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肿瘤学 >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中华放射肿瘤学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Radiation Oncology 중화방사종류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放射肿瘤学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影响因子: 1.3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3030/R
  • 国内刊号: 张红志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http://zhfszlxzz.yiigle.com
  • 曾用名: 中国放射肿瘤学
  • 创刊时间: 199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类 别: 肿瘤学
期刊荣誉:
  • COX-2抑制剂NS-398对肝癌细胞放射增敏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胡立宽;王振波;宋轶鹏;竺鑫丽

    目的 探讨环氧合酶-2(COX-2)抑制剂NS-398对肝癌细胞系HCC-9810的放射增敏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MTT实验测定NS-398对肝癌细胞系HCC-9810细胞毒性;成克隆实验检测NS398对HCC-9810的放射增敏作用;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仪(FCM)分析细胞凋亡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FCM观察Bcl-2、Bax 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 NS-398对HCC-9810细胞毒性呈现浓度、时间依赖性.10 μmol/L NS-398作用24 h细胞增殖抑制率仅为3%,由Dq计算增敏比(SER)为1.29,细胞存活曲线"肩区"减小.NS-398处理HCC-9810细胞后放射诱导凋亡的敏感性增高,Bax mRNA和蛋白表达上调,呈NS-398剂量依赖性关系,而Bcl-2表达无明显变化,Bax/BcL-2比值增高.结论 NS-398对肝癌细胞系HCC-9810有放射增敏作用,且可能是通过上调Bax基因表达增强放射诱导凋亡作用及抑制亚致死损伤修复实现的.

  • 直肠癌盆腔常规放疗与三维适形放疗的剂量学研究

    作者:蔡勇;何玉香;韩树奎;吴昊;弓健;徐博

    目的 比较直肠癌盆腔常规放疗和三维适形放疗(3DCRT)对治疗靶区及盆腔正常组织和器官的影响.方法 对36例接受3DCRT的直肠癌患者CT定位图像资料进行研究,在连续的CT图像上分别勾画出肿瘤临床靶区(CTV)和危及组织、器官(大小肠、膀胱、盆腔骨、股骨头颈),用三维治疗计划模拟出2种三维治疗方式(3、4个野计划)和3种常规治疗方式(2、3、4个野计划),即3D-3、3D-4、2D-2、2D-3、2D-4治疗计划.通过剂量-体积直方图(DVH)的分析来评价这5种治疗方式对CTV和危及组织、器官的影响.结果 5种治疗方式的D95、V95都达到97%以上,3D治疗的适形指数(CI)明显大于2D治疗,剂量不均匀指数(DI)4个野方式要明显小于3个野方式.3D-3与2D-3、3D-4与2D-4相比大小肠受照平均剂量分别要减少28.5%和2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45 Gy高剂量区3D-3与2D-2、3D-3与2D-3和3D-4与2D-4相比分别要减少80.8%、51.1%和54.7%的大小肠受照体积.对盆腔骨和膀胱的影响,无论是平均受照剂量还是35、45 Gy的高剂量受照体积3D方式均要明显优于2D方式,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股骨头颈的影响3D方式明显优于2D方式.结论 尽管直肠癌盆腔常规放疗和3DCRI对靶区CTV的影响差别不大,但对盆腔正常组织和器官的影响却有明显不同,3DCRT更能有效地保护正常组织和器官.

  • 81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放疗的临床研究

    作者:石梅;张学成;肖峰;魏丽春;朱勇;陆军

    目的 观察3种不同治疗方案对局部晚期鼻咽癌的临床疗效、急性反应和晚期损伤.方法 初治鼻咽癌81例,其中Ⅲ期50例,IVA期31例.单纯放疗组(RT)30例,常规放疗加化疗组(RT+CT)33例,调强放疗加化疗组18例(IMRT+CT).常规放疗鼻咽部剂量70~76Gy,肿大淋巴结60~65Gy,颈部预防剂量50Gy;调强放疗设鼻咽大体肿瘤为GTVmx、颈部阳性淋巴结GTVnd、高危临床靶体积CTV1和低危临床靶体积CTV2.处方剂量分别为GTVnx70.6~76.6Gy分31~33次、GTVnd 61.6~70.6Gy分28~33次、CTV1 60Gy分28次、CTV2 53.2Gy分28次,化疗方案包括诱导、同期与辅助.生存率用Kaplan-Meier法计算,Logrank检验,RTOG或EORTC标准评价急性反应和晚期损伤.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21.5个月,全组2和3年局部区域无进展、无远处转移生存率、总生存率分别为90%、85%、86%和83%、83%、83%;RT组分别为63%、82%、65%和52%、76%、60%;RT+CT组分别为76%、83%、77%和73%、83%、60%;IMRT+CT组分别为100%、94%、100%和89%、94%、100%.RT组与RT+CT组生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3,P=0.473),RT组与IMRT+CT组生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2,P=0.007),RT+CT组与IMRT+CT组生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6,P=0.028).全组多数患者仅表现为1~2级急性反应和0~1级晚期损伤,RT组1例出现放射性脑病.放疗后1年中重度口干发生率RT组和RT+CT组总计92%,而IMRT+CT组仅表现为轻度口干.结论 IMRT加化疗对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可获得理想的局部区域控制和总生存率;IMRT可明显减轻放疗引发的口干.

  • 肺癌CT及X线模拟定位放疗计划的剂量学比较研究

    作者:阿依古丽·卡力;张瑾熔;王巨武;葛峰;王海峰;许素玲

    目的 探讨肺癌不同定位方法在肿瘤覆盖和正常组织保护上的优劣.方法 对33例肺癌病例同时进行X线和CT模拟定位,采用3DTPS设计X线模拟定位的4个野照射常规计划(RT)、CT模拟定位的4个野照射二维计划(2D)和三维适形放疗计划(3DCRT),总剂量均为50Gy.用剂量体积直方图(DVH)比较3种计划的肿瘤覆盖、剂量分布和正常组织受照剂量差异.结果 3DCRT和2D计划在靶区覆盖、靶区剂量、适形性和均匀性方面均优于RT计划(P<0.05).3DCRT的靶区适形指数(TCI)和均匀性(TH)均较2D计划高(P<0.05),3DCRT和2D在靶区覆盖、靶区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RT和2D相比,3DCRT等剂量线的高剂量区所包括的肺和心脏体积均小(P<0.05).3DCRT与2D相比减少了V20、V30和MLD(P<0.05),而与RT相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O.05).脊髓剂量3DCRT与RT和2D计划间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和心脏剂量在3DCRT、2D和RT计划间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较X线模拟定位能更加明确地确定靶区,通过3DTPS设计可获得靶区理想的剂量分布.3DCRT在靶区适形度和均匀性上优于2D计划.3DCRT能够减少肺受照体积和剂量.在脊髓、食管、心脏剂量上均能控制在正常组织耐受剂量范围以内.

  • 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局部复发与术后放疗可行性的分析

    作者:王志震;李瑞英

    目的 总结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后局部复发的表现,分析全乳放疗的作用.方法 保乳治疗原发性早期乳腺癌134例,其中0期1例,Ⅰ期78例,Ⅱa期55例.行象限切除加腋窝淋巴结清扫术125例,单纯肿块局部广泛切除术9例.术后全乳切线加瘤床放疗102例,全乳切线照射整个乳房,6 MV X线,为减少肺受照量,采用半开野等中心照射,中平面剂量45 Gy,瘤床补加电子束剂量15 Gy.其余32例未行全乳放疗.视术后淋巴结状况行区域淋巴引流区照射.结果 随访5~15年,失访5例.术后5年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生存率分别为3.7%、2.2%、95.5%.复发共5例,均为浸润性癌,术后病理证实区域淋巴结均为阴性.保乳术后不加全乳放疗组局部复发率似有所提高(9.4%:2.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与病例数少有关.局部复发病例中原位复发4例.结论 结论保乳术后放疗是必要的.局部复发的主要形式是原位复发.足够剂量的只限于肿瘤邻近区域的放疗方式应该是可行的.

  • 25例眼附属器原发恶性淋巴瘤的特点及疗效

    作者:于大海;孙三元;卓士超;王海为

    目的 研究眼附属器原发恶性淋巴瘤的病理及临床特点,分析疗效,探讨减少放疗并发症的方法.方法 眼附属器原发恶性淋巴瘤25例中,男11例,女14例.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证实,其中19例行活检术,6例行肿瘤切除术.单眼发病22例,双眼同时受侵3例.肿瘤原发于眼睑或结膜16例(19眼),原发于眶内其他部位9例.Ann Arbor分期ⅠE期21例,ⅡE期3例,ⅢE期1例.22例(25眼)接受了放疗,采用180 kV深部x线或60Coγ线或混合线照射,放疗剂量为30.O~57.6Gy.结果 全组5、10年生存率分别为90%、82%;原发于眼睑或结膜、原发于眶内的10年生存率分别为100%、58%(P=0.032).肿瘤全切和肿瘤残留的10生存率分别为83%和82%(P=0.907),局部控制率分别为80%和95%(P=0.369).放疗组局部控制率为92%,未接受放疗组局部控制率为33%(P=0.006).全组中22例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2例大B细胞淋巴瘤,1例为T细胞淋巴瘤.MALT淋巴瘤和非MALT淋巴瘤的10年生存率分别为90%和33%(P=0.009).全组中8眼发生放射诱发的白内障,7眼出现眼干燥症.结论眼附属器淋巴瘤放疗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原发于眼睑、结膜者预后好于原发于眶内者.眼附属器淋巴瘤以MALT为主,其预后明显好于非MALT淋巴瘤者.放疗并发症主要为白内障和干眼症,通过合理设计放疗计划,给予适当的放疗剂量可有效降低并发症.

  • 临床Ⅰ、Ⅱ期小细胞肺癌手术与非手术综合治疗的临床研究

    作者:周宗玫;王绿化;陈东福;吕纪马;张湘如;赫杰;殷蔚伯

    目的 分析临床Ⅰ、Ⅱ期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情况,评价手术和非手术综合治疗的疗效和预后因素.方法 共收治经病理和细胞学证实的局限期小细胞肺癌358例,其中89例为临床Ⅰ、Ⅱ期病例,55例行手术+化疗±放疗,34例行化放化疗.化疗以PE、CAP方案为主,一般疗程为4~6个周期.放疗采用6 MV X线照射,包括原发灶、肺门及相应纵隔,总量达56~60Gy,5~6周.结果 总中位生存时间为48个月,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95%、71%、57%、48%.手术+化疗±放疗组中位生存时间为50个月,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96%、70%、58%、52%;失败原因包括局部复发(4%)、远处转移(31%)、局部复发加远处转移(9%)和脑转移(18%).化放化疗组的中位生存时间为40个月,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94%、74%、55%、40%;失败原因包括局部复发(12%)、远处转移(44%)、局部复发加远处转移(6%)和脑转移(29%).手术+化疗±放疗组与化放化疗组的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04).脑转移对预后有明显影响(P=0.001).结论手术+化疗±放疗和化放化疗对临床Ⅰ、Ⅱ期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均有较好的疗效和预后.远处转移是失败的主要原因.脑转移发生率较高,建议术后及放化疗后达CR者进行脑预防性照射.

  • 乳腺癌保乳术后瘤床补量照射的一种新方法

    作者:高鸿;李高峰;刘明远

    目的 通过保乳术后外科银夹和术后瘢痕的位置,建立一种新的瘤床补量照射方法.方法 以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2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例都采用外科银夹标记瘤床内外上下切缘(未标记后切缘).在行CT模拟定位前用铅丝标记术后瘢痕,CT扫描后勾画乳头、银夹和术后瘢痕.虚拟定位布野如下:首先在机架0°时,将射野中心放在标记切缘银夹中心,然后向内切或外切方向旋转机架,使乳腺内银夹在射野中投影满足至少3个以上银夹共线,然后机架转至正交位,调整照射野包括银夹和术后瘢痕.结果 85%(88/103)银夹深达胸大肌和肋骨表面.银夹在射野中投影类型14例为3个银夹共线,其余12例为4个银夹共线.瘤床深度平均值为4.37 cm,95%可信区间为3.98~4.96 cm,瘤床深度范围为2.40~6.20 cm,77%(20/26)病例的瘤床深度<5 cm.结论 这种补量照射方法是基于外科银夹以达到精确照射三维瘤床.

  • 三维适形放疗同步化疗局限期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作者:刘庆涛

    目的 比较三维适形放疗同步化疗和序贯化放疗治疗局限期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 65例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患者被随机分成三维适形放疗加同步化疗组(同步组,33例)和化疗后再放疗组(序贯组,32例).同步组在化疗的第1周期开始放疗,序贯组化疗4~6个周期后再进行放疗.两组患者均接受三维适形放疗,1次/d,2Gy/次,5次/周,共25~32次,总剂量50~62Gy.照射野包括原发病灶和转移淋巴结.化疗方案均为EP方案.结果 同步组和序贯组的近期有效率分别为100%和91%,其中CR率分别为33%和9%(P=0.006).同步组和序贯组的1、2年生存率分别为80%、66%和73%、33%(P=0.041).同步组和序贯组局部复发率分别为9%和31%,同步组低于序贯组(P=0.026).两组患者的毒副反应均以白细胞减少、放射性食管炎和放射性肺炎为主.同步组1~2级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肺炎发生率分别为79%、82%与序贯组的75%、78%相仿(P>0.05).无3、4级放射性食管炎和放射性肺炎.3~4级血液反应发生率同步组和序贯组分别为9%和13%(P>0.05).结论 三维适形放疗加同步化疗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有较好疗效,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值得进一步研究.

  • Ⅱ+Ⅲ期直肠癌术后放疗应用有孔泡沫板对小肠照射剂量的影响

    作者:李宁;金晶;李涛;刘跃平;章众;李晔雄

    目的 比较Ⅱ+Ⅲ期直肠癌术后放疗应用有孔泡沫板对小肠剂量的影响.方法 Ⅱ+Ⅲ期直肠癌术后患者9例,每位患者俯卧位垫和不垫有孔泡沫板两种体位下,分别进行两次CT模拟定位,分别勾画治疗靶区和正常器官.XioCMS计划系统对9例患者的两种体位进行3个野三维适形计划的设计,比较垫和不垫有孔泡沫板计划中小肠的高剂量、平均剂量,以及把5Gy为1间隔,在5~55Gy比较小肠受照体积(V5~V55).结果 使用有孔泡沫板时,小肠受照平均剂量显著低于未用时(1749.4、2124.8 cGy,P=0.023);小肠在高剂量区内(>20~50 Gy)受照体积减少不明显(V50分别为51.4、57.7 cm3,P=0.319);但在低剂量区受照体积显著增加(V5分别为376.3、230.1cm3,P=0.001).使用有孔泡沫板可显著降低膀胱受照平均剂量(3557.0、4036.1 cGy,P=0.001),且在V15~V50各个剂量水平下膀胱受照体积均显著低于未用有孔泡沫板时.结论 Ⅱ+Ⅲ期直肠癌术后放疗,应用有孔泡沫板能减少小肠和膀胱受照平均剂量,但同时增加了小肠低剂量内的体积.

  • 鼻咽癌IMRT靶区勾画与计划制定期间肿瘤体积的变化

    作者:陈波;易俊林;高黎;徐国镇;黄晓东;章众;罗京伟;李素艳

    目的 分析在调强放疗(IMRT)靶区勾画与计划制定期间鼻咽癌肿瘤体积的变化.方法 31例经病理证实的初治鼻咽癌患者接受调强放疗.对患者CT模拟定位扫描后行靶区勾画和制定IMRT计划.验证后CT校位时进行第2次CT扫描.记录两次扫描间隔时间,并将两次CT图像进行融合后测量肿瘤体积.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两次扫描肿瘤体积的变化,其变化影响因素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共检测原发灶31例,淋巴结60例(其中ⅡA区淋巴结28例,ⅡB区淋巴结25例,Ⅲ区淋巴结1例,VA区淋巴结6例).两次扫描时间间隔9~27 d,中位时间18 d.31例原发灶两次扫描之间差值的变化范围为-0.419~13.629 cm3,平均值1.523 cm3,其中3例原发灶较第1次扫描时缩小,8例无明显变化,20例较第1次扫描时增大,前后两次扫描两者体积变化有差异(P=0.009).对于60例淋巴结,两次扫描之间差值的变化范围为0~5.659 cm3,平均值0.399 cm3,其中47例无明显变化,13例较第1次扫描时增大,前后两次扫描两者体积变化有差异(P=0.005).无论原发灶、淋巴结还是单因素、多因素分析,两次测量差值与第1次扫描时大小有显著相关性,而两次扫描时间间隔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IMRT制定时间间隔对肿瘤体积大的影响较大,但是否肿瘤体积增大会影响IMRT的疗效尚需大量临床病例证实.扩大GTV与CTV的范围降低肿瘤体积增大对疗效的影响,可能会造成不必要的正常组织损伤,在IMRT计划制定期间行诱导化疗来降低影响或许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 加速器附加锥形束CT图像质量评价

    作者:尹勇;袁双虎;刘同海;卢洁;于金明

    目的 评价瓦里安23EX加速器附加kV X线锥形束CT的图像质量.方法 应用安装在直线加速器上的锥形束CT系统,重复扫描Catphan 504体模,用图像分析软件评价获取图像的质量;并用电离室测量扫描体模时等中心点的辐射剂量;并扫描5例头颈部肿瘤患者,进行临床评价.结果 图像均一性较好,大部分测量点的CT值偏差在±3 HU以内,图像边缘均一性略差,大偏差值16 HU;空间分辨率达0.63 mm;体模锥形束CT图像的CT值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实测值与标称值的大差值为22 HU;空间线性距离的标称值和实测值的大差别为0.4%,几何精度较高;低对比度分辨率为1.0%的对比度为4 mm,0.5%的对比度为5 mm;扫描体模时等中心焦点的辐射剂量为(2.97±0.19)cGy.5例头颈部肿瘤患者的锥形束CT图像结果显示,鼻咽部肿瘤和脑膜瘤显示清晰,颅内高分化胶质瘤显示清晰度欠佳.结论 瓦里安23EX加速器附加kV X线锥形束CT图像均匀性好,有较准确而稳定的CT值,几何精度高,辐射剂量低,但低对比度分辨率欠佳.锥形束CT可以实现肿瘤和软组织成像,是图像引导放疗的有效工具.

  • 兔心脏单次照射损伤的检测与观察

    作者:周卫兵;罗全勇;冯炎;陈佳艺

    目的 观察新西兰大白兔心脏单次照射一定剂量后心脏损伤各指标的变化,并探讨使用乏氧显像剂99Tcm-HL91和凋亡显像剂99Tcm-Annexin V的心脏SPECT检测放射性心脏损伤(RIHD)的可行性.方法 取2.0~3.0 kg兔龄4个月的新西兰大白兔24只,CT模拟定位,TPS制定3DCRT计划.实验分为临床相关剂量组(16只)和高剂量组(8只),前者为0、10、14、18 Gy,只数分别为1、2、6、7只;后者为22、30、40、54、60、80 Gy,只数分别为3、1、1、1、1、1只.照射前后进行血清心肌钙蛋白(cTnI)、肌酸磷酸激酶(CKMB)检测,心电图和心脏SPECT检查(灌注显像剂包括99Tcm-MIBI,99Tcm-HL91和99Tem-Annexin V).照射后观察满5个月或死亡动物,解剖心脏行常规病理HE染色检测.结果 临床相关剂量组均无死于RHID者,Stewart心脏损伤评价仅1只为中等损伤.高剂量组2只死于RIHD(死于照射后74、124 d),心脏损伤评价2只严重损伤,1只明显损伤,5只中等损伤.心电图检查与心脏解剖病理结果一致性较好(2=0.08,P=0.771).血清cTnI值从照射后12 h开始上升,达高峰值后持续至照射后4个月,以后逐渐下降.CKMB值照射后的变化不规则.99Tcm-MIBI的SPECT显像照射前和照射后自身比较,心肌灌注均有不同程度减少,减少程度与剂量未显示相关性.在照射后心脏中未发现SPECT试剂(99Tcm-HL91,99Tcm-Annexin V)的浓聚.结论 大白兔心脏单次照射10~18 Gy(近似临床常规分割照射30-70 Gy)后,观察满5个月,其心脏急性放射性损伤并不明显.胸部肿瘤放疗时心脏多为部分照射,分割剂量也可能较低,实验结果提示产生急性放射性损伤可能性更小.单次剂量过高(如>22 Gy近似临床常规分割照射110 Gy)时仍可能出现严重的心血管事件(如心肌梗塞、心衰等).SPECT试剂99Tcm-HL91和99Tcm-Annexin V检测心脏急性放射性损伤的意义不大.

  • 肺癌患者GTVPET-CT勾画的系统分析

    作者:司宏伟;耿建华;陈英茂;陈盛祖

    目的 分析肺癌患者GTVPET-CT的勾画、阈值的选择,以及同机和非同机融合靶区的差异.方法 在PUBMED和EMBASE中检索用PET-CT融合图像为肺癌患者勾画靶区的现有研究.回顾和分析靶区勾画方法,并对同机和非同机融合GTVPET-CT进行分析.结果 文献检索中,共有10篇文献满足研究条件.10项研究总共有198例,其中非同机融合研究153例(77.3%),同机融合45例(23.7%).其中,4篇有详细GTV数据的文献共有79例,同机和非同机融合研究的GTVPET-CT分别为(88.0±93.0)cm3和(59.1±77.9)cm3.同机融合和非同机融合间GTV绝对差/绝对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5,P<0.001).即使把Brianzoni(同机融合)的绝对差/绝对和,与其一致性较好的Steenbakkers(非同机融合)单独比较时,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t=-3.27,P=0.003).结论 与非同机融合相比,同机融合PET-CT图像有更小的器官位移,更适用于靶区的勾画.放疗的靶区勾画方法应首选40%~50%范围的可变阈值,并且选取与肺窗CT靶区相应的阈值.

  • 16例原发腮腺鳞癌的治疗与预后

    作者:欧阳金陵;高黎;易俊林;黄晓东;罗京伟;徐国镇

    目的 回顾分析16例腮腺鳞癌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结果,研究原发腮腺鳞癌预后影响因素及恰当的治疗方案.方法 搜集1984-2005年收治并经病理证实的原发腮腺鳞癌16例,其中T1期2例,T2期5例,T3期5例,T4期4例.NO期10例,N+期6例,单一手段治疗组6例(单纯手术5例,单纯放疗1例),综合治疗组(手术加放疗)10例.结果 全组患者在病程中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概率为75%(12/16),全组3和5年局部控制率、总生存率、无瘤生存率分别为45%和30%、58%和58%、36%和27%.T1~T2和T3~T4期的5年生存分别为100%和29%,(χ2=4.50,P=0.034).NO和N+期的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0%和20%(χ2=8.70,P=0.003),无瘤生存率分别为54%和0(χ2=9.83,P=0.002).结论原发腮腺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概率和局部复发率均高,应该采用手术加放射的综合治疗;N+期患者术后应该给予同侧全颈及锁骨上区放疗;手术治疗时未行颈清扫者应行同侧全颈及锁骨上区预防照射.

  • 放疗后残存癌细胞侵袭性变化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李涛;汤钊猷;曾昭冲

    临床癌症患者接受根治性放疗后,60%以上病理证实仍有残癌存在[1,2],因此探索放疗后残存癌细胞侵袭性变化及其机制,并据此采取相应对策有助于减少放疗后肿瘤的复发转移,提高放疗疗效.现就放疗后残存癌细胞侵袭性变化及其机制做简要综述.

  • 镍钛合金支架对放射剂量分布影响的研究进展

    作者:吴迪;涂彧;许锡元

    在疾病的治疗中常会遇到体内空腔器官(如食管、气管、血管、胆道)受侵、被压迫形成狭窄或术后形成局部缩窄,置入支架后可以实现管腔再通,缓解阻塞.各种支架置入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3],支架的材料(不锈钢、镍钛合金)和种类(壳形、网形、环形)也在不断变化.一部分体内有金属支架的肿瘤患者在进行放疗时,由于金属支架的存在,导致射线的剂量分布发生变化.支架的材料通常为镍钛合金等金属,其密度远大于人体的各种组织密度,高能X线或γ线在照射支架时一方面可以通过反射作用,另一方面在轰击金属原子时产生次级电子从而造成支架周围剂量的不均衡性,支架内的空腔也会对剂量分布作出贡献,对靶区剂量产生一定影响,可能造成支架周围组织的不足或过量照射,形成剂量冷点或热点.对肿瘤组织照射剂量不足导致肿瘤未控或复发,对正常组织照射过量会造成损伤增加.究竟由于支架存在而产生的放射剂量偏差会达到何种程度,是否会产生临床意义,国内外一些学者和研究机构在进行了各自的实验后,分别得出了一些结论.

  • 放射性125Ⅰ粒子治疗头颈部晚期恶性肿瘤21例临床观察

    作者:董洪敏;金风;严国艳;马洪;赵代伟

    放疗在头颈部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而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是近距离放疗的一种新治疗模式.我院于2003-2005年间应用125Ⅰ粒子在手术直视下或CT导引下治疗头颈部晚期恶性肿瘤21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宫颈癌常规放疗后盆腔复发的调强放疗研究

    作者:陈真云;盛修贵;马悦冰;薛莉;张小玲;宋趣清

    宫颈癌常规放疗后复发再次放疗,如果采用常规照射方式,由于所给剂量的限制,1年生存率仅为15%~27%,5年生存率3.2%~13.0%,且并发症发生率高达30%~56%[1].调强放疗(IMRT)具有分别调节肿瘤靶区和邻近危险器官(OAR)剂量强度的独特优势,在给予不规则临床靶区(CTV)精确剂量照射的同时,可减少小肠、直肠、膀胱等的受量,达到提高肿瘤控制率、减少并发症的目的[2].笔者为此进行了宫颈癌常规放疗后盆腔复发行IMRT与再次常规放疗的对比研究.

  • 99Tcm-HL91断层显像预测非小细胞肺癌放疗疗效的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阮翘;韩星敏;刘保平;谢新立;武新宇;蒋大治

    放疗在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中占重要地位.恶性实体肿瘤由于受血管结构和功能异常、生长迅速、代谢快、耗氧量大等因素影响,往往使肿瘤处于乏氧状态.乏氧能引起肿瘤对放疗的抗拒性,因而探测肿瘤细胞的乏氧情况,可预测放疗疗效.通过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放疗前、后进行99TcmHL91乏氧显像,并与放疗疗效进行比较,探讨99Tcm-HL91显像预测肿瘤放疗疗效的价值.

  • 167例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放疗预后因素分析

    作者:许亚萍;周翔;马胜林;朱远;刘鹏

    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一般是指年龄≥65岁或≥70岁的NSCLC患者.笔者以年龄≥65岁作为老年患者的年龄界线.在NSCLC发病中,≥65岁的患者占50%以上,且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老年人群在NSCLC中的发病比例中逐年上升.而针对老年肺癌患者的临床试验却很少,所以对老年NSCLC的治疗目前仍无统一规范.笔者回顾性分析浙江省肿瘤医院167例以放疗为主的老年NSCLC的治疗结果及预后影响因素.

  • 局部复发鼻咽癌超分割调强放疗的初步结果

    作者:林海群;李宝生;闫婧;刘娟;魏玉梅

    放疗后局部复发是鼻咽癌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1,2],即使经过及时、正规的根治性放疗或综合放化疗,仍有20%~30%的患者出现局部复发[3].局部复发鼻咽癌的治疗仍以放疗为主,但再程放疗疗效远不如首程放疗,且后遗症较多.近年发展的调强放疗(IMRT)技术,可提高靶体积剂量,从而提高局部控制率.为减少IMRT的远期副反应,笔者采用了全程超分割IMRT方法治疗局部复发鼻咽癌.

  • 锥形束CT测量鼻咽癌放疗计划靶区外放研究

    作者:岳金波;于金明;刘菁;尹勇;刘同海;卢洁

    放疗靶区中为了弥补靶区运动和摆位误差等不确定因素而设定了临床靶区(CTV)-计划靶区(PTV)和危及器官计划靶区(PORV)外放范围.笔者通过17例鼻咽癌患者应用锥形束CT(CBCT)精确分析靶区运动和摆位误差,建立群体化CTV-PTV和PORV外放.

  • 医科达电子射野影像系统故障分析与排除

    作者:王烝;霍宏;卫敏仲;江士林

    2005年引进医科达电子射野影像系统iViewGT至今只出现1次故障,现将分析与解决方法介绍如下,供同行参考.一、材料与方法故障现象:医科达PRECISE PRO型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iViewGT无法打开.通过观察iViewGT A侧ACB,故障分析LED组.参照LED含义(见手册),判断故障所在.按住手控盒启动键5.1n LED点亮,同时按打开键4.2n LED点亮,按闭合键4.1nLED点亮,根据手册LED含义说明手控盒发出的动作电信号能传到iViewGT控制板,排除手控盒故障.因iViewGT轴(PIVOT)无法打开,操作手控盒作打开动作时,测ACB板TP7驱动PIVOT电机电压,始终没有驱动电机打开的电信号送到.

  • 全国放射肿瘤新技术进展及规范化治疗学习班顺利举办

    作者:夏廷毅;王颖杰

  • 左面部胚胎性横纹肌肉瘤一例

    作者:张建中;刘叶果

    患儿男,10岁.2004年11月22 13因无意中发现左耳垂前下方核桃大无痛性肿块在当地镇医院用先锋霉素抗炎治疗1个月,肿块未消退反而逐渐增大而住本市人民医院口腔科.查体:发育正常,营养尚好;眼耳鼻腔两侧对称,左侧腮腺区见7cm×5cm×3cm大小肿块,质硬活动差,基底部粘连,界限不清,皮肤色泽正常;口角对称,双侧颌下未触及肿大淋巴结;张闭口正常,颞颌关节无压痛和弹响;口腔黏膜无糜烂和溃疡;腮腺、颌下腺导管口无红肿和异常分泌物渗出.诊断:左侧腮腺混合瘤?11月24日手术中发现肿块无完整包膜,呈浸润性生长,并与周围组织粘连明显,渗血较多,肿瘤位于嚼肌内,呈深黑色,易碎,仔细剥离肿块和分离保护面神经,将肿块完全摘除.

  • 骶管及骶前巨大血管内皮肉瘤一例

    作者:王学伟;贺玉香;廖遇平

    患者男,16岁.因间断腰痛8个月、下肢疼痛2个月、行走困难1周于2005年6月4日入院.入院时左下肢疼痛剧烈,需用吗啡止痛,伴跛行、左下肢麻木、尿频遗尿及盗汗.入院后MRI检查提示骶管内及骶前占位,骶管软组织影从S1延伸到S5,通过左侧骶孔与骶前软组织相连,骶前软组织块影截面积为7.5cm×11.Ocm(图1).腹部B超示肝界下移,脾稍大.18d后全麻下行椎管内肿瘤切除,冰冻切片结果示血管内皮肉瘤.

中华放射肿瘤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z1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1998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