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口腔科学 > 口腔疾病防治杂志

口腔疾病防治

口腔疾病防治杂志

Journal of Dental Prevention & Treatment 광동아병방치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广东省口腔医院,广东省牙病防治指导中心
  • 影响因子: 0.7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5245
  • 国内刊号: 44-1407/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46-225
  • 曾用名: 广东牙病防治
  • 创刊时间: 199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口腔疾病防治》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兰泽栋
  • 类 别: 口腔科学
期刊荣誉:
  •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儿童口腔健康状况调查

    作者:周贵霞;韩蕊;张岱尊;郝文婧;许晓燕

    目的 评估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儿童口腔健康状况及相关知识行为.方法 选取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小儿血液科收治的73名ALL患儿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本院接受健康体检的73名同龄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儿童进行口腔检查:检查冠龋,计算患龋率、龋均、龋齿充填率;使用软垢指数(debris index,DI)、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记录口腔卫生状况;使用改良牙龈指数(modified gingival index,MGI)记录牙龈健康状况.结果 ①观察组、对照组的龋均分别为1.34±1.71、1.15±1.67,患龋率分别为52.05%、41.1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的龋齿充填率分别为6.12%、20.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②观察组儿童的DI、PLI、MG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ALL儿童中,男、女性龋均分别为1.21±1.70、1.47±1.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岁组、6~14岁组龋均分别为1.65±1.92、0.71±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城市组、乡村组龋均分别为0.87±1.31、1.69±1.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能坚持刷牙、严格控制甜食的患儿龋均值明显低于不刷牙、进甜食多的孩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观察组ALL儿童中,<6岁组与6~14岁组、乡村组与城市组、刷牙组与不刷牙组、不使用牙线组与使用牙线组ALL儿童的DI、PLI、MG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LL儿童口腔健康状况较正常儿童差,口腔卫生维护不到位,应重视ALL儿童龋病和牙周病的防治.

  • 学龄前儿童乳牙患龋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陈媛;付琢惠;陈悦;邓佳欣;王艳;邹静

    目的 分析学龄前儿童乳牙患龋相关危险因素,为乳牙龋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选取2017年7—9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以龋病就诊的3~6岁儿童183例,记录乳牙患龋状况,并对其看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乳牙患龋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183例学龄前儿童龋均为9.91±5.12,男童龋均为10.38±5.26,女童龋均为9.55±5.0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88,P>0.05).龋病轻症组有40例(21.86%),龋均为3.13±1.34;重症组有143例,龋均为11.80±4.07.1岁前清洁方式、刷牙时间、口腔医院检查次数和甜食频率4个因素的患龋状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刷牙时间和进食甜食频率与儿童龋病状况具有相关性(P<0.05),刷牙时间小于2 min及甜食频率更高的儿童具有更高的龋均.结论 刷牙时间不足和进食甜食频率过高是影响学龄前儿童龋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 数字化种植外科导板精确性的影响因素

    作者:谢华德;孙海鹏;姜健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种植外科导板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然而,数字化种植外科导板的精确性始终是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查阅文献,从数字化种植导板的设计制作、导板的支持方式、种植系统及引导系统、植入种植体长度、骨密度和术者临床经验等方面分析了影响数字化种植外科导板精确性的因素,以期减少种植手术过程中人为因素的误差,提高种植植入的精确性、客观性和安全性.

  • 种植体周围炎中IL-1β、TNF-α、NF-κB信号通路研究进展

    作者:陈宇雄

    目前,患者普遍接受种植义齿修复口内缺失牙.种植义齿修复后出现的种植体周围炎,是导致种植修复失败的主要原因.大部分理论支持种植体周围炎诱导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等炎症性细胞因子分泌增多,同时又上调RANKL基因表达,下调OPG基因表达,促使破骨细胞活性增强,间接促进骨吸收,使骨代谢趋向负平衡.为了更深入地了解种植体周围炎与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transcription factor kappaB,NF-κB)信号通路之间的关系,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关于种植体周围炎中NF-κB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研究报道,旨在探讨种植体周围炎对骨代谢和NF-κB信号通路的调节机制以及炎症刺激下免疫细胞因子对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为种植体周围炎的研究及预防提供理论基础.

  • 牙周病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相关性研究进展

    作者:赵莹

    局部牙周组织的炎症反应可能会引发全身炎症及感染蔓延.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牙周病两者都是慢性炎症反应性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牙周病属于牙周致病菌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性疾病,两者的临床表现均涉及结缔组织、骨组织的破坏.基因因素控制了两者的宿主反应;宿主易感性及吸烟等行为危险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本文从流行病学表现、细菌感染、炎症因子、基因等方面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牙周病两者的相关性做一综述.

  • 三维有限元分析在单侧上颌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魏雅楠

    单侧上颌骨缺损是临床常见的颌面畸形,因其缺损范围较大及结构的复杂性,在修复重建时常使修复体及支持组织应力分布不均导致患者口内软组织出现压痛、破溃、甚至基牙的松动脱落等.因此,近年来常用三维有限元法指导赝复体的设计和植体的植入,该方法有利于修复体的固位、稳定,有利于保护余留组织的健康,以提高修复体的使用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本文就单侧上颌骨缺损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三维有限元在传统式赝复体、种植支持式赝复体、外科组织瓣移植联合赝复体修复单侧上颌骨缺损中的应用及进展进行综述.

  • 三段式分牙法拔除下颌水平颊向低位埋伏第三磨牙

    作者:郑相淮;林曦;贾搏;王治平

    目的 探讨使用三段式分牙法拔除下颌水平颊向低位埋伏阻生第三磨牙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临床需要拔除下颌水平颊向低位埋伏第三磨牙患者60例,左右侧阻生情况一致.选择一侧共60颗牙齿,应用高频电刀、45°反角高速涡轮手机及专用长裂钻,通过"三段式分牙法"拔除,将牙齿截成3份,先取中份,再取根方部分,后取冠方部分拔除患牙;1个月后另一侧60颗牙齿采用同样的器械,通过常规拔法,首先截冠并取出,再取出剩余部分.分别记录两种拔牙方法的手术时间、术后肿胀、疼痛及张口受限程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三段式分牙法"拔除下颌水平颊向低位埋伏第三磨牙的手术时间为(10.05±0.51)min,而常规拔法组的时间为(20.15±0.8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段式分牙法"术后肿胀、疼痛及张口受限程度明显减轻,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应用"三段式分牙法"拔除下颌水平颊向低位埋伏第三磨牙,可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创伤、减轻术后反应的优点,具有临床应用的价值.

  • 不同垂直骨面型患者的上颌第一磨牙根尖与上颌窦底间关系

    作者:陈月明;李业荣;柯俊羽;王斌

    目的 通过锥形束CT扫描不同垂直骨面型患者的上颌骨,探讨上颌第一磨牙根尖与上颌窦底间的关系,为正畸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青少年及成人患者各60例并按垂直骨面型各分为低角型、均角型和高角型组,每组20例,行锥形束CT扫描观察上颌第一磨牙根尖与上颌窦底间关系,测量第一磨牙近中颊根、远中颊根及腭根根尖距离上颌窦底的垂直距离,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组间差异.结果 在120例样本中,仅27%的上颌第一磨牙根尖与上颌窦底不接触,其余73%的样本均存在不同程度接触.在成人与青少年组中,远中颊根、腭根至上颌窦底的距离在不同垂直骨面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后发现,高角型组测量值小于均角型组与低角型组(P<0.05).成人的低角型组中,腭根的测量值明显小于近中颊根与远中颊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均角型组与高角型组中,近中颊根、远中颊根及腭根到上颌窦底的距离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73%的上颌第一磨牙与上颌窦底接触;高角型患者上颌窦底位置常常较低,紧邻上颌第一磨牙牙根,且上颌第一磨牙牙根突入上颌窦内.

  • 不同参数Er∶YAG激光联合多乐氟对牙本质小管的影响

    作者:李璐;阙国鹰;刘婷婷

    目的 探索不同脉冲能量的Er:YAG激光联合多乐氟对牙本质表面形态及牙本质小管暴露率的影响.方法 利用离体牙制备牙本质小管暴露模型,随机分为5组,A组(Er:YAG激光组),B组(多乐氟+Er:YAG激光组),C组(Er:YAG激光+多乐氟组),D组是实验对照组(多乐氟组),E组是空白对照组,其中A~C组分别辅以6种脉冲能量参数(80~250 mJ/P).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各组牙本质表面形态、测量牙本质小管暴露率.结果 A~D组的牙本质小管暴露率均明显低于E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Er:YAG激光脉冲能量小于250 mJ/P时,A~C组的牙本质小管暴露率低于D组,而脉冲能量达到250 mJ/P时,A~C组的牙本质小管暴露率均高于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相同处理方式下,脉冲能量80~200 mJ/P时,牙本质小管暴露率随脉冲能量升高而降低,脉冲能量达到250 mJ/P时,牙本质小管暴露率反而增大;A组、C组的80 mJ/P与100 mJ/P之间,160 mJ/P与200 mJ/P之间,B组的80 mJ/P与100 mJ/P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组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脉冲能量下,其中各脉冲能量下A组与B组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在120~250 mJ/P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YAG激光具有封闭牙本质小管的作用,与多乐氟联用可形成协同作用,脉冲能量低于200 mJ/P时,封闭率随脉冲能量升高而升高,脉冲能量为160 mJ/P时,先涂氟后照激光对牙本质小管的封闭效果好,当脉冲能量达到200 mJ/P时可引起牙本质表面过熔融,造成损伤.

  • Twist和Vimentin蛋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高文峰;王治平;许竞;宋治锋;曾曙光

    目的 探讨Twist和Vimentin蛋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85例OSCC标本和15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标本,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在标本中Twist和Vimentin蛋白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口腔鳞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Twist蛋白在正常组织中的阳性率为13.3%(2/15),在OSCC组织的阳性率为80.0%(68/85),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2=26.98,P<0.001),同时其在OSCC中的表达与性别(c2=0.23,P=0.63)、年龄(c2=0.31,P=0.58)、部位(c2=1.46,P=0.23)、组织学分化(c2=1.52,P=0.47)等因素无关,与临床分期(c2=5.40,P=0.02)、淋巴结转移(c2=8.35,P=0.006)等因素有关;Vimentin蛋白在正常组中的阳性率为6.7%(1/15),在OSCC组中为74.1%(63/8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2=20.71,P<0.001),同时其表达与性别(c2=0.40,P=0.53)、年龄(c2=0.17,P=0.68)、部位(c2=0.74,P=0.39)、组织学分化(c2=4.58,P=0.10)等因素无关,与临床分期(c2=4.51,P=0.034)、淋巴结转移(c2=6.75,P=0.009)等因素有关.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Twist与Vimentin蛋白存在正相关(r=0.578,P<0.05).结论 在OSCC中Twist和Vimentin蛋白表达增加,并且两者存在正相关关系,提示在OSCC中两者可能共同参与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 牙周炎和牙周健康状态的大鼠牙周组织中M1/M2型巨噬细胞的分布和比例

    作者:梁红玲;陈斌;何莎莎;谢晓婷;闫福华

    目的 了解大鼠牙周炎和牙周健康状态时牙周组织中M1/M2型巨噬细胞的分布和比例.方法 选取雄性SD大鼠12只,随机分为慢性牙周炎组(chronic periodontitis,CP)(n=6)和牙周健康组(periodontal health,PH)(n=6),CP组采用结扎丝结扎下颌第一磨牙构建牙周炎模型,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认牙周炎模型构建成功.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标记M1型巨噬细胞,用CD163标记M2型巨噬细胞,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法了解两组M1型和M2型巨噬细胞的分布,并比较两组M1/M2.结果 PH组M1型巨噬细胞计数为12.17±1.40,CP组M1型巨噬细胞计数为40.00±3.2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96,P<0.0001).PH组M2型巨噬细胞计数为4.50±1.09,CP组M2型巨噬细胞计数为5.33±0.6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5,P=0.53).PH组M1/M2比值为3.72±1.08,CP组M1/M2比值为8.31±1.37,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63,P=0.025).结论 牙周炎时,M1型巨噬细胞明显增多,分布更加广泛,其可能参与了牙周炎的进展,并可能与牙骨质破坏密切相关.

  • 骨免疫调节机制对种植体骨结合及骨生物材料引导骨再生的影响

    作者:陈江;陈旭晞;周麟

    随着口腔种植技术和骨生物材料的发展,种植牙已成为牙列缺损和牙列缺失的首选方案.围绕种植体和骨生物材料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种植体骨结合和诱导成骨方面,而忽视了免疫反应在这一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近年来在骨生物材料领域,骨免疫学研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其揭示了免疫细胞在调节骨骼动力学方面的重要作用,展现了骨生物材料免疫调节性能方面的远大研究应用前景.本文首先回顾了种植体的骨结合机制,并着眼于免疫反应在骨结合和新骨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展现了调节免疫反应在这一过程中的重要性.同时基于巨噬细胞高度的可塑性及其在免疫反应中的多重作用,着重探讨巨噬细胞对成骨、破骨细胞生成过程的重要影响.由此解释了种植体和骨生物材料、免疫系统及骨骼系统间的相互作用,阐明了骨免疫调节机制在新型种植体、骨生物材料设计和开发中存在的潜在价值.

  • 生物标志物在口腔鳞癌治疗中的转化研究进展

    作者:钟来平;琚梧桐

    生物标志物是用以标志某一正常或异常生物现象、健康或者疾病的存在于组织、血液或其他体液中的某种特定生物学分子.它在肿瘤研究中可分为诊断性、预后性和预测性生物标志物,其鉴定及应用对评价肿瘤的诊断、治疗、预后评估及抗药物的生物学效应都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是现今肿瘤转化研究的重点之一.目前生物标志物的转化研究主要涉及肿瘤的诊断与分子分型、靶向治疗、治疗方案的选择与优化、预后预测等方面.本文旨在回顾生物标志物在口腔鳞癌治疗中的转化研究进展,对已上市的针对生物标志物的靶向治疗药物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抗体、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抑制剂的临床应用,以及作为治疗靶点的潜在生物标志物磷脂酰肌醇3-激酶、WEE1、Wnt/β-catenin通路、Sonic hedgehog通路、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ERK)通路等抑制剂的临床前试验以及对生物标志物在治疗方案优化的指导作用予以述评并提出未来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生物标志物指导口腔鳞癌的个体化治疗研究策略提供参考.

  • 《口腔疾病防治》杂志征稿及征订启事

    作者:

    #

    关键词:
口腔疾病防治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