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杂志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urrent Advances in General Surgery 중국현대보통외과진전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山东大学
  • 影响因子: 0.9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9-9905
  • 国内刊号: 37-1369/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4-190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山东
  • 主编: 寿楠海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早期乳腺癌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效果分析

    作者:韩素芬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腔镜下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 0年2月-2012年10月我院头颈乳腺科收治的Ⅰ期、Ⅱ期乳腺癌患者110例,按淋巴结清扫方式不同分为腔镜下手术腋窝淋巴结清扫组(实验组)50例和传统手术腋窝淋巴结清扫组(对照组)6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枚数、术后引流量、并发症发生率、预后等.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115.12±23.45)min、(78.42±18.34)min,平均术中出血量分别为(48.36±10.35)mL、(87.42±20.76)mL,平均术后引流量分别为(195.62±47.87)mL、(362.72±67.93) 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平均淋巴结清扫枚数分别为(16.92±4.37)枚、(18.83±4.98)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和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所有患者均获随访4~ 37个月,平均随访(22.21±14.67)个月.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后复发转移分别为3例和4例,两组复发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乳腺癌腔镜下腋窝淋巴结清扫与传统手术清扫的临床效果无明显差异,但腔镜具有微创优势.

  • 胃癌组织脂肪酸和脂肪酸酰胺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

    作者:宋虎;彭俊生;郑骏年;宋军;符炜;徐溢新;徐为

    目的:观察胃癌组织中脂肪酸和脂肪酸酰胺水平的变化并寻找与胃癌相关的特征性小分子标志物.方法: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30例胃癌组织和30例癌旁正常组织的脂肪酸和脂肪酸酰胺水平.获得的脂类数据通过OPLS-DA多维统计分析方法建立胃癌诊断模型,应用非参数Wilcoxon检验发现具有统计学差异的组织标志物.结果:利用GC/MS分析共获得1 3种脂肪酸和4种脂肪酸酰胺,通过OPLS-DA建模后可以较好的区分胃癌组和对照组,但不能区分不同TNM分期的胃癌.胃癌组织中发现5种脂肪酸和油酸酰胺的变化较正常黏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种脂肪酸对OPLS-DA模型中两组患者的区分作用具有较大的贡献(VIP值>1).结论:胃癌组织中脂肪酸和脂肪酸酰胺的代谢发生了紊乱,胃癌脂类代谢谱对于该病的诊断具有很大的潜力,有助于理解肿瘤发生的分子机制.

  • elF4E和整合素αvβ6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牛正川;张仁华;牛卫博;刘恩宇;彭程;贺兆斌;赵传宗;洪建国;高超

    目的:探讨elF4E和整合素αvβ6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9例结肠癌及30例正常结肠组织中elF4E和整合素αvβ6蛋白的表达,并分析二者与结肠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结肠癌组织中elF4E和整合素αvβ6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结肠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lF4E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3),整合素αvβ6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TNM分期有关(P=0.027,P=0.034,P=0.031).结肠癌组织中elF4E与整合素αvβ6蛋白的表达呈低度正相关(P=0.016,r=0.288).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显示,elF4E和整合素αvβ6蛋白的表达与患者5年生存率显著相关(P=0.008,P=0.040).Cox回归分析显示,elF4E及整合素αvβ6蛋白的表达水平、组织分化程度、肿瘤浸润深度和年龄是结肠癌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elF4E高表达和α V β 6阳性表达的相对危险度分别是4.212 (95% Cl:1.779,9.973)和2.774(95% Cl:1.148,6.700).结论:结肠癌组织中elF4E和整合素αvβ6蛋白可作为结肠癌患者术后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指标,二者潜在的信号通路可能成为治疗结肠癌的新靶点.

  • SOX4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杨会杰;魏民;庞雅青;李修顺;宋金凤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SOX4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正常乳腺组织及原发乳腺癌组织中的SOX4蛋白进行检测,分析其表达水平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结果:SOX4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乳腺组织(P<0.01),与乳腺癌组织ER、PR表达、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0.01、P<0.05、P<0.01),SOX4的表达与Her-2、EGFR表达、肿瘤组织学分级、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无关(P>0.05).结论:SOX4在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与淋巴结的转移有关,可能成为乳腺癌发生发展的预测指标之一.

  • Claudin-4及Clusterin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东星;王晶;于波

    目的:研究紧密连接蛋白-4(Claudin-4)和Clusterin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0例大肠癌、25例腺瘤、20例正常大肠黏膜中Claudin-4、Clusterin的表达.结果:Claudin-4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68.6%)明显高于腺瘤组织(40.0%,P<0.05),腺瘤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大肠黏膜组织(10.0%,P<0.05).Claudin-4的表达与有无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浸润深度密切相关(P<0.05).Clusterin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70.0%)明显高于腺瘤组织(44.0%,P>0.05),腺瘤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大肠黏膜组织(15.0%,P<0.05).Clusterin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Dukes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Claudin-4与Clusterin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Claudin-4和Clusterin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可能成为大肠癌新的分子标志物或治疗的新靶点.

  • Rab25和CLIC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王倩;汪素文;高薇;田斌;曹烨华;程慧;尹朝;刘国涛

    目的:探讨Rab25和CLIC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2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和62例胃癌组织中Rab25和CLIC3的表达,分析其与胃癌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Rab25和CLIC3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7.4%、74.2%,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Rab25和CLIC3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无关(P均>0.05),而与胃癌组织分化程度、TNM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均<0.05).两种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475,P<0.01).结论:Rab25和CLIC3在胃癌组织中阳性表达,并在胃癌的侵袭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手助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不同手术入路的临床疗效对比

    作者:刘广宝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手助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采用不同手术入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3年3月收治的80例右半结肠癌患者,将所有患者按随机数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2组均为40例.实验组接受外侧入路,对照组接受中间入路,比较2组患者术中的一般情况及短期疗效.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131.3±17.5)min,术中出血(57.9±16.5)mL,对照组分别为(187.3±16.2)min和(104.5±19.8)mL,实验组少于对照组(t=14.852、11.435,P均<0.05),2组术中标本切除长度、淋巴结清除个数、术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排气时间与住院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 vs 17.5%,x 2=0.949,P=0.330).结论:在手辅助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外侧入路出血少,手术时间短,但中间入路更有利于解剖结构的暴露及肿瘤的根治.

  • 肛周脓肿患者感染大肠埃希菌耐药性分析

    作者:尤忠孝;曹茜;张俊平;徐林强;张爱平

    回顾性分析肛周脓肿患者感染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情况及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发生率,以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对近4年确诊肛周脓肿患者的脓液标本中分离出的276株大肠埃希菌(肛周脓肿组)进行耐药性分析,用纸片扩散法表型确证试验检测ESBLs,以非肛周脓肿患者大肠埃希菌感染为对照组.肛周脓肿组ESBLs阳性率为46.0%,明显高于对照组(31.0%,P<0.05).肛周脓肿组对哌拉西林、头孢唑啉、头孢呋辛、头孢噻肟、头孢曲松、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碘胺甲口唑/甲氧苄啶耐药率较高,均>60.0%,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哌拉西林、头孢曲松、头孢唑林、头孢吡肟、头孢噻肟、头孢呋辛、碘胺甲口唑/甲氧苄啶的耐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肛周脓肿感染大肠埃希菌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临床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 大肠癌骨转移的相关临床病理因素分析

    作者:丁秀杰;陈悦

    探讨大肠癌骨转移的临床病理学方面的特点.回顾性分析1 32例大肠癌骨转移与临床病理资料之间的关系,用x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别对其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的分析.1 32例大肠癌患者的骨转移占同期手术患者的1.6%,单因素分析示,骨转移的发生与肿瘤N分期、是否存在骨以外脏器转移、肿瘤分化程度及肿瘤的位置相关.多因素分析示,大肠癌骨转移与患者是否合并有其他脏器转移及肿瘤的位置相关.患者合并有其他脏器转移及原发肿瘤位于直肠是大肠癌骨转移的高危因素.对于合并有高危因素的大肠癌患者建议行骨ECT检查.

  • 血清骨桥蛋白浓度对胃癌预后的影响

    作者:周琳深

    探讨血清骨桥蛋白(OPN)浓度对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收集我院2006年2月-2008年2月收治的68例胃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血清OPN浓度与患者临床资料的关系.远处转移胃癌患者的血清OPN浓度显著高于无转移者(P<0.01),术前OPN浓度>76.23μg/L的患者1年复发率及5年总复发率均明显高于术前OPN浓度≤76.23 μ g/L的患者,且平均生存时间明显缩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血清OPN浓度对判断胃癌患者术后复发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并与术后生存时间有关.

    关键词: 胃肿瘤 骨桥蛋白
  • 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食道旁淋巴结清扫的临床意义

    作者:马艳飞;秦华东;石铁锋;孙宇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行颈部淋巴结清扫中食道旁淋巴结的意义.对2011年1月-2013年3月收治的48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均行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分析中央区的食道旁淋巴结转移率.本组手术的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为52.0%,其中中央区的食道旁淋巴结转移率为22.9%.分化型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食道旁淋巴结转移率较高,对于术中发现食道旁较大、怀疑转移的淋巴结,应给予清除,以降低复发的风险.

  • 腹腔镜阑尾切除手术方式选择及手术要点的分析

    作者:郑向欣;管小青;吴骥;顾书成;袁牧;张旭旭;邱兴

    探讨腹腔镜阑尾切除手术方式的选择及手术要点,提升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应用价值.回顾性分析201 2年1月-2013年6月实施腹腔镜阑尾切除术1 0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手术方式及手术过程中各环节的注意要点.1 09例患者中,45例实施传统三孔法腹腔镜阑尾切除术,33例实施双孔悬吊辅助法腹腔镜阑尾切除术,1 2例实施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1 9例实施改进的三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经耻骨联合上方操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30~90 min,平均45min;术中出血5~ 30 mL,平均15 mL;术后8h患者下床活动,12~24h恢复胃肠功能,平均15h;住院3~5d,平均4d.术后4例患者出现切口感染,予以换药处理后,切口愈合良好,无出血、肠梗阻并发症出现,所有患者痊愈出院.随访半年,所有患者无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出现.临床医师只要掌握好手术适应证以及患者一般情况,加上熟练的腹腔镜操作技术,可以根据患者不同情况,实施不同方式的手术操作,而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 改良Billroth-Ⅱ术对胃大部切除术后碱性反流性胃炎的预防

    作者:宋希福

    探讨改良Billroth-Ⅱ术对胃大部切除术后碱性反流性胃炎的预防作用.将200例行胃大部切除术的患者按照手术方法分为传统Billroth-Ⅱ术治疗组(A组)与改良Billroth-Ⅱ术治疗组(B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胃肠引流液量、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肠液反流情况.B组胃肠引流液量明显少于A组(P<0.05);术后剑突下持续烧灼痛、体质量减轻、胆汁性呕区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B组明显低于A组(P<0.05);B组术后6例出现轻度反流、3例重度反流,碱性反流性胃炎发生率为9.0%,与A组(1 00.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Billroth-Ⅱ术能够有效减少胃大部切除术后的不良反应,降低碱性反流性胃炎的发生率.

  • 腹腔镜与开腹结直肠手术的对比研究

    作者:尤小兰;王元杰;王道荣

    探讨腹腔镜结直肠手术的临床应用疗效和可行性.回顾性总结2009年1月-2013年4月行腹腔镜辅助结直肠手术65例与同期开腹结直肠手术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腹腔镜组手术时间长,住院费用高,但与开腹组比较,术中出血量少、术后镇痛药物用量少、术后下床活动早、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禁食时间短、术后肠功能恢复快、术后住院时间短(P<0.01);低位直肠癌保肛率和恶性肿瘤淋巴结清扫数目,腹腔镜组多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腹腔镜辅助结直肠手术具有操作安全,患者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恶性肿瘤根治更彻底,值得临床推广.

  • TACE联合RFA治疗胃癌术后肝转移29例

    作者:赵增富;任庆莹;王茹芳;赵付宪;李军波;郭世良;许俊芳

    探讨胃癌根治性术后肝转移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射频消融(RFA)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收集2008年9月-2013年9月29例胃癌根治性术后肝转移患者,先行TACE,1月后根据复查情况行FRA.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TACE和RFA,自首次发现肝转移中位生存时间为15个月.术后常见不良反应为肝区疼痛、发热等,给予对症治疗后均好转.TACE联合RFA能有效控制胃癌根治性切除术后肝转移患者肝内病灶的进展,延长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

  • 不同手术时机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的临床对比分析

    作者:左东;王钢;叶丹;黄河

    对比分析老年急性胆囊炎不同时机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对1 50例老年急性胆囊炎手术患者进行观察,根据手术时间分为观察组(发病48 h内实施手术,73例)和对照组(发病48 h后实施手术,77例).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应积极行手术治疗,48 h内手术治疗的患者临床疗效更显著,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 肝总管空肠吻合术治疗复发性胆总管结石28例

    作者:廖乘龙;李翰城;肖吓鹏;倪益树

    探讨胆管空肠吻合术对复发性胆总管结石的治疗价值.回顾性分析28例复发性胆总管结石患者治疗方式及疗效.28例患者行肝总管空肠Roux-Y吻合术治疗,均治愈,术后随访无结石复发,2例出现胆道感染症状.胆管空肠吻合术治疗复发性胆总管结石疗效满意.

  • β-catenin、 E-cadherin和Ki67在小鼠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赵一军;石枕长;韩华中;朱庆超;杨俊

    目的:探讨小鼠正常肠黏膜组织与大肠癌组织β-catenin、E-cadherin和Ki67表达情况及其关系.方法:采用氧化偶氮甲烷诱导建立小鼠大肠癌模型;运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0只正常小鼠肠黏膜组织与20只小鼠大肠癌组织中β-catenin、E-cadherin和Ki67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三者表达的相关性.结果:β-catenin在小鼠大肠癌组织中的异常表达率(70%)较正常小鼠肠黏膜组织(5%)显著升高(P<O.001);E-cadherin在小鼠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率(45%)较正常小鼠肠黏膜组织(95%)显著降低(P<0.001);Ki67在小鼠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率(80%)较正常小鼠肠黏膜组织(1 5%)显著升高(P<0.001).小鼠大肠癌组织中Ki67的阳性表达与β-catenin的异常表达呈正相关(P<0.001),与E-cadherin的阳性表达呈负相关(P<0.001).结论:E-cadherin低表达、Ki67高表达以及β-catenin异常表达可能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VEGF-C治疗兔肢体淋巴水肿

    作者:刘振川;李宏博;周华;何玉祥;吴学君;金星;董典宁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移植联合外源性VEGF-C蛋白治疗兔肢体淋巴水肿疗效.方法:手术和放射相结合制作兔后肢淋巴水肿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组(BMSC组)、VEGF-C治疗组(VEGF-C组)及联合治疗组(BV组),每组各8只.治疗后28 d测量肢体体积变化,并于治疗后30 d Western blot检测移植组织中VEGF-C表达、VEGFR-3免疫组化染色及微淋巴管计数.结果: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对照组、BMSC组及VEGF-C组的VEGF-C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BV组的VEGF-C表达较其余3组增多(P<0.05),对照组、BMSC组及VEGF-C组的微淋巴管计数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BV组的微淋巴管计数较其余3组明显增加(P<0.05).BMSC组及VEGF-C组的VEGFR-3免疫组化染色呈阳性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BV组的VEGFR-3免疫组化染色呈强阳性表达,与其余3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VEGF-C可以更加有效地改善肢体淋巴水肿.

  • Luteolin抑制乳腺癌细胞MDA-MB231增殖及IL-8信号通路的实验研究

    作者:李文仿;周科;赵宗彬;王明华;王耕

    目的:探讨木犀草素(Luteolin)对乳腺癌细胞MDA-MB231增殖及IL-8信号通路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Luteolin处理乳腺癌细胞MDA-MB231,观察MDA-MB231细胞的增殖、IL-8蛋白和mRNA的表达以及AKT、ERK的表达.结果:Luteolin可抑制MDA-MB231细胞的增殖和IL-8的分泌,并明显抑制IL-8对乳腺癌细胞的激活.结论:Luteolin是重要的乳腺癌抑制剂,在预防乳腺癌复发及转移中可能有重要的作用.

  • 低氧预适应诱导HSP70对大鼠肝癌切除术后炎症介质的调控作用

    作者:韩效帆;张琼瑶;张培建;李鹏飞;王健;薛同敏

    目的:探讨低氧预适应诱导热休克蛋白70(HSP70)在大鼠肝癌切除术后残肝组织调控炎症介质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制备SD大鼠种植性肝癌模型,将模型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O组)、缺血状态下肝癌切除组(IR组)和低氧预适应+缺血状态下肝癌切除组(HP组),每组20只.HP组的处理方式:术前给予10%氮氧混合气体处理90 min,Pringle法完全阻断入肝血流15 min,行肿瘤所在的肝左外叶切除.各组分别于术后1、8、1 2、24 h取残余肝脏标本,分别用Western blot法检测HSP70、核转录因子NF-κ B p65相对表达量,ELISA法检测TNF-α、IL-1β含量,并在光镜下观察各组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HP组经低氧预适应后,HSP70的表达明显增加,而NF-κ B p65的表达及TNF-α、IL-1β.的含量均明显降低,病理损伤减轻.HSP70在SO、IR组仅有微量表达,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低氧预适应对肝癌肝切除术后缺血残肝IR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加HSP70的表达,进而抑制NF-κB的活性及TNF-α、IL-1 β的表达有关.

  • 以发热为表现的腹腔巨大卵黄囊瘤1例

    作者:林海;南林;李晶

    1 病例介绍患者女,14岁,于2011年8月左右无意中发现腹部膨隆,因无发热,无腹痛、恶心、呕吐及腹泻等伴随症状,未在意,一直未予就诊 2013年8月5日晨起突然出现发热,当时测体温39.0℃,自以为“感冒”,给予药物(具体不详),体温恢复正常;此后7d内时常出出现发热,体温波动在37.5 ℃~39.5℃,自服药物或社区门诊对症处理,体温可降至正常 于2013年10月3日起突然出现腹部疼痛不适,为持续性胀痛,无恶心、呕吐及腹泻等症状,随即前往当地行腹部B超示腹腔巨大囊性为主的混合性病变.全腹CT:1)腹盆腔巨大混杂密度占位性病变,畸胎瘤可能;2)右侧胸腔、腹腔、盆腔积液.

    关键词:
  • 青年人胃癌的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杨金融;王腾飞;孙佛晓

    胃癌是我国的主要恶性肿瘤,任何年龄均可发生,以50~60岁多发,但青年人胃癌并不少见,且有增加趋势.文登市立医院2006年1月-2010年12月经胃镜和病理诊断的年龄≤35岁的青年人胃癌38例,总结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38例,其中男13例,女25例;年龄20~35岁,平均年龄28.4岁.主要临床表现是上腹部疼痛21例、餐后腹部饱胀感14例、消瘦及贫血11例、呕血及黑便5例、腹部包块1例,缺乏症状7例.发病部位及大小肉眼观察:胃底贲门4例、胃体胃角15例、胃窦18例、全胃1例.肿瘤直径<2 cm 23例、2~5 cm 11例、5 cm以上4例.胃癌分型:根据Bornann分型,Ⅰ型3例、Ⅱ型6例、Ⅲ型16例、Ⅳ型13例.组织病理学分型:印戒细胞癌12例、低分化癌13例、未分化癌3例、黏液腺癌5例、高分化腺癌5例 周围组织转移:术中肉眼所见及术后病检可见周围淋巴结转移31例,结肠转移3例、胰腺转移2例、腹腔转移2例.

    关键词:
  • 老年患者普外术后谵妄的诊疗分析

    作者:胡少辉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到来,临床上老年人接受手术的比例逐年上升,老年患者普外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逐渐增加.笔者对10例术后谵妄患者治疗后效果满意,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006年7月-2013年3月我科老年患者术后谵妄10例,其中男7例,女3例;年龄70~92岁,平均年龄83岁.胃肠穿孔修补术3例,胃癌根治术2例,肝癌切除术3例,结肠癌根治术2例.全部患者均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发生时间:术后12 h~3d.

    关键词:
  • 泛影葡胺造影在肠梗阻手术时机选择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晓辉;吴彪;肖新波

    泛影葡胺是一种水溶性造影剂,可以利用其高渗透压减轻肠壁水肿,增加肠蠕动,稀释肠内容物,有利于通过狭窄段肠腔从而解除梗阻,对肠梗阻的治疗有积极作用[1].笔者利用泛影葡胺的这个特性,在肠梗阻手术时机的选择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
  • 胆总管结石探查查后胆管一期缝合的临床分析

    作者:刘勇;刘伟

    随着内镜的普及和应用被广泛接受,为胆总管结石探查术后胆管一期缝合提供了有利条件,部分医院都开展了这种术式,我科于2010年2月-2013年2月完成30例胆管探查术后一期缝合,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19~68岁,平均年龄43.6岁 经B超、MRCP检查术前确诊为胆总管结石.

    关键词:
  • 升结肠癌合并肠梗阻及阑尾周围脓肿1例

    作者:李爱然

    1 病例资料患者男,68岁.因“间断腹痛、腹胀4个月,加重伴腹泻3d”于2012年9月8H来我院就诊.查体:体温36.5℃.腹部饱满,可见肠型及蠕动波,右下腹压痛,无反跳痛、肌紧张.叩鼓音,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活跃,闻及气过水声.辅助检查:胸片、心电图未见异常.腹平片示:下腹部肠管扩张,小气液平面.WBC 10.0x109 L-1,NE 79.3%,HGB 103 g/L,血钠122.7 mmol/L.考虑为“不完全性肠梗阻、结肠肿瘤可能”.给予胃肠减压、灌肠、补液、中药治疗3d后,症状缓解.结肠镜检查示:升结肠处可见不规则新生物,边界不清,质硬,易出血,表面糜烂,阻塞管腔,镜身无法通过,新生物大小不详,蠕动消失.病理诊断为“结肠癌”.拟行手术治疗,肠道准备第2天患者再次出现腹痛伴腹胀、发热,腹痛以右下腹为著,呈持续性.查体:体温38.4℃,咽无红肿,双肺呼吸音清晰.腹部饱满,可见胀大肠型及蠕动波,右下腹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右下腹局部叩实音,肠鸣音活跃,闻及气过水声.血常规示WBC 12.4x109 L-1,NE 83.3%,HGB 91 g/L.血钠126.5 mmo/L,氯93.5 mmol/L.

    关键词:
  • 脓肿型肝癌诊治6例

    作者:王希春;惠杨;孙尚韶;郎桂玲;吕文才;于国锋;魏磊;付维利

    原发性肝癌的分类目前医学界普遍采用大体形态学分类和病理学分类两种方法.某些情况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首发表现与肝脓肿相似,容易误诊,故将其命名为脓肿型肝癌[1].作者收集2004年7月-2013年10月6例脓肿型肝癌患者的病例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并结合相关文献报道如下.1 病例资料

    关键词: 肝肿瘤 误诊
  • 直肠癌根治术中肠腔冲洗必要性的研究现状

    作者:张恒春;王锡山;高岩;范东;姜浩

    直肠癌是临床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根治性切除后局部复发仍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自Heald提倡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以来,其局部复发率明显下降.而局部复发之一吻合口的复发与肠腔脱落的肿瘤细胞种植有关[1],Hubens等[2]的实验证实,游离的肿瘤细胞可以很容易种植在WAG大鼠受损的肠黏膜表面.本文总结国内外有关直肠癌术中脱落细胞冲洗必要性的研究.

  • 慢性肾衰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治疗

    作者:崔恒锋;夏盛成;王立胜;董晓强

    约40%的慢性肾衰透析患者存在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econdary hyperparathyroidism,SHPT),其发病机制包括:1)磷潴留.这是慢性肾衰SHPT重要的刺激因子.2)低钙血症.低血钙在数秒和数分钟内可增加PTH分泌,数小时内可上调PTH基因表达,数周或数月内刺激甲状旁腺细胞分裂增殖.3)活性维生素D(VD)代谢异常及抵抗.4)维生素D3受体密度和结合力降低.5)钙调节PTH分泌异常.6)甲状旁腺自主性增生.SHPT患者甲状旁腺平均质量比正常人大20倍以上.7)其他如降钙素、代谢性酸中毒、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均可影响PTH分泌.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腹腔内胆汁聚集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谭智勇;程科蔚;龚建平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较开腹胆囊切除手术有许多好处[1-2],成为许多胆囊疾病的首选方法[2-3].但是,LC术后腹腔内胆汁聚集的发生率较开腹手术明显升高[4-6].且随着腹腔镜手术的广泛开展,该病的绝对数量必然升高,其复杂性也必然增加[7].本文就LC术后腹腔内胆汁聚积的病因、临床表现和治疗对策予以综述,以提高对该病防治水平.1 基本概念

  • 甲状腺未分化癌的诊治进展

    作者:陈磊;张青云;杨植;高建国;郭风玲;刘彦春;陈序吾

    甲状腺癌是常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占全身各种肿瘤的1.2%~2.3%[1-2].2010年美国甲状腺癌新发病例数4.467万,占内分泌恶性肿瘤的95%[3].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上升趋势,近十年来发病患者数急剧增加[4.甲状腺未分化癌(anaplasticthyroid cancer,ATC)是一种高度致死性疾病,在美国占全部甲状腺癌的1.7%,世界范围内为1.3%~9.8%[5].所有患者平均存活5个月,少于20%的患者存活期超过1年[6-7].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