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基础医学 >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ellular and Molecular Immunology 세포여분자면역학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免疫学会;第四军医大学
  • 主办单位: 陕西省免疫学会,中国免疫学会
  • 影响因子: 0.8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7-8738
  • 国内刊号: 61-1304/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52-184
  • 曾用名: 单克隆抗体通讯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陕西
  • 主编: 杨安钢
  • 类 别: 基础医学
期刊荣誉:
  • 复方中药对外周血树突状细胞的干预作用

    作者:杨莉;李艳佳;刘京生;宣晓梅;刘丽娟;赵娜

    目的:探讨复方中药在体外对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体外培养细胞的方法培养DC, 经复方中药作用后, 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表型的变化, MTT法观察细胞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变化及ELISA法观察分泌IL-12的影响.结果:复方中药可明显使DC的CD83和CD86表达增高, 使对混合淋巴细胞的刺激作用增强, 但是对IL-12的分泌起抑制作用.结论:复方中药可增强DC的抗原提呈能力, 抑制细胞因子IL-12的产生.

  • 以壳聚糖为佐剂的幽门螺杆菌疫苗诱导的细胞免疫反应

    作者:龚燕锋;谢勇;周南进;陈江;周小江;吕农华;王崇文

    目的:探讨以壳聚糖为佐剂的幽门螺杆菌(Hp)疫苗诱导的细胞免疫反应及其在免疫保护中的作用.方法: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PBS溶液)、壳聚糖酸溶液组、壳聚糖颗粒组、Hp抗原组、Hp抗原+壳聚糖酸溶液组、Hp抗原+壳聚糖颗粒组、Hp抗原+霍乱霉素(CT)组、Hp抗原+壳聚糖酸溶液+CT组及Hp抗原+壳聚糖颗粒+CT组, 各组于第0、7、14、21天灌胃各免疫1次, 末次免疫后4周给予1×10 12 CFU/L的SS1Hp菌液0.5 mL/只进行攻击, 隔日1次, 共2次.在攻击前后分批处死小鼠, 采用Hp培养和病理改良Giemsa染色法检测胃黏膜内Hp感染.用定量ELISA法检测胃黏膜内IL-2、IL- 4和IL-10含量;HE染色进行胃黏膜病理学检测.结果:①以壳聚糖为佐剂的Hp疫苗的免疫保护率达60%, 与以CT为佐剂的Hp疫苗的免疫保护率(58.33%)相似, 显著高于单纯Hp抗原组及其他不含Hp抗原组(P<0.05).②胃黏膜内IL-2的水平攻击后含佐剂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IL-10水平攻击前以壳聚糖为佐剂组高于无佐剂组, 攻击后以CT+壳聚糖颗粒为佐剂组高于其他组(P<0.05).IL- 4水平攻击前以壳聚糖为佐剂组高于无佐剂组(P<0.05), 攻击后以壳聚糖颗粒为佐剂组高于以CT为佐剂组(P<0.05), 以壳聚糖溶液为佐剂组高于对照组、无佐剂组及佐剂中含CT组(P<0.05).③胃黏膜炎症程度在单纯壳聚糖组和以壳聚糖颗粒为佐剂组显著低于以CT为佐剂组(P<0.05).结论:①以壳聚糖为佐剂的Hp疫苗对Hp感染具有免疫保护作用.②以壳聚糖为佐剂的Hp疫苗可促进Th1和Th2的混合免疫反应, 并逆转Hp感染所致Th2反应的抑制, 使Th1和Th2反应达到平衡, 从而发挥其免疫保护作用.③以壳聚糖为佐剂的Hp疫苗所致的免疫后胃炎显著低于以CT为佐剂的Hp疫苗.

  • EGFRvⅢ与HBcAg重组疫苗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段小艺;王健生;郭佑民;王鹏;王全颖;杨广笑

    目的:观察PEP-3/HBcAg融合蛋白疫苗的体内抗肿瘤作用.方法:BALB/c小鼠30只随机分成3组, 分别接种PEP-3/HBcAg融合蛋白、HBcAg和生理盐水, 待融合蛋白组小鼠体内抗体效价达到1: 20000时终止免疫, 于每只小鼠背部皮下种植阳性Renca细胞, 2×105个/只.观察融合蛋白疫苗的抗肿瘤效应.采用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图像分析法检测各组肿瘤组织的坏死情况和EGFRvIII表达水平.结果:融合蛋白组、HBcAg组和生理盐水组的成瘤率分别为50%、100%和100%.生理盐水组肿瘤生长速度快, HBcAg组次之,融合蛋白组肿瘤出现晚, 生长速度慢.融合蛋白组成瘤小鼠肿瘤平均质量显著小于生理盐水组和HBcAg组(t=4.731,P=0.044;t=6.890,P=0.040);后两组肿瘤质量无统计学意义(t=0.024,P=0.382).HBcAg组和生理盐水组移植瘤呈不完全小片状坏死, 融合蛋白组移植瘤呈大片状坏死, 伴炎细胞浸润.融合蛋白组EGFRvIII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和HBcAg组(t=3.157,P= 0.006;t=2.539, P=0.021), 后两者EGFRvIII表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t=0.460,P=0.651).结论:PEP-3/HBcAg融合蛋白疫苗能诱导机体产生保护性免疫反应, 并具有抗肿瘤作用.

  • 探讨BCG初次免疫结核杆菌DNA疫苗加强免疫方案的效应

    作者:唐权;窦骏;赵枫姝;禇莉莉;潘猛;王永仿

    目的:探讨BCG初次免疫(BCG-prime), 结核杆菌共表达DNA疫苗加强免疫(DNA疫苗-boost)的策略对小鼠的免疫效果.方法:将BCG及结核杆菌重组DNA疫苗依次免疫小鼠, 通过检测CTL和NK细胞的杀伤活性和特异性淋巴细胞增殖, 以及小鼠血清抗体及细胞因子的水平, 观测BCG-prime、共表达结核杆菌Ag85A/GM- CSF DNA疫苗boost策略对小鼠的免疫效果.结果:采用prime-boost免疫策略组的小鼠CTL的杀伤活性明显增强、特异性淋巴细胞明显增殖、IFN-γ的水平明显增高, NK细胞杀伤活性与对照组相比也有一定提高, 但未超过BCG单独免疫效果.免疫小鼠血清特异性抗体的滴度超过单独DNA疫苗免疫组.结论:在采用BCG-prime-结核杆菌DNA疫苗boost免疫策略后, 能增强对小鼠的免疫效应, 尤其是Th1型细胞免疫反应增强明显, 为进一步在动物体内进行保护性效应试验的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 HL-60细胞及其耐药细胞株HL-60/ADM超弱发光的检测

    作者:马世荣;惠延平;徐玉乔;李焰

    目的:探讨人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系(HL-60)和其耐药株抗阿霉素人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系(HL- 60/ADM)的超弱发光与耐药性的关系.方法:应用MTT比色法、流式细胞术、细胞生长曲线和免疫组化染色法, 检测HL- 60细胞、HL- 60/ADM细胞对阿霉素(ADM)的敏感性、细胞周期变化及P-糖蛋白(P-gp170)的表达.用IFFM-D型流动式化学发光仪检测HL- 60细胞及HL- 60/ADM细胞的超弱发光强度.结果:HL- 60/ADM细胞对ADM的敏感性明显低于亲本HL- 60细胞;HL- 60/ADM细胞中G0/G1期的细胞为44.80%±1.97%, G2/M期的细胞为9.90%±0.27%, 较其亲本细胞增多, S期的细胞为45.30%±1.93%, 较其亲本细胞减少(P<0.05);HL-60/ADM细胞倍增时间是HL- 60细胞的1.8倍, P-gp170的表达呈阳性, HL- 60细胞呈阴性.在1×10 -4 mol/L鲁米诺及3 mL/L双氧水条件下, 密度分别为8×107/L、1×108/L、1.26×108/L及2.73×108/L的HL- 60/ADM细胞超弱发光强度低于HL- 60细胞(P<0.05).结论:HL- 60/ADM细胞对ADM的敏感性降低, 细胞生长延缓, P-gp170表达呈阳性等均提示HL- 60/ADM细胞出现了耐药性;且随着HL- 60/ADM细胞耐药性的产生其超弱发光强度较其亲本细胞HL- 60降低, 提示细胞超弱发光强度明显降低可作为细胞耐药性产生的一项指标.

  • 高密度脂蛋白亚类抗脂多糖作用的研究

    作者:贾连群;王启明;柳春;田丽;傅明德

    目的:探讨不同的高密度脂蛋白(HDL)亚类抗脂多糖(LPS)作用.方法:转染NF-κB-luc报告质粒至HepG2细胞, 分析HDL各亚类对经LPS刺激的转染细胞荧光素酶表达的影响、HDL亚类与转染细胞孵育对LPS诱导的荧光素酶表达的影响以及HDL与LPS孵育对LPS诱导的荧光素酶表达的影响;运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技术, 分析HDL亚类与LPS孵育对LPS诱导的TNF-α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大颗粒HDL2孵育的细胞荧光素酶表达显著受到抑制;HDL3孵育的细胞荧光素酶表达略有降低;preβ1-HDL孵育的细胞荧光素酶表达未见改变;LPS-HDL2复合物刺激的细胞荧光素酶表达显著受到抑制;LPS-HDL2复合物刺激的细胞TNF-α mRNA的表达也显著降低.结论:成熟的大颗粒HDL2能够显著抑制LPS诱导的荧光素酶活性以及TNF-α mRNA的表达, 表明HDL2具有较强的结合和中和LPS的能力.

  • Toll样配体(R-848)与IL-12对人NK细胞亚群IFN-γ产生的作用

    作者:尹凌凡;范艳莹;李丽;吴长有

    目的:研究Toll样配体(R-848)与IL-12对人NK细胞IFN-γ产生的作用和细胞亚群分析.方法:分离人外周血PBMC和纯化的NK细胞, 分别与R-848、IL-12或R-848和IL-12共同培养.利用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IFN-γ的水平, 再利用流式检测并分析产生IFN-γ的NK细胞亚群.结果:正常人PBMC分别与不同浓度的Toll样配体R-848、LPS、CpG培养后, 均以剂量依赖的方式诱导IFN-γ的产生, 但以R-848的效果佳.细胞亚群分析的结果表明, R-848对CD4+T和CD8+T细胞IFN-γ的表达无明显作用, 但显著地促进CD56+细胞表达IFN-γ.同样地, 在IL-12刺激之下, CD56 bright和CD56 dimNK细胞表达IFN-γ.当R-848和IL-12与PBMC和纯化NK细胞孵育后, 对CD56 bright和CD56 dimNK细胞IFN-γ的表达具有协同作用.结论:Toll样配体与NK细胞Toll样受体结合后, 促进CD56 brightNK细胞亚群IFN-γ的产生, 而且Toll样配体与IL-12具有协同作用, 提示Toll样受体与细胞因子在调控NK细胞的生物活性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 稳定表达EGFRvⅢex的NIH3T3细胞株的建立及其免疫原性分析

    作者:江秀玲;毕富勇;王华茂;石必枝;张捷;汪茗;李宗海

    目的:建立表皮生长因子突变体Ⅲ胞外区(EGFRvⅢex)的NIH3T3稳定细胞系并分析其免疫原性.方法:将编码EGFRvⅢex基因的表达质粒pLNCX2-EGFRvⅢex转染NIH3T3细胞后, 用G418筛选阳性克隆, 得到多个细胞克隆.采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法鉴定这些细胞克隆.选取高表达EGFRvⅢex的细胞株(命名为3T3-vⅢex)免疫BALB/c小鼠, 制备抗血清.用ELISA、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分别检测抗血清的效价和特异性.结果:成功地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LNCX2-EGFRvⅢex并获得了稳定高表达EGFRvⅢex的NIH3T3细胞系3T3-vⅢex.用3T3-vⅢex免疫小鼠所获得的抗血清效价为10 -5.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鉴定证明抗血清可以与EGFRvⅢex特异结合.结论:人EGFRvⅢex可在NIH3T3细胞内获得稳定表达, 以其免疫小鼠可以获得高效价、高特异性的抗血清.

  • 藏羚羊α-珠蛋白基因编码区的克隆及同源性分析

    作者:杨应忠;白振中;靳国恩;马兰;韵海霞;格日力

    目的:克隆藏羚羊α-珠蛋白基因编码区, 并进行同源性分析.方法:从藏羚羊肝组织中提取总RNA, 通过RT-PCR获得藏羚羊α-珠蛋白cDNA, 将其与pGEM-T Easy载体连接, 构成重组质粒, 并转化大肠杆菌TOP10扩增培养后, 鉴定阳性质粒并进行测序.将测序的结果与NCBI 数据库进行同源性比较.结果:获得α- 珠蛋白编码区cDNA序列, 提交GenBank数据库并取得注册号为DQ650713.与绵羊α-珠蛋白基因相比较, 其在16、53、132、134处出现核苷酸密码子突变(GAC→GGC)、(TCG→TCC)、(AGC→GGC)、(AAC→GC).推导的氨基酸序列比较发现,132位的天冬酰胺酸(Asn)突变为丝氨酸(Ser), 134位的丝氨酸(Ser)突变为甘氨酸(Gly);与人类的α-珠蛋白相比较, 有19处的氨基酸发生改变.结论:成功地克隆出藏羚羊α-珠蛋白基因编码区, 为高原低氧适应相关基因的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 软骨细胞上清液诱导BMSC向软骨细胞转化的实验研究

    作者:刘媛媛;苗春雷;唐胜建

    目的:体外定向诱导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向软骨细胞表型转化, 并对诱导进行鉴定.方法:从SD大鼠中分别分离出BMSC和软骨细胞进行体外培养.收集软骨细胞培养上清液, 作为BMSC诱导液从第2代开始进行诱导分化.7 d后取出标本, 甲苯胺蓝染色和Masson染色检测软骨基质的分泌,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软骨特异性Ⅱ型胶原表达, RT-PCR检测Ⅱ型胶原和aggrecan的mRNA表达.结果:镜下见细胞形态由梭形向多边多角形转化.甲苯胺蓝染色和Masson染色阳性, 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检测阳性, RT-PCR检测Ⅱ型胶原和aggrecan mRNA呈阳性表达.结论:软骨细胞上清液可诱导BMSC向软骨细胞转化.

  • hTERT启动子驱动的TRAIL诱导宫颈癌细胞的凋亡作用

    作者:张明;辛晓燕;李红梅;宋晖

    目的:探讨端粒酶(hTERT)启动子驱动的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对宫颈癌细胞生长抑制的作用.方法:脂质体转染将hTERT-TRAIL转染至宫颈癌细胞HeLa, RT-PCR检测TRAILmRNA的表达;通过MTT、流式细胞术检测稳定转染细胞的生长情况, 电镜观察转染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转染真核表达载体hTERT-TRAIL组细胞中TRAILmRNA细胞表达量高于对照组(P<0.05);hTERT-TRAIL组细胞对宫颈癌细胞的抑制率高于CMV-TRAIL组和对照组(P<0.05);hTERT-TRAIL组细胞对宫颈癌细胞的凋亡率明显高于转染CMV-TRAIL组和对照组(P<0.01);电镜结果显示, hTERT-TRAIL对细胞作用是以细胞凋亡为主.结论:hTERT启动子驱动的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对人宫颈癌细胞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和诱导凋亡作用, 为宫颈癌的研究奠定基础和临床治疗提供思路.

  •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β与上皮性卵巢癌的关系

    作者:杨瑛;侯建青;鞠红卫;于振海;赵志伟;杨书;羊惠君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物受体β(PPARβ)的表达及其与上皮性卵巢癌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半定量RT-PCR法检测PPARβ在正常卵巢组织和卵巢癌组织的表达.结果:PPARβ在上皮性卵巢癌和非癌组织均有表达, PPARβ的表达定位于细胞质中, 在正常卵巢、卵巢交界性肿瘤、浆液性囊腺癌中PPARβ表达阳性率分别为20%、50%及89.1%.在浆液性囊腺癌中表达明显高于交界性肿瘤和正常卵巢组织(P<0.05), 且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PPARβ表达水平增高可能与卵巢上皮癌的分化转移有关.

  • 游离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检测的临床价值探讨

    作者:卢业成;江振友;邝燕玲;陈万山;谭奕洲;李涤蓉

    目的:探讨游离丙型肝炎病毒(HCV)核心抗原检测在HCV感染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CV-RNA、ELISA法同步检测抗-HCV和游离HCV核心抗原. 结果:191例HCV感染者HCV-RNA的检出率为71.2%(136/191);抗-HCV的检出率为97.4%(186/191);游离HCV核心抗原的检出率为33.0%(63/191).其中有2例经抗病毒治疗的患者HCV-RNA和抗-HCV检测均阴性, 但游离HCV核心抗原检测阳性;另有1例患者抗-HCV阴性, 而游离HCV核心抗原阳性, 经HCV-RNA证实为HCV感染.27例非HCV感染者HCV-RNA、抗-HCV和游离HCV核心抗原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HCV核心抗原检测作为抗-HCV检验的补充试验对HCV感染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His)6 -eIF3s4融合蛋白在人乳腺癌细胞Bcap37中的表达

    作者:魏群;朱逢佳;王以;陈萍;王林波;曹江

    目的:构建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3第4亚单位(eIF3s4)真核表达载体用于进一步功能研究.方法:设计引物, 以K562细胞的总RNA为模板, 采用RT-PCR方法扩增eIF3s4的全长编码区cDNA, 克隆于pGEM-T Easy载体, 经DNA测序并与GenBank数据库序列进行比对后, 将该cDNA序列亚克隆于真核表达载体pcDNA4/HisMaxB载体, 构建成(His)6-eIF3s4融合蛋白的表达载体, 用Lipofectamine TM2000瞬时转染人乳腺癌细胞株Bcap37, 利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His)6-eIF3s4融合蛋白的表达.结果:DNA序列测定表明, 利用RT-PCR方法克隆的eIF3s4全长编码区cDNA序列与GenBank数据库序列一致, Western blot结果证实(His)6-eIF3s4融合蛋白在Bcap37细胞中获得预期表达.结论:成功地构建了eIF3s4的真核表达载体并在人乳腺癌细胞Bcap37中表达, 为建立稳定的eIF3s4高表达细胞系, 进而研究eIF3s4与肿瘤细胞多药耐药相关性打下了基础.

  • 中药方剂益肾汤对IgA肾病模型小鼠肾组织表达MMP-9、TIMP-1的影响

    作者:万启军;何永成;石成钢;洪国宝;胡斌;栾韶东

    目的:探讨中药"益肾汤"治疗IgA肾病(IgAN)的机制.方法:用"口服牛血清白蛋白联合尾静脉注射葡萄球菌肠毒素B"法复制小鼠IgAN模型.设正常照、模型照、益肾汤低浓度和高浓度组共4组.FQ-RT-PCR法检测小鼠肾组织MMP-9、TIMP-1mRNA表达、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小鼠肾组织MMP-9、TIMP-1的含量.结果:模型组小鼠肾间质MMP-9表达与正常组无统计学意义, 而模型组TIMP-1表达则明显上调, 有统计学意义(P<0.05).益肾汤低浓度与高浓度组之间肾小管间质MMP-9、TIMP-1表达无统计学意义, 但两组MMP-9表达均强于模型组(P<0.05), 而TIMP-1的表达均弱于模型组(P<0.05).结论:益肾汤可促进小鼠肾小管间质MMP-9的表达、抑制TIMP-1的表达、促进ECM的降解, 进而延缓IgAN肾小球硬化的进展.

    关键词: 益肾汤 IgA肾病 小鼠
  • 以DNA免疫和细胞抗原加强制备抗DAF单克隆抗体及特性分析

    作者:潘娜;石琳;黄丽华;周立;何大水;张宇光

    目的:联合应用DNA免疫和细胞抗原加强制备抗DAF单克隆抗体(mAb)并鉴定其特性.方法:利用分子克隆的方法构建重组质粒pcDNA3.1/DAF.以其免疫BALB/c小鼠股四头肌3次, 并在融合前用表达DAF分子的HPB-ALL细胞为抗原加强免疫1次, 制备抗DAF mAb.以ELISA法测定mAb的Ig亚类.采用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 blot鉴定mAb的特异性和结合活性.以非免疫竞争法测定mAb的亲和常数.结果:成功地获得2株可识别DAF分子不同抗原表位的mAb B6E和2B6B, 其Ig亚类均为IgG2a.mAb 2B6E的亲和常数为1.81×10 -7mol/L, 与天然的细胞膜蛋白、变性的膜蛋白以及重组DAF蛋白都有良好的结合活性和特异性.结论:先以pcDNA3.1/DAF肌肉内免疫, 再应用细胞抗原加强免疫的方法制备特异性的mAb, 为在无法获得纯化蛋白质的情况下开拓了研制特异性抗体的新途径, 也为日后改造抗DAF mAb进行靶向治疗研究打下了基础.

  • 抗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 EspA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特性鉴定

    作者:余抒;罗萍;陈洪章;李海侠;毛旭虎

    目的:制备抗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 H7 EspA单克隆抗体(mAb).方法:以重组EspA蛋白为免疫原免疫BALB/c小鼠, 运用杂交瘤技术并且联合间接ELISA筛选只针对EspA的杂交瘤细胞株.以Ig 类与亚类鉴定试剂盒鉴定mAb 的Ig亚类, ELISA、Western blot及免疫荧光技术鉴定抗体的免疫学特性.结果:获得3株稳定分泌抗EspA杂交瘤细胞的mAb, Ig亚型分别为IgG1κ型、IgG2aκ型、IgG2bκ型.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分析表明, 3株杂交瘤细胞制备的mAb腹水都能特异地结合重组EspA蛋白和识别O157: H7的EspA成分. 结论:成功地制备了抗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 EspA的mAb, 并证明了该mAb的生物学活性, 为深入研究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 H7的致病机制提供新的手段.

  • 全人源性肝癌单链抗体的表达、纯化及功能鉴定

    作者:赵清涛;马龙洋;薛国柱;赵爱志;窦科峰

    目的: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人源性肝癌单链抗体(scFv), 并分析他的结合活性.方法:应用噬菌体表面呈现技术获得人源性肝癌scFv, 利用重叠延伸PCR将VL和VH基因以(Gly4ser)3 linker连接成单链, 插入表达载体pET28a(+), 诱导目的蛋白表达, 对包涵体进行溶解、复性、纯化, 得到可溶性目的蛋白, 应用非竞争细胞ELISA检测与肝癌细胞结合的特异性及结合能力.结果:在A600为0.8时开始诱导, 持续6 h, 目的蛋白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26%, 包涵体经过复性纯化后, 得到纯度达到95%的重组scFv, 其亲和常数为:3.6×107 mol/L.结论:实现了人源性肝癌scFv的蛋白表达, 抗体蛋白与肝癌细胞具有较强的特异性结合能力, 为今后进行免疫学检测和开发肿瘤靶向治疗提供了研究手段.

  • 鸡源性免疫单链抗体库的构建与鉴定

    作者:陈红兵

    目的:建立鸡源性免疫单链抗体库的构建方法.方法:根据鸡抗体基因结构特点, 借助噬菌体展示技术原理, 以免疫变形链球菌全菌抗原后的鸡脾脏B细胞为抗体基因来源, 构建鸡源性免疫单链抗体库;采用固相淘选法筛选抗变形链球菌的噬菌体单链抗体(scFv), 以此鉴定所构建的免疫单链抗体库.结果:从鸡脾脏总RNA中扩增出了鸡免疫球蛋白的轻、重链可变区的全部基因;得到了一个库容量为1.6×107的鸡免疫单链抗体库;筛选到了抗变形链球菌的噬菌体scFv, 并测出了其DNA序列.结论:结合噬菌体抗体库技术原理与鸡抗体基因结构的特点, 可以成功地构建鸡源性免疫单链抗体库.

  • 体外诱导人类B细胞分泌HLA抗体的实验研究

    作者:廖爱华;Vera Rebmann;Hans Grosse-Wilde;王燕;张玲

    目的:探索体外诱导人类B细胞产生特异性HLA抗体的理想培养条件.方法:以EBV转化致敏肾移植患者B淋巴细胞系(BLCL)为模型, 采用ELISA和ELISPOT方法, 比较3种培养体系:(1)RPMI1640+抗OPTI单克隆抗体(mAb);(2)RPMI1640+ 0.1 mmol/L非必需氨基酸液+1 mmol/L丙酮酸钠+ 40 mg/L转铁蛋白;(3)Hybridoma无血清培养液, 以及3种培养条件:(1)对照组(仅培养液), (2)培养液+rIL- 4+rIL-10+鼠抗人CD40(α-CD40), (3)培养液+rIL- 4+rIL-10+重组人CD40配体(CD40L), 人类B细胞产生免疫球蛋白(Ig)和特异性抗HLA抗体的能力.结果:BLCL细胞在Hybridoma SFM培养体系所产生的IgG和IgM浓度分别为25.2 ~28.1 mg/L和7.14 ~7.95 mg/L, 高于其他两种培养条件(P<0.05).BLCL细胞在添加了IL- 4、IL-10和α-CD40或CD40L的杂交瘤无血清培养液中能产生特异性抗HLA-I抗体, 所获得的斑点频数分别为3.06/每104个BLCL细胞和3.55/每104个BLCL细胞, 高于对照组(1.77/每104个BLCL细胞).结论:BLCL细胞在杂交瘤无血清培养液中和添加了IL- 4、IL-10和α-CD40或CD40L的培养条件下, 提高分泌IgG和IgM的能力和特异性抗HLA-I类分子的抗体.

  • 抗人RKIP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作者:韩海勃;张志谦;赵威

    目的:制备抗人RKIP(hRKIP)的单克隆抗体(mAb)并进行特性鉴定.方法:自行构建表达人RKIP重组蛋白(reRKIP), 纯化的reRKIP免疫BALB/c小鼠, 按常规方法进行细胞融合.采用有限稀释法和间接ELISA法克隆和筛选阳性杂交瘤细胞株, 用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鉴定mAb的特异性.结果:成功构建RKIP原核表达载体, 转化BL21后可高效表达reRKIP, 成功地获得4株(EC1, ED2, ED5和8B3)分泌抗人reRKIP mAb的杂交瘤细胞株, 杂交瘤细胞培养上清分泌的mAb在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试验中均可与细胞中RKIP蛋白反应.结论:成功地制备了4株抗hRKIP mAb, 为进一步研究RKIP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RKIP 表达 单克隆抗体
  • DNA免疫的作用机制及影响因素

    作者:孟和宝力高;其其格;额尔敦

    DNA免疫是指将某种蛋白质抗原基因的重组真核表达载体直接注射到动物体内, 使外源基因在活体内表达, 表达的抗原可激活机体的免疫系统, 从而诱导特异性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 [1].

  • 抗体微阵列构建过程中抗体定位固定技术研究进展

    作者:闫静辉;吴萌;程华;陈英珠;张小兵;李亚璞;李春生

    抗体微阵列是蛋白组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技术平台, 可以高通量并行检测多种蛋白质.抗体微阵列制备技术中存在许多关键问题, 其中, 将抗体高通量、牢固地固定在微阵列基质上, 且保证抗体不失去活性, 成为问题的关键.在DNA微阵列基础上, 根据抗体结构的特点, 研究人员设计了多种抗体固定化方法.本文中介绍了近年来抗体微阵列制备技术中抗体定位固定(site-specific immobilization)技术的研究发展情况.

  • 抗体的选择——从传统免疫分析到蛋白质芯片

    作者:吕林莉;刘必成;张春秀

    随着后基因组时代(post-genome era)的到来和人类蛋白质组计划(human proteome project, HPP)的启动, 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蛋白质微阵列是蛋白质组研究中的一项重要技术, 由三大紧密联系的技术支撑, 即固相载体的选择与修饰, 捕获分子和检测系统的选择.其中, 捕获分子的选择和表征是蛋白质微阵列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 这里就蛋白质芯片构建过程中抗体的选择作一综述.

  • 细菌感染引起胆囊基底膜IgG型免疫复合物沉积致胆结石的影响

    作者:周玉宝;刘芳;武易

    目的:探讨细菌感染引起胆囊基底膜IgG型免疫复合物沉积导致胆囊结石形成的影响.方法:手术摘除结石中细菌培养及IC(免疫复合物)组化染色, 术后胆囊组织切片IC组化染色, 术前、术后5 d测定CIC(循环免疫复合物)、Ig(免疫球蛋白).结果:胆石中IC阳性率为82%(41/50), 细菌培养阳性率为80%(40/50), 主要是大肠杆菌.胆囊组织切片中IC阳性率为90%(87/97).与对照组比较, 胆结石患者术前血中CIC (5.3±1.5 ) u/L,vs (1.2±0.8) u/L, (P<0.01)增高, IgG(8.7±2.0) g/Lvs (11.2±3.2) g/L, (P< 0.05)降低, 术后恢复正常.结论:细菌感染引起胆囊基底膜IgG型免疫复合物沉积与胆结石形成有关.

  • 猪前体脂肪细胞与肌卫星细胞联合培养体系建立

    作者:孙红梅;杨公社;孙超

    目的:探讨猪前体脂肪细胞与肌卫星细胞体外直接联合培养的适宜体系.方法:将分离纯化、鉴定的猪前体脂肪细胞与骨骼肌肌卫星细胞按1:1(Ⅰ组)、1:2(Ⅱ组)、1:4(Ⅲ组)浓度比混合培养, MTT比色绘制2 ~9 d内细胞生长曲线, 经倒置显微镜观察第9 天细胞生长状态, 选取佳浓度比重复联合培养, 通过血细胞板计数测定72 h内细胞贴壁率, 分析得佳贴壁时间, 并比较不同培养液 (M199、DMEM/F12、M199+100 mL/L FBS、DMEM/F12+100 mL/L FBS、RPMI+100 mL/L FBS、DMEM+100 mL/L FBS)及血清浓度(10 ~200 mL/L FBS)对细胞贴壁率的影响.结果:Ⅰ、Ⅱ、Ⅲ组细胞生长曲线与形态学观察显示, 前体脂肪细胞与肌卫星细胞以1:4浓度比联合培养至9 d时, 细胞增殖率可达到大、生长状态优于Ⅰ、Ⅱ组;通过细胞计数发现联合培养细胞贴壁率在48 ~66 h之间趋于稳定, DMEM/F12+100 mL/L FBS培养液培养效果显著优于其他培养液(P<0.05);在测定1 ~100 mL/L血清浓度范围内, 联合培养细胞贴壁率的升高对血清浓度具有依赖性.结论:使用含100 mL/L胎牛血清的DMEM/F12(1:1) 培养液, 将前体脂肪细胞与肌卫星细胞以1:4浓度比混合接种, 在联合培养48 h后第1次换液, 可保持联合培养细胞良好的贴壁与增殖状态.

  • 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在石蜡切片中的应用

    作者:王文勇;王娟红;李袁飞;黄高昇;马福成;张志培

    激光捕获显微切割(laser capture microdissection, LCM)技术是在显微镜下从组织切片中高选择性地分离、纯化单一类型细胞群或单个细胞的新技术 [1], 可有效地克服组织中细胞异质性造成的偏差.本研究通过应用LCM技术从甲状腺疾病组织中精确分离目的细胞后, 结合PCR技术检测显微切割病变甲状腺上皮细胞中的目的基因及人微小病毒B19基因组, 并探讨了福尔马林固定的石蜡切片在LCM技术中的应用.

  • 一种体外扩增人γδT细胞的新方法

    作者:陈复兴;刘军权;冯霞;张娟;张颂

    目的:建立一种简单快速的体外扩增人外周血γδT细胞的方法, 以便进一步对γδT细胞生物学特性和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方法:取健康人外周血100 mL, 分离单个核细胞, 置于含100 mL/L小牛血清, 50 mL/L人AB血清, 异戊烯焦磷酸(2 μg/L)和IL-2(100 IU/mL)RPMI1640 培养液中培养, 进行细胞毒杀伤活性测定和流式细胞术分析.结果:细胞培养10 d时γδT细胞从扩增前4.21%增加到70.35%, 增殖倍数可达80倍, 悬浮生长γδT细胞CD44表达为86.39%、贴壁生长γδT细胞为94.0%.效靶细胞比为40: 1时, 对K562细胞和SGC-7901胃腺癌细胞的杀伤活性分别为75%和61%.结论:用一种简单、快速和特异性的体外扩增人外周血中γδT细胞新方法, 培养的γδT细胞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

  • 乙肝两种血清学模式HBV DNA与HBV M定量结果的关系

    作者:成军;孙长贵;王国政;周乐光;孙关忠

    近年来有关乙型肝炎病毒核酸(HBV DNA)与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HBV M)的定性评价已有报道 [1-3], 我们对HBsAg阳性感染者的HBV DNA和HBV M进行定量测定, 并对两种常见阳性模式(HBsAg/HBeAg/抗-HBc, HBsAg/抗-HBe/抗-HBc)的HBV DNA与HBV M结果进行定量分析, 揭示两种模式HBV DNA与HBV M之间的关系.

  • 金雀异黄素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

    作者:李琴山;刘洋;冯赞杰;陆红玲;钱民章

    目的:研究金雀异黄素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生长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培养并鉴定hUVEC;用不同浓度金雀异黄素(0.1、1、10和50 μmol)对hUVEC作用24 h;先用MTT比色法观察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DNA含量及细胞周期观察其对hUVEC生长的影响, 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相关蛋白Fas、Bcl-2的表达, 探讨金雀异黄素诱导hUVEC增殖的可能机制.结果:金雀异黄素能诱导hUVEC的增殖(P<0.05或P<0.01), 其效应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细胞周期显示S期细胞明显增加;金雀异黄素促进Bcl-2的表达, 抑制Fas的表达.结论:金雀异黄素能诱导hUVEC增殖, 其机制可能与上调Bcl-2及下调Fas的表达有关.

  • 小鼠B7-H4基因克隆及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作者:徐军发;袁春雷;杨衡;赵坤;胡国艳;龚非力

    目的:克隆小鼠B7-H4(mB7-H4)基因cDNA全长, 构建表达跨膜型mB7-H4-GFP融合蛋白的真核表达载体pmB7-H4-GFP和表达可溶性mB7-H4-Fc融合蛋白的真核表达载体pmB7-H4-Fc.方法:采用RT-PCR技术从小鼠脾细胞总RNA中逆转录mB7-H4 cDNA, 将其全长cDNA去掉中止密码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中, 并转染293T细胞使其表达跨膜型mB7-H4-GFP融合蛋白;将其胞外功能区cDNA克隆入pcDNA3.1-hFc真核表达载体中, 并转染COS-7细胞使其表达可溶性mB7-H4-Fc融合蛋白.结果:序列测定证实克隆的mB7-H4全长cDNA 阅读框正确完整,酶切和序列测定证实mB7-H4分别正确插入pEGFP-N1和pcDNA3.1-hFc载体中, 两种表达载体分别转染293T细胞和COS-7细胞后可分别表达跨膜型mB7-H4-GFP和可溶性mB7-H4-Fc.结论:成功地克隆mB7-H4基因并构建了两个真核表达载体, 它们可分别表达跨膜型和可溶性融合蛋白.

  • 人FOXP3 cDNA的克隆及在原核细胞中的表达

    作者:王进;刘清泉;张野;徐哲;黄长形

    目的:克隆人FOXP3 cDNA, 构建其原核表达载体, 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方法:从新生儿脐带血获得FOXP3 mRNA, 用巢式RT-PCR技术扩增FOXP3 cDNA, 产物纯化后T-A克隆连接至pMD18-T载体, 构建其原核表达载体pRSET-A-FOXP3, 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pLysS, IPTG诱导, 表达产物经SDS-PAGE及Western blot检测和鉴定.结果:获得FOXP3 mRNA, 并对其编码区cDNA序列进行扩增.PCR产物连接至原核表达载体pRSET, 经DNA测序, 证实与GenBank中的人FOXP3编码序列一致.经SDS-PAGE及Western blot显示在相对分子质量(Mr)约为52 000处出现融合表达条带, 表达量约占菌体蛋白总量的20%.结论:成功地克隆人FOXP3 cDNA, 构建了其原核表达载体, 并在大肠杆菌中得到有效表达.

    关键词: FOXP3 cDNA 克隆 原核表达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1995 01 02 03
1994 01 02
1993 01 02 03 04
1992 01 02 03 04
1991 01 02 03 04
1990 01 02
1989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