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中国美容医学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Aesthetic Medicine 중국미용의학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
  • 影响因子: 1.0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8-6455
  • 国内刊号: 61-1347/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52-27
  • 曾用名: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中国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 创刊时间: 199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陕西
  • 主编: 朱宏亮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多种局部皮瓣在唇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作者:宋凤敏;王琪影;朱志娟;王晓丽

    目的:探讨局部皮瓣在唇缺损中的应用,为不同类型的唇缺损提供修复方案。方法:对2011年以来采用不同局部皮瓣修复的49例唇缺损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49例患者根据唇缺损创面的部位、大小等具体情况,分别选择A-T皮瓣、V-Y推进皮瓣、直接拉拢缝合并Z改形、唇复合组织瓣、交唇皮瓣、双蒂下唇滑行粘膜瓣,同侧唇颊部旋转皮瓣等方式修复。结果:41例患者皮瓣全部成活,术后口唇外观及功能恢复较好,效果满意。结论:针对各种原因引起的口唇缺损,应根据创面的部位、大小等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皮瓣修复,以期取得满意的术后效果。

  • VSD辅助手术治疗在修复难治性瘢痕溃疡中的效果观察

    作者:马彩虹;贺立新;李冬海;曹玉珏;屠海霞;刘谧;侯玉森

    目的:探讨封闭式负压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辅助手术治疗在修复难治性瘢痕溃疡中临床疗效。方法:回顾2009年3月-2014年10月北京丰台右安门医院烧伤整形科采用VSD辅助手术治疗难治性瘢痕溃疡3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其中3例一期植皮术后,VSD辅助固定。29例行一期扩创后直接VSD覆盖创面,二期手术行皮瓣或植皮手术。皮片、皮瓣均成活良好,下地行走无充血、肿胀感,外观基本满意。结论:VSD辅助手术治疗是难治性瘢痕溃疡临床修复中较为理想的选择。

  • 光子治疗仪在皮瓣术后并发症防治中的疗效观察

    作者:余雪明;李娟;杨晋杰;谭建岗

    目的:探讨Carnation-22型光子治疗仪在皮瓣术后并发症防治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皮瓣术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中辅以光子治疗仪治疗,光源距创面为10~15cm,每次照射时间为20~30min,每天2~3次,1个疗程为5~7d;对照组采用常规换药,两组患者其他治疗相同。结果:两组患者在皮瓣术后水肿、切口感染渗出量及切口愈合时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光子治疗仪对皮瓣术后切口愈合有促进作用,效果肯定。

  • 直视下顺腋纹小切口腋臭根治术的疗效及并发症分析

    作者:魏翠娥;王长会;王明明

    目的:探讨直视下顺腋纹小切口腋臭根治术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直视下顺腋纹小切口修剪顶泌汗腺,观察术后疗效,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析其出现的原因,以期采取更好的防治措施。结果:118例患者中,116例(98%)术后疗效肯定,18例(15.25%)发生术后并发症,包括15例(12.71%)切口愈合不良,2例(1.69%)血肿,1例(0.85%)异味残留,无皮瓣坏死及神经损伤,术后切口瘢痕轻微。结论:直视下顺腋纹小切口腋臭根治术疗效肯定,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 A型肉毒毒素在面部整形美容手术切口愈合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作者:李卫华;孙志成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在面部整形手术切口应用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4年5月接受面部整形手术、术中注射Botox A的115例患者作为治疗组;另选取2008年12月-2014年3月未接受Botox A注射治疗的面部整形手术患者11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瘢痕评估量表,由两位有经验的整形外科医生对术后1年的切口瘢痕进行评估打分,将治疗组和对照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术前病损的长度和宽度相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年治疗组切口瘢痕颜色更淡、平整度更好,弹性更佳、宽度明显缩窄,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A型肉毒毒素可以减少面部切口术后瘢痕增生变宽,改善术后远期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小切口皮下修剪加搔刮治疗腋臭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方艳丽;童成国;唐杰兵;何黎明;杨猛;李宇翔

    目的:观察小切口皮下修剪加搔刮术治疗腋臭的临床效果,探讨注重手术技巧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方法:对210例腋臭患者采用小切口皮下修剪加搔刮术予以治疗,随访评估其临床疗效。结果:210例病例中207例腋下臭味完全消失,3例留有轻微异味。术后发生皮下血肿2例,及时清除瘀血后加压包扎,愈合良好。所有患者术后切口瘢痕不明显。结论:该术式是一种微创、简便、安全、复发率低、有效的腋臭治疗技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儿童牙源性错牙合畸形早期治疗的效果分析

    作者:于群

    目的:探讨与分析早期治疗儿童牙源性错牙合畸形的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7月在我院治疗的儿童牙源性错牙合畸形46例,给予咬合诱导治疗结束后,分别在3、6、9个月回访,回顾分析其早期治疗的效果及满意度。结果:46例牙源性错牙合畸形患儿及时得到矫正,阻断造成牙源性错牙合畸形的不良干扰,治疗效果显著,满意度高。结论:牙源性错牙合畸形的患儿,及早给予咬合诱导治疗,将牙牙合发育导向正常,改善患儿的面容,使其更具美感,有利于儿童正常人格的发展,提升自信心,促进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 Nd:YAG激光在治疗前牙不良修复体引起的牙龈增生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作者:李颖;徐晶;张翔

    目的:探讨钇铝石榴石晶体激光(Neodymium-doped Yttrium Aluminium Garnet,简称Nd:YAG)与二氧化锆全瓷冠联合治疗前牙不良修复体引起的牙龈增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52例患者的125颗前牙,经过镍-铬合金烤瓷全冠修复后出现牙龈增生,采用Nd:YAG激光与二氧化锆全瓷冠修复,观察1年后牙龈情况。结果:125颗牙龈增生的前牙,治疗后未出现牙周组织病变及再次龈增生,美观恢复良好。结论:Nd:YAG激光与二氧化锆全瓷冠联合修复是治疗前牙不良修复体引起的牙龈增生的有效方法。

  • 基于二维X线片三维颅面结构模型建立的研究

    作者:李江波;周洪

    目的:以头颅X线正侧定位片和激光扫描获取的软组织图象为数据源,研发归一化的颅颌硬软组织三维模型。方法:①人脸贴定铅点:铅点共5个,分布在呈“十”字交叉状的两个方向上,即面中线方向和眶耳平面方向。②拍摄头颅X线正侧位片须保证头颅在水平姿势位下拍摄,嘱患者牙齿咬合接触。③三维硬组织结构模型的建立:以结构完整,表面清晰且符合亚洲人特点的头颅作为标准模型并确立三维坐标系,调整X线片使其与模版的坐标系相一致,在标准头颅模型上标定特征点54个,作为初始特征点,再在X线正侧位片上调整这些点的位置,作为目标特征点,要求二者所定义的位置相一致。依据一定形变算法,以X线片所确立的特征点对缩放后的标准头颅模型进行变形,得到患者颅颌硬组织模型。④激光扫描面部软组织:拍摄面部正中,左右45°,共3幅图象。⑤面部软组织重建:将扫描获得的三幅图象进行前期处理,合成患者完整的软组织三维模型。⑥软硬组织拟合:通过铅点坐标的配准,将面部软组织与骨组织拟合起来。结果:①构建了能够反映颅颌硬组织表面结构的三维模型;②实现了硬软组织的拟合。构建的三维图象生动、直观的显示了颅面部的结构,并且可以从任意角度观察其三维形态,为进一步进行正颌手术的模拟和形貌预测奠定了基础。结论:①与CT重建相比,该系统信息源获取简易,放射危害小,虽不及CT精确,但手术关键区域与患者较为吻合,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②激光三维扫描是目前先进的软组织获取方法,本研究实现了软硬组织的拟合,真实可靠。

  • 不同偶联剂对烤瓷瓷面与金属托槽抗剪切力的影响

    作者:丁宏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硅烷偶联剂对烤瓷瓷面与金属托槽之间抗剪切力的影响。方法:将30个烤瓷瓷面行水砂纸打磨去釉,HF酸蚀处理,根据硅烷偶联剂的不同随机分3组,将30个金属托槽粘结于烤瓷瓷面,托槽粘结60min后经37℃恒温人工唾液水浴孵化24h,使用Instron万能材料力学试验机测定样本抗剪切力。结果:使用硅烷偶联剂组抗剪切力比未使用硅烷偶联剂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组份和双组份硅烷偶联剂组之间抗剪切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使用硅烷偶联剂组瓷面破损指数明显小于使用硅烷偶联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硅烷偶联剂能有效增加烤瓷瓷面和金属托槽之间的抗剪切力,单组份和双组份硅烷偶联剂之间无明显差别。

  • 重庆地区水平生长型安氏II类错牙合女性青春发育不同阶段颅颌面部特征研究

    作者:冒叶琳;冯刚;周建萍;徐小淋;胡琴;戴红卫

    目的:了解重庆地区水平生长型安氏II类错牙合低角型患者女性青春发育前中后期颅面部结构特征的差异。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安氏II类错牙合低角型患者青春发育前中后期女性X线头颅侧位片各60张进行测量,对生长发育不同阶段的头影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不同时期,重庆地区安氏II类错牙合低角型患者的多项颅颌面部测量指标在矢状向、垂直方向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随着青春生长发育,重庆低角型安氏II类错牙合女性颅颌面部特征存在差异,为临床确定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 405nm光线对小鼠皮脂腺及胶原纤维的影响研究

    作者:陈丽华;邢媛媛;彭琳琳;刘之力

    目的:评价405nm光线对小鼠皮脂腺及胶原纤维的影响。方法:根据激光照射次数的不同,将80只昆明种小鼠分为照射2次组、4次组、6次组及8次组,每组各20只。观察每组不同照射次数后皮肤组织学变化。结果:经照射后,小鼠的皮脂腺数目较未照射对照侧减少,真皮胶原纤维及真皮厚度均较对照侧增厚,且随着照射次数的增多,结果更加显著。结论:405nm光线照射能够减少皮脂腺数目,并且具有真皮胶原重建作用。

  • 防晒剂的配伍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赵小敏;陈志华;李亚男(综述);瞿欣(审校)

    本文围绕近五年来使用频率高的前10位防晒剂,包括丁基甲氧基二苯甲酰基甲烷(BMDM)、二氧化钛(TiO2)、奥克立林(OCR)和甲氧基肉桂酸乙基己酯(EHMC)等,针对防晒剂的稳定性,及如何达到佳的防晒效能,论述了防晒剂的配伍性,包括有机防晒剂和无机防晒剂的配伍性。同时也论述了不同极性溶剂对防晒剂功效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在配方中添加聚合物和活性物等提高防晒功效的解决方案。

  • 非剥脱性点阵激光在皮肤科的应用和展望

    作者:夏君;胡蝶(综述);曾维惠(审校)

    新型的非剥脱性点阵激光(non-ablative fractional lasers,NAFL)不同于传统的剥脱激光,前者在保留角质层相对完整的情况下,以点阵排列的形式作用于小部分面积的皮肤,总治疗面积不到治疗区域的10%,保留了大部分正常皮肤,保证组织的快速修复。经FDA批准,非剥脱点阵激光可用于治疗色素沉着、眶周皱纹、皮肤年轻化、痤疮、手术瘢痕和日光性角化等皮肤疾病和皮肤外观改变。除此之外,非剥脱点阵激光也被试用于治疗上述范围以外的疾病,同样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本文对非剥脱点阵激光在皮肤科的应用进行综述。

  • 非编码RNA与增生性瘢痕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俊;李倩;高艳丽;周蓓(综述);李景云(审校)

    增生性瘢痕不仅影响美观,特殊部位的瘢痕还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他们带来生理和心理的双重压力。目前,其治疗手段从单纯的手术治疗逐渐转向联合治疗以及基因治疗。近年来,非编码RNA的研究如火如荼,其在增生性瘢痕中的作用亦逐渐被重视,研究非编码RNA有可能为增生性瘢痕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面部多发性扁平疣疗效分析

    作者:苏蓓蓓;甘才斌;张晓宁

    目的:观察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5-ALA-PDT)治疗面部多发性扁平疣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10~14d治疗1次,共治疗4次;对照组38例,外用5%咪喹莫特乳膏治疗,隔日治疗1次,连用8周。治疗结束后1个月观察疗效,末次治疗后连续随访3个月,以观察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复发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5-ALA-PDT)治疗面部多发性扁平疣是一种安全、有效,复发率低的治疗手段,值得临床推广。

  • 口服异维A酸联合液氮冷冻治疗扁平疣与单纯液氮疗法比较研究

    作者:唐晓翔;李丽君;刘文春;罗巧旺

    目的:比较异维A酸联合液氮冷冻治疗面部扁平疣与单纯液氮疗法的差异性。方法:随机将102例扁平疣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62例,口服异维A酸10mg,每日3次,4周后改用每日2次,8周后改用每日1次,同时每月冷冻1次,总疗程3~4次;对照组:40例,单用液氮冷冻治疗,疗程2~4次。结果:两组疗效比较显示,口服异维A酸联合液氮冷冻治疗与单纯冷冻治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异维A酸联合液氮治疗扁平疣临床疗效好,副作用小。

  • 点阵C02激光治疗化脓性肉芽肿疗效观察与分析

    作者:常红芹;李锁;曹妍;梁宁;郭盛华

    目的:评价点阵CO2激光治疗化脓性肉芽肿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3例化脓性肉芽肿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点阵CO2激光组48例,CO2激光组45例,术后3周和6个月观察疗效和安全性。结果:点阵CO2激光组1次治愈率97.92%,总治愈率100%,CO2激光组1次治愈率86.67%,总治愈率97.78%,点阵CO2激光组1次治愈率显著高于CO2激光组(P<0.05)。点阵CO2激光组术中出血量较少,手术时间和伤口愈合时间均少于CO2激光组。两组色素沉着发生率及色素减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点阵CO2激光组瘢痕发生率明显低于CO2激光组(P<0.05)。结论:采用点阵CO2激光治疗化脓性肉芽肿效果优于CO2激光,术中出血量少,恢复时间短,不良反应少,瘢痕发生率更低。

  • 五点式重睑术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作者:曲学炜;王泽;姜炳华;邵伟然;曲学延

    目的:探讨五点式重睑术与传统手术埋线法、切开法、韩式三点重睑术的优缺点对比。方法:重睑线上设计五个点式切口进而行重睑术。结果:本组患者49例,术后随访1~12个月,所有患者均对手术效果感到满意。术后3~7d消肿,1~4周恢复自然形态,无感染、血肿出现,术后无明显瘢痕等并发症发生。结论:五点式重睑术操作损伤小,术后恢复快速,效果持久,形态自然,手术方法简单,操作难度低。

  • 阶梯性手术矫正上睑凹陷的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靳海涛;黄挺;黄江山;赵柏程;欧阳霞;谭朝中;王志敏;郭璐

    目的:探讨矫正上睑凹陷的阶梯性手术方式及疗效。方法:对32例上睑凹陷者,采用切开法重睑成形术常规切口,剪开眶隔,保留眶隔脂肪包膜的完整性,首先松解眶隔脂肪包膜与提上睑肌腱膜的纤维连接,对于无上睑下垂者,PARK法行提上睑肌腱膜与切口下肌皮瓣的固定;对于合并轻中度上睑下垂者采用上睑提肌腱膜修补术、腱膜折叠术、缩短术或联合术式;然后将眶隔脂肪重置到凹陷区,或者联合自体颗粒脂肪注射到凹陷区的眶隔脂肪包膜内;后将自体颗粒脂肪注射到眶隔前脂肪垫(又称肌下纤维脂肪组织)和(或)眼轮匝肌后脂肪垫。常规缝合切口。结果:32例(64只眼)中24例(48只眼)获6~24个月随访,平均随访10个月,上睑凹陷消失,重睑线流畅,双侧对称,眼部外观接近美学标准,无并发症。结论:对于上睑凹陷患者,采用阶梯性手术方式:恢复上睑提肌腱膜与睑板的正常连接和张力强度;使眶隔脂肪的位置和容量达到解剖结构上的恢复;重塑眶隔前脂肪垫又称肌下纤维脂肪组织和眼轮匝肌后脂肪垫的容量,在恢复上睑的解剖结构、运动功能、美化眼外形等方面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 自体脂肪浅层注射矫治上睑凹陷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刘乾坤;刘林嶓;聂丽丽

    目的:探讨自体脂肪浅层(皮下层、肌肉层)注射治疗上睑凹陷的手术方法和治疗体会。方法:本组26例病例,上睑凹陷程度各异,均采用自体脂肪浅层注射,术后4~6月随访手术效果。结果:所有患者上睑凹陷均得到明显改善,其中5例要求进行二次注射以进一步矫正上睑凹陷。所有患者均对手术效果满意,无并发症。结论:自体脂肪浅层注射矫治上睑凹陷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手术方法。

  • 重睑术后疼痛的评估研究

    作者:牟海涛;肖志波

    目的:本研究是用数字评价量表numeric rating scale(NRS)来调查疼痛强度以及疼痛、瘀青、肿胀、瘙痒、生活受限和视力模糊出现的高峰期和重睑术后疼痛持续时间,为患者术前咨询和教育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局麻重睑术后,用NRS来评价患者的疼痛程度。于术后即刻、术后2~4h、术后1d、2d、3d、7d和1个月,分别评价患者的疼痛程度。同时评价疼痛、瘀青、肿胀、瘙痒、生活受限和视力模糊出现的高峰期。共120名患者(240个上睑)参与本研究。结果:重睑术后疼痛高峰期是4.7h,肿胀高峰期是16.3h,瘀青高峰期是35.6h,瘙痒高峰期是22.1h,生活受限高峰期是17.5h,视力模糊高峰期是8.9h。严重疼痛大多出现在术后即刻到术后2~4h。结论:重睑术后的疼痛大多是轻到中度疼痛,评分不会超过4分,疼痛可持续到术后7d。在这些结果基础上的疼痛评估和治疗是有效的。

  • 内窥镜引导下双平面法假体隆乳围术期的护理配合

    作者:张建芳

    目的:探讨内窥镜引导下经腋窝入路双平面法假体隆乳术围术期的护理经验。方法:分析18例内窥镜引导下经腋窝入路双平面法假体隆乳女性患者的术前访视、术中护理配合、术后麻醉苏醒管理等的护理过程。结果:18例患者中1例术后胸腔出血,1例手术包膜挛缩发生,其余手术效果均非常满意,伤口甲级愈合。结论:加强术前访视,术中精心配合,术后正确护理,对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提高手术成功率起到重要作用。

  • A型肉毒梭菌毒素上面部除皱的优质护理分析

    作者:陈怡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A型肉毒梭菌毒素上面部除皱中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的分析。方法:对97例注射肉毒素上面部除皱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并观察效果及并发症。结果:优质护理得到患者肯定,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100%。结论:优质护理服务措施能提高患者满意度,在优质护理服务不断在门诊推进中,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 锥形束CT测量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颞下颌关节间隙的临床研究

    作者:热比古丽·阿卜来提;迪丽努尔·阿吉;龚忠诚;哈力丹·伊明;张欣;侯文平

    目的:比较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的调查结果、颞下颌关节紊乱(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患者和非颞下颌关节紊乱患者的关节间隙进行测量,并对研究结果与临床诊断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使用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CBCT)附带测量软件测量髁突在矢状位、轴位和冠状位的相对位置,并进行双侧髁突位置对称性的比较。结果:关节上间隙(冠状位)的均值为(2.337±0.691)mm;前间隙均值为(1.712±0.691),后间隙均值为(2.727±0.868),内侧间隙均值为(3.878±1.164),外间隙均值为(1.499±0.805);其中关节上间隙、前间隙、外侧间隙、后间隙,内侧间隙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CBCT)断层扫描结果与TMD的临床诊断有显著关联。结论:健康成年人髁突位于关节窝中位,双侧髁状突位置基本对称;而且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髁突一般位于后下位,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CBCT)影像测量是评价髁突位置的有效方法之一,也是比较常用的方法。

  • 口腔修复临床教学中审美教育的不足及改善措施

    作者:熊宇;许波;周继祥

    口腔修复学是医学科学与艺术审美密切结合的学科,是口腔美学实现的重要手段。加强美学素养对培养口腔修复学专业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口腔医学教育中的审美教育存在不足。本文分析了审美教育不足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措施。通过提高临床思维能力、拓宽美学知识背景、加强临床基本功训练、加强医患沟通和培养审美情趣有助于进一步加强口腔修复临床医生的美学素养。

中国美容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z1 z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z3 z4 z5 z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z3 z4 z5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