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医学 > 中国针灸杂志

中国针灸

中国针灸杂志

Chinese Acupuncture & Moxibustion 중국침구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国针灸学会 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6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255-2930
  • 国内刊号: 11-2024/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北京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针灸》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刘炜宏
  • 类 别: 中医学
期刊荣誉:
  • 耳穴贴压干预自由体位联合无保护会阴分娩技术在初产妇第二产程中的对比研究

    作者:杨瑰艳;陈求珠;林明影;陈垂海

    目的:探讨耳穴贴压干预自由体位联合无保护会阴分娩技术在第二产程中对初产妇分娩效果的影响,从而提高临床产时生产质量.方法:选取愿意接受自然分娩的初产妇146例,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72例)和对照组(74例).两组均采用自由体位联合无保护会阴分娩法进行生产,且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在进入活跃期开始实施王不留行籽耳穴贴压,取穴盆腔、子宫、内生殖器、皮质下、神门、交感、脾及胃,每次按压1~2 min,每10~20分钟重复1次,直至第二产程结束.记录并比较两组初产妇的会阴侧切率、会阴裂伤程度、会阴疼痛程度、第二产程时间、产后出血、产后尿潴留及新生儿窒息率.结果:两组均未出现Ⅲ度或Ⅳ度裂伤.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会阴裂伤程度治疗效果较优(P<0.05),且会阴侧切率5.6%(4/72)较低(P<0.05),但总会阴裂伤率68.1%(49/72)较相近(P>0.05).观察组新生儿窒息率为1.4%(1/72)、产后出血率为6.9% (5/72)及尿潴留发生率为5.6%(4/72),分别低于对照组的10.8%(8/74)、18.9%(14/74)和17.6%(13/74,均P< 0.05).观察组产后第1、2、3天会阴疼痛程度及第二产程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均P<0.001).结论:耳穴贴压干预自由体位联合无保护会阴分娩技术在第二产程中有效降低初产妇会阴侧切率,减轻会阴裂伤程度及缓解会阴疼痛和降低新生儿窒息率,提高了产时生产质量.

  • 合谷刺配合输刺阳性反应点治疗颈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作者:黄外军;姜爱平

    目的:比较合谷刺配合输刺阳性反应点与常规针刺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采用合谷刺配合输刺阳性反应点的方法治疗,选取颈部和肩背部阳性反应点;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主穴取天柱、风池、曲池、外关、C4~C6夹脊穴、阿是穴,配穴取阴郄、膈俞.两组均隔日治疗1次,10次为一疗程,治疗1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首次治疗后及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症状体征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表(VAS)评分,并于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的综合临床疗效.结果:两组首次治疗后、治疗结束后症状体征评分和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 0.05);首次治疗后,两组间症状体征评分和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治疗结束后,观察组症状体征评分和VA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均P< 0.05);观察组愈显率为84.1%(37/44),优于对照组的65.1%(28/43,P< 0.05).结论:合谷刺配合输刺阳性反应点和常规针刺均能有效治疗颈型颈椎病,首次治疗后的即刻疗效无明显差异,疗程结束后,合谷刺配合输刺阳性反应点的疗效优于常规针刺.

  • 百会长留针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认知功能障碍临床观察

    作者:杨帆;罗开涛;杨喜兵;任宏伟;高峰;钱立锋

    目的:观察百会穴长留针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0例(3例脱失)气虚血瘀型中风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包括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西医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接受与对照组相同治疗的同时加用百会穴长留针(24h),隔日1次,每周3次,共治疗4周.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气虚血瘀证候量表评分的变化,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 0.01),MMSE、MoCA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 0.05,P< 0.01),且观察组评分优于对照组(均P< 0.01).两组治疗后气虚血瘀证候量表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 0.01);在气短乏力、面色(晄)白、舌苔脉象、头晕目眩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均P< 0.05),自汗方面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1%(32/34),高于对照组的75.8%(25/33,P< 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百会穴长留针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认知功能障碍安全有效.

  • 早期针刺干预对卒中后抑郁的影响: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陈爱文;高垣;王观涛;李嘉;沈卫东

    目的:观察常规药物治疗加针刺与单纯常规药物治疗对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卒中后抑郁患病率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为临床卒中后抑郁的防治提供新思路.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取百会、四神聪、内关、合谷、太溪等穴位,每天1次,每周6次,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周后及治疗4周后进行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MESSS)评分,并比较两组患者抑郁患病率.结果:治疗1周后,两组患者HAMD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升高(均P< 0.05),MESSS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均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HAMD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有所下降(P< 0.05),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MESSS量表评分较治疗1周后均有所下降(均P< 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4周后观察组卒中后抑郁患病率为23.3%(7/30),低于对照组的66.7%(20/30,P< 0.05).结论:对卒中患者进行早期针刺干预不仅可以促进其神经功能的恢复,还可有效降低卒中后抑郁的患病率.

  • 热敏灸辅助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研究

    作者:许伟明;张郭杰

    目的:在关节腔穿刺并注射关节腔注射液的基础上,观察联合热敏灸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7例膝关节滑膜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与对照组(33例).对照组予关节腔穿刺并注射曲安奈德,每5天治疗1次,2次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予热敏灸治疗,穴取阳陵泉、阴陵泉、梁丘、血海、鹤顶或髌骨周围压痛点、皮下硬结.每日1次,每周5次,2周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后及随访1个月后进行美国膝关节协会(AKS)评分,通过MRI影像技术测量患者膝关节滑膜厚度,采用超声检测膝关节积液,测量血清中白介素-1(IL-I)及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的含量.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AK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均P< 0.05);治疗后及随访时,观察组AK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 0.05);随访时,对照组AKS评分较治疗后明显降低(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滑膜厚度、关节积液量、IL-1、MMP-3均低于治疗前(均P< 0.05);治疗后及随访时,观察组滑膜厚度、关节积液量、IL-1、MMP-3均低于对照组(均P< 0.05);随访时,对照组滑膜厚度、关节积液量、IL-1、MMP-3均较治疗后明显升高(均P<0.05).结论:热敏灸联合关节腔穿刺灌注药物在改善患者滑膜炎性反应、促进关节腔内积液吸收方面比单纯关节腔穿刺灌注药物治疗更具有效性,且远期疗效更佳.

  • 核桃壳眼镜灸改善干眼症状随机对照试验

    作者:付伟伟;张国亮;刘志顺;吴烈;胥静

    目的:初步评价核桃壳眼镜灸改善干眼症状的疗效.方法:67例干眼患者随机分为核桃壳眼镜灸组和玻璃酸钠滴眼液组,核桃壳眼镜灸组采用核桃灸疗法,隔天灸1次,每次灸3壮,每周治疗3次,共治疗4周;玻璃酸钠滴眼液组选用玻璃酸钠滴眼液,每日用药4次,每次两只眼各1滴,疗程4周.基线期(治疗前)和4周治疗结束后评价眼表疾病指数(OSDI)评分、眼部症状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FL)、泪液分泌量(Schirmer Ⅰ,Sch Ⅰ)变化;治疗结束后随访1个月评价OSDI和VAS评分变化.结果:两组治疗4周后及随访时OSDI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 0.001,P< 0.05),核桃壳眼镜灸组治疗4周后及随访期OSDI评分较治疗前的变化值分别为-16.03±17.42,-13.47±21.41,玻璃酸钠滴眼液组分别为-9.58±23.45,-13.90±20.9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两组治疗4周后及随访期VA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均P< 0.001);两组治疗4周后BUT均较治疗前升高(均P< 0.05),FL、Sch Ⅰ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以上各项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核桃灸壳眼镜灸可能改善干眼患者的主观症状,可能有助于稳定泪膜,疗效有待于足够样本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评价.

  • 刺络拔罐辅助治疗脑卒中恢复期上肢痉挛疗效观察

    作者:奚马利;周国平;罗梦;杨路;詹珠莲

    目的:观察刺络拔罐联合常规基础治疗与单纯常规基础治疗脑卒中恢复期上肢痉挛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脑卒中恢复期上肢痉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基础治疗,包括常规内科治疗、针灸及康复训练,每日1次,每周6次,共治疗2周.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刺络拔罐,于患肢肱二头肌肌腹痉挛明显处行刺络拔罐及井穴放血,每次选取3个井穴,隔日1次,每周3次,共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上肢痉挛评分、上肢被动牵拉力值、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肢痉挛评分及上肢被动牵拉力值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均P< 0.01),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 0.05,P< 0.01),观察组治疗前后差值均优于对照组(P< 0.05,P< 0.01).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均P< 0.01),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前后差值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27/30),高于对照组的76.7%(23/30,P< 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刺络拔罐治疗脑卒中恢复期上肢痉挛疗效显著.

  • 症状性骶管囊肿案

    作者:刘欢欢;倪光夏

    患者,男,21岁.初诊日期:2017年5月30日.主诉:腰骶部疼痛7月余,伴双下肢外侧麻木.病史:7个月前劳累后出现腰骶部胀痛,呈持续性,晨起为重,伴有双下肢外侧麻木不适,曾于外院行腰椎CT:提示腰骶管内可见梭形低密度影,骶3~骶5椎体骶骨骨质受压变薄,符合骶管囊肿表现.住院行骶管囊肿切除术,术后症状未完全缓解.3个月前复查腰椎磁共振提示再次见骶管囊肿(较前缩小).

    关键词:
  • 进行性肌肉萎缩案

    作者:王卉;邹伟;刘昊;张摹;田源

    患者,男,43岁,于2016年4月26日就诊.主诉:右上肢无力1年余,加重2个月.现病史:1年前出现右上肢无力,右侧手指活动笨拙,逐渐出现右侧前臂、上臂及肩部肌肉萎缩,病情呈缓慢进展,右侧上肢无麻木感,意识清楚,语言流利,吞咽功能正常.近2个月上述症状加重,影响日常生活.曾口服利鲁唑治疗,其症状得到轻微改善,因不能忍受药物不良反应而停药,停药后症状再次加重.

    关键词:
  • 热压伤术后瘢痕手功能障碍案

    作者:黄辉霞

    浮针对疼痛的疗效确切,但在伤科非疼痛病症的应用几近空白.笔者应用浮针治疗热挤压伤术后瘢痕手功能障碍患者1例,针对患肌进行浮针皮下扫散与再灌注活动,改善关节活动功能明显,取得快速的康复疗效,对浮针在伤科术后关节活动功能改善的应用提供治疗思路与临床借鉴.

  • 戒断综合征案

    作者:张帅;闫超群;刘存志

    患者,女,33岁.就诊日期:2017年6月8日.主诉:心烦、失眠伴幻觉5年余.现病史:5年前因服用毒品“K粉即氯胺酮”进行戒断治疗后,精神亢奋,情绪紧张,后逐渐出现失眠,噩梦,胡思乱想,甚则出现幻觉,被害妄想,有时彻夜难眠,不欲饮食,心烦急躁,易怒,全身麻木,头部发紧伴疼痛,足跟出现溃烂.

  • 高位腰椎间盘突出致股神经痛案

    作者:陈东旭;赵志恒;李志道

    患者,女,30岁,于201 7年4月25日就诊.主诉:双侧大腿前部疼痛伴无力3个月,加重20 d.病史:长期在超市从事搬运货物工作,因工作劳累加之仓库环境阴冷潮湿而时发腰痛,2年前曾有腰部扭伤史,3个月前恰逢春节,工作量加大,劳累过度,自觉大腿前侧疼痛和无力.20 d前双腿倍感无力,且疼痛加重,无法久站,行走、上楼梯困难,已影响正常出行.就诊前未经任何相关治疗,特来李志道教授门诊处诊治.

  • 针刺治疗脾虚型慢性咽炎72例

    作者:郎翔;王云松;汪晓静;杨秀;施岚珺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脾虚型慢性咽炎的疗效.方法:经门诊辨证分型,选取72例脾虚型慢性咽炎患者,穴取“老十针”(上脘、中脘、下脘、气海、天枢、足三里、内关穴)结合局部淋巴滤泡散刺治疗.隔日针刺1次,10次为一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首次评定疗效,并于6个月后电话随访复发情况再次评定疗效.结果:治愈25例,显效31例,有效12例,无效2例,脱落2例,总有效率为94.4%.结论:针刺治疗脾虚型慢性咽炎疗效可靠.

    关键词:
  • 浮针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瘫27例

    作者:秦赫;魏旭;王文涛;冯智宏

    目的:观察浮针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7例病程在2个月以上的周围性面瘫患者.周围性面瘫导致的口角下垂、眼睑闭合不全或无法完成闭合、额纹消失、抬眉等活动受限,多以上斜方肌、斜角肌作为“患肌”.鼻唇沟变浅、漱口漏水、鼓颊等活动受限,多取胸锁乳突肌和二腹肌.均选取局部作为进针点,上斜方肌在肩井穴位置向颈部进针;斜角肌在云门穴处进针,针尖朝向颈部;胸锁乳突肌在天突穴下3 cm向上进针;二腹肌在大迎穴向廉泉穴方向进针.做扇形扫散,扫散频率为100次/min,持续时间为10 s左右.同时行再灌注活动,两次再灌注活动间隔2 min,重复次数在3次以下.留置软套管4h或12 h,2d治疗1次.结果:治疗次数少3次、多36次,平均(6.8±6.9)次.治愈4例,显效7例,好转8例,无效8例,治愈率为14.8%,总有效率为70.4%.其中病程在2~6个月者7例,有效4例;病程在6个月~8年者11例,有效9例;病程在8年以上者9例,有效6例.眼睑闭合不全患者的总有效率是70.4%(19/27),不能抬眉患者的总有效率是68.4%(13/19),漱口漏水患者的总有效率是66.7%(14/21),1例倒错现象的患者治疗无效.结论:浮针疗法治疗2个月以上的周围性面瘫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 基于根结理论点刺放血治疗眼内眦处疖肿12例

    作者:布赫;王紫玄;热格娜

    笔者在临床门诊中,以根结理论为指导,选取其相对应经脉的“根”穴,采用点刺放血法治疗眼内眦处疖肿患者12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2例均为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针灸科门诊患者,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24~45岁,平均31岁;此次发作病程3 d~1个月.其表现为眼内眦(或左或右)处出现直径为0.5~1.5 cm的红色肿物,初期呈硬性结节,中后期疖肿质软可破溃、手指触摸有热感,伴疼痛或压痛,来诊前全部经过切开排脓、中药汤剂等治疗,但疗效不佳,反复发作.

  • 穴位按压为主配合腰椎定位扳法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40例

    作者:王景梅;李兵

    目的:观察穴位按压为主配合腰椎定位扳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方法:观察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40例,点按膈俞、肝俞、脾俞、肾俞、次髎、中脘、天枢、关元、子宫、阑门、气冲、地机等穴位,并配合腰椎定位扳法进行治疗.停经后开始治疗,每周3次,隔日1次,经期暂停,3个月经周期为一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及治疗后随访3个月经周期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自我评分,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痊愈18例,显效10例,有效6例,无效6例,痊愈率为45.0%,总有效率为85.0%.治疗1、2、3个月经周期后及治疗结束后1、2、3个月经周期随访时,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 0.01).结论:以穴位按压为主配合腰椎定位扳法治疗气滞血瘀型痛经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疼痛,且远期疗效稳定.

  • 李志道教授冲门穴定位存异及临床应用

    作者:杨俊涛;于潇涵;李兰媛

    冲门穴首见于《针灸甲乙经》,然因其部位较隐私,且靠近大动脉,故临床运用不多见,相关报道也较少.李志道教授常以此穴治疗下肢肢体经络疾病,疗效显著.但关于该穴的定位,各版教材描述均有所不同[1-4],参考时存在疑问,为提高该穴在不同情况下的取穴精准性和临床疗效,特提出以下观点以供讨论.

  • 针刺治疗急性期偏头痛的穴位选择

    作者:文亚;王丹;范刚启

    对偏头痛急性期针刺治疗的穴位研究进展,从传统取穴、现代取穴、综合取穴等角度作述评;对影响穴位选择的穴位归经、穴性、病症等7个因素进行分析;对穴位优选方案的要点问题进行探讨.认为偏头痛急性期针刺选穴存在相对特异性,这种特异性不仅体现在传统中医的经络特异性、穴位特异性,也可能存在基于现代医学理论的穴位相对特异性.分析了目前穴位选择研究的薄弱点、空白点,并从中医传统取穴、现代医学取穴及两者联合取穴方案3个方面提出针刺治疗急性期偏头痛优化思路和方法,以期促进穴位优化研究迈上新台阶.

  • 择时艾灸对实验性RA大鼠足肿胀度、血清TNF-α含量及其昼夜节律的影响

    作者:吴晓;刘旭光;景中坤;陈洋;刘华辉;马文彬

    目的:研究不同时辰艾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对其主要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血清浓度的影响及其昼夜节律的调控机制.方法:将96只Sprague-Dawley(SD)成年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空白组)、RA模型组(模型组)、卯时艾灸治疗组(卯时组)、酉时艾灸治疗组(酉日寸组),每组24只,雌雄各半.各组又按4个取材时间点分为OAM组、6AM组、12N组、6PM组,每组6只大鼠.各组大鼠全程予以12 h/12 h的光暗授予.除空白组外,各组大鼠予以右后足垫部皮下注射弗氏完全佐剂(FCA)塑造RA模型.卯时组、酉时组大鼠分别在对应的时辰(卯时组5:00-7:00,酉时组17:00-19:00)接受“肾俞”“足三里”穴麦粒灸治疗,双侧交替,每日1次,6次为一疗程,疗程之间休息1d,共治疗3个疗程;其余组大鼠同法固定,但不治疗.造模前、造模后以及治疗结束后分别测量右足足容积,治疗结束后分别在各组相应时间点活体取血,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含量.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包以及Halberg余弦法统计分析实验数据.结果:干预后,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卯时组、酉时组足肿胀度显著升高(均P< 0.01);与模型组相比,卯时组、酉时组足肿胀度显著降低(均P< 0.01).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卯时组血清TNF-α平均含量显著升高(P< 0.05,P< 0.01);与模型组相比,卯时组、酉时组血清TNF-α平均含量显著降低(均P< 0.05).各组血清TNF-α均存在昼夜节律性(均P< 0.05),且峰值出现在暗置时相;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中值明显升高(P<0.05),峰相位后移,振幅增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卯时组扣酉时组中值显著下降(均P< 0.05),峰相位前移,振幅降低(均P< 0.05).结论:艾灸可显著降低实验性RA大鼠血清TNF-α含量从而缓解实验性RA大鼠的足肿胀度.艾灸可良性调整RA大鼠TNF-α的昼夜节律从而节律性发挥其抑制TNF-α分泌合成的效应,卯时与酉时艾灸未见疗效差异.

  • 再灌注期不同时间电针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组织中Bcl-2、Beclin1表达的影响

    作者:张宏如;仲泽昊;陈婉莹;白桦;肖燕;顾一煌;卢圣锋

    目的:比较再灌注期不同时间电针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大鼠心肌组织中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及其抑制凋亡因子Bcl-2的表达量,探讨电针保护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的自噬相关机制.方法:将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即时电针干预组(RA组)、0.5 h电针干预组(RB组)、1h电针干预组(RC组)和2h电针干预组(RD组),每组12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30 min后松开进行再灌注制备MIRI模型.假手术组不结扎,仅开胸用线穿过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模型组仅造模,不予其他处理;不同时间电针干预组选取双侧“内关”穴,分别于再灌注即时、0.5 h、1h、2h开始电针,各20 min.采用EvansBlue-TTC双染法观察各组大鼠心肌梗死面积,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含量,Westemblot法检测心肌组织Bcl-2、Beclin1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RB、RC、RD组心肌梗死面积百分比均减少(均P< 0.05),其中RB组较RC、RD组更为显著(均P< 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再灌注期的CK-MB含量与Beclin1表达均有显著升高,Bcl-2表达明显降低(均P< 0.01);与模型组相比,RA、RB、RC、RD组再灌注期的CK-MB含量与Beclin1表达均下降(P< 0.05,P< 0.01),Bcl-2的表达均有升高(均P< 0.01);与RA组比较,RB、RC组的CK-MB出现下降(均P< 0.05),Bcl-2上升(均P< 0.01),而与R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RB组较RC组Bcl-2蛋白表达显著(P< 0.05);各电针组Beclin1比较,仅RB组较RA组出现下降(P< 0.05),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再灌注期不同时间电针均可减少MIRI大鼠心肌梗死面积,其中以再灌注0.5 h进行电针干预效果为显著;该心肌保护效应可能是通过提高Bcl-2表达、降低Beclin1表达以抑制再灌注期的过度自噬而实现的.

  • 热敏灸得气灸感量表的研制与初步评价

    作者:陈日新;吕志迈;谢丁一;陈明人;吴春眉

    建立基于热敏灸理论的、广泛适用的、反映艾灸得气的量表.通过文献法和访谈法,对灸感词汇条目进行收集,建立备选条目池;再通过专家问卷、患者问卷以及核心小组专家讨论,采用主观评价法对条目进行筛选并量化,建立热敏灸得气灸感量表初稿.量表初稿对121例患者预调查,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主要成分)检测量表的结构效度,使用克朗巴赫系数评估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热敏灸得气灸感量表条目池由初的36条削减为9条;回收有效调查量表110份进行统计分析,终热敏灸得气灸感量表V 1.0包含9个条目,4个维度.其中,全身舒适情感体验3个条目,自主神经反应3个条目,热感传2个条目,非热觉1个条目.热敏灸得气灸感量表具有较好的内容和结构效度,符合目前对热敏得气灸感的临床认识,临床操作性强,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 从“以气御神、以血调神”浅析靳三针治神调神理念与治疗思路

    作者:廖文彦;唐纯志;张建国

    靳三针以长于治神调神为其主要特色.笔者从气血的角度总结、分析靳三针“以气御神、以血调神”的独特理念和治疗思路,并运用健脑调神、宁心安神、补益脾胃、疏经通络等治法,达到行气导气入脑以御神,调心调血以阴养阳而调神,调气血生化之源以养神,疏通气血通道以助神的目的.通过“以气御神、以血调神”,不拘泥于局部,兼顾全面调理,可提高治神调神的效果.

  • 国内针刺治疗缺血性卒中Meta分析方法学和报告质量评价

    作者:郭红芳;李戈;陈素莲;于涛

    目的:评价国内针刺治疗缺血性卒中Meta分析方法学和报告质量.方法:计算机检索从建库到2016年底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万方数据在线知识服务平台,查找国内针刺治疗缺血性卒中的所有系统评价文献.采用评价系统评价的测评工具(AMeasurement Tool to Assess Systematic Reviews,AMSTAR)、系统评价/Meta分析优先报告条目(Preferred ReportingItems for Systematic Reviews and Meta-Analyses,PRISMA)量表对纳入文献的方法学与报告质量分条目逐个进行评价.结果:初检得出相关文献402篇,终纳入7篇文献(中文6篇,英文1篇).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检索策略不全面、未重视发表偏倚的识别、对异质性的认识和处理不够深入等;报告质量的主要问题:检索策略的报告不规范、相关研究特征及偏倚风险报道不全、未报告证据强度级别等.结论:目前国内针刺治疗缺血性卒中Meta分析在方法学、报告质量方面存在不同程度问题,仍需要进一步提高及不断更新.

  • 李应昆教授针灸治疗抽动障碍经验初探

    作者:张浛芮;刘茂;王宇

    李应昆教授在国际标准头穴及传统经络理论结合的基础上创建“头穴治疗线”,并运用于治疗抽动障碍,通过病案列举,从病因病机治法、理法等方面对李应昆教授针刺治疗抽动障碍进行详细介绍,总结李应昆教授治疗抽动障碍病的经验,以期为该病的治疗提供参考.

  • 赵吉平教授运用透刺法的思路与方法

    作者:侯学思;孙旖旎;王朋;郑媛媛;宋晓琳;白鹏

    透刺法是刺灸法的重要内容,但目前研究存在理论探讨明显滞后于实践应用的现象.本文通过总结赵吉平教授运用透刺法的思路与方法,从取穴、针具和刺法3个基本要素出发,回顾学术渊源、分析研究现状和临床典型病例,从本义到外延对透刺法进行归纳,即在辨明病位、病性和病症特点的基础上,结合腧穴的主治规律和所在部位的组织结构特点,量化刺激强度,为针灸临床提供符合实践特点同时具有针灸特色的辨证运用思路.

  • 关于2017年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的两篇针刺临床研究文章的几点思考

    作者:中国针灸学会青年委员会

    2017年6月27日,《美国医学会杂志》(JA MA)同刊发表了两篇来自中国的针灸研究报告:与假电针相比,电针可以减少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漏尿量;与非穴浅刺加枸橼酸氯米芬(克罗米芬)安慰剂相比,无论是否联用克罗米芬,使用针刺不能提高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妇女的活产率.2017年9月7日中国针灸学会青年委员会部分委员在北京召开了“关于JAMA杂志针刺临床研究文章的几点思考”学术沙龙.认为严谨的试验设计是提升针灸临床研究水平的关键,针灸疗法是一种符合心身医学理论的治疗方式,并对针灸临床研究方法从研究人群的选择、针刺对照的设置、主要指标的设定、试验结果的解读等方面进行了讨论.

  • 浅谈《刺法灸法学》操作技能教学中针刺基本能力的培养

    作者:韩丽;赵百孝;邬继红;许安萍;杨秀岩;田丽芳;田阳春;林岷瑜

    查阅古籍及近代文献,并结合刺法灸法学的学科特点浅谈刺法灸法学中操作的技能训练,提出刺法灸法学课程的教学首先应当是培养一种基本的能力—针刺基本能力.针刺基本能力应包括治神养气的能力、触觉感知的能力,而后才应当是具体刺法的操作训练.治神养气的能力是指医生通过集中意念对患者进行精神调摄及施以一定的针刺手法,促使针下得气,气至病所.触觉感知的能力是通过双手的触觉能够感知针刺前后各种不同组织触发的不同手感,患者不同的主诉所伴随的不同针感,以及针刺后机体对针刺产生的不同反应.只有在针刺基本能力训练的基础上,有选择地使用针法具体操作,才能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

  • 耳针治疗乳腺癌术后相关症状的临床研究现状和展望

    作者:卢静;张朝晖

    分析耳针疗法在乳腺癌术后相关症状治疗中的应用现状,为耳针治疗乳腺癌术后症状提供新的思路和依据.通过查阅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维普数据库自创建以来至2017年8月30日公开发表的耳针疗法应用于乳腺癌术后症状临床治疗的文献资料,综合文献研究后发现,耳针目前主要应用于治疗乳腺癌患者化疗恶心呕吐(采用神门、交感、胃、脾等穴)及康复期睡眠障碍(采用心、皮质下、神门等穴)、焦虑抑郁(采用皮质下、神门、脾、胃、心、肝等穴)、关节痛(采用疼痛对应耳穴)等症状.

  • 基于患者个体因素而非典型的针灸临床意外浅析

    作者:何冠蘅;阮经文;吕小州;赖新生

    针灸临床中的隐性风险已成为针灸不良反应的高发因素,因此,回顾分析和典型案例剖析对预防针灸隐性风险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回顾文献和列举由于医者忽视了患者的糖尿病、高血压、消化性胃溃疡等基础疾病,以及治疗史和体质特性而诱发不良反应的案例,阐明基于患者个体因素所引起的非典型的针灸不良反应的风险极大,但又极易被针灸临床医生所忽视;并提醒针灸医生在临床工作中,除了关注患者的主诉疾病之外,还应全面了解患者的基础疾病、基础治疗以及体质特性,做到“不明脉候勿乱下针”“不知刺禁勿乱下针”,这样才能确保患者在安全的基础上获得佳的疗效.

  • 针灸——在中医“治未病”的引领作用中占主导地位

    作者:章薇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将发展中医药列为国家战略,指出中医要充分发挥在“治未病”中的引领作用.这一定位顺应了医疗卫生的重心从关注疾病转变为关注健康的医学潮流.健康医学时代要求调整优化健康服务体系,提倡构建“一针、二灸、三吃药”医疗服务模式,作为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针灸将在“健康中国”的建设进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 充分挖掘针灸优势创新解决健康难题

    作者:王富春

    新华网:用针灸治疗疾病有哪些优势?王富春:针灸简、便、廉、验,越早使用对疾病的治疗效果越好.中医强调“一针、二灸、三吃药”,说明中医将针灸这种外治方法作为治病首选.这其中有几方面的原因:首先,针灸简、便、廉、验,无不良反应,而用药方面,则“是药三分毒”,所以能够用针灸外治方法治疗的疾病,不建议用药物.其次,疾病的传变由表及里,例如感冒便是人体受外部风邪侵袭之后才逐渐传入脏腑,因此越早应用针灸治疗疾病效果越好,而且针灸在疾病的初期阶段有很好的治疗作用,能够防止疾病进一步传变.

    关键词:
中国针灸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