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Journal of Guangdong Medical College 광동의학원학보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 广东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 广东医科大学
  • 影响因子: 0.82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5-4057
  • 国内刊号: 44-1731/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 曾用名: 湛江医学院学报,广东医学院学报
  • 创刊时间: 198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郑学宝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联合手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白内障80例临床分析

    作者:李春燕;叶亲颖;黄晓燕;李雯婷

    目的 探讨联合手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96眼)接受联合手术治疗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白内障患者治疗过程、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视力恢复情况.结果 患者术后视力在0.1及以上的有33眼,高于术前的16眼(x2=7.919,P<0.05),且其中有4眼视力为0.3以上.结论 选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能够治疗视网膜病变合并白内障的糖尿病,疗效较好.

  • 右美托咪啶与丙泊酚对癫痫手术中麻醉趋势指数和心输出量的影响

    作者:冯舒韵;杨承祥;廖美娟;梁幸甜;李云;杨子文

    目的 探讨小剂量右美托咪啶对癫痫手术中唤醒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30例癫痫病灶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丙泊酚组(P组)和右美托咪啶组(D组),分别在麻醉诱导后行靶控输注丙泊酚(2 μg·L-1)、右美托咪定(0.4 μg· kg1·h-1).记录诱导前(T1)、唤醒即刻(T2)、配合指令期(T3)、加深麻醉时(T4)、唤醒期结束10 min(T5)麻醉趋势指数(NTI)及心输出量(CO).结果 与D组比较,P组T2、T3、T4时点NTI值降低(P<0.01或0.05),而T2、T4、T5时点CO均明显下降(P<0.01).结论 在癫痫病灶切除术中,小剂量右美托咪啶在唤醒期间心输出量改变较小,且不影响唤醒效果.

  •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微炎症及营养状态的影响

    作者:刘正刚;叶应春;叶锐良;任丽仪;陶怡;卢健坤;何朝生;叶密贤

    目的 观察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营养状况及微炎症状态的治疗效果.方法 5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常规透析组及联合透析组,另取不需血液透析的1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一般治疗组.所有病例在治疗前及治疗后3、6、9、12个月作微炎症指标(CRP、IL-6)及营养指标(白蛋白、血红蛋白、胆固醇、肌酐、尿素氮)测定.结果 与常规透析组和一般治疗组比较,联合透析组治疗后CRP、IL-6水平明显降低(P<0.01),而血红蛋白、胆固醇、白蛋白水平明显增加(P<0.01).结论 联用血液透析和血液灌流治疗可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微炎症及营养不良状况.

  • 深圳市某社区人群脑卒中危险因素的调查

    作者:张小明;谢小华;刘琼玲;谢妮;李维平;任力杰;黄江鸿;刘文兰;肖亮

    目的 了解深圳市桃源居社区人群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暴露水平及其分布特征.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横断面调查方法,对该社区40 ~ 80岁3 954名居民进行脑卒中风险评估量表的问卷调查和实验室、颈动脉超声及体格检查.结果 高血压病、心脏病、吸烟、高血脂、糖尿病、很少进行体育活动、肥胖、脑卒中家族史等危险因素的暴露率分别为19.9%、3.4%、12.0%、42.9%、6.7%、19.1%、20.2%、11.6%;除心脏病外,男性危险因素暴露率高于女性(P<0.01或0.05).高血压病、心脏病、高血脂、糖尿病、体育活动少、肥胖等高危因素的暴露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P<0.01或0.05);高血压病、心脏病、吸烟、脑卒中家族史等危险因素在不同教育水平上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在高危人群中,与男性相比,女性高血压、心脏病暴露率高,吸烟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结论 该社区脑卒中危险因素主要为高血脂、肥胖和高血压病,危险因素暴露水平与性别、年龄、教育水平有关,为有效干预提供依据.

  • 不同方法治疗分隔的结核性胸膜炎疗效观察

    作者:黄国华;古辉;杜燕芳;岳阳

    目的 探讨不同方法治疗分隔的结核性胸膜炎的效果.方法 120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胸腔镜、尿激酶治疗.观察两组疗效、转手术率、胸膜增厚发生率、胸水消失时间、住院时间、胸膜厚度.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疗效较好,转手术率和胸膜增厚发生率较低,胸水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较短,胸膜厚度较薄(P<0.01或0.05).结论 胸腔镜是分隔的结核性胸膜炎安全、有效疗法.

  • 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三酰甘油脂肪酶、血脂及血糖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蔡丽君;林赟;陈凤平

    目的 探讨血清三酰甘油脂肪酶(ATGL)、血脂及血糖水平与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相关性.方法 选择经超声确诊的NAFLD患者86例及健康对照者65例,测量腰围、臀围、腰臀比及体质量指数(BMI),检测血清ATGL、总胆同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空腹血糖(FBG)水平.结果 与健康对照者比较,NAFLD患者ATGL水平显著降低,而BMI、腰围、臀围、腰臀比、TC、TG、LDL-C水平均明显增高(P<0.01);NAFLD患者ATGL水平与BMI、TC及TG呈负相关(r分别为-0.210、-0.221、-0.432,P<0.01).结论 ATGL、BMI、TC、TG及LDL-C均是影响NAFLD的相关因素.

  • 不同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中p16、p53及Ki-67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钟玲;赖妙玲;唐甜;郅程;郝卓芳

    目的 探讨不同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宫颈上皮内p16、p53及Ki-67表达的差异.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查CIN患者(其中CIN Ⅰ级73例、CIN Ⅱ级79例、CIN Ⅲ级96例)和正常宫颈上皮(40例)内p16、p53及Ki-67的表达.结果 p16在正常宫颈上皮组织、CIN Ⅰ、Ⅱ、Ⅲ级患者宫颈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17.5%、64.4%、94.9%和97.9%;而p53在各组相应的阳性率分别为20.0%、20.5%、40.5%和38.5%;Ki-67在各组相应的阳性率分别为30.5%、58.9%、94.9%和96.9%.与正常宫颈上皮组织相比,p16和Ki-67在CIN Ⅰ级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明显升高(P<0.05或0.01);p16、p53和Ki-67在CIN Ⅱ级和Ⅲ级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亦高于正常宫颈组织(P<0.05或0.01);与CIN Ⅰ级相比,CIN Ⅱ级和Ⅲ级的p16、p53及Ki-67表达阳性率明显升高(P<0.05或0.01).结论 p16、p53及Ki-67水平的检测有助于CIN的早期诊断和分级.

  • 结肠癌组织中PTEN mRNA表达的意义

    作者:梁艳芳;阮建波;王玲梅;陈灿;康东平;林碧华;柴星星;郭日昌;冯锦山

    目的 探讨结肠癌组织中PTEN mRNA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RT-PCR检测70例结肠癌及癌旁组织中PTEN mRNA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结肠癌组织中PTEN mRNA表达显著低于癌旁组织[(0.246±0.162) vs (0.426±0.221),P<0.01];PTEN mRNA表达与组织学分型、TNM分期及肌层浸润有关(P<0.05),而与性别、年龄及肿瘤大小无关(P>0.05).结论 PTEN可能参与结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且与结肠癌不良预后有关.

  • 湛江市中学生痤疮患病率、易感因素及生活质量调查

    作者:万春喜;黎炜;施歌;朱坤举;樊翌明

    目的 了解湛江市中学生痤疮患病率、易感因素及生活质量.方法 对湛江市某中学1 271名高一学生进行现场调查,并填写Cardiff痤疮指数问卷(CADI).结果 1 182名学生中,痤疮现患率为76.9%.回归分析显示痤疮家族史是痤疮发病的危险因素.男、女生CADI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02±2.57) vs (3.18±2.49),P>0.05],但CADI得分与痤疮严重性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349,P<0.01).结论 湛江市中学生痤疮现患率较高,痤疮家族史是痤疮发病的危险因素,中重度痤疮明显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 IGF-1、VE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杨生宙;陈秀莲;黄颖;李颖珠;梁夏

    目的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取135例EMs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行子宫肌瘤剔除手术且子宫内膜正常的患者90例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观察组的异位内膜组织、在位内膜组织以及对照组内膜组织的IGF-1、VEGF表达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 IGF-1、VEGF表达阳性均表现为棕黄色颗粒,见于腺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之间的细胞浆.观察组内膜腺上皮细胞、间质细胞中的IGF-l、VEGF阳性例数明显比对照组多(P<0.01),以观察组中的异位内膜组更为显著(P<0.01).EMs腺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的IGF-1和VEGF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分别是0.876、0.812,P<0.01).结论 病灶中IGF-1、VEGF的阳性高表达对于EMs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为临床诊断治疗EMs提供新思路和新途径.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微量白蛋白尿与心室肥厚的关系

    作者:郑智非;陈杰

    目的 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微量白蛋白尿与心室肥厚之间关系.方法 收集214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以及相关性分析来研究患者微量白蛋白尿与心室肥厚之间的关系.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室肥厚的影响因素有年龄、BMI、收缩压、舒张压、血糖以及尿白蛋白/尿肌酐比值,其OR值和95%CI分别为1.13(1.07~1.19)、1.29(1.17~1.41)、1.13(1.04~1.22)、1.08(1.02~1.14)、1.32(1.13~1.51)和1.22(1.10~1.34).尿白蛋白含量与左室质量指数之间存在中度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54 (P<0.05).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微量白蛋白尿与心室肥厚密切相关.

  • ProTaper机动镍钛器械在根管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卢惠冰;徐雄均;彭植锋

    目的 评价ProTaper机动镍钛器械在磨牙根管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需行根管治疗的磨牙80颗242个根管,随机分为实验组40颗122个根管和对照组40颗120个根管.实验组采用ProTaper机动镍钛器械进行根管预备,对照组采用标准不锈钢K锉进行根管预备,再用氢氧化钙糊剂进行根管消毒.1周后复诊,比较两组的根管预备时间、术后疼痛、根管充填效果.结果 实验组的根管预备时间和术后疼痛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根管充填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ProTaper机动镍钛器械预备根管效率高,根管充填效果好,术后疼痛率较低.

  • 全腹腔镜下胃造瘘术的简化及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陈建发;杨雪丰;傅明;谢奎龙;周淑蓉;何凡

    目的 探讨一种简化的全腹腔镜下胃造瘘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12例行简化的全腹腔镜下胃造瘘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晚期食管癌8例,晚期贲门癌4例,均完全或几乎不能经口进食.结果 12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20~55 min,平均25.1 min,无中转开腹者和手术死亡者,术后无胃穿孔、胃出血、造瘘管滑脱、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术后次日造瘘管均顺利开放并维持正常肠内营养.结论 简化的全腹腔镜下胃造瘘术安全可行,创伤小,康复快,是长期胃肠内营养支持的有效途径,尤其适合因食管狭窄等原因无法行胃镜下胃造瘘术的患者.

  • 3M SmartClip与Damon自锁托槽的扩弓效果比较

    作者:魏小婷;胡飞

    目的 观察3M SmartClip自锁托槽与Damon自锁托槽的扩弓效果.方法 40例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采用减数四颗第一双尖牙治疗方案,再分别选择3M SmartClip或Damon自锁托槽矫治技术.测量牙弓排齐前后记存模型,比较牙弓形态变化.结果 两种矫治技术排齐后上下颌尖牙间宽度较排齐前明显增大(P<0.01).3M SmartClip自锁托槽组排齐后上下颌第二前磨牙较排齐前减少(P<0.05),Damon组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M SmartClip与Damon矫治技术对错牙合病例排齐后牙弓宽度增加主要表现在尖牙区,二者的扩弓效果相似.

  • DNA定量分析及HPV检测在意义不明的非典型鳞状细胞患者分流中的意义

    作者:李小芳;姜汉国;陈永华;陈何莲;曾山

    目的 探讨DNA定量细胞学检查及HPV检测在意义不明的非典型鳞状细胞(ASCUS)患者分流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225例ASCUS患者进行DNA定量细胞学检查、HPV检测及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结果 225例ASCUS病例中,病理活检为鳞状细胞癌2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 62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109例,炎症52例.DNA定量阳性组与阴性组的高级别病变检出率分别为45.63%和13.93% (P<0.01),而高危型HPV阳性组与阴性组高级别病变检出率分别为53.33%和9.52% (P<0.01).以组织病理诊断为金标准,DNA定量分析用于预测高级别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3.44%、65.22%、45.63%、86.07%;HPV检测用于预测高级别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4.38%、59.01%、45.00%、90.48%;DNA定量分析联合HPV检测应用预测高级别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12%、74.68%、66.10%、96.72%.结论 单独应用DNA定量分析或HPV检测可以将ASCUS患者中大部分高级别病变患者分流出来,两者联合应用可以减少高级别病变的漏诊及不必要的阴道镜检查和宫颈活检.

  • 2011-2013年某院抗菌药物的使用及细菌耐药性分析

    作者:郑继标;陈丽莲;陈娟;吴雄辉;李琼;黄云平

    目的 了解某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量及细菌耐药情况.方法 总结某院2011-2013年住院患者12类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分析用药频度(DDDs)和主要病原菌药敏试验结果.结果 3年间抗菌药物的总用药频度增长111.17%,头孢菌素类DDDs居第一位.常见革兰阴性菌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青霉素G、头孢唑林、头孢呋辛、头孢噻肟耐药率均大于40%,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大于70%.结论 抗菌药物的使用量影响细菌耐药水平的动态变化,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干预和监管可减缓细菌耐药性发生.

  • 改良球囊导管行肝段染色定位技术在精准肝切除术中的应用

    作者:袁超杰;伍宏章;何仕青;黄俊明

    目的 观察改良球囊导管行肝段染色定位技术在精准肝癌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可切除肝癌患者6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32例).试验组应用改良球囊导管行肝段染色的精准肝切除术,对照组采用常规半肝血流阻断方法,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及术后近期并发症.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200.5±38.8)、(160.2±36.5)min(P<0.01).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320.5±40.5)、(480.2±100.5)mL(P<0.0).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近期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6.7%(5/30)、25.0%(8/32) (P>0.05),其中对照组术后大出血1例,经介入治疗控制.试验组术后第1、3、7天的ALT、TBIL均低于对照组(P<0.0或0.05).结论 在肝癌切除术中应用改良球囊导管行肝段染色定位技术实施精准肝切除的手术效果良好,安全可行.

  •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36例临床分析

    作者:吴小容;黄东

    目的 总结妊娠期急性脂肪肝(AFLP)的临床特点及母婴结局.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AFLP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母婴并发症.结果 36例AFLP患者中出现上消化道症状或黄疸例33例,上腹痛29例,腹胀16例,皮肤黏膜出血10例,牙龈出血8例;白细胞升高36例,肝酶升高31例;急性肾功能衰竭32例;死亡5例.死胎2例,新生儿窒息34例,围产儿死亡5例.结论 早期诊断、综合治疗可减少AFLP并发症,提高母婴存活率.

  • 关节镜下空心螺钉固定治疗急性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18例

    作者:宋伟毅;吴宇峰;高大伟

    目的 观察于关节镜下行空心螺钉固定治疗急性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18例急性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患者,于关节镜下复位,并经后内侧入路置入单枚带垫片直径4.0~4.5 mm空心钛质螺钉固定.结果 18例骨折均愈合,平均手术时间为(70.4±10.8) min,愈合时间(5.8±3.4)个月.术后1、3、6个月,本组患者的平均HSS分值分别为(44.3±5.6)、(83.7±5.4)和(93.6±6.2)分.结论 关节镜下空心螺钉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疗效确切.

  • 3种方案治疗2型糖尿病伴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及成本-效果比较

    作者:杨熙;陈宙;张康胜

    目的 比较3种用药方案治疗2型糖尿病伴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及成本-药效,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150例2型糖尿病伴原发性轻度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A、B、C3组,每组50例,分别给予瑞格列奈+替米沙坦(A方案)、瑞格列奈+福辛普利(B方案)、瑞格列奈+氨氯地平(C方案)治疗,比较3组的疗效和成本-效果比.结果 A、B、C3种用药方案治疗糖尿病的效果以A方案为优(P<0.05),对高血压的疗效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糖尿病的有效率为效果指标时,3组的成本-效果比分别为16.72、18.26、17.15;以高血压的有效率为效果指标时,3组的成本-效果比分别为18.71、19.15、16.35.结论 当主要考虑2型糖尿病的疗效时,以A方案的效果及经济性佳,值得临床应用.

  • 腮腺及淋巴结木村病的多层螺旋CT表现

    作者:谭志;刘文慈;李元歌;夏俊

    目的 探讨木村病(KD)的多层螺旋CT特征,结合其临床表现,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12例KD的临床和多层螺旋CT表现.结果 12例中,8例出现一侧或双侧的腮腺肿大,2例出现腹股沟淋巴结肿大,1例出现耳后淋巴结肿大,1例出现全身多发肿大的淋巴结.CT表现为单侧或双侧腮腺弥漫性肿大,内伴有多个大小不一结节形成,伴有邻近引流区淋巴结肿大,平扫呈等密度或稍高密度,增强扫描病灶中度均匀强化,边界较清晰;亦可以表现为双侧腹股沟或全身多发大小不一淋巴结肿大,平扫呈等密度肿大淋巴结,增强扫描中度均匀强化,淋巴结无融合趋势,亦未见包绕血管征象.结论 KD具有无痛性大涎腺及邻近皮下组织缓慢肿大的肿块,伴有或仅单独出现引流区域的多发淋巴结肿大,或出现全身多发淋巴结肿大,无坏死及融合,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等特征.

  • 猪脑神经肽的制备及其对H2O2诱导的PC12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吴科锋;李立;李志东;李延平;刘义;崔燎;吕应年

    目的 制备猪脑神经肽(PBNC)并检测其对H2O2诱导的PC12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效果.方法 采用碱化-酶解法制备PBNC,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PBNC分子量;利用H2O2诱导PC12细胞产生氧化损伤,MTT法检测细胞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及活性氧水平.结果 PBNC中分子量为250~2 000的多肽约占81%.PBNC减轻了H2O2诱导的PC12细胞毒性作用,降低了凋亡率及活性氧生成.结论 PBNC对H2O2诱导的PC12细胞氧化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 3种组蛋白提取方法的比较

    作者:王登川;郑慧玲;刘新光

    目的 寻找提取小鼠组织和细胞中组蛋白的简易方法.方法 用RIPA裂解法(A法)、酸提法(B法)和组蛋白提取试剂盒法(C法)提取小鼠肝脏和A549细胞中组蛋白,用考马斯亮蓝染色及免疫印迹法检测组蛋白和乙酰化组蛋白.结果 考马斯亮蓝染色结果发现B法和C法条带较A法清晰,且免疫印迹结果表明B法和C法中H3和H4条带面积更大.结论 酸提法和组蛋白提取试剂盒法提取的组蛋白种类和纯度都明显高于RIPA裂解法,但酸提法成本较低、简单易行.

  • 氯喹对脂多糖诱导RAW264.7细胞损伤的影响

    作者:陈华玲;马晓鹂;吴科锋;朱贲贲

    目的 探讨氯喹对脂多糖(LPS)诱导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系RAW264.7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 建立LPS诱导RAW264.7细胞损伤模型,并以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测定不同浓度LPS和氯喹对RAW264.7细胞活性的影响;碘化丙啶染色法检测细胞坏死率.结果 200 mg/LLPS作为细胞损伤造模质量浓度(P<0.01).氯喹浓度<5 μmol/L时对RAW264.7细胞活性无影响(P>0.05);1.25、2.5μmol/L氯喹预处理分别导致细胞活性增加(P<0.05)、坏死减少(P<0.01),而5μmol/L氯喹促进细胞坏死(P<0.0 1).结论 一定浓度氯喹对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 mmu-miR-107调控Cacna2d1基因的mRNA水平

    作者:阮杰;翁亚光;赵炜;李江滨;黄华明;黄池荣;刘桂平;刘新光

    目的 生物信息学预测并实验验证mmu-miR-107的靶基因.方法 利用TargetScan、miRanda、Clip-seq及miRDB预测mmu-miR-107靶基因,分别构建含有候选靶基因(Cacna2d1、Capza2、Celsr2、Csnk1g2和Tmem4 7)3'UTR的荧光素酶报告载体pGL3,通过双荧光素酶检测系统、时实定量PCR进一步验证预测的靶基因.结果 成功构建分别含有5个候选靶基因3'UTR的荧光素酶报告载体;与miR-NC组相比,miR-107组共转染pGL3-Cacna2dl3'UTR、pGL3-Cavl3'UTR的荧光素酶活性均显著下降(P<0.01或0.05);其余候选靶基因Capza2、Celsr2、Csnk1g2和Tmem47的共转染组荧光素酶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过表达或下调C2C12细胞的miR-107,可有效降低或提高Cacna2d1的mRNA水平表达(P<0.05).结论 初步验证Cacna2d1是mmu-miR-107的靶基因.

  • 干细胞外切体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及Akt/GSK-3β通路的影响

    作者:崔晓军;周丽娜;张智;郭金华;张剑凯;王晓红;李林科

    目的 探讨骨髓源性心肌干细胞来源的外切体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及Akt/GSK-3β通路的影响.方法 6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外切体干预组(Ex组)、外切体干预联合PI3K抑制剂组(Ex+L组).再灌注后2h各组取8只大鼠,ELISA法测定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Westernblot测定检测心肌组织Akt和P-GSK-3β水平;其余8只大鼠存活4周后用Masson染色检测心肌组织中胶原纤维.结果 与I/R组相比,Ex组血清CK-MB、LDH水平降低,心肌胶原纤维减少,心肌Akt和P-GSK-3β水平增加(均P<0.01).结论 骨髓源性心肌干细胞来源的外切体可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这种保护作用可能与Akt/GSK-3β信号通路激活有关.

  • 趋化性细胞因子RANTES在大鼠肺纤维化模型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蔡欣;汪亚君;罗怡平

    目的 研究RANTES(regulated upon activation normal T cell expressed and secreted facter)在肺纤维化发病过程中的表达特征及其与病程的相关性.方法 64只健康成年雌性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每组32只.模型组气管内一次性注射博来霉素构建特发性肺纤维化模型,对照组仅注射生理盐水.于第1、3、7、14天分别处死大鼠,显微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碱水解法检测大鼠肺组织匀浆中的羟脯氨酸含量;ELISA测定肺组织中的RANTES蛋白水平;Realtime PCR检测肺组织中的RANTES mRNA水平.结果 病理分析及羟脯氨酸检测显示肺纤维化模型构建成功;第7、14天模型组羟脯氨酸含量明显升高,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模型组的大鼠肺组织RANTES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在第3天迅速增高并达到高峰,此后逐渐下降,但维持至第14天时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RANTES在早期肺纤维化模型大鼠肺组织中显著升高,其变化早于肺组织羟脯氨酸含量的变化及病理改变,可能是肺组织纤维化的早期标记.

  • 急性髓系白血病小鼠模型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作者:谭霖;陈日玲;田川;叶泉英;王欢

    目的 建立急性髓系白血病小鼠模型,并了解其生物学特性.方法 将20只SCID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实验组,每组10只.实验组通过腹腔注射接种HL-60细胞建立白血病动物模型,观察患病小鼠形态和行为的改变.采用血细胞分析仪动态检测两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白细胞表面CD33的表达;通过外周血涂片和骨髓病理切片观察白血病细胞.结果 实验组小鼠于建模第22~23天开始出现患病症状,建模成功率达100%.建模第21天,实验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数升高,血红蛋白和血小板下降(P<0.01),血涂片可观察到HL-60细胞.建模第34天实验组骨髓病理切片均有HL-60肿瘤细胞浸润,外周血白细胞CD33的阳性率明显升高(P<0.01).结论 利用SCID小鼠可建立急性髓系白血病模型并具有其生物学特征.

  • 丹参酮与DNA相互作用的电化学研究

    作者:李文杰;梁蓉蓉;李宁;杨志刚;罗辉;贾振斌

    目的 研究丹参酮Ⅰ、二氢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和隐丹参酮与DNA的相互作用.方法 采用电化学方法计算结合数,结合常数,并推测结合方式,用紫外光谱进一步验证结合方式.结果 每4摩尔丹参酮Ⅰ、二氢丹参酮Ⅰ或丹参酮ⅡA可与l摩尔DNA碱基对形成复合物,而每1摩尔隐丹参酮可与1摩尔DNA碱基对结合形成复合物.它们与DNA的结合能力由强到弱分别为:丹参酮Ⅰ、二氢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和隐丹参酮.结合方式均为静电作用.结论 丹参酮的共轭体系越大与DNA结合越牢固,并且不共面的甲基还具有空间位阻效应,降低丹参酮与DNA的结合能力.

  • 丹参酚酸B对糖皮质激素诱导骨丢失大鼠腰椎骨密度和骨微结构的影响

    作者:陈景锋;罗世英;崔燎

    目的 探讨丹参酚酸B对糖皮质激素诱导骨丢失大鼠腰椎骨密度和骨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40只7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等分为空白对照组(CON组)、糖皮质激素模型组(GC组)、糖皮质激素+丹参酚酸B组(GC+SAB组)、糖皮质激素+骨化三醇组(GC+CAL组),分别以生理盐水(5 mL·kg-1 ·d-1)、泼尼松(6 mg·kg-1·d-1)、泼尼松+丹参酚酸B(25 mg·kg-1·d-1)、泼尼松+骨化三醇(0.045 μg·kg-1·d-1)灌胃14周.取第五腰椎进行Micro-CT扫描并对松质骨进行三维重建,观察骨微结构并检测骨密度等参数.结果 与CON组比较,GC组大鼠腰椎骨密度、骨体积分数、骨小梁数目及厚度分别下降13%、21%、7%、13%,而结构模型指数上升174%.与GC组比较,GC+SAB组大鼠腰椎骨密度、骨体积分数、骨小梁数目及厚度分别上升18%、30%、16%、12%,而结构模型指数、骨小梁分离度分别下降227%、15%.结论 丹参酚酸B(25mg·kg-1·d-1)可预防糖皮质激素诱导骨丢失大鼠腰椎骨密度下降和骨微结构异常.

  • 酵母MT2基因菌株构建及其对复制性寿命的影响

    作者:崔红晶;何欣;袁源;陈亚芹;付思莹;赵炜;刘新光

    目的 研究蛋白质-O-甘露糖转移酶-2(PMT2)基因对酿酒酵母复制性寿命的影响.方法 依据基因同源重组原理,构建PMT2基因缺失(pmt2)或基因过表达(PMT2-ox)酵母菌株;实时定量PCR验证菌株中PMT2基因转录水平;显微镜下分离和计数酵母子细胞数目,检测酵母细胞的复制性寿命.结果 成功构建PMT2基因缺失或过表达酵母菌株,实时定量PCR证明PMT2 mRNA 在pmt2菌株中无表达,在PMT2-ox菌株中表达上调.与野生型酵母细胞的平均寿命(约23代)比较,pmt2菌株的寿命为(25.2±8.9)代,PMT2-ox菌株的寿命为(24.1±7.3)代,寿命无明显延长(P>0.05).结论 酿酒酵母PMT2基因不参与复制性寿命的调控.

  • 衰老对内皮细胞膜微粒及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

    作者:马晓瑭;肖湘;何彩霞;潘群文;王锦菊;陈姬;赵斌;陈颜芳

    目的 探讨衰老对内皮细胞膜微粒(EMVs)及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年轻(yEMVs)和年老EMVs(aEMVs)分别来源于年轻(3~5代)、年老(25~28代)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HBMECs).年轻与老年HBMECs与yEMVs或aEMVs共培养,检测miR-34a表达、细胞增殖、血管生成能力及活性氧、一氧化氮水平.结果 老年HBMECs释放的EMVs中miR-34a表达明显高于年轻HBMECs.aEMVs增加HBMECs表达riR-34a及活性氧生成,但抑制细胞增殖、血管生成及一氧化氮产生;yEMVs则有相反作用.结论 衰老引起内皮细胞释放不同EMVs,影响内皮细胞功能,并且可能与EMVs所携带的miR-34a有关.

  • 广东东莞地区中老年人群腰椎骨密度测定

    作者:陈喜德;杨柳菁;李前龙;廖志强;张淑如;赖海新;伍梅

    目的 研究广东东莞地区中老年L1~L4各椎体骨密度值及变化规律.方法 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检测438例中老年人L1~L4各椎体的骨密度值(BMD),按10岁为1个年龄组对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结果 L1~L4椎体BMD随年龄增长呈逐渐下降(45岁~组与55岁~组比较、65岁~组与75~85岁组比较,均P<0.05;55岁~组与65岁~组比较,P>0.05),55岁以上女性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均高于男性(P<0.05).结论 获取了东莞地区中老年人各年龄组腰椎体BMD数据及变化特点,为开展脊柱骨质疏松症研究提供参考数据.

  • 干细胞、组织再生与衰老

    作者:李刚;林思恩

    干细胞具有潜在的增殖和分化能力,在维持组织稳态和促进损伤组织再生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干细胞自身也会经历衰老的过程.因此,为了深入理解干细胞功能与衰老之间的矛盾关系,本文阐述了年龄对干细胞基因调控、功能及其微环境的影响,并对干细胞治疗衰老相关疾病的可能性进行了探讨.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1990 03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