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Research 중국심혈관병구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医师协会,煤炭总医院
  • 影响因子: 0.8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2-5301
  • 国内刊号: 11-5122/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80-123
  • 曾用名: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
  • 创刊时间: 200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社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胡大一;万峰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左室射血分数正常患者右室心尖起搏后心力衰竭相关基因表达水平变化的研究

    作者:高见书;李江津;鲍智;杨静;张媛媛;徐海燕

    目的 探讨右室心尖(RVA)起搏是否引起心力衰竭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 选取80例因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行永久起搏器植入术的心功能正常患者,随机1:1分为右室心尖起搏组和右室间隔部(RVS)起搏组.术前抽取外周血,测定心肌肌浆网Ca2+-ATP酶(SERCA)和视神经萎缩症蛋白(OPAl)的mRNA表达水平,测定NT-proBNP,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术后1、6及12个月进行常规起搏器随访,并测定SERCA和 OPAl的mRNA表达水平,测定NT-proBNP,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与术前比较,RVA起搏组术后1、6及12个月SERCA和OPA1 mRNA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均<0.05).起搏器植入术后12个月,RVA和RVS组间SERCA、OPA1 mRNA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P=0.034).RVA起搏组术后12个月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与术前比较有增加(P=0.038),LVEF值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RVA起搏组术后12个月的SERCA和OPA1 mRNA表达水平下降与LVEF值下降呈正相关(r=0.529,95%CI 0.113~0.287,P=0.017;r=0.495,95% CI 0.028~0.788,P=0.044).RVA起搏术后12个月心功能减低组的SERCA、OPAl的mRNA表达水平较无心功能减低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P=0.035).结论RVA起搏术后外周血SERCA、OPAl的mRNA表达水平下降,这种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先于心脏结构及功能改变,而且可能与心功能减低相关.

  • 实时三维斑点追踪成像结合实时心肌声学造影预测心肌梗死后患者心肌存活性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云;李华;胡劼

    目的 探讨实时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RT-3D-STI)结合实时心肌声学造影(RT-MCE)技术评价心肌梗死后患者心肌存活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5例根据心电图、心肌酶学及冠脉造影确诊,且成功进行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的心肌梗死患者.所有患者于术前1周内行RT-MCE检查,对心肌灌注结果进行半定量评价;分别于术前及术后6个月行二维超声分析左室各节段心肌进行室壁运动,根据术后室壁运动是否改善将室壁运动异常的心肌节段分为2组:存活心肌组和非存活心肌组;同时行RT-3D-STI技术测得左室心肌整体及各节段三维峰值长轴应变(3D-LPS)、环向应变(3D-CPS)、面积应变(3D-APS)及径向应变(3D-RPS)参数指标.结果 血运重建术前,存活心肌组3D-PLS、3D-PAS、3D-PCS、3D-PRS明显高于无存活心肌组(P<0.05).单参数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静息状态下,以术前3D-PAS≤-16.5%作为截断值判断心肌梗死后存活心肌的AUC为0.944,敏感度为91.3%,特异度为93.8%,明显高于其他应变值.多参数联合分析结果显示,三维应变参数联合判断心肌梗死后存活心肌的AUC为0.969,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5.7%、90.6%.血运重建术前,RT-MCE评价存活心肌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3.1%、68.8%,一致性分析得出Kappa值为0.645.结论 在静息状态下,RT-3D-STI技术预测心肌梗死后心肌存活的价值高于 RT-MCE技术,其中三维应变参数以3D-PAS≤-16.5%作为截断值判断心肌梗死后心肌存活性的价值高,且两种技术联合应用能更好地评价心肌存活性.

  • 巨大左心室伴低射血分数的冠脉搭桥手术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吕晓;牛兆倬;生伟;吴建涛;刘廷兴;张文峰;池一凡

    目的 评估巨大左心室合并左室射血分数低下(EF<35%)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从2014年1月至2017年5月,有22例左心室显著扩大及EF低下的冠心病患者在我院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超声均提示左心室舒张末直径超过6.5 cm,EF<35%,左心室动度弥漫性下降.采取非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方式,手术中部分病例使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搭桥材料选择左侧乳内动脉和下肢大隐静脉.术后复查心脏超声,同时记录围手术期临床资料和并发症情况,并对出院病例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为3个月.结果22例病例中死亡1例,死亡原因为顽固性低心排合并多脏器功能不全.住院期间发生肺部感染2例,急性肾脏功能不全2例(未经透析治疗恢复),顽固性室性心律失常3例(其中1例安置心内除颤器,另2例口服可达龙后一直随访).左心室射血分数术前为0.30±0.04,手术后3个月测量为0.35± 0.05,左心室舒张末内径术前为(67.1±4.2)mm,术后降至(61.3±3.3)mm.结论 巨大左心室合并低射血分数的冠脉搭桥手术有较高的安全性,再血管化可以改善心脏功能和和心脏容积.

  •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短期预后的相关性

    作者:桂丹廷;黄炜璐;夏豪

    目的 探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比值(PLR)的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以及PLR对2个月全因死亡率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2013年4月到2015年4月期间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120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冠状动脉病变的SYNTASX积分评价,将120例患者分为严重冠状动脉病变组和非严重冠状动脉病变组,严重冠状动脉病变组(SYNTASX积分>25)72例,非严重冠状动脉病变组(SYNTASX积分≤25)48例.根据PLR三分位将120例患者分为高PLR组(PLR≥210)42例,中PLR组(210>PLR>90)21例,低PLR组(PLR≤90)57例.分析PLR的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以及PLR对2个月全因死亡率的预测价值.结果 非严重冠状动脉病变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189.6±51.2)×109/L比(214.3±84.1)×109/L]和PLR(95.4比241.1)明显低于严重冠状动脉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严重冠状动脉病变组的淋巴细胞计数[(2.1±0.3)× 109/L比(1.8±1.2)×109/L]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2±0.5)mmol/L比(0.9±0.6)mmol/L]明显高于严重冠状动脉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严重冠状动脉病变组中多支血管病变比例(27.1%比37.5%)、替罗非班使用率(31.2%比59.7%)、血栓抽吸使用率(20.8%比36.1%)、2个月全因累积死亡率(4.2%比9.7%)明显低于严重冠状动脉病变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YNTAX的风险比为1.4,95%可信区间为1.2~1.9,其与患者2个月全因死亡有关联性(P<0.05).PLR的风险比为1.2,95%可信区间为1.3~2.0,其与患者两个月全因死亡有关联性(P<0.05).结论 PLR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对患者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主动脉弓手术中单侧与双侧顺行脑灌注的疗效比较Meta分析

    作者:阿地力江·阿布都热苏力;伊力哈木江·克尤木;艾力夏提·阿里甫;木拉提·阿布都热合曼

    目的 探讨主动脉弓部手术中双侧顺行脑灌注(BACP)和单侧顺行脑灌注(UACP)两种技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herence library、EMbase、CNK和Wanfang Data数据库,搜集主动脉弓部停循环手术,使用单侧与双侧插管顺行脑灌注并以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TND)、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PND)及术后死亡率为结局指标的队列研究.由两位研究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7年9月.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包括2891例患者的9项队列研究被纳入分析,其中BACP组1480例、UACP组1411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术后死亡率(RR=0.88,95%CI 0.71~1.08,P=0.22)、TND(RR=1.00,95%CI 0.81~1.24,P=0.99)及 PND(RR=1.00,95%CI 0.81~1.24,P=0.99)方面两组比较均未见统计学差异.结论 主动脉弓部手术中单侧插管与双侧插管顺行脑灌注在术后死亡率及神经功能障碍方面无明显差异.

  • 慢性心力衰竭伴室性心动过速患者窦性心律震荡现象的临床观察

    作者:王春燕;陈霞;侯明桥;甘亮

    目的 总结窦性心律震荡现象在慢性心力衰竭伴单纯室早或室性早搏伴心动过速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特点.方法 将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的7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室早伴心动过速组和单纯室早组各35例,选取同时段30名有室早现象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观察研究三组入选者震荡初始和震荡斜率的变化,并根据窦性心律震荡的变化程度对其进行分级的临床评估.结果 室早伴心动过速组(0.4%比1.7%)和单纯室早组(0.1%比1.7%)的震荡初始值明显低于对照组,震荡斜率明显小于对照组(1.6 ms/RRI比7.6 ms/RRI,2.4 ms/RRI比7.6 ms/RRI);其中室早伴心动过速组的震荡初始值明显大于单纯室早组,震荡斜率明显小于单纯室早组;此外,在窦性心律震荡分级中,对照组集中在0级,单纯室早组集中在1级,室早伴心动过速组则集中在2级,各研究小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窦性心律震荡现象会逐渐得到缓解,室性心动过速患者的窦性心律震荡变化程度比伴室早患者更加显著,且窦性心律震荡的损伤程度可根据其不同分级进行准确的临床判断和评估.

  • 右胸前外侧小切口微创主动脉瓣置换的倾向评分匹配研究

    作者:朱家全;鲍春荣;张俊文;姜兆磊;张韫佼;丁芳宝;梅举

    目的 总结右胸前外侧小切口微创主动脉瓣置换的技术和结果.方法 回顾性研究我院2010年1月至2017年6月单纯主动脉瓣置换患者资料,分为微创组(n=65)和常规组(正中开胸,n=182),胸骨上段小切口患者予以排除.微创组采用股动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右侧第3肋间胸骨旁小切口,直视下置换主动脉瓣.采用Logistic模型对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主动脉瓣病变类别、心脏射血分数、心功能等级进行倾向评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匹配比例1∶1;研究微创主动脉瓣置换技术对临床结局的影响.结果 全组患者3例死亡,均为常规组患者(3/182,1.6%).微创组无中转开胸、无二次手术.进行倾向评分匹配显示,新的常规对照组(n=65)术前资料与微创组无差异;与该组相比,微创组体外循环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显著延长[(103.6±37.2)min比(88.3±27.2)min,P=0.01,(68.3±18.6)min比(48.8±18.9)min, P<0.01];微创组术后ICU停留时间和住院天数均显著低于常规组[(1.9±0.4)d比(2.4±0.9)d,(8.4±1.8)d比(10.6±3.2)d,P<0.01];微创组术后第一天引流量较少[(281±53)ml比(432±88)ml,P<0.01].两组间死亡率、深部切口感染率及输血率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0%比1.5%,P=0.32,0%比3.1%,P=0.15,23.1%比35.4%,P=0.13).结论 经右胸前外侧小切口微创主动脉瓣置换技术安全可行.该技术尽管增加体外循环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但可减少引流,加速术后康复.

  • 风湿性三尖瓣重度关闭不全外科治疗的疗效分析

    作者:朱伯卫;陈凯明;赖锋华;刘浪;林世廷;陈泽科

    目的 评价三尖瓣成形术和三尖瓣生物瓣置换术对治疗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三尖瓣重度关闭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37例风湿性心瓣膜病三尖瓣重度关闭不全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不同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三尖瓣成形术组(成形组)23例和三尖瓣生物瓣置换术组(置换组)14例.术前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心功能分级(NYHA)和三尖瓣反流分级等指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记录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及1年后随访的心功能分级、右心房横径、右心室舒张期末内径和三尖瓣反流面积.结果 术后早期死亡3例(均为置换组),其中低心排2例、心律失常1例;其余患者均痊愈出院.中期随访各组生存率分别为:成形组23/23(100%)、置换组11/14(78.57%);心功能分级分别为:成形组心功能Ⅰ级13例、Ⅱ级6例、Ⅲ级4例,置换组心功能Ⅱ级7例、Ⅲ级3例、Ⅳ级1例.中期随访各组生存率、心功能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成形组均优于置换组.中期随访三尖瓣反流分级分别为:成形组轻反流22例,中度反流1例,置换组轻度反流11例,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三尖瓣生物瓣置换术后早期死亡率较高,患者心功能较差;三尖瓣成形术后中期反流程度与三尖瓣生物瓣置换术组相似,并且患者术后心功能良好、生存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 冠状动脉非阻塞性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和预测因素

    作者:王金鑫;段鹏;朱庆磊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非阻塞性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临床特征和预测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心梗绿色通道收治的直接行PCI的STEMI患者154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狭窄是否超过50%分为冠状动脉非阻塞性STEMI组17例和冠状动脉阻塞性STEMI组137例.收集、统计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对可能的预测因素进行两组间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联合预测因子对冠状动脉非阻塞性STEMI的预测价值.结果 在STEMI患者中冠状动脉非阻塞与阻塞相比,白细胞计数较低,血浆纤维蛋白原较低.白细胞计数(OR=0.472,95%CI 0.321~0.695, P<0.01)和血浆纤维蛋白原(OR=0.200,95%CI 0.054~0.747,P=0.017)是冠状动脉非阻塞性STEMI的独立预测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两个因素联合预测冠状动脉非阻塞性STEMI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27(P<0.01),敏感度为93.3%,特异度为87.1%.结论 白细胞计数和血浆纤维蛋白原是冠状动脉非阻塞性STEMI的独立预测因素.两个因素对冠状动脉非阻塞性STEMI的联合预测价值较高,或可帮助判断STEMI患者冠状动脉为阻塞性或非阻塞性,以选择下一步诊疗方案.

  • 老老年高血压伴房颤患者乳酸脱氢酶水平分析

    作者:魏艺;褚瑜光;胡元会;薄荣强;石晶晶

    目的 探讨老老年高血压伴房颤患者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住院老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40例,其中合并房颤组42例、非房颤组98例,均行血清乳酸脱氢酶检测及常规生化检查.结果 两组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比较,合并房颤组[(191.83±20.22)mmol/L]高于非房颤组[(155.73±38.88)mmol/L],P=0.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老老年高血压伴房颤与乳酸脱氢酶呈显著相关性(r=0.560,P=0.000).结论 老老年高血压伴房颤患者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较高,故推测其在老老年高血压合并房颤患者的临床诊疗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临床上应重视该指标的检测.

  • 同型半胱氨酸及脑钠肽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宋翠;郑刚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脑钠肽(BNP)水平变化和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连续纳入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79例为心衰组;入选同期住院无心衰的冠心病患者60例为对照组.CHF组按照NYHA心功能分级法分为Ⅱ级(n=35)、Ⅲ级(n=22)、Ⅳ级(n=22)三个亚组.分别测量各组患者Hcy、BNP水平,以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相关指标.分别比较CHF组和对照组及CHF各心衰亚组间Hcy、BNP水平的差异,以及Hcy与BNP的相关性.结果 CHF组血清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23.15±8.26)μmol/L比(14.79±5.85)μmol/L, P<0.05],BNP水平亦明显高于对照组[(485.13±102.43)pg/ml比(52.99±12.43)pg/ml,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且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增加,血清Hcy、BNP水平亦明显增高(P<0.05);Hcy与BNP呈正相关(r=0.22, P=0.0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清Hcy水平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

  • 超声心动图评价肺动脉压未升高的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右心室功能的价值

    作者:张伟;王月丽;刘国文;郑洁;杨娅

    目的 探讨肺动脉压未升高的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右心室功能变化,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2015年2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62例经多导睡眠监测确诊的中重度OSAHS患者作为病例组,并选择同时期有打鼾症状但未达到OSAHS诊断标准的患者36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接受常规超声心动图及组织多普勒(TDI)检查.比较两组心脏超声常规参数、右心室面积变化率、左室心肌应变及应变率、左右室Tei指数等.结果 病例组二尖瓣E峰减速时间(EDT)较对照组延长[(286.8±76)ms比(253.8±60.5)ms,P<0.05].病例组右室面积变化分数(RVFAC)(43.2±13.1比44.9±10.2)、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18.7±3.5)mm比(20.0±3.3)mm]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心室Tei指数(RVTei)高于对照组(0.60±0.12比0.36±0.08,P<0.01),且RVTei与年龄呈正相关趋势(相关系数0.521,P<0.05).结论 中重度OSAHS患者的肺动脉压未出现明显增高时,左心室舒张功能及右心室功能出现减退,值得临床重视.

  • 右腋下小切口心脏不停跳修补房间隔缺损的临床经验

    作者:成祥军;陈若菡;王广阔;张志刚;邓毅权;李伦明;梁湘源

    目的 总结经右腋下小切口行体外循环直视、心脏不停跳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手术的临床经验,探讨其适应证及技术要点.方法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们共完成92例经右腋下小切口的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男性52例,女性40例,其中2例合并部分型肺静脉异位引流,6例存在中度以上肺高压;同期行三尖瓣成形39例.所有手术均在全身麻醉、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进行.患者取左侧卧位,切口位于腋中线与腋前线之间,皮肤切口长度5~8 cm,约经第3或第4肋间进胸,切开并悬吊心包,行升主动脉及上、下腔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经右心房切口修补房间隔缺损及三尖瓣成形.结果 全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手术死亡.术中无恶性心律失常和气栓发生,术后无脑部并发症.2例术后出现少量气胸、皮下气肿,1例出现肺不张,1例随访有1~2 mm残余分流.结论 右腋下小切口心脏不停跳下心内修补房间隔缺损手术安全、可靠,具有美容效果好、创伤轻、手术时间短及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 甲状腺功能减退与绝经前女性冠脉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刘辉;张永春;黄陆力;张俊彪;吕诚;郭军霞

    目的 探讨甲状腺功能减退与绝经前女性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连续入选疑诊冠心病拟行冠脉造影(CAG)的绝经前女性521例,按造影前甲状腺功能分为甲状腺功能减退组(43例)和甲状腺功能正常组(478例).择期行CAG,运用Gensini评分评价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并分析 TIMI血流情况.结果 与甲状腺功能正常组比较,甲减组冠心病发病率显著增高(76.7%比55.9%,P<0.01),冠脉病变程度更严重(重度:35.9%比18.8%,P<0.01),慢血流的发生率显著增高(18.6%比2.7%,P<0.01).结论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可能是绝经前女性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该类患者冠心病检出率高、冠脉病变严重,且易合并冠脉血流速度慢.

  •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预后的影响

    作者:张赛;金静静;高行娟;陈雪瑾;刁军;李莉;巩雷;武维恒

    目的 探究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介入治疗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徐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0月来心血管内科就诊并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STEMI患者405例,根据NLR水平将患者分为高NLR组(NLR≥3.40)和低NLR组(NLR<3.40),平均随访12.2(中位数)个月,应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高NLR组患者的年龄(P=0.078)、血糖水平(P<0.01)、白细胞(WBC)计数(P<0.01)、尿素氮(BUN)水平(P=0.005)高于低NLR组,左心射血分数(LVEF)(P=0.002)低于NLR组;住院期间急性心力衰竭(P=0.017)及心室颤动(P=0.027)的发生率显著大于低NLR组;在院外,全因死亡率(P=0.037)、非致死性心肌梗死(P=0.020)、支架内狭窄(P=0.022)、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率显著大于低NLR组.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血脂异常、LVEF和NLR为患者住院期间及院外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ROC曲线下面积为0.649(95%CI 0.540~0.759).结论 NLR是STEMI行急诊介入治疗患者住院期间及远期预后的一个较好的独立预测指标.

  • 硫化氢减缓主动脉夹层发生发展的机制探讨

    作者:崔俊;卞芳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指主动脉腔内血液从主动脉内膜撕裂处进入中膜,使中膜分离,并沿主动脉长轴方向扩展,形成主动脉壁两层分离的一种病理状态.AD是死亡率极高的心血管疾病,其自然过程十分凶险,未及时治疗者,33%~72%在48 h内死亡[1].AD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多是以多种炎性细胞和炎症因子参与的以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rtix,ECM)降解及血管重构为主要特征的病理过程,主要表现为主动脉中层退行性病变(平滑肌细胞调亡,弹力纤维、胶原纤维降解断裂等)[2].大量研究显示,血管重构、高血压、炎症等因素在AD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 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诊治进展

    作者:甘品;戴海龙;光雪峰

    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 PAH)是指任何原因导致的肺动脉压力升高超过正常范围.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CHD)相关性PAH(CHD-PAH)是指体-肺分流型的CHD引起的肺动脉压升高.PAH决定了CHD的手术机会及预后,影响CHD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如何诊治CHD-PAH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对CHD-PAH的诊治进展作一综述.

  • 血管迷走性晕厥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晓莹;何文博;鲁志兵

    晕厥是影响人类健康的常见临床问题,其特点是发作迅速、持续时间短,并且可以完全自行缓解,主要原因为一过性脑组织血液灌注不足[1].导致晕厥的病因多且复杂,区分其他导致意识丧失的疾病如癫痫、低糖血症、木僵及心源性猝死对指导治疗很有必要.通常情况下,详细病史和触发因素均有助于诊断.2009年欧洲心脏学会发布的《晕厥诊疗指南》对其病理生理做了具体的分类:①由典型触发机制引起的反射性心动过缓;②由静脉淤滞或失液导致的静脉回流不足引起;③由心血管疾病引发的,如心律失常、结构性心脏病等[2].

  • Mindin在心血管代谢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小熊;夏豪;宋莉

    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心血管代谢性疾病(cardiometabolic diseases)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心血管代谢性疾病是指代谢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单一或者同时发生可相互影响的病理改变,是代谢性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总称[1].虽然诸如他汀类药物和PCSK9抑制剂等新型药物的研发得到迅猛发展,但是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心血管代谢性疾病的患病率持续增加[2],这对现有的治疗手段和干预方式提出挑战,给全球的健康和经济发展造成严重的负担.因此,有必要寻找新的治疗靶点和探索新的干预措施来阻遏甚至逆转心血管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 TMEM16A氯通道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苏振宇;李小兵;李军鹏;李红方;黄建成;张会军

    目的 探讨TMEM16A氯通道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SD小鼠分离心肌细胞,分为4组,空白组正常培养细胞,模型组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对照组在模型建立后采用Cl-free培养,实验组在模型建立后加入终浓度为0.1 mmol/L TMEM16A氯通道抑制剂,记录和观察细胞存活率,GSH-Px、SOD、MDA、LDH酶活性变化及细胞内的Ca2+含量,TMEM16A、NF-ΚB表达变化情况.结果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细胞存活率降低、LDH升高(P<0.05),对照组、实验组与模型组相比细胞存活率均升高,LDH均降低(P<0.05).模型组与空白组相比,细胞悬液中MDA含量升高,SOD、GSH-Px降低(P<0.05),对照组、实验组与模型组比较细胞悬液中MDA含量降低,SOD、GSH-Px活性升高(P<0.05).空白组心肌细胞Ca2+含量为13.44±11.43,模型组为207.13±19.33,对照组和实验组为43.55±5.39和24.59±3.19,模型组高(P<0.05).模型组的TMEM16A、NF-ΚB蛋白相对表达水平高,其次为对照组,实验组和空白组低,两两对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MEM16A氯通道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起了重要作用,与增加细胞内氧化应激作用、NF-ΚB活性、细胞内Ca2+含量有一定的相关性.

  • 新活素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早期应用效果

    作者:郝清卿;张飞飞;吕彩霞;李树仁;容春莉

    目的 探讨新活素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后早期应用效果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纳入168例于2015年1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后患者,根据患者的意愿和所选择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80例,观察组患者8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新活素治疗(首先以1.5 μg/kg静脉冲击后,以0.0075 μg·kg-1·min-1的速度连续静脉滴注72 h),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及各项指标.结果 观察组PCI后心肌酶酶峰值低于对照组,心功能优于对照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7.05%比31.25%,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87.5%比68.7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后早期应用新活素,可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提升患者满意度.

  • 高龄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并发下消化道出血一例

    作者:万进东;王丹;阚竞宇;刘森;周鹏;王沛坚

    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78岁,因发作性胸闷、胸痛1周入院.既往有2型糖尿病病史14余年.查体:脉搏80次/min,血压130/80 mm Hg(1 mm Hg=0.133 kPa),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及胸膜摩擦音,心率80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体重:42 kg.心电图:窦性心律,心率80次/min.检验:血糖14.78 mmol/L,Trop I 0.68 μg/L,肝肾功、电解质、血脂、凝血功能等未见异常.初步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心功能2级;2型糖尿病.入院后行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左主干无明显狭窄,前降支近段次全闭塞,前向血流TIMI 1级;回旋支中远段重度局限性狭窄约70%,前向血流TIMI 3级;右冠状动脉近段中度局限性狭窄约50%,前向血流TIMI 3级.考虑前降支近段病变为本次发病的罪犯血管,给予2.0 mm×15 mm球囊预扩张后于前降支近段植入3.5 mm×25 mm药物洗脱支架1枚.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