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口腔科学 >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华西口腔医学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West China Journal of Stomatology 화서구강의학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四川大学
  • 影响因子: 1.3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0-1182
  • 国内刊号: 51-1169/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62-162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四川
  • 主编: 陈谦明
  • 类 别: 口腔科学
期刊荣誉:
  • 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口腔颌面颈部淋巴管瘤

    作者:高庆红;王昌美;温玉明;代晓明;刘坤

    目的:探讨平阳霉素治疗口腔颌面颈部淋巴管瘤的疗效和适应症.方法:195例口腔颌面颈部淋巴管瘤患者的200个瘤体采用平阳霉素瘤内局部注射治疗.毛细管型和海绵型淋巴管瘤在瘤体内作分点注射;囊肿型淋巴管瘤则抽出部分囊液后,再注射药液.治疗周期及用药量根据淋巴管瘤的部位、大小、类型和患者年龄而定.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总有效率为54.5%(109/200),其中囊肿型淋巴管瘤疗效好,有效率为100%(51/51),而海绵型和毛细管型及其混合型的有效率分别为46.36%(51/110),16.66%(3/18),19.05%(4/21).结论:平阳霉素局部注射疗法可作为口腔颌面颈部淋巴管瘤,尤其是囊肿型淋巴管瘤的首选治疗方法.

  • 恶性成釉细胞瘤定量病理学研究

    作者:刘进忠;汪说之;陈新明

    目的:探讨恶性成釉细胞瘤细胞核形态参数、DNA含量及AgNOR形态分型和计数在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取17例恶性成釉细胞瘤患者的切除标本行HE、AgNOR及DNA染色,应用图像分析仪对细胞核形态几何参数、DNA含量及倍体、AgNOR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在细胞核的几何参数中,恶性成釉细胞瘤细胞的面积、周长、等圆直径、短径、平均直径、圆度、轴比与良性成釉细胞瘤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恶性成釉细胞瘤AgNOR计数和DNA指数显著高于良性成釉细胞瘤(P<0.01).根据核形态参数和DNA指数建立了判别恶性成釉细胞瘤的回归方程.结论:细胞核DNA含量和形态参数的测定以及AgNOR分型和计数有助于恶性成釉细胞瘤的鉴别诊断.

  • 薄型瓷贴面颜色效果的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杨征;牟雁东;罗云;巢永烈

    目的:评价薄型瓷贴面的临床颜色效果.方法:选择前牙为四环素或氟斑牙的患者9例,制作51个薄型瓷贴面,用目测法和色差仪对修复后颜色效果进行评价.结果:9例患者对薄型瓷贴面的颜色效果满意.采用全自动测色色差计测试,薄型瓷贴面修复后色调坐标较修复后集中,明度值修复后较修复前提高.结论:薄型瓷贴面修复后临床整体颜色效果较为满意.

  • 口腔颌面部非何杰金氏淋巴瘤流式细胞DNA分析及意义探讨

    作者:马莉;何志秀;吴兰雁;蔡益新;黄河长;雷松

    目的:探讨流式细胞学各项指标与非何杰金氏淋巴瘤(NHL)发病部位、临床分期、病理分级、细胞类型及预后的关系和流式细胞学对NHL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50例口腔颌面部NHL及10例反应性增生淋巴结(RLN)石蜡包埋组织的DNA倍体、细胞周期各参数,并分析各参数及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10例RLN皆为二倍体,而NHL二倍体率为54%,异倍体率为46%,二者有显著性差异.SPF值、S+G2/M值与非何杰金氏淋巴瘤恶性程度密切相关,SPF值、S+G2/M值随肿瘤的恶性程度增大而增大.结论:口腔颌面部淋巴瘤流式细胞学检测具有一定诊断学价值,但其运用一定要与形态学相结合.同时SPF、S+G2/M等指标可以反映其细胞增殖状况及病理学恶性程度.

  • 7~12岁女性儿童5个头影测量平面角度变化的纵向研究

    作者:彭静;邓辉;曹采方

    目的:探讨混合牙列期女性儿童的5个头影测量平面的角度变化规律.方法:19名女性儿童,10名从7岁开始,另9名从9岁开始,每年定期拍摄头颅侧位片1次,连续4年.7~10岁组和9~12岁组分别作纵向研究.两个组有9~10岁的重叠期,将结果结合起来进行混合纵向分析,从而了解整个7~12岁的头影测量平面的角度变化规律.结果:在观察期内,5个受检平面中,FH和BaN平面的角度关系稳定,FH和SN平面的角度关系次之.结论:在混合牙列期,FH、BaN、SN 3个平面的位置关系均是基本稳定的.

  • 舌癌颈淋巴结微转移灶的免疫组化检测

    作者:李伟忠;赵彤;张进华;殷学民;薛宏宇;王天舒

    目的:探讨免疫组织化学S-P微波法对阴性淋巴结微转移灶的检出率.方法:采用S-P微波法,对30例舌鳞状细胞癌患者既往报告为阴性的152个淋巴结的石蜡标本再作切片,并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取阳性淋巴结作为对照.结果:30例患者152个阴性淋巴结,经CK(AE1/AE3)单克隆抗体标记后,在4例 (13.3%) 患者中共7个淋巴结(4.6%)内CK(AE1/AE3)单克隆抗体呈阳性反应.癌细胞呈单个或呈簇状散在于淋巴结内,淋巴结结构完好.检出的4例患者,高分化及低分化鳞状细胞癌各2例,其中2例术前已发现颈部有肿大淋巴结,7个微转移之淋巴结中,颌下区2,颈深上4,颈深中1.正常淋巴结呈阴性反应.结论:舌癌患者的阴性淋巴结中,仍有一定数量的微转移灶发生,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对发现与诊断微转移灶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和应用前景.

  • 正常(牙合)青年女性下颌3种功能位浅层咬肌超声形态研究

    作者:车晓霞;李永忠;罗颂椒

    目的:建立正常(牙合)青年女性浅层咬肌在下颌处于不同功能位置时超声形态的正常值,为评价正畸患者咬肌功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超声成像技术测量了31例正常(牙合)青年女性下颌处于姿势位、大紧咬位、大前伸位时浅层咬肌横截面的面积、周长、横径、平均厚度、大厚度及纵截面的长度,得出各指标均值,并比较下颌处于不同功能位置时浅层咬肌形态的差异.结果:下颌处于3种功能位时各测量指标差异有显著性,大紧咬位浅层咬肌收缩,大前伸位咬肌牵张,姿势位时浅层咬肌的各项指标则介于两者之间.结论:超声成像技术是检测浅层咬肌形态以诊断其下颌功能位置的一种有效方法.

  • 家兔面神经撞击伤后胶质细胞源性的神经营养因子mRNA在面神经元中的表达特点

    作者:王琛;周树夏;郑春梅;邱建勇;宋俊峰

    目的:了解胶质细胞源性的神经营养因子(GDNF)mRNA在面神经撞击伤这一特定致伤条件下的表达特点,结合其他学者的实验结果,探讨GDNF在面神经损伤后再生中可能发挥的生物学作用.方法:以撞击枪在10 m/s撞击速度,7.5 J撞击能量下建立家兔面神经撞击伤模型,撞击后3、7、14、21 d采用原位杂交方法分别检测面神经元及周围面神经中GDNF mRNA的表达范围及表达特点,并对面神经元表达数量进行计数分析.结果:面神经受到撞击后在不同时间点的面神经元中均可检出强烈的GDNF mRNA表达,第7天达高峰,随后逐渐下降,至第21天仍可见较高水平表达.周围神经雪旺氏细胞及正常面神经元均不表达GDNF mRNA.结论:GDNF是一种应激性表达的运动神经元营养因子,其表达特点与面神经撞击伤后的再生过程在时间上具有一致性,表明它可能在面神经损伤后的再生过程中发挥作用.

  • GI-Ⅱ型渗透陶瓷氧化铝粉体的研究

    作者:王航;巢永烈;廖运茂;朱智敏;巢齐宇;梁星

    目的:研究GI-Ⅱ型渗透陶瓷氧化铝粉体和坯体的特征,分析其形成氧化铝多孔结构的机制.方法:X衍射分析氧化铝粉体的晶型,粒度分析仪测试其粒度组成,扫描电镜观察坯体的微观结构.结果:氧化铝晶体是结构紧密、稳定的纯α型氧化铝晶型.氧化铝粉体中小于0.5 μm的细颗粒占9 wt%,粗颗粒集中在1.5~3.5 μm,占75 wt%.扫描电镜观察坯体断面发现许多细小的颗粒均匀地附着在大颗粒表面,大小颗粒分散均匀,堆积较为密实.结论:氧化铝的晶型、粒度分布、颗粒分散,有利于形成多孔可渗透氧化铝骨架,是GI-Ⅱ型渗透陶瓷预制体的材料基础,也是复合体强度提高的关键.

  • TNP-470作用于体外培养GNM细胞系的形态学研究

    作者:彭利伟;李金荣

    目的:观察TNP-470作用于体外培养的人口腔鳞癌颈淋巴结转移癌细胞系GNM后的形态学改变,探讨TNP-470的作用机理.方法:利用体外培养技术,采用相差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观察法,观察TNP-470对GNM细胞形态及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TNP-470(2 μg/ml)作用于GNM细胞48 h,大量细胞变圆、细胞膜皱缩,并出现较多悬浮死亡细胞.作用72 h后,扫描电镜下可见细胞表面的微绒毛数量减少、长度变小、细胞一端有较大的球状突;透射电镜下可见GNM细胞大量坏死、线粒体和内质网破坏.结论:TNP-470对GNM细胞具有明显杀伤作用;TNP-470可使GNM细胞线粒体和内质网发生破坏,这可能是其具有直接癌细胞毒作用的机制之一;TNP-470可使GNM细胞膜表面结构发生改变.

  • 表皮生长因子对A系小鼠胚腭突细胞增殖代谢的影响

    作者:孙晋虎;石冰;王大章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表皮生长因子(EGF)对A系小鼠胚腭突细胞增殖和DNA、蛋白质及PGE\-2合成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9组,以平行4孔(瓶)为一组,在每组腭突细胞中分别加入EGF使其终浓度为0.005 ng/ml,0.010 ng/ml,0.050 ng/ml,0.100 ng/ml,0.500 ng/ml,1.000 ng/ml,5.000 ng/ml,10.000 ng/ml,50.000 ng/ml,每组均设空白对照,在加入EGF并培养第1、3、5天后分别检测细胞的OD值,DNA、蛋白质和PGE\-2的含量.结果:EGF可显著增加腭突细胞的OD值,促进DNA和PGE\-2合成,增大了细胞指数.EGF含量在0.005~10.000 ng/ml浓度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10.000 ng/ml时EGF对腭突细胞增殖的作用强.结论:EGF显著刺激了A系小鼠胚腭突细胞分裂代谢,促进腭突细胞的增殖分化.

  • 锶磷灰石生物特性的初步研究

    作者:廖大鹏;周正炎;顾云峰;陈德敏

    目的:锶磷灰石是一种新型的磷灰石类陶瓷,本研究通过动物试验初步探讨其在生物体内的一些特性,为临床的广泛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24只新西兰大白兔分为3组,双侧下颌角均造成约6 mm×12 mm×4 mm的缺损,用不同浓度(10%,5%,0)的锶磷灰石修复,术后1月,3月,6月时随机处死1组进行大体观察、X线摄片、组织病理、核素扫描(发射计算机断层术分析),评价其生物学性能.结果:锶磷灰石复合人工骨所致感染和排斥反应均较轻,组织切片上反映随材料的降解,新生骨大量长入现象比羟磷灰石更为明显,且周边软组织内有部分成骨现象,X线片上显示随时间的延长,材料和骨之间的密合度逐渐增加,6月时已几乎融为一体,同时锶磷灰石修复侧较羟磷灰石修复侧核素浓聚现象有明显的差异.结论:锶磷灰石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骨引导性及生物降解性,能提高新骨生成量,具有更好的骨缺损修复效果,并可能有一定程度的骨诱导性.

  • 永生化下颌髁突软骨细胞形态学特征的研究

    作者:段小红;吴军正;董绍忠;刘斌

    目的:比较永生化下颌髁突软骨细胞(IMCC)和原代培养的下颌髁突软骨细胞(MCC)在形态学特征等方面的差别.方法:通过相差显微镜、光镜、电镜等观察细胞的形态特征,采用HPIAS-1000图像分析系统比较IMCC和MCC的大小.结果:MCC表现出以多角形为主的多形性形态特征,并随培养代数的增加细胞形态发生改变;IMCC为多角形,传代对其形态无明显影响.MCC的超微结构表现出软骨细胞的一般特征, IMCC近似于前成软骨细胞,部分细胞核浆比例、细胞核形态发生改变.图像分析发现IMCC在细胞长短径、面积等方面小于MCC(P<0.01).结论:IMCC基本保留了MCC的形态特征,其表型稳定,属于一种分化程度较低、幼稚的软骨细胞,可能近似于下颌髁突的增殖层细胞.

  • 弱激光对正畸牙移动中牙周组织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作者:朱宪春;陈远萍;孙新华

    目的:探讨弱激光照射对兔实验性牙齿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的影响.方法:18只大耳白兔按每组3只随机分为实验1、3、5、7、14、21 d组.2%戊巴比妥钠麻醉下于双侧上颌第一磨牙与切牙间拴结不锈钢螺簧,施力80 g.左侧为对照侧,右侧为实验侧,进行弱激光照射.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进行bFGF半定量分析.结果:经弱激光照射后,照射侧牙周组织中bFGF表达高于对照侧,照射侧张力区、压力区牙周膜中bFGF表达在5、7、14 d时较对照侧有显著性差异;照射侧张力区牙槽骨表面成骨区bFGF的表达在14 d时显著高于对照侧.结论:弱激光照射促进了牙周组织中bFGF的表达,促进了牙周组织的改建.

  • 牵张成骨矫治腭裂新骨生成区超微结构特征的研究

    作者:陈刚;王大章;刘宝林;李唐新;廖运茂;胡静;郑光勇

    目的:观察不同时间间期牵张生成的新骨组织的超微结构特征,探讨新骨生成的规律.方法:建立12只动物的人工腭裂实验模型,实验组动物10只:应用牵张成骨术,以每日2次,每次0.4 mm的速度和恒定的方向整复其腭部软硬组织缺损,至裂隙完全封闭.于术后固定期第2、4、6、8及12周分别安乐处死2只实验动物,切取标本后于扫描电镜下观察,并与实验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动物各2只)观察结果对比.结果:第2周时,牵张区以大量沿牵张方向排列的胶原纤维束为主,成纤维细胞大量增殖,新生骨小梁钙化程度低.第4~6周时,成骨活动极其活跃,骨小梁较致密,其表面密集排列成骨细胞.新骨呈"蜂巢样"结构.第8~12周时,骨小梁结构逐渐钙化成熟.实验对照组裂隙创缘处无明显新骨形成.结论:应用牵张成骨术矫治腭裂骨质缺损,以原位产生新骨,增加骨量的方式推移骨运送盘封闭腭裂裂隙.术后早期即有膜内成骨的新骨形成,并终改建成熟为适应正常生理功能需要的骨质结构.

  • 不同速率牵张山羊下颌后下齿槽血管变化与血管生成的实验研究

    作者:唐正龙;邹淑娟;胡静;王大章;廖运茂

    目的:研究不同速率牵张延长山羊下颌骨后下齿槽动静脉的变化和新骨组织内血管生成情况.方法:8只成年山羊随机分为3组,A组(3只)以1.0 mm/d牵张,B组(3只)以2.0 mm/d牵张,C组(2只)为对照.A、B两组均牵张延长下颌10 mm,于牵张结束固定后第2周时处死动物,取牵张区下齿槽动静脉及新骨组织行组织学和定量组织学研究,观察下齿槽血管的管壁厚度和管径大小变化,以及新骨中微血管数量变化.结果:两种速率牵张后均未见下齿槽血管壁有病理性改变,但2.0 mm/d组的血管管径变小,管壁变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1.0 mm/d牵张后微血管密度较2.0 mm/d牵张后微血管密度高,且新生骨小梁更为成熟,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颌骨牵张后下齿槽血管无明显变化,但快速牵张可能对牵张间隙内血管生成有不良影响.

  • 超高分子量聚DL-乳酸生物相容性和降解性的实验研究

    作者:刘磊;郑谦;魏世成;赵宗林;李声伟;王翰章;熊成东;罗福成;邓先模

    目的:了解超高分子量聚DL-乳酸(PDLLA)的生物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方法:将PDLLA植入到SD大鼠体内,在术后1年内,观察其活体情况、大体解剖学形态、组织病理学变化和血液学指标的改变.结果:PDLLA植入到SD大鼠体内后,在术后6月左右基本降解,术后1年完全降解;在观察期内,其组织愈合、内脏解剖、局部光镜观察和血液学指标等均未见异常.结论:PDLLA在动物体内能顺利降解,不引起不良作用,具有较好的生物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

  • 牵张成骨腭裂整复术新骨组织骨形成蛋白的表达分布与X线影像特征

    作者:陈刚;王大章;刘宝林;李唐新;郑广宁

    目的: 观察牵张成骨术矫治腭裂新骨形成的X线影像学特征,骨形成蛋白(BMP)的表达与分布.方法:以家猫14只为实验对象,其中12只建立人工腭裂实验模型.实验组(10只):造裂手术同时安置口内腭裂牵张装置.4周后,二期手术形成骨运送盘,术后第6日起,以每次0.4 mm,每日两次的频率和恒定方向进行牵张,至腭部软硬组织裂隙封闭.固定期第2、4、6、8及12周安乐处死动物各2只,切取标本行X线摄片及以Anti-BMP单抗免疫组化方法染色观察;另2只动物为实验对照组.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术后BMP广泛于牵开间隙的成骨细胞内表达,至术后4~6周成骨活跃,骨连续性恢复.8周及12周组BMP表达渐趋减弱.X线影像亦显示新骨组织的钙化成熟是沿牵张方向由两侧向中央区域逐渐发展,二者具有时相相关性.实验对照组未见修复影像.结论:牵张成骨过程经历了一个由无到有,由弱变强至整复骨缺损,而后趋于减弱至相对静止的动态变化规律.X线影像学研究手段亦证明,牵张间隙有规律地为新骨组织完全修复,终恢复骨连续性且结构正常.

  • 成骨样细胞受力后细胞骨架中微丝形态结构变化的初步研究

    作者:陈国平;周征;郑翼;罗颂椒

    目的:探讨成骨样细胞株UMR-106受机械力作用后细胞骨架微丝蛋白F-actin的变化.方法:成骨样细胞株UMR-106体外扩增,实验组以225×g相对离心力离心10 min后,分7组分别继续培养15、30 min,1、 4、 6、12、24 h,并设立相应对照组.所有样本经BODIPY FL Phallacidin 处理后,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记录图片并测定单个细胞的平均荧光强度.结果:对照组F-actin较粗,呈束状,排列较整齐;实验组除24 h外,其余各组的纤维明显较对照组纤细、短,散乱分布于胞浆内、无方向性;但两组间差异随时间延长逐渐减小.除24 h外,实验组的平均荧光强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随时间延长,实验组荧光强度逐渐回升,到24 h组时较对照组增强. 结论:成骨样细胞受力后细胞骨架微丝的结构明显变化,荧光染色变弱,表明在机械力作用下微丝结构趋于解聚.去除刺激后随时间延长,实验组逐渐恢复并比对照组增高,说明细胞骨架受力后的改变是可恢复和改建的.

  • 光固化蓝光致过敏反应病例报告

    作者:耿永志

    蓝光致口腔粘膜及全身过敏者报道较少,母女同时出现蓝光致过敏反应者较罕见.现报道二例.

  • 一岁内婴儿口腔颌面部肿瘤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王秀丽;朱声荣;陈新明;杨学文;李宏礼;东耀峻

    口腔颌面部肿瘤是常见多发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文献报道中多以成人病例为主[1,2],鲜见有关儿童口腔颌面部肿瘤的报道[3].目前尚未查见有关1岁内婴儿口腔颌面部肿瘤发病情况的分析报道.作者现将婴儿口腔颌面部肿瘤的发病情况、临床特点报道分析如下.

  • 腭裂语音的元音语图模式特征

    作者:温波;徐勇忠;吕明臣;王双维

    对腭裂语音异常机制的研究是腭裂序列治疗的前提.近年来,应用语图分析语音受到病理性语音研究者的重视,但结合汉语普通话的语音特点的腭裂语音研究尚未见报道. 作者对腭裂术前患儿和健康儿童的语图模式进行比较,了解腭裂语音的变化及语图模式的发展规律,分析其发音异常所在,对语音矫治提供理论基础.

  • 主诉颈转移鼻咽癌的诊断探讨

    作者:刘磊;张纲;田卫东;李声伟;谭颖徽;郑晓辉

    鼻咽癌是常见的头颈部肿瘤,颈部转移率可高达78.9[1],且转移发生较早,因而不少鼻咽癌患者首诊于口腔科.为总结主诉颈转移鼻咽癌的临床规律,促进及时诊治,减少误诊,作者对首诊于口腔科的34例主诉颈转移鼻咽癌病例进行分析,为临床上鉴别鼻咽癌颈部转移提供参考.

  • 压低下前牙改良连续弓的设计及应用

    作者:肖立伟;白丁;陈扬熙;陈文雄;徐俊峰

    在运用固定矫治器平整深覆患者过陡的下牙列Spee氏曲线阶段,Begg矫治技术中的双尖牙区及磨牙后倾弯、经典方丝弓技术中的摇椅弓形、上颌戴平面导板加后牙段垂直牵引、桥形弓和多用途弓等\+\{[1]\}都可供选择.对于主要为下前牙萌出过度的严重深覆患者,目前正畸医师大多采用多用途弓压低前牙,但有时因后牙咬合过紧,双孔颊面管的带环将无法放置.为此,作者设计一种只用一根连续弓丝,又发挥类似多用途弓压低下前牙作用的改良弓形,可以在较小体积的单孔颊面管及托槽上就位.经3例成人患者的试用,取得较好整平下颌曲线、打开咬合的效果.

  • 宜昌地区学生母亲和教师口腔健康知识及行为调查报告

    作者:江汉;台保军;杜民权;郭颖;黄薇

    目的:评价学生母亲和教师的口腔健康知识和行为,为制定和评价学校口腔健康教育计划提供基线资料.方法:对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区15所小学一年级1356名学生母亲和215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和分析.结果:教师的口腔知识水平高于学生母亲.母亲主要通过电视(62.4%)和书本(51.5%)获得口腔健康知识,而教师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包括从牙医(75.3%)获得口腔健康知识.绝大多数母亲(94.0%)没有每天帮助儿童刷牙.仅有18.9%的母亲过去一年内去医院检查或治疗过牙齿.结论:提示应加强学生母亲和教师的口腔健康教育,以促进学校口腔健康教育的开展.

华西口腔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