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nesthesiology and Resuscitation 국제마취학여복소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徐州医学院
  • 影响因子: 0.9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3-4378
  • 国内刊号: 32-1761/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8-44
  • 曾用名: 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
  • 创刊时间: 198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编辑委会
  • 出版地区: 江苏
  • 主编: 曾因明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先天性多发性关节挛缩症伴脊柱侧凸患者气道管理

    作者:刘延军;马正良;顾小萍

    目的 总结先天性多发性关节挛缩症(arthrogryposis multiplex congenita,AMC)伴脊柱侧凸患者气道管理的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行脊柱矫形手术的20例AMC伴脊柱侧凸患者的病历资料.12例(60%)男性患者,8例(40%)女性患者.患者平均年龄(14.9±3.7)岁.术前Cobb角中位数为90°,大值为147°.记录患者的Mallampati评分、肺通气功能状态、是否为困难气道及使用特殊的插管工具情况、术后是否转入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拔管时间. 结果 20例患者中,Mallampati评分Ⅰ级3例(15%),Ⅱ级9例(45%),Ⅲ级5例(25%),Ⅳ级3例(15%).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肺通气功能障碍,其中轻度1例(5%),中度4例(20%),重度15例(75%).5例诊断为困难气道的患者,通过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气管内插管成功.术后7例患者因肺通气功能障碍导致拔管困难而转入ICU.术后短拔管时间为10 min,长达1 115 min. 结论 麻醉医师术前访视应充分评估AMC伴脊柱侧凸患者的气道情况.重点评估是否为困难气道,尤其是否有气管内插管困难的情况.

  • 联合氟比洛芬酯的多模式镇痛及配伍地塞米松对妇科腹腔镜日间手术后恢复的影响

    作者:周莉莉;汪小海

    目的 探讨联合氟比洛芬酯的多模式镇痛及配伍地塞米松对妇科腹腔镜日间手术后恢复的影响. 方法 90例全身麻醉下行妇科腹腔镜日间手术的患者按完全随机分组法分为A、B、C三组(每组30例):麻醉诱导时,A组和B组静脉注射0.1 mg/kg地塞米松,C组静脉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麻醉诱导后,A组和C组静脉滴注1 mg/kg氟比洛芬酯,B组静脉滴注等容量生理盐水,术毕均静脉注射昂丹司琼8 mg.记录患者在术后0、2、4、6h和8h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舒适评分(bruggrmann comfort scale,BCS)及相关副反应. 结果 术后0、2 h VAS评分A组明显低于C组(P<0.05),C组明显低于B组(P<0.05);术后4 h VAS评分A组和C组明显低于B组(P<0.05);术后0、2 h BCS评分A组明显高于C组(P<0.05),C组明显高于B组(P<0.05);术后4 h BCS评分A组和C组明显高于B组(P<0.05).B组术后追加镇痛药物的发生率(23%)明显高于A组(0)和C组(10%)(P<0.05);B组和C组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的发生率(27%和30%)明显高于A组(3%)(P<0.05);B组和C组延长留观时间的发生率(23%和20%)明显高于A组(3%)(P<0.05).结论 联合氟比洛芬酯的多模式镇痛及配伍地塞米松可显著提高妇科腹腔镜日间手术患者的术后舒适度.

  • 咪达唑仑联合托烷司琼预防剖宫产术后恶心呕吐

    作者:崔琦芬;钱金桥

    目的 探讨咪达唑仑或托烷司琼单独应用或咪达唑仑联合托烷司琼应用对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下剖宫产手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的疗效. 方法 择期行剖宫产的健康产妇160例,采用完全随机分组法分成4组(每组40例):空白对照组(S组)、托烷司琼组(T组)、咪达唑仑组(M组)、咪达唑仑+托烷司琼组(MT组).所有患者均采用右侧卧位下L3~L4椎间隙蛛网膜下腔穿刺.麻醉用药为0.75%罗哌卡因2 ml+l ml脑脊液稀释成3 ml后蛛网膜下腔注入.胎儿娩出钳夹脐带时S组、T组、M组、MT组分别静脉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4 ml、托烷司琼4 mg(4 ml)、咪达唑仑40 μg/kg(4 ml)、咪达唑仑40 μg/kg+托烷司琼4 mg(4 ml).所有患者术后常规给予静脉自控镇痛.PONV的严重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评估.分别记录手术结束后0~6 h、6 h~12 h、12 h~18 h、18 h~24 h PONV发生的严重程度和频次. 结果 M组(2.5%)和MT组(2.5%)PONV的发生率明显低于S组(37.5%)和T组(20%)(P<0.05).M组与MT组药物对PONV的疗效相同,T组与S组药物对PONV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组(20%)和T组(10%)术后0~24 h对止吐药的需求量明显高于M组(0)和MT组(0). 结论 单独应用咪达唑仑(40 μg/kg)或咪达唑仑联合托烷司琼应用均可有效预防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下剖宫产手术患者PONV,二者疗效相同.

  • 七氟醚对失血性休克巴马小型猪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

    作者:王丽晶;王丽斯;孙莹杰;刁玉刚;张铁铮;陈克研;宋丹丹

    目的 通过观察七氟醚对失血性休克巴马小型猪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以探讨七氟醚对其的保护作用. 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4头巴马小型猪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对照组(S组)、失血性休克组(HS组)、七氟醚预处理组(Pre/Sev组)及七氟醚后处理组(Post/Sev组).S组只行股动脉和颈内静脉置管,不建立失血性休克模型;HS组麻醉置管后建立失血性休克模型;Pre/Sev组麻醉置管后给予2%七氟醚吸入30 min后建立失血性休克模型;Post/Sev组于麻醉置管建立失血性休克模型成功后给予2%七氟醚吸入30 min.各实验组均于麻醉前(T0)及失血性休克后30 min(T1)、1h(T2)、1.5 h(T3)、2 h(T4)、3 h(T5)、4 h(T6)时间点于颈内静脉采血,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e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D-乳酸和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ntestinal fattcid binding protein,I-FABP)的含量.失血性休克4h后放血处死实验动物取肠组织制作病理切片,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观察各组病理组织学变化;并取下腔静脉血、肠系膜淋巴结、肝、肺、肾、脾组织进行细菌培养,计算远隔器官细菌移位率. 结果 与S组比较,HS组、Pre/Sev组和Post/Sev组血清D-乳酸、I-FABP、IL-6、TNF-α含量和远隔脏器细菌移位率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HS组比较,Pre/Sev组和Post/Sev组血清D-乳酸、I-FABP、IL-6、TNF-α含量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re/Sev组和Post/Sev组的细菌移位率分别是36.11%和33.33%,明显低于HS组的69.44%(P<0.05).Pre/Sev组和Post/Sev组比较,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光镜显示,S组肠黏膜未见明显变化;HS组肠黏膜屏障损伤严重,可见肠黏膜出血,炎性细胞浸润,上皮细胞坏死;Pre/Sev组和Post/Sev组肠黏膜损伤明显减轻,仅见黏膜层腺体轻度扩张,上皮层和固有层中度分离,上皮下间隙轻度水肿,少许炎细胞浸润. 结论 七氟醚可减轻失血性休克引起的肠黏膜屏障损伤,其保护机制可能与抑制炎性反应有关.

  • 罗哌卡因对潜伏期硬膜外分娩镇痛产妇发热率和白细胞介素-6的影响

    作者:岳红丽;王雷;王亚男;刘丽;王雅杰;韩如泉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间断硬膜外注射用于潜伏期分娩镇痛对产妇发热率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的影响. 方法 20岁~35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单胎、足月、头位初产妇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0.1%罗哌卡因组(H组)和0.075%罗哌卡因组(L组),于宫口扩张<3 cm时开始行硬膜外分娩镇痛.镇痛药物分别为0.1%罗哌卡因+舒芬太尼0.5 mg/L和0.075%罗哌卡因+舒芬太尼0.5 mg/L,镇痛模式为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epidural analgesia,PCEA),单次给药剂量为7 ml,间隔30 min.镇痛前记录产妇一般情况、宫口扩张和体温.镇痛期间记录产妇发热率、产程时间及新生儿情况.镇痛前采集产妇静脉血,胎儿娩出即刻采集产妇静脉血及脐带血,测定IL-6. 结果 ①两组产妇镇痛前体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镇痛期间H组发热率明显高于L组(40%比17%,P<0.05).②H组产妇的第二产程和镇痛时间分别为(75±28) min和(229±102) min,明显长于L组的(53±27) min和(180±64) min(P<0.05),第一产程、第三产程、分娩方式及新生儿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两组产妇胎儿娩出即刻静脉血IL-6 [H组(61±93) ng/L,L组(47±27) ng/L]均较镇痛前明显增高[H组(9.6±10.0) ng/L,L组(6.4±1.2) ng/L(P<0.01)],但两组间各时间点产妇静脉血和胎儿娩出即刻脐带血IL-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发热产妇的镇痛时间较长(P<0.01),第三产程时间较短(P<0.05),顺产率较低,剖宫产率较高(P<0.01),各时间点产妇静脉血和胎儿娩出即刻脐带血IL-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与0.1%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0.5 mg/L间断硬膜外注射比较,0.075%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0.5 mg/L潜伏期分娩镇痛期间产妇发热率更低,该现象与血IL-6水平无关.

  • 阿扎司琼单独或联合地塞米松预防腹腔镜术后恶心呕吐的Meta分析

    作者:王先学;潘道波;邓恢伟;周权

    目的 评价单独应用阿扎司琼或阿扎司琼联合地塞米松降低腹腔镜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的效果. 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Medline、Cochrane Library、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中阿扎司琼联合地塞米松与阿扎司琼单独应用在全身麻醉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对比,利用软件Revman 5.3进行系统评价. 结果 7项研究纳入Meta分析,其中阿扎司琼联合地塞米松组275例,阿扎司琼组275例.相比单独应用阿扎司琼,阿扎司琼联合地塞米松能明显降低腹腔镜PONV发生率;恶心、呕吐、总的PONV合并效应,腹腔镜胆囊手术的PONV合并效应及腹腔镜妇科手术PONV合并效应的危险比(risk ratio,RR)与95%可信区间(95% confidence interval,95%CI)分别为0.64[0.41,0.99]、0.27[0.15,0.49]、0.49[0.14,0.69]、0.48[0.29,0.77]、0.50[0.34,0.84]. 结论 阿扎司琼联合地塞米松相比单独应用阿扎司琼可明显降低腹腔镜术后PONV发生率.

  • 术后认知功能改善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素素;钱燕宁

    背景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受到越来越多临床工作者的关注;同时,近年来的文献不断提示术后认知功能改善(postoperative cognitive improvement,POCI)有其可能性.目的 探讨影响认知功能的风险因素,综述POCI的研究进展. 内容 综述POCI的存在、大脑的可塑性、POCI、POCD风险因素的调控以及有助于POCI的干预因素. 趋向 如何调控POCD的风险因素,使老年患者通过手术改善健康及生活质量的同时向POCI转化将成为今后努力的方向.

  • 心搏骤停患者气道管理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瑞萍;薛富善;刘高谱;孙超;杨桂珍

    背景 对心搏骤停的生理研究已经使人们对气道(airway)、呼吸(breathing)和循环(circulation)即ABC复苏三步骤的顺序进行了调整. 目的 综述心搏骤停患者的气道管理问题. 内容 包括紧急气道管理模式的转变、气道管理的方法和通气管理策略等.特别强调紧急气道管理的初目标是保证有效通气.在复苏的初几分钟内,应用简易呼吸囊-面罩(bag-valve-mask,BVM)或声门上气道装置即足以达到此目标,高级气道管理应推迟至3个胸部按压循环后实施.再者,复苏患者通气支持的目标是应用尽可能低的呼气末正压通气(positive end expiratory pressure,PEEP),同时调定吸入氧浓度避免高氧. 趋向 心搏骤停生理研究产生的治疗模式转变全面地改变了相关复苏处理策略.这些改变有望改善心搏骤停患者复苏的结果.

  • 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监测的争议及其在围术期的应用

    作者:张建峰;马莉

    背景 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central venous oxygen saturation,SCVO2)监测的临床应用日益广泛,但仍存在一些争议. 目的 综述SCVO2监测相关的争议问题及其在围术期应用现状. 内容 SCVO2可用于评估机体氧供和氧耗的变化情况,在围术期的可应用范围广. 趋向 SCVO2监测的准确性和认可度会越来越高,对提高围术期麻醉管理和监测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 术后结局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研究进展

    作者:王丽君;陈力勇

    背景 全球每年有超过2.3亿人接受外科手术治疗,但不同国家间住院病死率的差异达1%~20%,并发症则可高至26.9%.继发于大手术的并发症作为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降低生活自理能力及远期生存,对患者造成潜在深远的影响.不同医院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后,其生存率存在较大差异,提示患者的术后结局需要且可以被改善. 目的 探讨术后结局的影响因素. 内容 术后结局与患者自身危险因素、手术、围术期管理、医疗流程及资源利用等相关联. 趋向 若能更好地理解术后结局影响因素,患者的终结局将巨大改善.

    关键词: 术后 结局 进展
  • 局部使用血管收缩药术中止血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危害

    作者:孙庆梅;于金贵

    背景 血管收缩药是药物止血方法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局部用药后通过收缩出血部位血管壁达到止血目的,但局部吸收血管收缩药后对全身血流动力学会产生一定影响,甚至导致不良事件发生. 目的 提高对局部使用血管收缩药用于术中止血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危害的认识,避免恶性事件发生. 内容 介绍目前临床常用于术中止血的血管收缩药的特点、常用方法、对全身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危害、临床应用现状及展望. 趋向 局部使用血管收缩药用于术中止血并未因止血技术的发展而淘汰,进一步认识血管收缩药术中局部使用过程中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危害,提高临床工作安全性.

  • 术后谵妄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丹;王颖林;田国刚

    背景 术后谵妄是一种以注意力下降和认知紊乱为特点的急性神经精神综合征,老年患者更为多见.多种因素可以造成谵妄患者认知及行为上的改变,但至今对术后谵妄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学了解甚少. 目的 探讨术后谵妄的发病机制. 内容 就炎症因子、神经内分泌、神经递质、生物节律、高龄等几个假说论述术后谵妄可能的发病机制. 趋向 随着对术后谵妄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病理机制将被阐明,为临床提供有效的预防及治疗措施.

  • 围术期脑卒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金星;韩如泉

    背景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进程,患者围术期脑卒中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在增加. 目的 对近年来有关围术期脑卒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内容 发生围术期脑卒中的危险因素较多,围术期使用敏感的监测设备可对脑卒中尽早诊断.到目前为止,围术期脑卒中没有很好的治疗方法.因此,预防围术期脑卒中的发生至关重要. 趋向 如何建立完善的围术期脑卒中预防体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 重症监护病房获得性肌无力的研究进展

    作者:于雄伟;薄禄龙;邓小明

    背景 重症监护病房获得性肌无力(intensive care unit-acquired weakness,ICU-AW)是危重病患者常见多发的并发症.肌无力延长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可长期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目的 探究ICU-AW的发病机制及诊疗新进展. 内容 脓毒症和机械通气诱发ICU-AW的病理生理机制,ICU-AW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新进展. 趋向 早期控制脓毒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有助于ICU-AW的预防和治疗,合理选择药物、早期下床活动和电刺激疗法有助于ICU-AW肌力的恢复.

  • 脑电双频指数评估心搏骤停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研究进展

    作者:郑兰兰;高昌俊

    背景 心肺复苏后脑损伤是心搏骤停患者神经功能预后不良的主要原因,但是早期对心搏骤停患者神经功能预后做出判断是极其困难的.大量临床研究证实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是评估心搏骤停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良好工具,并在临床研究中得到了证实. 目的 综述BIS监测评估心搏骤停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价值. 内容 将近年来BIS监测在评估脑缺血/缺氧性损伤中的应用及心搏骤停患者神经功能预后方面的研究进行简要综述. 趋向 随着BIS监测在心搏骤停患者神经功能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与研究,将对其今后的发展与完善提供依据.

  •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诊断方法进展

    作者:张雯;解康杰;方军

    背景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是手术麻醉后出现的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常见于65岁以上的老年患者. 目的 分析总结POCD常用诊断方法,便于临床应用参考. 内容 简述POCD的流行病学资料及发病机制,详细分析POCD的诊断标准和方法,简述POCD的预防和治疗. 趋向 目前对于POCD的诊断尚无统一的标准,需要进一步研究以便更好地为临床工作提供指导.

  • 非眼科手术后视力丧失

    作者:王世玉;薛富善;李瑞萍;刘高谱

    背景 非眼科手术后视力丧失常常导致灾难性后果,因此制定预防或减少围术期视力丧失(perioperative visualloss,POVL)的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 综述POVL的发生原因及防治进展,为临床医学治疗提供参考. 内容 综述分析POVL的发生率、主要病因及相关防治策略. 趋向 进一步明确POVL的病因、寻找切实有效的防治策略对围术期医学有重要意义.

  • 术中自体血回输对凝血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作者:查涵宁;李元海;邹宏运

    背景 随着对围术期血液保护的深入认识,术中自体血回输(intraoperative salvage autotransfusion,ISA)得到了广泛应用,其潜在风险也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目的 通过总结国内外的研究,明确ISA对凝血功能是否会造成影响并探讨其原因,为临床应用带来理论指导,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方向. 内容 从凝血成分的消耗、抗凝剂的使用、红细胞、残余凝血成分、人工操作等方面分析ISA对凝血功能的影响,并提出建议. 趋向 寻找有效的方法减少可能存在的不良影响,提高ISA的安全性.

  • 心脏手术术后谵妄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卫卫;薄禄龙;朱文忠

    背景 心脏手术术后谵妄可增加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并与远期预后相关. 目的 以心脏手术患者术后谵妄为切入点,从其定义、病因、诊断、防治等方面予以综述. 内容 心脏手术术后谵妄发生率较高,其发生与患者预后不良相关,并可增加中风、认知功能减退的风险,与远期病死率相关.谵妄的病因学及病理生理机制未完全明确.推荐非药物策略预防谵妄,抗精神病药物在其防治上尚存争议. 趋向 临床医师应充分认识到心脏手术术后谵妄的危害性,积极探索并寻找防治谵妄的新方法.

  • 全身麻醉术后恶心呕吐的研究现状

    作者:陈国栋;郭文俊

    背景 随着麻醉技术的不断进步及其安全性的提高,减少麻醉相关并发症和提高患者满意度成为麻醉医师的重要工作内容.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作为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术后并发症,一直是麻醉医师关注的热点. 目的 探讨全身麻醉PONV的研究新进展,指导PONV的预防和治疗. 内容 PONV与年龄、性别、吸烟史、PONV既往史、晕车史、挥发性麻醉剂使用、阿片类药物使用以及手术持续时间等多种危险因素有关;发生机制可能与5-羟色胺(5-hydroxy tryptamine 3,5-HT3)、多巴胺、组胺、乙酰胆碱、P物质等递质有关. 趋向 目前已发现多种PONV的预测模型以及防治方法,但仍需进一步完善.建议对高危患者采取多模式联合预防和治疗.

  • 慢性酗酒与全身麻醉

    作者:王维维;王常松;李恩有

    背景 随着外科手术中慢性酗酒患者比例的增加,酗酒患者的全身麻醉管理受到麻醉医师的关注. 目的 探讨慢性酗酒对全身麻醉的影响,为临床工作提供依据. 内容 综述慢性酗酒对全身系统的影响和酗酒患者的全身麻醉管理. 趋向 寻找安全、可靠的慢性酗酒者的全身麻醉方法.

  • 会厌囊肿患者成功应用快速通气评估方案避免清醒气管插管1例

    作者:杨翼;梁鹏;汪吉明;左云霞

    会厌囊肿患者可能在全身麻醉后发生面罩通气困难及气管插管困难,一般多采用清醒气管插管.文中描述1例巨大会厌囊肿患者,通过逐渐镇静进行快速通气评估,成功避免清醒气管插管.

  • 精准麻醉与局部麻醉相关性神经损伤和神经毒性作用

    作者:张鸿飞;徐世元

    由于科学技术与临床医学的发展,外科学、麻醉学及相关学科不断突破各种理论与技术瓶颈,同时使越来越多的患者有机会接受外科手术治疗,这也为麻醉科医师带来了巨大挑战,精准麻醉则成为解决这种挑战中出现的困难与问题的主要手段.近年来超声实时引导技术用于神经阻滞,在临床使用日益广泛,可以做到精确的神经定位,引导穿刺针到达目标神经,同时可观察局部麻醉药物(local anesthetic,LA)扩散情况,显著提高阻滞效果,缩短起效时间,减少LA用量并降低并发症[1].

    关键词: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