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Bone and Joint Injury 중국골여관절손상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 主办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影响因子: 1.6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5265/R
  • 国内刊号: 张东涛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gygjsszzbjb175@263.net
  • 曾用名: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 创刊时间: 198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预防医学会
  • 出版地区: 福建
  • 主编: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编辑委员会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关节腔灌洗配合阿尔治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作者:董军立;李颖波;蔡毅

    目的 观察关节腔灌洗配合阿尔治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笔者自2015-08-2016-08诊治8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采用关节腔灌洗配合阿尔治治疗,对照组采用阿尔治治疗,观察患者主要症状评分、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的变化.结果 2组治疗后症状得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膝关节功能、炎性指数改善方面比对照组表现出更大的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血清IL-1β及TNF-α与同组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有效率为77.5%,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腔灌洗配合阿尔治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神经肌肉电刺激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观察

    作者:刘经纬;赵哲;李雪松;金辉;刘宁;王文波

    目的 观察GEKO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用于全髋关节置换(THA)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 笔者自2016-01-2016-08采用THA手术治疗72例股骨头坏死,随机分为观察组(基本预防方法上加用NMES)和对照组(基本预防方法).结果 2组术后负压引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术后VAS评分、下肢DVT发生率及术后3d血浆D-二聚体含量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NMES用于THA术后患者早期康复,可以提高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减轻疼痛,是预防DVT形成的有效物理方法之一.

  • 跟骨外侧小切口联合撬拨复位中空钉内固定治疗Sanders Ⅱ型跟骨骨折的疗效分析

    作者:张强;赵平;耿家金;杨民;张永强;程加峰;汪洋

    目的 探讨跟骨外侧小切口联合撬拨复位中空钉内固定治疗Sanders Ⅱ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笔者自2012-08-2015-10采用跟骨外侧小切口联合撬拨复位中空钉内固定治疗10例Sanders Ⅱ型跟骨骨折,观察手术前后Bohler角、Gissane角改变,并按照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标准观察术后足部功能情况.结果 本组均获15~24(16.1±5.6)个月随访.均已经获骨性愈合并行内固定取出手术治疗.跟骨Bohler角由术前(9.6±5.3)°恢复至末次随访时(25.2±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14.221,P<0.001);跟骨Gissane角由术前(87.6±9.5)°恢复至末次随访时(126.3±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3.731,P<0.001).末次随访疗效按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系统进行术后功能评价,优9例,良1例.结论 跟骨外侧小切口联合撬拨复位中空钉内固定治疗Sanders Ⅱ型跟骨骨折具有可操作性好、创伤小、并发症和后遗症少等特点:丰富了跟骨骨折微创治疗手术方案.

  • 抗生素骨水泥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腓骨远端骨髓炎的体会

    作者:李唯;毛文;郑一舟;吴雨川;朱丽

    目的 对抗生素骨水泥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腓骨远端骨髓炎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9-02-2013-05采用抗生素骨水泥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且获得随访的9例腓骨远端骨髓炎的临床资料,采用患者主观评价与影像学检查,利用多传感器可穿戴设备对行走步态进行量化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感染灶残留,对外观及功能表示满意.结论 采用抗生素骨水泥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腓骨远端骨髓炎,能明显缩短患者治疗时间,恢复患者正常生活状态,且较其他术式操作难度小,可作为一种新的治疗骨感染疾病的方式加以推广.

  • 4股腘绳肌腱与LARS人工韧带重建治疗急性ACL损伤早期疗效比较

    作者:刘玉新;李云;张其亮;腾学仁;马振华

    目的 本文回顾性研究比较应用LARS人工韧带与自体四股腘绳肌腱(4HTG)移植重建治疗急性期前交叉韧带损伤(ACL)的早期疗效.方法 笔者自2014-01-2014-12诊治单纯ACL损伤60例,其中,选用LARS人工韧带30例,4HTG 30例,分别在术前、术后6、12、24个月对患者采用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系统、Lysholm膝关节评分量表、KT-2000测量稳定性、等速测量下肢伸屈肌峰力矩等4项指标进行临床效果评价.结果 LARS组较4HTG组在术后6、12个月时在IKDC评分系统、Lysholm膝关节评分、下肢伸屈肌PT上更有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24个月时在KT-2000测量稳定性上有优势,术后24个月时屈肌PT更有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ARS韧带在治疗急性ACL损伤患者中较4HTG尤其是稳定性上更具优势,可以获得更好的早期疗效.

  • 经皮撬拨复位PFNA内固定和股骨近端解剖锁定板内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作者:高金华;王明洋;顾文浩;张永;孙劲松

    目的 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LP)内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2-01-2016-06诊治的2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资料,10例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LP组),10例采用PFNA内固定(PFNA组),比较2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负重时间、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 PFNA组切口长度(6.0±1.6)cm、手术时间(58.6±18.8)min显著短于LP组(12.5±0.8)cm、(115.1±12.0)min,术中出血量(178.1±14.2)ml显著少于LP组(396.7±23.3)ml,PFNA组木后负重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显著短于L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髋关节Harris评分优良率显著高于L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股骨近端解剖LP均是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方法.对于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主张采用髓内固定,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更具优势.

  • 自体骨髓移植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的疗效研究

    作者:陈克伟;程少文;顾运涛;孟珠龙;傅鉴;彭磊

    目的 探讨经皮自体骨髓移植与自体髂骨植骨手术治疗胫骨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的疗效比较.方法 笔者选取自2010-09-2015-09诊治的胫骨中下段骨折术后延迟愈合或不愈合60例,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采用经皮自体骨髓移植治疗)30例,对照组(采用自体髂骨植骨治疗)30例,观察2组骨折愈合疗效、愈合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8~20(15±2)个月.治疗组在骨折愈合疗效(x2=0.350,P=0.554)及愈合时间(t=0.260,P=0.765)上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发生1例并发症,发生率3.33%,对照组发生6例并发症,发生率20.0%,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043,P=0.044).结论 经皮自体骨髓移植疗效确切,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可替代传统自体髂骨植骨治疗胫骨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

  • 外伤性膝关节闭合脱位合并腘动脉损伤的诊疗分析

    作者:刘志旺;刘会仁;吴学强

    目的 探讨提高外伤性膝关节闭合脱位合并腘动脉损伤的确诊率和疗效.方法 笔者自2005-01-2016-06对9例外伤性膝关节闭合脱位合并腘动脉损伤的患者进行综合诊断,并积极手术修复.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获得随访7~21个月,平均15.2个月.8例血管修复的肢体全部成活,无一例截肢、死亡;术后1.5~3.0个月修复韧带,7例肢体功能良好,肤色、感觉恢复正常;1例遗留缺血性肌挛缩伴神经恢复不全,功能较差.末次随访疗效根据改良膝关节功能HSS评分标准评定,优5例,可2例,差1例.结论 早期综合诊断,建立肢体急症的观念,外固定架快速、可靠固定,应用显微外科技术精细修复损伤的血管,能够明显提高肢体的成活率,减少严重并发症和伤残.

  • Pilon骨折无外固定架固定的手术治疗经验

    作者:陈琳;李志刚

    目的 对未经外固定架处理的35例Pilon骨折进行研究,选择Pilon骨折的佳治疗方案.方法 笔者自2008-01-2014-12诊治35例单侧Pilon骨折.11例行一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含3例开放性骨折);24例一期行跟骨牵引+二期有限切开钢板内固定(含7例开放性骨折,均一期清创).结果 全部患者均获得随访12~26个月,平均16.8个月.本组34例达到一期骨性愈合,1例骨折延迟愈合,4例皮肤浅表感染,末次随访疗效评价采用AOFAS评分标准评定,优21例,良8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82.86%.结论 在没有外固定架的基层医院,采取较好的术前准备及精准选择手术时机,微创理念指导术中操作,术后正确的康复方法可以在Pilon骨折手术治疗中获得较佳的临床治疗效果.

  •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治疗体会

    作者:代立武;厉泽众;朱传敏

    目的 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处理方式及原则.方法 笔者自2010-01-2014-09对8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采用不同方式进行不同处理,包括锁定钢板固定术、人工半髋或全髋关节翻修术、人工髋关节翻修加锁定钢板固定术和环抱器固定术等.结果 术后均获得随访7~24个月,平均19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8~16个月,平均11个月.术前Harris评分平均85(83~89)分,术后平均81(80~85)分,髋关节功能良好,无切口感染、假体松动下沉、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髋关节置换术中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处理原则是重建髋关节的稳定性,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充分考虑患者预期寿命、经济条件、假体类型、骨折类型及骨量情况选择相应的处理方式.

  • Endobutton纽扣钢板弹性固定手术治疗陈旧性下胫腓联合分离

    作者:缪一奇;丁文鸽

    目的 探讨Endobutton纽扣钢板弹性固定手术治疗陈旧性下胫腓联合分离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3-01-2015-01采用Endobutton钢板弹性固定手术治疗5例陈旧性下胫腓联合分离,术中对内踝和下胫腓联合间隙清理后,采用2枚Endobunon钢板实施下胫腓联合弹性固定.结果 5例术后获平均10(6~15)个月随访.踝关节骨折均获愈合,愈合时间为8~16周,平均11周.无感染、切口愈合不良及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术后6个月疗效采用踝关节功能AOFAS评分评估为:术前平均46(35~56)分上升至75(69~81)分;优4例,良1例.结论 Endobutton纽扣钢板弹性固定手术治疗陈旧性下胫腓联合分离可以保留下胫腓联合关节生理微动、无需二次手术取出及避免下胫腓联合关节再分离等优点,患者术后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短期疗效满意.

  • 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分析

    作者:杨冬松;陈宏峰;郭前进;甄相周;杨彦亭;王亮

    目的 探讨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及相关问题.方法 笔者自2008-07-2014-06应用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61例.其中,股骨非骨水泥固定假体43例,骨水泥固定型18例;粗隆部骨折采用钢丝捆绑固定39例,单纯克氏针固定17例;同期治疗内科合并症,治疗骨质疏松和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结果 61例获平均35.9(26~56)个月随访;术后1周,患者能下床患肢不完全负重行走,术后3个月患髋均达到伤前水平.末次随访疗效按Harris评分标准评定,优31例,良16例,可8例,优良率90.2%.结论 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

  • 关节镜手术治疗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的临床疗效及术后疼痛的影响因素

    作者:黄俊武;叶菊花

    目的 探讨关节镜手术治疗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的临床疗效及术后疼痛的影响因素.方法 笔者自2015-09-2016-03采用关节镜手术治疗120例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分析患者术后疼痛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2组治疗前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后的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的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明显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可见,发病至手术时间、术后积极冷敷、术后负重时间、术前关节软骨损伤等均为患者术后疼痛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关节镜在治疗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中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在治疗中尽量减少发病至手术时间、术后积极冷敷、适量延长术后负重时间、术前尽量避免关节软骨损伤在改善患者术后疼痛症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能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提高关节镜手术治疗的安全性.

  • 老年外侧壁不完整型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与DHS内固定的疗效对比

    作者:简旭华;颜志坚;岑怡彪;曾建红;刘立华;陈瑜;梁增章

    目的 研究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动力髋螺钉(DHS)在老年外侧壁不完整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的疗效比较.方法 笔者选取自2015-02-2016-11诊治的老年外侧壁不完整股骨粗隆间骨折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DHS治疗,观察组采用PFNA手术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3个月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外侧壁不完整型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PFNA手术治疗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 双头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的疗效分析

    作者:李利平;刘圆圆;李宝山;马伟;戚超;于腾波

    目的 分析双头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笔者自2010-03-2015-10采用双头加压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后踝骨折37例,记录骨折愈合时间、AOFAS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37例获得随访平均15.2(12~21)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14.7(11~20)周,AOFAS评分平均94.3(73~98)分,1例出现腓肠神经损伤症状,经口服甲钴胺片治愈.结论 双头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效果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 不同入钉点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的疗效分析

    作者:张广;裴绍龙;肖爱国;丁成

    目的 探讨梨状窝和股骨大粗隆2种不同入钉点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的疗效比较.方法 笔者自2013-05-2015-05诊治股骨干骨折56例,A组直钉27例(梨状窝入钉点),B组带近端外侧弯曲的股骨髓内钉29例(股骨大粗隆入钉点),采用闭合复位,顺行置钉,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透视时间、并发症及与BMI的相关性.结果 A组手术时间平均95 min,出血量平均155 ml,术中透视时间平均110 s,末次随访疗效按照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评定:优23例,良4例,优良率100%;B组手术时间平均89 min,出血量平均137ml,术中透视时间平均103 s,Harris评分:优27例,良2例,优良率100%,2组术后均无明显局部和全身并发症.结论 近期功能恢复及术后并发症情况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股骨大粗隆入钉点手术组相关指标更优,具有更宽泛的适用范围.

  • 后外侧或联合后内侧入路支撑钢板内固定治疗后Pilon骨折

    作者:张述才;翟得平;马创;陶友伦;范家强;张在轶;王爱国

    目的 探讨后外侧或联合后内侧入路支撑钢板内固定治疗后Pilon骨折的疗效.方法 笔者自2014-06-2015-10采用经后外侧或联合后内侧入路支撑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18例后Pilon骨折,入院后均行X线片、CT扫描及三维重建检查,5例合并有下胫腓联合分离.结果 18例均获得随访12~24个月,平均18.6个月.术后12个月疗效按照AOFAS评分评定平均87.1(70~97)分,优6例,良10例,可2例.术后1例出现切口浅表感染(经换药后痊愈),1例出现腓骨肌腱刺激症状,1例出现创伤性关节炎,其余15例踝关节功能均恢复良好.结论 经后外侧或联合后内侧入路支撑钢板内固定治疗后Pilon骨折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损伤控制骨科在不稳定骨盆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张胜利;谢玲霞

    目的 观察不稳定骨盆骨折治疗中应用损伤控制骨科的疗效.方法 笔者自2015-01-2015-12诊治54例不稳定骨盆骨折,按照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观察组实施损伤控制骨科治疗,采用一期确定性手术对对照组实施治疗,评价2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随访6个月的骨折复位优良率分别为7.4%、85.2%,对照组分别为25.9%、74.1%,观察组Majeed评分(85.0±2.1)分,对照组Majeed评分(76.9±2.5)分,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骨折复位优良率、Majeed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稳定骨盆骨折治疗中应用损伤控制骨科,能够进一步改善患者治疗效果,减少术后风险问题的发生.

  • 2种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髌骨骨折的疗效分析

    作者:朱爱国;李景峰;葛勇;张弛

    目的 探讨带孔髌骨针结合钛缆系统和分体式髌骨爪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7-07-2013-06应用2种内固定方法手术治疗髌骨骨折68例,其中40例采用带孔髌骨针结合钛缆治疗(A组),28例采用分体式髌骨爪治疗(B组),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膝关节功能评分方面对2种内固定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膝关节功能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系统评定.结果 对于髌骨粉碎性骨折,B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均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髌骨横形骨折,2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骨折愈合方面A组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种内固定方法都是治疗髌骨骨折的有效手段,但带孔髌骨针结合钛缆系统治疗髌骨横形骨折疗效更可靠,分体式髌骨爪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疗效更显著.

  • 经腓骨上段截骨术配合中药熏洗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作者:吕良友;林志宏

    目的 观察经腓骨上段截骨术配合中药熏洗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笔者自2015-05-2016-11共诊治3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随机分为手术组与手术熏洗组,手术组单纯采用腓骨上段截骨手术,手术熏洗组采用腓骨上段截骨手术配合中药熏洗,比较手术前、后KSS评分,对比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手术熏洗组KSS临床评分和功能评分均优于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腓骨上段截骨配合中药熏洗能更好解决膝部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加快腓骨截骨术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治疗操作简单、微创,适宜基层医院推广.

  • 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 Ⅱ~Ⅳ型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

    作者:李玉茂;林智军;林奇益

    目的 探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 Ⅱ~Ⅳ型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笔者自2015-12-2016-12诊治110例Sanders Ⅱ~Ⅳ型跟骨关节内骨折,分为试验组(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和观察组(闭合手法在复合部位外部用石膏进行稳固治疗).结果 试验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14.210,P=0.006;t =9.330,P=0.005).试验组术后疗效按照Maryland评分进行评定,试验组优32例,良18例,可2例,差3例,优良率90.9%,对照组优19例,良16例,可8例,差12例,优良率63.6%.试验组优良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61,P=0.006).结论 对于Sanders Ⅱ~Ⅳ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选择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进行医治,对骨折部位痊愈有利,而且能够促进骨折部位功能慢慢复原.

  • 2种手术方式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比较

    作者:郑继会;胡思斌;苑娜;邓海峰;刘德峰;林亮

    目的 对比分析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与微创锁定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笔者自2013-12-2015-09诊治80例跟骨骨折,根据随机原则分为切开复位组和微创锁定组进行治疗,对比2组在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功能方面有无差异.结果 80例均获随访6~18个月,平均10.5个月.2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AOFAS评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锁定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切开复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微创锁定板内固定手术治疗跟骨骨折较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软组织损伤小,并发症少,可以更早负重.

  • 改良Chevron截骨手术治疗中重度足拇外翻的近期疗效

    作者:韩庆林;施红光

    目的 探讨采用第1跖骨远端改良Chevron截骨手术治疗中重度足拇外翻的临床效果.方法 笔者自2014-05-2015-12采用第1跖骨远端改良Chevron截骨手术治疗20例(22足)中重度足拇外翻,分别对手术前后患者AOFAS评分、VAS评分、拇趾外翻角(HVA)、第1跖骨远端关节角(DMAA)和第1、2跖骨间夹角(IMA)的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获得随访6~48(20±8.5)个月.均获得骨性愈合,无一例发生切口并发症、跖骨头坏死、拇内翻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无足拇外翻复发.2足术后出现拇趾背皮肤麻木;7例末次随访跖趾关节活动范围有所减小,但患者无明显不适.AOFAS评分:术前(58±3.1)分,术后(92.5±5.0)分;VAS评分:术前(6.5±3.1)分,术后(1.6±1.4)分.术后AOFAS评分和VAS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763,P =0.027;=3.657,P =0.043).术后HVA角、IMA角、DMAA角较术前均获较大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5.032,P=0.006;t =8.588,P=0.037;t =5.038,P=0.026).结论 对于中重度足拇外翻或DMAA增大的足拇外翻,应用改良Chevron截骨手术可获得满意效果.

  • MIPPO技术微创治疗骨盆前环骨折的疗效观察

    作者:于健;俞立新

    目的 探讨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MIPPO)技术手术治疗骨盆前环骨折的疗效.方法 笔者自2012-05-2016-05共诊治骨盆前环骨折20例,通过MIPPO技术使用骨盆重建带微创固定骨盆骨折.结果 术后随访6~46个月,平均18个月,骨折均愈合,患者满意,根据Mears的影像学评价标准,所有患者复位满意.结论 MIPPO技术手术治疗骨盆前环骨折,手术创伤小,稳定性好,可早期下地行走,明显减少了后遗症的发生,疗效满意.

  • 微创取部分腓骨短肌腱手术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临床疗效

    作者:劳克诚;宋春雷;滕学仁;张其亮;王骥平

    目的 回顾性分析微创小切口取部分腓骨短肌腱重建外侧副韧带手术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 笔者自2010-09-2015-04采用微创小切口取部分腓骨短肌腱重建外侧副韧带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23例,比较术前与末次随访时患者的并发症、距骨倾斜角、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正常行走时VAS评分.结果 1例失访,22例获得随访12~56个月,平均32.3个月.末次随访切口均一期愈合,未出现足外侧皮肤麻木.2例主诉走不平的路,感觉不稳.距骨倾斜角术前(14.02±3.66)°,术后(3.80±1.80)°;踝与后足功能AOFAS评分:术前(71.08±5.93)分,术后(95.12±4.91)分;正常行走时VAS评分术前(6.65±1.15)分,术后(1.76±172)分,术后距骨倾斜角(t=11.750,P<0.001)、AOFAS评分(=14.650,P<0.001)、VAS评分(=11.085,P<0.001)均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者满意度优20例,良2例.结论 微创小切口应用部分腓骨短肌腱重建外侧副韧带手术治疗慢性外侧踝关节不稳(CLAI),创伤小、临床效果可靠.

  •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不等长对患者下肢功能及生活质量影响的前瞻性研究

    作者:刘德强;朱安礼;范孟坡;董方;李广义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下肢不等长(LLD)对患者下肢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笔者自2008-10-2012-12收集248例原发性髋关节骨性关节炎(OA)且初次接受单侧THA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测量术后双髋正位X线片评估患者骨性LLD后分为Ⅰ、Ⅱ、Ⅲ、Ⅳ4组.通过问卷调查患者的WOMAC评分和EQ-5D评分,运用方差分析,评价患者髋关节功能与LLD之间的相关性及LLD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 215例获得随访,4组术前WOMAC评分值、EQ-5D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中所有患者术后的WOMAC评分值、EQ-5D值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4组WOMAC评分、EQ-5D值进行组间方差分析发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Ⅲ组进行组间方差分析发现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Ⅲ组分别与第Ⅳ组进行对比发现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术后12~18个月,20 mm以上的LLD会明显降低患者下肢功能和生活质量.

  • 关节镜清理术联合复方杜仲健骨颗粒治疗髌股关节炎的临床对照研究

    作者:肖磊;周至游;李全;黄轩;陆喆;王一;汪滋民

    目的 观察复方杜仲健骨颗粒对髌股关节炎(PFOA)关节镜清理术预后的影响.方法 笔者自2012-08-2014-12行关节镜清理术治疗120例PFOA,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60例术后接受复方杜仲健骨颗粒治疗(观察组),60例不联用复方杜仲健骨颗粒(对照组).分别于术前及术后4周、3、12个月采用Lysholm评分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所有患者获得随访12~20(14.85±2.18)个月.所有患者术后切口均愈合良好,无感染、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2组术后症状均获得改善.术后3、12个月观察组Lysholm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及术后3个月时观察组Lysholm评分较对照组改善为显著,在疼痛、关节不稳定及关节肿胀症状的细节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杜仲健骨颗粒可改善髌股关节炎关节镜术后功能及症状,疗效满意.

  •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3D打印个性化截骨导板辅助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精准度研究

    作者:刘帅;姚庆强;周进;田书畅;胡军;于一帆;陈杰;魏波;徐燕;王黎明

    目的 探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与3D打印个性化截骨导板辅助的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的精准度及有效性.方法 对32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术前行患侧下肢全长CT扫描,将所获DICOM数据导入M3D软件中进行三维重建下肢全长,再进行计算机模拟截骨、假体安装、假体大小与位置测量,再基于CAD设计结果,采用3D打印制作个性化膝关节截骨导板.评估CAD设计的假体大小与术中实际假体大小的一致性.术后行患肢膝关节CT扫描并重建,比较术后实际所得的下肢冠状面髋-膝-踝(HKA)角、假体冠状面股骨组件(FFC)角、假体股骨假体旋转角(PCA)、假体冠状面胫骨组件角(FTC)、假体矢状面胫骨组件(LTC)角与术前CAD设计值的差异,测量股骨远端、胫骨平台截骨厚度的术前CAD设计值与手术实际值的差异.结果 术前假体大小与术中使用完全一致31例,准确率96.9%;术前HKA偏差为(4.6±1.3)°,术后HKA偏差(3.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61,P<0.01).术前及术后所得HKA角、FFC角、PCA角、FTC角、LTC角与术前CAD设计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股骨远端厚度(9.1±0.6)mm,术后股骨远端厚度(9.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1.402,P>0.05).术前胫骨截骨厚度(8.9±1.2)mm,术后胫骨截骨厚度(8.6±1.7)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02,P>0.05).结论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3D打印个性化截骨导板辅助TKA术具有较高精准度,该方法可提供精准的TKA手术方案.

  • 股骨髁间窝及胫骨平台后倾角的MRI测量与前交叉韧带损伤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李豪;吴震宇;王大麟

    目的 应用MRI检查并结合关节镜,综合研究股骨髁间窝形态、髁间窝宽度、髁间窝宽度指数(NWI)、胫骨平台后倾角等与前交叉韧带(ACL)损伤间关系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本院自2015-01-2016-10行MRI检查与关节镜手术的103例ACL损伤,其中56例为关节稳定组(仅有MRI下交叉韧带长T1、长T2信号),47例为关节重建组(MRI下交叉韧带长T1、长T2信号合并关节镜下交叉韧带完全断裂),另选取50名健康者(正常组),观察并记录其髁间窝形态、髁间窝宽度、胫骨平台后倾角,并计算NWI.结果 对于A形与U形髁间窝形态,关节稳定组与关节重建组比较,差异统计学有意义(x2=21.105,P<0.001);关节稳定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706,P=0.439).关节稳定组与关节重建组2组髁间窝宽度、NWI、内侧胫骨平台倾斜角、外侧胫骨平台倾斜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稳定组与正常组比较,关节稳定组髁间窝宽度、NWI均低于正常组,胫骨平台倾斜角均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关节重建组与正常组比较,关节重建组髁间窝宽度、NWI均低于正常组,胫骨平台倾斜角均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形髁间窝并不是ACL损伤的重要危险因素,但髁间窝形态与ACL损伤程度存在显著相关性.A形髁间窝患者ACL损伤程度更重.较低的髁间窝宽度、NWI以及高胫骨平台后倾角均是ACL损伤的重要危险因素.

  • 院外医疗干预对门诊膝关节疼痛患者康复锻炼依从性及效果的影响

    作者:李乐翔;袁伟;刘宁;周嵘;韩武翔;付奇伟;吴海山;钱齐荣

    目的 探讨院外医疗干预行为对门诊膝关节疼痛患者康复锻炼依从性及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自2015-12-2016-06因“膝关节疼痛”需在家进行膝关节功能康复功能锻炼的骨科门诊患者23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与医师互留联系方式,患者可主动联系医师,医师每周通过微信及电话对患者进行随访指导,督促锻炼.对照组在家自行康复锻炼,无医师督促.首诊1个月后安排门诊复诊了解患者康复锻炼执行情况,观察对比2组依从性及锻炼效果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17例获得随访,试验组114例,对照组103例.试验组康复锻炼依从性总分(8.32±2.00)分,高于对照组(7.11±1.5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87,P=0.002).试验组康复锻炼后KSS评分(79.83±3.90)分,高于对照组(65.01±3.80)分,2组术后K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332,P<0.001).每日锻炼记录、锻炼项目完成度较高的患者具有更好的依从性,且依从性越高的患者康复锻炼效果更好.结论 医师与门诊患者建立有效的院外沟通,给予指导、督促,能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增强康复锻炼的依从性及效果.

  • 胫骨高位截骨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刘丙立;柯贤鹏;牛雷

    目的 探讨胫骨高位截骨术(HTO)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发生率、发生部位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笔者收集自2013-01-2014-12行HTO术治疗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伴内翻畸形127例.以术后第3、7d双下肢深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是否发现下肢DVT做为诊断依据,统计术后DVT的发生率及栓塞静脉情况,并分析HTO术后下肢DVT的发生与影响因素间的关系.结果 127例中,术后并发DVT 27例,发生率为21.26%.其中肌间静脉16例,腓静脉5例,胫后、腓静脉4例,腘、胫后、腓静脉2例.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与女性(B =-0.710,P=0.043,OR =0.491);止血带时间>90 min与≤90 min(B =1.006,P=0.036,OR =2.736)、BMI>25与≤25(B =1.139,P=0.015,OR =3.12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性别、止血带时间、BMI是术后DV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未发现年龄、高血糖、高血脂对DVT发生的影响.结论 HTO术后并发下肢DVT在临床中发生率较高,DVT多发生于肌间、胫后、腓、腘静脉.DVT的发生可能与手术创伤、止血带的使用、术后小腿肿胀、女性、高龄、肥胖等因素有关.

  • 关节镜辅助复位内固定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比较研究

    作者:王世坤;史宗新;丛云海;王立超;刘新民

    目的 比较关节镜辅助下复位内固定(ARIF)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ORIF)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取自2010-03-2014-12诊治的Schatzker Ⅰ~Ⅳ型胫骨平台骨折110例,按分层随机分组分为ARIF组和ORIF组,术后12个月随访观察2组疗效.结果 ORIF组手术时间(90.4±11.1) min,ARIF组手术时间(119.3±17.2)min,ORIF组手术时间较ARIF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RIF组53例中51例达到解剖复位,ORIF组57例中48例达到解剖复位;术后6个月ARIF组的膝关节功能优于OR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中失血量、切口大小、并发症、术后疗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RIF技术有利于提高胫骨平台骨折复位质量,具有康复快的优点,提高了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

  • 单侧与双侧钢板内固定治疗AO-A3型股骨远端骨折的试验研究

    作者:张俊;卫琰;倪明;沈燕国;曹师锋;蒋垚

    目的 对单侧、双侧钢板内固定治疗干骺端粉碎性股骨远端骨折生物力学稳定性进行比较.方法 笔者于2016-04-2016-06选取8个配对的经防腐处理的成人股骨标本,建立AO-A3型骨折模型,随机分为2组,单侧钢板组用外侧解剖锁定接骨板固定,双侧钢板组外侧用解剖锁定接骨板、内侧用直型接骨板固定.应用电子万能试验机对单侧与双侧钢板组进行生物力学检测,比较2组垂直加压、循环垂直加压及极限载荷下的稳定性.结果 单侧钢板组在垂直加压、循环垂直加压及极限载荷测试中均劣于双侧钢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未出现钢板或螺钉断裂,载荷-位移曲线斜率未发生较大变化.载荷去除后,2组均恢复原来的状态,具有较好的即刻稳定性.结论 单侧或双侧钢板固定干骺端粉碎性股骨远端骨折均能达到有效的力学稳定性,一般无需双侧钢板固定来增加固定强度,单侧钢板固定弹性更佳,可能有利于骨折端的微动及骨折愈合.

  • 中青年股骨干骨折并发DVT相关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作者:王峰;张安珍;李政勋;李树锋

    目的 探讨中青年股骨干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2-03-2015-04诊治的78例中青年股骨干骨折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下肢是否发生DVT将患者分为DVT组和非DVT组,对可能影响中青年股骨干骨折并发DVT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78例中青年股骨干骨折中,17例发生DVT,发生率21.8%.复杂骨折、合并血管和神经损伤、超声检查阳性、D-二聚体升高、纤维蛋白原升高是影响中青年股骨干骨折并发DVT独立危险因素(OR =3.981、2.473、2.127、1.764、1.627,P<0.05);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联合在预测中青年股骨干骨折发生DVT时,灵敏度90.3%,特异度69.8%.结论 复杂骨折、合并血管和神经损伤、超声检查阳性、D-二聚体升高、纤维蛋白原升高是影响中青年股骨干骨折患者并发DVT的风险因素,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对预测DVT发生有重要意义.

  • Judet-Letournel分型个体化手术入路内固定与选择性植骨治疗髋臼骨折

    作者:崔后春;王金光;王汝渔;沈书明;顾德毅;徐松;徐饶;吴志权

    目的 探讨根据Judet-Letournel分型选择个体化手术入路手术治疗髋臼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0-01-2015-05诊治的14例髋臼骨折.骨折根据Judet-Letournel分型:前柱骨折1例,后壁骨折1例,后柱骨折2例,横断伴后壁骨折2例,T形骨折2例,双柱骨折2例,前方伴后方半横形骨折4例.根据Judet-Letournel分型选择手术入路,所有患者均用重建钢板配合拉力螺钉内固定及选择性植骨治疗.结果 骨折复位按照Matta评分标准评定:解剖复位11例,满意复位2例,不满意复位1例,复位满意率92.9%.14例均获随访1.2~5.0(3.2±0.8)年.末次随访疗效按改良Merle D'Aubigne和Postel评分系统评定:优10例,良2例,可2例.随访期内无内固定松动、异位骨化及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 根据Judet-Letournel分型系统选择个体化手术入路及复位内固定,选择性植骨治疗髋臼骨折具有固定可靠、并发症少等优点,能显著提高疗效.

  • 创伤后骨髓炎53例病原菌谱特点

    作者:戚晓阳;邱旭升;张子韬;陈一心

    目的 分析创伤后骨髓炎患者的病原菌谱特点及其药物敏感性,指导临床预防和治疗.方法 收集自2011-10-2016-07诊治的53例创伤后骨髓炎感染处分泌物及术中标本进行病原菌培养,阳性标本进一步完善病原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 53例病原菌培养结果阳性40例,阴性13例,阳性率75.47%.送检标本190个,阳性标本131个,标本阳性率68.95%.单种病原菌感染27例(67.50%),混合感染13例(32.50%).培养出病原菌18种(共88株),革兰氏阴性菌45株(51.14%),革兰氏阳性菌42株(47.73%),真菌1株(1.14%).药敏试验结果回报多重耐药菌(MDR)23株(26.14%),1株肺炎克雷伯菌存在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耐药机制,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7株.结论 创伤后骨髓炎患者以单一病原菌感染为主,检出病原菌中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数约各占一半,但MDR和耐药性均有所增加,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 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合并内翻及屈曲挛缩畸形的疗效分析

    作者:王波;罗建成;王平;魏增永;乔木;方侯平

    目的 探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合并屈曲挛缩、内翻畸形患者行膝关节表面置换术中软组织平衡及截骨技术和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笔者自2008-02-2015-05对98例(145膝)膝关节内翻并屈曲挛缩畸形行膝关节表面置换术,通过分析患者术前畸形程度、术中截骨和软组织松解情况、术后畸形矫正程度和膝关节功能恢复的情况.结果 术后内翻矫正136膝,仍有内翻残留9膝(3°~6°);膝关节活动度:伸直0° 121膝,伸直受限<10° 18膝,11°~15°4膝;膝关节屈曲度数90°~120°,HSS评分78~94分,临床及X线片检查未见明显松动迹象.结论 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晚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合并屈曲挛缩、膝内翻畸形是目前临床疗效较好的方法.术中准确截骨和正确的软组织平衡以及合理的术后康复锻炼是矫正膝关节内翻和屈曲挛缩畸形的关键.

  •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不愈合1例

    作者:侯黎升;白雪东;何勍;林凌翰;程实;郭子明

    1 病例报道患者,男,79岁,于2015-3-30不慎跌倒,右髋疼痛,次日疼痛加重.本院急诊行X线片检查示:右股骨粗隆间骨折.既往患糖尿病及冠心病10余年;2013年患脑梗,遗留右侧肢体活动功能差,受伤前可独立行走.查体:平车推入病房,右下肢外旋畸形,右髋前方及大粗隆压叩痛,右上肢肌力Ⅳ级,右踝跖屈背伸肌力Ⅳ级.CT扫描示右股骨大粗隆间骨折,属Evan-IC型,骨折按AO分型为AO-31A2.1型.但骨折线似有硬化,反复询问患者,否认此前有外伤,否认受伤前髋部疼痛.心电图示:一度房室阻滞、完全性右束支阻滞、ST-T改变,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未见动静脉血栓形成.血糖正常.相关科室会诊,无手术禁忌.4月2日全身麻醉C型臂X线机透视下闭合复位,行伽马钉内固定术.CT复查示骨折仍轻度髋内翻,骨折略有移位.术后第3天,静止状态伤口疼痛消失.可主动屈伸患侧髋关节,屈伸时右腹股沟区轻痛.

  • 创伤性髋关节脱位合并静脉血栓栓塞及坐骨神经损伤1例

    作者:叶铄;李生贵;田琦;甄平

    临床上创伤性髋关节后脱位合并坐骨神经损伤的报道很多,但是髋关节后脱位并发坐骨神经受损和下肢深静脉血栓栓塞却鲜有报道.笔者于2016-03诊治1例创伤性髋关节后脱位合并坐骨神经损伤,报道如下.

  • 全髋关节置换术中股骨偏心距重建的意义及方法

    作者:聂志刚

    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是用模拟髋关节解剖的生物材料代替人体髋关节,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股骨颈头下型骨折、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终末期髋关节骨性关节炎及髋部肿瘤等患者的缓解疼痛、关节功能恢复等方面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良好的耐磨性、耐腐蚀性、生物相容性是理想的材料应具有的特性.除了选料良好外,THA术中生物力学的考虑和假体的正确固定,对预后同样重要.研究[1]表明,在THA术中重建股骨偏心距与假体稳定性、聚乙烯的磨损状况等均有一定的关系.因此,THA术中生物力学研究与假体固定技巧成了目前研究的重要课题,而股骨假体的偏心距则是研究的核心.为此,笔者对有关偏心距与THA术中生物力学、与THA术后效果的关系以及重建的方法技巧作一综述.

    关键词:
  • Lisfranc损伤诊疗研究进展

    作者:何祥乐

    Lisfranc损伤是一种广义的跖跗关节损伤,后来随着研究深入,提出跖跗关节复合体概念,包括组成跖跗关节关节的骨、关节与韧带等全部结构[1-2].Lisfranc损伤临床相对较少见,解剖结构复杂,损伤机制多样,且X线片不易发现而导致漏诊,首诊的漏诊率可高达1/3[3],从而导致后期并发症,如跖跗关节慢性疼痛、足弓塌陷、退化性关节疾病等,严重影响患者工作和生活[4].早期诊断有利于尽早治疗干预和减少远期并发症.Lisfranc损伤治疗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其手术方式包括闭合复位内固定、切开复位内固定、跖跗关节融合等,但其治疗方式的选择仍有诸多争议.本文综合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就Lisfranc损伤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 糖尿病条件下钛-骨界面氧化应激对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作者:陆奕兆;冯亚非;胡晓帆;王林;相庚;雷伟

    目的 研究在糖尿病条件下过度产生的活性氧簇(ROS)对钛-骨界面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并初步探讨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以保持内植物稳定的方法.方法 通过将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s)种植于钛片培养,建立体外模型,比较正常血清组(NS组),糖尿病血清组(DS组),DS+NAC (ROS抑制剂,20 mmol/L)组,NS+H2O2(300 μmol/L)组血管内皮细胞的生物学功能、氧化应激水平及炎症介质水平.结果 培养后第1、4、7天,DS组的细胞增殖活力明显低于NS组,DS+NAC组中细胞增殖活力较DS组显著提高但仍低于NS组,NS+H2O2组细胞增殖活力明显低于其他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S组MDA含量明显高于NS组,MnSOD酶活性更低,早期细胞凋亡率更高,TNF-α含量更高.DS加入NAC之后,DS+NAC组MDA含量下降明显,MnSOD酶活性升高,早期细胞凋亡率较显著下降,TNF-α含量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NS组中加入H2O2后,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受损,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水平明显升高.结论 糖尿病环境造成钛-骨界面血管内皮细胞氧化应激,过度产生ROS,对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造成明显损伤,而抗氧化治疗可有效改善血管功能状态.

  • 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内固定远端2种锁定方法的生物力学研究

    作者:胡书华;罗轶;冯晓冰;黄燕峰

    目的 比较分析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时主钉远端一孔一钉(P1型)和二孔二钉(P2型)2种锁定方式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 选择24具人工股骨,按照Evans-Jensen分型制作股骨粗隆间骨折模型,其中Ⅱ型12具,Ⅴ型12具.将模型用PFNA固定,主钉长240 mm(标准型),远端分别采用P1型静态锁定或P2型静态锁定.结果 在股骨轴向压缩强度、股骨刚度、股骨头颈部的剪断试验、抗扭转力学性能方面,PFNA远端P2型锁定要略强于P1型锁定,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Evans-Jensen Ⅰ型骨折PFNA内固定术后比Evans-Jensen Ⅴ型骨折术后更加稳定,无论是P1型锁定还是P2型锁定.抗疲劳力学性能测试结果显示,P2型锁定后疲劳寿命较P1型锁定长1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主钉远端P1型锁定的生物力学性能可达到P2型锁定的效果,因此临床中PFNA主钉可采用P1型锁定,以减少手术风险,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成功率.不稳定骨折若采用P1型锁定,术后不能早期负重活动,需根据术中情况及术后骨折愈合情况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

  • 空心尖齿骨折复位器的研制及临床应用

    作者:杨伟兵

    骨科手术中,骨折复位是十分重要的环节,目前常用的多数骨折复位器夹持骨块复位后,行钢板放置时,由于复位器阻挡放置,松开复位钳的同时即出现复位丢失[1],或者夹持复位后,电钻穿针临时固定时,只能在钳夹齿周围钻针,在光滑及坚硬的骨块表面往往容易滑脱及方向偏移不能有效固定骨块等情况,手术操作耗时费力,严重影响手术质量.笔者设计的空心尖齿骨折复位器(专利号:2015205821796)有效解决了以上问题,在骨科手术中骨折复位及骨牵引治疗时带来极大便利.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