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病毒学报杂志

病毒学报

病毒学报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Virology 병독학보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微生物学会
  • 影响因子: 1.04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000-8721
  • 国内刊号: 11-1865/R
  • 发行周期:
  • 邮发: http://bdxb.cbpt.cnki.net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编辑出版:《病毒学报》编辑委员会 《病毒学报》编辑部
  • 出版地区:
  • 主编: 侯云德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北京市2006~2010年男男同性HIV-1感染者流行毒株分子流行特征研究

    作者:叶景荣;臧晚春;苏雪丽;卢红艳;郝明强;辛若雷;陈国敏;贺雄;曾毅

    分析北京市男同人群HIV感染者流行毒株分子流行特征.随机采集北京市2006~2010年新发现男同人群HIV感染者的抗凝全血标本250份,提取病毒RNA,用反转录/巢式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病毒pol基因,并进行序列测定和亚型分析.系统进化分析确定北京市189例男同HIV-1感染者存在B、B、C、CRF01_AE和CRF07_BC 5种亚型,所占的比重依次为:42.9%、1.6%、1.0%、46.6%和7.9%,B亚型和CRF01_AE可以分为两种类型,而CRF07_BC则同源性较高.北京市男同人群HIV感染者流行毒株遗传多样性较低;2006~2010年HIV-1在该人群中的快速传播实质是CRF01_AE和B亚型毒株的快速传播,更确切地说是这两种毒株本土株的快速传播.

  • 多瘤病毒感染与妇科肿瘤相关性的初步研究

    作者:顾颖;张瑜;刘大庆;徐明娟

    人多瘤病毒(John Cunningham Virus,JCV)是广泛存在于人体内的一种多瘤病毒,近二十年,国外研究显示JCV感染与多种神经系统及消化系统肿瘤高度相关,而JCV感染与妇科肿瘤关系的研究还鲜有报道.本研究在建立JCV核酸检测方法及规程的基础上,收集子宫肌瘤(98例)、子宫颈癌(84例)、子宫内膜癌(40例)、卵巢肿瘤(72例)患者临床资料、活检组织及血和尿样.运用PCR技术对上述患者活检样本及血、尿样本实施人乳头瘤病毒、单纯疱疹病毒Ⅱ型、人类疱疹病毒(Estein-barr virus,EBV)、巨细胞病毒和多瘤病毒JCV及BKV(B.K.virus,BKV)核酸检测.子宫颈癌高度相关人乳头瘤病毒在子宫颈癌组中检出率(19.0%)明显高于其它组,单纯疱疹病毒Ⅱ型、EBV及巨细胞病毒检出率几乎为0.BKV在尿样中的检出率明显高于血样及活检组织检出率,且检出率在各患者组中无显著差异.JCV检出率在血清样本及活检中几乎为o,然而,尿样中检测率均超过50%,且在子宫肌瘤患者组中高达65.3%.本研究显示JCV感染与子宫肌瘤高度相关,为子宫肌瘤的发病机理提供了新的病原学参考证据.

  • 2009~2011年河北省卢龙地区G9P[8]型人A组轮状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分析

    作者:马鑫;李丹地;郭延青;向静瑶;李秀萍;段招军

    了解2009~2011年河北省卢龙地区婴幼儿腹泻样本中A组轮状病毒(Group A rotavirus,GARV) G9P[8]型毒株的基因特征.随机选取2009年至2011年5株G9P[8]型卢龙GARV,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的方法对GARV进行11个片段基因扩增,并对全基因序列通过DNAStar、MEGA等生物软件进行比对、同源性分析及系统进化分析.其中2011年的2株标本LL11131077和LL11131083之间的同源性明显高于它们与2009年和2010年3个毒株的同源性.2009~2011年河北卢龙地区流行的G9P[8]型GARV与世界其他地区流行的G9P[8]型GARV毒株均属同一基因型,但是2011年的2个毒株与2009年和2010年相比部分基因片段系统进化树不在一个亚枝内,同时也发生了多位点的氨基酸变异.

  • 青海湖地区5株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全基因组序列进化分析

    作者:刘琳玉;姜双应;汪立杰;易虎;赵生仓;唐志坚;徐翠玲;董婕;高荣保

    2012年7~9月从来源于青海湖地区活禽市场的环境样本中分离到5株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为了了解其基因遗传进化情况,本研究通过RT-PCR技术扩增分离毒株的8个基因片段,并进行全基因序列测定.对其分子特征及全基因序列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5株病毒的HA基因片段的核苷酸相似度为93.2%~99.1%.NA基因核苷酸的相似度为94.5%~99.8%.A/environment/qinghai/017/2012的裂解位点为PSKSSRGLF,其它4个毒株的HA裂解位点均为PSRSSRGLF.5个病毒的HA基因第226位受体结合位点均为L.M1基因片段中发生了N30D和T215A替换.遗传进化分析表明5株病毒同2005年湖南分离的A/chicken/Hunan/5260/2005(H9N2)毒株类似,为一种重配基因型禽流感病毒.其中HA、NA、NS基因片段属于Y280-like支系,MP基因片段属于G1-like支系,NP、PB1、PB2、PA四个基因片段属于F98-like支系.

  • 山东省脑膜炎和脑炎病例中埃可病毒6型的基因特征分析

    作者:林小娟;陶泽新;刘桂芳;王敏;宋立志;王素婷;纪峰;王海岩;徐爱强

    为分析山东省脑膜炎和脑炎病例中埃可病毒6型(Echovirus 6,E6)的基因特征,本研究对山东省2007~2012年间采集的脑膜炎和脑炎病例脑脊液标本进行了病毒分离,阳性分离物采用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型别,与国内外其他E6进行同源性分析,并构建VP1完整编码区系统进化树.本研究共分离到6株E6病毒,同源性分析显示:这6株分离株之间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78.6%~99.8%和95.5%~100.0%,与原型株(D'Amori)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为76.9%~78.4%和92.3%~95.1%.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山东省E6分离株可分为A、B、C和D4个基因簇,这6株分离株属于A、B、D3个簇.山东省E6分离株之间存在较大的遗传差异,E6在山东的循环存在不同的传播链.

  • 河南省麻疹病毒血凝素蛋白基因特征分析

    作者:丰达星;僧明华;刘倩;马雅婷;张珍英

    为了解河南省流行的麻疹野病毒的血凝素基因特征,为制定消除麻疹策略提供依据,本文对2008~2012年河南省麻疹病毒分离株进行了血凝素基因核苷酸氨基酸特征研究.该研究采用病毒分离、RT-PCR方法获取病毒血凝素基因扩增产物,再对扩增产物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显示,河南省2008~2012年共分离麻疹病毒12株,测序结果显示均为H1a基因型,核苷酸同源性98.0%~100%,氨基酸序列同源性97.2%~99.8%,通过与Edmonston-wt.USA/54/A毒株进行比较,在氨基酸240位点发生丝氨酸(S)突变成天门酰胺(N)的突变.上述检测结果显示,河南省2008~2012年麻疹野病毒流行优势株为H1a基因型,同源性较高,而且氨基酸改变导致糖基化位点的缺失,是麻疹病毒变化的共同特征.

  • 人腺病毒41型(HAdV-41)在293TE细胞中的形态发生研究

    作者:宋敬东;王敏;邹小辉;屈建国;鲁茁壮;洪涛

    为研究人腺病毒41型(Human adenovirus type 41,HAdV-41)的形态发生过程,将其接种于293TE细胞,收获细胞制作超薄切片并染色,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进行观察.结果显示HAdV-41可以通过非网格蛋白陷窝、网格蛋白陷窝及直接穿入的方式进入细胞;细胞微绒毛可参与HAdV-41进入细胞的过程;进入细胞的HAdV-41包裹于囊泡内、溶酶体内或游离于细胞浆内;HAdV-41终以游离状态靠近细胞核核孔,并释放核糖核蛋白(Ribonu-cleoprotein,RNP)进入细胞核;子代HAdV-41先出现在细胞核内;在HAdV-41复制过程中出现纤维丝状包涵体、致密包涵体及条索状致密包涵体,包涵体结构与HAdV-41的形态发生过程有关;终,HAdV-41以裂解细胞方式释放.本研究揭示了HAdV-41形态发生的部分过程,进一步丰富了HAdV-41的生物学信息.

  • 一种基于新型再测序芯片的不明原因腹泻样品检测方法的建立和初步应用

    作者:王佶;徐子乾;张晨;牛培华;关丽;段招军;马学军

    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基于新型再测序芯片(Resequencing Pathogen Microarray,RPM)的腹泻症候群多病原检测方法,能同时检测14种轮状病毒,7种杯状病毒,8种星状病毒,28种肠道病毒,16种少见致泻病毒.选取已验证的阳性病毒样本为模板来评估该方法的特异性.用克隆质粒和体外转录的RNA梯度稀释液来检验RPM的灵敏度,在20~2 000拷贝/μL水平时RPM仍能检测和分辨出相近的病毒亚型.通过调整参考品的浓度优化了阳性判定阈值,并改进了肠道病毒的检测流程以完成分型.对10份不明原因腹泻样品进行了筛查,从中检出6份腹泻病毒阳性样本.根据RPM结果对样品进行了单重PCR并且测序,RPM与测序结果一致.本研究建立了一种高通量,高特异性,灵敏度较高的RPM方法,对于不明原因腹泻病例的诊断和突发疫情的处理有巨大的应用价值.

  • 人类肠道病毒基因重组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海岩;姜萍;陈鹏;陶泽新;张文强;徐爱强

    人类肠道病毒(Human enterovirus,HEV)在传播过程中存在复杂的基因变异,由于基因重组导致的HEV毒力及致病力的增强也对人群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尤其是重组后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疫苗衍生株在全球多个免疫覆盖率较低地区导致的脊灰暴发,已让各国学者对HEV基因组重组变异机制产生了新的兴趣.本文对HEV基因组的进化特征、基因重组类型及体外重组体构建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研究.

  • 口蹄疫反向疫苗研究进展

    作者:杨波;杨帆;王松豪;张岩;曹伟军;殷宏;郑海学

    利用反向遗传技术对口蹄疫病毒基因的改造和修饰,可以实现对疫苗种毒的生产性能、抗原匹配性、抗原稳定性、免疫应答能力、生物安全性等特征的改良,能够迅速获得预期生物学特性的疫苗候选株,进而可以减少和避免流行毒株驯化环节带来的负面影响.不仅改变了对流行毒株筛选驯化受病毒自然属性制约、费时费力、成功率低的缺陷,而且可以实现更为主动有效的疫苗毒株的设计,对整体提升疫苗品质和效力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以口蹄疫病毒为例,从改良疫苗毒株的生物学特性方面进行了综述,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E2蛋白功能研究进展

    作者:乌恩奇;汤媛宇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是诱发宫颈癌,肛门癌,外阴癌及部分头颈癌等多种肿瘤的主要原因.在病毒生命周期过程中,HPV E2蛋白通过与病毒自身及宿主基因组DNA及蛋白相作用,在病毒基因转录调控、病毒DNA的复制和维持中起到关键作用,其还对宿主细胞转录、RNA加工、凋亡、泛素化及胞内转运等多种活动产生影响,为病毒增殖创造有利的宿主细胞环境,并在HPV致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了解E2蛋白的各种功能及其与病毒和宿主DNA和蛋白作用情况、HPV病毒生活史、HPV病毒致病和致癌机制的研究均有着重要的意义.细致描述E2蛋白的功能可以帮助我们寻找病毒相关疾病治疗的新方法.本文以HPV16为重点,对高危型HPV E2蛋白结构、功能和活性相关研究的进展进行了综述.

  • 疱疹病毒gN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研究进展

    作者:蔺萌;贾仁勇

    gN蛋白是疱疹病毒gN基因编码的一种糖蛋白,其氨基酸组成的种类及数量在不同疱疹病毒中略有差异.目前已有研究表明gN蛋白定位于宿主细胞细胞质,主要分布于内质网区域.该蛋白在宿主细胞中与疱疹病毒gM蛋白形成复合物,参与病毒复制和细胞间感染过程,并对宿主细胞有免疫逃避作用.对疱疹病毒gN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特点和功能的总结,为进一步开展对疱疹病毒gN基因的深入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 乙型脑炎病毒侵染细胞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周雅娴;张建琼

    乙型脑炎病毒是一种蚊媒致病病毒,能引发严重的病毒性脑炎.乙脑病毒入侵细胞是导致乙型脑炎发生的先决条件,入侵机制的阐明将为乙型脑炎的治疗提供更多途径.近年来,乙脑病毒侵染细胞机制的研究不断深入,其他黄病毒的研究成果也拓展了乙脑病毒入侵机制的研究方向.E蛋白抗体的研制以及侵染过程抑制物的发现为乙脑病毒入侵的有效阻断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本文就近年来乙脑病毒入侵及膜融合的相关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人腺病毒的研究进展

    作者:高文娟;金玉;段招军

    人腺病毒(Human adenovirus,HAdV)是引起婴幼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等多种疾病的重要病原体之一,本文回顾了有关HAdV的分子生物学特征、检测方法及分型、致病机制、相关疾病的临床特征、流行病学特征、HAdV感染的预防和控制研究的文献.迄今为止明确的HAdV有67种不同型别,包括近几年发现的重组变异株.导致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主要流行株为HAdV-3和HAdV-7,属于B亚组,也可以引起其他系统的疾病,所致疾病的临床表现与其他呼吸道病毒相关病毒相似,但多伴消化道症状,其致病机制尚不清楚.对于新发现的变异重组株,其与疾病的相关性研究甚少,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由于没有前瞻性的、大样本的随机对照治疗试验,HAdV感染的治疗目前存在争议.疫苗是降低呼吸道HAdV感染有效的措施,但还没有上市的产品.

  • 广西2009~2011年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分离株的基因分型及血清分型

    作者:秦丽莉;李孟;孙蓉;吴志金;何坤;磨美兰;韦天超;韦平

    为了解广西地区1985年以来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的流行情况及跟踪其基因和抗原的进化,通过病毒基因扩增与序列测定技术以及鸡胚气管环中和试验,分别对2009~2011年间分离的28个广西地方IBV毒株进行基因分型和血清分型.毒株基因序列测定与比较分析的结果表明,28个IBV分离株在N基因的进化关系可分成3个主要的基因群,其中大多数毒株属于第Ⅲ群,而之前1985~2008年的流行毒株则属于第Ⅳ群和第Ⅱ群;病毒中和试验的结果表明,28个IBV分离株分属于6个不同的血清型,其中血清1、2和3型共占71.4%,与现用疫苗株血清型一致的毒株共有11个(占39.3%).结合本课题组之前的研究结果进一步的分析还发现,广西不同地区存在不同血清型的流行且不同时期流行的血清型及其所占比例也不尽相同.本研究为研发和应用包含多个优势血清型的多价灭活油苗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 鸽副黏病毒Ⅰ型(川沙株)攻毒剂量研究

    作者:张俊平;杨惠萍;蒋凤英;倪建平;李春华

    为了确定鸽副黏病毒Ⅰ型灭活疫苗(S-1株)攻毒试验的攻毒剂量.本研究采用SPF鸡胚测定鸽副黏病毒Ⅰ型强毒株(川沙株)E5代的病毒含量,并以不同剂量病毒液分别接种30日龄低抗体幼龄鸽(HI抗体≤2)和120日龄低抗体青年鸽(HI抗体≤2),对试验鸽进行临床症状和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该病毒株对低抗体鸽有致死作用,小致死量为102.5 ELD5o.因此,为了确保攻毒效果,在鸽副黏病毒Ⅰ型灭活疫苗(S-1株)制造及检验规程中规定:以1 000倍的小致死量(即105.5 ELD5o)作为疫苗免疫效力检验的攻毒剂量.

  • CODEHOP RT-PCR技术在黄病毒属病毒筛查中应用

    作者:胡群;郑剑宁;马思杰;韩辉;孙肖红

    为了探讨CODEHOP RT-PCR技术在黄病毒属病毒筛查中的应用效果,根据GenBank发表的不同黄病毒多聚蛋白氨基酸序列,利用CODEHOP方法设计合成一对简并引物,用一步RT-PCR对乙型脑炎病毒株JEV1201、登革热病毒株JKD001和黄热疫苗YV6161进行检测,扩增产物测序后进行BLAST同源性比对和系统分生分析.结果显示该方法可以特异的对黄病毒进行扩增,目的片段的大小和序列与预期结果相符,JEV1201与乙脑病毒株YL2009-4/YC2009-3同源性为接近,位于乙脑病毒株进化树分支.JKD001与登革热病毒株DENV-2/ID/1022DN/1975同源性为接近,位于登革热病毒株进化树分支.YV6161与黄热病病毒株17D同源性为接近,位于黄热病病毒株进化树分支.由此可知CODEHOP RT-PCR技术可以被有效的用于对黄病毒属病毒的筛查、种类鉴定和分子溯源.

病毒学报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