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国妇幼卫生杂志

中国妇幼卫生

中国妇幼卫生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Women and Children Health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影响因子: 0.5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4-7763
  • 国内刊号: 11-5816/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1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妇幼卫生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张彤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2013年广东省梅毒孕产妇性伴接受梅毒检测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汤柳英;缪华章;高爽;马远珠;王智强;赵庆国;李兵;夏建红

    目的 了解梅毒感染孕产妇性伴梅毒检测情况,探讨相关影响因素,为广东省预防梅毒母婴传播项目工作持续改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常规收集2013年广东省各级助产机构发现并上报的梅毒感染孕产妇资料,通过国家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管理信息系统报告并收集相关数据,运用x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梅毒感染孕产妇性伴接受检测情况和感染状况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计1476例梅毒感染孕产妇及其性伴纳入本次研究.仅获得25.3%的感染孕产妇性伴梅毒感染资料,性伴梅毒感染率为24.7%.与21~35岁年龄组孕产妇相比,≥36岁年龄组孕产妇性伴梅毒感染状态得到明确诊断的可能性小(调整OR =0.61,95%CI:0.43 ~0.88);同教育程度不详的感染孕产妇相比,孕产妇学历明确其性伴接受梅毒检测的可能性大,且教育程度在大学及以上者性伴接受梅毒检测情况的可能性大(调整OR=5.97,95% CI:2.51~14.19);感染孕产妇既往有感染史者,其性伴接受检测的可能性大(调整OR=1.92,95% CI:1.47 ~ 2.51);与孕早期诊断相比,孕产妇梅毒诊断时期越晚其性伴接受梅毒检测的可能性也越小,且产后及其他时期诊断者性伴接受梅毒检测的可能性小(调整OR=0.36,95% CI:0.21 ~0.63);与性传播相比,孕产妇感染途径不详或其他,其性伴梅毒感染可能性小(调整OR=0.25,95%CI:0.16 ~0.42).结论 广东省梅毒感染孕产妇性伴梅毒检测率较低,应重点加强对高龄孕产妇、教育程度较低孕产妇及其性伴梅毒检测意义的宣传教育,促进孕产妇及其性伴主动筛查治疗,避免孕产妇梅毒反复感染对胎婴儿的危害.

  • 基于文献关键词研究我国老年人健康的热点问题

    作者:赵娟娟;赵焕虎;赵炜;牟菲;韩晖

    目的 为制定老年人健康干预计划、科学进行老年人健康素养干预、建立干预效果评价体系提供依据,为老年健康及健康促进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借助文献计量软件Bibexcel,采用词频统计及共词分析法分析国内老年人健康的研究现状,通过词频统计、共词矩阵、社会网络、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以“中国知网”中‘老年人and健康’为关键词,搜索相关文献为研究对象,对其关键词字段进行整理,分析我国该领域研究前沿和热点.结果 得出老年人健康领域研究的主题特征:医养结合现状、社会支持、慢性病、心理健康相关性、抑郁影响因素.结论 目前老年人健康的研究热点包括:老年人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现状、慢性病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老年人健康公共卫生服务及社会支持、影响老年人健康因素与老年人生活质量、老年人心理健康5大领域.

  • 育龄夫妇地中海贫血知识调查及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余小娅;牟鸿江;聂四平;王伟人;张飞雪

    目的 了解育龄夫妇对地中海贫血知识知晓情况,分析影响育龄夫妇地中海贫血知识知晓率的有关因素,为更好的制定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策略,促进育龄夫妇主动接受地贫干预服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贵州现有地中海贫血防控项目试点县接受地贫筛查的育龄夫妇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育龄夫妇对地中海贫血知识知晓情况差异较大,平均知晓率为24.83%,80.07%育龄夫妇知道地贫是一种遗传疾病,对地贫患者的表现、地贫的危害、确诊地贫的检查和哪些情况需要做产前检查的知晓率分别为4.38%、4.64%、38.06%和47.42%,其余问题的知识知晓率均在70%以上.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影响育龄夫妇地中海贫血防控知识水平的因素为年龄、民族、文化程度.结论 地中海贫血防控项目试点县育龄夫妇地中海贫血知识知晓率偏低,应加大地中海贫血防控知识宣教,提高育龄夫妇地中海贫血知识水平.

  • 影响基层医疗机构产儿科帮扶效果的因素分析

    作者:刘贤;李伟栋;邢艳菲;林穗方;胡艳;刘慧燕;马颖;邱琇

    目的 进行产儿科技术帮扶项目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完善妇幼工作并提供工作改进思路.方法 选取广州地区改善基层产儿科技术帮扶项目进行评价,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受帮扶机构基本信息及满意度对项目进行综合评价,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帮扶效果影响因素.结果 基层产儿科技术帮扶项目总体满意度为66.25%,基层机构在编儿科医务人员数、分娩量是影响项目效果的因素.结论 通过医疗技术帮扶效果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发现影响医疗技术帮扶项目效果的因素,探索帮扶项目实施过程中深层次问题,为开展更精准的技术帮扶提供依据.

  • 围生期因素对0~6岁儿童屈光状态的影响

    作者:徐焜;贺谦;杨涛;周琛淼;石泉;马玉巧

    目的 分析围生期因素对0~6岁儿童屈光状态的影响,为屈光状态保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方法在街道和幼儿园抽取0~6岁儿童1000名,使用SureSight自动验光仪测量儿童双眼屈光状态,并对围生期的屈光影响因素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多变量方差分析和单变量假设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多变量方差分析发现:出生体重、胎儿病史、母亲眼病、父亲眼病不同的儿童屈光状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变量假设检验结果表明:胎数、胎儿病史、母亲分娩年龄、母亲眼病、父亲眼病对球镜屈光度有影响,对柱镜屈光度有影响的因素则包括出生体重、胎数、胎儿病史等.结论 存在多种能够对儿童屈光状态产生影响的围生期因素,建议在围生期加强儿童屈光状态的健康教育、宣传和保健工作.

  • 哮喘患儿体内IL-32、ECP和IL-1的水平变化及意义

    作者:刘清;杨小猛;辛淑君;方秀春

    目的 研究血清IL-32、ECP和IL-1水平与儿童哮喘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和预防儿童哮喘症提供依据.方法 哮喘症患儿74例(男50例、女24例),平均年龄(4.1±1.6)岁,分为急性发作组32例、治疗3个月组19例和治疗6个月组23例;正常组25例(男16例、女9例),平均年龄(3.98±1.46)岁.采集所有研究对象外周非抗凝静脉血,分离血清,ELISA法检测血清IL-32、ECP和IL-1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①急性发作组、治疗3个月组ECP水平显著升高(t=13.926、4.333,P均<0.01),治疗6个月组ECP水平恢复正常(t=1.653,P>0.05);②急性发作组、治疗3个月组和治疗6个月组IL-32水平均显著升高(t=12.474、7.734、5.084,P均<0.01);③急性发作组、治疗3个月组IL-1水平均显著升高(t=5.523、P<0.05,t =2.345、P<0.05),治疗6个月组IL-1水平恢复正常(t=0.515,P>0.05).急性发作组、治疗3个月组和治疗6个月组间ECP、IL-32和IL-1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22.275、46.366和14.271,P均<0.01).随着治疗周期增加:①ECP和IL-32水平均逐渐降低(q=20.830、15.050和4.307,P均<0.05;q=13.211、8.252和3.940,P均<0.05);②急性发作组IL-1水平显著高于治疗3个月组和治疗6个月组(q=7.221、4.893,P均<0.05),治疗3个月组IL-1水平略高于治疗6个月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1.796,P>0.05).结论 血清IL-32、ECP和IL-1水平与儿童哮喘的发生发展有关,IL-32、ECP和IL-1可以作为评估儿童哮喘治疗效果和预防的指标.

  • 2009-2015年合肥市孕产妇死亡分析及对策

    作者:汪茂芝

    目的 回顾性分析合肥市2009-2015年孕产妇死亡资料,了解死亡构成,为控制孕产妇死亡提供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 收集合肥市2009-2015年孕产妇死亡资料,对相关信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年来孕产妇死亡共40例,平均死亡率10.17/10万,前3位死因依次为产科出血、羊水栓塞、肺栓塞;52.5%的孕产妇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40%的职业为家务或无业;有34名孕产妇接受过产前检查,其中35.3%的孕产妇产前检查次数<5次;从死亡评审结果看,可避免死亡占67.65%.结论 进一步提高医疗保健机构产科综合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加强围产保健宣教,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的关键.

  • 心理干预对子宫肌瘤切除患者术后护理效果的影响

    作者:王文娟;陈秀丽;彭田红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子宫肌瘤切除患者的术后护理影响,以提高医护人员的护理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方法 选取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2016年3-8月进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治疗的12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与干预组.对照组给予基础护理,干预组在基础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探讨两组患者在术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评分)、术后不适症状发生率、住院时间、症状自评量表-SCL90得分以及患者与家属满意度之间的差异.结果 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患者在术后VAS评分[对照组为(6.7±1.6)、干预组为(4.5±1.2)],以及术后症状发生率、住院时间比较均有显著性降低(P<0.05),在患者与家属满意度方面有显著性提高(P<0.05);SCL90得分情况显示,干预组能够显著降低(P<0.05)术后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结论 子宫肌瘤切除患者的术后护理中增加心理干预护理,能够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提高术后医护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不同剂量维生素D对预防早产儿佝偻病的影响及护理对策

    作者:俞月梅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维生素D3预防早产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应用效果及护理对策.方法 对2014年1月-2016年1月于深圳坪山新区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早产儿85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维生素D3使用剂量的不同分为低剂量组(400 IU/天)和高剂量组(800 IU/天).对比分析两组早产儿治疗后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发生率,治疗前后相关生化指标和有效追赶成长率的变化及治疗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高剂量组早产儿佝偻病发生率为5.55%,低剂量组为18.18%,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治疗后血钙含量(3.86 ± 1.04 mmol/L),有效追赶成长率(94.44%)、25(OH)D含量(63.5 ±4.24ng/L),骨钙素(19.32±1.23μg/1)及骨源性碱性磷酸酶含量(291.4 ±56.3U/L)均明显高于低剂量组治疗后相应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早产儿治疗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剂量维生素D制剂配合相应护理对策,更有利于减少早产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发生,且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 改良新版产程图对自然分娩的作用分析

    作者:郑丽君;贾晓婕;陈妙芬

    目的 研究改良新版产程图对自然分娩的作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在深圳市福田区妇幼保健院自愿选择阴式分娩的低危初产妇12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各420例,分别采用3、4、6 cm为活跃起点的产程管理,对比3组患者的应用效果.结果 对比3组孕妇产程时间,就第一产程及第二产程而言,6 cm组>4 cm组>3c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三产程在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孕妇中转手术、胎儿窘迫以及新生儿窒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出血6 cm组要略高于其他两组,但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以6 cm为活跃起点的改良新版产程图,能够显著减少第一产程中使用的镇静剂及缩宫素的应用,有效改善母婴结局,值得推广应用.

  • 慢性宫颈炎患者的发病原因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林晓莉

    目的 探讨慢性宫颈炎患者的发病原因及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广东省深圳市妇幼保健院进行治疗的慢性宫颈炎患者100例,以及同一时期在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妇女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慢性宫颈炎患者作为病例组,健康体检的健康妇女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受教育程度、人工流产次数、年龄、初次性生活年龄、性伴侣数、初次妊娠年龄、避孕方式等.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进行慢性宫颈炎发病原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慢性宫颈炎相关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病例组人工流产次数≥3次、初次性生活年龄<18岁、性伴侣≥2个、配偶包皮过长等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人工流产次数≥3次、初次性生活年龄<18岁、性伴侣≥2个、配偶包皮过长等是慢性宫颈炎发病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为预防慢性宫颈炎的发生,应加强生殖保健卫生知识宣教,女性避免过早性生活、婚前妊娠.

  • 不同浓度氧气对早产儿复苏效果的研究

    作者:宋志英;杜秀萍;王凌云;曹玉莲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氧在早产儿复苏中的有效性.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单盲随机对照研究.将胎龄≥32周出生的早产儿,经首30 s初步复苏后有正压通气指征的468例患儿纳入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A组用21%浓度氧开始复苏,B组用40%浓度氧开始复苏.复苏过程中通过有计划调整氧浓度,使氧饱和度维持在目标范围内.比较两组复苏效果.结果 两组有效率比较:1 min时A组为89.2% (156/175),B组为95.2%(279/29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177,P<0.05);2min时用21%氧能使Sp02达到标准值的有效率为A组为97.7%(426/436),B组为需加大氧浓度用40%的氧才能使SpO2达到标准值的有效率为77.3%(17/22),A、B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卡方检验,P<0.001);5min时A组为99.8%(457/458),B组为90%(9/1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卡方检验,P<0.05);3 min时A组为98.6%(435/441),B组为95.8% (23/24),A、B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sher卡方检验,P>0.05).结论 ①早产儿复苏时,起始氧浓度用40%氧复苏效果优于21%氧.出生后一旦肺通气建立,用21%的氧即可将氧饱和度维持达到标准范围.②大多数早产儿开始时用21%的氧复苏,也是有效、可行的,尤其是近足月儿.

  • 深圳市0~14岁小儿哮喘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因素分析

    作者:郑燕冰

    目的 调查东莞市0~ 14岁小儿哮喘的流行病学资料,分析危险因素,为东莞市的哮喘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以整群抽样的方法,获得东莞市0 ~14岁儿童9974人,经由统一培训的调查人员和专科医师得到哮喘的患病率,危险因素和经济负担.结果 哮喘患病率为3.18%(317/9974),其中男童为3.81% (201/5273);女童为2.47%(116/4701),男女患病率之比为1.73∶1,男女患病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各年龄组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其中3~6岁组患病率高,占5.72%(180/3147).哮喘主要危险因素为吸入过敏原、食入过敏原、呼吸道感染、吸入冷空气.哮喘儿童平均医疗费用为人民币(3047.3±980.6)元/(人·年),各年龄段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本次调查收集了东莞儿童哮喘的流行病学资料,为东莞地区哮喘的防治工作提供了依据.

  • 人工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干预效果研究

    作者:张忠平;王建玲;王秀庆;徐晓燕

    目的 探讨基层机构人工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的实施效果.方法 在海阳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选择240名行人工流产妇女在流产术前进行初始问卷调查.然后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组)和对照组(常规流产后处理组),对干预组进行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措施干预,对照组常规处理;1年期满后,对所有的研究对象采用与初始问卷相同的问卷再次进行问卷调查,重点调查避孕节育相关知识知晓情况,避孕措施实施情况,及再次非意愿妊娠情况.结果 随访1年后,收回有效问卷213份,其中干预组107人,对照组106人.干预组和对照组的避孕相关知识得分分别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得分(9.28、6.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14,P<0.01).干预组采取主动避孕措施的比例(79.44%)高于对照组(64.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51,P<0.01).干预组与1年前相比,采取较为可靠的避孕措施(避孕套、避孕药、放置IUD)的比例更高(x2=16.49,P<0.01).干预组1年内非意愿妊娠占8.41%(9/107),对照组为21.70%(23/10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6.49,P<0.01);干预组1年内再次人工流产率为2.80%(3/107),对照组12.26% (13/10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70.78,P <0.01).结论 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对育龄女性避孕节育相关知识的掌握,提高避孕措施使用比例,降低非意愿妊娠和人工流产率,提高育龄女性生殖健康水平有一定的作用.

  • 加强血糖控制对妊娠期糖尿病母婴妊娠结局影响的观察

    作者:叶小丽;吴志军;许园姣

    目的 探讨加强血糖控制对于改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母体及新生儿妊娠结局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2月在河源市妇幼保健院进行分娩的临床资料完整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100例,根据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分为血糖控制良好组(对照组,n =52)和血糖控制不良组(观察组,n=48),并且选取同一时期在该院进行分娩的正常孕妇61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各组孕妇的妊娠结局和新生儿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孕妇的各种妊娠母体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各种母体并发症中,观察组孕妇羊水过多、终止妊娠、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孕妇只有胎膜早破发生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孕妇(P<0.05),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的各种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新生儿Appgar评分方面,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又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强化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加强血糖控制,能够有效降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母体并发症和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改善妊娠结局.

  • 口服益生菌对早产儿消化道及免疫功能的影响观察

    作者:李小群;司徒超;吴立明;郭惠娟

    目的 观察口服益生菌对早产儿消化道及免疫功能产生的具体影响.方法 从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早产儿中选取94例进行研究,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7例,对照组给予人工喂养,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给予口服益生菌,比较两组早产儿的消化道反应以及治疗前后的免疫功能变化.结果 ①经比较,观察组呕吐、腹胀和胃潴留的发生率分别为19.15%、10.64%和8.51%,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6.81%、59.79%和23.40%,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后,两组CD4+、CD8+和CD4+/CD8+均明显改善,和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产儿口服益生菌可以明显减少消化道的不良症状和应急反应,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适合临床推广.

  • 导乐式无创接生技术的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叶小兰;郑丽玲;杨志华

    目的 研究导乐式无创接生技术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择2015年3月-2016年10月在广东省龙川县人民医院产科住院的孕妇300例,按照知情同意及随机原则分为试验组150例、对照组150例,对比两组产妇剖宫产率、产后出血量、会阴侧切率和会阴裂伤程度差异.结果 试验组产妇剖宫产率、产后出血量和会阴侧切率分别为19.33%(29例)、(180.07±43.64)mL和16.67%(25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40.67%(61例)、(256.89±57.02)mL和51.33%(77例)],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会阴Ⅰ度裂伤产妇比例为86.00%(129例),显著高于对照组38.67%(5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导乐式无创接生技术可以显著降低产妇剖宫产率、产后出血量、会阴侧切率和会阴裂伤程度.

  • 腹腔镜子宫腺肌瘤切除术联合药物治疗的疗效观察

    作者:王岚兰

    目的 探究腹腔镜子宫腺肌瘤切除术联合GnRH-a类药物、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接受治疗的52例子宫腺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行腹腔镜子宫腺肌瘤切除术联合GnRH-a类药物、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观察患者术后治疗效果.结果 患者治疗后的月经周期、经期以及经量明显少于术前,血红蛋白高于术前,子宫体积以及疼痛评分明显低于术前,经分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子宫腺肌瘤患者的治疗中,采用腹腔镜子宫腺肌瘤切除术联合GnRH-a类药物、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可以改善患者的月经量、痛经以及贫血等症状,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延迟结扎脐带对婴儿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韩庆华

    目的 探讨延迟结扎脐带对婴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深圳市妇幼保健院2015年10月-2016年3月正常分娩的婴儿1000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0例,对照组为常规结扎脐带(<10 s),观察组延迟结扎脐带(45 ~60 s),对两组出生时与出生6个月的体液免疫功能、细胞免疫功能变化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出生时的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等体液免疫功能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6个月时,两组IgM、IgA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IgG含量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时,两组婴儿的CD4+、CD8+、CD4+/CD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6个月时,观察组的CD4+、CD8+、CD4+/CD8+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延迟结扎脐带可提高婴儿的体液与细胞免疫功能,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 糖尿病孕妇胎儿心脏超声检查的临床价值分析

    作者:黄杰;牛志莉;李功祥

    目的 探讨对糖尿病孕妇胎儿实施心脏超声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2015年8月-2016年6月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接收的43例糖尿病孕妇胎儿作为研究对象,另选取同时期47例正常孕妇胎儿作为研究对照,比较两组胎儿的心脏超声检查结果.结果 两组胎儿心脏功能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心脏形态(IVS、LVDD、LVSD、PVDD、RVSD)上比较,两组胎儿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孕妇胎儿出现心脏畸形的可能性比较大,临床上对使用胎儿心脏超声检查能够进一步排除心脏畸形,并且以此为基础对孕妇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和引导,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胎儿心脏畸形的发生.方法经过验证,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借鉴并予以推广.

  • 中孕期孕妇子宫动脉血流参数与子痫前期的相关研究

    作者:莫志卫;陈旭光;王秋萍

    目的 探讨中孕期孕妇子宫动脉血流参数与子痫前期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深圳市光明新区中心医院2013年1月-2015年11月确诊为子痫前期的患者100例,其中轻度子痫前期的患者51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49例,同时纳入同期分娩的健康孕妇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多普勒彩色超声诊断仪检测患者搏动指数(PI)、双侧子宫动脉收缩期与舒张期流速比(S/D)、阻力指数(RI)子宫动脉血流参数,随访至产后了解各项子宫血流参数对子痫前期预测的效果.结果 轻、重度子痫前期组患者孕22 ~24周搏动指数(PI)、双侧子宫动脉收缩期与舒张期流速比(S/D)、阻力指数(RI)子宫动脉血流参数高于正常对照组,孕11~ 14周均低于对照组,组间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孕22~ 24周时,各子宫动脉血流指数大小均与新生儿体质量呈负相关,即新生儿体质量越低,阻力指数越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S/D及RI还与出生孕周呈负相关,出生孕周越小,指数越大,而新生儿Apgar评分与各血流阻力指数均无关.结论 运用子宫动脉血流指标可预测子痫前期的病情,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深圳市盐田区6~36月龄基层社区儿童贫血状况及分析

    作者:沈选彬;严剑;刘卫华

    目的 分析6 ~36月龄基层社区儿童贫血的状况,并对其相关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方法 选取2013年6月-2015年5月于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区第二人民医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6 ~ 36月儿童500例作为研究对象.检测血常规,分析儿童的贫血率、男女童之间的贫血率差异,以及不同年龄儿童贫血率差异,并对儿童贫血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500例儿童中共有124例出现贫血状况,贫血发生率为24.80%.124例贫血儿童中轻、中、重度以及极重度贫血发生率分别为16.80%、8.00%、0.00%、0.00%.男性儿童的贫血率显著高于女性儿童(x2=2.057,P=0.049).相比其他年龄组的儿童,6~12月龄儿童贫血发生率较高(x2 =4.469,P=0.024).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添加辅食时间、半年内喂养方式、父母文化程度、母亲是否贫血、饮食习惯(包括不良饮食习惯等)、是否经常吃蛋黄、出生体重、经济条件为6~ 36月龄基层社区儿童贫血的相关影响因素.结论 该社区6~36月龄儿童贫血率较高,提高儿童家长育儿知识,指导家长合理喂养为今后改善儿童贫血的发展方向.

  • 5134名婴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结果分析

    作者:汪小燕;殷刚柱;卫华章

    目的 分析合肥市婴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流行情况,为先天性心脏病监测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超声心动图对5134名婴儿进行心脏筛查.结果 5134名婴儿中,检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204名,患病率为39.74‰.病理类型以房间隔缺损多见,其次为室间隔缺损.女婴先天性心脏病患病率高于男婴.结论 建议有条件的地区可开展婴儿先天性心脏病的超声筛查,对先天性心脏病婴儿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降低婴儿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 漳州市233例新生儿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基因突变分析

    作者:刘文煌;林丽琴;陈田田;陈宝英;陈美玲;许德南;林巧云

    目的 了解漳州市新生儿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l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ase,G6PD)缺乏症患者的基因突变类型,分析各突变型的发生率.方法 利用荧光分析法对出生在漳州市的新生儿进行G6PD缺乏症筛查;对初筛阳性的233例新生儿用时间飞行质谱生物芯片系统(Massarray)检测常见突变位点;对未检测出常见突变的样本采用Sanger测序技术进行基因检测.结果 在漳州地区的46 540例样本中,G6PD缺乏症初筛阳性的共1415例,男女阳性率分别为4.31%(1077/24 947)和1.57% (338/21 593),男女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233例初筛阳性样本中,使用Massarray技术检测出10种常见突变,包括c.1376G> T(102例)、c.1388G>A(40例)、c.871G >A(11例)、c.1024C> T(10例)、c.392G>T(9例)、c.95A >G(7例)、c.1360C>T(4例)、c.487G>A(3例)、c.1004C>T(1例)、c.563C>T(1例),其中复合突变c.1024C> T/c.1376G>T及c.1376G> T/c.1388G>A各1例;Sanger测序检出4种突变,包括c.305T>C(2例)、c.187G>A(1例)、c.77G>T(1例)、c.486_34delT(4例);其余35例未检测出基因突变.结论 本研究共检测出14种G6PD基因突变,c.1376G>T和c.1388G>A占71.72%,是漳州市新生儿G6PD缺乏症常见的基因突变类型,且在G6PD缺乏症中首次报道了c.305T>C和c.187G >A突变类型.

  • 社区女性阴道微生态调查研究

    作者:罗南玲;卢小玉;黄彩珍;何丽丽;张奕标;龚哓芳

    目的 研究社区女性阴道微生态状况,为指导阴道感染性疾病临床保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500例社区女性体检者为研究对象,采集阴道后穹窿处分泌物,应用阴道pH测定、湿片与革兰染色涂片观察评估阴道微生态状况,并采用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影响阴道微生态的相关因素.结果 500例社区女性居民,共检查阴道微生态失调82例,发生率为16.40%,其中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发生率高,占31.71%;其次为细菌性阴道病占23.17%;细胞溶解性阴道病与需氧菌性阴道炎相近.高龄、每周性生活次数>5次/周、经期卫生巾更换情况<2次/天、每周阴道清洗次数<2次/周及激素类药物应用是阴道微生态失调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阴道微生态评估有助于阴道感染性疾病的检出,且注重育龄期女性阴道微生态评估,加强女性性生活、经期等卫生知识教育,对预防阴道感染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中国妇幼卫生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