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特种医学 >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国际医学放射学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dical Radiology 국제의학방사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天津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 天津市医学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0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4-1897
  • 国内刊号: 12-1398/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6-21
  • 曾用名: 国际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
  • 创刊时间: 197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天津
  • 主编: 祁吉
  • 类 别: 特种医学
期刊荣誉:
  • 腹膜继发肿瘤的影像诊断

    作者:杨晓煌;王云华

    腹膜由单层间皮细胞及少量结缔组织构成。腹膜疾病主要包括肿瘤性病变及炎性病变。腹膜肿瘤性病变可细分为腹膜原发肿瘤及腹膜继发肿瘤。腹膜继发肿瘤的发病率远高于腹膜原发肿瘤。腹膜继发肿瘤包括腹膜癌性转移、腹膜假性黏液瘤、腹膜淋巴瘤及腹膜肉瘤性转移。对腹膜继发肿瘤的影像(超声、CT、MRI、FDG PET/CT等)表现及其影像研究进展予以综述,有助于影像科医师提高对腹膜继发肿瘤的诊断正确率,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诊断及治疗。

  •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在肝纤维化定量诊断与分期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繁;陈天武

    肝纤维化是指在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下肝内结缔组织异常增生。肝脏的任何损伤在修复过程中都有肝纤维化过程,但是如果损伤因素长期存在,纤维化将持续进展,并发展成肝硬化。早期肝纤维化通过干预可逆转。因此,早期定量诊断肝纤维化对其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促进其逆转具有重要意义。随着MRI技术的发展,肝纤维化无创定量诊断及分期取得了较大进展。着重就MRI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在肝纤维化的定量诊断与分期中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 肺磨玻璃结节CT征象对早期肺腺癌的诊断价值

    作者:明星;吴非

    肺腺癌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已成为常见的肺癌组织学类型,2011版国际肺腺癌新分类法废除了传统支气管肺泡癌的命名,并提出了原位腺癌的概念。目前,低剂量CT是临床筛查及诊断肺癌的重要方法。早期肺腺癌在CT上主要表现为磨玻璃结节,且不同时期的肺腺癌结节其影像特征不一,CT诊断主要依据病灶的形态学特征,主要包括结节的大小、内部结构、边缘及与邻近结构关系等。收集和分析了近年有关磨玻璃结节各CT征象在诊断不同时期肺腺癌价值的有关文献,并对其进行综述。

  • 肌肉失神经改变的MRI表现及研究进展

    作者:舒胜雷;杨帆;孔祥泉

    肌肉失神经支配可导致形态学、电生理学及组织代谢等多方面的改变。MRI不仅能有效评价失神经支配肌肉的形态学及病生理学改变,也可以利用扩散加权成像(DWI)及扩散张量成像(DTI)等技术探测肌细胞内外水分子运动状况。受损的神经在一定时间内再生可以恢复对靶肌的支配,近年来部分研究者提出可通过观察不同程度神经损伤后靶肌肉信号的演变从而预测神经损伤的类型及预后。就肌肉失神经改变的MRI表现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乳腺癌分子成像研究进展

    作者:吴琬璐;方向明;陈宏伟

    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及个体化治疗是提高病人生存率的关键。传统影像检查(如X线钼靶摄片、超声等)在早期诊断及对微转移灶检出能力上有明显的局限性,而基于靶向分子探针的分子成像可以在肿瘤瘤体形成前和/或形成后早期检测到细胞甚至分子水平上的异常,多功能的分子探针还可以集多模态成像和治疗于一体,获得更精确的影像学信息并进行针对性治疗。就乳腺癌分子成像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双源CT双能量肺灌注成像评估COPD研究进展

    作者:杨磊;李一鸣;李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以各种原因引起的肺实质和小气道损伤而导致慢性不可逆的气道阻塞、呼吸阻力增加以及肺功能不全为共同特征的肺疾病。目前肺功能检查、肺核素灌注显像和MR灌注成像评估COPD均不能高分辨力显示肺解剖影像。而双源CT双能量肺实质灌注成像能够显示肺的解剖及灌注功能信息,可对肺气肿的部位与灌注缺损区精确配准,虚拟平扫影像可辨别COPD的类型及肺气肿的数量和大小,这对于COPD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就双源CT双能量肺灌注成像技术原理及其在COPD中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 乳腺癌化疗及内分泌治疗相关性脂肪肝的影像学定量评估

    作者:戎黛琳;杨秋霞;许舒航;赵倩倩;张嵘

    脂肪肝是乳腺癌病人化疗及内分泌治疗常见的肝脏并发症,通常是轻中度的脂肪变性,但严重者可进一步引起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甚至肝功能衰竭。脂肪变性是一个可逆的过程,对肝脏脂肪变性的定量动态评估可以早期诊断并干预,为其临床评估及治疗提供参考。目前,多种影像方法可检出及定量评估轻中度脂肪肝,就影像检查在乳腺癌化疗及内分泌治疗相关性脂肪肝的早期诊断及定量评估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 PET/MRI在肿瘤研究中的新进展

    作者:邱翔;杨科;赵玉婷;余洪;翟昭华

    PET/MRI成像整合了PET提供的人体生理代谢、分子信息和MRI提供的功能、解剖形态信息,在肿瘤诊断、评估肿瘤生物学行为(包括分期、分级、浸润深度、远处转移)、评价治疗疗效及预后方面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实现了PET及MR成像设备的优势互补。就PET/MRI在肿瘤中的应用现状及其发展前景进行回顾和展望。

  • 胸椎孤立性浆细胞瘤1例及文献复习

    作者:刘春明;许亮

    目的探讨胸椎孤立性浆细胞瘤(SPB)的临床表现、影像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分析1例脊柱SPB病人的CT及MRI表现,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CT示T10椎体呈楔形,轻度膨胀性、溶骨性骨质破坏,边缘骨硬化,内部见残存骨嵴,未见典型“微脑征”。瘤体均质,未见钙化及肿瘤骨。 MRI平扫示病变于T1WI呈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T2WI脂肪抑制序列呈高信号,MRI增强示瘤体呈均匀强化,未见椎旁肿块及脓疡,相邻椎间盘信号无异常。手术病理提示浆细胞来源肿瘤,结合ECT及本周蛋白、血钙及肌酸水平,临床诊断为SPB。结论 SPB好发于椎体前部,溶骨性破坏,瘤体均质,常伴有骨嵴及硬化边。"微脑征"有助于诊断,但敏感性较低。SPB的确诊有赖于影像检查、临床实验室及病理结果的综合分析。

  •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多种CT征象的多因素分析

    作者:张伽铭;韩志江

    目的探讨多种CT征象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231例249枚PTMC以及与同期直径≤1.0 cm的205例266枚微小结节性甲状腺肿(MNG)的CT征象(包括结节形态、咬饼征、微钙化及增强后范围缩小/模糊),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4种CT征象进行统计分析,并计算不同阳性CT征象及其联合在PTMC诊断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结节形态不规则、咬饼征及增强后范围缩小/模糊更常见于PTMC中(P<0.05),OR值分别为9.009(95%CI:4.709~17.236)、10.372(95%CI:5.495~19.579)和12.623(95%CI:6.910~23.057),微钙化在多因素分析中无统计学意义(P>0.05)。3种阳性单一征象中,形态不规则敏感度高(90.4%),咬饼征特异度高(90.2%),两种联合征象中,结节形态不规则+增强后范围缩小/模糊的敏感度(81.9%)高,结节形态不规则+咬饼征特异度(95.4%)高,3种征象联合时,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59.4%、96.6%。结论结节形态不规则、咬饼征及增强后范围缩小/模糊在PTMC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多种征象联合可以进一步提高PTMC诊断的特异度,从而减少误诊的发生。

  • 甲状腺转移瘤超声表现

    作者:刘隽颖;王勇;崔宁宜;韩洁;张蕊

    目的探讨甲状腺转移瘤的超声影像特征。方法对11例甲状腺转移瘤病人[男8例,女3例;年龄49~73岁,平均年龄(62.3±6.3)岁]的临床、病理及超声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超声影像特征,并进行超声分型。结果11例甲状腺转移瘤病人中6例单侧甲状腺受累,5例双侧甲状腺均受累。11例病例中5例呈单结节型(来源于肺2例,食管、肾脏、直肠各1例),大径3.0~5.6 cm(平均3.9 cm);4例呈多结节型(来源于食管、肾脏、直肠、舌各1例),大径1.5~3.8 cm(平均2.5 cm);2例呈弥漫性病变型(来源于肺、乳腺各1例)。实性结节或肿块病灶超声表现为低回声,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无晕环,内回声不均,无囊变、钙化,丰富血流信号,伴颈部淋巴结肿大。弥漫性病变超声均表现为双侧甲状腺弥漫性体积增大,回声减低不均,内探及丰富血流信号,伴颈部淋巴结肿大。结论甲状腺转移瘤具有一定的超声影像特征,结合病史有助于甲状腺转移瘤的诊断。

    关键词: 甲状腺 转移瘤 超声
  • 原发甲状腺淋巴瘤的超声诊断与病理对照研究

    作者:刘隽颖;王勇;邹霜梅;崔宁宜;韩洁;张蕊

    目的分析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PTL)的超声影像特征及其相应的病理学表现。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扫描并复阅病灶病理及免疫组化染色切片,对照分析29例(男3例,女26例,年龄50~83岁,中位年龄67岁)不同病理类型PTL的超声影像表现及病理特征。结果29例PTL中15例甲状腺双侧叶均受累,13例单侧叶受累,1例峡部受累。超声表现为9例呈单纯弥漫型改变,12例呈甲状腺弥漫性病变背景下合并多发低回声结节型改变,7例呈肿块型改变,1例呈甲状腺双侧叶多发低回声结节。29例PTL中有21例(72.4%)伴周围颈部区域淋巴结肿大。不同病理类型的PTL对应不同的超声表现类型,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超声影像多表现为弥漫型(3/4);混合型淋巴瘤均表现为弥漫型伴多发结节型(7/7);弥漫大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超声影像表现多样,其中弥漫型5例,弥漫型伴多发结节4例,肿块型7例;富于T细胞/组织细胞的大B细胞淋巴瘤表现为弥漫型(1/1)。结论不同病理类型的PTL具有一定特征性的超声影像特点。

  • 不同病理类型甲状腺恶性肿瘤的能谱参数初步研究

    作者:李琳;罗德红;赵燕风;胡镭;郭炜;林蒙;赵心明;周纯武

    目的分析不同病理类型的甲状腺恶性肿瘤的影像表现及能谱参数。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甲状腺恶性肿瘤的形态学表现及能谱参数。采用Discovery CT750HD CT扫描机能谱模式扫描,在佳单能量影像上对病灶进行形态学征象分析。应用能谱分析与测量软件对不同病理类型病灶的碘含量(IC)、水含量(WC)、标化碘含量(NIC)、能谱曲线斜率(K)等参数进行计算和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不同病理类型的病灶能谱参数进行比较,组间多重比较采用LSD-t法。结果甲状腺恶性肿瘤形态学表现为单发57例(85.1%),形态不规则46例(68.7%),边界不清楚45例(67.2%),密度不均匀48例(71.6%),21例(31.3%)可见钙化灶。不同病理类型的甲状腺恶性肿瘤的病灶WC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头状癌、滤泡癌、髓样癌的IC、NIC及K值均高于未分化癌和淋巴瘤(P<0.05)。结论不同病理类型甲状腺恶性肿瘤形态学表现及能谱参数有一定差异,了解其差异有助于该类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 能谱CT对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断价值初步研究

    作者:李琳;罗德红;胡镭;赵燕风;郭炜;林蒙;赵心明;周纯武

    目的分析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病人的能谱CT影像,旨在探讨能谱CT在微小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行颈部能谱CT扫描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甲状腺微小癌33例(35枚病灶),采用Discovery CT 750 HD扫描机,通过能谱扫描和GSI viewer影像分析软件获得:140 kVp混合能量影像(A组);佳单能量影像(B组);佳单能量影像与物质分离(碘基)影像融合获得的影像(C组)。对A、B组影像质量的客观指标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比较。并对3组影像检出性能的主观评分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比较,多重比较采用LSD-t检验对所有病灶的影像表现及能谱参数进行分析和测量。结果 B组的对比噪声比高于A组,噪声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影像对微小病灶的检出率分别为91.4%、97.1%、100%,主观评分分别为2.54±1.15、3.31±0.93、3.46±0.74,单能量与碘基融合影像在病灶的检出方面优于混合能量CT,并与单能量影像相仿。微小癌表现为形态不规则19例(54.3%),边缘不清楚24例(68.6%),密度不均匀24例(68.6%)、可见微小钙化灶(16例,45.7%)及淋巴结转移(20例,57.1%)。病灶碘含量平均(2.50±1.03)mg/mL,标化碘含量平均0.33±0.14、能谱曲线斜率平均2.99±1.59。结论能谱CT可为甲状腺微小癌诊断提供更多信息,有助于病灶的检出与诊断。

  • 能谱CT虚拟平扫替代常规平扫评估甲状腺结节的可行性研究

    作者:胡镭;罗德红;李琳;林蒙;赵燕风;郭炜;赵心明;周纯武

    目的探讨能谱CT碘抑制(MSI)成像作为虚拟平扫(VNC)替代真实平扫(TNC)对甲状腺结节进行评估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10月于我院行常规平扫、能谱成像模式增强扫描的72例甲状腺疾病病人影像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和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比较TNC与VNC影像上不同组织CT值、客观影像质量、主观影像质量评分、诊断钙化能力及辐射剂量的差异。结果①在TNC和VNC两种影像上,甲状腺结节病灶、正常甲状腺、颈内动脉的CT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除正常甲状腺腺体外,其他部位CT值差异均不大(<4 HU)。两种影像项部脂肪CT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VNC影像噪声高于TNC影像,信噪比(SNR)及对比噪声比(CNR)均低于TNC影像(P<0.05)。②TNC与VNC主观影像质量评分中位数均为4.0分,VNC的主观评分略低于TNC,两者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TNC检出钙化24例,VNC检出22例。 TNC与VNC对钙化检出数目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NC测得的钙化长径值较VNC大(P<0.05)。④单独能谱增强扫描的剂量长度乘积(DLP)和有效辐射剂量(ED)值明显小于TNC加增强扫描(P<0.05),与常规平扫加增强扫描比较,单独能谱增强扫描的有效辐射剂量可降低48.76%。结论在甲状腺CT扫描中,VNC成像对甲状腺结节的诊断具有替代TNC成像的潜在能力。

  • CT纹理分析技术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可行性研究

    作者:郭炜;罗德红;赵燕风;李琳;林蒙;胡镭;赵心明;周纯武

    目的探讨CT纹理分析技术在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我院手术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病变病人35例,共42个病灶,其中恶性结节26个,良性结节16个。所有病人治疗前均行颈部增强CT扫描。将DICOM格式的CT增强图像(层厚和层间距均为5 mm)导入CT Kinetics软件进行纹理及直方图分析得到未经滤过的原始细纹理图像。 CT纹理分析主要参数包括熵值、偏度、峰态、平均像素值和像素分布的标准差。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间纹理参数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并对有统计学意义的纹理参数进行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确定诊断阈值。结果甲状腺恶性结节的熵值、偏度、峰态、像素值和标准差分别为6.65±0.92、0.63±1.37、0.69±1.23、84.08±23.36和18.14±3.31;良性结节分别为5.96±0.54、0.59±1.42、0.51±1.17、72.00±24.52和20.05±6.10。熵值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偏度、峰态、像素值和标准差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ROC曲线分析显示,以熵值6.09为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阈值,其ROC曲线下面积、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33、71.3%和70.0%。结论 CT纹理参数对鉴别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有一定帮助。

  • 甲状腺病变的影像诊断进展

    作者:罗德红;李琳

    甲状腺病变是头颈部常见病变,而甲状腺癌又是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该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术前正确鉴别甲状腺病变的性质、确定临床分期对于病人治疗方式的选择及预后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国际医学放射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1994 03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