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心血管系统疾病 >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Cardiovascular Disease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Electronic)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 主办单位: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影响因子: 0.00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2095-6681
  • 国内刊号: 11-9336/R
  • 发行周期: 旬刊
  • 邮发: 100041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1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电子版)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王镭
  • 类 别: 心血管系统疾病
期刊荣誉:
  • 加味独活寄生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作者:韩旭

    目的:观察类风湿关节炎应用加味独活寄生汤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26例和治疗组24例。对照组给予来氟米特片治疗,10 mg/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加味独活寄生汤治疗,100 ml/次,2次/d,12周为1个疗程,并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满意度为91.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服药依从性为84.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加味独活寄生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使患者的满意度和服药依从性显著提高。

  • 氯吡格雷对2型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患者血糖水平及血管再通的影响

    作者:白子良;曹慧丽;王飞;杨颖婷;杨滨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对2型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患者血糖水平及血管再通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3年8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氯吡格雷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水平及血管通透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统计分析得出,观察组应用氯吡格雷后血管再通率为86.4%,心肌梗死治疗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血管再通率为72.3%,治疗有效率为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显著,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时间治疗学在高血压中的应用

    作者:马俊丽;张彩霞;于善开

    目的:分析时间治疗学在高血压中的应用情况和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非杓型高血压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患者选择晨起服药,观察组患者选择睡前服药,两组患者全部口服厄贝沙坦片以及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用药12周后对其血压水平以及昼夜节律变化情况进行记录。结果两组患者用药前的舒张压及收缩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与用药前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夜间舒张压和收缩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对照组患者杓型血压的恢复率为21.4%,观察组为4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非杓型高血压患者在睡前服用厄贝沙坦片及左旋氨氯地平片能够有效的降低血压,使患者存在异常的血压昼夜节律得到改善,可以更好的保护靶器官。

  • 银盏心脉滴丸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运动耐量的影响

    作者:高瑛子;刘庆杰

    目的:探讨银盏心脉滴丸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运动耐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1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曲美他嗪进行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银盏心脉滴丸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以及动耐量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3个月后,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运动耐量及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到达运动心绞痛例数、终点ST压低≥1 mm例数、大心率和运动试验阳性例数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到达运动终点时间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治疗后实验组到达运动终点时间较对照组显著延长、大心率和运动试验阳性例数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盏心脉滴丸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可明显改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运动耐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体会

    作者:李霞

    目的:观察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12月收治的年龄>60岁的高血压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实施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治疗,实验组实施氨氯地平联合复方阿米洛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经过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疗效,实验组患者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血压水平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氨氯地平以及复方阿米洛利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具有较高的安全性,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老年 高血压 治疗
  •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脑病的疗效研究

    作者:杜炜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脑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病患者239例,随机分为研究组120例及对照组11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医常规对症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清开灵注射液及硝普钠,监测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4 h及48 h的血压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 h及48 h后研究组患者的血压下降值均高于对照组患者的下降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应用硝普钠联合清开灵注射液治疗高血压脑病,不仅能够达到减低颅内压的目的,而且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中西药结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疗效观察

    作者:刘江文

    目的:观察益肾化湿颗粒联合氯沙坦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235例,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127例和对照组126例。所有患者均给予西医治疗,口服氯沙坦,研究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益肾化湿颗粒口服。观察两组治疗后的疗效、蛋白尿及肾功能指标情况、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00%、76.22%,益肾化湿颗粒与氯沙坦联合治疗疗效较单纯氯沙坦治疗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蛋白尿及肾功能情况均得到改善,研究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肾小球肾炎采用益肾化湿颗粒联合氯沙坦治疗的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肾功能,缓解单纯西医带来的不良反应,值得应用推广。

  • BNP监测指导慢性心衰患者早期应用β-受体阻滞剂的效果观察

    作者:马燕;巴·巴音斯勒玛;郭李平;王娟;吕忠英;韩素霞

    目的:分析脑钠肽(BNP)监测应用于指导慢性心衰患者早期使用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2014年我院收治的慢性心衰患者120例,按照不同的监测方式,将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60例。实验组使用BNP监测,根据BNP指标指导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剂量;对照组没有监测,根据临床表现指导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剂量,对比两组的临床表现和用药情况。结果入院后接受β-受体阻滞剂治疗的起始用药时间,实验组为(5.7±2.4)天,低于对照组的(8.8±3.8)天;出院时在β-受体阻滞剂使用剂量,实验组为(31.5±5.2)mg,明显大于对照组的(22.7±4.2)mg;出院后2个月在β-受体阻滞剂使用剂量,实验组为(35.2±3.2)mg,明显大于对照组的(25.7±4.3)mg;平均用药剂量,实验组为(33.4±4.2)mg,明显大于对照组的(24.2±4.3)mg,两组患者综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心衰患者采用BNP监测对早期指导β-受体阻滞剂剂量的准确使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疾病治疗提供准确的药量使用,效果明显优于依据临床病症给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观察

    作者:兰兴敏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2013年4月~2014年10月收治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42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213例与对照组212例。试验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西医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治疗前后超声心动图指标。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0%、71.2%,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明显优于西医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试验组的每搏输出量(SV)、射血分数(EF)、心输出量(CO)均有明显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SV、EF、CO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单纯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益气复脉汤辨证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可显著提高总有效率,改善超声心动图指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 心肌炎 病毒性 治疗
  • 心肌桥患者抗焦虑抑郁治疗的临床观察

    作者:凌佳;阚丽红;蔡振荣

    目的:观察抗焦虑抑郁治疗对伴有焦虑抑郁症状的心肌桥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伴有焦虑抑郁症状的心肌桥患者5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9例。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抗焦虑抑郁药物,1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情况、再入院率及焦虑抑郁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心绞痛发作、再入院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抑郁药物干预治疗改善心肌桥患者的近期预后,改善焦虑抑郁症状。

  • 曲美他嗪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作者:李玉珍

    目的:分析曲美他嗪联合瑞舒伐他汀在临床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4年7月收治的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常规基础治疗,实验组增加曲美他嗪和瑞舒伐他汀联合用药的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改善情况与各项指标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曲美他嗪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3个月后总有效率和显效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实验组心功能各项指标左室舒张末期容量(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量(LVESV)、左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6 min步行试验(6MWT)变化较对照组更加有效,且无不良反应。结论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时在常规给药治疗基础上增加曲美他嗪和瑞舒伐他汀联合用药,在改善患者心功能方面效果更佳,起效更快,且无不良反应。

  • 心血管药物的不良反应与防治分析

    作者:李静

    目的:分析心血管药物的不良反应与防治效果,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1月某医院收治的心血管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使用心血管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心血管药物不良反应的主发人群是60岁以上的患者,占总人数的65.2%。使用降压药而出现不良反应的占39.0%,使用血管扩张药而出现不良反应的占22.0%。结论老年患者心血管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的原因,主要是老年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较高,所以要重点监测老年患者。而心血管药物不良反应种类构成比高的药物为降压药。所以在临床心血管防治方面,要加强对心血管药物的合理使用,同时还应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多方面、多角度预防心血管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 控制性肺膨胀策略对先心病术后ARDS肺氧合功能和顺应性的影响

    作者:陈英;郭长英;陈慧娟

    目的:评判控制性肺膨胀(SI)肺复张策略(LRM)对全身麻醉先心病术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儿改善ARDS肺氧合功能和顺应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0月入住重症医学科的全麻体外循环先心患儿40例,随机分为SI组和常规组,各20例。SI组在机械通气24~48 h内分别应用SI进行LRM,比较复张前后的氧合指数、肺顺应性、心率、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变化。常规组加大呼吸末正压(PEEP)来改善氧合。结果 SI前后两组患儿的氧合指数、肺顺应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I复张前、复张中、复张后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率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I的LRM在先心术后ARDS患儿中应用可以提高肺顺应性和氧合指数。

  • 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疗效对比

    作者:刘金玲

    目的:对比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T2DM)合并冠心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T2DM合并冠心病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辛伐他汀治疗,观察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两组均治疗8周后进行疗效观察。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26%,对照组为8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1%,对照组为1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T2DM合并冠心病疗效理想,毒副反应少,值得推广。

  • 探讨糖化血红蛋白对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狭窄及预后的影响

    作者:李科;张丽丽;刘俊明;谢伟;邹琦;赵亮;李娜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lc)对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狭窄与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213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分为甲、乙、丙三组,各71例,对三组患者的冠脉病变狭窄程度采用Gensini积分系统予以评定,并术后1年随访患者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组间比较丙组的Gensini评分要显著低于甲组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为16.90%,乙组MACE发生率为8.45%,丙组MACE发生率为14.08%,甲组与丙组的MACE发生率要显著高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发生心脏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主要有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以及HbAlc水平。结论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狭窄以及支架植入术后1年预后不良均受低水平糖化血红蛋白值以及高水平糖化血红蛋白值的影响。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疗效研究

    作者:赵向辉

    目的:探讨盐酸纳洛酮注射液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4年12月本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性酒精中毒患者243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122例及对照组121例。对照组给予盐酸纳洛酮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意识及肢体运动恢复时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6.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意识及肢体运动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纳洛酮注射液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酒精中毒,不仅能够有效缩短患者昏迷时间,还对患者的心、脑等组织器官起到了保护作用,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 脑出血患者应用依达拉奉治疗的疗效观察

    作者:王朝辉

    目的:分析脑出血患者应用依达拉奉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脑出血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之上给予依达拉奉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以及疗效。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1.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4%;观察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功能损害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疗效和功能损害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之上给予脑出血患者依达拉奉治疗,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疗效,值得推广与应用。

  • 中西医结合治疗破伤风的疗效研究

    作者:张伟

    目的:探讨临床上应用巴氯芬联合自拟存命汤治疗破伤风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11月收治的临破伤风患者205例,将其分为研究组103例与对照组102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加用巴氯芬治疗,研究组患者加用巴氯芬与自拟存命汤治疗,待患者痊愈后对比两组的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4.1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应用西药巴氯芬治疗本病的同时加用中医,可快速的缓解患者的痉挛症状,且还可减少巴氯芬的用量,缩短疗程及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起到了拮抗的作用,此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肾盂肾炎的疗效观察

    作者:李铁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肾盂肾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泌尿外科2013年4月~2014年7月收治的急性肾盂肾炎患者413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207例与对照组206例。对照组给予左氧氟沙星与头孢呋辛钠治疗,试验组给予自拟中药汤剂治疗。治疗过程中,不用其他药物。治疗后,比较两组的疗效、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1.3%、71.8%,中医治疗急性肾盂肾炎的疗效明显优于西医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神疲乏力、腰部不适、膀胱刺激征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在停止用药后消失,不影响治疗。结论中医治疗急性肾盂肾炎的疗效优于西医治疗,且可缩短患者神疲乏力、腰部不适、膀胱刺激征等临床症状消失的时间,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可广泛用于急性肾盂肾炎的临床治疗。

    关键词: 肾盂肾炎 急性 治疗
  • 中西医结合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作者:胡娇娇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11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206例与对照组205例,试验组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单纯的西医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心动图指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的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左心室缩短分数(FS)、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等心动图指标均有所改善,试验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与单纯西医治疗相比,中西医结合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可明显提高治疗总有效率,优化FS、LVEF、LVESd等心动图指标,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中西医结合治疗心力衰竭伴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作者:王秋波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心力衰竭伴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心力衰竭伴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108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4例,所有患者住院后都给予常规的抗心衰治疗,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在室早数、PR间期、短阵室速数、QTc间期、QRS波时限之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一段时间后两组患者的心力衰竭伴室性心律失常临床症状都有所改善,但是实验组患者的改善效果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66%,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0.37%,实验组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心力衰竭伴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与使用。

  • 小儿心血管病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陈红娟

    目的:研究小儿心血管病的诊断与治疗方式。方法选取2012年11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儿28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诊断的患儿疾病状况,实施对应的治疗方案,统计患儿的治愈情况。结果所有患儿分别接受治疗后,其治愈率为89.29%。结论针对小儿心血管疾病的患儿,在诊断出具体病情状况后,需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案,才能提高临床治疗质量,保障患儿的生命安全。

  • 左卡尼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作者:张德亮;袁建喜

    目的:观察左卡尼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强心、利尿、吸氧、心电监护等内科传统抗心衰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左卡尼汀2 g加入0.9%氯化钠溶液20 mL中静脉推注,1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2周,观察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卡尼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显著,安全、无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作者:刘爱红;王乃伟;陈振峰

    目的:分析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1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2例。对照组给予依那普利进行治疗,治疗组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进行治疗,两组均以8周为1个疗程,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显效56例,有效22例;对照组显效38例,有效24例;总有效率分别为95.1%和7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尿素氮(BUN)、心率以及血肌酐(S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硝苯地平缓释片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应用。

  • 全血肌钙蛋白的高低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率的关系

    作者:张斌

    目的:探讨全血肌钙蛋白的高低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率的关系。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口服阿司匹林等治疗;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80名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的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b)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观察患者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cTnI、Mb和CK-MB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评价为显效和有效的患者的cTnI水平明显低于无效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cTnI水平显著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nI可早期诊断AMI并预判患者的预后。

  • 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疗效观察

    作者:吴兴福

    目的:观察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12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2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硝苯地平控释片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结果两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采用不同方法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采取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的治疗,能有效地控制患者的高血压数值,从而达到降低患者冠心病的复发率与死亡率的疗效。

  •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肾病患者的疗效观察

    作者:田嘉嘉;黄莹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采用厄贝沙坦联合百令胶囊治疗后对尿白蛋白肌酐比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厄贝沙坦治疗,观察组给予厄贝沙坦联合百令胶囊,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尿白蛋白肌酐比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前观察组尿白蛋白/肌酐(UmA1b/C)、血肌酐(SCr)、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压(B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UmA1b/C、SCr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呀(P<0.05)。观察组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UmA1b/C、SCr、BP都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采用厄贝沙坦联合百令胶囊治疗,疗效优于单独使用厄贝沙坦,可显著降低UmAlb/C、SCr水平,疗效满意。

  • 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吴延刚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感染发生危险因素。结果2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感染44例(22.0%)。感染主要分布部位为下呼吸道、泌尿系,其发生与年龄、住院时间、就诊时间、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心脏左室功能分级、侵入性操作、合并症等因素相关。结论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具有较高的医院感染发生率,引发感染的危险因素比较复杂,应针对性实施干预,防控医院感染发生。

  • 观察胺碘酮联合贝那普利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

    作者:李莹华

    目的:观察胺碘酮联合贝那普利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4年5月收治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入院顺序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仅使用胺碘酮,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使用胺碘酮联合贝那普利。两组患者接受药物治疗的时间均为1年,并对其进行随访。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接受治疗期间使用胺碘酮联合贝那普利,其疗效明显,不良反应发生较少,值得临床推荐与应用。

  • 中西医结合治疗常见运动损伤的疗效观察

    作者:祝延峰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常见运动损伤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常见运动损伤患者103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1例。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独西医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静态时疼痛评分及局部肿胀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常见运动损伤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中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食道炎的疗效观察

    作者:王正革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食道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4年3月消化内科收治的反流性食道炎患者246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23例。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9.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食道炎,标本兼施,优于单纯采用西药治疗,疗效显著,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 养心汤治疗老年室性早搏的临床价值分析

    作者:龚建英

    目的:分析应用养心汤治疗室性早搏老年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室性早搏老年患者86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心律平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心律平联合养心汤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心电图检查恢复正常时间和室性早搏药物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养心汤治疗室性早搏老年患者的疗效非常明显,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研究

    作者:田帅南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5年2月普外科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309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155例和对照组154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中药治疗,治疗1个月后复查。结果复查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能够显著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易于接受,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酯化速率与冠心病的相关性

    作者:赵春红

    目的:探讨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酯化率(FERHDL)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将患者223例分为冠心病组112例与非冠心病组111例,收集患者的临床数据、各项生化指标,测定FERHDL并分析FERHDL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组的FERHDL水平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而冠心病组的高密度脂蛋白(HDL)、HDL2、HDL3、甘油三酯(TG)水平与非冠心病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检测指标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病变支数的增多FERHDL值逐渐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的FERHDL水平明显高于非冠心病,且冠心病的病情越严重FERHDL的水平越高,两者之间表现为明显的正相关。

  • 康复锻炼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疗效

    作者:罗萌

    目的:探究康复锻炼对老年冠心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1月~2014年11月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试验组患者给予康复锻炼,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锻炼,对比不同锻炼方式后患者的疗效。结果试验组的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冠状动脉损害情况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锻炼对于老年冠心病的疗效较好,且有利于老年患者的身心健康。

  • 泡沫硬化剂在下肢静脉曲张以及毛细血管扩张症中的应用

    作者:胡锡祥;师天雄;缪健航

    目的:探讨泡沫硬化剂治疗大隐静脉曲张以及毛细血管扩张症的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8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41例以及毛细血管扩张症患者32例,行空气+聚桂醇制备而成的泡沫硬化剂注射。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接受治疗。静脉曲张患者平均每条患肢应用泡沫硬化剂9.5 mL,毛细血管扩张患者平均应用泡沫硬化剂1.5 mL。所有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静脉曲张患者中存在静脉炎表现15例,局部存留曲张静脉团块12例,毛细血管扩张患者效果良好18例,有一定程度残留病变14例。结论泡沫硬化剂疗法可有效治疗大隐静脉曲张以及毛细血管扩张症,疗效确切,副作用轻微,但其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完善。

  • 分析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压与心脑血管事件的相关性

    作者:李宏伟

    目的:分析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患者脉压与心脑血管事件的相关性,为开展高血压管理提供依据。方法筛选、随访EH中老年患者446例,将2年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患者64例纳入观察组,其余382例患者纳入对照组,进行因素分析。结果心脑血管事件发生64例(14.35%);年龄[OR=1.013,95% CI(1.18~6.48)]、脉压[OR=1.011,95% CI(1.14~5.76)]、CRP[OR=1.260,95% CI(1.21~34.21)]成为EH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独立危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脉压上升可增加中老年EH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进而影响长远预后。

  • 干部病房老年高血压的临床治疗分析

    作者:程如峰;丁宝玉;马蓉;周琳;宋婷玉

    目的:探究干部病房老年高血压病的临床特点与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干部病房2011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00例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吲达帕胺联合非洛地平药物口服治疗,观察组实施贝那普利联合非洛地平药物口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人高血压病并发症多、病程长,治疗应根据患者临床特征,选择有效、持久药物,提高疗效,改善预后。

  •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危象的疗效观察

    作者:马强

    目的:探讨硝普钠静脉泵入疗法联合复方龙胆泻肝汤加味治疗高血压危象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高血压脑病患者241例,随机分为研究组121例及对照组120例。对照组采用硝普钠静脉泵入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复方龙胆泻肝汤加味治疗,治疗3天后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经治疗,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4%,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5.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硝普钠静脉泵入疗法联合复方龙胆泻肝汤加味治疗高血压危象,能够快速降低患者的血压,且不易导致心率加快,可作为临床上治疗本病的首选药物,值得推广应用。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细菌性痢疾的疗效观察

    作者:吕建强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细菌性痢疾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细菌性痢疾患儿39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198例与对照组19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自拟中药汤剂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1.9%、71.1%,自拟中药汤剂联合常规西药治疗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常规西药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退热时间、实验室大便培养转阴时间、镜检时间、便性正常时间、便次正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未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皮肤瘙痒2例,经相应处理后消失。结论采用自拟中药汤剂辅助常规西药治疗小儿细菌性痢疾,疗效较单纯西药治疗明显升高,退热时间、实验室大便培养转阴时间、镜检时间、便性正常时间、便次正常时间均明显缩短,值得在儿科临床上推广借鉴。

  • 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作者:刘家岩;吴应渊

    目的:对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疗效进行观察。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53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25例和胺碘酮组2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胺碘酮组患者的Q-T间期以及左心室EP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静息心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再住院次数显著少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胺碘酮组患者的抗室速有效率和心脏猝死率分别为82.1%和3.6%,与常规治疗组的56%和1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疗效确切,对提高抗室速有效率以及降低心脏猝死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 中西药联合治疗肺炎的疗效观察

    作者:贾霞

    目的:观察中药汤剂联合常规西药治疗肺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肺炎患者237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119例与对照组118例,所有患者均根据具体病情给予相应的抗生素进行抗炎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药进行治疗。治疗15天后,比较两组的疗效、咳嗽、气喘、发热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结果治疗后,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0.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咳嗽消失时间、气喘消失时间、发热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出现恶心1例;对照组出现头晕1例,恶心1例,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均不影响继续治疗。结论中西药结合治疗与单纯采用西药治疗肺炎相比,可提高疗效、减少治疗时间、缩短咳嗽、气喘、发热等临床症状消失的时间,促进患者恢复,在肺炎的临床治疗中应积极推广、借鉴。

    关键词: 肺炎 中药汤剂 治疗
  • 心绞痛流行病学调查及预防建议

    作者:宾燕丽;何国富

    目的:探讨心绞痛发病与年龄、性别、地区的相关性,以寻求其分布规律,为临床诊疗提供一些数据依据和预防建议。方法对2012年1月~2014年12月门诊确诊为心绞痛的患者65例进行统计分析,再通过显著性检验分析,找出不同因素发病的差异性。结果心绞痛发病以男性居多,发病年龄以40~50岁多见,并多见于东北、西南及西北地区人群。结论加强中青年人群健康检查,提倡劳逸结合,制定合理的饮食结构有利于预防心绞痛的形成。

  •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酒精性肝病的疗效

    作者:金慧玲

    目的:对酒精性肝病患者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并观察其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酒精性肝病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意愿,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西医治疗。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疗效要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酒精性肝病患者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使用西医治疗的疗效,由此可见,将中西医治疗法应用于酒精性肝病的治疗中,不仅疗效显著,而且还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肩周炎的疗效观察

    作者:苗湿平

    目的:探讨中西医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4年7月收治的肩周炎患者351例,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治疗组176例与对照组175例。治疗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西医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功能障碍评分、疼痛评分。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7%、70.3%,中西医结合治疗肩周炎的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功能障碍评分、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未见其他不良反应,且不影响临床治疗。结论与单纯西医治疗相比,中西医结合治疗肩周炎可显著提高总有效率,降低功能障碍评分、疼痛评分,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高血压脑出血伴有糖尿病合并大面积褥疮患者护理分析

    作者:都达古拉

    目的:分析高血压脑出血伴有糖尿病合并大面积褥疮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伴有糖尿病合并大面积褥疮患者93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46例和研究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治愈天数。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平均治愈天数(45.1±5.1)天,对照组平均治愈天数(64.2±5.6)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血压脑出血伴有糖尿病合并大面积褥疮患者实施综合护理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的护理对策

    作者:李淑霞

    目的:探究冠心病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观察组(常规护理+综合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60例。对比两组相关指标数据。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并对比两组治疗有效率及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在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应用临床综合性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肥厚型心肌病及优质护理的效果

    作者:曹雪玲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肥厚型心肌病及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将肥厚型心肌病患者343例随机分为护理组172例与对照组171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倍他乐克与自拟中药汤剂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护理组患者给予包括常规护理、病情观察、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出院指导等的综合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护理组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明显高于对照组,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中西医结合治疗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基础上,给予其优质护理,可显著提高治疗总有效率,优化LVDd、IVST、LVPWT指标,在临床治疗中值得推广借鉴。

  • PDCA护理模式在改善心内科护理质量中的效果观察

    作者:张美芹

    目的:观察在心内科中开展PDCA循环护理对提高护理质量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内科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患者73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37例和对照组36例,实验组采用PDCA循环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础与心理护理质量,并调查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基础与心理护理质量以及患者的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A护理模式运用于心内科护理,能够显著提高心内科护理的质量和效率,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 浅谈急性心肌梗塞的急诊护理

    作者:张辉

    目的:浅谈急性心肌梗塞的急诊护理,为临床急救和护理提供重要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急诊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急诊针对性护理。结果两组患者护理情况对比,实验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塞的病死率较高,高质量的护理措施能够帮助患者尽早恢复健康。而高水平的护理措施是整个急性心肌梗塞救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医护人员首先需要对患者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等进行全面详细的了解,并且需要加强对急性心肌梗塞疾病的预见性护理,同时给予有效的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健康教育,才能够帮助患者回归家庭与社会,早日康复。

  •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术检查的护理配合

    作者:周薇

    目的:总结和评价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术检查的护理配合要点。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行CT冠状动脉造影患者120例采用GE Healthcure 64层螺旋CT进行扫描,在患者的右肘静脉置入18~20 G的留置针,CT扫描中使用高压注射器以5 ml/s的速度注射高浓度造影剂75~80 mL,并对患者进行护理配合,观察患者的心率及效果。结果通过对行CT冠状动脉造影患者120例的护理,其中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患者10例扫描过程中心率有波动,1例患者因延迟时间掌握的图像不匹配,2例患者因肥胖X线穿透不理想,1例患者因高龄不能良好配合屏气效果不理想,重建后血管有伪影,其余患者均获得理想图像。结论通过对冠状动脉造影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检查,做好检查前的准备工作和检查中的心理护理,控制好心率,以提高冠状动脉CTA检查的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全程护理的效果

    作者:贾凤仟;宋玉法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全程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行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溶栓全程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溶栓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21.21±9.12)min、(11.63±4.78)天;对照组分别为(58.46±17.32)min、(19.42±8.15)天,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冠状动脉再通率为76.00%,对照组为40.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护理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成功溶栓治疗的关键。

  • 综合护理用于中西医结合治疗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意义分析

    作者:梁素娟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用于中西医结合治疗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意义。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自2012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COPD患者355例分为护理组178例与对照组177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的护理措施;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包括入院教育及资料建立、饮食指导、心理护理、锻炼指导等方面的综合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肺功能指标变化情况、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各指标及总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后,两组肺功能均有所改善,护理组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SGRQ问卷结果均优于护理前,护理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低于对照组的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对于COPD患者的机体恢复有重要意义,可提高肺功能指标,缓解临床症状,缓解疾病带来的疼痛,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分析

    作者:陈彬

    目的:分析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4年10月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各25例。其中常规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临床护理的康复路径护理方法,比较并分析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和运动功能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运动功能评分均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护理方式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康复护理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优质护理意义研究

    作者:李爱霞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优质护理意义。方法选取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345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分为护理组173例与对照组172例,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基础上,护理组给予优质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各项观察指标、家属满意度。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饮食状况、运动状况、用药情况、生活质量评分均升高,护理组各项指标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具有针对性的优质护理措施,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借鉴。

    关键词: 糖尿病 高血压 护理
  • 观察高血压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有效性

    作者:白瑞莉

    目的:对高血压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有效性进行观察。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优质护理,分析两组患者护理的有效性。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以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明显缓解,且缓解的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3.75%,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血压患者实施优质护理,不仅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绪,而且还能改善护患关系,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中西医结合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体会

    作者:王卫东

    目的:分析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综合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4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护理组与对照组,各75例。所有患者均接受中西医结合溶栓治疗,对照组实施一般护理,护理组实施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治疗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组患者护理后治疗总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3%、96%均高于对照组的73%、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提高患者治疗有效率,加快患者病情的恢复速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满意度较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综合护理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作者:屈艳飞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5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实验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综合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采取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方式对患者治疗后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率(HR)、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MHL评分均明显降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舒张早期大血流速度/舒张晚期大血流速度(E/A)均明显升高,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HR、LVDD、MHL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LVEF、E/A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能够明显改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循证护理理念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术后的应用效果

    作者:段娟武

    目的:分析循证护理理念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3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242例为研究对象,并且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实验组(循证护理),各121例,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满意度和术后健康知识均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术后患者满意度和并发症复发知识的认知度,是一项值得广泛应用的护理方法。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体会

    作者:孟云丽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措施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一般护理、心理护理、用药护理、饮食护理等干预措施,分析其护理效果。结果研究患者通过常规的治疗方案及护理干预措施后,好转出院49例,仅3例患者病情加重转入ICU进行抢救。结论对老年心衰患者,不仅在治疗上需及时准确,护理上更需全面系统。本研究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法,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探讨经皮腔内冠状动脉介入术对冠状动脉微循环阻力指数及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作者:郭李平;常建梅;马燕;吴敏;王娟;韩素霞

    目的:分析经皮腔内冠状动脉介入术对冠状动脉微循环阻力指数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5年1月收治的经皮腔内冠状动脉介入术的患者28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检测患者在冠状动脉造影前与后,经皮冠状动脉球囊扩张之后与支架置入后的冠状动脉微循环阻力系数。采集患者冠状窦血3 mL,股动脉血3 mL,通过相关方法的使用完成血清中hs-CRP浓度的测定。结果经皮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后,平均冠状动脉微循环阻力系数明显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架植入术后,冠状窦跟股动脉两者hs-CR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皮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手术之后,冠状窦跟股动脉两者hs-CR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内hs-CRP水平不会受到冠状动脉造影以及冠状动脉微循环阻力系数的影响,但会受到球囊以及支架压迫冠状动脉血管壁之后导致血管内皮损伤以及动脉粥样斑块破裂进而引发炎症反应等的影响,需要在临床上进一步研究。

  • 重度颅脑外伤患者恢复期护理观察

    作者:李岩

    目的:对重度颅脑外伤患者在恢复期应用综合护理,研究其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重度颅脑外伤恢复期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综合护理。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对颅脑外伤患者在恢复期进行护理,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抑制颅脑外伤病情和治疗时间短于照组(P<0.05);观察组产生并发症的总人数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重度颅脑伤患者中应用综合护理,临床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 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应用运动康复护理的观察

    作者:范丽君

    目的:观察老年慢性心衰患者运用运动康复护理的疗效,并作出相应的分析。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心衰的老年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其中观察组采用运动康复护理治疗的方式进行干预,对照组则采用常规的治疗方式进行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通过研究调查发现,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14.64±7.8)天,显效率为46.7%;观察组平均住院的时间(10.74±6.27)天,显效率为64.5%,对比两组患者平均住院的天数及相关的显效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运动康复护理治疗的方法,能够有效地治疗老年慢性心衰等相关症状,有利于降低患者交感神经的兴奋性,保证患者的健康。

  • 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

    作者:邱红丽

    目的:观察出院后的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穿刺(PCI)术后患者应用护理干预对其服药依从性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出院后通过电话随访方式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通过随访调查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服药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年内因冠心病再住院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出院后的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应用电话随访方式进行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其服药依从性,同时降低其再住院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中医胸痹的辨证施治体会

    作者:周珍光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施治胸痹的治疗方法,总结临床实践经验。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胸痹患者18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中医辨证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观察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经辨证施治,180例患者中明显好转166例,无效14例,有效率为92.2%。结论中医辨证施治是治疗胸痹的有效手段,能促进患者康复,提高疗效,在延缓病情发展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也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 中医 胸痹 辨证施治
  • 曲美他嗪的细胞能量代谢作用对损伤心肌修复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晓旭;房成成;王福平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药物的细胞能量代谢作用对酒精致损伤心肌的修复。方法选取2013年~2014年我院收治的酒精性心肌病患者随机分成A组(对照组)和B组(曲美他嗪组),各15例。两组患者均同意戒酒,其中A组患者在戒酒的基础上给予酒精性心肌病的常规治疗及对症治疗,另B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曲美他嗪药物治疗。然后对两组患者用药前及用药后进行6 min步行实验和心脏超声进行心脏功能指标的量化,后收集数据,并对两组患者的指标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治疗前的6 min步行距离和心脏超声测定的心脏功能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分别组内治疗后4周6 min步行距离和心脏超声测定的心脏功能指标与用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4周6 min步行距离和心脏功能指标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16周后的6 min步行距离和心脏功能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戒酒、常规治疗、及曲美他嗪治疗均可改善患者各项心脏功能指标,对心肌细胞有确定的保护及修复作用。

  • 蝎毒疗法治疗心血管疾病疗效探讨

    作者:鲁海燕;宫乐辉;丁自胜

    探讨蝎毒疗法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疗效。选取冠心病患者662例并对其资料进行回顾,疗效显著。显效353例,临床症状减轻290例,治疗有效率97.13%。蝎毒疗法治疗心血管病标本兼治、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以“变异型心绞痛”为主要表现的急性主动脉综合征1例

    作者:陈小艳;吴同果

    1临床资料
      患者,男,76岁,因“突发晕厥1次伴胸闷4 h ”于2015年1月11日入院。入急诊室测血压40~80/30~60 mmHg,颈静脉充盈,行心电图检查示急性下壁及右室ST段抬高(图1、图2),考虑急性心肌梗死,行冠脉造影示左主干及各分支未见明显狭窄,行床边心脏B超提示心包积液,立即予以心包穿刺,抽出约3 mL不凝血后患者血压上升,收入CCU,查体:脉搏77次/min,呼吸25次/min,血压102/70 mmHg。呼吸稍急促,双侧颈静脉无充盈,双肺呼吸音稍低,心率85次/min,心律不齐,第一心音强弱不等。既往有“高血压、胃溃疡”病史多年。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