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呼吸系统疾病 >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中华结核和呼吸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Tuberculosis and Respiratory Diseases 중화결핵화호흡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结核和呼吸系疾病杂志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影响因子: 2.6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2147/R
  • 国内刊号: 李文慧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cmahx@cmaph.org
  • 曾用名: 中华结核和呼吸系疾病杂志
  • 创刊时间: 195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编辑委员会
  • 类 别: 呼吸系统疾病
期刊荣誉:
  • 肿瘤坏死因子-α-308基因多态性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表型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余苏云;高习文;颜志军

    目的 分析肿瘤坏死因子-α-308(tumor necrosis factor-α-308,TNF-α-308)GA基因型的异质性与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急性加重表型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呼吸科收住院的198例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作为慢阻肺急性加重组,其中男160例,女38例,年龄57~94岁,平均(80±9)岁.同期纳入195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其中男159名,女36名,年龄52 ~ 89岁,平均(81±9)岁.采用测序法检测两组外周血中TNF-α-308基因型分布情况,进而比较不同基因型在慢阻肺急性加重人群中临床表型、急性加重表型及影像学表型方面的差异性.结果 两组对象外周血中TNF-α-308可检出GG、GA及AA型3种基因型,慢阻肺急性加重组3种基因型发生率分别为87.4%、10.6%和2.0%,而对照组分别为95.4%、4.6%和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等位基因G/A出现频率比较,慢阻肺急性加重组中G%为92.7%,A%为7.3%;而健康人群组中G%为97.7%,A%为2.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阻肺急性加重组中AA和GA型的患者与单纯GG型的患者比较,前者频繁急性加重的比例较后者增多.GA/AA型的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而GG型患者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GA/AA型患者的吸烟指数明显高于GG型.影像学方面,GA/AA型的患者支气管壁的厚度增加更明显(0.27±0.13) mm,GG型为(0.17±0.04) mm;支气管壁的厚度与相邻肺动脉的比值在GA/AA型患者中为0.38±0.14,而GG型为0.28±0.11(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本组患者中TNF-α-308 GA基因型与慢阻肺急性加重的易感性相关,且与慢阻肺急性加重的频繁急性加重相关,临床上表现为呼吸困难为主,吸烟指数更高,影像学上表现为支气管壁的厚度增加明显.

  • 支气管热成形术治疗重度支气管哮喘的初步临床观察

    作者:张清玲;张筱娴;谢佳星;邱日皇;陈愉;黄智勇;何颖;鲜墨;李靖

    目的 探讨支气管热成形术治疗重度支气管哮喘(哮喘)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前瞻性观察2014年2-7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6例经长期吸入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和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后仍控制不佳的重度哮喘患者,经支气管热成形术治疗后,观察患者术后6个月、术后1年的哮喘症状、急性发作次数、肺通气功能、药物使用变化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 术后6个月,患者哮喘生活质量问卷(miniAQLQ)评分(6.4±0.5)、急性发作频率[0.4(0.1~1.3)次/月]及无症状天数[(21.2±7.2)天/月]较术前明显改善[分别为5.2±0.9、2.0(0.9 ~4.0)次/月、(14.5±3.7)天/月),均P<0.05];术后6个月患者呼气峰流速(PEF)变异率[(5.6±3.3)%]、吸入糖皮质激素剂量[(800±620) μg/d]及口服糖皮质激素剂量[9.7(1.3 ~ 10.0)mg/d]较术前亦有明显改善[分别为(21.1±7.8)%、(1 133±432)μg/d和15.0(10.0 ~ 20.0) mg/d,均P<0.05].术后12个月,上述各指标较术前仍有明显改善.手术前后ACQ-6评分、ACT评分、PEF、FVC占预计值%、FEV1占预计值%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治疗期间常见并发症为咳嗽咳痰(24.1%)和喘息(13.8%),其次为下呼吸道感染及肺不张.1例患者第3次术后12 h出现气胸和呼吸衰竭,经积极处理后缓解.结论 应用支气管热成形术治疗重度哮喘,初步观察显示疗效较好,但有一定并发症,值得进一步观察.

  •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在罗格列酮抑制成纤维细胞转化及胶原合成中的作用

    作者:张彦萍;白林林;马丽华;赵靖;李娜;李文斌

    目的 观察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在罗格列酮抑制大鼠胚肺成纤维细胞转化及胶原合成中的作用及信号机制.方法 大鼠胚肺成纤维细胞分为3组:罗格列酮组加入罗格列酮30 mmol/L,PAI-1组加入罗格列酮30 mmol/L及PAI-1 20 mmol/L,对照组加入等量的培养基,分别于24、48和72 h收取细胞,离心后-80℃冻存备用.采用RT-PCR法检测成纤维细胞24hⅠ型胶原、Ⅲ型胶原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技术分析3个时间点PAI-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p-AKT和p-ERK的表达.结果 24、48和72 h罗格列酮组成纤维细胞PAI-1的蛋白表达(0.732±0.015、0.583±0.005、0.762±0.032)较对照组(1.116 ±0.046)明显减低,PAI-1组(0.923 ±0.042、1.024±0.009、1.070±0.011)较罗格列酮组明显增加,差异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F=78.609,均P<0.01).24、48和72 h罗格列酮组α-SMA的蛋白表达(0.209±0.012、0.280±0.140、0.254±0.025)较对照组(0.340 ±0.026)明显降低,PAI-1组(0.386 ±0.042、0.400±0.037、0.385±0.026)均较罗格列酮组明显增加(F=35.009,均P<0.01).罗格列酮组肺成纤维细胞Ⅰ型胶原(1.065±0.004)和Ⅲ型胶原(1.282±0.001)的mRNA含量较对照组(1.279 ±0.013、1.690±0.005)明显减低,而PAI-1组(1.390 ±0.029、1.350 ±0.044)较罗格列酮组明显增加(F=12.429、127.456,均P<0.01).24、48和72 h p-AKT的蛋白含量在3组间无明显改变(F=2.736,P>0.05),p-ERK的表达在PAI-1组(0.561 ±0.101、0.448±0.022、0.406 ±0.003)、罗格列酮组(0.288±0.010、0.311±0.034、0.336±0.038)和对照组(0.506±0.032)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3.548,P<0.01).结论 罗格列酮可以抑制大鼠胚肺成纤维细胞PAI-1的表达,活化纤溶系统.上调PAI-1表达后,罗格列酮抑制大鼠胚肺成纤维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转化及胶原合成的能力减弱.罗格列酮对成纤维细胞的调节作用可能是通过PAI-1与ERK信号途径之间的相互作用实现的.

  • 肺癌并发肺栓塞患者的临床特征

    作者:孙薇;王海燕;文仲光;马楠;肖燕;马凌云;魏晓阳;谢晓玮

    目的 探讨肺癌并发肺栓塞患者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2012年2月至2014年1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17例肺癌合并肺栓塞(肺癌合并肺栓塞组)的患者资料,其中男13例,女4例;年龄38 ~ 82岁,平均(65±9)岁.分别选取同期在我院确诊为肺癌的患者20例(肺癌组),男14例,女6例,年龄34~ 81岁,平均(63±9)岁.肺栓塞患者10例(肺栓塞组),男7例,女3例,年龄42~85岁,平均(70±7)岁.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危险因素分析,采用Kaplan-Meier分析总生存时间.结果 17例中确诊肺癌同时合并肺栓塞者2例,确诊肺癌前发生肺栓塞者4例,确诊肺癌后发生肺栓塞者11例.肺癌合并肺栓塞组不明原因呼吸困难者12例,肺癌组6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合并肺栓塞组咳嗽者11例,肺栓塞组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合并肺栓塞组的血氧分压为(67±18) mmHg(1 mmHg=0.133 kPa),低于肺癌组的(87±12) 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合并肺栓塞组白细胞为(8.9±5.3)×109/L,D-二聚体为(850±537) μg/L,均高于肺癌组的(4.5±3.0)×109/L和(306±188) μg/L(P <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血红蛋白<100 g/L、白细胞>11×109/L、D-二聚体>500μg/L、血氧分压<80 mmHg、腺癌、高病理分期(TNM分期)是肺癌发生肺栓塞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58、2.24、3.15、3.06、3.44、2.09).截至2014年1月31日,肺癌合并肺栓塞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5.8个月,明显低于肺癌组(14.9个月)和肺栓塞组(18.3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肺癌合并肺栓塞患者的常见临床表现以不明原因的呼吸困难、咳嗽、发热为主,病理类型以腺癌常见,肺癌确诊后前5个月可能为肺栓塞高发期,肺癌患者合并肺栓塞患者的生存时间缩短.Ⅲ~Ⅳ期肺癌、低血红蛋白血症、高白细胞血症、高D-二聚体及低氧血症是肺癌患者并发肺栓塞的独立危险因素.

  • 肺通气功能非特异性表现的分布及特点初探

    作者:崔佳;许小毛;张洪胜;翟子钧;柴迪;孙铁英

    目的 了解通气功能非特异性表现在肺功能检查结果中所占的比例,探讨患者肺功能、临床、影像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统计2003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北京医院同一台肺功能机中全套肺功能检查的数据,明确肺通气功能非特异性表现[指FEV1/FVC和TLC正常,但FEV1和(或)FVC降低的肺功能]比例.选取2012年1月1日至6月30日临床和影像资料完整的病例资料,分别以正常组、阻塞组、限制组、混合组作为对照,分析肺通气功能非特异性表现患者的肺功能、临床和影像特点.结果 10年间同一台肺功能机共完成全套肺功能检查14 771例,其中肺通气功能非特异性表现2 759例(18.68%),FEV1、FVC均降低组比例高.2012年前半年资料完整的病例共341例,男女比例为1.37∶1,平均年龄(66±12)岁.非特异组小气道指标异常、RV/TLC异常升高的比例高于正常组,多因素分析提示TLC占预计值%(OR=0.668,P<0.01,95% CI为0.563~0.791)、FEF25-75占预计值%(OR =0.963,P<0.01,95% CI为0.939 ~0.988)、RV占预计值%(OR=1.144,P<0.01,95%CI为1.075 ~1.217)、RV/TLC(OR=1.31,P <0.01,95% CI为1.150~1.4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非特异组小气道指标异常比例低于阻塞组,多因素分析提示性别(OR=15.283,P <0.01,95% CI为3.526~66.248)、TLC占预计值%(OR=0.961,P=0.02,95% CI为0.928 ~0.994)、FEF50占预计值%(OR=1.189,P<0.01,95% CI为1.103~1.2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非特异组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比例高于正常组,确诊气道疾病比例介于正常组与阻塞组之间,疾病及影像表现无特异性.结论 肺通气功能非特异性表现检出率高,肺功能以小气道功能障碍为主,同时存在限制因素.临床、影像学特异性不高,对临床诊断没有明确指向性.

  • 支气管热成形术治疗重度支气管哮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

    作者:农英;苏楠;林江涛;陈昕;赵青;韩春燕;张永明;张晓岩;任珍翠

    目的 探讨支气管热成形术治疗重度支气管哮喘(哮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14年3-11月中日友好医院招募入组12例重度哮喘患者,自愿接受支气管热成形术治疗.检测支气管热成形术治疗前患者的气道炎症及生物标志物水平(血嗜酸粒细胞百分比、诱导痰嗜酸粒细胞百分比、血清IgE、呼出气一氧化氮水平),以评估气道炎症类型;收集12例患者治疗前1年内重度哮喘急性发作次数及因哮喘急性发作住院情况;观察治疗后3周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评估治疗后1年内重度哮喘急性发作次数、重度哮喘急性发作率、因哮喘急性发作住院次数及住院率、口服激素剂量等变化.结果 12例患者术前及术后1年内重度哮喘急性发作患者分别为11和6例,重度哮喘急性发作累计次数分别为76和16次,因哮喘急性发作住院患者分别为10及3例,累计住院次数分别为56和6次,术后1年内重度哮喘急性发作率、因哮喘急性发作住院率、口服激素剂量均较术前1年明显下降[分别为(1.3±0.5)和(6.3±1.9)次·例一·年-1;(0.50±0.26)和(4.67±1.90)次·例-1·年-1;(8.5±4.6)和(22.0±2.6)mg/d,均P<0.05].术后重度哮喘急性发作率下降79.4%,因哮喘急性发作住院率下降89.4%.术后3周常见不良事件为咳嗽(8例次)、咳痰量增加(20例次)、PEF短暂下降(7例次)、喘息(4例次),多数在术后1周内缓解.1例患者3次术后均出现肺炎,经抗感染治疗痊愈.术后3周内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术后1年胸部CT未见气道结构性改变.结论 应用支气管热成形术治疗重度哮喘,可减少重度哮喘急性发作并降低急性发作住院率,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

  • 支气管激发试验与舒张试验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呼出气一氧化氮测定值的影响和意义

    作者:刘洁露;于化鹏;谭晓媚;吴树瀚;张攀;方泽葵;王翠兰;何熹

    目的 研究支气管哮喘(哮喘)患者行乙酰甲胆碱(Mch)支气管激发试验或沙丁胺醇支气管舒张试验对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测定值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14年11月至2015年8月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呼吸科门诊临床诊断的哮喘患者135例,根据患者肺功能情况及配合程度分别采用Astograph Jupiter-21气道反应仪(Astograph组)、APS-Pro气道反应测定仪完成Mch支气管激发试验(APS组)或沙丁胺醇支气管舒张试验(舒张组),比较检查前基础FeNO值(Pre-FeNO)与检查完成后5 min复测FeNO值(Post-FeNO)的差异.结果 Astograh组患者Pre-FeNO几何均数为28.07 ppb,检查后下降至24.08 pp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093,P=0.002),其中Astograh组激发阳性患者检查后FeNO值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787,P=0.005),阴性者检查前后FeNO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355,P=0.176);APS组患者Pre-FeNO几何均数为27.95 ppb,检查后下降至23.15 pp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170,P=0.000),不管是生理盐水激发阳性、Mch激发阳性还是激发阴性患者检查后FeNO值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stograh组及APS组FeNO值下降程度(AFeNO)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918.000,P =0.117);舒张组患者Pre-FeNO几何均数为36.74 ppb,Post-FeNO为34.79 pp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281,P=0.200).结论 沙丁胺醇支气管舒张试验对哮喘患者FeNO测定值影响很小,Mch支气管激发试验可引起哮喘患者FeNO测定值下降,Mch支气管激发试验后测定的FeNO值需谨慎临床解读.

  • 支气管热成形术治疗支气管哮喘研究进展

    作者:裘若帆;林江涛

    支气管热成形术(bronchial thermoplasty,BT)是一项新的具有较高安全性的支气管镜下治疗技术,具有显著减少气道平滑肌(airway smooth muscle,ASM)、降低ASM收缩力[1-5]、改善支气管哮喘(哮喘)控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药物使用等效果[6-9].我国于2014年正式批准将该技术用于治疗重症哮喘,其疗效与安全性正逐渐被越来越多的研究所证实[10-13].本文就BT在哮喘中的应用及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关键词:
  • 获得性呼吸道瘘的介入治疗进展

    作者:劳妙婵;高兴林;李静;高平

    获得性呼吸道瘘是指后天获得的,呼吸道任何组成部分之间或呼吸系统与周围器官之间形成的非正常通道,包括气管瘘和支气管瘘.气管瘘包括气管食管瘘、气管纵隔瘘、气管-纵隔-胃瘘等,其中以气管食管瘘发病率相对较高.气管食管瘘常见病因包括恶性肿瘤、结核及气管插管并发症等[1],主要表现为进食呛咳、反复吸入性肺炎.支气管瘘包括支气管食管瘘、支气管胸膜瘘、支气管皮肤瘘及支气管胆道瘘等,以支气管胸膜瘘为常见.支气管胸膜瘘常见病因包括肺癌术后残端瘘、外伤或自发性等[2],主要表现为气胸、难治性胸腔感染等.

    关键词:
  • 噻托溴铵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十年回顾与展望

    作者:常春;姚婉贞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是以持续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进展性肺部疾病,通常与烟草烟雾等有害气体或颗粒引起的肺部炎症相关.炎症引起的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是慢阻肺患者出现气流受限的病理基础,其特征性改变为.慢阻肺急性加重是加速患者肺功能恶化和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1].预计2030年慢阻肺将成为全球第三大致死性疾病和第七大致残原因[2-3].支气管舒张剂是控制慢阻肺症状的核心治疗药物,现有的吸入长效支气管舒张剂包括抗胆碱药和β2受体激动剂两大类.噻托溴铵是第1种长效抗胆碱药物(LAMA),于2002年全球上市,2006年进入中国,至今已十年,在慢阻肺的治疗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将噻托溴铵的作用机制及其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研究结果简要综述如下.

    关键词:
  • 呼出气检测在肺部感染与呼吸重症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高建平;王平;应可净

    呼出气检测在日常生活和临床上早已应用,如排查酒驾时的乙醇浓度测定、诊断胃部幽门螺杆菌(HP)感染时的13 C/14C呼出气检测以及临床呼吸末CO2测定等[1].人的呼出气中包含许多物质,包括小分子非有机物,如O2、CO2;挥发性有机物(VOCs),如烃、醛、酯类等,此类物质大约有3 000种,一般可检测到200种;非挥发性物质如细胞因子及白三烯等,此类物质可在呼出气冷凝物(EBC)中检测到[2].

    关键词:
  • 纵隔纤维化引起肺动脉高压一例

    作者:胡艳;廖纪萍;王广发

    纵隔纤维化(mediastinal fibrosis)又称纤维素性纵隔炎(fibrosing mediastinitis)、硬化性纵隔炎(sclerosingmediastinitis),是一类少见的、以纵隔内纤维组织过度增生为特征的疾病,主要累及中纵隔及肺门周围.尽管纵隔纤维化为良性疾病,但随着病情进展,可压迫或阻塞邻近的解剖结构如支气管、肺血管及食管等,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其病因尚不清楚,目前认为可能是由慢性感染如组织胞浆菌、结核分枝杆菌等引发的机体过度纤维增生性反应造成的[1].

    关键词:
  •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合并肺血栓栓塞症一例

    作者:胡子耘;白媛;李军;胡晓芸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syndrome,OHSS)是一种应用外源性促性腺激素控制性促排卵所导致的医源性疾病,是辅助生育过程中的常见并发症,临床表现为卵巢囊性增大、恶心、呕吐、胸腹腔积液及电解质紊乱,甚至出现危及生命的血栓形成和多器官功能不全等[1].血栓栓塞性疾病是OHSS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文献报道,OHSS并发各种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thrombosis,DVT)的发生率约为0.04%[2],并发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报道甚少.现将我们收治的1例OHSS合并PTE报道如下.

    关键词:
  • 鼻咽癌肺转移伴肺组织胞浆菌病一例

    作者:林耿鹏;李辉;罗益锋;朱智文;郭禹标;谢灿茂

    组织胞浆菌病是由双相真菌荚膜组织胞浆菌感染所引起的深部真菌感染[1],我国并非流行区域,仅有散发病例报道.我科于2011年4月诊断1例鼻咽癌肺转移伴肺组织胞浆菌病,经支气管镜肺活检病理确诊,现报道如下.患者女,53岁,因“反复咳嗽、咳痰2个月余”于2011年4月12日入院.患者入院前2个月余前因受凉后出现咳嗽、咳痰,咳黄白色黏液痰,量中等,无发热、畏寒、寒战、咯血,咳大量脓臭痰,无午后潮热、盗汗、胸闷、胸痛及气促等不适,在当地诊所治疗(具体用药不详)后热退,但咳嗽、咳痰无明显好转.

    关键词:
  • 规范开展支气管热成形术

    作者:李时悦

    支气管热成形术(bronchial thermoplasty,BT)于2010年经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应用于临床后,作为一种全新的非药物性治疗支气管哮喘(哮喘)的方法,在国际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近年来在很多国家逐步开展,虽然有一些不同的看法[1],但其疗效及安全性得到了普遍的认可[2-4],2014年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GINA)[5]把BT作为哮喘第5级的推荐治疗方法之一.

    关键词:
  • 雾化吸入母牛分枝杆菌菌苗预防小鼠支气管哮喘及其与维生素D受体的关系

    作者:孙起翔;姜晓红;封广艺;罗明洁;陈一平;李超乾

    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指导支气管哮喘(哮喘)规范诊治已近20年,哮喘发病率在许多国家仍呈增长趋势,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1].近年来研究结果显示维生素D受体(VDR)在哮喘发病免疫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其在大部分免疫细胞中均有表达,是肺部炎症重要的上调因子[2].雾化吸入灭活草分枝杆菌能够减轻哮喘小鼠模型的气道炎症,降低气道反应性,与TOLL样受体作用有关[3],具有独特的黏膜免疫学基础,临床上亦能在短期内改善中度持续性哮喘患者的气道高反应性,减少哮喘的发作[4].本研究旨在探讨雾化吸入母牛分枝杆菌菌苗对哮喘小鼠的预防作用及其与VDR的关系,为寻找灭活草分枝杆菌(已缺药)替代药提供依据.

    关键词:
  • 发热伴肺部阴影诊断的问题与共识

    作者:谢灿茂

    本期发表的“发热伴肺部阴影鉴别诊断专家共识”,是国内19位专家历经1年的时间,经过3次讨论、多次修改后定稿的.其主要内容包括3个部分:如何区分发热患者感染性和非感染性肺部病变,感染性肺部病变的诊断思路,非感染性肺部病变的诊断思路.期望本共识的发表对临床医师在实践中有所帮助.

    关键词:
  • 重视支气管热成形术治疗重度支气管哮喘的适宜人群及作用机制研究

    作者:林江涛;裘若帆

    支气管哮喘(哮喘)是一种以可逆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常见呼吸系统疾病.全球有超过3亿哮喘患者,我国约有3 000万以上哮喘患者,其中约5%为重度哮喘,尽管应用了足量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和支气管舒张剂治疗仍难以有效控制哮喘症状,其急诊就医频率和住院频率分别为轻中度哮喘的15倍和20倍,是哮喘治疗费用增加和哮喘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1].

    关键词:
  • 发热及双肺弥漫性磨玻璃影

    作者:牟向东;于岩岩;万华;宿利

    患者男,23岁,主因“间断发热、咳痰、气短10d”于2009年12月7日入院.患者10 d前开始间断出现发热、咳嗽、气短,体温高39.7℃,无畏寒及寒战.我院门诊查外周血白细胞计数9.0×109/L,中性粒细胞占81%,ESR为35 mm/1 h,C反应蛋白为15 mg/L.X线胸片示双下肺少许渗出影(图1).遂以“肺部感染”收住我院感染疾病科.既往史:18年前曾患肺结核,已愈;3个月前因“发热、皮疹、肝功能损害”,皮肤病理诊断为复发性非化脓性结节性脂膜炎(Weber-Christian病),予泼尼松治疗,起始剂量60 mg/d,治疗1个月后上述症状消失,其后逐渐减量至目前40 mg/d.

    关键词:
  • 发热伴肺部阴影鉴别诊断专家共识

    作者:发热伴肺部阴影鉴别诊断共识专家组

    发热伴肺部阴影在临床很常见,可由感染性和非感染性疾病中多种病因引起,因此,对于发热伴肺部阴影的患者首先应鉴别其病因,才能采取正确的对策.目前临床上存在的误区是对这些患者的病因未加区分,就不适当地使用抗感染药物进行诊断性治疗,导致耐药选择性压力增加及非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延误等问题.另一方面,适当的早期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可明显改善肺炎患者的预后,也可验证肺炎的诊断.因此,临床实践中应平衡患者的利益和风险后,再决定对发热伴肺部阴影患者是否要试验性抗感染治疗.以上问题的处理与相关技能的掌握是临床医生不可缺少的重要本领之一.因此,发热伴肺部阴影鉴别诊断共识专家组特制定本共识供临床医师参考.

    关键词:
  • 无嗜睡症状OSAS是否需CPAP治疗

    作者:张冬梅;肖毅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是一种常见病,新调查结果显示成人中6% ~ 13%的男性和2% ~6%的女性患有中、重度OSAS[1],在学龄期儿童中此比例为2%~4%[2].临床以睡眠中反复上气道塌陷导致频繁呼吸暂停、微觉醒为特点,患者睡眠片段化可导致日间嗜睡,降低生活质量,增加交通事故及工伤发生率.持续正压通气呼吸机(continue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CPAP)是目前公认的治疗OSAS的有效手段,可改善患者嗜睡症状,减少心血管疾病并发症.

    关键词:
中华结核和呼吸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1 12
199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7 05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