穴物理性质的相关现代文献,通过文献计量学中的文献统计分析法对原穴的物理性质、涉及的疾病与具体原穴进行分析.发现穴位电阻的文献量多,主要研究甲亢患者和月经周期变化;辐射光谱的文献量次之,涉及多的是冠心痛患者,其次是健康人的生理变化;在疾病方面,心血管疾病的研究多,主要涉及十二原穴及其中的神门、大陵.认为阴经原穴的物理性质对疾病更加敏感,且物理性质在反映疾病时具有特异性,原穴还具有反映本经脏腑病变的特性.

  • 探意合谷

    作者:沈峰;胡珊

    腧穴是针灸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腧穴既是疾病表现于体表的反应点,又是针灸治疗疾病的特殊部位.同时,它还拥有属于自己的名字,“气穴所发,各有处名”(《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腧穴之名,绝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称谓,它隐含了诸多涵义,或寓其位置,或喻其功用,不一而足,正如《千金翼方》之言:“凡诸孔穴,名不徒设,皆有深意”.笔者认为深刻剖析、玩味腧穴之名,对于学习针灸、理解中医非常重要,是一个严肃而有趣的学术问题.今以临床要穴“合谷”为例,将其名析之,以期抛砖引玉.

    关键词:
  • 针刺“足三里”对下丘脑外侧区-小脑顶核环路胃扩张敏感性神经元的作用研究

    作者:余芝;王媛;梁超;徐斌

    目的:观察针刺“足三里”对下丘脑外侧区-小脑顶核(LHA-FN)环路胃扩张(gastric distention,GD)敏感性神经元的调节作用,探索针刺足三里调节胃功能的中枢机制.方法:将101只大鼠随机分为下丘脑外侧区(lateral hypothalamus area,LHA)组和小脑顶核(fastigial nuclear,FN)组,LHA组50只、FN组51只.所有大鼠行胃扩张手术.根据大鼠脑立体定位图定位LHA和FN坐标后开颅,剥离硬脑膜暴露脑组织,并用温石蜡油覆盖防止干燥,采用玻璃微电极探查神经元放电,进行细胞外记录,LHA组观察下丘脑外侧区GD敏感性神经元电活动,FN组观察小脑顶核GD敏感性神经元电活动.记录到神经元电信号后1 min开始针刺干预,直刺左侧“足三里”5 mm,平补平泻,120~180次/min,刺激1 min.观察针刺对侧“足三里”对LHA和FN的GD敏感性神经元自发放电的影响.结果:(1) LHA组共记录到自发放电的LHA神经元54个,FN组共记录到自发放电的FN神经元85个.其中LHA组以GD兴奋性神经元为主(46.3%),FN组以GD无反应性神经元为主(54.12%);FN组的GD无反应性神经元平均放电频率为(39.03±14.91) spikes/s,GD兴奋性神经元平均放电频率为(19.67±12.08)spikes/s,GD抑制性神经元平均放电频率为(28.76±7.26) spikes/s,与胃扩张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针刺对LHA组GD兴奋性神经元表现出兴奋效应,对GD抑制性神经元表现出抑制效应(P<0.05);FN组,针刺主要作用于GD抑制性神经元,且以兴奋作用为主,针刺对GD兴奋性神经元无效(P<0.01).结论:胃扩张信号和针刺信号能在LHA和FN汇聚,针刺对不同核团同类型GD敏感性神经元具有不同的调节作用,LHA-FN环路可能参与针刺调节胃功能的中枢整合机制.

  • 穴位注射型电针治疗仪对炎性痛大鼠消炎镇痛作用的研究

    作者:范月媛;黄国付;高芳;武彩花;苑小翠;李洪萍;潘晓莉;陈威;曹炀

    目的:研究穴位注射型电针治疗仪对炎性痛大鼠消炎镇痛作用的机制.方法:SD雄性大鼠4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电针十穴位注射组(EA+PI组)、穴位注射型电针治疗仪组(EAPI组)、电针组(EA组)、穴位注射组(PI组),每组8只.对照组大鼠在左后肢足背皮下注射50μL溶媒液体石蜡油;余组在同一部位注射50μL完全弗氏佐剂(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CFA)诱导炎性痛模型.EA+PI组、EAPI组、EA组、PI组足背注射CFA造模后隔日(第2、4、6d)分别给予电针联合穴位注射、穴位注射型电针治疗仪、电针、穴位注射治疗,每次持续30 min.观察各组大鼠造模前和造模后1~6 d机械痛阈值、热痛阈值及足部肿胀程度的变化,并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干预结束后各组大鼠炎性局部皮肤组织中IL-1β蛋白的表达.结果:炎性痛模型建立后,与对照组比较,余组大鼠机械痛阈值和热痛阈值均降低(均P<0.05),而足背肿胀程度升高(均P<0.05);治疗后,EAPI组大鼠的机械痛阈、热痛阈值较模型组、EA+PI组、EA组和PI组显著升高(均P<0.05),而足背肿胀程度则降低(均P<0.05).模型组IL-1β蛋白的表达较对照组增加(P<0.05),经治疗后,EAPI组IL-1β蛋白表达低于模型组、EA组和PI组(均P<0.05),而与EA+PI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注射型电针治疗仪治疗炎性痛的疗效优于电针结合穴位注射疗法和单纯电针或单纯穴位注射疗法.

  • 吴中朝透刺针法经验谈

    作者:张宁;王兵;周宇

    吴中朝在临证中对透刺的使用独具特色,其透刺针法循经脉,常用的循经透刺方法包括本经透刺、表里经透刺、同名经透刺、异经透刺;因证型,依据不同病位、病性、穴性而辨经脉,综合判断;运气机,重视施针时的运气;重解剖,注重长针透刺,强调针刺的层次与方向,补泻手法匠心独具,以端持、静守、按循、震颤为代表;透刺穴位以经典为基础,灵活运用,并形成独特的透穴穴组.

    关键词: 名医 吴中朝 透刺 经验
  • 浅析吴炳煌针灸调节免疫功能的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

    作者:王志福;龚德贵;俞向梅;蔡树河

    吴炳煌倡导无痛针刺,针刺得气以扶正祛邪,提高机体免疫,注重中西结合理论应用于临床.本文从“十二原穴及下合穴应用”“艾灸强壮穴”“免疫器官相关穴位应用”3个方面探讨吴炳煌教授调节免疫的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

  •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各家针灸学说》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刘迈兰;袁宜勤;常小荣;唐雨兰;罗坚;李南;郁洁;杨茜芸;刘密

    介绍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引入《各家针灸学说》课程的教学实践之中.首先,明确教师的角色与职责,教师示范讲授,并明确考核制度.然后,将“翻转课堂”教学实践分为线上学习、课堂讨论解惑与线下学习三部分:①线上学习旨在广泛查阅相关资料,形成学习报告,并提交教师审阅评估;②课堂学习旨在汇报交流学习心得、师生探讨、答疑解惑;③线下学习旨在修改完善学习报告,总结经验,提炼学习方法.再次,通过综合评分与问卷调查评估“翻转课堂”的教学实践效果,发现学生的综合成绩、论文整体水平、学习能力提升,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增强.可见,“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适合在《各家针灸学说》课程中开展,可考虑推广至针灸推拿学专业的其他课程中实践.

  • 自评互评式学习性评价在《刺法灸法学》实训课中的应用与探索

    作者:韩红艳;王培育;陈新旺;高希言

    探讨自评互评式学习性评价方法在《刺法灸法学》课程实训教学中的应用与意义.该课程实训教学安排在课堂理论授课之后,采用分组方式对学生进行示范、实训及考核,教师根据实训内容的操作要点制定考核表并列出详细的自评与互评要点,重点突出学生评价,具体包括个人自评、被操作者评价、组内互评、他组互评和教师评价5部分(总分值100分),其中操作者个人自评10分,被操作者评价20分,组内互评20分,他组互评20分,教师评价30分.通过实践应用,发现自评互评式学习性评价体系在促进学生之间有效互学,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教师对自身角色的认识与提高方面有重要意义.

  • 针灸“分期论治”卵巢储备功能减退的理论应用探讨

    作者:李晓彤;刘保延;房繄恭

    基于大量古籍、临床经验及现代科学研究,对卵巢储备功能减退的中医理论及治疗进行深入研究,总结出卵巢储备功能减退的两大病因为肾精亏虚和冲任失调,并提出了针灸“分期论治”的治疗策略.指出根据月经排泄的生理基础及月经每期的阴阳消长特点,辨期取穴.通过针刺不同的穴位及经络,调节人体阴阳,推动阴阳正常转化,使胞宫定期藏泄,以恢复卵巢功能,并在临床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 针药并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张迪;刘维;杨会军;吴沅皞

    利用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F)、重庆维普数据库(VIP)三大中文数据库检索2000年1月至2014年12月有关针灸、药物(中药、西药)并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且有明确临床疗效的相关文献32篇,通过归纳分析发现,针药并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方法颇为丰富,主要有针刺、针刺及艾灸、温针灸、电针、蜂针、火针等不同针灸方法结合药物治疗方案.今后应进一步加强规范强直性脊柱炎的针药结合治疗方案、作用机制的研究,以利于针药结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方案的临床推广.

  • 针灸在以色列的发展情况

    作者:骆璐;Maayan Pinhasy;杨宇洋

    通过对以色列针灸发展历史、现状、立法、医保、教育以及学术组织等方面的信息收集及分析,总结针灸在以色列的发展特点.整个传统医学在以色列的发展良好,但针灸在以色列的发展只有30年的时间,“以色列针灸法”法案的提出促进了针灸医保、教育及关注度等多方面发展,但其教育、立法及医保仍需改进,提出提升教育质量、加强针灸立法、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积极开展志愿活动与文化交流等发展建议,推进针灸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尤其是中东各国的立法进程.

  • 国家标准《腧穴名称与定位》(GB/T 12346-2006)使用情况调查研究

    作者:谭亚芹;马昕婷;王琦;赵中源;翟伟;郭义

    为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腧穴名称与定位》(GB/T 12346-2006)颁布实施近10年使用情况,并为进一步制定修订标准提供依据,对有关论文、教材中的《腧穴名称与定位》标准的应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发现人们在各类型论文中使用该标准的意识正在形成,该标准已基本进入教材.《腧穴名称与定位》(GB/T 12346-2006)实施以来,对于促进针灸教育的规范化、促进临床规范应用及国内外针灸学术交流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其科学性和权威性得到进一步的增强.

  • 陈日新教授论灸感

    作者:谢丁一

    热敏灸感是人体在疾病状态下施灸某一穴位时,被灸者产生远部和深部的热感,甚至热至病所,而非局部与表面的热感.陈日新教授在临床实践中系统研究了热敏灸感现象及其临床规律,阐明了不同的热敏灸感携带着机体不同的生理病理信息,可以反映病情,在临床施灸过程中应重视热敏信息的采集;根据具体的热敏灸感类型、热感强度可以指导临床灸疗选穴与准确定位;根据热敏灸感的产生与消失,可以指导灸疗确立个体化充足灸量,以“热敏灸感消失为度”作为充足灸疗时间,突破了灸疗临床以每穴固定施灸时间的观念,为临床充分发挥灸疗疗效提供了量学标准;提出判断灸疗适应证的标准,即凡是出现热敏灸感的病症就是灸疗的佳适应证.深入全面认识热敏灸感的产生、变化规律,有利于指导灸疗的规范操作与灸疗疗效的提高.

  • 试论针灸研究的传承、创新与回归

    作者:蔡荣林;胡玲

    本文从针灸文化的传承是针灸发展的灵魂,针灸医学的发展离不开自身创新和继承不泥古及发展不离宗三方面论述了针灸研究的传承、创新与回归.指出针灸文化的传承是针灸发展的灵魂.针灸要想在未来的医学领域中求得发展,必须实现自身的创新.针灸的研究应不拘泥于传统针灸理论之见,不偏离传统针灸理论之纲,积极挖掘传统针灸文化和理论的价值,针灸研究和教育应回归中医,才能更好地实现针灸的创新和发展.

    关键词: 针灸 传承 创新 回归
  • 不能忘却的记忆——喜读《朱琏与针灸》一书

    作者:李经纬

    《朱琏与针灸》是一部富有人情味与探索针灸在朱琏同志引领下之学术发展并获成果颇丰而兼有的佳作.我高兴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领导之卓识远见——为他们立专项并组织团队深入调研而完成该书,表示我的敬佩与衷心祝贺.

    关键词:
中国针灸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