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

实用医学杂志

The Journal of Practical Medicine 실용의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广东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54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5725
  • 国内刊号: 44-1193/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46-4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7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实用医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苏焕群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幽门螺杆菌血清分型与上消化道疾病的关系

    作者:王韶英;陈锡美;王迎昕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分型与上消化道不同疾病的关系.方法:入选198例Hp阳性的胃镜检查患者,采用免疫印迹法进行却的血清学分型,并取胃窦黏膜经HE染色观察胃窦黏膜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198例患者中检出HpⅠ型菌株173例(87.4%),Ⅱ型菌株25例(12.6%).Ⅰ型较Ⅱ型Hp感染者胃镜下消化性溃疡、胃癌的比例更高(P=0.012);与慢性胃炎组比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组、胃癌组的Ⅰ型感染者更高(P值分别为0.026、0.048),而与胃溃疡组差异无显著性(P=0.125).病理组织学改变Ⅰ型较Ⅱ型Hp感染者的结果更为严重(P=0.038).结论:临床上消化道疾病患者Hp感染以Ⅰ型菌株为多见.Hp感染的分型诊断有助于对胃、十二指肠疾病类型及病情的判断,Ⅰ型菌株感染者需要更为积极的治疗.

  • 酪氨酸激酶ETK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陈平莲;郭琳琅

    目的:探讨酪氨酸激酶ETK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技术对196例肺组织标本(包括鳞状细胞癌44例、腺癌56例、小细胞肺癌71例、正常肺组织25例)ETK的表达进行分析.结果:肺癌组织中ETK阳性表达率为54.4%,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包括鳞状细胞癌和腺癌细胞中的表达率分别为34.1%和44.6%,小细胞肺癌为74.6%,ETK在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率明显高于NSCLC(P<0.05),鳞癌和腺癌细胞间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正常肺泡和支气管上皮细胞ETK为阴性.结论:ETK可能参与肺癌特别是小细胞肺癌的发病,可作为小细胞肺癌细胞的分子标记物,ETK表达与肺癌的组织学分级可能无相关性.

  • 阿托伐他汀早期强化抗炎作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压力和化学反射敏感性的影响

    作者:卢青;丁世芳;蒋桔泉;陈志楠;龚志刚;李志刚

    目的:研究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的抗炎作用时患者压力反射敏感性(BRS)和化学反射敏感性(ChRS)的影响.方法:将71例AMI患者分配至常规组(阿托伐他汀20 mg/d,n=36)和强化组(阿托伐他汀40 mg/d,n=35).分别在入院时、用药后7 d及14 d检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白细胞介素6(IL-6)、血脂水平、BRS值、ChRS值及所有不良反应.结果:7 d及14 d时,两组hsCRP、IL-6水平较入院时均有明显降低;7 d及14 d时,强化组较常规组的hsCRP、IL-6水平均有显著降低.两组治疗后的血脂水平有显著改善,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7 d及14 d时强化组BRS值、ChRS值较入院时均有明显改善:常规组仅于治疗后14 d时BRS值、ChRS值有显著改善;与常规组相比,强化组治疗后BRS值、ChRS值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阿托伐他汀早期强化干预显著降低炎症因子水平,能更早地明显改善AMI的BRS、ChRS值.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血清总胆汁酸的测定及意义

    作者:罗国仕;涂明利;刘玉全;唐以军;刘先军;熊畅

    目的:通过测定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血清总胆汁酸的水平,以探讨OSAHS患者的肝损害及总胆汁酸(TBA)对其诊断价值.方法:对36例OSAHS患者以及28例单纯鼾症和30例健康成人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统一检测血清中的TBA和肝酶中的AST、ALT、γ-谷氨酰转移酶(γ-GT).结果:OSAHS组患者血清中TBA水平(16.5±4.8)μmol/L,显著高于单纯鼾症组、健康对照组(P<0.05),OSAHS组ALT(29.5±12.2)U/L、AST(30.7±12.6)U/L、γ-GT(37.2±14.6)U/L,与单纯鼾症组、健康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单纯鼾症组和健康对照组TBA、AST、ALT、γ-GT结果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OSAHS组患者TBA阳性率100%,肝酶阳性率16.7%.结论:TBA在OSAHS患者与单纯鼾症和健康成人血清中的水平差异有显著性,说明OSAHS患者存在肝损害,检测TBA是反映肝损害的敏感指标,较肝酶更敏感.

  • MR动态增强成像在腰椎间盘术后再发腰腿痛原因鉴别中的应用

    作者:郑向东;陈自谦;陈玉辉;林金香;陈凯;杨平生

    目的:探讨低场MR动态增强扫描对鉴别腰椎间盘术后再发腰腿痛原因的价值.方法:腰椎间盘突出术后再发腰腿痛患者12例作为研究对象,先行CT或MR平扫,选取把硬膜外异常组织层面确定为动态MR扫描层面,然后静脉注射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 0.1 mmol/kg),每隔4 min扫描1次,共扫描8次,并分别测量硬膜外各异常组织的强化程度,将其强化率随时间变化绘成曲线图.并与再手术及病理作对照.结果:12例中再发腰腿痛患者MR动态增强扫描显示硬膜外异常组织主要分为两类,一类硬膜外两种异常强化组织7例,MR表现为周围组织明显强化,且于8 min左右强化达到高峰,然后逐渐缓慢减弱,中央组织轻度延时强化,病理为周围新鲜瘢痕组织包绕退变的髓核组织.另一类硬膜外一种异常组织,其中一种强化较为明显,病理证实为瘢痕,硬膜外与椎旁瘢痕强化相似,差异无显著性(P>0.05),另一种强化弱,手术证实为再突出椎间盘.椎管内硬膜外瘢痕与再突出椎间盘的强化差异有显著性(P<0.05).12例中,单纯再突出3例,单纯瘢痕形成2例,再突出合并周围瘢痕组织形成7例.结论:利用MR动态增强扫描对于鉴别腰椎间盘术后再发腰腿痛原因(主要为硬膜外瘢痕与椎间盘疝复发)有重要价值.

  • 糖代谢紊乱与重型肝炎预后的关系

    作者:许超宇;顾琳;朱宇佳;梁世寅

    目的:观察重型肝炎患者糖代谢紊乱的发生情况,探讨糖代谢紊乱与重型肝炎预后的关系.方法:用葡萄糖氧化酶法分析我院138例重型肝炎患者入院后第2天空腹血糖水平,分别以重型肝炎分型和空腹血ㄌ撬椒肿?分析评价临床意义.结果:(1)重型肝炎糖代谢紊乱发生率高,但重型肝炎分型与血糖水平变化无关(P>0.05);(2)重型肝炎血糖异常组的病死率是血糖正常组的2.52倍(P<0.01),空腹血糖水平越低,病死率越高(P<0.01);(3)重型肝炎患者空腹血糖水平越低,重型肝炎的并发症发生率也越高(P<0.01).结论:重型肝炎患者出现糖代谢紊乱的比例高,尤其是低血糖.血糖越低,并发症越多,病死率越高.监测空腹血糖水平对于判断重型肝炎的预后和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肝炎 血糖 预后
  • 后腹腔镜自制网袋肾固定术与开放手术疗效评估

    作者:汪官富;王天济;章灵芝;朱汝健;陈安屏;韩子华;卢思保;陈劭泱

    目的:总结后腹腔镜下自制丝线网袋肾悬吊固术与开放手术治疗肾下垂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两院区1995-2007年用自制丝线网袋悬吊固定下垂肾脏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开放手术组16例17侧,腹腔镜手术组13例14侧.结果:腹腔镜手术组均成功.腹腔镜手术组与开放手术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100min和110 min,平均出血量为25 mL和120 mL,平均恢复饮食时间为8 h和48 h.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15.5 d和16.0 d.开放手术组平均随访8.6年,10例(62%)症状消失,6例减轻.腹腔镜手术组平均随访1.6年.11例(85%)症状消失,2例减轻.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开放手术组38%和腹腔镜手术组8%.术后3个月复查证实两组患者肾脏位置均正常.结论:自制丝线网袋悬吊下垂肾脏固定牢靠、疗效确切.后腹腔镜下肾悬吊固定术具有微创、出血少、恢复快、无明显并发症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 视网膜计预测白内障术后视力评价

    作者:徐巍华;华佩炎;岑洁

    目的:评价视网膜计测定值预测白内障术后佳矫正视力的效果.方法:白内障手术患者346例,术前根据晶状体核硬度按Emery法分组.A组为Ⅰ~Ⅲ级核197例,B组为Ⅳ级核115例.C组为Ⅴ级核34例.各组分别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前手术眼行视网膜计检查,术后30 d检查佳矫正视力.并用SAS软件包行统计学检验.结果:A、B两组术前视网膜计测定值与术后佳矫正视力相关(A组P<0.01,B组P<0.05),C组术前视网膜计测定值与术后佳矫正视力不相关(P>0.05).结论:视网膜计测定值对核硬度Ⅰ~Ⅳ的白内障患者的术后视力有较好预测效果,对于核硬度Ⅴ级的白内障患者应结合相关临床检查做综合评估.

  • 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评估

    作者:何松清;江时森;李昌繁;宫剑滨;张启高;王立军;彭永平

    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对冠心病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69例冠状动脉造影患者,根据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501例和非冠心病组268例,观察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冠心病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组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高于非冠心病组.三支、闭塞痛变的冠心痛组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较高.Logistic回归显示,高纤维蛋白原血症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冠脉病变紧密相关,高纤维蛋白原血症是预测冠心病的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

  • 南京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致敏原皮肤点刺试验结果分析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张勇;李泽卿;江满杰;季俊峰;陈伟;王秋萍;卢青

    目的:了解南京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皮肤点刺试验(SPT)阳性率、致敏原分布特点及SPT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000例拟诊断为变应性鼻炎的患者采用13组标准化致敏原(Alutard<'A> SQ)进行SPT.结果:1000例患者中有836例对致敏原中至少一组呈阳性反应(83.6%).SPT阳性率粉尘螨(77.6%)、屋尘螨(73.1%)、热带螨(55.6%)等,低的为花粉Ⅰ组(1.3%).男女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成年组、青年组及中老年组SPT阳性率分别为94.3%、85.1%和68.8%,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南京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SPT阳性率高,且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男女之间SPT阳性率无明显差异.螨是致敏原的重要组成部分.

  • 超声引导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李挺;刘若海;李军;吴道珠;徐旭仲

    目的:观察超声实时引导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应用于上肢手术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120例行上肢手术的患者.ASA Ⅰ~Ⅲ级,均行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分为3组,每组40例,神经刺激器组(N组)和超声引导A组(UA组)的局麻药为0.5%罗哌卡因20 mL,超声引导B组(UB组)的局麻药为0.375%罗哌卡因20 mL.观察桡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肌皮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感觉阻滞效果和肩关节、肘关节和腕关节运动阻滞程度,评定手术全程的麻醉效果,记录并发症.结果:与N组比较,UA组和UB组感觉阻滞效果较完善(P<0.01).与N组和UA组比较,UB组腕关节、肘关节和肩关节运动阻滞程度较轻(P<0.05).UA组和UB的麻醉效果较N组好(P<0.01).3组均未记录到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引导技术改善了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能降低局麻药浓度或用量并保证镇痛效果完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肝硬化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白蛋白mRNA的表达与病变进展的关系

    作者:许鸣;张智;张珍;李泽泳;李亚红;付延玉

    目的:研究肝硬化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白蛋白mRNA表达与病变进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肝硬化患者血清中HBV DNA含量.采用逆转录巢式PCR分别检测代偿性肝硬化、失代偿性肝硬化和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白蛋白mRNA的表达.结果:37例肝硬化患者中21例为代偿期,16例为失代偿期.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血清HBV DNA阳性率为67%(14/21),HBV DNA含量为(4.3±2.1)×10<'6> copies/mL;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白蛋白mRNA阳性率为14%(3/21).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血清HBV DNA阳性率为88%(14/16),HBVDNA含量为(5.1±3.4)×10<'7> copies/mL;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白蛋白mRNA阳性率为56%(9/16).20例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白蛋白mRNA阳性率为5%(1/20).肝硬化代偿期和失代偿期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白蛋白mRNA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HBV DNA与肝硬化患者肝脏病变进程密切相关,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白蛋白mRNA表达与肝脏损害相关,二者可作为肝硬化病情进展的评价指标.

  • 肾小球滤过率评估方程在慢性肾脏病患者中的应用评价

    作者:刘迅;唐骅;陈珠江;程木华;娄探奇

    目的:评价11种常用的肾小球滤过率(GFR)评估方程在慢性肾脏病(CKD)患者中的适用性.方法: 选择119例CKD患者,用Coekcroft-Gault(CG)方程、MDRD1方程、MDRD3方程、简化MDRD方程、Jelliffe1973(JE73)方程、Mawer(MA)方程、Hull(HU)方程、Jellife1971(JE71)方程、血肌酐倒数公式、Gate(GA)方程、Bjornsson(BJ)方程,分别预测GFR值,与99mTc DTPA测的GFR(sGFR)进行比较.结果:上述11种方程预测的GFR值和sGFR值比较显示,CG方程、MDRD1方程、JE73方程、MA方程、HU方程、JE71方程、GA方程、BJ方程预测的GFR值和sGFR值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将患者按CKD的不同分期分组,用配对t检验,分别比较上述8种方程预测的GFB值和sGFR值的差异,结果显示只有JE73方程在CKD各期中预测的GFR值和8GFR值的差异均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JE73方程可能更适合我国CKD患者.

  • p73、p63和p53蛋白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曹雷;王莉红;刘婷娇;刘佩勇

    目的:研究口腔鳞癌组织中p73、p63和p53蛋白表达以及与临床生物学特性和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8例原发性口腔鳞癌组织及2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p73、p63和p5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p73、p63和p53蛋白在口腔鳞癌中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口腔黏膜组织(P<0.05);p73、p63、p53蛋白在口腔鳞癌临床Ⅰ、Ⅱ期的过表达明显低于Ⅲ、Ⅳ期(P<0.05);p73蛋白过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p73蛋白与p53蛋白,p63蛋白与p53蛋白之间存在着正相关(r=0.368,0.342,P<0.05).结论:在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p73、p63和p53的过表达三者可能单独或共同参与.p73和p63之间的交互作用,在口腔鳞癌的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丙泊酚靶控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用于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比较

    作者:纪健;李正;朱涛

    目的:比较丙泊酚靶控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用于腹腔镜手术患者在适当的麻醉深度控制下对麻醉诱导期血流动力学及术后苏醒过程的影响,评价靶控静脉麻醉用于腹腔镜手术的临床可行性.方法:择期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患者40例,分为静吸复合麻醉组(1组)及靶控输注组(T组).每组20例,分别观察记录麻醉开始前、诱导后、腹腔穿刺时、气腹建立后、手术结束时、拔管前、拔管后5 min等各时点的脑电指数,记录诱导期血压(SBP、DBP和MAP)、心率、呛咳、插管反应及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术后恶心、呕吐、烦躁、脉搏氧饱和度下降及术中知晓情况.结果:Ⅰ组诱导时血压下降程度高于T组,SBP<90mmHg的发生率高于T组(P<0.05),插管反应发生率高于T组(P<0.05).T组患者的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均比Ⅰ组短(P<0.05).两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与静吸复合麻醉比较,丙泊酚静脉靶控麻醉的诱导及术中控制更为平稳,苏醒质量上要优于后者.但丙泊酚靶控的适浓度仍需进一步探讨.

  • 螺旋CT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喻宁芬;张又祥;邓礼;肖雪;陈英;于力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痛(HIE)在螺旋CT表现及临床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97例经临床确诊的HIE患儿的螺旋CT资料及临床资料,两者分度间行一致性分析.结果:97例中,临床分度轻度30例,中度59例,重度8例;CT检查5例未见异常,CT分度27例轻度,54例中度,11例重度.新生儿HIE CT征象主要为颅内大小不一的低密区、脑室受压变形及各种类型的颅内出血.CT分度和临床分度存在一定一致性.结论:螺旋CT头颅检查在HIE的诊断中具有较高价值.

  • 2型糖尿病伴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胰岛功能及血脂分析

    作者:徐小华;吴锦丹;谢晓竞;马建华

    目的:探讨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与血脂、胰岛素抵抗及胰岛功能的关系.方法:所有患者行OGTT试验,比较54例T2DM伴NAFL患者和48例T2DM不伴NAFL患者的体质指数(BMI)、血脂、血糖、胰岛素抵抗及胰岛功能,并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T2DM伴NAFL组BMI、TC、TC、LDL-C、F-INS、P-INS、HOMA-IR显著高于不伴NAFL组(P<0.05);△I<,30>/△G<,30>低于不伴NAFL组(P<0.05),TG及HOMA-IR均为NAFL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新诊断T2DM伴NAFL患者,具有血脂紊乱、胰岛素抵抗及胰岛功能早期相分泌受损更严重的特点.

  • 16层CT冠状动脉造影用于心肌桥-壁冠状动脉诊断的临床观察

    作者:梁坚豪;陈燕萍;赵继泉;朱新进;曾惠良

    目的:探讨16层CT血管造影(CTA)对心肌桥-壁冠状动脉(MB-MCA)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14例患者行冠状动脉CTA检查,所有数据传至工作站进行重组和后处理,记录MB-MCA位置,测量心肌桥(MB)厚度、壁冠状动脉(MCA)长度、心肌包绕情况以及MCA两端成角情况,计算MCA狭窄率,分析MB厚度、MCA长度、狭窄率间相关性.结果:114例患者中诊断33例、36处MB-MCA,位于左冠状前降支25例,MCA平均长度为(20.0±12.3)mm,MB平均厚度为(2.1±0.7)mm,MCA平均狭窄率为(19.7±12.1)%,MCA长度、狭窄率、MB厚度间没相关性.结论:冠状动脉CTA可以准确显示MB-MCA,并可测量其长度,厚度,并评价MB-MCA冠脉的形态.

  • 扩张皮瓣延迟术联合延迟术前减张在瘢痕整形中的应用

    作者:黄峻;刘志飞;李叶扬;钟穗航

    目的:介绍在皮肤扩张术通过联合应用皮瓣延迟术和延迟术前抽水减张的方法,以提高扩张皮辩存活,增加扩张皮瓣成活的长宽比例和旋转角度.探讨该手术方法在瘢痕整形中的应用.方法:自2005年9月至2007年9月,对25例应用超出常规长宽比例(长宽比为1:1)或扭转角度过大的扩张皮瓣进行的整形修复术者,在扩张器注水成功后,行两次皮辫延迟术.扩张皮瓣大面积为30 cm×9 cm,长宽比例为3.2:1;小面积18 cm×7 cm,长宽比例为2.5:1.于行第一次延迟术前24 h释放注水量的10%减压.结果:25例术后皮瓣未见动脉血供和静脉回流障碍,皮瓣全部成活,术后效果满意.结论:联合应用皮瓣延迟术和延迟术前适当减张能明显改善扩张皮瓣微循环,提高扩张皮瓣长宽比例的成活面积,增加扩张皮瓣转移的灵活性,在瘢痕整形修复中具有优势.

  • 早期乳腺癌保乳术临床疗效及美学效果评定

    作者:丘禹洪;周颉;傅建民

    目的:总结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的临床经验,观察近期疗效,分析影响术后美学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在2001年6月至2006年11月间对48例临床单发、肿瘤直径小于3.0 cm、触诊腋窝淋巴结阴性的女性乳腺癌患者行肿块局部广泛切除或象限切除加腋窝淋巴结清除手术,术后给予放、化疗及内分泌治疗.结果:全部病例随访12~65个月,局部无复发转移,美学效果优良率97.9%.结论:保乳手术使早期乳腺癌患者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和满意的美学效果,可以作为早期乳腺癌的首选治疗方法.

  • 老年直肠癌围手术期的治疗体会

    作者:余永东;姚学清;林锋

    目的:探讨老年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诊治.方法:对1998年1月至2007年12月10年间广东省陆丰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3例老年直肠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直肠癌手术患者手术前并存病多达67.O%,术后并发症达43.7%,病死率高达5.8%.结论:及时、适当、有效地治疗老年直肠癌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并存病和术后并发症是提高疗效、降低围手术期病死率的关键.

  • 儿童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临床与病理分析

    作者:叶红;高岩;熊小燕

    目的:加深对儿童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的临床与病理特点的认识.方法:对9例儿童原发性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患儿的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上多表现为肾炎性肾病综合征,以大量蛋白尿为主,血尿常见,尿蛋白、血肌酐水平和肾小管间质受损程度是影响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预后的重要因素.口服常规激素无效,采用甲基泼尼松龙配合环磷酰胺冲击治疗总有效缓解率78%,完全缓解4例(44%),部分缓解3例(33%),无效2例(22%).结论: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是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常见病理类型之一,预后差,危险性高,早期开展和重视肾活检,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对改善病情、延缓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 术中超声在脑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孔文韬;张炜炜;邱君斓;黄玉杰;王斌;杨咏波;蒋智明;沈袆

    目的:采用术中超声观察颅脑肿瘤的超声图像特点,探讨其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7年3月至2008年3月,11例颅脑肿瘤患者在手术中接受了术中超声检查,以确定肿瘤的位置、手术切除范围及切除术后是否有肿瘤残余.结果:术中超声清晰地显示了肿瘤的部位、形态及回声,11例患者全部经手术完整切除肿瘤,均未损伤颅脑功能区.术后病理提示星形胶质细胞瘤5例、胶质增生1例、海绵状血管瘤2例、转移性肿瘤2例、恶性淋巴瘤1例.结论:术中超声作为一种实时、无创、简便的辅助检查方法,可帮助手术医师确定肿瘤的部位及边界,避开功能区,提高手术安全性及治疗效果.

  • 自体心包重建隔瓣在三尖瓣下移瓣膜成形术中的应用

    作者:孙明;严中亚;卢中;吴一军;雷虹;郑理;孙云;朱正艳

    目的:报告在三尖瓣下移瓣膜成形术中应用自体心包重建隔瓣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15例超声心动图示三尖瓣中~重度反流合并隔瓣发育不良的三尖瓣下移畸形的患者,应用自体心包重建发育不良的瓣叶,同时环缩扩大的瓣环及折叠房化心室,并修补合并的房间隔缺损或卵圆孔未闭.结果:15例患者无手术死亡,出院前超声检查显示三尖瓣无或少量反流.随访2~50个月,复查超声显示无反流9例,少量反流5例,中~重度反流1例,心功能Ⅰ级6例,心功能Ⅱ级8例,心功能Ⅲ级1例.结论:在三尖瓣下移瓣膜成形术中应用自体心包重建隔瓣可以获得满意的早期和中期疗效.

  • 长期双腔留置导管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肖龙;古英明

    目的:观察长期双腔留置导管(permanent dual lumen catjeter,PDLC)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作为血管通路的效果及常见并发症.方法:我科白2005年12月至2007年2月共行PDLC留置术13例,男7例,女6例,平均年龄(63.31±12.26)岁,均通过颈内静脉留置,术后拍摄胸片确定导管位置.以尿素氮清除指数Kt/V为透析效果的客观评价指标.结果:使用美国Quinton公司生产带涤纶套双腔留置导管经颈内静脉入路,12例经右侧,1例经左侧,平均使用7.8(2~14)个月.常见的并发症有导管内血栓形成或血流不畅2例14次,发生率4.58例次/1000导管日;感染1例2次,发生率0.65例次/1000导管日;出血1例3次.13例患者的平均Kt/V值1.27±0.22.结论:对于自身血管条件差无法建立内瘘的患者和心功能较差不能耐受内瘘手术的患者来说,PDLC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替代方法,可以达到较为满意的透析效果.如果处理得当,并发症也比较少.

  • 巨大型嗅沟脑膜瘤的手术切除

    作者:殷尚炯;刘洪泉;孙印成;王立忠;杜秀玉;王洪生;赵佩林

    目的:总结巨大嗅沟脑膜瘤手术切除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巨大嗅沟脑膜瘤的临床特点和手术切除技巧.结果:按照Simpson手术切除分级,Ⅰ级切除8例,Ⅱ级切除4例.1年后全部患者得到随访,手术后全部患者嗅觉无改善,有1例术前视力为光感的患者手术后视力无改善,其余11例患者均恢复正常生活自理.结论:手术切除是治疗巨大嗅沟脑膜瘤的唯一方法,手术切除需要详尽的术前设计和娴熟的显微神经外科操作技术.

  • 输卵管宫角植入治疗输卵管近端堵塞性不孕31例

    作者:钟华;蒙俊;李晶晶;贺红英

    目的:探讨输卵管近端堵塞性不孕的治疗方法.方法:以我院2003年1月至2007年1月经输卵管碘油造影及腹腔镜诊断为双侧输卵管近端堵塞,余输卵管部位通畅的31例患者为对象,行输卵管宫角植入术.结果:31例患者术后随访1~6个月,输卵管完全通畅26例,通而不畅3例,不通者0例.随访至今宫内妊娠24例,妊娠率达77%,异住妊娠1例,自然流产者1例,未孕5例.结论:排除其他不孕因素,输卵管近端堵塞性不孕患者,采用输卵管宫角植入术是一种有效、安全、经济的方法.

  • 系统性红斑狼疮肺间质病变的临床特征

    作者:詹钟平;梁柳琴;陈冬莹;杨岫岩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肺间质病变(ILD)的发生率及临床特征.方法:对住院治疗的152例SLE伴ILD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50例SLE患者中,发生ILD 152例,发生率为11.3%.临床表现有气促、发热、干咳、肺部听诊湿罗音等,73例(48.0%)无呼吸系统症状体征.70例患者(46.1%)X线胸片表现有异常.肺高分辨率CT扫描(HRCT)检查常见表现是磨玻璃影,发生率46.7%;其次为网状影和小叶间隔增厚,发生率分别为36.8%和31.6%.68例(44.7%)患者肺功能异常,表现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和换气功能障碍.16例(10.5%)出现低氧血症.ILD组与非ILD组SLE疾病活动指数积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SLE伴ILD并不少见.肺HRCT对ILD的诊断和评价有重要价值.对于早期ILD,尚无临床症状及胸片异常时,通过肺HRCT和肺功能测定对肺的形态和功能进行全面评估,有助于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阻止肺间质纤维化的发生,改善预后.

  • 双腔支气管定位技巧及围手术期低氧血症的原因分析与预防

    作者:何卓文;谭花;黄敏贞;田丰;张坤全

    目的:通过对120例双腔支气管插管麻醉患者的回顾性分析,介绍一种快速的双腔支气管插管定位方法及围术期低氧血症的应时处理方法.方法:120例需双腔支气管插管单肺通气下行胸科手术的患者,在插管及放置手术位后、术中,使用常用3种方法判断双腔管位置,无法明确低氧血症原因的使用纤支镜检查.结果:诱导插管一次成功者68例;卧位后,需要重新对肺者78例,围术期SpO<,2><92%者22例.结论:本法定位步骤简单、快速,减少肺隔离时的重复动作,从而大大减少了对肺时间和气管的摩擦损伤.

  • 单cage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下腰痛

    作者:赵春明;张文捷;蔡斌;朱礼贤;朱伟

    目的:总结钉棒系统、单cage植骨内固定术治疗复杂下腰椎疾病的临床经验和效果.方法:从2006年3月至2008年1月,时4例腰椎滑脱、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4例椎管狭窄患者采用腰椎管减压、钉棒系统内固定加椎阃单cage植骨融合手术.结果:术后平均随访8个月,比较手术前后临床症状和x线片植骨融合程度,7例症状完全消失,2例症状明显改善,其中1仍然有下肢麻木感,优良率为90%.9例患者术后6个月后椎间骨性融合.结论:后路钉棒系统固定加椎间单cage植骨融合治疗下腰痛效果良好.

  • 胫腓钩与螺钉治疗Weber-C型踝关节骨折的疗效对比

    作者:陈临炜;吴剑彬;余可和;丁健;柏晓安

    目的:评价胫腓钩治疗Weber-C型踝关节骨折的疗效.方法:2000年3月至2007年7月,应用LINK胫腓钩治疗Weber-C型踝关节骨折患者15例(胫腓钩组),应用螺钉治疗Weber-C型骨折惠者15例(螺钉组).根据术前X线片判断下胫腓联合损伤的程度,经术中探查证实;胫腓钩组于下胫腓联合平面置钩,钩住腓骨,固定于胫骨上.螺钉组于下胫腓联合平面自腓骨向胫骨钻骨隧道穿3层骨皮质固定下胫腓联合分离.结果:30例患者获得24~36个月随访(平均32个月),根据Baird-Jackson评分系统评定疗效,胫腓钩组优14例,良1例,未发现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现象.螺钉组中优11例,良1例,可2例,差1例,3例发生断钉.结论:胫腓钩治疗Weber-C型踝关节骨折能有效地复住和固定,并能提供下胫腓微动关节的生理功能.

  • 急诊冠脉搭桥初步经验

    作者:陈光献;张希;熊迈;王治平;吴钟凯

    目的:探讨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手术指征、并发症及围术期处理方法.方法:回顾18例急诊冠脉搭桥手术患者围术期危险因素及死亡原因.入选病例均符合ACC/AHA有关冠心病手术指南中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术适应证.不稳定性心绞痛16例,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失败2例.结果:16例恢复出院,2例术后死亡,病死率11%.5例出现围术期并发症,占28%.结论:急诊冠脉搭桥手术是治疗冠心病一种有效且安全的方法.

  • Res配型在致敏受者肾移植中的应用

    作者:孙建国;杜鹏;罗永康;黄启福;段斌

    目的:探讨致敏受者经HLA-氨基酸残基配型(Res配型)后行肾移植的效果.方法:对13例移植前群体反应性抗体水平较高的患者按照美国UCLA组织配型中心所确定的中国汉族人Res配型标准进行供、受者筛选,以常规方法进行肾移植,术前未行血浆置换.结果:13例患者,无一例发生超急排斥反应;9例术后5 d内移植肾功能恢复正常;3例术后1个月内各出现1次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23%),1例经甲基强的松龙,2例经OKT3治疗后逆转;1例发生急性肾小管坏死,经血液透析过渡后,于术后3周肾功能逐渐正常.按Res配型原则,供、受者0、1、2和3个位点错配分别为1例(8%)、3例(23%)、7例(54%)和2例(15%),明显高于传统HLA六抗原配型结果.结论:Res配型可以显著提高供受者相配率,对缩短等肾时间,减少移植肾的排斥反应,提高移植肾的存活率具有重要意义.

  • Hero 642机用镍钛根备系统预备弯曲根管的临床效果

    作者:邱敏坚;余梓东;廖军晖;郑美华

    目的:观察Hero 642机用镍钛根备系统对弯曲根管预备及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选择135例患者共205个有牙髓炎或根尖周炎的弯曲根管,分为两组,实验组103个采用Hero 642镍钛根备系统,对照组102个采用不锈钢K锉进行根管预备,两组均采用常规侧向加压法充填根管.根据治疗前后的X线片比较根管预备和根管充填的效果,术后随访半年评价临床疗效.结果:对135个患牙根管充填后拍摄牙片及观察术后反应,实验组根管成形及充填满意率91.2%,术后急性反应率为1.5%.对照组满意率65.7%,术后急性反应率为11.9%.经X<'2>检验进行分析,两组根管成形及充填满意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术后急性反应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镍钛器械Hero 642根备系统预备弯曲根管可获良好的治疗效果,且术后并发症少.

  • 中高龄老年左冠状动脉主干狭窄患者的临床及病变形态特点分析

    作者:龚晓莉;朱汉东

    目的:探讨中高龄老年左冠状动脉主干狭窄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冠状动脉病变形态特点.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左冠状动脉主干狭窄(狭窄程度≥50%)的患者152例,依据年龄分为A组(年龄≤60岁)和B组(年龄≥70岁),分析两组患者临床及左冠状动脉主干病变形态特点.结果:B组合并高血压者较A组合并高血压病明显增多;左主干狭窄部位在开口部较A组少;溃疡病变、钙化病变多;左主干+三支病变多;建议药物治疗比A组患者多.结论:中高龄老年左冠状动脉主干狭窄患者预后极差,行外科手术治疗为主要治疗方式,一部分患者只能行药物治疗.少数患者可行介入治疗.

  • 耳内镜下鼓膜修补术治疗鼓膜穿孔28例

    作者:纪业江;陈穗俊;龙桦;陈梅玲

    目的:探讨应用耳内镜下鼓膜修补术治疗鼓膜穿孔的疗效.方法:应用耳内镜以同种异体健康颞肌筋膜或自体脂肪组织作鼓膜修补术,治疗33耳鼓膜穿孔.结果:有31耳鼓膜穿孔愈合良好且听力提高比较满意,穿孔愈合率为93.9%(31/33).结论:应用耳内镜完成鼓膜修补具有操作更直接方便、愈合率高、并发痘少、节省费用等优点,值得临床上广泛开展及推广应用.

  •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并发症234例分析

    作者:陈霞;刘加麟;李正茂;李凯;娄金荣

    目的:回顾分析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并发症,总结种类,分析原因,提出有效的防范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34例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术后随访情况.结果:起搏器囊袋出血(血肿)3例,起搏器切口裂开1例,电极脱位或微脱位3例,电极断裂2例,室性心动过速导致心源性晕厥1例,电池耗竭导致心室停搏2例.结论:提高对心脏起搏器常见并发症种类的认识,术前准备充分,术中仔细操作,术后严密观察,定期随访,友时发现与处理并发症,可避免引起不良后果及医患纠纷.

  • 椎板开窗潜行减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症

    作者:李健;胡涛;高梁斌;颜登鲁;谢清华;朱豪东;付敏

    目的:探讨后路腰椎板开窗潜行减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00年1月至2006年5月采用后路腰椎板开窗潜行减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症并获得有效随访的6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64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7个月~6年(平均12.3个月).参照日本整形外科学会下腰痛评分标准评定疗效,其中优41例,良19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达94%.结论:该法在对椎管进行有效减压的同时对腰椎生物力学功能影响小,治疗效果较好,是治疗腰椎问盘突出症并椎管狭窄一种较好的方法.

  • 黑斑息肉综合征6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胡霄;叶兵;倪孔海

    目的:探讨黑斑息内综合征(Peutz-Jeghers syndrome,PJS)的临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至2007年3月我院治疗的6例PJ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口唇、颊黏膜等部位黑色素沉着斑,并有胃肠道息肉.6例均接受多次内镜治疗,本组患者中有1例因小肠梗阻接受急诊手术,术后行肠镜摘除结肠息肉,1例因长期便血行肠镜检查发现结肠息肉癌变行结肠癌根治术.结论:内镜治疗是PJS息肉患者的首选,内镜摘除息肉困难或合并肠梗阻、出血等情况可考虑手术治疗.术后定期行消化内镜或钡餐检查可及时发现复发情况.

  • IOL-Master联合A超测量视网膜脱离合并白内障患者人工晶体度数

    作者:孙刚;李文生;陈彬;王新丹

    目的:探讨IOL-Master联合A超测量视网膜脱离合并白内障患者人工晶体度数的准确性.方法:分析2005年6月至2006年12月在我院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的视网膜脱离患者58例(58眼),其中视网膜脱离累及黄斑者42眼,分别用IOL-Master测量角膜曲率,接触式A超测量眼轴长度,使用IOL-Master内SRK/T公式计算IOL度数,术后医学验光检查患者屈光状态.结果:视网膜脱离累及黄斑者平均绝对屈光误差≤±0.50 D者为28.2%,≤±1.00 D者分别为42.1%;视网膜脱离未累及黄斑者平均绝对屈光误差≤±0.50 D者为42.0%.≤±1.00 D者为63.O%,x<'2>检验差异均有显著性.术后平均绝对屈光误差两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IOL-Master联合A超测量视网膜脱离合并白内障患者人工晶体度数可提供较精确的测量数据.当视网膜脱离累及黄斑区时,人工晶体度数测量误差较大.

  • 肺癌小肠转移1例

    作者:李荔霞;张为民

    患者男,47岁,以右侧肢体乏力伴头痛半个月于2007年7月23日入院.入院前在当地医院行胸部CT检查结果示:右肺上叶尖段一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影,密度不均,大小约3.2 cm×5.0 cm,边缘呈浅分叶状改变,增强扫描病灶不均匀中度强化,内见低密度坏死区.

  • 希恩综合征并发膀胱炎出血1例

    作者:舒勇;孙丹宁

    患者女,27岁,因"尿频、尿急、尿痛,肉眼血尿1 d"入院.1 d前出现尿频、尿急、尿痛,伴肉眼全程血尿,有少许血凝块,伴排尿困难,来院就诊.B超:膀胱内可移动强回声团块(6.0 cm×4.8cm).

  • 完全性瘢痕子宫破裂并胎儿存活1例

    作者:江道龙

    患者女,31岁,已婚,因"停经38周,不规律腹痛伴阴道流血3 h"于2007年11月13日入院.孕4产2,月经规律,3~5 d/28d.末次月经2006年2月20日,预产期2007年11月27日;停经1+个月自测尿HCG(+),孕早期出现轻微的恶心、呕吐、厌食等早孕反应,无药物、毒物及放射线接触史,孕4个月感胎动,不定期在多家医院产前检查,均提示正常,孕晚期无头昏、眼花、抽搐及全身瘙痒,入院前3 h出现不规律腹痛,并进行性加重,继之出现阴道流血,量较多(多于月经量),急到当地医院,诊断为臀位后劝其转院,急来我院,门诊以"孕4产2","38周宫内孕活胎待产","臀位"收入院进一步处理.

  • 多潘立酮致药物超敏综合征1例

    作者:刘齐;陆春

    患者男,18岁.患者就诊前16 d因恶心、腹胀而口服"多潘立酮"等胃动力药,4 d后于躯干、四肢出现散在粟粒大小鲜红斑,渐增多并融合成片,偶有微痒.曾在当地皮肤科就诊,查血常规:WBC 7.89×109/L,N 0.55,L 0.25,M0.13,E 0.1,异型淋巴细胞0.07,EOS 1.2×109/L,尿常规Pro(+),BIL(+++),NIL(+),疑诊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 局限于全程输尿管的移行细胞癌1例

    作者:孔繁山;范勇;高保华;蔡伟力;丁志波

    患者男,70岁.因间歇性肉眼血尿10个月收入院.查体:腹平坦,未见腹壁静脉曲张,腹软,未扪及包块,肝脾肋下未及,全腹无压痛,肾区无叩痛,肠鸣音正常.CT报告:右输尿管占位性病变并右肾积水.膀胱镜检查:见右输尿管壁内段明显隆起,管口有1 cm新生物坠出,菜花状,余未见异常.

  •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1例脑电图及地形图分析

    作者:刘晓燕;张广智

    患者男,45岁,林业干部,主因发热5 d,于2007年1月31日收住我院呼吸内科.患者入院前5 d出差回家洗澡时,不慎受凉,之后出现发热,初2 d体温为37.5℃左右,近3 d升高至38.2~38.8℃,伴有轻度头胀不适,无伴咳嗽、咯痰、胸闷、胸痛、腹泻,无大小便异常.在当地曾按"上感"医治无效,遂来我院.

  • 以动眼神经麻痹为首发症状的鼻咽癌2例

    作者:曹光明;沙亚盘

    病例1,男,36岁,因左眼半固定只能向外移动4个月余,于1994年4月到我院门诊诊治.1994年1月,患者无明显诱因而出现左眼处于半固定状态,只能向外移动,同时同侧上睑下垂,瞳孔散大,对光及节反射消失,在外院眼科多次就诊无效.患者1个月前出现左侧头痛、左耳闷胀,听力下降,在外院耳鼻咽喉科就诊,并行鼻咽部活检2次,均未见癌细胞.病程中无鼻塞及涕中带血史,无头昏、咽痛及声嘶等.患者近来左侧头痛,左眼只能向外移动,左耳闷胀加重而来我院门诊就诊.

  • 超声诊断始基子宫阴道处女膜闭锁1例

    作者:易春林

    患者女,40岁,未婚.无月经及痛经史,乳腺发育,外阴呈女性特征,阴道口处见无口粉红色处女膜样组织,张力不高,稍凹陷.超声经腹部(3.5 MHz)探查:子宫前倾,大小约17 mm×15 mm×8mm,实质同声均匀,未见子宫内膜线,双侧卵巢可探及,阴道显示欠清:经会阴部(3.5 MHz)探查:尿道后方可见平行条带状低回声,实质回声欠均匀,未见明确阴道内膜高回声;经会阴部(7.5 MHz)探查:低回声中央可见典型三线征,近端距体表约5 mm.超声诊断:始基子宫,有阴道,处女膜闭锁.经手术行"X"切开证实(图1).

  • 地塞米松、强的松序贯疗法治疗成人肾病综合征疗效分析

    作者:陈义杰;林林辉;黄小涛;肖韩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强的松序贯疗法治疗成人肾病综合征的疗效.方法:88例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地塞米松、强的松序贯疗法组(治疗组)38例和口服强的松标准疗法组(对照组)50例,观察疗效及有关指标.结果:水肿消退时间和尿蛋白转阴时间治疗组比对照组分别短12.7 d、17.6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效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达到缓解所需平均时间,治疗组比对照组短19.7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治疗方案副作用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地塞米松、强的松序贯疗法能快速诱导缓解,缩短尿蛋白的转阴时间,有一定推广使用价值.

  • 卡维地洛对慢性重症心衰患者心室重塑及心功能的影响

    作者:杨应军;朱建峰;刘幼根;陈萍

    目的:探讨卡维地洛时慢性重症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室重塑及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重症CHF患者43例,均接受常规CHF治疗(洋地黄、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时照组.治疗组在常规CHF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重量指数(LVMI)及心率、血压的变化.结果:治疗6个月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心率减慢,LVEDd、LVESd、LVEF和LVMI改善的程度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卡维地洛可显著逆转心室重塑,明显改善CHF患者心脏功能,疗效安全可靠.

  • 丙泊酚复合硝酸甘油控制性降压在椎管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术中的应用

    作者:孙德峰;王丽杰;阎妮;吴涛;安刚;吴崇天

    目的:观察丙泊酚复合硝酸甘油控制性降压技术应用于椎管减压术中的可行性.方法:选择64例颈椎管狭窄行椎管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术的患者,分为A、B两组.每组各32例.两组均选用气管内插管全凭静脉麻醉.A组于诱导前2 min丙泊酚1 mg/kg静注,在气管内插管后5 min丙泊酚8~12 mg/(kg·h)持续静脉泵注;B组于诱导前2 min硝酸甘油3~6μg/kg静注,在气管内插管后5 min硝酸甘油1.5~2μg/(kg·min)、丙泊酚5~8 mg/(kg·h)持续静脉泵注.术中调整硝酸甘油及丙泊酚的泵注速度,使两组平均动脉压(MAP)降低15%~20%左右.手术结束时停止降压.监测并记录麻醉诱导前5 min、气管插管后5 min(T1)、手术进行1 h(T2)及手术结束(T3)时MAP、HR、SpO2、ECG、pH值及尿量变化,计算HR与收缩压的乘积(RPP),总结术中出血量及总输液量,并统计术后心脑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气管插管后MAP及RPP值均较诱导前明显降低(P<0.01),而组间差异未见显著性(P>0.05).术中出血量B组少于A组(P<0.01).术中尿量、总输液量、SpO2及pH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术后均未见明显的心脑栓塞并发症发生.结论:丙泊酚复合硝酸甘油控制性降压技术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椎管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术中.

  • 倍他乐克对正常高值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作者:黄斌;曾高峰;雷长城;朱柏梅

    目的:探讨正常高值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变化及倍他乐克治疗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测定正常对照组(n=50)及正常高值血压组(n=100)倍他乐克治疗前后血清可溶性E选择素(sE-selectin)、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水平.结果:正常高值血压组较正常时照组存在高血清水平sE-selectin[(41.65±5.32)ng/nL vs (30.12±6.81)ng/nL,t=2.25,P<0.05]、VWF[(152.36±18.20)% vs (106.15±12.36)%,t=2.77,P<0.01]和sICAM-1[(225.12±27.12)μg/mL vs (155.73±16.34)μg/mL,t=2.63,P<0.01].经过4周倍他乐克治疗后,正常高值血压组患者sE-selectin[(41.65±5.32)ng/nLvs (34.15±6.10)ng/nL,t=2.01],VWF[(152.36±18.20)% vs (135.01±12.31)%,t=2.19],sICAM-1[(225.12±27.12)μg/mL vs (186.35±17.96)μg/mL,t=2.32]上述指标血清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正常高值血压者存在血管内皮功能激活、受损,倍他乐克可改善正常高值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

  • 七氟醚吸入麻醉在宫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郭学文;李平安

    目的:观察单纯七氟醚麻醉用于宫腔镜手术时循环呼吸的影响.方法:60例为宫腔镜手术的患者,均以诱导浓度为6%~8%七氟醚和5 L/min氧流量,快诱导麻醉,连续观察心率(HR)、血压(BP)、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潮气量(MV)等指标,记录麻醉前、术中、术毕即刻各项监测数据.结果:患者术中SBP、MAP均下降,较麻醉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DBP、SpO2、MV、RR均无明显变化.结论:七氟醚作为一新型吸入麻醉药,对呼吸和循环的影响较小,诱导和苏醒过程迅速、平稳.

  • 万托林与普米克高频振动雾化联合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41例

    作者:王伟文;朱瑛萍

    目的:观察万托林与普米克高频振动雾化联合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疗效,并探讨其护理策略.方法:选择2005年12月至2007年12月我院门诊确诊为小儿支气管哮喘患儿7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时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上述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万托林与普米克高频振动雾化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在主要症状改善方面,治疗组也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万托林与普米克高频振动雾化联合治疗是目前治疗小儿哮喘的首选,在吸入疗法中注重护理工作,疗效会更加明显.

  • 真核表达载体pIRES-EGFP-PDGF-B的构建及在293T细胞中的表达

    作者:陈松建;徐锡金;霍霞;张宝;梁晓;陈刚建

    目的:构建人基因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B(PDGF-B)真核表达载体pIRES-EGFP-PDGF-B,并在293T细胞中进行瞬间表达.方法:采用PCR方法从购自美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含有PDGF-B基因全长cDAN序列的质粒中扩增出PDGF-B的cDAN片段,并与真核表达载体pIRES-EGFP连接双酶切鉴定,后采用Lipofectamine 2000将重组质粒转入293T细胞中,利用荧光显微镜和Western blot进行表达鉴定.结果:真核表达栽体pIRES-EGFP-PDGF-B被成功构建,双酶切鉴定正确,载体能在293T细胞内正确地表达成熟的PDGF-B蛋白,并可分泌到细胞外.结论:成功构建了PDGF-B真核表达载体,为进一步利用PDGF-B对脊髓损伤进行基因治疗奠定基础.

  • STAT3反义寡核苷酸对HepG2肝癌细胞增殖抑制和凋亡诱导作用

    作者:吴明彩;蒋明;毕富勇

    目的:探讨STAT3反义寡核苷酸(ASODN)对HepG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和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方法:HepG2细胞体外培养,人工合成并硫代修饰STAT3 ASODN,通过脂质体转染进入HepG2细胞,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程度,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细胞凋亡指数,RT-PCR检测细胞中STAT3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STAT3 ASODN各浓度组时HepG2细胞的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明显诱导细胞凋亡.结论:STAT3 ASODN能够诱导HepG2细胞凋亡.

  • 宫颈鳞状上皮癌变过程中水通道蛋白4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刘明;孙颖;韩水平;赵文宝;郑彩霞;高亚

    目的:研究水通道蛋白4(AQP4)在宫颈鳞状上皮癌变过程中的表达特点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liVision法检测AQP4在20例宫颈正常鳞状上皮、28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Ⅱ级、12例CINⅢ级和33例浸润性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AQP4表达与肿瘤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在宫颈正常鳞状上皮、CINⅠ~Ⅲ级、浸润性癌组织实质细胞中AQP4的表达逐渐增强,其在浸润性癌与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肿瘤组织伴淋巴结转移者AQP4表达明显高于未转移者(P<0.05).结论:AQP4的过表达在宫颈鳞癌发生及发展过程中发挥一定作用,通过增加肿瘤细胞对水的通透性,促进肿瘤的侵袭和转移.

  • 硫酸乙酰肝素蛋白聚糖对乳腺癌细胞的抑制与诱导凋亡作用

    作者:童旭辉;董淑英;刘浩;蒋志文

    目的:观察两种硫酸乙酰肝素蛋白聚糖(HSPG)对MDA-MB-231乳腺癌细胞生长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利用MTT法和细胞生长曲线检测HSPG对MDA-MB-231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Hoechst33258荧光染色法、流式细胞术结合Annexin V-FITC及PI双标记染色检测HSPG对MDA-MB-231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MTT法测得不同浓度MCF-7型HSPG作用于MDA-MB-231细胞24、48、72 h均可明显抑制细胞生长,并且呈现剂量依赖性;生长曲线显示不同浓度MCF-7型HSPG可明显抑制MDA-MB-231的生长;荧光染色法和流式细胞术显示MCF-7型HSPG诱导MDA-MB-231细胞凋亡增加;MDA-MB-231型HSPG对其源细胞(MDA-MB-231)则无生长抑制作用,对其凋亡率也无明显影响.结论:MCF-7型HSPG对MDA-MB-231细胞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诱导细胞凋亡增加有关.

  • 三种孕激素对体外培养子宫肌瘤细胞生长的影响

    作者:倪一青;孔娜;韩素萍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孕酮、左炔诺孕酮和醋酸甲羟孕酮对体外培养子宫肌瘤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子宫肌瘤细胞,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应用不同浓度孕酮、左炔诺孕酮和醋酸甲羟孕酮后子宫肌瘤细胞增殖的情况,并采用细胞免疫化学方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结果:成功进行子宫肌瘤细胞的原代培养,加入浓度为10、1000 ng/mL孕酮、左炔诺孕酮和醋酸甲羟孕酮后,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促进细胞增殖.差异有显著性(P<0.05),并且呈剂量依赖性,浓度为0.1 ng/mL时轻度促进细胞增殖,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加入浓度为1000 ng/mL孕酮、左炔诺孕酮和醋酸甲羟孕酮后,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促进胞核内PCNA的表达(P<0.05).结论:孕酮、左炔诺孕酮和醋酸甲羟孕酮可刺激体外培养肌瘤细胞增殖,呈剂量依赖性.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拔除股动脉鞘管及压迫止血时间的探讨

    作者:许浩;何培根;赵黎丙;杨汉东;闵新文;陈欣;李东锋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长时间的卧床给所有经股动脉穿刺行PCI的患者带来了不便和痛苦.尽早拔除股动脉鞘管能够缩短卧床时间,从而减轻患者的痛苦,然而各种文献对此并无统一记载.为此本院在过去的3年里,对此进行了探索,现总结分析如下.

  • 穴位注射联用TDP辅助治疗咳喘病175例

    作者:徐辉燕

    近年来由于空气污染越来越严重,咳喘病症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如不及时治疗将会影响呼吸系统功能.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将穴位注射与TDP应用于咳喘病症的治疗,提高了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 低能量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儿童上尿路结石36例

    作者:卢军;阮仙利;柯莽

    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作为泌尿系结石的微创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占据重要地位,可使患儿避免手术治疗.低能量ESWL治疗可以减轻肾损伤,减少副作用产生.我院应用德国DomierCompact Delta碎石机进行低能量ESWL治疗儿童上尿路结石3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 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24例

    作者:王启平

    非小细胞肺癌占肺癌发病率的80%,其预后较差,一般中位生存期不超过8个月.近年来随着紫杉醇等新一代抗癌药物的临床应用,疗效有所改善.国内外多次有多西他赛治疗肺癌的报道,并取得较好的疗效.我院2007年1-12月应用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24例,并观察其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现报告如下.

  • 同部位层叠切口在晶体溶解性青光眼三联术中的运用

    作者:何朝永;由雷

    晶体溶解性青光眼是过熟期白内障所导致的一种特殊类型的眼科疾病,临床上较为少见,尤其现在白内障手术在白内障成熟期之前就多已实施,此种疾病就更为少见.我们自2000年至今,共治疗此类疾病9例,采用同一部位隧道内层叠切口,对晶体溶解性青光眼进行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加青光眼小梁切除的方法进行治疗,所有病例均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4参考文献[1]李凤鸣.眼科全书(中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

  •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的临床研究

    作者:黄继锋;刘曦明;王华松;黄卫兵;汪国栋;黄勇

    小腿下段及足踝部软组织因各种原因造成缺损后,常出现骨、肌腱及钢板外露,处理较为棘手.笔者自2002年2月至2007年7月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21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与炎症及免疫功能

    作者:徐建国;徐敏

    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fatty acids,PUFAs)是指含有两个以上双键的脂肪酸.根据甲基端计数第一个双键的位置,将PUFA分为4组.即ω-3系、ω-6系、ω-7系和ω-9系(即ω编号系统,也叫n编号系统),ω-3多不饱和脂肪酸,是指从脂肪酸碳链甲基端算起.第一个双键出现在第3位碳原子上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它属亚麻酸类,主要包括α-亚麻酸、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

  •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赵燕;崔彦

    随着人们对肛管、直肠解剖生理研究的深入,对痔的概念也有了进一步认识.自20世纪70年代Thomson提出肛垫学说之后,很多学者的研究使其进一步充实、完善和发展.目前认为,肛垫是由肛管内黏膜、血管、纤维支持结构共同构成的正常解剖结构,起着维持肛门自制的功能,当其发生病理改变而出现临床症状时才可称为痔或痔病(hemorrhoids disease).

  • 肾上腺髓质素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

    作者:陆晖;黄格朗;覃辉

    肾上腺髓质素(adrenomedullin,ADM)是日本学者Kitamura等[1]于1993年4月从人嗜铬细胞瘤组织中提取出的一种新的肽类物质,其广泛分布在体内并有多种生物学效应,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 幽门螺杆菌毒力基因与胃癌发病机制的关系

    作者:周敏;徐雷鸣

    自1983年Warren和Marshall报道了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以来,就受到了医学界和生物学界的普遍关注.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将其列为人类Ⅰ类致癌原[1].Hp致病性的差异与其基因型的多态性有关,与胃癌发生相关的特定基因则为Hp毒力基因.本文就Hp的毒力基因及其对宿主细胞的致癌作用作一综述.

  • 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不同阶段的表达及作用

    作者:凌娜佳

    随着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c reperfusion injury,MIRI)机制的研究不断深入,一氧化氮(nieric oxide,NO)作为一种调节心血管系统功能重要的细胞信使分子,其在MIRI中的"保护作用"和"毒性作用"越来越受到科研工作者的重视,并逐渐成为心血管领域的研究热点.而NO在体内的生成又与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synthase,NOS)密切相关.为此,本文就近几年来对NO以及NOS在MIRI中的不同阶段的表达以及作用作一综述.

  • 原发性高血压与压力反射敏感性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杜唯佳;陈杰;王祥瑞

    压力反射敏感性(baroreflex sensitivjity,BRS)是评估自主神经功能状态的重要指标之一,在慢性心衰、心肌梗死、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均有重要意义,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1].

  •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作者:唐毕锋;马立业;曹广文

    扩增是生命科学领域的常用研究工具,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聚合酶链反应(PCR)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该方法需要特殊的仪器、模板的热变性及长时间的温度循环.20世纪90年代出现了几种核酸等温扩增方法:核酸等温扩增法、自序列复制法和链置换扩增法等,它们或者需要精密的仪器,或者在产物检测方面相当繁琐,或者特异性不高等[1-2],均限制了其广泛应用.

  • tau蛋白异常磷酸化与鼠步下回避反应的关系

    作者:陈亦刚

    目的:研究大鼠海马神经元微管相关蛋白(tau)异常磷酸化与大鼠步下抑制性回避反应的关系.方法:用30只健康大鼠进行电跳台学习记忆训练,按记忆成绩之好坏均分为两组,然后以其海马组织为材料,用免疫印迹技术来研究大鼠海马tau蛋白异常磷酸化与大鼠跳台学习记忆成绩的关系.结果:免疫印迹显示,在一次性步下实验中记忆保持能力降低的大鼠海马内tau蛋白的苏氨酸残基231/丝氨酸残基235位点的磷酸化(相对光密度,0.55±0.22)比对照组(0.29±0.08)高90%(P=0.0006,t检验);进一步分析tau蛋白在上述位点磷酸化与实验大鼠步下潜伏期之间的相互关系,发现二者之间呈高度的逆相关关系(r=-0.866,P<0.001,n=30.双侧检验).结论:成年鼠海马tau蛋白特定位点的过度磷酸化可能影响其记忆的保持,具体机制有待阐明.

  • 再生障碍性贫血中色氨酸和犬尿氨酸的检测方法及意义

    作者:戴敏;周琨;黄丽芳;孙汉英;刘文励

    目的:建立检测再生障碍性贫(aplastic anemia,简称再障)血清中色氨酸(Trp)及其代谢产物犬尿氨酸(Kvn)水平的方法,探讨其与疾病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反向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以荧光检测器检测Trp,以紫外检测器检测Kyn的血清水平.结果:再障患者血清Trp浓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Kyn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P<0.05):再障动物模型结果与患者血清结果相同.结论:再障中吸哚胺-2,3-双加氧酶的活性较正常明显增高,促进色氨酸向犬尿氨酸转化,造成细胞内的"色氨酸饥饿状态"从而抑制T细胞的活化和增殖,可能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

  • 脱细胞骨软骨支架的制备及形态学观察

    作者:刘建华;王国海;徐栋梁

    目的:探讨脱细胞骨软骨支架制备的可行性,为关节软骨组织工程提供新的支架材料.方法:3月龄雄性新西兰大白兔,取膝关节髌股关节面的股骨侧,切取4 mm×4 mm×3 mm大小(长×宽×深)骨软骨块,用去垢剂-酶法对骨软骨组织块进行脱细胞脱钙处理,冻干机冻干,制备脱细胞骨软骨支架,并对其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脱细胞骨软骨支架呈半透明状,弹性良好,组织学评价提示细胞成分已完全祛去,保留了纤维支架.结论:去垢剂-酶法可以祛去骨软骨块中的细胞成分,成为带有空隙的支架材料.

  • 单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兔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内皮素-1及无复流的影响

    作者:赵希军;刘现亮;何国祥

    目的:评价单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兔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内皮素-1(ET-1)及无复流的影响.方法:新西兰大白兔24只随机分成对照组、阿托伐他汀组(治疗组,10 mg/kg)和假手术组.冠状动脉结扎1 h,松解2 h制备AMI再灌注模型.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及心肌ET-1的含量,终行病理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阿托伐他汀显著降低AMI再灌注后血浆ET-1的水平(P<0.01);而心肌组织ET-1的含量治疗组仅复流区显著降低(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无复流范围显著减少(P<0.01).结论:单剂量阿托伐他汀具有内皮保护作用.能有效防治AMI再灌注后无复流的发生.

  • 罗格列酮对哮喘小鼠气道黏液高分泌的影响

    作者:徐传芹;朱述阳;陈景行;岳刚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激动剂罗格列酮对哮喘小鼠气道黏液高分泌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哮喘组和罗格列酮干预组,分别用RT-PER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小鼠肺组织T-bet mRNA和气道黏蛋白Muc5ac蛋白的表达.结果:(1)哮喘组肺组织T-bet mRNA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哮喘组气道Muc5ac蛋白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罗格列酮组小鼠肺组织T-bet 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哮喘组(P<0.01),而罗格列酮组气道Muc5ac蛋白的表达则显著低于哮喘组(P<0.01).(3)哮喘组T-bet mRNA与Muc5ac蛋白呈线性负相关(P<0.05).结论:罗格列酮能抑制哮喘时气道Muc5ac蛋白的表达,可能与其上调T-bet mRNA的表达有关.

  • 凋亡相关基因Fas和FasL在糖尿病大鼠下颌下腺内的表达

    作者:伍雪芳;吴学平;贾雪梅;金晓梅;彭彦霄

    目的:观察糖尿病大鼠下颌下腺内凋亡相关基因Fas和FasL的表达变化.方法: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周、12周模型组及对照组.用链脲佐菌素复制出糖尿病动物模型,分别于第4、12周后测体重和血糖,并取下颌下腺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Fas及FasL表达变化,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测平均光密度值(MOD).结果:大鼠下颌下腺内有Fas及FasL表达,分布于颗粒曲管、纹状管及小叶间导管上皮细胞胞质及部分细胞核内.对照组呈Fas及FasL弱阳性,4周模型组多呈中等阳性,部分呈强阳性:12周模型组大多呈强阳性.与对照组比较,4周、12周模型组各级导管上皮细胞内Fas及FasL MOD值均增高(P<0.01).结论:大鼠下颌下腺内Fas及FasL表达随糖尿病病程延长而增强,可能在糖尿病时下颌下腺组织凋亡中起重要作用.

  • 压力超负荷大鼠左室肥厚中解耦连蛋白-2的表达与心肌细胞凋亡的动态变化

    作者:杭涛;江时森;宫剑滨;张启高;汪春晖;谢渡江

    目的:探讨心肌解耦连蛋白-2(UCP2)对压力超负荷致左室肥厚中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利用腹主动脉缩窄法建立大鼠压力超负荷模型(手术组),等数量的假手术大鼠为对照组.观察周期为30 d,UCP2表达水平采用RT-PCR法.采用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水平.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手术组术后4 dUCP2表达上调,并持续增高至30 d.(2)手术组细胞凋亡在术后1 d升高,4~7 d时进入高峰,其后低水平持续存在,而对照组未发现凋亡存在.结论:UCP2参与了压力超负荷左室肥厚中细胞凋亡的调控,并可能成为干预这一过程的靶基因.

  • 血浆细胞间黏附分子-1水平与脓毒症大鼠严重程度的关系

    作者:夏炎火;姚华国;邵义明;张媛莉;梁小仲

    目的:探讨血浆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水平与脓毒症严重程度间的关系,寻找判断脓毒症预后的可靠监测指标.方法:60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和盲肠结扎穿孔组(CLP组),CLP组进行盲肠结扎穿孔术.以术后0、3、6、12、24和48 h为观察点,观察各组大鼠术后活动、进食、竖毛、腹泻、眼球凹陷、呼吸等情况;活杀取血测定血浆IL-6、ICAM-1水平,并观察腹腔肠管扩张、充血、腹水、病灶包裹、肺表面充血等情况.结果:CLP术后大鼠血浆IL-6、ICAM-1水平于术后3 h开始即明显升高,分别于术后6、24 h达到高峰:CLP术后6 hIL-6、ICAM-1水平与脓毒症严重程度评分间相关系数为0.929、0.920(P<0.01),而术后48 h相关系数分别为0.136、0.852(P=0.52,P<0.01).结论:脓毒症大鼠血浆ICAM-1水平与脓毒症大鼠严重程度明显正相关.

  • 早期持续血液净化对猪创伤性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细胞因子和预后的影响

    作者:周飞虎;王秀英;宋青

    目的:探讨早期持续血液净化(CBP)对猪创伤性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细胞因子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小型猪13只,分为对照组(n=7)和实验组(n=6).实施二次打击建立MODS模型,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CBP治疗,监测实验动物心率、平均动脉压、氧合指数和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结果:实验组动物CBP治疗后心率、平均动脉压和氧合指教较对照组有显著性改善(P<0.05),TNF-α、IL-6水平分别为(173.37±15.64)pg/mL、(146.46±79.64)Pg/mL,较对照组的(198.81±17.07)pg/mL、(183.38±103.47)pg/mL降低(P<0.05),而VEGF水平为(29.66±2.26)pg/mL,较对照组的(18.55±3.53)pg/mL升高(P<0.05);实验组动物生存率(83%)高于对照组(29%)(P<0.05).结论:早期应用CBP技术,可以降低血中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减弱炎症反应,有利于VEGF的表达,降低创伤引起MODS的病死率.

  • 实验性梗阻性黄疸小肠黏膜上皮紧密连接蛋白的改变

    作者:陈振勇;冯贤松;周有生

    目的:寻求梗阻性黄疸肠黏膜屏障破坏的机制.方法:建立大鼠梗阻性黄疸模型,于胆总管结扎10 d后,采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s免疫印迹检测末端回肠黏膜紧密连接蛋白ZO-1(zonula occludens-1),闭锁蛋白(0ccludin),壳牢素-1,4(claudin-1,-4)的分布和表达,并利用图像分析系统对Western blots图像结果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梗阻性黄疸时大鼠回肠黏膜萎缩明显,平均肠绒毛高度、黏膜厚度和隐窝深度与对照组比较分别下降27.8%、21.7%和25.4%(均P<0.01).正常回肠黏膜ZO-1、闭锁蛋白及壳牢素-1分布相似,主要位于顶端细胞膜,沿绒毛下方、均匀连续分布;梗阻性黄疸时分布散乱异常,染色变浅;强阳性表达率分别从对照组的70.0%、80.0%和90.0%降至实验组的35.7%、32.1%和39.2%(均P<0.05),且肠绒毛高度的下降与ZO-1表达率的降低成正相关(P<0.01).而壳牢素-4的数量和分布改变不明显.对Western blot图像定量分析得到相同的结果.结论:梗阻性黄疸时小肠黏膜上皮紧密连接蛋白分布异常及数量改变,影响肠黏膜上皮屏障的完整性,破坏小肠黏膜屏障.

  • 异丙基肾上腺素诱导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环核苷酸的改变

    作者:陈向民;赵凌杰;沈思钰;蔡辉

    目的:建立异丙基肾上腺素(isoproterenol,ISO)诱导SD大鼠慢性心力衰竭(CHF)模型,并探讨其心肌环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鸟苷(cGMP)改变与神经内分泌细胞因子激活的关系.方法:用ISO 170 mg/kg对sD大鼠皮下注射2次,建立大鼠CHF模型,在造模后18周进行心脏超声检测左室舒张末(LVEDD)、左室收缩末径(LVESD)、射血分数(LVEF)、短轴缩短率(FS),取血检测去甲肾上腺素(NE)、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并取心肌观察病理形态学特征,心肌匀浆检测一氧化氮(NO)、cAMP、cGMP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LVEF、FS下降,LVEDD、LVESD扩大(P<0.01),左心室重/体重比值明显增加(P<0.01),血浆NE、TNF-α显著升高(P<0.01),心肌NO升高(P<0.01).cAMP、cGMP含量显著降低(P<0.01).结论:ISO诱导大鼠CHF,神经内分泌细胞因子激活同时心脏cAMP、cGMP降低,cAMP/cGMP比值增加.

  • 口腔特需服务护理体会

    作者:叶慧铭;吴少娟;黄晓虹

    目的:探讨口腔门诊特需服务患者对服务满意度的影响.方法:调查每月医疗服务满意度.结果:每月医疗服务满意度调查显示,特诊中心患者对服务满意度在90%以上.结论:综合提升口腔护理服务水平有利于满足患者牙科服务需求.

  • 改良股静脉穿刺置管术在大面积烧伤中的应用

    作者:张花存

    目的:对股静脉穿刺置管方法改良并进行临床验证.方法:随机选择2000-2006年大面积烧伤患者89例为A组,行局麻注射器针头定位、穿刺针斜面向下的低位进针穿刺置管方法,与同期行常规股静脉穿刺置管术的89例(B组)对比观察.结果:A组1次穿刺成功率较B组高,误穿股动脉发生率及局部渗血、血肿发生率低(P<0.05).结论:改良的股静脉穿刺置管方法,操作简捷方便、损伤小,穿刺成功率高、省时,尤其能减少误穿股动脉、局部渗血等并发症,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股静脉穿刺方法.

  • 糖尿病患者饮食教育与观察

    作者:李秀娟;伍玉琴;罗裔兰

    目的:探讨饮食教育在糖尿病患者诊治中的重要性.方法:根据糖尿痛饮食原则,对102例糖尿病住院患者运用多种形式和方法进行饮食指导与护理,指导患者养成良好饮食习惯,然后将饮食治疗前后部分检验指标相比较.结果:饮食教育后患者糖尿病相关知识掌握率均>95%,患者血糖(BS)、甘油三酯(TG)、尿素氮(BUN)水平较教育前明显下降(P<0.01).结论:饮食健康教育是治疗糖尿病的基本方法之一,既能控制病情发展,也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有效途径.

  • 高颈段椎管内肿瘤的术后观察与护理

    作者:谢菊香;刘杰;蒋海蓉

    目的:探讨高颈段椎管内肿瘤的术后护理,特别是术后早期高压氧治疗过程中的护理.方法:对11例高颈段椎管内肿瘤的术后患者,进行科学性、规范性的专科护理,特别是对高压氧治疗过程中的护理进行观察、分析、总结,并不断完善.结果:11例患者术后恢复顺利,临床治疗效果满意,未出现护理并发症.结论:科学、规范的专科护理工作是高颈段椎管内肿瘤患者术后脊髓功能尽可能恢复及大限度地减少术后并发症的重要保证.

  • 皮下瘀血与血管走向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邱敏智;庾少清;邝惠冰;冯秀玲

    目的:探讨静脉穿刺后皮下瘀血的延伸方向与血管走向的关系.方法:抽取112例因静脉穿刺导致皮下瘀血的患者,分为皮下组织正常组48例,皮下组织疏松组64例.在患者瘀血中心用十字划分法,横血管方向为横径,顺血管方向为竖径.比较两组的横径和竖径.若横径<竖径,视为皮下淤血的延伸方向与血管走向一致.结果:两组皮下瘀血横、竖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Fisher确切概率法,P=0.459 3).两组中的横、竖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检验,P<0.001).结论:皮下瘀血的发展延伸的方向与血管走向一致.

  • 丹参注射液治疗维持性血透患者急性心血管并发症的疗效观察与护理

    作者:叶美素;温利平;杨筱敏;郑育

    近年来由于透析技术的不断发展,尿毒症患者的5年生存率已提高到50%~70%,但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并未减少.国内外的研究证明,心血管并发症仍是慢性透析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1].特别是透析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急性并发症需要及时处理.我院自2003年1月至2007年3月应用丹参注射液治疗透析时的心血管并发症,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 肝硬化患者凝血酶原时间和血小板参数临床意义

    作者:王潭枫;符永杰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凝血酶原时间和血小板参数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117例肝硬化患者分为合并出血者(出血组)32例、无合并出血者(无出血组)85例,另选6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其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等4项血小板参数,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肝硬化患者的PT和血小板参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血组的PT和血小板参数与无出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肝硬化患者PT和血小板参数变化能反映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损害程度和出血情况,可作为肝硬化治疗和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

  • 肿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值的变化及意义

    作者:李志阳;王金龙;杨波

    目的:了解肿瘤患者的免疫状态,探讨T细胞亚群、NK细胞、B细胞绝对数值与肿瘤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96例肿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T、Th、Ts、NK、B细胞)绝对数值,其中肺癌80例,鼻咽癌48例,肝癌45例,乳腺癌39例,结肠癌36例,食管癌27例,胃癌21例,并与48例正常对照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肿瘤患者外周血T细胞、Th细胞、Ts细胞、NK细胞绝对数值均减低(P<0.05),B细胞绝对数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各数值在不同肿瘤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肿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普遍低下,T细胞亚群、NK细胞、B细胞绝对数值可作为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的监测指标.

  • 脑膜炎败血黄杆菌医院感染的分布及耐药性监测

    作者:杨海蔚;杨锦红;余玲玲

    目的:了解我院脑膜炎败血黄杆菌医院感染的分布及耐性药变迁.方法:2003-2007年我院分离到的脑膜炎败血黄杆菌共210株,采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进行细菌鉴定,药敏试验采用Kirby-Bauer法.结果:脑膜炎败血黄杆菌主要分布在重症监护病房,主要引起呼吸道感染,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低仅7.14%,其次为哌拉西林,耐药率为35.2%,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均>70%.5年耐药监测结果,从2004-2007脑膜炎败血黄杆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哌拉西林、环丙沙星的耐药率逐年上升,对头孢吡肟、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头孢哌酮的耐药率,分别由2003年的38.5%、0和23.1%k升到2007年的75.8%、86.9%和92.9%,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变化不大.结论:脑膜败血黄杆菌是一种高度耐药的细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是治疗该类细菌感染的首选抗菌药.

  • Meta分析在宫颈癌循证医学中的应用

    作者:贺红英;李力

    宫颈癌是全球女性中仅次于乳腺癌的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其发病率居首位.宫颈癌的流行病学研究及合理有效的诊治显得尤为重要.近20年来,循证医学及Meta分析得到了迅速的推广和应用[1].以其严谨的理念与方法,解决了人们面时眼花缭乱,甚至自相矛盾的医学信息的困惑.

  • 人胚胎干细胞临床应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作者:刘茜;余树民;邓俊良;沈留红

    人胚胎干细胞(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s,hESCs)是源自人早期胚胎内细胞团(inner cell mass)或原始生殖细胞(primordial germ cells)的多潜能细胞类群,能长期增殖并保持未分化状态和核型完整,具有分化为机体所有类型细胞的潜能,有希望成为细胞器官移植、基因治疗的种子源细胞.自1998年首次成功建立hESCs系以来[1-2],针对hESCs建系及其临床应用的伦理学、安全性和有效性等问题,科学家们进行了广泛而卓有成效的研究.

  • 成人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研究进展

    作者:李妍;邱录贵

    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的典型特点为细胞遗传学出现特异性Ph染色体,Ph染色体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的出现频率仅为3%~5%,随年龄增长比例逐渐升高,至成年时达到20%~30%,年龄超过50岁者甚至高达50%[1-2].

  • 精神科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作者:刘玉平;王旭荣;赵素华

    目的:了解精神科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应用统一编制的一般状况调查表、焦虑自评量表(SAS)、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某精神病专科医临床一线工作的护理人员,共计636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636例精神科护理人员中检出有心理问题的达20.1%;SCL-90中各因子得分除恐怖因子外,其他因子分均高于国内正常人的水平,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P<0.01);工作年限与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意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精神科护理人员心理问题较普通人群高,社会应该给予充分关注.

  • 腹痛、腹胀、血便3天

    作者:杨敏英;汤绍辉;杨冬华

    1 病历资料患者男,62岁,因"腹痛、腹胀、血便3 d"于2007年10月4日入院.患者缘于3 d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腹痛、腹胀,腹痛呈全腹痛,以上腹部及左右下腹部为重,呈阵发性隐痛,持续约0.5~1 h,无放射性疼痛,与进食及体位无关,腹痛、腹胀于排便排气后稍缓解,伴恶心,排粉红色血便,为糊状便,约每天1次,量约150 mL/次,带特殊腥臭味,未见脓液及黏液,病程中无呕吐和里急后重感,于当地卫生站就诊,诊断为"急性胃肠炎",予消炎治疗,症状未明显好转.

  • 过熟期白内障囊外摘除术5例临床分析

    作者:毛肖丽

    笔者在2005-2007年间共对5例6眼过熟期白内障施行晶体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取得较好效果.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共5例6眼,其中男2例3眼,女3例3眼.年龄78-85岁,平均82.2岁,晶体呈乳白色混浊,坐位或站位时可见棕黄色的晶体核沉于囊袋下方,随体位变化而移动,有3例可见前房闪辉呈五彩颜色,前房较深.

  • 氯霉素局部用药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宫颈支原体感染的疗效

    作者:解颖

    研究表明宫颈支原体感染与宫颈炎、盆腔炎、不孕症的发病存在相关性,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妇产科工作者在不断研究宫颈支原体感染的治疗方法.本文对宫颈支原体感染的200例患者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疗效,现报告如下.

实用医学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