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现代医用影像学杂志

现代医用影像学

现代医用影像学杂志

Modern Medical Imagelogy 현대의용영상학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 陕西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陕西省肿瘤防治研究所 陕西省肿瘤医院 《现代医用影像学》杂志社
  • 影响因子: 0.73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6-7035
  • 国内刊号: 61-1289/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52-14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现代医用影像学》编辑部
  • 出版地区: 陕西
  • 主编: 窦克非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的X线诊断(附14例报告)

    作者:郁武;章龙娇;吴雪梅;竺平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的X线特征以提高其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之14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的X线表现.结果:导管内乳头状瘤病的X线特征是病变多发、范围广和形态多样.结论:对上述诸多特殊表现的认识,在导管内乳头状瘤病的正确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 多层(四层)螺旋CT结肠仿真内窥镜的临床应用

    作者:许有生;沈纪林;黄小荣;杨其根;邬万新;余强;王土兴;吴金兴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仿真结肠镜(MSCTVC)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应用MSCTVC和电子结肠镜(EC)对30例病人进行检查对照.其中17例还作了病理学检查.结果:MSCTVC与EC诊断符合,结肠癌15例,息肉9例(其中1例息肉直径6mm),囊肿1例.MSCTVC与EC不符合5例,其中1例EC未插入升结肠,MSCTVC发现升结肠癌;1例EC发现多发性息肉,MSCTVC发现结肠癌;1例EC发现乙状结肠息肉,MSCTVC加SSD发现横结肠冗长;1例EC插不进,MSCTVC发现回盲部癌;1例EC发现左半结肠1个息肉,右半结肠插不进,MSCTVC发现升结肠、肝曲、脾曲各有1个息肉.17例作病理学检查,MSCTVC和EC诊断为结肠癌者病理诊断为腺癌9例,良恶性不能明确者2例,MSCTVC和EC诊断为息肉者,病理学诊断为腺瘤5例,慢性炎症1例.30例中,3例EC诊断为结肠炎症,MSCTVC诊断为正常.4例EC失败,MSCTVC完成检查,诊断正常.结论:MSCTVC对结肠隆起性病变是一种有效的检查方法.

  • 桥小脑角区神经鞘瘤CT分析(附60例报告)

    作者:仇五七;赵北军;刘康

    目的:评价CT检查对桥小脑角区神经鞘瘤诊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以日本岛津公司生产的SCT-4500TE/TF设备为标准,回顾性分析60例桥小脑角区神经鞘瘤患者的CT表现.结果:平扫50例阳性,增强后55阳性.结论:CT平扫及增强对神经鞘瘤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QCT临床应用探讨

    作者:李长泓;王涛;林培;吕干民

    目的:通过定量CT(QCT)检查,了解骨密度(BMD)的变化情况,以期对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症(OP)的早期诊断和防治为临床提供帮助.材料与方法:使用德国SIEMENS SOMATOM AR.nova QCT对2002年8月至2004年5月的骨密度检查人群进行列表、分类并分析.结果:QCT对OP患者的分类;对中老年人群中的OP患者防治方法的筛选以及对OP的治疗疗效监测有重要指导意义.讨论:通过QCT检测BMD对中老年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和治疗疗效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 结肠脂肪瘤的影像学诊断

    作者:施养德;王纪龙;陈强;包宏伟;王志成

    目的:分析结肠脂肪瘤的结肠钡剂造影及CT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结肠脂肪瘤的结肠钡剂造影及CT表现,3例作普通钡剂灌肠,5例作结肠双对比造影,3例作腹部CT扫描.结果:本组8例均为结肠黏膜下脂肪瘤.影像学表现:结肠钡剂造影可见边界清晰的肠腔内充盈缺损,双对比相示向肠腔内突出的软组织肿块,表面光滑,肠黏膜无破坏,局部肠壁柔软,加压时病灶容易变形,并发肠套叠很多见;CT扫描见肠腔内异常低密度肿块,边界清楚.CT值一般在-80Hu~-120Hu;增强扫描病灶无强化,并发肠套时可见肠套叠征象.结论:结肠钡剂双对比造影和腹部CT扫描对结肠脂肪瘤可以作出比较准确的诊断.

  • 急性缺血性脑梗死动脉溶栓介入治疗的价值及临床研究

    作者:徐德福;郑吉山;彭栋

    目的:观察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原因.材料与方法:对16例发病在2~8h内的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进行颈动脉内溶栓治疗.血管再通程度根据TIMI血流分类.尿激酶平均用量60万单位.患者病情在入院时由神经科医生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分数(NIHSSS)综合评分.临床结果评价在溶栓后3个月进行,根据Modified Rank Score(MRS)分为好结果(MRS 0~3),差结果(MRS 4~6)两类.结果:闭塞时间<6h的12例中,TIMI 0~Ⅰ级,溶栓后部分/完全再通11例,闭塞时间在6~8h 4例中,TIMI 0~Ⅰ级,溶栓后部分/完全再通2例.13例患者(81.2%)为好结果.3例(18.8%)为差结果.良好的预后与入院时NIHSSS评分的高低与溶栓治疗后血管再通有密切相关(P<0.01)血管再通与开始溶栓时间<6h(P<0.05)有关.结论: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使大部分患者闭塞动脉再通,能明显降低死亡率和改善预后.急性脑卒中后开始溶栓时间与疗效成反比关系.

  • 磁共振弥散成像在脑梗塞诊断中的应用体会

    作者:张林医;马红强;王宁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成像在脑梗塞病变的应用价值和方法.材料与方法:对30例脑梗塞患者行磁共振常规及弥散成像.结果:早期脑梗塞DWI显示优于常规MRI,急性、亚急性和慢性脑梗塞病灶在磁共振弥散加权图像的表现各有特点,ADC值呈规律性变化.结论:合理的应用磁共振弥散成像可提高脑梗塞的诊断准确性.

  • 超声诊断肾母细胞瘤1例

    作者:张春玲;刘自鹏

    患儿女,2岁5个月,以"发现右上腹包块1年"入院.化验血、尿常规、肾功正常.B超示:右肾不能显示其全部结构,仅见一部分肾下极皮质及集合系统,在右侧腹部可见一9.5cm×7.6cm略强回声之实质性肿块,形态规则,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肿块内可见钙化光带.CDFI:肿块周边可见动脉性血流环绕.诊断:右肾母细胞瘤.CT:右肾区巨大包块,边界清,向上延伸至肝门平面:10.2cm×8.5cm×9.0cm,CT值30.44Hu,中央钙化低密区,CT值18~24Hu,提示右肾母细胞瘤可能性大.术中见:右肾体积明显增大,呈球形,大小约10.0cm×8.0cm×7.0cm,质韧、部分有囊性变,色暗灰,钝性分离至肾蒂,见肾动、静脉均牵拉延长,周围黏连不明显,肾蒂周围无淋巴结肿大.病检示:切面肾正常结构完全消失,呈均匀一致的灰黄色实性组织,输尿管闭塞,病理诊断:右肾母细胞瘤.

  • 原发性腹膜后神经鞘瘤慢性炎症反应伴囊性变1例报告

    作者:李珍佗;阿依古丽

    患者女,50岁,汉族,无诱因出现右上腹反复胀痛一年,近二月来,症状加重,疼痛持续1小时,可自行缓解,感背部疼痛,皮肤偶尔有骚痒.入院查体腹部未触及包块,右上腹轻压痛.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外院B超提示:右肾上腺占位.

  • 甲状旁腺机能低下头颅CT特点与分析(附2例报告)

    作者:黄玉桃

    病例1:男,18岁,头痛、恶心、呕吐伴双手麻木来诊,曾有类似病史.查体:身体发育正常,头颅、五官、皮肤无特殊;甲状腺部未见肿块及手术疤;四肢肌力正常,无病理反射.实验室检查:血钙1.70mmol/L,血磷5.6mg/dL,WBC12.0×109/L,中性WBC80%.B超:甲状腺及旁腺正常.

  • 14例青年脑梗塞临床误诊分析

    作者:田耀国;明永成

    目的:提高青年脑梗塞早期确诊率.方法:分析14例青年脑梗塞误诊及其原因.结果:14例青年脑梗塞临床误诊为脑外伤脑炎、癔病、颅内出血及CO中毒,其原因为临床医师警惕性不高、早期症状不典型而未作头颅或/和MRI等.结论:提高脑梗塞在青年年龄组发病的认识,早作CT或/和MRI,避免误诊.

    关键词: 脑梗塞 误诊
  • 胸壁原始神经外胚层瘤1例报告

    作者:刘武杰;张书芹;王建军

    原始神经外胚层瘤(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 tumor PNET)极为罕见,我们遇见1例胸壁PNET,先后两次手术均证实.报道如下:1病例报告:患者女,19岁,右上胸疼痛约2年,并放射至右上臂,无其它特殊症状.X线平片表现:右上胸部类圆形高密度影,密度尚均匀,边缘光滑,肋间隙无明显增宽(图1).CT表现:平扫显示右前胸壁肿块,宽基底与胸壁接触,向胸腔内突入,边界清,密度尚均匀,CT值40~52Hu;增强扫描显示病灶呈不均匀强化,边缘部CT值80Hu左右,中央部显示有坏死区,强化不明显(图2).CT诊断:右胸壁神经纤维瘤/神经鞘瘤.第一次手术后病理:(右胸壁)原始神经外胚层瘤,病灶内有大片坏死.术后一年余,不明原因间断发热,体温39℃左右,复查X线片及CT时又发现右胸腔肿块(图3、4),并行第二次手术.术后病理:(右胸腔)原始神经外胚层瘤,形态与原胸壁肿瘤一致.

  • 自截肾1例报告

    作者:尚敏;胡中奎;李彦伟;时佳音

    患者女,58岁,左上腹部胀闷10年余.患者10余年前始感左上腹部胀闷不适,以"胃炎"治疗,可有缓解或自行缓解.无发热、乏力、腰痛、尿频、尿急等症状,无血尿.行胸腹透视发现左上腹肾形不均匀钙化影,拍片及CT进一步检查.

  • 盆腔动脉栓塞治疗侵蚀性葡萄胎盆腔转移(附10例分析)

    作者:周彩霞

    目的:探讨盆腔动脉栓塞及动脉灌注化疗治疗侵蚀性葡萄胎盆腔转移的效果.材料与方法:采用Seldinger's技术行股脉插管,通过动脉造影确定转移病灶的供血动脉,先注入化疗药物,然后注入明胶海绵颗粒与造影剂的悬浮液直至肿瘤血管显影消失,术后观察血HCC下降情况及肿瘤缩小情况.结果:10例病例治疗后血HCG-β值均明显下降,转移病灶明显缩小,全部病例终均治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盆腔动脉栓塞对于侵蚀性葡萄胎盆腔转移病例的治疗效果显著.

  • 食管平滑肌瘤的影像学诊断

    作者:聂玫;许有进;黄淑贞

    食管良性肿瘤在食管肿瘤中相当少见,其中食管平滑肌瘤是常见的食管良性肿瘤,约占食管良性肿瘤的60%以上.食管钡餐检查为临床首选的检查方法,可提供较为可靠的定位、定性诊断基础.本文总结25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食管平滑肌瘤,对其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加深认识,提高诊断准确性.

  • 颈椎病的X线与CT表现(附52例分析)

    作者:樊小龙;杜建喜;陈碧虹;蔡文军

    近年来,随着长期伏案工作人员的不断增加,颈椎病的发病率也呈现上升趋势.根据我国1994年在桂林颈椎病专题座谈会上制定的诊断标准[1],我们搜集了1999年元月至2002年12月间所有经临床确诊,且有完整X线与CT资料的患者52例,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 食管裂孔疝的X线检查及诊断(附121例X线分析)

    作者:王以军;杨兴汉

    食管裂孔疝是指部分胃通过膈食管裂孔疝入胸腔.曾被认为是一种少见病,区医院从1984年~2002年不完全统计,已相继发现本病91例,并玛纳斯县人民医院30例,共计121例,其中具有并发病者96例,经胃镜证实者62例,外科手术修补16例,余均依赖X线钡餐检查确诊.说明本病在我区并非少见,现将本组病例总结分析如下:

  • 高千伏胸片影像质量临床分析

    作者:田国芳;胡勇;倪鄂;黄海英;潘鄂武

    本文以诊断学及技术学评审观点,对300例高千伏胸片影像特征性表现、肺野内细微结构显示与成像技术质量进行综合分析.

  • 脊椎骨折X线平片与CT诊断对照分析

    作者:刘勇;朱德强

    脊椎骨折并不少见,一直以来,检查方法主要靠传统X线平片,平片容易发现骨折,但对骨折某些情况观察较差,如骨折类型,骨碎片位置,骨折处椎管、脊髓、软组织等详细情况.CT问世以来,其检查方法为平片不足之处作了补充,但CT也不能完全取代平片,只是在平片发现骨折、并需要了解骨折详细情况时采用为佳.作者通过对92例脊椎骨折平片与CT诊断对照分析,提倡X线平片与CT两种检查方法联合应用诊断脊椎骨折,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 中晚期肝癌中西药联用介入治疗的观察

    作者:任建中;喻立才;岳黎明

    目的:评价中西药联用介入治疗肝癌的疗效.方法:治疗组30例用岩舒注射液20毫升及吡柔比星为主三种化疗药物导管局部灌注配合10mg吡柔比星碘油乳剂栓塞.并与同期单纯以吡柔比星为主化疗灌注栓塞作为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CR 3例,PR 20例,总有效率CR+PR 76.7%.对照组CR 2例PR 19例,总有效率CR+PR 70%.结论:应用中药岩舒注射液并吡柔比星为主化疗药物局部化疗栓塞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化疗栓塞组,毒性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

  • 子宫肌瘤动脉栓塞治疗的临床应用

    作者:彭栋;徐德福;荣旗

    目的:研究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方法,掌握其适应症,禁忌症及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材料与方法:对21例以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为主要症状的子宫肌瘤患者通过超选择双侧子宫动脉插管,用直径100~700um的PVA微球颗粒及明胶海绵条将子宫动脉栓塞.结果:栓塞成功率达100%,无严重并发症,随访病例月经量恢复正常,贫血症状改善明显,肌瘤均有不同程度缩小.结论:子宫肌瘤栓塞治疗是创伤小,保留子宫,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一种新治疗方法.

  • 肺动脉栓塞的影像学诊断

    作者:赵玉芹;吕云罡

    目的:探讨肺动脉栓塞的影像学诊断及其价值.材料与方法:对11例确诊为肺动脉栓塞患者的X线平片、彩色多普勒检查、螺旋CT扫描、DSA选择性肺动脉造影检查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肺动脉栓塞早期,即患者出现临床症状12小时以内,X线平片大多无阳性征象,仅5例表现为肺动脉高压征象,其中有1例表现为右肺下叶外侧段透亮度增加.螺旋CT血管造影在横断面图像上显示有肺动脉充盈缺损或局部动脉无造影剂填充者9例,彩色多普勒对双下肢深静脉、盆腔静脉、心脏做常规检查,发现有下肢深静脉血栓者6例,DSA技术显示完全性或不完全性血管中断以及部分肺动脉延迟显影的患者10例.结论:肺动脉造影是诊断肺动脉栓塞的佳选择,由于螺旋CT具有无创性及检查快速准确,故对于急慢性肺动脉栓塞者应列为首选检查方法,X线平片在鉴别诊断及临床随访观察中具有一定的价值,彩色多普勒检查可为肺动脉栓塞的诊断提供依据.

  • 肋骨投照有关技术问题的探讨

    作者:王刚;白艳

    随着我国现代化工农业生产的发展,胸部外伤已成为临床上的常见多发病,而肋骨骨折又是胸部外伤的主要并发症.因此探讨肋骨投照的有关技术问题已成放射科当前较为急迫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将笔者在实践工作中点滴体会概括总结如下,供同道参考.

  • IP板的老化和维护

    作者:李先军

    目的:探讨IP板的老化和维护问题.材料与方法:我们CR系统已经应用了28个月,IP板更换了二批,总结IP板的使用经验并对新旧板做对比分析.结果:IP板可重复使用的次数约为3000次左右;加强IP板的维护和保养措施,以减少IP板的损伤.结论:应用CR系统必需重视P板的老化和维护.

    关键词: 影像板 老化 维护
  • 介入治疗中晚期肺癌的临床应用--BAI+BAE

    作者:刘增荣;冯燕茹;吴江;李向东;董毅;王峰

    目的:研究中晚期肺癌BAI+BAE的临床疗效与价值.材料与方法:49例经X线、CT、MRI、内窥镜及病理组织学证实为中晚期肺癌的病例,对肿瘤供血动脉行超选择性DSA检查并BAI+BAE治疗.结果:经BAI+BAE治疗后,全部病例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其中半年生存率为94%(46/49),一年生存率为86%(42/49).结论:BAI+BAE对治疗失去手术机会的中晚期肺癌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近中期疗效明显,有着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 国内X线螺旋CT影像技术在实质性器官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近况

    作者:杨裕华;史浩

    本文着重叙述了近年来国内X线螺旋CT在实质性器官诊断中的应用情况,目的是利用这一技术提高临床诊断水平,尤其是对重要实质性脏器疾病的诊断,例如脑、肝和肾等.

现代医用影像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