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感染性疾病及传染病 > 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

国际医学寄生虫病

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dical Parasitic Diseases 국제의학기생충병잡지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
  • 影响因子: 0.4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3-4122
  • 国内刊号: 31-1961/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190
  • 曾用名: 国外医学(寄生虫病分册)
  • 创刊时间: 197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上海
  • 主编:
  • 类 别: 感染性疾病及传染病
期刊荣誉:
  • 弓形虫感染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许慧

    弓形虫感染人体后,尤其是免疫低下或免疫抑制的患者,常造成严重损害.在众多疾病、尤其是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中,弓形虫感染率非常高,欧洲国家弓形虫抗体的阳性率在10%~80%不等,我国弓形虫抗体的阳性率在0.3%~10.0%.弓形虫感染与某些自身免疫病的发病密切相关,很多研究表明,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弓形虫感染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也有动物实验证实弓形虫感染有助于保护机体,延缓疾病的进展.该文就弓形虫感染的机制和弓形虫感染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关系作一综述.

  • 基于恶性疟原虫富含组氨酸蛋白2抗原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波;毛远丽

    恶性疟原虫是引起人类疟疾的主要病原体之一,采用基于恶性疟原虫富含组氨酸蛋白2(Plasmodiumfalciparum histidine-rich-protein 2,PfHRP2)抗原的快速诊断试剂(rapid diagnostic test,RDT)进行诊断是诊断恶性疟原虫感染的特异性方法,但表达该抗原的pfhup2基因呈现明显的多态性,甚至表达缺失,导致试剂的灵敏度降低,其临床实用性受到质疑.该文对pfhrp2基因多态性研究及基于PfHRP2抗原的恶性疟原虫诊断试剂评价进行综述,为恶性疟原虫的流行病学研究和临床诊断试剂的选择提供依据.

  • 2007-2013年铜陵市血吸虫病疫情分析

    作者:施晓冬;唐静

    目的 掌握铜陵市2007-2013年血吸虫病疫情变化情况和防治效果. 方法 收集2007-2013年铜陵市血吸虫病疫情资料,分析病情和螺情变化趋势. 结果 全市人群血吸虫血检阳性率和粪检阳性率分别从2007年的8.42%(5 427/64 436)和0.40% (50/12 372),下降为3.20%(3 587/11 976)和0 (0/14 818);耕牛感染率从2.45% (91/3 712)下降为0(0/700),并于2013年宰杀了全部耕牛.钉螺面积从2007年的3 107.37 hm2(1 hm2=10 000 m2),减少为2013年的2 775.09 hm2,2012年后未再发现感染性钉螺. 结论 通过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治理项目,铜陵市血吸虫病疫情显著下降,并呈低度流行态势.

  • 吡喹酮外用霜剂预防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的研究

    作者:彭国华;胡主花;周义生;冯小武;陈海婴;郭家钢

    目的 观察吡喹酮外用霜剂预防血吸虫尾蚴感染的效果. 方法 用含吡喹酮的1%和2%外用防护霜剂,采用即时接触感染实验和水冲延迟接触感染实验两种方式对昆明小鼠进行预防血吸虫尾蚴感染的实验,同时用去氯水做对照.观察不同浓度、不同方式感染后小白鼠和对照组小白鼠的肝脏外观及镜下虫卵结果,同时对检获的血吸虫成虫数进行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成虫数采用方差分析进行比较,两种实验方式之间的成虫数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 结果 两种剂型、两种实验方式的小鼠解剖后,肝脏均呈鲜红色,表面光滑,压片镜检均未发现虫卵,也未检获血吸虫成虫,而对照组小鼠肝脏均色暗,有不同程度的表面结节,压片镜检均发现了散在或成堆的血吸虫卵,同时检获了不同数量的血吸虫成虫,即时接触感染实验对照组检获的成虫数为(6.17±3.86)条,水冲延迟接触感染实验对照组检获的成虫数为(9.50±3.98)条.两种方式对照组与实验组检获血吸虫成虫数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4.316,P<0.01; F=20.990,P<0.01),两种方式对照组检获血吸虫成虫数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59,P>0.05). 结论 吡喹酮外用霜剂能较好地防御血吸虫尾蚴感染.

  • 基于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血吸虫病防治研究Ⅱ:血吸虫病防治服务探讨

    作者:胡合华;鲍子平;贺民;张华明;刘雄;张瑕;刘军;肖传云;王加松

    目的 通过对两类血吸虫病防治(简称血防)服务实施者的工作效果进行探讨,为推动血防工作纳入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在湖北省江陵县选择血吸虫病疫情相仿的虾湖村和万场村,分别按县级血防机构为模式一和乡(镇)卫生院为模式二的血防服务实施主体,采用观察法比较两种血防服务实施主体查灭螺、查治病等服务工时;采取小组访谈方法了解该县所有血吸虫病流行村卫生人员的血防服务内容和意愿;采用优劣势分析法(strengths weakness opportunity threats,SWOT)对上述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江陵县虾湖村和万场村的常住人口分别为571人和618人,2011年人群推算感染率分别为1.72%和2.01%,两村的血吸虫病疫情相仿.在模式一情况下,每百名居民所需投入血检服务工时为2.57;每百名居民所需投入治疗服务工时为2.67;每百名居民所需投入粪检服务工时为11.94;每百名居民所需投入健康教育服务工时为2.49.在模式二情况下,每百名居民所需投入血检服务工时为2.82;每百名居民所需投入治疗服务工时为3.13;无技术力量开展粪检和查灭螺工作;每百名居民所需投入健康教育服务工时为17.78.对全县10所乡(镇)卫生院、88个村卫生室的负责人员进行访谈,共有90名乡(镇)卫生院院长及村卫生室负责人参加访谈,其中29人参与血防查病现场采样;41人参与对血检阳性患者的治疗;48人参与血防健康教育;无人参与血防查、灭螺工作.县级血吸虫病防治机构具有整体的综合防治观念,熟知综合防治知识和技能,以及血吸虫病检查等专项技术,但是无法实时了解居民的疫水接触等不卫生行为,而且,在短期内收集全体居民的血样和粪样困难很大.在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工作中,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为村民建立了个人健康档案,可为慢性和晚期血吸虫病患者提供临床医疗服务,可及时与每位村民联系采集血样和粪样等查病工作,但是,防治血吸虫病的现场工作强度大,而且补贴低,因此,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没有承担钉螺调查和消灭,以及血清学和病原学检查的工作的技能. 结论 在血吸虫病流行区,应将各项防治血吸虫病措施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体系.分别由县级血防机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实施,保障居民获得基本、有效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目标.

  • 绵阳市三台县2013年土源性线虫病监测分析

    作者:史映红;肖永常;刘世安

    目的 掌握三台县土源性线虫流行规律,为制订防治对策和评价防治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整群抽取一个村3周岁以上常住居民,收集粪便,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Kato-Katz)作蛔虫、钩虫、鞭虫等寄生虫卵检测,对3~12周岁儿童采用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测蛲虫卵.在监测点所在村随机抽取15户农户,采集每户蔬菜、水果或其它作物种植地的土样,分别检测、计数美洲钩蚴和十二指肠钩蚴. 结果 共调查1 007人,其中82人感染1种或1种以上寄生虫,总体感染率为8.14% (82/1 007).钩虫、蛔虫、鞭虫和蛲虫的感染率分别为6.95% (70/1 007)、0.70% (7/1 007)、0.10% (1/1 007)和3.42% (4/117).各虫种之间感染率存在统计学意义差异(x2=200.56,P<0.05);男、女性别感染率分别为7.50%和8.73%,其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1,P>0.05);50岁以上年龄组和文化程度低者土源性线虫感染率较高.农民的感染率高达8.53%.检测土壤样本15份,土壤钩蚴阳性7份. 结论 三台县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呈下降趋势,农民和文化程度低者的感染率较高,应采取有效措施来降低这些人群的感染率.

  • 两种鉴别诊断恶性疟和间日疟免疫层析试条检测效果评价

    作者:石锋;杨玥涛;高春花;汪俊云

    目的 对两种快速、简便能区分诊断恶性疟和间日疟的胶体金免疫层析试条的检测效果进行评价. 方法 筛选基于恶性疟原虫富组蛋白Ⅱ和恶性疟原虫乳酸脱氢酶制备的单克隆抗体对,采用柠檬酸三钠还原法制备胶体金颗粒,标记筛选到的单克隆抗体C6E9和G4C9,并将其同时吸附于样品垫;将单克隆抗体B2G10(针对恶性疟原虫与间日疟原虫)和C6H.(只针对恶性疟原虫)分别划线包被于同一硝酸纤维素膜适当位置,制成免疫层析检测试条.用该试条检测疫区非疟疾发热病人血样(120份)和内脏利什曼病患者血样(20份)以评价其特异性,检测确诊的疟疾患者血样(间日疟105份,恶性疟95份)以评价其敏感性.均用单盲法检测,同时用基于恶性疟原虫乳酸脱氢酶制备的单克隆抗体对制备的试条进行平行检测. 结果 检测120份疫区非疟疾发热病人血样和20份内脏利什曼病患者血样,有138份显示为阴性,特异性为98.6%,其中20份内脏利什曼病患者血样全部为阴性.检测200份疟疾患者血样,阳性190份,敏感性为95.0%,其中间日疟检出率为93.3% (98/105),恶性疟检出率为96.8% (92/95).基于恶性疟原虫乳酸脱氢酶制备的单克隆抗体对制备的试条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3.5% (187/200)和95.7% (134/140),与本研究制备的基于恶性疟原虫富组蛋白Ⅱ和恶性疟原虫乳酸脱氢酶制备的单克隆抗体对的试条比较两者敏感性(x2=0.42,P>0.05)和特异性(x2=1.09,P>0.05)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研制出的基于恶性疟原虫富组蛋白Ⅱ和恶性疟原虫乳酸脱氢酶制备的单克隆抗体对的快速诊断疟疾胶体金免疫层析试条敏感性、特异性均较高.

  • 盈江县2005年疟疾发病情况分析

    作者:周代莉;蔺应学;夏志贵;丰俊

    目的 分析盈江县2005年疟疾发病情况,为疟疾控制措施的制定和调整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2005年盈江县疟疾疫情数据资料,用Microsoft Excel 20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005年全县共报告疟疾病例1 469例,死亡病例4例,发病率为54.79/10000,占全县传染病发病总数的57.18%,与2004年(27.79/10 000)相比上升了97.13%.其中,间日疟699例,占发病总数的47.58%;恶性疟714例,占发病总数的48.61%;未分型56例,占发病总数的3.81%.境外输入性病例1 053例,占发病总数的71.68%;本地感染407例,占发病总数的27.71%;另有9例输入地不详.结论 盈江县疟疾流行较为严重,提示应进一步加强盈江县疟疾防控措施,降低发病率.

  • 海南岛按蚊的鉴定和迷走按蚊的进化研究

    作者:王一然;诸德源;伍桐;南春燕;王琰;杨明磊;王英;马雅军

    目的 阐明海南岛某些按蚊的分类地位,探讨迷走按蚊与其近缘种的亲缘关系. 方法 对采自海南岛8个地点的按蚊依据形态和分子特征进行鉴别研究,应用的分子特征包括核糖体DNA(ribosomal DNA,rDNA)第2内转录间隔区(second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2)和28S第3编码区(third domain,D3)序列,综合分析迷走按蚊及其近缘种的ITS2和D3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 结果 本研究共鉴定按蚊407只,其中84.9%的成蚊分子鉴定与依据形态鉴定的结果一致.在228条迷走按蚊的ITS2序列中,部分个体在2个位点存在单碱基套峰(G/A),出现的频率分别为57.9%、64.8%,同时有两个套峰的占样本数的57.0%,其他位点保守.迷走按蚊的D3序列,在种内无碱基差异.结合本研究和文献的迷走按蚊及其近缘种ITS2序列构建的ML树,显示迷走按蚊与浅色按蚊MC/D亲缘关系近,与另一支的浅色按蚊B、圣代克按蚊复合体的亲缘关系较远.关于未订名种NBC (Anophelessp.NBG)的分类地位,依据分子特征鉴定其为浅色按蚊B,可能是圣代克按蚊复合体新的成员种.结论 鉴定形态在个体间变异大的种类时,客观的分子特征更具重要性,迷走按蚊与浅色按蚊MC/D具较近的亲缘关系.

  • 基于组学的多房棘球绦虫分泌蛋白预测与分析

    作者:张颋;陈英;贾利芳;沈海默;胡薇;刘杰;奥·乌力吉

    目的 预测多房棘球绦虫的分泌蛋白组,分析分泌蛋白及其信号肽特征,为发展多房棘球蚴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奠定基础. 方法 采用SignalP4.1对多房棘球绦虫全基因组蛋白序列信号肽进行预测,并依次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TMHMM v2.0、Phobius、Big-PIpredictor及TargetP1.1筛选去除假阳性的预测蛋白.随后采用Excel统计信号肽和分泌蛋白的氨基酸序列特征,SPSS19.0对分泌蛋白及非分泌蛋白的氨基酸含量进行科尔莫哥罗夫-斯米尔诺夫检验(kolmogorov-smirnov test,K-S test)和t检验.后利用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自动注释工具(KEGG Automatic Annotation Sever,KAAS)进行分泌蛋白的注释和分析. 结果 在多房棘球绦虫10~780条全基因组序列所编码的蛋白中,共发现875条含有信号肽的蛋白序列,其中307条属于膜结合蛋白;38条含糖基磷脂酰肌醇(glycosylphosphatidylinositol,GPI)锚定位点;12条定位于线粒体.终获得了含518条序列的多房棘球绦虫分泌蛋白组.SPSS统计分泌蛋白的信号肽长度集中于11~53个氨基酸,其中疏水性氨基酸含量占61%;且分泌蛋白的氨基酸含量(38~7 809个)显著小于(t=0.203,P<0.01)非分泌蛋白氨基酸的含量(11~11 194个);KAAS分析显示获得注释的分泌蛋白主要出现在人类疾病、新陈代谢过程、环境信息处理、有机系统、细胞过程和遗传信息处理通路上,其中有6条序列已知和寄生虫感染直接相关. 结论 本研究获得了518条蛋白序列多房棘球绦虫分泌蛋白组,为后续的诊断、疫苗和药物靶点等相关研究提供了生物信息学数据.

  • 一宗输入性卵形疟个案调查分析与实验室诊断

    作者:高世同;李晓恒;黄达娜;耿艺介;谢旭;梅树江

    目的 调查深圳市首例境外输入性卵形疟患者的发病和诊疗过程,为科学防治卵形疟提供借鉴. 方法 收集患者的临床和流行病学资料,采集外周血作涂片镜检疟原虫,疟疾快速诊断试验(rapid diagnostic test,RDT)检测疟原虫特异性抗原,巢式PCR扩增富色氨酸抗原基因鉴定基因型.结果 患者由非洲几内亚疟疾流行区回国,具有寒战、发热、出汗等临床症状.血涂片查见疟原虫,受感染红细胞呈伞矢状,薛氏点明显,可见滋养体、裂殖体和配子体,形态特点与卵形疟原虫相符;但疟疾RDT抗原检测结果为阴性;基因分型鉴定为卵形疟原虫wallikeri新亚种,采用青蒿琥酯片与磷酸伯氨喹联合用药治愈. 结论 根据患者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检测结果判断为一宗输入性卵形疟个案.

  • 云南缅甸边境地区淋巴丝虫病现状调查

    作者:杨诗杰;伍卫平;汪立波;王学忠;蔡辉霞;徐克均

    目的 了解云缅边境地区是否存在输入或当地微丝蚴血症者,以及当地蚊虫种类和居民出入边境情况. 方法 在云南省陇川县、盈江县沿云缅边境的各级医院开展线索调查,在有淋巴水肿/象皮肿、乳糜尿和鞘膜积液、睾丸炎、附睾炎、精索炎等疑似淋巴丝虫病症状患者的村,采集村民血样,涂厚血膜,镜检,查看是否存在微丝蚴;对村民进行问卷调查,同时捕捉蚊虫开展媒介调查. 结果 线索调查共查获13例有疑似淋巴丝虫病症状的患者,经盈江县和陇川县人民医院复诊,均排除淋巴丝虫病;病原学检测村民共423人,其中缅藉来滇务工人员105人,检测结果全部为阴性,没有发现输入或当地微丝蚴血症患者;共捕捉蚊虫9 781只,其中库蚊8 871只,占90.7%(8 871/9 781),按蚊694只,占7.1% (694/9 781),骚扰阿蚊216只,占2.2% (216/9 781);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当地居民中有39% (65/164)去过缅甸,98% (161/164)居民没有听说过淋巴丝虫病.结论 云缅边境地区没发现输入或当地微丝蚴血症患者,建议当地县乡两级医院加强对疑似淋巴丝虫病症状患者的检查.

  • 零膨胀的负二项模型在蛔虫与钩虫再感染模式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王骏;梁松;陈颖丹;李华忠;汤林华

    目的 应用零膨胀的负二项模型探索蛔虫与钩虫再感染的模式. 方法 在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邱场乡、江西省进贤县塘南乡和湖南省岳阳县三荷乡开展现场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基线粪检与驱虫、一个月后复查、一年后复查及问卷调查.应用零膨胀的负二项模型拟合一年后个体虫卵计数数据,考察发生再感染以及再感染强度的影响因素. 结果 共计调查对象374人.治疗前蛔虫和钩虫感染率分别为38.08% (139/365)和39.17% (141/360),治疗后一年时蛔虫和钩虫再感染率分别为15.89% (58/365)和8.89% (32/360).蛔虫模型结果显示:治疗前感染度高,则发生再感染的风险高(OR=1.94,95%CI:1.33~2.81),家用电器档次高、不喝生水都是保护因素,15~44岁组与45 ~64岁组发生再感染风险显著低于5~14岁组;治疗前感染度越高,治疗后再感染获得高感染度的风险越大(OR=1.56,95%CI:1.10~2.23),与5~14岁组相比,15~44岁组与65 ~70岁组再感染获得高感染度的风险小;不喝生水获得高感染度的风险小.钩虫模型结果显示:治疗前钩虫感染度越高,发生再感染的风险越高(OR=3.97,95%CI:2.07~7.60).居住砖瓦房相对土坯房是再感染的保护因素;与5~14岁儿童相比,其他3个年龄组钩虫再感染获得高感染度的风险均较其高,其中45~64岁风险高;接受中学教育较文盲或半文盲获得高感染度的风险低. 结论 零膨胀的负二项模型是拟合蛔虫和钩虫虫卵计数数据的优模型,研究证实再感染过程中倾向性现象的存在,蛔虫和钩虫再感染的发生及强度与治疗前感染度、人口学特征、社会经济条件、环境及行为等因素相关.

  • 肺癌化疗期间肺合并蛔虫幼虫感染一例

    作者:朱学涛;营丽娟;徐光辉

    1 病例资料患者,男性,71岁,退休教师.于2013年10月在当地医院头孢唑肟抗感染治疗,症状无明显好转,无明显畏寒和发热.于2014年1月18日在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行肺部CT检查,提示:右肺中央型肺癌伴阻塞性炎症,两肺气肿.肺功能测定:肺活量降低,中度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大通气量重度减低范围,残气量正常范围,弥散功能重度降低范围.行肺穿刺病理:中分化鳞癌.多西他赛/卡铂方案化疗1周期,于2014年2月27日因肺癌1周期化疗后1月再次入院化疗,病程中患者出现咳嗽、咳白黏痰,胸口微痛,无发热,无腹痛、腹泻,无声音嘶哑、吞咽困难、头痛、四肢活动不灵等.现饮食睡眠尚可,大小便无异常.

    关键词:
国际医学寄生虫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