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蚌埠医学院学报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Journal of Bengbu Medical College 방부의학원학보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安徽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 蚌埠医学院
  • 影响因子: 0.9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0-2200
  • 国内刊号: 34-1067/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6-37
  • 曾用名: 医学资料汇编杂志
  • 创刊时间: 197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蚌埠医学院学报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安徽
  • 主编: 祝延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微注泵泵注小剂量氨茶碱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122例

    作者:文胜利

    目的:探讨微注泵泵注小剂量氨茶碱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22例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62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治疗,治疗组在传统方法基础上再应用小剂量氨茶碱治疗,比较2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2组患儿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患儿治疗后咳嗽、肺部干湿罗音和哮鸣音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对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采用小剂量氨茶碱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小剂量米非司酮联合GnRHa治疗卵巢巧克力囊肿术后疗效观察

    作者:李晓平

    目的:探讨术后小剂量米非司酮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GnRHa)治疗卵巢巧克力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行腹腔镜巧克力囊肿剥除术的单侧卵巢巧克力囊肿97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8例。观察组术后第2天开始小剂量口服米非司酮10 mg/d,持续服用3个月;并在术后第1次月经来潮第2天肌内注射GnRHa,每次3.75 mg,每28 d 1次,连续注射3次。对照组仅注射GnRHa,用药方法同观察组。1年后,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并观察记录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用药1年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和复发率分别为100.00%和4.08%;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和复发率分别为87.50%和14.58%,2组的总有效率和复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和治疗后2组血清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和孕酮(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血清FSH和LH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E2和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 <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8.78%,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42%,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卵巢巧克力囊肿术后小剂量米非司酮联合GnRHa治疗效果好,复发率低,并利于改善卵巢功能。

  • 联合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预防上消化道出血疗效分析

    作者:王明治;刘坤鹏;刘士会

    目的:探讨联合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预防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及治疗体会。方法:51例在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的基础上,经腹以管状吻合器离断吻合食管下段而切断肌层及黏膜层血管(即联合断流术),预防门静脉高压患者上消化道出血。分析联合断流术围手术期准备、手术时机、手术方式、术后营养支持、术后治疗及并发症的处理等。结果:痊愈出院50例,病死1例,吻合口瘘1例,吻合口狭窄1例。术后出现不同程度腹水23例,发热9例。随访7年,无再次出血。结论:联合断流术是治疗门静脉高压预防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有效方法。

  •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胫后动脉内踝上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感染创面的临床应用

    作者:丁长年;徐小春;杨绪亮;路勇;武剑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VSD)联合胫后动脉内踝上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感染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6例足踝部感染创面先以VSD行足踝部感染创面的引流治疗,再以胫后动脉内踝上穿支为血管蒂设计、切取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创面,皮瓣面积4 cm×10 cm~8 cm×14 cm。结果:16例皮瓣均一期成活,质地柔软,外形良好,供区无明显并发症,患者术后满意度评分为6~9分。结论:VSD有利于感染创面的治疗,缩短了病程,VSD联合胫后动脉内踝上穿支皮瓣对足踝部感染创面的修复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 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66例临床分析

    作者:李大勇;方可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与传统开腹手术围手术期的疗效与安全性,评价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和肿瘤根治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腹腔镜组)66例临床资料,包括手术相关指标、术后恢复指标、肿瘤根治性指标、术后并发症等情况,并与同期传统开腹手术(开腹组)95例进行比较。结果:腹腔镜组与开腹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185.2±30.12) min和(121.3±20.45) 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23.6±57.8) ml和(197.8±87.6) 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肠道排气时间:腹腔镜组为(2.87±0.25)d,开腹组为(3.52±0.1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0.70±0.53)d和(13.97±0.28)d,腹腔镜组较开腹组明显缩短(P<0.01)。腹腔镜组清扫淋巴结个数明显少于开腹组(P<0.01),2组标本切缘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3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具有微创、出血少、患者术后疼痛减轻、胃肠功能恢复快、下床早等优势,同时能减少术后并发症及缩短术后住院时间,但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关系探讨

    作者:李春;潘家华;刘洪军;曹芳;徐芳;王静

    目的:探讨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与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层析金标法,分别对诊断明确的104例ITP患儿和30名健康体检儿童进行Hp抗体检测,所有Hp感染的ITP患儿均接受抗Hp三联治疗2周。结果:104例ITP患儿Hp抗体检测阳性54例,阳性率51.92%;30名健康体检儿童Hp抗体检测阳性8例,阳性率26.67%;ITP患儿Hp抗体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5),54例Hp阳性的ITP患儿经抗Hp三联治疗后,完全反应36例,有效1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4.44%。结论:Hp感染与儿童ITP的发病有关。

  • 标准大骨瓣减压治疗颅脑损伤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樊庆荣

    目的:分析标准大骨瓣减压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78例重型颅脑损伤(格拉斯哥昏迷评分≤8分)患者采用标准大骨瓣开颅术减压,术后6个月,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定标准对其进行评定,并观察其并发症。结果:术后出现迟发血肿9例,切口脑脊液漏2例,对侧硬膜下积液5例,肺部感染3例,癫痫1例。术后6个月78例均获得随访,恢复良好16例,中残17例,重残15例,植物生存12例,病死18例;术后因继发颅内高压而再次手术患者5例。结论: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但术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特征,出现并发症时要做到早发现早处理。

  • 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前后血清异常凝血酶原和甲胎蛋白变化的意义

    作者:郑海伦;赵睿;李大鹏;汪强武;汪建超;王启之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 PHC)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 TACE)前后血清异常凝血酶原( DCP)和甲胎蛋白( AFP)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利用ELISA分别检测PHC患者TACE术前及术后第1、2、4个月血清DCP和AFP值;将95例行TACE术治疗的PHC患者根据治疗效果分为好转组和进展组,分析观察术前和术后DCP、AFP动态变化与TACE治疗效果的关系。结果:好转组术后第2、4个月血清DCP和术后第4个月AFP水平均较术前降低(P<0.01);进展组术后第2、4个月血清DCP和术后第4个月AFP水平均较术前升高(P<0.05)。 AFP<400 ng/ml的PHC患者中进展组术后第1、2、4个月血清DCP水平均较术前升高(P<0.05),术前、术后AFP水平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CP和AFP都可以作为PHC患者TACE术疗效判断的指标,在AFP较低时DCP在判断TACE术治疗效果方面比AFP更具优势。

  • 改良式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腺肌病32例

    作者:肖成炜;许翔

    目的:探讨改良式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术( LAVH)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效果。方法:保守治疗无效的子宫腺肌病53例,其中采用改良式LAVH 32例,经阴道子宫切除术(TVH)21例。结果:改良式LAVH组附加了附件手术和内膜异位病灶烧灼术,住院费用和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与TVH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和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式LAVH是子宫腺肌病患者行子宫切除术的较佳术式。

  •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的临床应用体会

    作者:胡霜久;查炜;刘道利;汪朝晖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在胆总管探查取石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除1例胆囊切除术后患者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29例患者均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并切除胆囊。结果:30例手术全部成功,均置T管引流,术后2个月拔管,顺利康复,无出血、腹腔感染等并发症,住院时间9~15 d。1例结石残留,并发胆漏3例。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安全、可行,创伤小,术后恢复快。

  • 无痛分娩技术45例临床应用分析

    作者:辛辉

    目的:分析硬膜外无痛分娩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单胎头位足月临产妇90例,对照组45例采用常规分娩,观察组45例采用无痛分娩。观察2组镇痛效果、产程时间、剖宫产率、产后出血、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等情况。结果:观察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第一产程和总产程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2组产妇剖宫产、产后出血及胎儿窘迫与新生儿窒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无痛分娩镇痛效果明显,可缩短总产程,对母婴无不良影响。

    关键词: 分娩 镇痛 麻醉 硬膜外
  •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156例脓培养及药敏试验分析

    作者:褚莉萍;齐少恒;王洪飞

    目的:了解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病原菌的分布及其对药物的敏感性,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156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的脓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56份标本中检出病原菌127株,其中,细菌119株,真菌8株;前4位细菌依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41株(32.23%)、铜绿假单胞菌19株(15.0%)、金黄色葡萄球菌18株(14.2%)、变形杆菌11例(8.7%);敏感药物因菌种而异。结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为主,临床医生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

  • 腔内激光治疗大隐静脉曲张138例临床分析

    作者:孙刚;江永强;徐友标;张军;曹辉

    目的:探讨腔内激光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对138例179条肢体大隐静脉曲张行高位结扎、激光烧灼治疗大隐静脉主干和小腿曲张静脉。小腿局部严重曲张的静脉团,另做切口做局部切除或点状抽剥。结果:一次治愈率96.9%(172/179)。6例7条肢体术后因仍有少量曲张静脉存在,局麻下行切除或再次激光治愈。124例大隐静脉主干及小腿局部条索状硬结、疼痛;5例皮肤灼伤。术后住院4~7 d,121例随访1~20个月,未见复发。结论:腔内激光治疗大隐静脉曲张创伤小,近期疗效确切。

  • 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无积水肾结石32例临床分析

    作者:李奔;张华;杨庆峰;朱铁军;杨涛;杨辉;刘坤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治疗无积水肾结石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采用经皮肾镜取石术( PCNL)治疗32例无积水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30例患者成功一期取尽结石,一次结石取净率93.8%。2例铸型结石行二期PCNL,无结石残留。平均手术时间80 min,平均住院时间11 d。术中、术后均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PCNL治疗无积水肾结石损伤小,并发症少,清石率高,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血浆脑钠肽测定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急性呼吸困难病因鉴别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骥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肽( BNP)在鉴别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合并急性呼吸困难病因鉴别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78例COPD合并急性呼吸困难患者分为3组,A组43例为单纯COPD患者,B组15例为COPD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C组20例为COPD合并右心功能不全患者。比较3组血浆 BNP水平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确定BNP的诊断临界值。结果:3组血浆BNP水平分别为A组(60.3±55.8)pg/ml、B组(1489.4±1011.3)pg/ml、C组(437.9±391.3)pg/ml,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显示,A组和C组患者左心室内径均明显小于B组;A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均明显高于B组和C组(P<0.01),而C组左心室射血分数亦显著高于B组(P<0.01);C组患者右心室内径和肺动脉压力均明显高于A组和B组(P<0.01);B组患者右心室/左心室内径比均显著小于A组和C组(P<0.01)。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确定血BNP临界值为100 pg/ml,预测心功能不全敏感性为83.5%,特异度81.5%。结论:测定血浆BNP对于COPD患者合并急性呼吸困难时病因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血浆BNP值增高程度与心功能不全的类型有关。

  • 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治疗子宫肌瘤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丁静;谢书琼;李英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介入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及其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46例经临床与影像学诊断为子宫肌瘤的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经皮股动脉穿刺,行双侧子宫动脉插管注入栓塞剂。术后3~6个月定期随访,观察介入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子宫及子宫肌瘤体积大小,以及卵巢内分泌功能变化等。结果:46例患者均栓塞成功,术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术前子宫及子宫肌瘤体积分别为(325.9±43.61)cm3和(57.4±19.47)cm3,术后3个月子宫与子宫肌瘤体积较介入治疗前分别缩小40.1%和38.5%,术后6个月分别缩小52.0%和67.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雌二醇、卵泡刺激素以及黄体生成素水平介入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治疗子宫肌瘤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子宫及子宫肌瘤体积较治疗前均明显缩小,且不影响卵巢的正常生理功能。

  • 神经内镜辅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90例

    作者:武宏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9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神经内镜辅助治疗,并评估预后状况。结果:术后复查CT,血肿完全清除者或几乎完全清除者85例,术后随访半年,日常生活能力评分( ADL):ADLⅠ36例,ADLⅡ39例,ADLⅢ8例,ADLⅣ2例,ADLⅤ1例。结论:神经内镜辅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具有手术侵袭性小、血管保护好、脑组织损伤少、视野清晰、血肿清除干净、止血彻底、手术并发症少、术后康复快等优点,是高血压脑出血的理想治疗方法。

  • 自体腘绳肌腱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损伤15例

    作者:许俊胜;吕建军;程文丹;江淮;邵松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 ACL)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经关节镜检查证实为ACL损伤15例患者,采用自体四股腘绳肌腱单束重建ACL,股骨端采用Endobutton固定,胫骨端采用界面螺钉固定。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均获得随访3~12个月。膝关节稳定性增强,Lachman试验阴性12例,弱阳性3例,末次随访时膝关节活动度达120o~160o,术前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56~76分,术后86~100分。所有患者均恢复伤前运动水平。结论: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单束重建ACL是治疗ACL损伤的有效方法。

  • LigaSure血管闭合系统结合钳夹法在肝叶切除术中的应用

    作者:徐永建;佘明杰;卢正磊

    目的:探讨LigaSure血管闭合系统结合钳夹法在肝叶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LigaSure血管闭合系统结合钳夹法闭合处理肝脏动静脉及门静脉三级以下分支,5-0 Proline线加LigaSure血管闭合系统闭合处理肝左静脉及肝中静脉属支。结果:手术时间127~230 min,术中失血150~500 ml,住院时间8~14 d,无术后腹腔内出血、胆漏及死亡病例。结论:LigaSure血管闭合系统结合钳夹法是一种安全可靠的肝叶切除方法。

  • 阿立哌唑合并氯氮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作者:关勇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合并氯氮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60例慢性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阿立哌唑合并氯氮平治疗组(观察组)和单用氯氮平治疗组(对照组),在治疗前及治疗后4、8、12、16周进行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 PANSS)和不良反应量表评定其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2组治疗后PANSS总分及3个因子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90.0%(P=0.05)。不良反应中,观察组嗜睡、流涎、便秘、心动过速、体质量增加和心电图异常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阿立哌唑合并氯氮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有较好疗效,不良反应轻且少。

  • 阿奇霉素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25例疗效分析

    作者:王吉胜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的疗效。方法:将支原体肺炎患儿5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5例,给予红霉素30 mg/kg,每天1次,连续5 d,停药2 d为1个疗程。观察组25例,给予阿奇霉素10 mg/kg,每天1次,连续5 d,停药2 d为1个疗程。比较2组患儿的疗效和肺通气功能变化。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96.0%,高于对照组的76.0%( P<0.05);观察组患儿咳嗽消失时间、罗音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2个疗程后观察组的用力肺活量和用力1 s肺活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胃肠道反应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奇霉素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的疗效确切,可缩短临床症状、体征的缓解时间以及疗程和住院时间,减少不良反应,有效改善肺功能。

  • 双额叶脑挫裂伤42例治疗体会

    作者:李严;钱令涛;陈彬;王永志;谢兰军;宁亮

    目的:探讨双额叶脑挫裂伤合理治疗方法。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42例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非手术治疗18例,手术治疗24例。结果:所有患者均随访0.5~1年,按照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标准:良好35例,中残4例,重残2例,病死1例。结论:对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要高度重视,严密观察意识、瞳孔情况,必要时进行颅内压监测及动态头颅 CT 复查,正确掌握手术适应证和积极的综合治疗是治疗关键。

    关键词: 脑损伤 双额叶
  • 老年急性髓细胞白血病临床特点及个体化治疗疗效观察

    作者:朱太岗;董毅;张飞虎;汤继春;李月红;夏瑞祥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AML)的临床特点及个体化治疗效果。方法:对67例初治老年AML患者,分析其临床特点,并给予标准或亚标准剂量的DA、AA、HA、CAG等方案联合化疗或小剂量高三尖杉酯碱、小剂量阿糖胞苷单药化疗。结果:总完全缓解(CR)率为50.7%。60~69岁的患者 CR 26例(60.5%),其中60~69岁机体状况较好组 CR 18例(69.2%),中位生存时间15.5个月,早期病死1例;机体状况较差组CR 8例(47.1%),中位生存时间10.3个月,早期病死3例。≥70岁患者 CR 8例(33.3%),中位生存时间7.5个月,早期病死7例。经化疗的患者均产生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结论:老年AML患者个体化差异较大,总体缓解率低,生存时间短,化疗相关死亡率高,应采用个体化治疗提高缓解率。

  • 肺炎支原体致毛细支气管炎25例临床分析

    作者:程永浩;余志宏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 MP)致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5例MP致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MP致毛细支气管炎均有咳嗽、喘憋、呼吸困难,部分患儿有发热、皮疹、心肌损害、肝脏损害表现;病程长;胸部X线表现以片状阴影、云絮状阴影、肺门影增浓为主;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效果好。结论:MP致毛细支气管炎临床表现与一般毛细支气管炎临床表现相似,但病程较长,肺外并发症多,胸部X线表现显著,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有效。

  • 小骨窗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小脑出血疗效分析

    作者:汤家才;王武斌;朱国庆;高宏斌;刘铭

    目的:观察小骨窗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小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2例高血压性小脑出血患者采用小骨窗显微手术治疗,观察手术时间、血肿清除情况和治疗效果。结果:手术时间平均1.5 h,血肿全部清除8例,大部分清除4例。术后随访3个月,生存11例,按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恢复良好7例,轻度残疾3例,重度残疾1例。结论:小骨窗显微手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少、疗效好等优点,适合高血压性小脑出血的救治。

  • 颈动脉体瘤21例临床诊治分析

    作者:聂中林;宋涛;卢冉;陈世远;孙勇;官泽宇;高涌

    目的:总结颈动脉体瘤( carotid body tumors,CBT)的诊治经验,探讨CBT的诊断、术前准备、手术方法和并发症的防治。方法:21例CBT患者术前均行B超检查,8例术前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13例行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或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21例术前均行颈动脉压迫试验。10例采用单纯瘤体切除,7例行瘤体与颈外动脉切除,4例瘤体连同部分颈内动脉、颈外动脉及颈总动脉一并切除后行颈动脉重建术。结果:21例瘤体均完全切除,术后无死亡、偏瘫和失明病例;发生患侧口角歪斜、霍纳综合征、声音嘶哑、舌歪、饮水呛咳各1例。20例均获随访,时间4个月至15年,无术后复发及转移。结论:术前彩超、选择性血管造影、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或磁共振血管成像等检查可以明确诊断,外科手术切除是治疗CBT首选方法,术中减少脑缺血时间和脑神经的保护是预防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关键。

  •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无痛胃镜检查中的应用

    作者:赵琛;李应杰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胃镜检查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门诊自愿接受无痛胃镜检查患者160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 R组)和芬太尼组( F组),各80例。评价麻醉效果,观察并记录麻醉前即刻、胃镜过咽时、检查后10 min的平均动脉压( MAP)、心率( HR)、血氧饱和度( SpO2)、意识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及丙泊酚用量,及术中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均取得满意麻醉效果。2组患者麻醉后不同时点MAP和HR均较麻醉前有所下降( P<0.05~P<0.01)。与F组比较,R组术中、术毕注射痛和头晕均明显减少(P<0.01)。 R组低SpO2发生率高于F组(P<0.05)。 R组意识和定向力恢复时间均较F组明显缩短(P<0.01),丙泊酚用量显著减少(P<0.01)。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胃镜检查麻醉效果优于芬太尼复合丙泊酚,患者苏醒迅速,不良反应少,是一种安全、快速、舒适、有效的麻醉方法。

  • 纽扣钢板内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31例

    作者:王进;黄彰;江华;潘政军;谢杰;潘良春

    目的:探讨纽扣钢板内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疗效。方法:采用改良纽扣钢板内固定治疗 Rockwood Ⅲ、Ⅳ、Ⅴ型肩锁关节脱位31例,根据Constant-Murley法评定肩关节功能。结果:31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26个月,患肩关节在术前评分为(30.2±6.3)分,术后第1周、1、3、6个月评分分别为(86.3±6.3)分、(93.2±3.5)分、(95.2±3.1)分和(95.4±3.7)分,与术前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改良纽扣钢板技术治疗肩锁关节脱位效果良好,是治疗肩锁关节脱位较为理想的方法之一。

  • 残余肾功能对腹膜透析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

    作者:孙亦兵;刘月英;王莹

    目的:探讨尿毒症规律腹膜透析( PD)患者不同残余肾功能( RRF)对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尿毒症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均行规律性PD治疗并定期复查;依据RRF分为RRF-Ⅰ组( RRF≥2.5 ml/min)29例,RRF-Ⅱ组( RRF<2.5 ml/min)31例,观察2组患者血清白蛋白( Alb)、总胆固醇( TC)、三酰甘油( TG)、前白蛋白( PA)、血肌酐( Cr)及尿素氮( BUN)指标的变化,并设同期体检健康者30名为对照组。对3组Alb、TC、TG和PA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RRF-Ⅰ组血清PA水平高于RRF-Ⅱ组(P<0.05);RRF-Ⅰ、Ⅱ组Alb、Cr和BUN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RRF-Ⅰ组Alb、Cr和BUN明显高于 RRF-Ⅱ组(P<0.01);2组TC和TG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毒症PD患者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RRF与营养状况紧密相关。

  • 立体定向下软通道技术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分析

    作者:黄斌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下软通道技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微创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采用开颅清除血肿,微创组采用立体定向下软通道技术微创治疗。结果:微创组病死4例,少于对照组10例(P<0.05)。微创组出院斯坎蒂尼亚卒中量表评分和随访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神经功能预后评定指标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立体定向下软通道技术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好,具有微创、安全可靠、低死亡率、低致残率等优点,值得推广。

  • 腰椎滑脱后外侧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49例临床分析

    作者:冯定祥;吴峰;董锐

    目的:评价后外侧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对49例腰椎滑脱患者,采用后路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椎管与神经根管充分减压、后外侧植骨融合方式手术治疗,观察术后临床疗效、并发症以及术后复位椎骨性融合情况等。结果:49例均获得随诊,随访时间为术后3、6、12个月。均未发生感染及脊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随诊X线片显示内固定牢固,钉棒无断裂,复位无丢失,45例植骨融合良好,优良率为91.8%。结论:后外侧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腰椎滑脱,能充分完成后路减压,滑脱椎体满意复位,只要重视术中植骨与术后管理,能保证可靠的融合,仍然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一种有效术式,此术式不仅经济安全,手术操作比较方便,而且能够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 晚期喉咽癌术后同步放化疗与术后单纯放疗疗效比较

    作者:李特;李洪涛;姬长友;张民;刘蓉蓉

    目的:比较晚期喉咽癌术后同步放化疗与术后单纯放疗的疗效。方法:72例晚期喉咽癌患者手术后接受单纯放疗37例(放疗组),其中保留喉功能(保喉)手术者20例,非保喉手术者17例;手术后进行同步放疗与化疗35例(同步放化疗组),其中保喉手术者24例,非保喉手术者11例。比较2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同时比较保喉者(44例)与非保喉者(28例)生存率。结果:放疗组患者3年生存率48.65%,5年生存率24.32%;同步放化疗组患者3年生存率71.43%,5年生存率48.57%,2组患者3年和5年生存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咽瘘发生率以及吞咽、语言功能恢复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保喉者3年生存率40.90%,5年生存率27.27%,非保喉者3年生存率60.71%,5年生存率39.28%,2组患者3年和5年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期喉咽癌患者术后进行同步放化疗比术后单纯放疗3年及5年生存率高,且不增加不良反应,不影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保喉手术与非保喉手术3年和5年生存率均无明显不同,可根据患者情况尽量保留喉功能。

  • 宫颈癌根治术后并发症分析

    作者:朱松青

    目的:分析宫颈癌根治术并发症的发生及相关因素。方法:对34例宫颈癌行广泛性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并对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术后并发症9例,其中淋巴囊肿3例,1例伴有下肢静脉血栓;尿潴留4例,其中1例术后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腹部切口感染2例,其中肠梗阻1例。结论:宫颈癌根治术并发症与手术方式、术前辅助治疗缩小病灶有关,适当缩小手术范围可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 直肠黏膜柱状结扎注射术加肛门紧缩术治疗直肠脱垂的疗效观察

    作者:颜洪亮

    目的:观察直肠黏膜柱状结扎注射术加肛门紧缩术治疗直肠脱垂的疗效。方法:对30例直肠脱垂患者应用直肠黏膜柱状结扎注射术加肛门紧缩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30例中痊愈29例,好转1例,治愈率为96.67%。患者手术前后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中性粒细胞术后第1天水平均明显高于术前和术后第5天(P<0.01),术后第5天与术前中性粒细胞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肠黏膜柱状结扎注射术加肛门紧缩术治疗直肠脱垂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剖宫产的社会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效果

    作者:王瑞;童玉荣;鲁静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社会因素剖宫产的影响。方法:将200例产妇随机均分为2组,对照组按常规分娩期护理要求实施护理,观察组通过社会因素剖宫产原因分析,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对2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2组产妇及家属产前分娩方式选择剖宫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护理干预实施后,观察组产妇及家属终分娩方式选择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护理干预能减少产妇分娩疼痛,有效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减少产后母婴并发症,提高其对医护人员的信赖度,从而提高产科护理质量。

  • 聚酯泡沫敷贴与啫喱垫联合应用预防口腔癌患者术中压疮的效果观察

    作者:王利;汤欣;陈利华

    目的:探讨聚酯泡沫敷贴、啫喱垫预防口腔癌患者术中压疮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口腔癌手术患者40例为观察组,2012年口腔癌手术患者40例为对照组。观察组术中使用聚酯泡沫敷贴与啫喱垫保护受压部位,对照组术中使用传统海绵垫保护受压部位。术后数小时至6d观察2组患者皮肤有无压红、硬结、水泡及破损情况。结果:观察组发生压疮1例,对照组发生压疮9例;观察组术后压疮总发生率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5%(P<0.01)。结论:术中联合使用聚酯泡沫敷贴与啫喱垫可有效预防口腔癌患者发生压疮。

  • 健康信念模式对老年糖尿病多次住院患者遵医依从性的影响

    作者:武瑛

    目的:探讨健康信念模式对老年糖尿病多次住院患者遵医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86例多次住院老年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健康信念模式进行健康教育。对比2组患者入院时、6个月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情况及遵医依从性和再住院率。结果:2组患者6个月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遵医依从性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再住院率为37.2%,低于对照组的60.5%(P<0.05)。结论:应用健康信念模式对老年糖尿病多次住院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可提高其遵医依从性,增强治疗效果,提高生活质量。

  • 两种清洗剂清洗医疗器械效果比较

    作者:仇素云

    目的:比较两种清洗剂清洗医疗器械的效果。方法:选择手术常用器械包,采用同一款型清洗消毒机,同一程序,同一配比剂量,分别用全效酶清洗剂和碱性清洗剂清洗。清洗完成后,目测有无锈渍、污渍的器械数量,再用四甲基联苯胺测试血红蛋白残留,棉拭子变为蓝色或浅蓝色为阳性,不变色为阴性。结果:全效酶清洗剂清洗目测合格率为95.5%,碱性清洗剂目测合格率为96.7%;血红蛋白残留测试中,全效酶清洗剂阳性率为12.0%,碱性清洗剂阳性率为4.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碱性清洗剂和全效酶清洗剂清洗效果无明显差异,应用时可根据需要任选一种。

  • 改良鼻饲置管法在精神科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白云

    目的:探讨改良鼻饲置管法在精神科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48例需要鼻饲的精神科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鼻饲法,观察组采用改良鼻饲法。记录2组患者一次和二次置管成功率,同时记录2组患者置管所耗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置管所耗时间和鼻饲后呕吐、呛咳和反流不良反应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鼻饲方法较常规鼻饲方法可提高置管成功率,缩短置管和鼻饲时间,降低鼻饲不良反应发生率,适宜临床推广。

    关键词: 插管法 改良 鼻饲
  • 呼吸功能护理干预在肺癌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赵峰

    目的:探究呼吸功能护理干预措施对肺癌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将120例需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按入院先后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与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呼吸功能护理干预措施,比较2组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情况、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11.7%和31.7%,其中观察组术后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胸腔引流管拔除时间早,下床活动早,住院时间缩短(P<0.01)。结论:对肺癌患者实施有效的呼吸功能护理干预能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早日康复,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 金属钛夹止血术治疗 Dieulafoy病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

    作者:李卓然;吴丽颖;贾国法;彭燕;朱良松;凌明德

    目的:总结Dieulafoy病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应用金属钛夹止血治疗的护理体会。方法:选择因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而行金属钛夹止血的23例Dieulafoy病患者。术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迅速建立静脉通道补充血容量,充分进行物品器械准备;术中加强监护并做好医护操作的密切配合;术后注意观察呕血和便血情况,并给予饮食与休息指导。结果:5例患者发生再出血,其中3例患者再次胃镜检查发现钛夹脱落后再次行金属钛夹治疗,2例患者转手术治疗。23例均治愈,随访1年均无复发。结论:胃镜下金属钛夹止血术治疗 Dieulafoy病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迅速、准确、创伤小、有效、并发症少的内镜治疗方法。娴熟有效的护理配合是治疗成功的重要保证。

  • 改良灌肠法对小儿高热惊厥的效果分析

    作者:刘昕

    目的:探讨急诊小儿高热惊厥改良灌肠方法,提高灌肠效果。方法:选择急诊灌肠治疗的高热惊厥患儿4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灌肠方法,观察组采用改良灌肠方法,即采用俯卧位插管,插入深度15~20 cm,灌肠结束保留导管5 min。观察灌肠效果与灌肠液外流率。结果:观察组患儿惊厥控制总有效率为91.31%,高于对照组的65.22%(P<0.05),灌肠液外流率发生率为17.3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5.22%(P<0.01)。结论:改良灌肠法用于小儿高热惊厥,效果显著,灌肠液外流率低。

    关键词: 惊厥 高热 灌肠法 小儿
  • 骨科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结果分析

    作者:柏春莲;王平

    目的:监测各种危险因素在骨科手术部位感染( SSI)中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调查方法,每1~2 d到骨科病区对1285例手术患者的切口部位进行目标性监测。观察SSI率,分析引起感染的各单项危险因素。结果:共发现SSI 33例,感染率为2.57%。通过各单项危险因素分析,SSI与手术切口类型、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术前住院等侯手术日和手术时间均有一定关系(P<0.05~P<0.01)。结论:通过开展目标性监测及各种危险因素分析,提高了临床医护人员对影响SSI的各种危险因素的认识并进行合理控制,有效降低SSI的发生率。

  • 钝针扣眼穿刺法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保护中的应用

    作者:徐红艳;王其玉;柯洪丽

    目的:探讨钝针扣眼穿刺法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保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血液透析患者50例,随机分为区域穿刺组和钝针扣眼穿刺组各25例,随访6个月,记录2组患者内瘘闭塞、狭窄、感染和动脉瘤等发生情况,并比较2组患者内瘘大横径的变化。结果:2组患者6个月后内瘘发生狭窄、动脉瘤和内瘘大横径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P<0.01);2组患者内瘘发生闭塞和感染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钝针扣眼穿刺技术能有效减少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提高内瘘使用寿命有重要意义。

  • 舒适护理对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患者生活质量的干预作用

    作者:陈晓莎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冠状动脉支架植入( CASI )患者生活质量的干预作用。方法:收集经CAS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7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6例。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入院评估、病情观察、饮食护理、术前准备及术后护理等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实施舒适护理。评价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焦虑、抑郁情绪及治疗后的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生理功能、心理状态、社会关系、独立性、环境和总生活质量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15、30天观察组的焦虑、抑郁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结论:舒适护理能缓解CASI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加温甘露醇注射液对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影响

    作者:陶如华;关畅;沈传业

    目的:探讨20%甘露醇注射液加温后静脉滴注对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影响。方法:将静脉滴注20%甘露醇注射液80例患者按单双号分为加温组和常温组各40例。加温组静脉滴注20%甘露醇注射液加温至35~37℃,常温组静脉滴注常温15~20℃的20%甘露醇注射液,每天3次,每次125 ml,15 min内滴完。观察2组对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影响和静脉炎发生情况。结果:加温组患者留置针留置时间为(72±14)h,明显长于常温组留置时间(30±16)h(P<0.01)。加温组患者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常温组(P<0.01)。结论:输注甘露醇注射液前将其加温至35~37℃,可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并延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

  • 离子型和非离子型造影剂在CT增强扫描中的应用效果观察及护理

    作者:刘一筠

    目的:比较增强扫描CT中应用离子型和非离子型造影剂的影像效果、不良反应及护理干预。方法:选取100例行CT肝脏增强扫描的患者,随机分为应用离子型造影剂50例与非离子型造影剂50例。比较两种造影剂增强效果、不良反应情况及相应护理措施。结果:2组患者在腹主动脉强化、病灶周围淋巴结强化和肝肿瘤强化显示效果3个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未发生痒感、皮疹、静脉炎、呼吸困难、休克等药物不良反应,其中对照组发生恶心、面色潮红、发热分别为1、4、3例,发生率为16.0%;观察组仅1例出现恶心,发生率为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2种造影剂增强影像效果无明显差别,而应用非离子型造影剂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离子型造影剂低,给予患者实施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可减轻和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 临床护理路径对痛风患者负性情绪及疼痛程度的影响

    作者:周青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痛风患者负性情绪及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将85例痛风致慢性关节疼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及对照组42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性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比分析2组患者干预前后依从性、心理状况及疼痛程度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干预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疼痛程度较对照组显著减轻(P<0.01)。结论: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能有效改善慢性痛风患者负性情绪,缓解患者疼痛感,有利于患者预后。

  • 治疗性沟通在诱导期血液透析患者焦虑中的运用

    作者:凌琳;赵丽丽

    目的:探讨治疗性沟通对诱导期血液透析患者焦虑和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40例诱导期血液透析伴焦虑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一般沟通,干预组在常规一般沟通的基础上给予治疗性沟通。调查2组一般人口学特征、社会文化等背景信息,评估2组干预前后的焦虑程度及满意度。结果:干预前2组患者焦虑程度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干预后焦虑程度低于干预前(P<0.01),而对护理工作满意度高于干预前(P<0.01);对照组干预后焦虑程度降低,而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较干预前提高(P<0.01)。但干预组干预后焦虑程度低于对照组(P<0.01),对护理工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治疗性沟通系统能有效地缓解透析患者诱导期焦虑,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

  • 二十二碳六烯酸下调心房颤动大鼠心房肌细胞双孔内向整流相关性钾通道-1的表达

    作者:唐碧;高大胜;侯秀杰;史晓俊;王洪巨;单锋

    目的:探讨二十二碳六烯酸( DHA)在大鼠心房颤动(房颤)模型中的作用及其对双孔内向整流相关性钾离子通道1(TREK-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乙酰胆碱-氯化钙混合液敏感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对照DHA处理组(B组)、房颤组( C组)、房颤DHA处理组( D组)。分别观察房颤发生时间和心房有效不应期( ERP);应用Western blot测定大鼠心房肌中TREK-1表达及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测定大鼠心房肌中TREK-1 mRNA表达。结果:D组较C组大鼠房颤出现时间明显推迟,每天房颤持续时间显著缩短(P<0.01);与A组比较,C组大鼠心房ERP明显缩短,D组大鼠心房ERP较C组明显延长(P<0.01)。与A组比较,C组 TREK-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与 C组比较,D组 TREK-1 mRNA和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和P<0.01)。结论:DHA具有抗房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双孔钾通道TREK-1表达有关。

  • NK-92细胞联合靶向Her2基因的siRNA治疗卵巢癌的体外及动物实验

    作者:程志祥;朱园园;周颖;凌斌;祝怀平

    目的:探讨NK-92细胞对抑制Her2基因表达的卵巢癌细胞株SKOV-3细胞在体外及体内的杀伤活性。方法:靶向Her2的siRNA转染SKOV-3,筛选得到能稳定抑制Her2基因表达的细胞株SKOV-3/siRNA,并通过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Her2基因抑制效果。应用 LDH 法检测 NK-92细胞对 SKOV-3、SKOV-3/siRNA 的杀伤活性。将 SKOV-3、SKOV-3/siRNA细胞接种到裸鼠皮下检测荷瘤情况,并比较NK-92细胞在各组治疗效果。结果:建立了稳定抑制Her2基因表达的细胞株SKOV-3/siRNA,Her2基因表达受到较强抑制。 NK-92在效靶比1:20时对 SKOV-3、SKOV-3/ siRNA 细胞杀伤率分别为(21.1±6.8)%和(45.5±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接种SKOV-3/siRNA细胞实验组各时间点瘤体积均明显小于SKOV-3对照组(P<0.05~P<0.01)。 SKOV3/siRNA+ NK-92治疗组肿瘤质量均小于其他各组(P<0.05~P<0.01)。结论:NK-92细胞联合靶向Her2基因的siRNA可以抑制卵巢癌细胞株SKOV-3在体外和体内增殖,有望成为卵巢肿瘤治疗的新途径。

  • 川芎嗪对内毒素诱导大鼠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张高峰;赵士弟;李佳;杨锡兰;李言

    目的:探讨川芎嗪( TMP)对内毒素( LPS)诱导大鼠急性肺损伤( ALI)的保护作用。方法:24只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LPS组、TMPⅠ组(40 mg/kg)和Ⅱ组(80 mg/kg),每组各6只。腹腔注射LPS 1 mg/kg,16 h后再次气管滴注LPS 3 mg/kg,造成内毒素二次打击,建立大鼠ALI模型。于气管滴注LPS后3 h处死大鼠,4%多聚甲醛固定后制作病理切片,同时测肺湿/干重比,测量肺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 MPO)活性、丙二醛( MDA)含量。 Western-blot测肺组织中RhoA、ROCK2蛋白表达量,RT-PCR测肺组织中ROCK2 mRNA表达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LPS组病理切片显示大鼠肺间质水肿,肺泡腔内可见出血及大量炎性细胞渗出,肺湿/干重比、MPO活性及MDA含量均明显增加(P<0.01),RhoA及ROCK2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ROCK2 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1)。而TMPⅠ组和Ⅱ组的肺湿/干重比、MPO活性、MDA含量、RhoA及ROCK2指标均较LPS组显著减轻(P<0.05~P<0.01),而TMPⅠ组和Ⅱ组上述各指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MP对LPC诱导的大鼠ALI可能有保护作用。

  • CD133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表达的关系

    作者:张振寰;王丹娜;武世伍

    目的:检测肿瘤干细胞标志物CD133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组织中表达及其与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ERK1)的关系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TM plus法检测68例PTC组织和4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织中CD133和ERK1的表达情况。结果:在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织和PTC组织中,CD133和ERK1的阳性率分别为10.0%与50.0%和12.5%与63.2%,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CD133的表达水平在PTC组织的不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PTC组织的分化越差,淋巴结发生转移及临床分期越高,ERK1的阳性率亦越高(P<0.01)。 CD133与ERK1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CD133和ERK1的异常表达参与了PTC的发生、发展、浸润及转移;早期联合检查CD133和ERK1对PTC的进展及预后判断均有临床意义。

  • 0~5岁小儿急性腹泻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分析

    作者:阳正东

    目的:了解5岁以下小儿腹泻病原微生物的构成情况,为采取合理有效的治疗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1年4月至2013年3月5岁以下住院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310份,进行常规细菌培养,筛检致病菌;同时采用ELISA法检测病毒,利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进行病毒分型。结果:病毒检测阳性121例(39.03%),其中人轮状病毒为主要致病病毒;检出致病菌24例(7.74%),以沙门菌为主;未发现病毒和细菌同时感染,男女性患儿感染性腹泻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人轮状病毒感染主要流行于秋冬季,流行型为G2、G3和P[8],18~23周龄儿童多发;而细菌性和杯状病毒性腹泻主要流行于夏季。结论:永川地区人轮状病毒感染是导致5岁以下婴幼儿感染性腹泻的主要原因,同时细菌性感染也占了一定比例,需要加强病原体监测,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关键词: 腹泻 儿童 病原体 调查
  • 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许华斌

    目的:探讨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242(CA242)、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等5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流式荧光发光法,对肺癌组80例和肺良性疾病组46例的血清 CA-125、CA242、CEA、CYFRA21-1和 NSE 等5项肿瘤标志物进行检测。结果:CA125、CA242、CEA、CYFRA21-1和NSE在肺癌组中的表达均显著高于肺良性疾病组(P<0.01)。 CEA在肺腺癌中的水平较高,CA125、CA242在鳞癌和小细胞肺癌中的水平较高。单项肿瘤标志物在肺癌诊断中灵敏度:CYFRA21-1>CEA>CA125>NSE>CA242;在腺癌中CYFRA21-1灵敏度高(50.00%),鳞癌中CYFRA21-1灵敏度高(48.94%),小细胞肺癌中CA125和NSE灵敏度高(48.15%)。 CA125、CA242、CEA、CYFRA21-1和NSE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69±0.095、0.608±0.097、0.682±0.096、0.714±0.090、0.660±0.096。在肺癌诊断中CA125+CA242+CEA+CYFRA21-1+ NSE组合灵敏度高(70.00%),特异性也较好(84.78%);腺癌诊断中联合检测灵敏度与单项CYFRA21-1检测灵敏度相同(50.00%),但联合检测的约登指数大于单项CYFRA21-1;鳞癌诊断中CA125+CA242+CEA+CYFRA21-1组合灵敏度高(72.34%),小细胞肺癌中CA125+CA242+CEA+CYFRA21-1+NSE组合灵敏度高(88.89%)。结论:CA125、CA242、CEA、CYFRA21-1和NSE对肺癌的诊断均有一定意义,但单一指标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都有一定局限,联合检测可有效提高肺癌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 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在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伤中的应用

    作者:高勇;唐振华;蒋影;张峰;徐丹丹;黄帅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晨尿和随机尿中白蛋白/肌酐比值(ACR)与24 h尿白蛋白(24 h UA)的相关性,探讨采用随机尿ACR替代24 h UA用于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筛查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89例2型糖尿病患者24 h尿及晨尿和随机尿标本,比较晨尿和随机尿ACR与24 h UA的相关性、诊断敏感度及特异度;同时以24 h UA为标准,建立晨尿和随机尿ACR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并比较ROC曲线下面积。结果:晨尿及随机尿ACR分别为9.02及8.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机尿与晨尿ACR呈高度相关关系(r=0.951,P<0.01);晨尿ACR和随机尿ACR与24 h UA亦均呈高度相关关系(P<0.01);晨尿 ACR诊断白蛋白尿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2.6%及87.5%,随机尿 ACR分别为90.1%及87.5%。晨尿和随机尿ACR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42±0.020及0.949±0.019(P>0.05)。结论:随机尿ACR具有标本留取简便、与24 h UA相关性较好等特点,可以替代24 h UA作为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筛查及监测指标。

  • 甲状腺功能异常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作者:蒋玉

    目的:探讨孕产妇甲状腺功能异常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3778例无甲状腺疾病史孕产妇,初诊时对其甲状腺功能进行检查,依据筛查结果,分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组、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组、亚甲减组、其他甲状腺疾病组和正常对照组。对各组孕产妇的妊娠过程及结局进行分析。结果:甲亢组、甲减组、亚甲减组、低甲状腺素血症组早产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各组不良结局发生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甲亢组、甲减组、亚甲减组、低甲状腺素血症组新生儿5 min Apgar评分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甲亢组和甲减组新生儿体质量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各组甲状腺功能异常孕产妇胎儿窘迫、胎儿生长受限、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产后感染的发生率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甲亢组、甲减组和亚甲减组胎儿窘迫的发生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1),甲亢组和甲减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定期对孕产妇的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游离甲状腺素、促甲状腺激素进行检测,了解甲状腺功能,有利于减少产科并发症的发生,对改善妊娠结局有着重要的意义。

  • 血清胱抑素C及相关指标联合检测对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梅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 Cys C)及相关指标检测对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酶法及免疫比浊法分别用Beckma AU5400型、贝克曼IMMAGE 800型检测糖尿病组50例和对照组30名血Cys C、尿素、肌酐、肾小球滤过率及尿微量白蛋白( U-Alb),对2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糖尿病组Cys C、U-Alb、尿素检测结果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糖尿病组肾小球滤过率的估算值低于对照组(P<0.01),而2组肌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Cys C曲线下面积为0.954,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2.1%与72.0%;U-Alb曲线下面积为0.97,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5%与68.2%。结论:Cys C、U-Alb联合检测能对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的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性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 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32例超声心动图诊断分析

    作者:秦嵚;李骁;王辉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对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诊断为川崎病的32例患儿常规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重点检查左右冠状动脉主干。结果:32例川崎病患者均有冠状动脉病变,其中左冠状动脉扩张19例(59%),右冠状动脉扩张11例(34%),左、右冠状动脉扩张2例(6%);治疗后,25例(78%)冠状动脉扩张者恢复正常。结论:超声心动图检查能清楚地显示冠状动脉的内径及形态,及早发现川崎病所致冠状动脉病变,有助于早期诊治。

  • X线与高分辨CT在不典型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王斌;孙进祥

    目的:探讨胸透、胸片及高分辨CT在不典型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45例经纤维支气管内镜诊治的不典型气管支气管异物的胸透、胸片及高分辨CT检查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45例经纤维支气管内镜验证:胸透阳性率52.94%,假阳性率17.65%,假阴性率11.76%,不确诊17.65%;胸片阳性率53.85%,假阳性率15.38%,假阴性率15.38%,不确诊15.38%;高分辨CT阳性率100.00%,假阳性和假阴性均为0。胸透与胸片对不典型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高分辨CT及重建的诊断阳性率均高于胸透和胸片阳性率(P<0.05)。结论:胸部透视、胸片简单、经济,但对不典型气管支气管异物的诊断敏感性不高。高分辨CT对不典型气管支气管异物的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并对临床具有指导意义,是不典型气管支气管异物无创检查的可靠方法。

  • 急救部医护人员手机携带病菌状况与手卫生调查分析

    作者:姜亦冰;曹阳;王曼;赵晓东

    目的:调查急救部一线护理人员手机带菌情况与手卫生之间的关系。方法:连续3 d对急诊病房12名一线护理人员使用手机表面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并与同期急救部患者送检标本细菌培养药敏检查进行比较。结果:护理人员手机表面细菌培养结果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等9种菌株,并发现广泛耐药菌2株;同期急救部送检患者细菌培养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等8种菌株,耐药菌3株。结论:一线医护人员工作中使用手机可能引起细菌交叉感染。

  • 北京市765例机关干部心血管疾病可控危险因素调查

    作者:叶俊荣;李格;王焱

    目的:了解北京市部分机关干部心血管疾病可控性危险因素构成和聚集情况。方法:以北京市765例机关干部为调查对象,对不同年龄段心血管疾病可控危险因素的构成和聚集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各年龄组高血压、糖尿病、高三酰甘油(TG)、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患病率和超重/肥胖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其中40~岁、50~岁和≥60岁人群年龄段高血压患病率均高于22~岁和30~岁人群(P<0.05);40~岁和50~岁人群糖尿病患病率均高于22~岁和30~岁人群(P<0.05);40~岁人群高TG和低HDL-C患病率均高于22~岁人群(P<0.05);≥60岁人群超重/肥胖率和高TG患病率均低于30~岁、40~岁和50~岁人群(P<0.05)。高总胆固醇患病率和吸烟率在各年龄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无危险因素、3个危险因素和4个危险因素聚集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在30~岁、40~岁和50~岁人群4个危险因素聚集比例均高于22~岁人群(P<0.05);40~岁和50~岁人群3个危险因素和4个危险因素聚集比例均高于22~岁和30~岁人群(P<0.05)。各年龄组1个危险因素、2个危险因素、5个危险因素和6个危险因素聚集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现同时具有7个危险因素的个体。结论:该人群青年时期超重/肥胖率、吸烟率和中老年时期高血压、糖尿病患病率是防控的重点,其中超重/肥胖年轻化趋势对心血管健康的影响较为明显,应尽早建立以纠正生活方式和饮食治疗为基础的干预措施。

  • 参考文献英文刊名的缩写规则(三)

    作者:《蚌埠医学院学报》编辑部

    5.压缩字母法
      仅个别单词采用压缩字母方式缩写,如Japanese缩写为Jpn而不是Jan,National应缩写为Natl而不是Nat等。经常有读者将Japanese写成Jan是参考文献著录中常见的错误。如Japanese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应缩写为Jpn J Ophthalmol,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Research Report缩写为Natl Cancer Inst Res Rep。而Nat是Nature和Natural的缩写,如Nature Medicine,Nature biotechnology分别缩写为Nat Med,Nat Biotechnol。另外CN是中国的国别代码,期刊缩写刊名中,China,Chinese不得缩写为CN,而应缩写为Chin。
      采用压缩写法是为了避免与其他常用缩写混淆。如Japanese不能缩写为Jan,可能是Jan是January的固定缩写形式,National缩写为Natl而不缩写为Nat,可能是Nat是Nature和Natural的缩写。

蚌埠医学院学报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