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感染性疾病及传染病 > 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

国际医学寄生虫病

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dical Parasitic Diseases 국제의학기생충병잡지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
  • 影响因子: 0.4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3-4122
  • 国内刊号: 31-1961/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190
  • 曾用名: 国外医学(寄生虫病分册)
  • 创刊时间: 197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上海
  • 主编:
  • 类 别: 感染性疾病及传染病
期刊荣誉:
  • 基于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建立亚健康状态判定标准的探讨

    作者:朱继民

    亚健康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对人们的工作能力和牛存质量均产牛了较为严重的影响.标准足基石,而目前尚无统一、公认的亚健康判定标准,使得亚健康研究水平难以提高.该文从编制亚健康测量问卷、实施问卷调查与健康榆查、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等方面探讨了建立亚健康判定标准的思路,为探索科学、合理、易操作的亚健康判定方法与标准提供了依据.

  • 抗独特型抗体在寄生虫病领域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作者:许静;冯振卿;管晓虹

    独特型及抗独特型抗体源自免疫网络学说,抗独特型抗体具有模拟抗原及免疫调节的作用.基于这一理论基础,抗独特型抗体已被J一泛应用于疾病的免疫诊断、疫苗及免疫治疗等方面的研究中.该义就抗独特型抗体的制备、鉴定方法以及其在寄生虫病领域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弓形虫表面抗原研究进展

    作者:付婷霞;仲维霞

    刚地弓形虫是一种广泛分布于人和哺乳动物组织细胞内的机会性致病原虫,可引起严重的人兽共患病.弓形虫抗原的研究对开发诊断制剂、疫苗以及从分子水平探讨弓形虫与宿主之间的相互关系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对近年来有关弓形虫抗原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影响细粒棘球绦虫病传播动力学的因素分析

    作者:杨诗杰;伍卫平

    细粒棘球绦虫的生活史包括两种宿主和一个自由牛存的卵期,其传播动力学取决于细粒棘球绦虫、两种宿主、生态环境等三者的相互作用,主要包括细粒棘球绦虫的生物潜能、聚集性,宿主的免疫激活能力,虫卵的散播、分布、活力,环境温度、湿度、地理景观,肉类检疫、死亡动物及其内脏处理、犬驱虫和流浪宿主处理,人群生活卫生习惯和生产方式等.了解它们的相互关系及其对传播动态的影响,对制定和评价防治措施至关重要.该文重点就细粒棘球绦虫的生物因素、两种宿主、生态环境和防治手段埘其传播动力学的影响进行讨论.

  • 血吸虫重组BCG疫苗的研究进展

    作者:叶艳菊;李文桂

    卡介苗(BCG)由于其安伞性及免疫佐剂作用而被广泛应用,以其为载体的重组疫苗研究日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血吸虫重组BCG疫苗是一种新型疫苗.该文简要概述了近年米曼氏血吸虫、埃及血吸虫、日本血吸虫重组BCG疫苗的构建及免疫机制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血吸虫 重组BCG疫苗
  • 寄生虫分泌/膜蛋白的生物信息学特征及研究策略

    作者:吕刚

    分泌/膜蛋白足寄生虫与宿主相互作用的主要分子,由于其直接暴露于宿主免疫系统及体内药物,因此是寄生虫诊断试剂、疫苗及药物作用靶标主要的候选分子,对其系统深入的研究有助于阐明寄生虫与宿主相瓦作用的分子机制.该文概述了寄生虫分泌/膜蛋白的牛物信息学特征及研究策略,并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部分寄生虫一些重婴的诊断及疫苗候选分子进行了分泌/膜篮白特征的分析.

  • 隐孢子虫免疫学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作者:杨红玉;菅复春;张素梅;张龙现

    隐孢子虫病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机会性致病原虫病,可通过食源和水源等途径传播,主要引起免疫抑制人群和易感动物腹泻,有重要的公共卫牛意义.免疫学检测方法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等特点,应用广泛.该文主要介绍了免疫荧光榆测、酶免疫分析法、免疫层析法、酶联免疫电转印法、免疫磁珠分离法、流式细胞仪技术等几种常用的隐孢子虫免疫学检测方法,并初步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 湖北省潜江市人、牛同步化疗控制血吸虫病16年纵向观察

    作者:王晶;王文梁;朱方平;熊元强

    目的评价湖沼渠网型重疫区采取人、牛同步化疗措施的效果.方法收集1992-2008年湖北省潜汀市人、牛同步化疗的年报资料,根据当地1989年的居民感染率将流行村划分为3级,并依据1992--2003年和2004--2008年两种化疗方案的实施,来对当地的血吸虫感染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通过16年纵向观察,人群感染率下降了72.37%(X2:9.85,P<0.01),牛感染率下降65.18%(X2=5.63,P<0.01),钉螺感染率及感染螺密度分别下降了63.64%及69.44%.结论实施人、牛同步化疗16年后,血吸虫病得到有效控制.

  •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北3县少数民族地区2000-2007年疟疾流行状况分析

    作者:黄芳华;韦定凯;范齐勤;殷凯;覃兰琴;梁忠福;贺颖;黄亚铭

    目的 调杳分析原为疟疾高度流行区的柳北3县少数民族地区2000--2007年的疟疾流行状况及其与紧邻蒯边省疟疾流行区和暴发点的关系.方法 埘该地区2000-2007年当地居民及流动人口发热患者血检率、血榆阳性率和所发现的疟疾患者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和统计分析,对流动人口疾患者感染地进行分类和统计分析,描述疟疾患者在3个县、乡、村和屯的分布状况,对病例感染的疟原虫虫种进行分类比较,并对流动人口疟疾患荇的米源地进行分析.结果 3个县8年间共查出疟疾患者202例,其中当地居民患者23例,均为间开口疟患者;流动人口疟疾患者179例,以问开疟患者为主,并有恶性疟和混合感染患者.三江县流动人口疟疾患者主要足在东南亚困家感染,占当地流动人口患者的69.7%,而融水和融安两县流动人口则以在海南感染为主,占当地流动人口疟疾患者的90.9%和100%.结论 2000-2007年柳北3县少数民族地区疟疾患者以当地居民由外地感染带回为卡,与邻近省份疟疾流行区无密切关系,受疟疾威胁人口仅占总人口的1.34%,在该地区疟疾发病仍控制在2/万以下.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伽师县荒漠型黑热病暴发流行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杨诗杰;伍卫平;童苏祥;伊斯拉音·乌斯曼;顾灯安;开塞尔;付青;柳伟;周晓农

    目的 探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伽师县荒漠型黑热病暴发流行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自制凋查问卷,以2008年1月-2008年11月网络直报的47例黑热病患者为病例组,在同村按1:3匹配选择141名年龄相仿的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对性别、环境和行为等13个潜在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户外露宿习惯、被叮咬、邻居有黑热病患者、黄昏时带孩子户外活动、驱避剂的使用等凶素与本次迦师县荒漠型黑热病暴发流行关系密切,危险比(HR)值和95%可信区间(95%CI)依次为73.846(10.070,541.510)、78.875(10.719,576.910)、15.149(5.876,39.054)、63.912(8.996,454.048)和0.020(0.005,0.008);多冈素回归分析显示:户外露宿习惯是危险冈素,HR值和95%CI为80.963(5.119,1 280.596),而驱避剂的使用是暴发流行的保护因素,HR值和95%CI为0.021(0.003,0.162).结论 在目前传染源尚不叫确的情况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尽量不在外露宿,安伞使用药浸蚊帐或纱窗,规范使用驱避剂和定期在院内喷洒杀虫剂是预防控制黑热病感染的有效措施.

  • 丝光绿蝇抗菌物质在不同pH下抑菌活性的研究

    作者:许兵红;王东;朱国勇;王歌

    目的探讨丝光绿蝇经针刺体壁诱导产生的抗菌物质在不同的pH条件下的抑菌活性.方法丝光绿蝇三龄幼虫经针刺体壁诱导后48 h,提取其血淋巴,观察其在小同的pH琼脂平板上对溶壁微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经不同pH缓冲液处理后,观察其对溶壁微球菌的抑菌效果.结果丝光绿蝇幼虫经针刺诱导后48 h的血淋巴,在小同pH琼脂平板上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pH6.0、6.5环较大、较清晰,随pH增加而环直径减小.对溶壁微球菌的抑菌效果,在pH6.0时,抑菌环直径大,环径径随pH增加而减小.用不同pH的缓冲液稀释处理时,pH6.0缓冲液稀释后对溶壁微球菌的抑菌环大,pH9.0缓冲液稀释后对溶壁微球菌的抑菌环小.结论丝光绿蝇经针刺体壁诱导产生的抗菌物质在酸性条件下比在碱性条件下具有更强的抑菌活性.

  •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检测牛源隐孢子虫的研究

    作者:袁忠英;沈玉娟;曹建平;周何军;卢潍媛;陈勤;倪奕昌;汤林华

    目的 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检测牛源隐孢子虫.方法 提取牛粪中隐孢子虫卵囊DNA.根据隐孢子虫18S rRNA序列及环介导等温扩增(100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技术的原理,设计4条隐孢子虫特异引物,利用LAMP检测牛粪中隐孢子虫卵囊DNA和蓝氏贾第鞭毛虫DNA,以正常牛粪DNA为阴性对照.LAMP产物经SYBR Green I显色及电泳后观察结果,绿色判为阳性,棕色判为阴性,对LAMP产物进行电泳分析,观察其特征条带的情况.结果隐孢子虫卵囊DNA检测管经显色后时不再呈绿色,阴性对照及蓝氏贾第鞭毛虫DNA呈棕色.隐孢子虫LAMP产物经电泳后呈LAMP特征性梯状条带,阴性对照及蓝氏贾第鞭毛虫DNA无扩增产物.结论 LAMP方法敏感、特异、简便,可用于检测牛粪中的隐孢子虫.

  • 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与疟原虫感染的相关研究进展

    作者:邵丁丁;王恒

    疟疾是世界上主要的致死性感染性疾病之一,但是目前药物抗性虫株的出现、有效疫苗的缺乏,特别是对疟原虫生物学、疟疾病理机制以及宿主在疟原虫感染后的免疫应答等方面了解不足是控制疟疾的主要困难.大量研究发现,机体内的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在包括疟疾在内的多种感染性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凶此受到研究者口益广泛的关注.近年来研究者们从疟原虫等寄生虫巾也先后鉴定出MIF分子,它们不仅在结构上具有高等牛物MIF分子的典型特征,而且还具有与之相似的功能.尽管其在感染过程巾的作用尚不清楚,但迄今为止多项研究表明,这些宿主MIF的同源分子具有调节宿主免疫系统的能力.该文综述了宿主MIF和寄生虫MIF在疟疾感染和病理机制中的作用的研究现状.

  • 肠黏膜免疫:刚地弓形虫感染中抗体分泌细胞及sIgA的地位

    作者:申金雁;殷国荣

    病原体经口感染机体后,肠相关淋巴组织受刺激,促进肠黏膜内IgA抗体分泌细胞(IgAASC)的形成,并向肠腔分泌大量的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IgA ASC和sIgA在肠黏膜免疫应答中起了重要作用.BALB/c小鼠经口感染弓形虫RH速殖子后,小鼠小肠黏膜固有层IgA ASC大量增殖,小肠冲洗液sIgA水平持续增高,发挥抗虫效应.小肠冲洗液sIgA水平与十二指肠黏膜IgA ASC数量呈正相关(r=0.732,P<0.01).用可溶性速殖子抗原(STAg)鼻内免疫小鼠可诱导卜二指肠黏膜固有层IsAASC高表达,小肠液和血清sIgA水平升高,表明在抗弓形虫感染中STAg鼻内免疫发挥了作用.

国际医学寄生虫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