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口腔科学 >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中华口腔医学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Stomatology 중화구강의학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1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2-0098
  • 国内刊号: 11-2144/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64
  • 曾用名: 中华口腔科杂志
  • 创刊时间: 195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王兴
  • 类 别: 口腔科学
期刊荣誉:
  • 具核梭杆菌外膜FomA蛋白的获得及其免疫原性研究

    作者:马丽;冯希平;武俏丽;张向宇;张旭

    目的 检测具核梭杆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Fn)的主要外膜孔道FomA蛋白的免疫原性、免疫水平以及对牙龈组织的免疫效果,为研究以FomA蛋白为靶点预防及治疗牙周感染的可行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应用基因重组技术,使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表达并获取纯化的FomA蛋白,将50 μg该蛋白或50 ml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 solution,PBS)通过皮下注射方式免疫C57小鼠(随机数字法分组,每组各10只),在小鼠血清中检测FomA特异性抗体表达情况,比较组间差异,评估FomA蛋白的免疫原性.再将上述小鼠分成FomA Fn组、FomA Fn+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组、PBS Fn组、PBSFn+Pg组,分别使用Fn菌悬液或Fn与Pg混合菌悬液制备牙周脓肿模型(PBS为相应FomA组的对照组),对小鼠牙龈脓肿评分,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小鼠血清和牙龈组织中白介素(interleukin,IL)1β的浓度,比较上述指标的组间差异,评价FomA蛋白的免疫效果.结果 通过基因重组技术成功获取1.0~1.5 g FomA蛋白,将该蛋白皮下注射免疫小鼠后,小鼠血清中均可检测到FomA特异性抗体,该抗体效价在二次免疫后2周达峰值.利用牙周致病菌Fn及Fn+Pg成功构建小鼠下颌牙龈脓肿模型,FomA Fn组小鼠牙龈脓肿评分[(1.82±0.35)分[显著低于PBS Fn组[(2.62±0.71)分[(P=0.049);FomA Fn+Pg组小鼠牙龈脓肿评分[(2.31±0.55)分]亦显著低于PBS Fn+Pg组[(3.63±0.45)分[(P=0.003);FomA Fn+ Pg组与FomA Fn组小鼠血清及牙龈组织中IL-1β浓度均分别显著低于PBS对照组(P<0.001).结论 使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能成功表达并获得一定量的Fn外膜FomA蛋白,该重组蛋白具有一定的免疫原性,通过对小鼠皮下注射的方式可使小鼠血清中产生一定水平的抗体,有助于机体降低牙周致病菌Fn及Pg引起的牙周感染程度.

  • 下颌髁突功能面三维运动轨迹的初步推算和模拟

    作者:黄超;许向亮;孙玉春;郭传瑸

    目的 探讨下颌运动过程中髁突功能面的三维运动轨迹,为颞下颌关节窝的设计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对1名来源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的研究生志愿者颅颌面部进行锥形束CT扫描,数据重建得到颅颌面三维模型;同时利用虚拟(牙合)架的牙列三维运动轨迹跟踪装置记录志愿者下颌运动轨迹,结合颅颌面三维模型和下颌骨运动轨迹数据,推算和模拟髁突三维运动轨迹.进一步确定髁突功能面,对髁突功能面在下颌开口、前伸、侧方运动过程中的三维形态进行拟合,推算髁突功能面的三维运动形态.结果 经推算模拟可见,下颌开口运动时髁突功能面先向前下内方运动,继续加大开口度的过程中,功能面向前上内方运动,髁突功能面起始位置与终末位置的直线距离为8.34 mm.下颌前伸运动时髁突功能面向前下内方滑动,滑动距离为8.64 mm.下颌侧方运动时工作侧髁突功能面运动范围较小,仅为轻微转动,大运动幅度为1.97 mm;而非工作侧髁突功能面较工作侧运动幅度大,运动方向为向前下内方,移动距离为7.65 mm.结论 虚拟(牙合)架的牙列三维运动轨迹跟踪装置与数字化建模技术结合,可实现对下颌骨髁突运动轨迹的准确模拟,并可进一步推算髁突功能面的三维运动形态.

  • 后牙连续缺失后短种植体联冠修复早期负重的临床研究

    作者:邹立东;韩劼;吴敏节;张晓;唐志辉;孟焕新

    目的 观察评估使用6 mm短种植体早期联冠修复后牙连续缺失的临床效果和种植体周围边缘骨水平的变化.方法 纳入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牙周科、第一门诊部、第二门诊部因牙列缺损就诊的45例患者,每例患者植入2~3枚种植体,共植入95枚6 mm种植体,术后6周早期负重,采用螺丝固位方式联冠修复.术前、术后、修复体戴人及修复后6、12、24个月行口腔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 术后5周有5例患者的5枚种植体缺乏稳定性,其中4枚种植体被取出,4例患者未按研究设计早期负重,其余共36例患者76枚种植体按照研究设计顺利完成整个治疗和2年随访,负重后无种植体脱落,种植体存留率100% (76/76).所有病例术后肿痛反应轻微,负重后6、12和24个月时种植体周围的边缘骨吸收不明显,分别为(0.04±0.29) mm、(-0.11 ±0.44)mm和(0.00±0.53) mm.负重2年后,17%(12/69)的种植体周围牙槽骨高度增加,57%(39/69)的种植体牙槽骨水平无明显变化,只有26% (18/69)的种植体发生牙槽骨吸收,高度降低,但其中只有3%(2/69)的种植体骨吸收超过1.00 mm.随访2年期间种植体的探诊深度增加约0.50 mm,但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 mm短种植体联冠修复用于后牙连续缺失时效果较稳定,对后牙区骨高度不足的患者是一个较好的治疗选择.

  • 性别决定基因盒9的表达水平与口腔鳞状细胞癌转移相关性的研究

    作者:邹忠涛;胡温庭;曹巍;陈万涛

    目的 观察分析性别决定基因盒9 (sex-determining region Y box 9,SOX9)的表达水平对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细胞增殖、迁移和转移的影响.方法 纳入2008年1月至2012年9月上海市口腔颌面部肿瘤组织样本及生物信息学数据库共享服务平台OSCC患者的病理组织标本74例,免疫组化法检测OSCC组织中SOX9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细胞计数检测细胞增殖和平板克隆实验观察SOX9的表达与OSCC细胞增殖的关系;Transwell和划痕实验检测不同SOX9表达水平的OSCC细胞迁移能力.结果 高表达SOX9的OSCC患者淋巴结转移风险显著提高(P=O.010).Transwell实验中HN6(671.0±57.4,P=0.000)细胞均较CAL27细胞(172.0±13.9)迁移到下室的细胞数多,而划痕实验中HN6[0 h:(97.3±2.1)μm;6h:(56.7±2.5)μm;12 h:(29.7±3.1)μm]较CAL27[0 h:(93.7±1.5) μm;6 h:(78.0±2.0)μm;12 h:(42.0±3.0)μm]迁移速度快(P<0.05).高表达SOX9的OSCC细胞系(HN6)细胞的迁移能力显著高于SOX9低表达的细胞系(CAL27)细胞(P<0.05)且不同SOX9表达水平对OSCC细胞增殖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 SOX9蛋白高表达可促进OSCC的迁移和淋巴结的转移能力,SOX9是OSCC淋巴结转移分子诊断和干预的候选分子靶点.

  • 上颌成釉细胞瘤、牙源性角化囊肿及含牙囊肿的螺旋CT和锥形束CT影像分析

    作者:孟圆;张亚琼;叶欣;赵雅宁;陈艳;柳登高

    目的 利用螺旋CT和锥形束CT分析上颌骨成釉细胞瘤(ameloblastoma,AM)、牙源性角化囊肿(odontogenic keratocyst,OKC)及含牙囊肿的影像学特点,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2年12月至2017年5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医学影像科就诊的有完整临床资料、病理诊断及螺旋CT或锥形束CT影像的上颌骨原发性AM、OKC与含牙囊肿患者85例,分析病变的影像学特点,包括形态、膨隆情况、内部结构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结果 共纳入85例患者,男性56例,女性29例,年龄8~84岁.22例AM中11例为促结缔组织增生型,16例横断面为类圆形,18例唇颊侧骨质膨隆.44例OKC中l例为双侧上颌病变,共计45侧病变,26侧为类圆形;30侧唇颊侧膨隆;22侧充满上颌窦;26侧含牙,包括向心型11侧、偏心型4侧及贴壁型11侧.19例含牙囊肿中l例为双侧病变,共计20侧病变,均为单房;包括向心型8侧,偏心型6侧及贴壁型6侧;16侧病变有唇颊侧膨隆.结论 本组病例中上颌AM促结缔组织增生型较多,多为类圆形,唇颊侧膨隆多见;上颌OKC形态呈多样性,易突人上颌窦,可为含牙病变;含牙囊肿和OKC的囊肿与所含牙的关系可为向心型、偏心型及贴壁型.

  • 非平衡等离子体对感染根管粪肠球菌生物膜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杜田丰;唐学智;石琦;甘抗;朱娟芳;曹颖光

    目的 利用非平衡等离子体对感染根管粪肠球菌生物膜进行30 min处理,通过比较细菌生物膜中的死菌比例,综合评估非平衡等离子体对粪肠球菌生物膜的清除能力,为其在根管消毒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将粪肠球菌悬液分别接种于无菌盖玻片和单根管离体牙根管内,培养1和3周后形成1周(年轻的)和3周(成熟的)粪肠球菌生物膜,利用非平衡等离子体、2%氯己定溶液及生理盐水对两组生物膜分别处理3、10和30 min,采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aser scanning confocal microscopy,LSCM)和菌落平板计数的方法分析比较死菌比例和lgCFU均值,综合评估其灭菌效果.结果 与生理盐水冲洗组相比,非平衡等离子体和2%氯己定能有效杀灭48.3%~79.8%的1周生物膜细菌和40.0%~67.4%的3周生物膜(P<0.05).3 min组的死亡细菌比例(40.0%~50.9%)显著低于10 min组(65.3%~77.8%)和30 min组(66.4%~79.8%)(P<0.05),且前3 min内的灭菌速率快,平均每分钟的死亡细菌比例为13.3%~17.0%,随后逐渐减慢,至10 min后则基本无变化.年轻的1周生物膜细菌对灭菌处理的抵抗性(死菌比例为48.3%~79.8%)显著弱于成熟的3周细菌生物膜(P<0.05).结论 非平衡等离子体对感染根管粪肠球菌生物膜具有良好的杀菌作用;非平衡等离子体可作为牙髓根尖周疾病治疗过程中常规根管消毒的辅助手段提高灭菌效果.

  • 高脂环境下微RNA-29c-3p靶向调节蓬乱蛋白2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

    作者:王飞龙;李多多;黄鑫;刘飞;刘奇博;蓝菁

    目的 研究高脂与正常环境下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BMSC)成骨分化过程中4种微RNA对蓬乱蛋白2的靶向调节作用及其对BMSC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 分别用普通(对照组)和高脂(高脂组)成骨诱导液培养BMSC,第3、5、7、14、21天实时荧光定量PCR (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PCR)分析4种微RNA (micro RNA,miR) (miR-21-5p、miR-29c-3p、miR-138-5p及miR-351-5p)、蓬乱蛋白2、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Runt相关基因2(Runt-related transcription gene 2,Runx2)mRNA相对表达量,蛋白质印迹法分析蛋白表达;BMSC分别转染微RNA模拟物、抑制物和相应阴性对照(分别为模拟物组、抑制物组和相应阴性对照组),高脂成骨诱导后检测第1、3、5、7天ALP活性;第7天行ALP染色,蛋白质印迹法分析蓬乱蛋白2、ALP、Runx2的蛋白表达,qPCR分析蓬乱蛋白2 mRNA表达.构建蓬乱蛋白2野生型和突变型双荧光酶报告质粒,每种质粒分别与4种微RNA模拟物或相应阴性对照共转染293T细胞,检测荧光素酶活性.结果 成骨诱导各时间点高脂组BMSC的miR-21-5p、miR-29c-3p、miR-138-5p及miR-351-5p相对表达量均较对照组高,第21天分别高20%、60%、340%、4420% (P<0.05).转染miR-21-5p、miR-29c-3p模拟物后BMSC蓬乱蛋白2、ALP、Runx2蛋白表达均降低;其中miR-29c-3p模拟物组蓬乱蛋白2比相应阴性对照组下降35%(P<0.05),miR-29c-3p抑制物组蓬乱蛋白2比相应阴性对照组上调269% (P<0.05).共转染野生型质粒与miR-29c-3p模拟物后,293T细胞荧光素酶活性受到抑制,较相应阴性对照组下降60%(P<0.05).结论 高脂环境下BMSC成骨分化受到抑制,miR-21-5p、miR-29c-3p、miR-138-5p及miR-351-5p可能参与BMSC成骨分化调控;miR-29c-3p通过靶向调控蓬乱蛋白2表达而发挥抑制BMSC成骨分化的作用.

  • 三维打印技术在口腔医学领域中的应用现状及展望

    作者:倪广成;刘曹杰;曾昕;陈谦明

    三维打印技术是一项基于数字模型文件,借助信息技术、精密机械及材料科学等多学科共同发展而来的一项新型快速成形技术.近年三维打印技术在医学尤其是口腔医学领域广泛应用,贯穿于口腔医学教育、实践、创新等各环节,使口腔临床医学日渐趋于高效化、精确化、微创化.本文结合基础研究与临床病例,阐述三维打印技术在口腔医学领域中的应用现状与发展前景.

  • 乳牙根管充填材料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悦;陈媛;王艳

    乳牙根管治疗术是治疗乳牙牙髓炎和根尖周炎常用的方法.有效的根管治疗能防止发生根尖周病或促进根尖周组织愈合,从而保留患牙,避免乳牙早失,诱导正常恒牙列形成.根管充填材料的选择是影响乳牙根管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可用于临床的乳牙根管充填材料种类繁多,本文就目前常用的乳牙根管充填材料性能及其临床应用情况作一综述.

  • 牙龈卟啉单胞菌菌毛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杜留熠;孙晓琳;于维先;任静宜;顾芯铭;周延民

    FimA蛋白是牙龈卟啉单胞菌的重要毒力因子,在牙龈卟啉单胞菌黏附和入侵宿主细胞,促进牙菌斑生物膜形成以及引起宿主免疫炎症反应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与牙周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根据编码FimA蛋白的fimA基因核苷酸序列的不同可将牙龈卟啉单胞菌分为Ⅰ、Ⅰb、Ⅱ、Ⅲ、Ⅳ和Ⅴ型共6种基因型.FimA的表达受fimA基因的调控,不同fimA基因型菌毛的致病作用有一定差异.本文就牙龈卟啉单胞菌菌毛相关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以副上颌骨为主的颌面部多发畸形一例

    作者:赵丽娜;胡延佳;刘维洋;苏拥旭;陈可佳;卢燕勤

    副上颌骨是一类较少见的颌面部发育畸形,主要临床表现为上颌磨牙区多余的含牙骨段,常伴多生牙、面裂、牙槽嵴裂等软硬组织畸形或缺损[1-3].发病机制尚不清,可能由环境或遗传因素引起.此类疾病应根据早期治疗和序列治疗结合的原则,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制定治疗方案.常需多学科联合、多次有序手术才可改善畸形状态.本文报道1例以副上颌骨为主的颌面部多发畸形患者,行正畸治疗伴左上颌磨牙区减数治疗,拟后期行副上颌骨修整术及软组织二期整复术.

    关键词:
  • 上颌前方牵引的疗效及其长期稳定性

    作者:任超超;白玉兴

    对于上颌骨发育不足并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的骨性Ⅲ类错(牙合),临床常采用上颌前方牵引进行矫治.本文从上颌前方牵引的适应证、矫治时机以及上颌前方牵引治疗中需考虑的问题等几个方面,讨论上颌前方牵引的疗效及其长期稳定性,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中华口腔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1996 0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