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医学 > 中国针灸杂志

中国针灸

中国针灸杂志

Chinese Acupuncture & Moxibustion 중국침구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国针灸学会 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6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255-2930
  • 国内刊号: 11-2024/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北京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针灸》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刘炜宏
  • 类 别: 中医学
期刊荣誉:
  • 电针配合Mulligan动态关节松动术治疗肩袖损伤后肩关节疼痛: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王延武;王翀敏;陈华德;叶新苗

    目的:探索治疗肩袖损伤后肩关节疼痛的提高临床疗效的方法.方法:将120例肩袖损伤后肩关节疼痛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康复组和针康组,每组40例.电针组仅采用电针治疗,穴位取患侧肩贞、肩髎、肩髃、天宗、肩前、臂臑,其中肩髎与肩髃、肩贞与天宗连接韩氏电针仪;康复组仅采用Mulligan动态关节松动术治疗,包括肩胛骨松动、静态关节松动及动态关节松动;针康组采用电针配合Mulligan动态关节松动术治疗.各组均每日治疗1次,每周治疗5次,共治疗6周.在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通过肩关节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AS)评定、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UCLA)、肩关节活动度(ROM)评定,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3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VAS评分均有下降、UCLA评分均有上升、ROM均有提高(均P<0.05);针康组治疗后VAS评分、UCLA评分、ROM较电针组和康复组改善更明显(均P<0.05);在VAS、UCLA评分改善方面,电针组治疗后优于康复组(均P<0.05);在ROM改善方面,康复组治疗后优于电针组(均P<0.05).各组治疗过程中无不良反应出现.结论:电针配合Mulligan动态关节松动术能改善肩袖损伤后肩关节疼痛,优于单纯电针及单纯关节松动术治疗.

  • 皮部埋针治疗肥胖型糖耐量低减的临床观察

    作者:梁静华;冯臻谛;冯胜奎;鲍树德;王可佳

    目的:探讨皮部埋针疗法与西药对比治疗肥胖型糖耐量低减(IGT)患者的疗效差异.方法:将300例肥胖型IGT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埋针组和西药组,每组150例.两组均给予临床标准化诊疗方案进行降压、降脂、减肥、运动治疗,并行科学膳食管理.西药组口服盐酸二甲双胍0.25 g,每日3次.埋针组行皮部埋针治疗,主穴选取双侧胃脘下俞、肝俞、脾俞、天枢、足三里,并随证加减,36~48 h后揭去揿针.每周一、四各治疗1次,3个月为一疗程.两组均干预两年.观察两组患者血糖指标[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低血糖发生率、肥胖指标[腰围、体质量指数(BMI)]、血脂指标[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肝肾功能指标[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血尿酸(UA)、谷丙转氨酶(ALT)]及中医症候积分.评价两组临床疗效及2型糖尿病发病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2 h PG、HbA1c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P<0.05),且埋针组改善情况优于西药组(均P<0.05).埋针组治疗后低血糖发病率为0.7%(1/150),西药组为1.3%(2/1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腰围及BMI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1),且埋针组改善情况优于西药组(均P<0.05).两组患者TC、TG、LDL-C均较治疗前降低,HDL-C较治疗前升高(均P<0.05),组间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后Scr、BUN、UA、ALT均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组间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埋针组中医症候总积分低于治疗前(P<0.05),西药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埋针组中医症候积分改善情况优于西药组(P<0.01).埋针组总有效率为98.0%(147/150),西药组为92.7%(139/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埋针组2型糖尿病发病率为2.0%(3/150),西药组为7.3%(11/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埋针组经过两年的干预,各项IGT不良指标的改善明显优于西药组药物治疗,并且未见肝肾功能的损害.

  • 穴位按摩在产后缺乳产妇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朱云飞;刘玉玲;全小明

    目的:评价穴位按摩对产后缺乳产妇的作用效果.方法:将60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剔除2例,终观察组28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予以产科术后常规护理,指导产妇母乳喂养,进行产后健康宣教;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根据与乳房相关的经络选取相关穴位进行按摩,于术后第3天上午8:00–9:00进行,每天1次,每个穴位按揉1 min,持续5 d.比较两组产妇泌乳量、乳房充盈度、乳汁淤积程度及乳汁黏稠度,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干预第1、2天两组产妇的泌乳量、乳房充盈度、乳汁淤积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第3~5天观察组泌乳量、乳房充盈度、乳汁淤积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1).两组产妇的乳汁黏稠度在前4 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第5天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显效率为64.3%(18/28),高于对照组的13.3%(4/30,P<0.05).结论:在与乳房密切相关的经络上选取穴位进行按摩可有效促进缺乳产妇术后乳汁的分泌,减轻涨奶程度.

  • 热敏灸联合穴位注射对输卵管积水性不孕症宫腹腔镜术后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

    作者:刘艳玲;潘丽贞;王英

    目的:在术后常规抗炎基础上,探讨热敏灸联合穴位注射治疗与单纯热敏灸治疗对经宫腹腔镜输卵管造口术后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将210例输卵管积水性不孕症宫腹腔镜术后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热敏灸联合穴位注射组、热敏灸组、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仅术后静脉滴注头孢西丁钠抗炎1周.热敏灸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于阴道血止后行热敏灸治疗,穴取腰阳关、关元、气海、肾俞、三阴交、阴陵泉、子宫,并随证加减.热敏灸联合穴位注射组在热敏灸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于阴道止血后在"天宫穴"(经验穴,即宫颈下旁开1.0 cm,左右各一穴)行穴位注射(利多卡因1 mL、丁胺卡那2 mL、丹参注射液2 mL),左右两侧交替进行.两组均每天治疗1次,10 d为一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观察各组患者治疗前后子宫内膜类型、厚度及子宫动脉搏动指数(plusatility index,PI)和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热敏灸联合穴位注射组、热敏灸组窗口期A型子宫内膜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57.1%(40/70)vs 31.4%(22/70),50.0%(35/70)vs 31.4%(22/70),均P<0.05].各组治疗后窗口期子宫内膜均较治疗前增厚(均P<0.05),且热敏灸联合穴位注射组改善程度优于热敏灸组与对照组(均P<0.05),热敏灸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除对照组RI外,各组治疗后PI、RI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且热敏灸联合穴位注射组改善程度优于单纯热敏灸组与对照组(均P<0.05),热敏灸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输卵管积水性不孕患者宫腹腔镜术后采用热敏灸联合穴位注射可以增加子宫内膜厚度,降低子宫动脉血流阻力,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

  • 耳穴贴压对儿童异常瞬目的疗效及对泪膜破裂时间的影响

    作者:冯彩霞;张静慧;卢丙辰

    目的:观察耳穴贴压对儿童异常瞬目的疗效及对泪膜破裂时间(BUT)的影响.方法:将异常瞬目症患儿123例(246眼)随机分为观察组62例(124眼)和对照组61例(122眼).观察组采用耳穴贴压联合西药治疗,耳穴取眼、屏间前、屏间后、肝、脾、胃,连续贴压6 d,间隔1 d,7 d为一疗程,同时口服复合维生素片,每天1片,玻璃酸钠眼液和妥布霉素眼液交替点眼,每天3次,7d为一疗程,连续3个疗程;对照组单用与观察相同的西药.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眨眼频率评分和BUT,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①观察组治疗后眨眼频率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后,观察组眨眼频率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②治疗后,对照组122眼中,<10 s者51眼(41.8%),≥10 s者71眼(58.2%);观察组124眼中,<10 s者13眼(10.5%),≥10 s者111眼(89.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观察组有效率为91.9%(114/12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6%(80/1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耳穴贴压联合西药治疗儿童异常瞬目症效果优于单用西药,可不同程度缩短BUT,提示泪膜稳定性降低是导致频繁瞬目的主要病因之一,可将BUT检测作为检验的标准.

  • "五针法"与常规针刺对寒饮伏肺型哮病单项症状体征改善的对比研究

    作者:张君;邵素菊;任重;王培育;华金双;秦小永;王庆波;邵素霞

    目的:观察"五针法"与常规取穴针刺治疗寒饮伏肺型哮病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21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5例,其中观察组脱落7例,对照组脱落6例.观察组主穴取肺俞、大椎、风门;对照组主穴取肺俞、中府、天突、膻中、孔、定喘、丰隆、风门、太渊.两组均每次留针30 min,每日针刺1次,连续治疗12 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第3、6、9、12天的单项症状体征(喘息、咳嗽、咯痰、胸膈满闷、哮鸣音、气短)积分变化,并比较临床疗效差异.结果:(1)单项症状体征:治疗第3、6、9、12天,两组患者的6项单项症状体征积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除外对照组患者治疗第3天哮鸣音积分虽低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3、6、9、12天,观察组患者喘息、哮鸣音和咳嗽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除外第3天观察组哮鸣音积分虽然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3、6、9、12天,两组患者组间比较,咯痰、胸膈满闷和气短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除外第12 d,观察组胸膈满闷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临床疗效:观察组临床治愈46例,显效39例,有效10例,无效3例,临床总有效率为96.9%;对照组临床治愈23例,显效43例,有效24例,无效9例,临床总有效率为90.9%,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五针法"针刺治疗寒饮伏肺型哮病疗效显著,优于常规取穴针刺法.

  • 针药联合治疗来曲唑诱导排卵的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尹燕;张迎春;张花;姜朵生;郭桂荣

    目的:评价电针联合调经祛痰方治疗来曲唑(LE)诱导排卵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0例PCOS不孕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40例.A组口服达英-35(月经第5天起,每日1片,连服21 d)治疗1个疗程(3个月)后,再给予来曲唑(月经第5天起,每日1片,连服5 d)促排卵1个疗程(3个月).B组在A组治疗基础上于月经第5天起配合使用中药调经祛痰方,每天1剂,经期停药;C组在B组治疗基础上于月经第5天加用电针,穴取关元、足三里、丰隆等穴,隔日1次,经期停针.均治疗3个月为一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各组患者治疗前后月经改善情况、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血清性激素[黄体生成激素(LH)、卵泡刺激素(FSH)、LH/FSH比值、总睾酮(T)、雌二醇(E2)];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抗苗勒氏管激素(AMH)及抑制素B(IHNB)含量;比较各组疗效与安全性、排卵率及妊娠率.结果:(1)3组总有效率、排卵率、妊娠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均为C组优,B组次之.(2)3组治疗后月经周期明显缩短(均P<0.05),且C组优于A组(P<0.05);治疗后B、C组体质量均减轻(均P<0.05),且C组优于A组(P<0.05);BMI各组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3组治疗后血清LH、LH/FSH比值均明显下降(均P<0.05),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B、C组治疗后血清T、AMH值明显下降(均P<0.05),其中T值C组低于A、B组,B组低于A组(均P<0.05);AMH值C组低于A组(P<0.05).FSH、E2、IHNB各组治疗前后及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4)C组未发生黄素化卵泡不破裂综合征(LUFS),B组发生LUFS 3例(7.5%),A组发生LUFS 5例(12.5%).结论:对于来曲唑诱导排卵的PCOS不孕患者,通过调经祛痰方联合电针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月经周期,减轻体质量,降低血清LH、LH/FSH、T及AMH水平,提高排卵率及妊娠率,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疗效优于单纯来曲唑治疗或来曲唑加中药治疗.

  • 艾灸联合高效抗反转录病毒疗法对HIV感染者CD4+及γ链细胞因子的干预研究

    作者:刘振威;邓鑫;莫金花;姜枫;文彬;张亚萍;庞军

    目的:比较艾灸联合高效抗反转录病毒疗法(HAART)与单纯HAART治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100例初始进行HAART的HIV感染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予艾灸足三里、关元、三阴交等穴联合HAART(包含齐多夫定、拉米夫定、奈韦拉平、依非韦伦等药物)治疗,对照组予单纯HAART治疗,疗程及观察期均为18个月.于干预前后观察两组CD4+T淋巴细胞(CD4+)、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CD4+/CD8+)、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7(IL-7)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生存质量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后CD4+、CD4+/CD8+、血清IL-2水平,生存质量评分中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及综合评分均明显提高,血清IL-7明显降低(P<0.01,P<0.05);观察组干预后CD4+/CD8+、血清IL-2水平与生存质量评分中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综合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血清IL-7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干预后HIV感染者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14%(7/50)vs 32%(16/50),58%(29/50)vs 80%(40/50),均P<0.05).结论:艾灸联合HAART能降低HIV感染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服药依从性,又可改善CD4+/CD8+、IL-2、IL-7等免疫指标,提高生存质量,达到减毒增效之目的.

  • 硬皮病案

    作者:郭春艳;王祖红;李绍荣;段晓荣;李丽

    患者,女,46岁,农民,于2015年10月26日就诊.主诉:全身多处皮肤肿硬2个月.现病史:2个月前因受寒后出现全身多处皮肤肿胀,四肢发凉,手指遇冷苍白变色,感觉减弱,继而肿胀逐渐消退,出现颜面部、四肢皮肤僵硬.于当地县医院就诊,诊断为"硬皮病",经药物(具体不详)口服后症状无改善,为求系统治疗,前来我院针灸科就诊.刻下症:颜面部、躯干部及四肢皮肤僵硬,表情淡漠,四肢关节疼痛、屈伸不利,皮下脂肪略少,皮色暗红;舌质暗红夹有瘀斑、苔薄白,脉弦涩.中医诊断:皮痹(寒凝血瘀证);西医诊断:硬皮病.中医治以温经散寒、活血通络为法.(1)针刺治疗:穴取大椎、命门、肾俞、脾俞、膈俞、合谷、曲池、足三里、血海、三阴交.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采用0.25 mm× 25 mm和0.25 mm×40 mm一次性使用无菌针灸针进行操作.大椎向上斜刺13~25 mm,注意避免刺伤脊髓;命门、肾俞、脾俞、合谷直刺13~25 mm;膈俞向下斜刺13~20 mm;曲池、血海、三阴交直刺25~40 mm;足三里直刺30~40 mm.深度以患者得气为宜.合谷、曲池采用平补平泻法,大椎、肾俞、脾俞、命门、足三里采用补法,膈俞、血海、三阴交采用泻法,每5分钟行针1次,留针30 min.(2)督灸治疗:嘱患者俯卧,充分暴露背部,常规消毒后,沿脊柱正中(大椎穴至腰俞)均匀铺撒自制督灸药粉(附子30 g、黄芪20 g、党参20 g、葛根20 g、桂枝15 g、赤芍10 g、川芎10 g、红花10 g、僵蚕15 g,研磨成粉备用),然后铺上桑皮纸,将新鲜生姜约1500 g洗净捣烂去汁后铺于桑白皮纸上,后将艾绒平铺于生姜泥上,点燃整条艾绒的头、中、尾3点施灸,连续灸3壮.以上治疗隔日1次,经过3个月治疗,患者全身皮肤已无僵硬、颜色恢复正常.随访半年未复发.

    关键词:
  • 甲状腺瘤术后声音嘶哑案

    作者:陈丽;邹伟

    患者,女,57岁,工人,于2016年9月19日就诊.主诉:声音嘶哑、胸闷气短 6年余.现病史:2009年12月体检行甲状腺超声时发现甲状腺肿物,于当地医院行甲状腺腺叶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示肿物为良性.患者术后即出现失声,伴气短,该状态持续半年余,期间未进行任何治疗.此后,患者自觉病情有所好转,可渐渐发出声音,但声音嘶哑、音调低沉,发声易疲劳、无力.2011年7月,患者至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诊断为声带麻痹,复查甲状腺超声示:甲状腺术后表现,未见肿物复发;复查甲功五项结果示:三碘甲腺原氨酸(T3):1.76 ng/mL,甲状腺素(T4):8.77 μg/dL,促甲状腺素(TSH):4.43 μU/mL,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3.58 pg/mL,游离甲状腺素(FT4):0.77 ng/dL,各项检测值均在正常范围内,接诊医生并未给予相关治疗,嘱其定期复查,不适随诊.发病以来,患者未采用任何药物及其他治疗方法,自觉声音嘶哑症状夜间较白天严重,夏季较冬季严重;生气、上火时加重.刻下症见:声音嘶哑伴气短,于体力劳动后加重,夜间较白天重,纳眠佳,二便调,面色晦暗,舌质淡紫、苔薄白,脉涩.查体:甲状腺部分缺如,质软.喉镜显示:声带红肿,闭合不全.中医诊断:喉喑(气虚血瘀型);西医诊断:声带麻痹.治宜利关开音,活血化瘀,振奋气血.取穴:主穴取百会、廉泉;配穴取太阳、完骨、风池、外关、合谷.患者取坐位,穴位常规消毒后,选用0.30 mmx40 mm毫针,百会向后、太阳向下呈30°角斜刺约15 mm;廉泉穴向咽喉方向直刺约30 mm,以舌根麻胀感为宜;完骨、风池向鼻尖方向斜刺约25 mm;外关、合谷直刺约20 mm,各穴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手法,廉泉穴不留针,余穴留针50 min,每日1次.针刺5 d后,声音嘶哑症状减轻,发声较之前响亮,自述气短症状减轻.针刺14 d后,声音嘶哑症状基本消失,体力劳动后偶有气短.连续针刺1个月后症状完全消失.治疗结束1个月后回访,患者愈后良好,未有反复.

    关键词:
  • 腹泻伴腹痛引腰脊及睾丸痛案

    作者:孙彦奇;徐可民;孙晓昀

    患者,男,56岁,公务员.就诊日期:2012年6月8日.主诉:腹痛、腹泻、肠鸣4余年.现病史:自2008年3月出现腹部发凉,肚脐似有凉风吹入,每因情志不遂则腹泻加重.严重时日泻约4至6次,腹泻时伴腹痛,痛引腰脊及睾丸,便后消失,常感腹内作响.曾先后求治于多家医院,查胃镜、肠镜无异常,经中西药物治疗(具体患诉不详),症状时轻时重,疗效欠佳,遂求治于针灸.刻下症见:面色枯黄,痛苦面容,四肢倦怠无力,神志清,精神欠佳,舌淡红、苔薄白,脉弦.中医诊断:泄泻(肝旺脾虚,肠失固摄).西医诊断:1.慢性胃肠炎;2.腰肌劳损;3.睾丸炎.治以泻肝补气健脾,温肾固肠止泻,通经活络祛痛.取穴:下巨虚、太冲和涌泉.操作:先以0.30 mm×50 mm长毫针刺入下巨虚,直刺约40 mm,得气后,行九阳之数,三进一退的"烧山火"针法,患者感觉针下温热后停止行针;以0.30 mm ×40 mm长毫针,针尖逆肝经循行方向斜刺太冲,得气后,行提插泻法约1 min.再将针尖提至皮下,斜向上透刺涌泉穴,诸穴得气后,均留针30 min,留针时均加艾灸,施以温针灸,使温热沿针身传至体内.每天治疗1次,治疗6次后,患者诸症均明显减轻,效不更方,但治疗频率改为隔日1次,总共治疗10次,诸症消失.随访3年未复发.

    关键词:
  • 股蚀案

    作者:华萍;何润东;杜宇征

    患者,男,50岁,职员.就诊日期:2015年5月1日.主诉:左侧髋关节疼痛半年.现病史:半年前渐进出现左侧髋关节疼痛,疼痛向左腹股沟处放射,伴下肢拘挛麻木,夜间尤甚,跛行,不能长时间持重站立,且症状进行性加重.遂就诊于我院针灸部门诊.平素长期大量饮酒,及工作过度劳累.查体:左髋关节深压痛,皮温稍低,髋关节屈曲、内收、外旋受限,"4"字试验阳性,舌暗红、苔少,脉沉涩.辅助检查:X线片示股骨头轮廓欠清晰,股骨头骨骺致密及囊性改变,未见明显塌陷;MRI示股骨头内可见蜿蜒带状低信号及双线征.诊断:左侧股骨头坏死(股蚀),属气滞血瘀证.治以通经活络为主,兼以活血化瘀、补肝益肾.取穴:主穴为居髎(患侧),配穴为委中(患侧)、环跳(患侧)、大杼(双侧)、阳陵泉(患侧)、绝骨(患侧)、肾俞(双侧)、冲门(患侧)、急脉(患侧)、血海(患侧).治疗时先令患者取俯卧位,刺患侧委中穴,以出现向下肢足部走窜的放射感为度,不留针.后令患者侧卧屈髋呈90°,患侧居上.居髎穴,以关节腔为刺入方向,直刺进针50 mm,刺入后以该穴为中心,向其上下左右行约30°的提插捻转复式泻法,即先行轻插重提之泻法,待患者得气后,为加强刺激量,再行360°捻转泻法("石氏"捻转泻法第二定义[1]:大幅度低频率为泻),以患者有强烈的酸胀感为度,得气后行手法30 s,刺激量以患者耐受为度,再采用18 mm×27 mm纯艾绒施以温针灸30 min.肾俞直刺50 mm,大杼向脊柱方向呈30°角刺入25 mm,绝骨、血海直刺30 mm,阳陵泉直刺40 mm,此5穴行重插轻提补法;环跳直刺50 mm,冲门、急脉直刺30 mm,此3穴行轻插重提泻法,每穴施手法1 min,留针30 min.因患者担心药物不良反应,故拒绝服用相关治疗药物,仅行针灸治疗.嘱患者注意避风寒、禁饮酒、调情志、适当休息和锻炼.每日治疗1次,治疗1周后,患者左髋疼痛较前减轻,下肢拘挛麻木症状有所改善,左髋深压痛减轻,髋关节屈曲、内收、外旋活动度较前改善,"4"字试验阳性.后隔日治疗1次,治疗方法同前,治疗3个月后,左髋疼痛明显好转,下肢拘挛麻木症状、跛行明显改善,可适当长时间持重站立,左髋深压痛较前减轻,髋关节屈曲、内收、外旋活动度改善,"4"字试验阳性,左侧股骨头坏死区病情稳定.

    关键词:
  • 双相抑郁症案

    作者:陈源瑜;姜东耀;东红升;东贵荣

    患者,男, 50岁,因"情绪低落与过度兴奋交替出现7年余",2016年 6月 1日于我科就诊.2009年9月因脑部外伤昏迷3 d,苏醒后出现嗅觉减退,伴有嗜睡、乏力、对周遭事物兴趣下降,时有兴奋狂躁.MRI示两侧额叶前部皮层区脑挫伤,以左侧明显.住院期间予脑出血常规治疗.2013年3月于上海某医院诊断为双相抑郁症,用西药碳酸锂、拉莫三嗪、富马酸喹硫平片等对症治疗,症状得到缓解,但仍有情绪低落与过度兴奋出现,服药后有双手颤抖、恶心欲吐等不良反应.刻诊:神志清楚,对答流利,语多声大,情绪激动,双手微颤抖,晨易早醒,自诉处于兴奋期,可维持2周之久.其抑郁期表现为嗜睡、困乏、无意保持个人整洁及做基本家务,不喜外出,持续达1个月之久.患者无头痛头晕,无吸毒抽烟,无冲动伤人,否认遭遇不开心打击事件.二便调,纳可;舌红、苔白腻,脉沉弦.3年来口服西药碳酸锂(信谊,每粒0.3 g),每天2次,早1粒晚两粒,抑郁期服用拉莫三嗪片(利必通,每片50 mg),每天1次,晚两粒.兴奋期服用富马酸喹硫平片(思瑞康,每片25 mg),每天1次,晚1/2粒.既往史:否认家族中患有任何情感障碍疾病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有酗酒史,已戒酒3年.查体:神志清楚,对答切题,查体合作,双侧嗅觉正常.双侧额纹、鼻唇沟对称,四肢肌肉无萎缩,肌张力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复查MRI示双侧额叶及右侧颞顶叶软化灶并胶质增生;右侧颞下极结节影;双侧基底节区及放射冠区皮层下多发腔隙性梗死灶.脑电图未见明显异常.西医诊断:双相抑郁症;中医诊断:郁证,属痰凝气滞型.治以调神醒脑,行气化痰.予针刺治疗,取穴:百会、左右神聪、神庭、头临泣、印堂、风府、风池、大椎、心俞、肝俞、腰阳关、血海、足三里、三阴交、太冲、关元、气海、中脘、天枢、鸠尾、膻中、尺泽、内关、神门、合谷、水沟、承浆.

    关键词:
  • "腿脚有疾风府寻"理论浅析及临床应用举隅

    作者:李宝;张立志;樊莉;许能贵

    "腿脚有疾风府寻"见于《肘后歌》,属于下病上取的远道取穴法.其治疗下肢疾病尤其治疗不安腿综合征的疗效显著,但对取穴思路却没有进行深入的理论解说.笔者认为可以从治病求本、全息对应、四海理论3个方面阐释"腿脚有疾风府寻"的中医理论,并附以典型病案,望能给针灸治疗下肢疾病的取穴提供有益的借鉴与思考.

  • "一式三法"治疗儿童功能性便秘53例

    作者:王光安;王飞峰

    目的:观察"一式三法"对儿童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3例儿童功能性便秘患儿采用捏脊、中药敷脐和摩腹的治疗手段,每日治疗1次,3 d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并对患儿治疗前后KESS评分进行评定.结果:53例患儿中,治愈35例,有效1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2.5%,治疗后KESS各项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P<0.0).结论:"一式三法"对儿童功能性便秘患者具有显著疗效.

  • 针刺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30例

    作者:张豪斌;景向红;王莹莹;郭浪涛;李玲;杨金生

    目的:评价针刺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30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施以针刺治疗,穴取百会、关元、子宫、肝俞、脾俞、肾俞、足三里、三阴交、太冲,运用平补平泻手法,留针20 min.每隔2 d针灸1次,每周2次,8次为一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月经期停止针刺.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8周、治疗12周进行更年期症状评分量表(Kupperman index,KI)和绝经期生存质量量表(menopause-specific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MENQOL)症状评分;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检测血清促卵泡生成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促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雌二醇(estradiol,E2),并评定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4周、8周、12周后改良Kupperman症状评分、MENQOL评分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患者血清E2、FSH、LH含量均有所提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4周、8周、12周后总有效率分别为92.3%(24/26)、88.5%(23/26)、92.3%(24/2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针刺疗法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相关症状与生存质量有改善作用,并对患者E2水平有一定影响.

  • 蠡沟穴循经刺法为主治疗湿热下注型霉菌性阴道炎30例

    作者:段浩然;曹煜;李凌香;周一凡;薛莉

    目的:观察蠡沟穴循经刺法为主治疗湿热下注型霉菌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辨证为肝经湿热下注型霉菌性阴道炎患者施以针刺治疗,穴取以蠡沟、曲泉、中极为主,其中蠡沟穴采用循经刺法,每日1次.以治疗6d为一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较治疗前明显好转,总有效率达到93.3%(28/30).结论:蠡沟穴循经刺法为主治疗湿热下注型霉菌性阴道炎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症状.

  • 巨刺干预对骨骼肌钝挫伤大鼠肝细胞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作者:张安宁;黄思琴;唐成林;罗翱;赵丹丹;高睿琦;谭程方;安荟羽;吴梦佳;于芒

    目的:观察巨刺干预对骨骼肌钝挫伤大鼠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的影响,探讨巨刺治疗骨骼肌钝挫伤的机制.方法:将SD大鼠54只随机分为空白组(6只)、模型组(24只)、巨刺组(24只),模型组与巨刺组再分为1、3、5、7d4个亚组,每亚组6只.空白组不做处理,模型组与巨刺组采用自制打击装置建立骨骼肌钝挫伤模型.损伤后24 h,巨刺组选取健侧"足三里"及患侧阿是穴对应的健侧处进行电针干预,每次15 min,每天1次,4个亚组分别治疗1、3、5、7 d;模型组不干预,4个亚组分别在损伤后1、3、5、7 d取材.HE染色观察大鼠腓肠肌形态变化,免疫组化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阳性细胞率,Western blot检测HGF和PCNA表达量.结果:①HE显示,损伤后1 d,巨刺组腓肠肌炎性细胞少于模型组;损伤后3、5 d,巨刺组成肌细胞及肌管多于模型组;损伤后7 d,巨刺组新生肌细胞多于模型组.②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损伤后1、3、5 d,巨刺组PCNA阳性细胞率均显著高于模型组(均P<0.001);损伤后7 d,巨刺组PCNA阳性细胞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01).③免疫印迹结果显示,损伤后1、3、5 d,巨刺组HGF和PCNA蛋白表达量均显著高于模型组(均P<0.05);损伤后7 d,巨刺组中HGF和PCNA表达量显著低于模型组(均P<0.05).结论:巨刺可调控骨骼肌钝挫伤大鼠HGF的表达,促进损伤骨骼肌肌卫星细胞激活、增殖、迁移和分化,加快骨骼肌损伤修复进程.

  • 电针肋间神经干预大鼠乳腺增生病的实验研究

    作者:郭新荣;张晶晶;马晓军;马小卫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乳腺增生病疗效的发挥与肋间神经调节途径是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方法:选用雌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A组)、模型组(B组)、电针组(C组)和肋间神经切断后干预组(D组),A、B组各12只,C、D组各13只.B、C、D组均制备乳腺增生模型,造模成功后,手术将D组大鼠左侧第7肋间神经切断.C、D组选背组穴:"天宗""肝俞""肾俞";胸组穴:"屋翳""合谷""膻中",进行电针干预,每次留针20 min,每日1次,两组穴位交替选用,5 d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2 d,共干预20次.干预结束后,观察各组大鼠乳头高度和直径、血清雌二醇(E2)、孕激素(P)及乳腺组织中雌激素受体α(ERα)和孕激素受体(PR)的含量变化.结果:(1)大鼠乳头高度和直径:干预后,与B组比较,C组乳头高度和直径明显较小(均P<0.05);与C组左侧乳头比较,D组左侧乳头高度和直径较大(均P<0.05).(2)血清E2、P:干预后,与B组比较,C、D组血清E2、E2/P含量下调,P含量上调(均P<0.05);与C组比较,D组血清E2、E2/P含量上调,P含量下调(均P<0.05).(3)乳腺组织中ERα、PR:与B组比较,C组ERα含量下调、PR含量上调(均P<0.05);与C组比较,D组ERα含量上调、PR含量下调(均P<0.05).结论:电针干预乳腺增生的疗效机制可能与肋间神经通路具有密切关系,可能是通过调节血清E2、P含量及乳腺组织中ERα、PR蛋白含量实现的.

  • 隔附子饼灸治疗肾虚髓亏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作者:陈美仁;胡蓉;林健;黄宇辉;毛婉萍;文媛英;戴高乐

    目的:观察隔附子饼灸、艾灸以及针刺治疗肾虚髓亏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探索隔附子饼灸自行居家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隔附子饼灸组、艾灸组和针刺组,每组30例.各组均穴取患侧内膝眼、犊鼻,双侧血海、梁丘、鹤顶、肾俞、足三里,每天治疗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2~3 d,共观察3个疗程.隔附子饼灸组前2个疗程在医院完成,后续则在主管医师的指导下居家治疗.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及治疗结束后6个月随访时症状、体征分级量化评分和生存质量(行走时疼痛、下蹲弯腰膝疼痛、上下楼梯膝部不适、日常生活不适)评分,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各组患者治疗后及随访时症状、体征分级量化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1,P<0.05),且隔附子饼灸组评分低于艾灸组和针刺组(均P<0.01).各组患者治疗后及随访时行走时疼痛、下蹲弯腰膝疼痛、上下楼梯膝部不适、日常生活不适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1,P<0.05),且隔附子饼灸组行走时疼痛和日常生活不适评分均低于艾灸组和针刺组(P<0.01,P<0.05).治疗后,隔附子饼灸组愈显率为63.3%(19/30),艾灸组为50.0%(15/30),针刺组为43.3%(13/30),隔附子饼灸组愈显率均优于艾灸组和针刺组(均P<0.05).随访时,隔附子饼灸组愈显率为56.7%(17/30),艾灸组为36.7%(11/30),针刺组为40.0%(12/30),隔附子饼灸组愈显率均优于其他两组(均P<0.05).结论:隔附子饼可以治疗肾虚髓亏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疗效优于艾灸和针刺,可考虑居家治疗.

  • 通督醒神针刺法治疗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疗效观察

    作者:蔡淑英;刘振寰;彭桂兰;黄新发;李银兰;胡恕香

    目的:探讨通督醒神针刺法对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选取胎龄小于35周、存在脑白质损伤患儿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7例)和对照组(29例).两组均进行常规基础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通督醒神针刺法治疗,每天1次,15 d为一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在治疗前后进行头颅MRI及弥散张量成像(DTI)检查,观察脑白质病变的部位及程度,并采用Gesell发育诊断量表评定神经运动发育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脑白质损伤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脑白质兴趣区FA值均较治疗前增加(均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Gesell量表各能区发育商(DQ)值均较治疗前增加(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大运动、精细运动及社会适应DQ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后个人-社会行为及语言行为DQ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通督醒神针刺法可促进早产儿受损脑白质功能的修复,进而促其智力水平的改善.

  • 经穴电阻抗特性研究中相关干扰因素分析探讨

    作者:罗廖君;周玉梅;杨明晓;郑晖;梁繁荣

    通过对穴位电特性测试的文献回顾,提取相关干扰因素(室内环境温度、湿度、腧穴选取标准以及电阻仪器测量的严格使用要求)进行分析,认为在测试过程中,室内温度应尽可能保持恒温且处于热适应状态;减少湿度对电阻值的影响,使皮肤蒸发散热处于稳定水平;腧穴的选取及操作更应按照统一标准执行;重视仪器的操作和使用说明,默契配合实验研究目的,以期提高穴位电特性研究结果的可重复性和可靠性.

  • 从κ-阿片受体信号转导系统探讨针刺改善心肌顿抑机制研究的新思路

    作者:王圆圆;刘群;陆凤燕;辛娟娟;戴求福;伍舒扬;赵玉雪;高俊虹;喻晓春

    通过梳理回顾心肌顿抑的发生发展机制和针刺改善心肌缺血性损伤以及针刺与κ阿片受体的相关性研究现状,提示针刺极有可能作用于心肌细胞κ阿片受体系统,再经κ阿片受体及其受体后信号转导通路,直接参与改善心肌顿抑引发的心肌功能障碍,同时也可抑制心肌上主要功能受体——β1肾上腺素能受体信号转导通路,间接参与介导改善缺血性心肌损害的作用.笔者提出从κ-阿片受体信号转导通路角度探讨针刺防治心肌顿抑的作用机制,为针刺改善心肌缺血性疾病的潜在机制提出新的研究思路.

  • 冀来喜针灸优势技术组合治疗膝痹经验举隅

    作者:李上庆;董爱爱;胡芷君;朱新枝

    膝痹病本为肝肾亏虚,病标涉及膝腿部多处肌肉、筋骨、关节损害,风寒湿热邪阻滞经络以及瘀血痹阻是膝痹发生的重要因素.冀来喜教授临床治疗辨证取穴、标本兼治,重视阿是穴、以痛/喜按为腧,下病上治、从腰治膝.基础穴为患侧犊鼻、阴陵泉、阳陵泉、梁丘、血海、膝下穴、阿是穴(膝部、腰部);风著者加风池、膈俞,寒著者加关元,湿著者加足三里,热著者加曲池,痰瘀著者加丰隆、三阴交,肝肾两虚者加肝俞、肾俞.采用针刀、火针、放血、普通针刺、特定电磁波谱(TDP)疗法等针灸优势技术组合,九六补泻调虚实,并重神守神治疗膝痹疗效显著.

  • 中医经典理论在针灸病案教学查房中的应用

    作者:韩德雄;陈晓军;马睿杰;林咸明

    教学查房是临床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引导学生从理论走向临床的桥梁,中医经典理论对教学、临床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在针灸基于病案教学(CBL)查房中,通过选取典型案例,结合向导性的问题设置,将中医经典理论教学贯穿于教学查房全过程,达到激发学生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中医传承的目的.

  • 老官山出土汉简脉书简解读

    作者:黄龙祥

    老官山出土医简中361-628简,简的规格相同,其基本构成、体例皆与张家山《脉书》相同,应定为同一部书,名曰"老官山《脉书》";其中"十二脉"文本系采用张家山汉简《脉书》本《阴阳十一脉灸经》和《足臂十一脉灸经》合抄改编而成;两篇"别脉"则辑录了早期不同时期共计十二条脉的名称、循行、病候,其中有9条脉病候下还附有灸方,反映了"经脉"概念形成之前不同发展阶段"脉"的特征;"诊脉法"描述的是"决死生"和"知病之所在"两种不同的诊脉法.

  • 针刺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机制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作者:高炎;陈瑞;梁凤霞

    检索2006年1月至2016年12月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中国知识资源总库数据库(CNKI)及Pubmed数据库中,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发病机制研究以及针刺治疗NAFLD机制研究的文献,经分析总结,从下列5个方面阐述针刺治疗NAFLD的可能性机制:针刺调节脂代谢及参与脂代谢的相关信号通路;针刺改善胰岛素抵抗状态;针刺提高肝组织抗氧化水平,改善脂质过氧化状态;针刺抑制炎性反应因子表达;针刺改善肝细胞形态结构.后结合针刺疗法的特点,从腧穴的特异性及配伍作用、针刺干预时机、针刺刺激参数、针刺与饮食调控结合干预4个角度对未来研究提出思考与展望.

  • 针刺不良事件与针刺不良反应探析

    作者:王钏;刘保延;刘岩;何丽云;李洪皎;刘佳

    随着针刺疗法在全球知名度不断提升,针刺安全性问题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客观、公正评价针刺安全性至关重要.针刺不良事件和针刺不良反应是针刺安全性研究中常用概念.笔者基于"不良事件"及"不良反应"概念的范畴,结合针刺自身特点,浅析针刺不良事件与针刺不良反应定义的内涵及特点,总结两者的联系和区别.针刺不良事件及针刺不良反应都属于不良医疗事件,但针刺不良事件既包括由针刺疗法导致的伤害,也包括与针刺疗法无关的伤害,而针刺不良反应是由针刺疗法自身导致的不良结局,与针刺疗法有确定因果关系,因此应用针刺不良反应概念评价针刺安全性更为客观、准确.

  • 坚守民族自信,担当历史使命,勇攀医学高峰, 开创针灸发展的新局面

    作者:刘保延

    "针灸是中医方面精华之精华",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作,目前已经走向了世界180多个国家,并逐步进入主流医学体系,成为维护健康的重要领域.如何在目前"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发展时机,坚守民族自信,担当历史责任,勇攀医学高峰,开创针灸发展的新局面,成为当代针灸人的神圣使命.

    关键词:
中国针灸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