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Journal of Wenzhou Medical University 온주의학원학보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温州医科大学
  • 主办单位: 温州医科大学
  • 影响因子: 0.7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2095-9400
  • 国内刊号: 33-1386/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2-117
  • 曾用名: 温州医学院学报杂志
  • 创刊时间: 195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浙江
  • 主编: 瞿佳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人抗乙肝特异转移因子治疗慢性乙肝27例临床观察

    作者:林宝秋;董庆嘉;王开鉴;许雪延;蔡建华;黄兆荣;曾锡新;贺小云

    目的:探索慢性乙型肝炎(简称慢乙肝)的免疫调节治疗.方法:用乙型肝炎病毒(HBV)疫苗多次免疫健康的供血员,使之产生强的免疫应答,然后分离白细胞,从中提取转移因子(暂称"人抗乙肝特异转移因子"或"乙型肝炎高度特异转移因子",HSTF).先后二次进行临床观察,治疗组共27例慢乙肝患者用HSTF治疗,对照组15例慢乙肝患者用乙肝胎盘肽(PSTF)治疗.结果:HBeAg阴转治疗组为14/27例,对照组为2/15例(P<0.05);HBsAg阴转治疗组为4/27例,对照组为0/15例.两次应用HSTF过程中,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初步的临床研究表明,HSTF不仅能改善慢乙肝患者的临床症状,还能改善患者体内的乙肝病毒标记物(HBVM),其疗效高于PSTF,能达到与单独应用干扰能(rIFNa2b)类似的疗效;本疗法疗程短,费用低,未见不良反应.在目前对HBV缺乏特效抗病毒药的情况下,HSTF有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

  • 乙肝系列血清学标志和HBV DNA定量分析

    作者:蒋卫平;赖立英;李欣华;李国雄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指标的表现模式与HBV DNA之间的内在联系.方法:949例在本院就诊有诊断不同的病人血清标本,用ELISA法检测949例病人血清标本的各血清免疫学标志,用荧光定量PCR法实时定量检测HBV DNA.结果:HBeAg阳性的标本HBV DNA全部呈阳性,阳性率达100%,并且HBVDNA载量平均值大于107拷贝/ml.HBsAg、抗-HBe、抗-HBc阳性的模式中HBV DNA阳性率高达84.1%,平均拷贝数在106~107/ml之间.有61例检测不到e系统,但有59例HBVDNA呈阳性,平均拷贝数也较高.HB-sAg阴性而其他抗体阳性的HBV DNA阳性率达9.7%,平均拷贝数较低,在104/ml左右.ELISA法全阴的HBV DNA阳性率为4.2%,平均拷贝数为104/ml.抗-HBc-IgM阳性者,HBV DNA阳性率为98.7%.前S1蛋白阳性者,HBV DNA阳性率为93.8%.结论:尽管HBeAg、抗-HBc-IgM、前S1蛋白(PreS1)等血清学标志是乙肝病毒复制的良好指标,但不能代替HBV DNA的定量测定,只有HBV DNA才是乙型病毒性肝炎复制和传染性的直接病原学依据.这种实时定量检测的荧光定量PCR技术可以检测HBV的真实感染和复制情况,它和ELISA法检测的血清学指标相结合,具有临床价值.

  • 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

    作者:李红智;谢丽微;杨开颜;王宗敏

    目的:研究乳腺癌中凋亡相关基因Bcl-2、P53的表达及其组合与影响预后的因素(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PCNA、ER和PR)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4例乳腺癌标本.结果:Bcl-2和P53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3.0%和40.7%.Bcl-2高表达与肿瘤体积小,肿瘤增殖活性低,ER、PR阳性显著相关;P53高表达与肿瘤增殖活性高,ER、PR阴性显著相关(P<0.05或P<0.01).Bcl-2与P53表达之间呈显著负相关(P<0.01).Bcl-2+/P53-较Bcl-2-/P53+肿瘤体积小,肿瘤增殖活性低,ER、PR阳性率高(P<0.05或P<0.01).Bcl-2+/P53+较Bcl-2-/P53+肿瘤体积小,PR阳性率高(P<0.05).结论:Bcl-2高表达、P53低表达与乳腺癌好的预后因素相关.预后以Bcl-2+/P53-为佳,Bcl-2-/P53+差,Bcl-2+/P53+似较Bcl-2-/P53-佳.

  • 植入型心脏复律除颤器的临床应用

    作者:刘峰;林祖近;吴红光;韩虹;刘戎

    目的:总结植入型心脏复律除颤器(ICD)的植入过程及随访结果.方法:3例ICD,其中2例为单腔ICD,1例为双腔ICD.3根起搏和除颤电极通过锁骨下静脉穿刺放置于右心室心尖部,1根右心房主动固定电极置于右心房游离壁.2台单腔ICD埋藏于左侧胸大肌、胸小肌肌间隙内.1台双腔ICD埋藏于左侧胸大肌表面皮下.结果:测定植入导线起搏阈值、感知、R波振幅,P波振幅、阻抗等参数均符合ICD植入要求.DFT测定分别为5 J、10 J、15 J,随访3~6个月,仅1例患者3个月左右出现一过性囊袋血肿,经简单处理后好转,无起搏器其他并发症.ICD共检测到室速或室颤事件20次,其中12次自行终止.1次室速行快速起搏治疗成功,7次电击成功,误放电1次,双腔ICD电击1次.结论:ICD是治疗致命性快速型室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的方法.

  • 经鼻内窥镜上颌窦手术

    作者:胡建文;曾一民;杨国存

    目的:总结内窥镜下经鼻行上颌窦手术的治疗体会.方法:对内窥镜下经鼻上颌窦手术51例(99侧次,均为鼻息肉和鼻窦炎患者)进行分析.术式包括钩突切除术、钩突切除+筛泡开放术、钩突切除+全筛切除术和钩突切除+筛泡开放术+中甲成型术.结果:对51例病人术后随访3个月~1年,治愈33例(占64.7%),好转13例(占25.4%),无效5例(占9.8%).总有效率为90.1%.结论:经鼻内窥镜上颌窦手术是符合鼻窦生理的功能性手术,疗效好.但仍应注意影响其疗效的诸多因素,如术前麻醉选择,术中技巧和注意事项等;重点指出经鼻内窥镜下上颌窦自然开口的处理关键在于去除其阻塞因素,而不是用器械扩大自然开口.

  • 3-(3-吡啶基)-6-芳基-7H-1,2,4-三唑并[3,4-b][1,3,4]噻二嗪的合成与波谱表征

    作者:张力学;张安将;雷新响;黄慧华;张自义

    目的:研究分子中含吡啶基的有多个杂环的化合物系列的波谱表征.方法:由烟酸出发,经多步反应,制得有吡啶基的均三唑并噻二嗪化合物,并进行红外、核磁共振氢谱与碳谱测试.结果:得到原料、中间体和产物的红外光谱图,产物的核磁共振氢谱与碳谱图.结论:标题化合物红外光谱1600 cm-1处多有C=N伸缩振动峰,1250cm-1左右有N-N=C伸缩振动峰,700cm-1有C-S-C弯曲振动峰;噻二嗪亚甲基氢的化学位移δ值约为4.46,吡啶基四个氢原子化学位移约为9.3、8.9、8.7、8.0,噻二嗪亚甲基碳化学位移约为23.

  • 用生物信息技术初步分析杂交水稻的抗病基因

    作者:胡咏武;谭军;钟兰

    目的:通过对水稻全基因组序列信息的分析,全局地、宏观地了解各种植物抗病相关基因在水稻中的同源情况,发现水稻的抗病相关基因.方法:利用各种基因预测软件,以多种植物的数据库,特别是单子叶植物的数据和EST数据库为训练集,进行基因的预测.收集各个公用数据库中各种植物抗病相关基因的蛋白序列,包括抗病基因(R基因)和抗病基因信号传导途径相关基因,将它们与水稻基因组数据库比对,并进行保守区分析.结果与结论:发现水稻的抗病相关基因具有较为特殊的R基因类型和独特的信号传导与调控系统,这些特性与单子叶和双子叶植物的系统发生有关,为加快水稻抗病性研究、培育优良新品种的步伐提供强有力的帮助.

  • 慢性低氧高二氧化碳大鼠右心室尾加压素Ⅱ受体的变化

    作者:龚永生;李继武;胡良冈;范小芳;郑绿珍;唐朝枢;庞永正

    目的:探讨慢性低氧高二氧化碳大鼠右心室肌浆膜尾加压素Ⅱ(UⅡ)受体的变化.方法:在慢性低氧高二氧化碳肺动脉高压、右心室肥大的大鼠模型上,采用放射性配基结合法,测定不同低氧时间(1 w、2w、4 w)右心室肌浆膜上UⅡ受体的结合率.结果:慢性低氧高二氧化碳大鼠的肺动脉平均压(mPAP)和右心室(RV)与左心室加室间隔(LV+S)重量比(RV/LV+S)明显增高(P<0.01),1 w组较正常对照组分别高26.2%和21.6%(P<0.01),2 w组又比1 w组分别高22.5%和14.1%(P<0.01),2 w组与4 w组差异有显著性.右心室肌浆膜UⅡ受体数目(Bmax),1 w组比正常对照组高24.4%(P<0.01),4 w组又比2 w高19.8%(P<0.01),UⅡ受体亲和力(Kd值)各组间无差别(P>0.05).结论:慢性低氧高二氧化碳使大鼠右心室肌浆膜上UⅡ受体增加,且有随低氧时间延长而增加的趋势,其变化可能是右室肥大的原因之一.

  • 左旋咪唑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星形细胞反应的影响

    作者:韩钊;郑荣远;邢清和;张磊;贺彩芳

    目的:观察左旋咪唑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中枢神经系统星形胶质细胞的影响.方法:用豚鼠全脊髓匀浆免疫Wistar大鼠建立EAE动物模型,应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左旋咪唑在不同给药方式(1次给药或3次给药)和不同剂量(分别为5、10、30mh/kg)的情况下对EAE大鼠炎性脱髓鞘病灶内或周围星形胶质细胞数量和形态影响的变化.结果:左旋咪唑可提高Wistar大鼠EAE的发病率,加重其临床症状,在免疫后16 d,炎性脱髓鞘病灶内和周围星形胶质细胞数量增多,胞体肥大,其中3次给药的作用强于1次给药,在3次给药时剂量为10 mg/kg时重.结论:左旋咪唑可加重EAE星形胶质细胞反应.

  • L-精氨酸对大鼠腹部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作者:倪建新;马奇;韩春茂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前体L-精氨酸(L-arginine,L-arg)对大鼠腹部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应用大鼠腹部岛状皮瓣模型,术后22h,对皮瓣组织内中性粒细胞(polymorphonuclearneu-trophil,PMN)浸润情况进行计数,术后7 d观察皮瓣坏死情况.结果:皮瓣经受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组织内PMN浸润数和皮瓣坏死面积显著上升;应用L-精氨酸后PMN浸润数和皮瓣坏死面积明显下降.结论:L-arg能减轻大鼠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

  • 缺血预处理对兔缺血损伤脊髓组织中自由基变化的影响

    作者:赵子牛;付海霞;林道明

    目的:观察缺血预处理对缺血损伤的脊髓组织中自由基变化的影响,并探讨其对脊髓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的相关机制.方法:将44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缺血组(20只)、缺血预处理组(20只)和假手术组(4只).应用腹主动脉夹闭法造成脊髓缺血模型,连续观察各组脊髓组织缺血后40min,再灌注后2h、8 h、24 h、72h脑脊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和脊髓组织中丙二醛(MDA)的含量,并记录动物后肢神经功能评分.结果:缺血预处理组的脊髓组织中MDA含量显著低于缺血组(P<0.05),而脑脊液中SOD活性却明显高于缺血组(P<0.05).缺血预处理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高于缺血组(P<0.01).结论:缺血预处理具有抗氧化作用,能清除氧自由基,减少脂质过氧化的发生,保护细胞膜结构,对主动脉阻断所致的脊髓缺血损伤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 多发伤患者病死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施怡声;林锡芳;潘景业;王丹

    目的:探讨多发伤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1998年11月至2002年1月期间入住本院ICU的232例多发伤患者的死亡及其危险因素.使用SPSS 10.0软件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多发伤病死率为40.95%.单因素分析表明:头颅损伤、心肺脑复苏(CPCR)、第一个24 h总输液量>5 L、入院后24 h内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20分、低体温、高钠血症、机械通气、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累及器官数≥3个、glasgow comascale(GCS)<7分、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低血压、急性肾功能不全(ARF)、高胆红素血症、血小板降低、肺部感染、严重全身性感染、感染性休克与多发伤死亡关系显著(P<0.05).多因素Logisyic回归分析表明,GCS<7分和MODS累及器官数≥3个与死亡有关系.结论:充分认识多发伤的死亡危险因素,及时处理头颅损伤,积极控制机体炎症反应,防治多器官功能障碍,可能是降低多发伤病死率的关键.

  • 额筛窦粘液囊肿的CT诊断

    作者:陈雪鹏;蔡志胜

    目的:探讨CT扫描对额筛窦粘液囊肿的诊断价值.方法:CT检查12例额筛窦粘液囊肿患者,结合手术病理对照分析粘液囊肿的CT表现.结果:在12例中,额窦3例,额筛窦5例,累及整个筛窦1例,前组筛窦3例.CT表现为:①囊肿为类圆形,呈典型的气球样征象.②囊肿密度均匀,增强后无明显强化.③窦腔膨胀性扩大,窦壁变薄,囊肿突出侧窦壁骨质吸收破坏,均向眼眶内突出.④囊肿轮廓光滑,与周围正常组织间有清楚的边界.结论:CT不但可显示病变的位置、范围及继发改变情况,根据病变的典型表现还可对粘液囊肿作出准确的定性诊断.

  • 高频超声对甲状腺微小癌单发病灶的诊断价值

    作者:朱雪莲;胡元平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癌单发病灶的高频超声声像图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把30例甲状腺微小癌病例,分成单发病灶组(甲状腺内只有单一微小癌结节)和多发病灶组(同时合并甲状腺其他疾病的结节),从发病部位、大小、数目及内部回声等回顾分析其声像图特点及其与病理诊断的符合情况.结果:本组单发病灶14例,多发病灶16例,肿瘤出现钙化灶占50.0%,其中微钙化占66.7%(10/15).超声与病理诊断符合率达73.3%(22/30),单发病灶诊断符合率达85.7%(13/14).结论:高频超声对甲状腺微小癌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尤其对单发病灶的诊断价值更高.

  • 葛根素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作用

    作者:叶雪梅;陈连平;叶成夫

    目的:探讨葛根素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作用.方法:将72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和治疗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葛根素注射液,然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尿微量白蛋白的值.结果:对照组治疗前后尿微量白蛋白分别为(95.1±61.4)μg/min和(92.3±64.9)μg/min,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尿微量白蛋白为(100.5±51.5)μg/min和(52.5±33.0)μg/min,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葛根素具有降低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尿微量白蛋白的作用.

  • 单侧唇裂术后鼻唇畸形二期整复

    作者:张林;彭品祥;顾晓明

    目的:总结162例单侧唇裂术后鼻唇畸形二期整复的效果.方法:对162例单侧唇裂术后鼻唇畸形采用常规方法+鼻翼脱矿软骨植入以及交叉三角瓣法进行整复.结果:162例手术病人效果优秀者为60.3%,良好者为34.1%,一般者为5.6%.结论:162例手术病人整体效果良好,唇裂术后畸形整复存在一定的难度和复杂性,手术设计应灵活掌握,创造和恢复鼻唇对称性及两者协调关系是治疗的重要原则.

  • 透析患者肩关节淀粉样变40例临床分析

    作者:郑尘非;徐玉兰;刘毅;戴胜川

    目的:了解透析患者肩关节淀粉样变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以指导临床的防治.方法:对我院40例长期血透患者行两肩关节B超检查和血清β2-MG测定,并记录透析时间及方式.结果:长期透析患者肩关节淀粉样变总发生率为45%(18/40),18例阳性患者中伴有相应症状有10例(占55.5%).其中透析时间在5年以下的患者阳性率为28.0%(7/25),5年以上的阳性率为73.3%(11/15);透析患者血β2-MG平均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值,肩关节淀粉样变者β2-MG平均水平为58.73 mg/l,无DRA者平均水平为54.55 mg/l,两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①本组肩关节淀粉样变的发生率非常高,但仅半数患者有相关的症状.②长期透析患者DRA的DRA发病率与透析龄有明显的关系.

  • 环孢霉素A加雄激素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

    作者:方炳木;李琳洁;孙冶;刘伟红;金阳缙

    目的:评价环孢霉素A(CsA)加雄激素治疗各型再生障碍性贫血(AA)的疗效.方法:观察环孢霉素A(CsA)加雄激素联合治疗21例重型AA(SAA-Ⅰ 13例,SAA-Ⅱ8例)、25例慢性AA(CAA)的临床疗效和实验指标.结果:总有效率为65.2%,其中,SAA-Ⅰ占76.9%,SAA-Ⅱ占50.0%,CAA占64.0%.结论:CsA加雄激素治疗各型AA是有效的,SAA-Ⅰ型优于其他两型.

  • 急性酒精中毒致钾、钠、氯及酸碱紊乱的救治体会

    作者:林颖;应斌宇

    目的:探讨急性酒精中毒患者的钾、钠、氯及酸碱紊乱的特点及治疗.方法:观察40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的意识状态及治疗前后血钠、血氯、阴离子间隙(AG)的变化.结果:40例中代谢性酸中毒的发生率高为70%,其他依次为:低钾,40%;低钠,25%;低氯,22.5%,且均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昏睡22例,昏迷18例,其中昏迷组低钾、低氯合并酸中毒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昏睡组(P<0.05).除1例死于并发症外,余治疗后6 h临床症状恢复,各项化验指标恢复达92.5%.结论:对急性酒精中毒伴意识改变的患者应重视其机体代谢状态的评估.洗胃、极化液加纳洛酮治疗应是主要的治疗措施,且有确切疗效.

  • 创伤后脑型脂肪栓塞综合征

    作者:林巍;陈欣欣;应斌宇;陈华

    目的:提高对脑型脂肪栓塞综合征的认识.方法:总结分析我院11例脑型脂肪栓塞综合征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其疗效.结果:10例治愈,未遗留神经系统的后遗症;1例轻度智力低下,但生活能自理.结论:脑型脂肪栓塞综合征是脂肪栓塞综合征中的少见类型,易忽视,及早诊断并进行骨折固定和肺脑的支持治疗是病人恢复的关键.

  • 成人Monteggia骨折的治疗

    作者:潘骏;洪如康;王振文;黄俊武;陈华

    目的:探讨成人Monteggia骨折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方法:对32例成人孟氏骨折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Boda Ⅰ型8例,Ⅱ型19例,Ⅲ型3例,Ⅳ型2例.所有骨折均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24例经随访10个月至3年(平均14个月),优良率为74.9%.结论:成人Monteggia骨折以BodaⅡ型骨折常见;尺骨骨折的解剖复位和钢板内固定是取得较好疗效的主要原因.伴随尺骨冠状突和桡骨头骨折的处理比较困难,是导致肘关节功能产生障碍的主要原因.

  • 血清补体C3、C4水平与儿童慢性乙肝的临床关系

    作者:李伟;陈益平;汪洪娇

    目的:探讨血清补体C3、C4水平与各型慢性乙肝的临床关系.方法:对48例慢性乙肝(其中轻度组25例,中度组16例,重度组7例)与健康对照组20例血清补体C3、C4进行监测,C3、C4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结果:慢肝重度组和中度组血清补体C3、C4水平明显低于慢肝轻度组和对照组(P<0.01);慢肝重度组和中度组间C3、C4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慢肝轻度组和健康对照组C3、C4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清补体C3、C4水平是对一种慢乙肝进行病情评估、监测愈后转归和指导治疗的重要指标.对判断HBV感染后机体免疫状态也具有重要意义.

  • 小剂量脊麻联合硬膜外阻滞对剖宫产产妇血浆β-内啡肽的影响

    作者:许峰;胡明品;徐旭仲;郑美琴

    目的:探讨小剂量脊麻联合硬膜外阻滞和硬膜外阻滞对剖宫产产妇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30例ASA Ⅰ~Ⅱ级剖宫产产妇,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5例,分别施以小剂量脊麻联合硬膜外阻滞和单纯硬膜外忖阻滞,然后观察各组产妇入室、切皮时、胎儿娩出后、关腹时的血压和心率,同时在上述各时间点取血样2 ml用放免法测血浆β-内啡肽(β-EP).结果:两组血压、β-EP值均较术前下降(P<0.05或P<0.01),组间比,娩出胎儿后B组β-EP值高于A组(P<0.01).结论:小剂量脊麻联合硬膜外阻滞和单纯硬膜外阻滞均可抑制剖官产手术应激反应,使β-EP值下降,但以前者更佳,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且对母婴无不良影响.

  • 带血管的自体近端腓骨移植治疗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

    作者:刘忠堂;温宏;张宇;苏尚庆

    目的:评价整块切除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后用带血管的自体近端腓骨重建腕关节的疗效.方法:本组10例患者均行带血管的自体近端腓骨移植术,术后就放射学及功能评价内容进行随访.结果:后一次随访时无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在桡骨和腓骨连接处均有骨愈合的放射学证据,功能评价采用Enneking标准,优1例,良8例,1例终行腕关节固定术.结论: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经广泛切除后,用带血管的自体近端腓骨重建腕关节,可较好地保留腕关节功能,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 囊性不典型肠癌的CT诊断

    作者:缪爱琴;郑祥武

    目的:探讨分析呈囊性肿块这一少见类型的肠癌其CT诊断要点及病理基础.方法:收集13例主要表现为囊性肿块的肠癌病例,其中管状腺癌7例,粘液腺癌4例,管状腺癌伴粘液腺癌2例,分析其CT表现特点及与病理的对应关系.结果:13例肠癌的主要异常CT征象有:单纯肠浆膜外囊性肿块9例,肠腔内囊性肿块伴肠外囊性肿块2例,肠腔内囊性肿块2例,累积15个囊性肿块;伴肠壁局限性增厚10例.经与病理对照分析发现,囊性肿块形成的原因有:增生型肿瘤内坏死或粘液腺癌瘤内"粘液湖"所致常见,达10例,溃疡型肠癌慢性穿孔形成脓肿3例,继发阑尾粘液囊肿1例,另1例粘液腺癌可能是结肠憩室或深在性的囊性结肠炎癌变所致.CT首诊12例,正确诊断5例,误诊7例,其中误诊为脓肿4例,其他肿瘤3例.误诊原因主要是缺乏对肠癌该种CT表现的认识,忽略癌性肠壁增厚特征等因素.结论:囊性肿块是肠癌的不典型CT表现,易误诊.注意观察肠壁增厚和肠腔内外肿块的性状,可提高CT定性诊断的准确性.

  • 长效GnRH-a对真性性早熟的近期治疗效果

    作者:留佩宁;项如莲;王秀娣;吴丽慧;游欢庆

    目的:观察长效缓释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类药物对特发性真性性早熟的短期治疗效果.方法:以醋酸亮丙瑞林缓释剂(商品名抑那通)(剂量为体重≥20kg者3.75mg/月,体重<20kg者1.875 mg/月)对16例患儿(女15例、男1例)行皮下注射治疗,采用配对资料t检验对患儿治疗前后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女性患儿治疗后93.3%(14/15)乳房回缩,3例有月经者在1个月后即停经;1例男性患儿治疗2个月时"遗精"消失.治疗后子宫卵巢明显缩小(P<0.05);黄体生成素(LH)峰值由(17.25±9.28)mIU/ml降至(6.70±1.65)mIU/ml(P<0.001),卵泡刺激素(FSH)峰值由(16.57±9.18)降至(4.53±2.20)(P<0.001),雌二醇(E2)峰值、基础值和LH、FSH基础值的改变无统计学意义;骨龄无明显增加,骨龄/年龄比下降;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无明显下降,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GF-BP3)从(5656±1741)降至(4779±1187)(P<0.05),有轻微下降.结论:用长效GnRH-a治疗男女真性性早熟均能达到快速的实验室和临床抑制效果;性腺轴的启动可能激活GH/IGF-1轴,但不参与他们以后的进一步变化;GnRH-a需长期应用才可能达到改善预期成人身高的目的.

  • 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血清总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临床观察

    作者:张瑾

    目的:了解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血清总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探讨其中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甲减患者15例、甲亢患者38例及正常体检人群40例的血清,用微粒子放免法测定总同型半胱氨酸、叶酸和VitB12水平,用酶法测定胆固醇.结果:甲减组总同型半胱氨酸和胆固醇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P<0.01),甲减组叶酸水平较正常对照组降低(P<0.01);甲亢组总同型半胱氨酸和胆固醇水平较正常对照组降低(P<0.01;P<0.01),叶酸水平在此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甲减组总同型半胱氨酸较甲亢组显著升高(P<0.01),甲减组胆固醇水平较甲亢组显著升高(P<0.01),甲减组叶酸水平较甲亢组显著降低(P<0.01);三组间维生素B12水平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不同甲状腺功能人群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胆固醇水平与其FT4有负相关性.结论: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可能对判断甲状腺功能有辅助作用,甲减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其易患心血管疾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 小儿血液净化的临床分析

    作者:张益前;毛朝鸣;戴彩香;刘景棣;杨筱敏;葛红

    目的:探讨小儿血液净化时如何快速建立血管通路及如何使其顺利进行.方法:对32例13个月至14岁重度药物、毒物中毒和危重肾功能不全患儿进行60例次血液净化治疗.结果:所有患儿都能快速建立血管通路,血液净化过程顺利;血液净化后比净化前症状减轻,肾功能改善或毒物血浓度明显下降.痊愈、好转29例,占90.7%;死亡1例,占3.1%;自动出院2例,占6.2%,与血液净化无直接相关.结论:小儿尤其是幼儿其血液净化与成人不同,成功的关键在于快速建立血管通路、稳定血容量和心血管并防止并发症.血液净化疗效迅速、可靠.

  • 粪还原糖和pH检测在小儿轮状病毒感染诊治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徐辉;徐彰;郑美琴;黄爱芬

    目的:探讨粪还原糖含量和pH值检测在小儿轮状病毒感染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以32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为观察组,进行粪还原糖含量及pH值检测,并对其中10例进行治疗后检测对比;以20例诊为症状性腹泻患儿为对照组,并对检测结果作对照比较.粪还原糖测定采用改良斑氏试剂法,粪pH用pH试纸法测定.结果:观察组粪还原糖测定阳性28例(占87.5%),对照组阳性3例(占15.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5);对阳性病例治疗后复查10例,阴转9例.粪pH检测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观察组中的10例治疗前后粪pH值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05).结论:轮状病毒感染患儿的粪还原糖能间接反映患儿乳糖酶的损害程度,同时测定粪还原糖和粪便pH可提高轮状病毒感染后继发糖吸收不良的诊断率.

  • 小儿急性小脑性共济失调12例临床分析

    作者:张崇晓;林忠东

    儿童急性小脑性共济失调是一种较少见的临床综合征.现将我科自1996年1月至2002年6月间收治的12例小儿急性小脑共济失调报告如下.

    关键词: 儿童 共济失调
  • 骨盆骨折合并直肠肛管损伤的诊疗分析

    作者:石涧江;杨波;荆鑫

    骨盆骨折合并肛门直肠损伤,临床上并不多见.其临床症状因部位和程度不同而表现各异,通常被失血性休克等合并症掩盖病情,易漏诊和误诊.我们自1987年至2000年间收治骨盆骨折合并肛门直肠损伤9例.现将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 男性染色体罗氏易位二例

    作者:刘永章;金龙金

    例1:男,32岁,身体健康,结婚6年,其妻子妊娠5次均于孕2~3个月内自然流产而就诊于温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流产胎儿均为死胎并伴有体型畸形.夫妻双方表型正常,体检未见异常,非近亲婚配,无不良环境接触史,无不良家族史,智力正常.

  • 支气管内膜结核50例误诊分析

    作者:上官宗校;陈成水

    温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自1990年7月至2000年7月间共行5659例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其中经纤支镜活检或经毛刷涂片抗酸染色细菌学证实为支气管内膜结核共72例,检查前被诊断为支气管内膜结核或肺结核并支气管内膜结核仅22例,而被误诊为肺部其他疾病者共50例,误诊率达69.4%.现就其误诊情况分析如下.

  • 绞窄性腹股沟斜疝一期修补18例报告

    作者:陈学赠;施红旗

    我院自1992年2月至2000年2月间共做绞窄性腹股沟斜疝(下称绞窄性斜疝)一期修补术18例,经随访6~36个月,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儿童过敏性紫癜24例误诊分析

    作者:谢毅勇

    过敏性紫癜(AP)是儿科常见的结缔组织病之一,发病年龄集中于学龄期及学龄前儿童,该病临床表现不典型且易引起肾损害,容易被误漏诊.本科于1993~1998年间共收治88例AP,其中24例误漏诊,现将其原因分析如下.

  • 先天性主动脉窦瘤的外科治疗

    作者:黄宪平;王胜利;胡型锑;杨美高;赵曙光;赵崎峰

    先天性主动脉窦瘤(CASV)较少见,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0.31%~3.56%[1].我们从1988年12月至2000年6月间共手术治疗15例CASV,占同期先天性心脏病的1.3%.报告如下.

  • 黄疸新生儿ABO、Rh溶血病结果分析

    作者:陈达军;林甲进;朱碎永

    ABO、Rh新生儿溶血病(HDN)发病率调查虽有报道[1],但少见.为了解黄疸新生儿中ABO、Rh溶血病情况,我们对1998年至2002年6月间嵊州市中心血库和温州医学院附属育英儿童医院诊治的新生儿黄疸患儿110例,进行了ABO、Rh-HDN的血清学检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钩虫陈旧标本头部染色法

    作者:郑晓云;刘启真;金永国

    钩虫头部的结构,尤其是口囊结构、头部以及钩齿是鉴别本虫种的重要依据之一.以往的卡红、苏木素染色效果不理想,陈旧的标本较难看清,我们试用卡拉唑黑染料(此法过去文献未见报道),对过去收集的虫体进行染色制片,效果不错.

    关键词: 钩虫 染色法 标本
  • 氨基己酸控制重症腹型过敏性紫癜一例

    作者:林宝秋;陈生立

    患者,男,25岁,因两下肢出现皮疹5天伴阵发性腹痛、解血便2天,于1998年12月14日入院.入院体检:两膝以下皮肤可见对称性散在红色出血点,直径为1-4 mm不等,压之不褪色,粘膜未见出血点,上腹中部压痛(+),反跳痛(+).

  • 双侧睾丸多发性骨髓瘤髓外浸润一例

    作者:余志贤;陈伟;俞康

    患者,男,47岁,因"无意发现左睾丸结节性肿大半月余"门诊拟"左睾丸肿瘤"收入院.入院体征:慢性病容,轻度贫血貌,皮肤粘膜略苍白,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左睾丸可及二颗大小不等的结节,分别为2.0cm×1.5cm和1.8cm×1.6 cm,四肢肌力正常,无病理征,余(-).

  • 抗Ⅰ于37 ℃引起血液定型交叉配血困难一例

    作者:郭瑞德;黄建芳;王春香

    1病史摘要患者,男,65岁,因右颌面部出现剧烈自发性疼痛来院就诊,经药物治疗,疼痛无缓解,一个多月后,右上后牙区牙龈出现一肿块约大拇指甲大小,经活检诊断为右上颌骨恶性淋巴瘤.随后住院做肿瘤切除手术并同时配合放疗性治疗.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