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医学 > 中华中医药杂志

中华中医药

中华中医药杂志

China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Pharmacy 중화중의약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医药学报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影响因子: 1.1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3-1727
  • 国内刊号: 11-5334/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www.zhzyyzz.com
  • 曾用名: 中国医药学报
  • 创刊时间: 198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中医药学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华中医药杂志编辑部
  • 类 别: 中医学
期刊荣誉:
  • 病机理论与中医学术创新

    作者:于智敏;卢红蓉;李海玉;张华敏

    对病机概念进行解读,通过文献考证,直解其概念内涵;从病机与辨证的关系、历代医家对病机理论的创新,论证病机理论为中医理论创新突破口的可能性,提出病机是中医理论之"靶点"、"敏感点"的猜想,并对病机理论研究提出若干设想.

  • 参元丹胶囊对动脉内皮损伤大鼠血浆内皮素、血管紧张素Ⅱ、血清一氧化氮合酶影响的研究

    作者:刘红旭;尚菊菊;赵子厚;张锁雅;周萍;王振裕;李敏;郭玉红;温庆祥;张晓辉

    目的:观察益气破血法组方中药参元丹胶囊(SYD)对动脉内皮损伤大鼠血浆内皮素(ET)、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血清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影响.方法:应用导管拉伤加高渗液损伤的方法建立大鼠主动脉内皮损伤模型,研究中药SYD对大鼠动脉内皮损伤后血浆ET、AngⅡ、血清NOS水平的影响.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病理模型组ET明显升高,P<0.01;SYD组可抑制ET的升高,P<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各组的NOS均有升高,P<0.05,P<0.01;SYD组与病理模型组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病理模型组ET/NOS明显升高,P<0.01;与病理模型组比较,SYD组可抑制ET/NOS的升高,P<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病理模型组的AngⅡ有升高趋势,但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病理模型组比较,SYD可降低AngⅡ,P<0.05,P<0.01.结论:参元丹胶囊能调整ET/NOS比值及AngⅡ水平,提示其对血管内皮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论十二经脉气血运行始自手太阴肺经

    作者:张光霁

    中医学术发展源远流长,百家争鸣,但仍有部分学术问题隐晦不明,多有文章论述十二经脉之循行规律,鲜有文章详细论述十二经之气血运行始自手太阴肺经.文章试就此问题的提出及十二经脉气血运行始自手太阴肺经的四个方面论述之.

  • 中医与形上之思

    作者:李致重

    《周易·系辞第十二上》所说的"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应当是人类科学史上早、准确,而且至今不失其指导意义的科学分类原则和标准.研究事物运动状态及其过程的科学,为形上性科学;研究事物结构形态的科学,为形下性科学.人类医学所面对的人,是天地万物之灵,也是世界上复杂的生物.因此与其它生物相比,人具有典型的形上、形下二重性.据此,人类医学也必然有形上(比如中医)与形下(比如西医)两大门类.以中国哲学和系统理论为基础的形上性思维方式,孕育了中医学.与此相对,以近代分析(或还原)性科学方法为基础而形成的医学,则是西医.按照"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的传统说法,当代中医学术发展上的首要问题,即要以形上、形下的科学分类原则和标准,为中医正名.长期以来,迷信近代分析(或还原)性科学方法,远离形上之思,是中医学术发展困惑和停滞的主要原因.为了实现中医的复兴,就应当回到形上之思的轨道上来.

  • 左归降糖灵提取物改善葡萄糖、胰岛素和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联合诱导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研究

    作者:葛金文;梅志刚;朱惠斌

    目的:探讨左归降糖灵改善葡萄糖、胰岛素和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联合诱导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作用.方法:采用2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细胞研究模型,观察不同剂量左归降糖灵及达美康作用后细胞形态学、细胞生长活力及条件培养液中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含量的变化.结果:模型组细胞普遍回缩变圆,细胞内出现粗糙样颗粒变化,细胞活力明显下降(P<0.01),条件培养液中PAI和FT-1含量明显升高(P<0.01、0.05),NO含量明显降低(P<0.05),而tPA含量变化不明显(P>0.05);三个剂量的左归降糖灵组及达美康组均可不同程度改善细胞形态变化,提高细胞活力,降低PAI和ET含量,升高NO含量;除达美康组能提高tPA含量外,其余各组tPA变化不显著(P>0.05).结论:左归降糖灵对葡萄糖、胰岛素和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联合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形态学异常、细胞活力下降及调节血管舒缩和纤溶功能异常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 黧黑斑研究源流犀烛

    作者:叶世龙

    目的:探讨黧黑斑之研究沿革.方法:根据历代文献,考察各个朝代黧黑斑之研究内涵.结果: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对黧黑斑之病名、病因病机、诊断与治法已有初步研究,唯独方药缺如.汉唐时期,提出了"面尘"、"黑(黑干)"、"(黑干)(黑曾)"、"面皯(黑黾)"、"面黑皯"等别名,和痰饮内渍、腠理受风之病因,肝肾阴虚、脾胃虚弱、湿热、瘀血阻络、血气不和之病机,证候描述为面如蒙尘、或黑如漆柴、或如乌麻、或如雀卵上之色,治疗有方药、针灸和按摩等,内容皆较粗浅.宋朝以后,深化和扩展了其病因病机及证候研究,增加了肾虚血弱、阳明燥胜、肺金燥郁及肝胆火旺的病理概念,治疗手段和药物都较既往更加丰富、具体,只是文献仍然零散,未自成体系,亦无专著.进入近代,一如清前,无所突破.至解放后,尤其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中医美容学的兴起,黧黑斑研究无论在形式和内涵上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展.结论:探明黧黑斑的源流,对今后深入研究具有基础性作用.

  • 补中益气汤对脾气虚证大鼠胃泌素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者:郑小伟;包素珍;宋红;李荣群;王颖

    目的:探讨补中益气汤不同浓度、不同时间对脾气虚证大鼠胃泌素(gastrin,GAS)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以大黄法、游泳力竭法、饥饿法三因素复合的方法复制脾气虚证大鼠模型,造模大鼠随机分成模型组、补中益气汤低、中、高剂量组,在干预后不同时间(7d,14d,21d),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RT-PCR)检测补中益气汤对胃窦GAS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补中益气汤中、高剂量组血清GAS水平升高(P<0.05,P<0.01)、胃窦GAS mRNA表达上调(P<0.05,P<0.01);中、高剂量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以中剂量组为佳.结论:补中益气汤能上调GAS mRNA表达可能是其治疗脾气虚证的机制之一.

  • 宋明时期的"天人合一"观

    作者:张波;刘星

    宋明时期的"天人合一"观,以"天人同理"为模式,以"格物穷理"为手段,使中医命门学派医家建立了"太极(命门)-阴阳-五行(脏腑)"生命模式,并以此来探索生命的起源和奥秘.对"天人合一"观不同历史时期特质的研究,有利于把握中医学理论形成的轨迹和脉络,为进一步发展中医学奠定基础.

  • 糖肾汤对糖基化蛋白诱导培养下系膜细胞表达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2的影响

    作者:柴可夫;王亚丽

    目的:研究糖基化蛋白诱导培养下,糖肾汤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表达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2(TIMP1、TIMP2)mRA的影响.方法:采用血清药理学及体外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培养方法,用糖基化牛血清白蛋白(AGE-BSA)刺激肾小球系膜细胞,采用RT-PCR法检测系膜细胞TIMP1、TIMP2 mRNA表达.结果:糖基化蛋白可上调TIMP1、TIMP2 mRNA表达,糖肾汤能降低TIMP1、2mRNA表达.结论:糖肾汤对金属蛋白酶系统紊乱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 舒唐络胶囊中黄连提取工艺的研究

    作者:孙晶;贾晓斌;陈彦;成旭东

    目的:确定舒唐络胶囊中黄连的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L9(34)正交设计,以盐酸小檗碱的含量为指标,优选舒唐络胶囊中黄连的提取方法.用HPLC法测定盐酸小檗碱的含量,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十二烷基磺酸钠(40∶60∶0.12).结果:佳提取条件为6倍量70%乙醇回流2次,每次1.5h.结论:确定的佳工艺所得盐酸小檗碱的提取率较高,可用于实际生产.

  • 冬菀止咳颗粒治疗急性支气管炎(风寒袭肺证)的临床及实验研究

    作者:洪广祥;张燕萍;黄敬耀;张琼;王伟;李国勤;段俊国;范伏元

    目的:探讨冬菀止咳颗粒对急性支气管炎(风寒袭肺证)的疗效和"肺鼻同治"理论的实效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多中心的临床观察方法对412名急性支气管炎患者进行与通宣理肺汤疗效对照,用动物试验测试冬菀止咳颗粒镇咳,祛痰,抗炎,抗菌,抗病毒,解热作用.结果:临床观察表明试验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中医症状积分比较,P<0.01.动物试验表明冬菀止咳颗粒明显降低电刺激对豚鼠呼吸振幅变化的影响和氨水气雾引起的小鼠咳嗽;能促使小鼠以721型分光光度于558nm波长处比色测定的排酚红量明显增多,促进大鼠排痰量明显增多,高剂量下明显对抗蛋清引起的大鼠足跖肿胀,降低冰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牛津杯法体外抗菌试验表明0.5g生药量/ml时对乙型链球菌、大肠杆菌有体外抑制作用,1.0g生药量/ml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乙型链球菌,大肠杆菌有体外抑制作用,降低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小鼠病死率;对体内外流感病毒感染具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对酵母所致家兔体温升高有明显解热作用.结论:冬菀止咳颗粒治疗急性支气管炎(风寒袭肺证)效果明显,具备明显镇咳,祛痰,抗炎,抗病毒,解热作用和一定抗菌作用.应用"肺鼻同治"理论指导治疗风寒袭肺所致的咳嗽证可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

  • 中医发展面临的文化问题及对策

    作者:王旭东

    中医存废之争,提示中医界必须正视自身的缺陷,改变文化错位、话语阻隔的现象,在文化层面上适应现代社会的认识能力.通过分析中医文化内涵的时代变化,以及与现代社会文化之间的冲突,解释了诸多误解中医的内在原因,提出了发展中医文化的对策及建议,对中医药学术进步有启迪和警醒意义.

  • 从疾病本质上认识咳嗽变异性哮喘

    作者:李友林;晁恩祥;罗社文

    从疾病本质上认识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是临床实践中正确辨病与辨证的基本要求,是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防治和深入研究的保证.

  • 痹祺胶囊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效学实验研究

    作者:边新群;刘维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以关节组织慢性炎症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致残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现仅以痹祺胶囊进行药效学实验,为评价其疗效机制提供依据.

  • HPLC法测定连黄口服液中黄芩苷的含量

    作者:袁强;陈锋

    连黄口服液为本研究室研制的纯中药制剂,由黄芩、连翘、地骨皮、金银花、龙胆草等六味中药组成,具有清热解毒、止咳平喘的功能.主要用于治疗外感风热引起的发热头痛、目眩、咽喉疼痛等症.黄芩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能,其有效成分黄芩苷(C21H8O11)[1]是连黄口服液的主要药理活性成分之一,本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制剂中的黄芩苷进行含量测定,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指标.

  • 黄芪总提物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作者:许杜娟;陈敏珠

    黄芪是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荚膜黄芪和内蒙黄芪的根,具有补气升阳、益卫固表等功效.黄芪含有多种有效成分,黄芪总提物(total astragalus extract,TAE)是从黄芪中提取的有效部位群,本研究室多年研究发现,黄芪具有抗炎、抗氧化、免疫调节[1]以及抑制肿瘤细胞生长[2-3]等作用.本研究观察了TAE的体内外抗肿瘤作用,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现报道如下.

  • 桑白皮提取物对实验性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保护作用

    作者:马松涛;王秋林;张效科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有报道认为确诊1年的糖尿病患者中其神经病变的发生率为7%,而病程25年以上者,发病率达50%,如果包括亚临床的神经病变,发病率高达90%.蛋白的非酶糖化和自由基损伤是导致神经结构和功能异常的重要原因.应用蛋白非酶糖化抑制剂如氨基胍及抗氧化剂硫辛酸均具有改善糖尿病大鼠神经功能的作用[1-2].本实验研究桑白皮提取物对糖尿病大鼠神经病变的脂质过氧化物、糖化终产物、坐骨神经髓鞘面积等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 葛根素保护家兔肠黏膜再灌注损伤的形态学研究

    作者:张桂萍;王德华;郝步伟;房卫华

    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临床常见的病理生理过程,不仅可以引起消化道局部的组织损害,而且可以导致肠内细菌和毒素移位到体循环,引起大量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的释放,甚至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1].因此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发生发展机制及防治措施的研究已成为危重病医学的重点课题之一.实验证明,葛根素具有改善组织微循环[2]以及抗自由基[3]、抗氧化[4]等药理作用,能减轻心、脑、肾等组织的再灌注损伤,但对肠组织的再灌注损伤有无保护作用,尚未见报道.本研究拟通过对肠黏膜组织结构,特别是肠黏膜屏障通透性的观察,探讨葛根素对肠再灌注损伤的影响,为临床应用葛根素防治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提供理论依据,以开辟葛根素新的临床用途.

  • 虎杖对肺纤维化大鼠Th1/Th2细胞因子干预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宋康;骆仙芳;石亚杰;夏永良;杨珺超;李柏颖;王媛

    肺纤维化可由多种疾病及药物或放射线等引起,是许多疾病在病情发展过程中的共同病理过程,预后较差.其患病率和病死率在呼吸系统疾病中日趋增长,而传统药物的效果又不甚理想.本实验选用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药虎杖对肺纤维化大鼠进行早期干预,动态观察肺纤维化大鼠第3、7、14、28、42、56天时血清γ-干扰素(INF-γ)、白介素-4(IL-4)含量的变化,探讨虎杖对肺纤维化大鼠血清INF-γ、IL-4的影响及防治作用.

  • 张仲景辨治失眠探析

    作者:黄苏萍

    失眠是临床常见病症,其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对失眠的描述有不得眠、不得睡、不能卧、起卧不安、卧起不安、不得卧寐等.书中涉及失眠的条文29条,其中18条备有治疗方药,对失眠症的辨证施治、理法方药较为完备,可见张仲景对失眠症的重视.究其法则,经分析梳理可归纳为以下八法[1-3],现简述之,冀对当今临床诊治失眠症有所启示作用.

  • 张长恩论《伤寒杂病论》异病同治之道

    作者:邹芷均;孙劲晖;石应轩

    张长恩教授是当代仲景学说的资深研究者,也是善用经方的临床家,对疑难杂证尤有心得,每多新悟.张教授虽年已古稀,对后学者仍关怀备至,吾辈有幸师从张教授,获益匪浅,现将张教授活用《伤寒论》,异病同治的体会总结如下.

  • 多发性脑梗死中医病机辨治特点探微

    作者:王敬卿

    多发性脑梗死系指反复发作或由两个及两个以上不同供血系统脑血管闭塞引起的梗死,少数情况下一次急剧的脑血流动力学变化即可导致两处或两处以上脑梗死,即可以概括为时间或空间上的多发,时间上的多发更为多见(本文主要指时间上的多发).脑梗死的再发率为4%-14%,早期复发率高达30%,特别是患者首次脑梗死后1-3年再发的危险性更大[1].目前认为,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高黏血症等两种基础疾病以上并存是脑梗死再发的危险因素[2].多发性脑梗死患者由于有多种危险因素并存,发病后并发症也较首次中风为多.因此,多发性脑梗死后的高病死率、高致残率尤为突出,后遗症多而重.故在治疗上,无论是中医或西医,均应有别于单发性脑梗死(指单病灶)或首次中风的治疗.

  • 五运六气学说在慢性肝病中的应用

    作者:池晓玲;萧焕明;樊正伦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是世界范围传染病死亡的主要病因.我国是慢性乙型肝炎高发区,根据2002年全国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我国一般人群HBsAg阳性率为9.09%[1],估计约1.1亿人为慢性HBV感染,占全世界慢性HBV感染者1/3,其中慢性乙肝约3 000万例[2].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病人、家庭及社会都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然而就目前的科技水平来说,无论中医或西医对慢性乙型肝炎均无确切疗效,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中医治疗具有简、便、廉、验的优点,发挥传统中医药的优势在慢性乙肝的治疗上具有很大的潜力."运气学说"在《黄帝内经》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中医传统的思想之一,对后世医家及各个学科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探讨运气与辨证施治的问题是非常现实且有深远意义的问题.

  • 糖尿病伴发抑郁症的中医辨治规律探讨

    作者:朱伟;王学美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逐渐上升.由于糖尿病不能治愈、需终身服药,以及并发症威胁等因素的影响,很多患者的心理状况发生变化,出现抑郁症.Padgett报道180例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抑郁症状的发生率为59%,显著高于一般人群[1].国内外已有大量的研究证明,由于此病患者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某些应激激素的分泌大量增加,间接抑制胰岛素的分泌,使三大营养物质尤其是糖代谢紊乱,导致机体对葡萄糖的利用下降,对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及病情转归有消极的影响[2-6].因此临床上亟需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但西药抗抑郁剂副作用较大,患者使用依从性较差.笔者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总结出一套采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伴发抑郁症的方法,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运用,疗效颇佳,现加以总结并作探讨分析,请同道指正.

  • 红外热像术在手法治疗颈性眩晕中的应用

    作者:张军;武震;唐东昕;孙树椿

    颈性眩晕为临床常见病,属于椎动脉型颈椎病范畴,与神经、血管因素密切相关.目前,多数学者认为,椎-基底动脉系对脑干供血不全导致前庭系统功能障碍是引起颈性眩晕的重要原因.而其病因可能是动力失衡致颈椎节段失稳,椎动脉受刺激引起管壁痉挛.中医手法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手段,笔者应用红外热像检测技术对手法治疗颈性眩晕进行了临床研究,报告如下.

  • 颈椎病的非手术疗法及其分析

    作者:张向前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但病因主要是颈椎因长期劳损以及在随年龄增长的生理性退变的过程中,出现椎体前后缘及小关节的骨质增生,此外其周围的关节囊、韧带也相应地发生充血、肿胀、纤维化、钙化或骨化等一系列的变化,继而刺激或压迫脊神经根、脊髓、颈部交感神经、椎动脉或脊髓的营养血管等,引起各种不同的临床表现.此外,颈部外伤和过度劳累是加速颈椎老化的重要因素,颈部受凉等原因也被认为是诱发颈椎病的重要因素.颈椎病治疗方法虽多,但往往取效不明显.

  • 宫血宁减少宫颈环形电刀切除术后出血疗效分析

    作者:雷卫勇;杨芳

    子宫颈病变是女性常见的疾患之一,由于宫颈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及监测HPV感染的计算机辅助细胞检测(CCT)、透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TCT)、阴道镜检查及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分析等技术的广泛应用[1],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早期发现逐渐增加,患者亦日趋年轻化.目前治疗宫颈疾病的方法很多,90年代初欧美开始广泛应用环形电刀切除术(loopelectro-surgicalexci-sionprocedure,LEEP)[2],我国目前部分地区已推广使用.本院从2003年11月8日至2006年5月30日对600例各种宫颈病变采用LEEP治疗,为了减少LEEP术后宫颈脱痂出血,笔者采用宫血宁胶囊术后治疗,取得了显著疗效,报道如下.

  • 彝族验方痛经帖治疗痛经的临床观察

    作者:陈林兴;马伟光;熊磊;马云淑;周青

    痛经是指妇女每值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以小腹及腰骶部疼痛,甚则剧痛难忍为主症的病证,是妇科的常见病、多发病.痛经以青年女性多见,也可见于部分中年女性.我国适龄妇女痛经发病率为33.19%,其中原发性痛经占36.06%,严重影响工作者占13.59%[1],且本病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彝族验方痛经帖是马伟光博士20世纪90年代初根据云南峨山彝族民间验方发掘而得,经民间长期临床验证,具有良好的效果.笔者将其开发研制成具有良好透皮效果、药量成分可控、透气性好、对皮肤无刺激性、使用方便的巴布剂.临床观察2年余,对于痛经止痛效果满意.现将治疗146例中医辨证为血瘀痛经(包括原发性痛经和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的继发性痛经)的临床观察报道如下.

  • 从肾虚血瘀论治强直性脊柱炎

    作者:陈志煌;沈鹰;孙维峰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主要侵犯中轴关节,以骶髂关节炎和脊柱强直为主要特点的风湿性疾病,属自身免疫病,其发病与遗传因素人类白细胞抗原HLA-B27和肠道或泌尿生殖道细菌感染有关.中医将之归于"痹证"、"历节"、"大偻"范畴.近年来中医药对该病的治疗从肾虚血瘀论治取得了一定进展.笔者通过长期的临床观察,依据本病病变广泛、慢性进展、病程长的特点,采用补肾活血蠲痹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简介如下.

  • 活血通络颗粒治疗输卵管炎性不孕症及对血液流变学影响的临床研究

    作者:欧阳紫婷;钱平;陈淑琼;沈艳;粟泉

    输卵管炎症引起输卵管阻塞是女性不孕症的重要原因之一,占不孕妇女的20%-40%,近年来对其诊治的研究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现代医学多以输卵管反复通水术、抗炎及输卵管整形、造口及粘连分解等方法治疗,但疗效尚不理想,且患者对手术治疗往往难以接受.自2004来,笔者应用活血通络颗粒治疗输卵管炎性不孕症,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云南白药加新生化汤冲剂减少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的临床观察

    作者:刘荣

    药物流产已广泛用于临床终止早期妊娠,具有安全、简便、不需宫内操作,无创伤性等优点.但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时间较长一直无较好的解决方法.为了减少这一副反应,笔者将药物流产后的妇女给予口服云南白药胶囊加新生化汤冲剂,观察其疗效,现报道如下.

  • 儿童多动症中医治疗近况

    作者:黄玲

    儿童多动症是儿童时期较常见的一种轻微脑功能障碍综合征,其临床表现为患儿智能正常或接近正常,注意力不集中,活动过多,冲动任性,可同时伴有学习困难和异常.本病严重影响广大患儿的身心健康,也给家庭、学校、社会带来不良的影响.根据吴颖萍[1]报道:国外调查患本病的儿童占学龄儿童的5%-10%,14岁以下儿童发病率约7%-9%,男女比例为6∶1.对于其发病原理及机制现代医学正在研究之中,目前尚未完全明了,而西药治疗本病的副作用较大,较易反复.近年来,各家报道中医治疗本病疗效较佳,现对本病的中医治疗近况作一概述.

  • 论痰瘀理论对非酒精性脂肪肝辨证与治疗的指导作用

    作者:黄静娟;刘树军;车念聪

    痰瘀同病是非酒精性脂肪肝理论的基础有关痰瘀的论述早可追溯到《灵枢·百病始生篇》"凝血蕴里而不散,津液涩渗,著而不去,而积皆成矣"的论述,凝血、津液涩渗,即瘀血痰浊互结,这是痰瘀证的早记载.至汉代张仲景已对痰瘀病证有了深刻的了解,并且针对痰瘀互结证制定了一系列有效方剂,例如鳖甲煎丸、大黄(庶虫)虫丸、大黄牡丹汤、桂枝茯苓丸等.隋代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痰饮病诸候》中指出"诸痰者,此由血脉壅塞,饮水积聚而不消散,故成痰也".认为血瘀导致了痰的形成,痰的组成包含了瘀血成分,即痰的本质就是痰瘀.痰瘀同病首见于《丹溪心法》,日:"肺胀而咳,或左或右不得眠,此痰挟瘀血,碍气而病".清代名医叶桂对痰瘀同病更有发挥,将众多疑难杂病、顽固之疾归结为络病,首先创立了"久病人络"学说,指出"经年累月,外邪流着,气血皆伤,其化为败血凝痰,混处经络".认为久病人络,须考虑痰瘀互阻之证."久病人络"的本质乃痰瘀交混互结络脉之中,由此络病也成为痰瘀同病的代表.归结前人关于痰瘀的认识可概括为下列四点.

  • 病证结合证候模型研究基本思路

    作者:赵慧辉;王伟

    辨证论治是中医理论体系的特色和中医临床医学的精华,证候则是中医认识和治疗疾病的基础与依据.因此,证候的研究是中医理论和临床研究的核心与关键问题[1].但是,证候研究经历大约50年后仍然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突破,究其根本原因是证候的本质规律没有被揭示,其中一个关键的环节是证候研究缺乏基础到临床的桥梁,而从基础到临床研究的一个重要桥梁就是动物模型.

  • 中国优势与特色学科学术期刊发展暨国际拓展研讨会纪要

    作者:闫志安;王晓彬;张利军;李芳

    为了更好地界定我国优势与特色学科,探讨其优势所在,打造精品科技期刊,引领学科的学术发展及中国文化的传播,促进我国优势与特色学科的科技创新与国际交流,2006年10月25日至26日,由中国科协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华中医药杂志》社承办的"中国优势与特色学科学术期刊发展暨国际拓展研讨会"于浙江省宁波市隆重召开.此次会议得到了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的大力支持.国内约40家知名优势与特色学科领域的学术期刊派代表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中华中医药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4 05 06 07 08 09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6
1999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