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中华航空航天医学

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Aerospace Medicine 중화항공항천의학잡지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39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007-6239
  • 国内刊号: 11-3854/R
  • 发行周期:
  • 邮发:
  • 曾用名: 中国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 创刊时间: 199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 主编: 卢志平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一例空中推拉动作致意识丧失飞行员的载人离心机鉴定训练并文献复习

    作者:李建胜;徐艳;周晴霖;莫隆宸;李宝辉;李毅峰;金朝;王海霞;张立辉;卫晓阳;王全;耿喜臣

    目的 通过载人离心机耐力鉴定训练,探索飞行员空中推拉动作(push-pull maneuver,PPM)致意识丧失(G-induced loss of consciousness,G-LOC)原因,指导飞行员学习推拉效应(push-pull effect,PPE)防护方法,提高飞行员PPE适应性. 方法 对1例空中PPM致GLOC的飞行员进行载人离心机基础耐力鉴定和PPE训练.基础耐力鉴定以+Gz达到4.25G,持续10s为合格;PPE防护方法训练包括:①-1Gz/+4 Gz:由基线载荷+l.4Gz下降至-1Gz(下降率1 G/s),持续5 s,然后立刻暴露于+4Gz(增长率2 G/s),持续10s.②-1Gz/+5 Gz:由基线载荷+1.4Gz下降至-1Gz(下降率1 G/s),持续5 s,然后立刻暴露于+5Gz(增长率2 G/s),持续10 s.观察其基础耐力、PPE耐力以及PPE防护方法掌握情况. 结果 基础+Gz耐力鉴定时飞行员心电正常,耳脉搏波幅有下降趋势但未拉平,鉴定结果为合格.PPE防护方法训练:①-1Gz/+4 Gz:PPE防护方法训练中服装压35 kPa时,飞行员HP呼吸动作规范.②-1Gz/+5 Gz:PPE防护方法训练中服装压45 kPa时,Gz向+Gz转换飞行员未做HP呼吸动作,经提醒,飞行员恢复HP呼吸动作,终完成训练. 结论 该飞行员空中PPM致G-LOC并非+Gz耐力不良导致,而是PPE防护方法不当引起.建议加强飞行员PPM和PPE发生机制和防护措施宣讲,将PPE防护方法训练纳入到载人离心机常规训练中.

  • 飞行人员慢性下腰痛临床特征研究

    作者:李海龙;刘晓峰;郭建生;高秀敏;沈嘉平

    目的 分析飞行人员慢性下腰痛的临床特征,为实施健康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在空军杭州航空医学鉴定训练中心疗养的飞行人员体检资料,提取年龄、飞行机种、身高、体重、肺活量等信息,出现下腰痛的为病例组,无下腰痛的为对照组.采用t检验或卡方检验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共纳入飞行人员298人,病例组77人,对照组221人.病例组飞行人员平均年龄高于对照组(t=3.327,P<0.01),病例组飞行人员35岁以上人员比例较大(58.4%),两组年龄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698,P<0.oi).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飞行人员平均体质质数略偏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人员飞行机种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354,P<0.01),病例组飞行人员主要集中于运输机(58.8%),而直升机人员相对较少(7.8%);但两组飞行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例组飞行人员平均肺活量体重指数[(64.09±11.31)ml/kg]低于对照组[(69.00±10.08)ml/k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80,P<0.01). 结论 在飞行人员中,年龄是下腰痛的重要危险因素,运输机的飞行人员的下腰痛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机种.肺活量体重指数显著偏低是下腰痛飞行人员重要的临床特征.

  • 民航飞行人员鼾症的流行病学及发病因素调查

    作者:李兴旺;钱效森;刘毅;肖冰;李浩波;刘园园

    目的 调查和分析民航飞行人员鼾症发病率、中重度鼾症发病率、危险因素以及和日间嗜睡的关系. 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调查法,对1 400名民航飞行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个人一般资料(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生理参数(身高、体重、颈围、腰围及血压等)、吸烟饮酒史、慢性疾病史、家族史、对打鼾的认知度、鼾声评分、Epworth嗜睡评分量表(Epworth sleepiness scales,ESS),以及与睡眠有关的飞行资料(航线、机型、飞行时差、总飞行小时数、年飞行小时数等),计算BMI.对其中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学分析,计算鼾症患病率及中重度鼾症患病率,筛查与鼾症相关的危险因素.按鼾症程度分为非鼾症组、轻度组和中重度组3组,比较不同程度鼾症组ESS值. 结果 回收问卷1356份,有效问卷1 227份,问卷有效率90.5%.其中男性飞行人员1 206人,女性飞行人员21人.男性飞行人员鼾症患病率60.0%(723/1 206),中重度鼾症患病率14.8%(179/1 206).女性均不打鼾.30岁以上男性飞行人员鼾症患病率64.5%(402/623),中重度鼾症患病率19.4%(121/623).随年龄和BMI增加鼾症患病率和中重度鼾症患病率增加(x2=19.714~38.964,P<0.01).随吸烟和饮酒量的增加鼾症患病率和中重度鼾症患病率增加(x2=15.969~58.919,P<0.01).年龄、BMI、颈围、腰围、吸烟、饮酒和鼾症家族史是鼾症的危险因素;飞行因素中飞行时差是鼾症的危险因素.非鼾症组及不同程度鼾症组之间日间嗜睡评分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6.126,P<0.01). 结论 民航男性飞行员鼾症发病与年龄、BMI、颈围、腰围、吸烟、饮酒、家族史及飞行时差有关.随打鼾程度加重日间嗜睡评分增加,应予高度重视.

  • CT平扫联合增强在民航飞行员肾结石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刘斌;崔亮;汪庆;杨伟利;朱海峰

    目的 利用CT平扫联合增强扫描鉴别游离肾结石、憩室内结石及肾乳头钙化,为民航飞行员体检鉴定提供明确的影像学依据. 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收集民航总医院26例可疑肾结石飞行员的病历资料,26例患者均行64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原始数据在工作站后处理.利用多平面重组(multiplanar recformation,MPR)、容积再现技术(volume rendering technique,VRT)、大强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调窗等方式对获取的图像进行分析并获得诊断,后所有患者均由临床医生行电子纤维软镜检查. 结果 26例飞行员中CT共检出疑诊肾结石83个,影像科与泌尿外科医师共同读片后诊断游离肾结石63个、憩室内结石4个、肾乳头钙化16个.电子纤维软镜检查检出游离肾结石56、憩室内结石4个、肾乳头钙化23个.83个病灶中76个病灶CT检查与电子纤维软镜结果一致,准确率达91.6%. 结论 CT平扫联合增强扫描结合数据分析,基本能够明确区分游离肾结石、憩室内结石及肾乳头钙化.这种无创的肾结石诊断方法可用于飞行员体检鉴定.

  • 歼击机飞行员外周血淋巴细胞及亚群的分析

    作者:薛梅;朱玲;刘静;韩东梅;郑晓丽;丁丽;朱培玉;王恒湘

    目的 分析航空环境对空军歼击机飞行员外周血淋巴细胞及亚群的影响,为积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调整飞行员淋巴细胞免疫功能提供数据基础. 方法 采集51例入院体检的空军歼击机飞行员(飞行员组)及25例同期健康体检的男性普通军人(对照组)的外周血,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5+淋巴细胞、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初始T淋巴细胞、记忆T淋巴细胞及调节性T淋巴细胞的表面标志.飞行员按飞行时间分为飞行时间<1 000 h、1 000~2 000 h、>2 000 h 3组.比较飞行员组与对照组间以及不同飞行时间组间各检测指标的差异. 结果 飞行员组外周血CD45+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表面标志均值明显高于对照组(0.365±0.074与0.308±0.084和0.370±0.075与0.320±0.0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51、2.752,P<0.01);CD4+/CD8+比值低于对照组(1.34±0.54与2.04±1.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28,P<0.01);其他指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飞行时间组间的外周血CD4+/CD8+比值均值、初始CD8+T淋巴细胞、记忆CD8+T淋巴细胞表面标志均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D45+淋巴细胞、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初始CD4+T淋巴细胞、记忆CD4+T淋巴细胞、调节性T淋巴细胞表面标志均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本组飞行员外周血CD45+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表面标志均值及CD4+/CD8+比值与对照组存在差异;不同飞行时间组飞行员外周血CD4+/CD8+比值及初始CD8+T淋巴细胞、记忆CD8+T淋巴细胞表面标志均值存在差异;提示歼击机飞行员的免疫系统有一定变化,可能与飞行环境有关,应积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 民航空中乘务员年度体检疾病分布及特点

    作者:朱业;段新莉;杜潇潇;王美记

    目的 了解空中乘务员身体健康状况,针对不同性别乘务员疾病谱的特点制定不同的航卫保障工作重点,为把控客舱安全风险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2016年度南航广州4 016例乘务员的体检结论,统计男、女乘务员健康情况及疾病构成比,分析不同性别乘务员疾病谱的特点.男、女乘务员均按年龄分为<30、30~39、≥40岁3组,比较不同年龄组主要疾病患病情况. 结果 空中乘务员体检结果异常率为68.15%.女性乘务员的疾病检出率高于男性乘务员(x2=34.69,P<0.01).屈光不正位于乘务员体检疾病谱的首位,患病率达38.84%;其次为视力不良和高脂血症,患病率分别为9.74%和7.89%.位于男性乘务员体检疾病谱前3位的疾病为脂肪肝(19.15%)、高脂血症(17.94%)、高尿酸血症(17.83%),均高于女性乘务员(x2=164.38~413.67,P<0.01),且均为代谢相关疾病,健康风险较高;其患病率随年龄段递增而升高(x2=33.53~107.47,P<0.01).④位于女性乘务员体检疾病谱前3位的疾病为屈光不正(49.00%)、视力不良(8.93%)、高脂血症(4.93%).⑤不同年龄组女性乘务员子宫肌瘤、附件肿物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10.85、12.42,P<0.01);40岁以上年龄组子宫肌瘤患病率高达22.05%. 结论 虽然男性乘务员体检异常检出率低于女性乘务员,但是位于其体检疾病谱前3位的疾病均为代谢相关疾病,属心血管危险因素,存在较大的健康风险.女性乘务员的疾病构成主要是屈光不正,安全风险较低.女性乘务员妇科疾病患病率与年龄相关,应针对不同年龄段开展健康管理工作.对不同性别乘务员应开展有针对性的航卫保障工作.

  • 飞行员高脂血症及脂肪肝发病危险因素调查

    作者:李文斌;谢小萍;常耀明;彭文华;曾祥文;王争羊;李蓉;暴军香

    目的 探讨飞行员高脂血症及脂肪肝发病的危险因素. 方法 对246名飞行员进行体检并问卷调查.体检信息包括:身高、体重、腹部超声、血脂.问卷内容包括:年龄、飞行时间、运动量、工作压力情况、睡眠状况、乐观情绪状况、饮食习惯、相关营养知识水平及吸烟饮酒等情况.根据体检结果将患有高脂血症和(或)脂肪肝的飞行员设为病例组,无高脂血症和脂肪肝的飞行员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评分结果.计算BMI,并根据BMI分为体重正常组(18.5~23.9 kg/m2)、超重组(24~27.9 kg/m2)、肥胖组(>27.9 kg/m2),比较不同BMI飞行员高脂血症和脂肪肝患病率的差异. 结果 ①246份问卷调查中有效问卷225份,有效率91.5%.225名飞行员中,高脂血症的患病人数为60人,患病率为26.7%;脂肪肝的患病人数为42人,患病率为18.7%.根据体检结果显示,对照组138人,病例组87人.②病例组飞行员的年龄、日均吸烟数量和日均饮酒量大于对照组(Z=2.008、2.934、2.153,P<0.05);BMI高于对照组(t=35.793,P<0.05);运动量、睡眠评分低于对照组(t=19.518、5.701,P<0.05).③病例组飞行员的超重、肥胖的检出率高于对照组(x2=16.327、13.157,P<0.01);不同BMI飞行员高脂血症和脂肪肝的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7.505,P<0.01).④病例组的吸烟率、饮酒率高于对照组(x2=8.636、4.497,P<0.05). 结论 飞行员高脂血症和脂肪肝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为运动量不足和肥胖,年龄、睡眠、吸烟、饮酒有一定程度的影响.飞行员应加强体育锻炼、控制BMI有效降低高脂血症和的脂肪肝发病率,从而延长飞行员的飞行年限.

  • 高频电灼仪治疗飞行员流行性腮腺炎一例

    作者:张龙;高原;李号东;郭大龙

    一、临床资料患者,男性,36岁,战斗机飞行员,飞行时间2 100 h,2016年3月2日因早起时左侧面颊疼痛难忍、张嘴受限来诊.查体:体温38.1℃,脉搏78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28/80 mmHg(1 mmHg=0.133 kPa).左侧耳垂下、颊部表面皮肤红肿,肿块大小约4 cm×6 cm,触之皮温略高,边界不清,无波动感,按压、张嘴以及咬紧牙关时疼痛加剧.近期飞行任务重,经常加班熬夜,无腮腺炎接触史.血常规检验示淋巴细胞0.55,其他检查正常.诊断:流行性腮腺炎.

  • 空中战勤人员侵袭性纤维瘤病一例

    作者:杨崇格;赵永军;郭想民;周漫;陈红

    一、临床资料患者,男性,24岁,直-8战勤人员,飞行时间400 h,2016年3月8日人本院健康疗养.既往体健,无药物过敏史,未诉不适.查体:一般情况良好,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和出血点,颈软,气管居中,甲状腺无肿大,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胸廓对称无畸形,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罗音.心界不大,心律齐,心脏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双肾区无叩击痛,肠鸣音正常.四肢对称无畸形,活动自如.近1年一般情况良好,空中生活适应.去年大体检结论:飞行合格,健康等级:甲类.入院后专科检查情况:右腹部隆起,可触及15 cm× 12 cm大小的包块,质较硬,边界不清,无压痛,活动度较差.

  • 飞行人员肌肉损伤磁共振成像特点分析

    作者:祝玉芬;崔豹

    航空飞行活动中重力加速度应激以及高强度训练等因素,容易导致飞行人员发生不同程度的肌肉损伤[1-3].肌肉损伤患者多以局部疼痛,肿胀,肌力减弱或运动受限就诊.早期诊断肌肉损伤并明确分型至关重要,有利于进一步针对性治疗,使患者尽早恢复.传统的影像方法对肌肉损伤显示有限.MRI具有多序列、多方位成像特点,软组织分辨力高,可以更好地评价肌肉损伤的部位、范围和程度[4-6],越来越受到临床关注.目前关于飞行人员肌肉损伤MRI表现的报道相对较少.本研究旨在结合飞行人员工作特点,总结常见肌肉损伤的MRI表现,提高其诊断及鉴别水平,为进一步研究并降低飞行人员肌肉损伤发病率,提高部队作战能力提供科学依据.

  • 医学影视资料采集在耳鼻咽喉口腔科招飞体检鉴定中的应用

    作者:汪运坤;马晓丽;王枫;吕清明

    选拔飞行学员体检鉴定中,检查者根据体检标准对受检者进行检查,依据检查结果做出相应的体检鉴定结论.虽然在多数情况下,不同的检查者对同一受检者可能做出相同的结论,但对某些受检者的某些体征或病征,不同的检查者可能会做出不同的甚至相反的结论.为了提高飞行学员医学选拔工作的科学性、准确性、合理性、公正性和透明性,探讨建立我军飞行人员医学影视资料数据库的可行性,笔者在2015年度某区招飞复选中,对耳鼻咽喉口腔科方面常规体检超过体检标准的受检者(简称超标者)及可疑超标者做出科室初步结论,再利用现代医学影视技术进行影视检查并采集影视资料,依据检查结果和影视资料做出科室终结论;在高考前定选中,对超标者及可疑超标者也进行影视检查并采集影视资料,做出科室结论,将影视资料提交给体检专家组,由专家组做出综合评定结论.

  • 空间站阶段空降医疗救护新模式探讨

    作者:殷志坤;唐学军;刘胜军;李建海

    自2010年9月我国载人空间站工程实施以来,先后突破了空间交会对接、航天员中期驻留、大推力火箭成功研制、人员物资空间运输等多项关键技术,载人空间站工程已逐步从空间实验室阶段进入空间站阶段[1].与以往航天员短期驻留相比,空间站阶段航天员长期驻留、航天飞船高频率发射等特点,给航天员的医疗救护工作带来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 招飞体检次极量踏板运动试验鉴定Ⅰ度房室传导阻滞

    作者:杜光;沈丽晖;王振红

    临床上常采用直立位或下蹲运动以鉴定生理性和病理性房室传导阻滞[1-2].笔者对参加空军招飞体检的高中生采用次极量踏板运动试验将心脏运动负荷达到次极量运动强度,降低迷走神经张力,以鉴定生理性或病理性Ⅰ度房室传导阻滞.一、对象与方法1.对象:2012年3月至2016年4月东北地区参加空军招飞体检的高中毕业生4 169人,均为男性,年龄17~19岁.2.方法(1)静息心电图检查:采用上海光电ECG-9620P型3通道自动分析同步12导联心电图机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受检者静息状态下行常规12导联心电图描记,纸速25 mm/s,增益10 mm/V.P-R间期>210 ms时初步诊断为Ⅰ度房室传导阻滞,并参照心率.依据仪器自动分析数据提示,终以体检医师手工测算P-R间期为准,并记录测量值.凡符合上述标准的学生均需进行次极量踏板运动试验.

  • 军事飞行人员睡眠现状分析与卫生保障对策

    作者:詹皓

    目的 综述有关军事飞行人员睡眠现状调研和卫生保障对策的研究进展. 资料来源与选择 国内外该领域的相关文献资料. 资料引用 引用公开发表的文献资料70篇. 资料综合 研究表明,军事飞行人员睡眠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生理心理应激、任务安排导致睡眠节律紊乱、不良生活方式等.军事飞行人员睡眠障碍的常见类型包括心理生理性失眠、昼夜节律性睡眠障碍、缺睡综合征、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以及其他类型的如发作性睡病.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量表、多导睡眠图监测等主客观方法的测评结果显示,该群体睡眠障碍的发生率较高.睡眠障碍对军事飞行人员的不良影响主要表现为认知与模拟飞行操作能力下降、前庭功能稳定性与空间定向能力降低、飞行疲劳加重并危及飞行安全.针对军事飞行人员睡眠障碍的卫生保障对策主要包括合理安排作息、强化航空生理心理训练、开展睡眠监测和睡眠障碍相关病症的临床诊治、睡眠与觉醒功能的合理用药调控,以及飞行疲劳监测预警技术应用等. 结论 军事飞行人员的睡眠障碍较为突出,应采取综合卫生保障措施维护该群体的睡眠健康水平和作业能力.

  • 美国空军严重肺损伤伤员空运后送

    作者:张凌;王琦;张波

    目的 了解美国空军急性肺损伤救援队(Acute Lung Rescue Team,ALRT)开展严重肺损伤(severe lung injury,SLI)伤员空运后送的情况,为我军提供参考借鉴. 资料来源与选择 该领域相关研究论文和综述. 资料引用 国内外发表的期刊论文及科技报告28篇. 资料综合 ALRT人员的技能、团队培训及装备应用是保证后送成功率的关键.ALRT由1至2名重症监护专业医师,l至2名重症监护护士及1至2名经验丰富的心肺技师组成救治单元,能够针对急性呼吸衰竭、心跳呼吸骤停复苏后的SLI伤员施行侵入性血流动力学监测和高级机械通气管理.SLI后送干预技术包括:伤员用氧管理、活动性出血处置、密闭组织腔室空气监测、机械通气技术应用、药物干预以及适应证评估.ALRT制订了体外气体交换系统纳入与排除指标. 结论 ALRT已经借助多种模式成功地将SLI伤员运送出战场并得以救治.ALRT的建制带动了标准化CCATT的培训和装备改进,进而提升了空运后送的能力.但高度专业化人员与先进设备的低频率使用,使ALRT维持永久备战状态面临挑战.

  • 民航飞行员颅内未破裂动脉瘤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外科干预研究进展

    作者:朱安林;林成;汪庆;杨剑;万刚;李松林

    目的 综述近年来国内外颅内未破裂动脉瘤(unruptured intracranial aneurysm,UIA)的分类、相关危险因素及外科干预方案,为我国民航飞行员UIA的外科治疗方案与体检鉴定原则提供依据. 资料来源与选择 国内外该领域的相关文献. 资料引用 引用公开发表的文献19篇.资料综合 颅内动脉瘤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常见原因之一,其确切的发病机制、影响因素仍不清楚.现代流行病学研究表明,UIA与破裂动脉瘤的自然病程、治疗方案及预后是完全不同的.近年来,UIA的发病率和患病率都有升高的趋势,影像技术的广泛应用改善了对UIA的诊断.UIA可分为3类:①偶然发现的无症状性动脉瘤;②表现为占位、不适和梗死等症状的UIA;③因蛛网膜下腔出血而发现的颅内多发动脉瘤中未破裂的动脉瘤.UIA破裂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动脉瘤的直径、发生位置、高血压病、发病年龄、种族与性别差异及形成时间等. 结论 不同人群UIA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外科干预治疗方案也不尽相同.民航飞行员的UIA外科干预原则:①动脉瘤直径>5 mm;②动脉瘤直径≤5 mm,应根据动脉瘤症状、发生部位、体/颈比值等制订不同的治疗方案.

  • 第四代战斗机超机动性带来的航空医学问题

    作者:刘保钢;赵显亮;张莉莉;苏芳;张晓丽

    目的 综述第四代战斗机超机动飞行的加速度载荷特点以及带来的生理影响,以期对我国开展相关研究工作提供帮助. 资料来源与选择 国内外该领域相关文献资料. 资料引用 引用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28篇,专著2部,互联网资料1份. 资料综合 第四代战斗机的超机动性指的是飞机在实际迎角超过失速迎角的状态下,还能处于受控状态,绕自身3个轴向(纵轴、横轴、立轴)迅速旋转从而改变飞机姿态和机头指向的能力.常见的超机动飞行动作主要有“眼镜蛇机动”“赫伯斯特机动”“钟(表)式机动”“直升机盘旋”等.与常规机动飞行相比,超机动飞行具有+Gz加速度值略低、作用时间较短、增长率很高、-Gz加速度频繁出现、角加速度非常明显,并存在多轴向复合加速度等特点.超机动飞行期间,飞行员可能受到旋转加速度和复合加速度的作用.超机动飞行对飞行员的生理影响与加速度过载的方向和G值突然改变密切相关,主要包括复合加速度对+Gz耐力的影响、更加频繁的推拉效应、不对称视觉消失现象、空间定向障碍和颈部损伤等. 结论 现代高性能战斗机的超机动性极大地拓展了飞机的机动能力,由此也带来了许多人的因素问题,给航空医学科研和卫勤保障提出了新的课题.

  • 歼击机飞行员抗荷生理训练情况调查

    作者:王全;李洁;王海霞;汪东军;吴三元;张立辉;王红;李宝辉;徐艳;耿喜臣;卫晓阳;林榕;李毅峰;金朝

    抗荷生理训练是飞行员航空医学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训练可以使飞行员了解高过载对人体的影响,掌握抗荷装备的使用方法及抗荷动作(anti-G straining maneuver,AGSM),从而提高飞行员的抗荷能力,预防加速度暴露导致的视力改变和意识丧失,保障飞行安全.抗荷生理训练的内容主要包括体能训练、AGSM训练、抗荷正压呼吸(positive pressure breathing for G,PBG)训练和载人离心机训练[1].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给空军疗养院配备了“肌力协调训练器”和“地面加压呼吸训练器”用于AGSM和PBG训练,并制定了规范的训练方案,在飞行员疗养期间为其进行L-1、M-3等AGSM训练[2-3].自2009年起,航空医学鉴定训练中心和部队航医室开始配发新型AGSM和PBG训练一体化设备“抗荷抗缺氧能力检测仪”[4],飞行员在该设备及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的载人离心机上学习新的AGSM——HP动作[5-7].笔者对2015年11月至2016年4月在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及其载人离心机医学训练基地进行抗荷生理训练的111名男性歼击机飞行员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分析了载人离心机训练结果,初步了解目前歼击机飞行员抗荷生理训练情况.

  • 飞行学员视力变化情况追踪研究

    作者:王雪峰;奇铁男;詹思延

    裸眼远视力是飞行学员医学选拔的重要检测内容,由于其受多种条件影响具有一定可变性[1].裸眼远视力不足是军队招收飞行学员医学选拔工作中常见的不合格原因[2-3].当前我国中学生视力水平普遍不高,部分省市高中毕业生视力不良率在80%以上[4-5],一定程度制约了飞行学员的选拔范围.为了适应形势任务要求,充分利用有效生源,2010年起空军试行新版招飞体检标准,将视力标准由1.0以上调整至部分机型0.8以上合格.在招飞过程中,有关部门还对限机型学员的录取比例进行了控制.研究飞行学员特别是限机型学员在大学期间的视力变化情况,掌握其变化规律,是招飞体检标准再版修订以及制定招飞政策时确定限机型学员比例等T作的重要数据支撑和决策依据,对科学制定招收政策、不断完善选拔标准具有重要意义.为此,笔者对某航空大学飞行专业近几年招收学员的视力情况进行了比对追踪,对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分析.

  • 空降兵抽搐的调查研究

    作者:唐学军;殷志坤;刘胜军;李建海

    抽搐是指骨骼肌的非自主的肌痉挛收缩,并引起关节运动,是神经科常见症状之一.通常可分为全身性抽搐及局限性抽搐,全身性抽搐常反复发作,多伴有意识丧失[1].随着近年空降兵部队训练强度增大,抽搐发病患者也逐渐增多,对部队战斗力及士气的提高造成较大影响.为此,笔者就近年来空降兵部队以抽搐为主要症状的发病情况及病因(排除颅脑外伤),进行回顾性调查,现报告如下.

  • 飞行人员应慎行近视矫正手术

    作者:张作明;赵冠华

    正常的视觉功能是保障飞行安全的前提.在飞行时,飞行人员的视力(裸眼视力或矫正视力)应≥1.0.国内外民航及多数国家军队允许飞行人员通过戴镜或屈光手术的方式取得飞行资格.相对于佩戴框架眼镜或角膜接触镜,屈光手术也有着自身的缺点和不足,飞行人员在选择手术矫正视力之前应当了解自身是否符合手术的适应证、手术带来的风险以及手术对视觉质量的不良影响等.对矫正手术全面了解之后再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在具有相关资质的医院中进行手术,以确保治疗效果,满足医学鉴定标准的基本要求.

中华航空航天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2017 01 02 03 04
2016 01 02 03 04
2015 01 02 03 04
2014 01 02 03 04
2013 01 02 03 04
2012 01 02 03 04
2011 01 02 03 04
2010 01 02 03 04
2009 01 02 03 04
2008 01 02 03 04
2007 01 02 03 04
2006 01 02 03 04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1998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