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

实用医学杂志

The Journal of Practical Medicine 실용의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广东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54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5725
  • 国内刊号: 44-1193/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46-4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7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实用医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苏焕群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经阴道修补和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直肠前突性便秘临床疗效的比较

    作者:邹劲林;彭培建;莫湘琼

    目的 探讨直肠前突所致出口梗阻型便秘(ODS)患者经直肠下端黏膜环切术(PPH)和经阴道修补加强直肠阴道隔治疗后直肠前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87例直肠前突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A和B组,分别采用经阴道修补和PPH方式修补治疗.比较其疗效和Longo's ODS评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评分、需用止痛药次数、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结果 B组1和3个月痊愈加显效率分别为:87.5%和90%优于A组(77.5%和80%,P<0.05),住院费用B组高于A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两组无统计学差异外,上述其余指标B组均优于A组(P<0.05).结论 两种术式均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手术成败关键时彻底消除直肠阴道之间的薄弱区,尽可能加强支持的同时,勿引起直肠和阴道的狭窄.相对于经阴道而言,笔者认为PPH在处理直肠前突引起便秘时更加彻底,疗效更加显著.

    关键词: 直肠前突 手术 疗效
  • 初次单侧单髁置换术后隐性失血危险因素的分析

    作者:朱东平;杨伟毅;潘建科;袁溢霖;吴柯柯;李泽晖;刘军;郭达;曹学伟

    目的 探讨影响单髁置换术后隐性失血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科行初次膝关节内侧髁置换术的273例患者行回顾性研究,其中男79例,女194例,年龄46~87岁,平均(67.21 ± 8.23)岁.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根据Nadler公式计算血容量,再结合Gross方程计算术后3 d的隐性失血量;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隐性失血量为(75.36 ± 10.21)mL,术后总失血量为(187.35 ± 60.31)mL.性别、体质指数(BMI)及假体类型为单髁置换术后隐性失血的危险因素.结论 单髁置换术后的隐性失血量与性别、BMI及假体类型相关;对于男性及肥胖患者应积极采取全程出血管理,更合理地选择假体类型.

  • 不同联合治疗方案治疗高频下降型突发性聋患者的疗效比较

    作者:徐桂丽;胡德峰;曹祖威;林道冠

    目的 考察不同联合治疗方案对高频下降型突发性聋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12月至2017年5月高频下降型突发性聋患者82例,对照组采用激素、利多卡因、金纳多联合治疗方案,观察组采用全身激素、局部激素联合高压氧治疗,对两组治疗方案患者平均纯音听阈改善,并发症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记录并比较.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受损频率的平均纯音听阈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t 对照组=10.28,P=0.00;t 观察组=11.06,P=0.00),但两组患者的听力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80,P=0.698).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3.41%,观察组为68.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30,P=0.816),但痊愈率方面观察组(26.83%)较对照组(7.32%)更高(x2=2.05,P=0.040).两组治疗方案患者的并发症(耳鸣、耳闷)改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耳鸣=0.000,P=1.000;x2耳闷=0.000,P=1.000),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激素联合高压氧治疗方案用于高频下降型突发性聋治疗的效果好,用药安全,且可有效改善患者耳鸣、耳闷并发症.

  • 甲状腺乳头状癌中PRL-3表达与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及淋巴管生成的相关性

    作者:孙振华;蒋华平;陶文华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PRL-3表达与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和淋巴管生成的关系.方法 采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7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及20例甲状腺腺瘤组织中PRL-3、巨噬细胞标记物CD68和淋巴管内皮标记物D2-40的表达,并对性别、年龄、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病理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甲状腺乳头状癌、甲状腺腺瘤中PRL-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4.3%和15.0%,二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甲状腺乳头状癌中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密度高于甲状腺腺瘤中的密度(P < 0.01);D2-40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高于在甲状腺腺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P <0.01).甲状腺乳头状癌中PRL-3、CD-68及D2-40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1),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无关.结论 甲状腺乳头状癌中PRL-3表达与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及淋巴管生成呈正相关,其可能在肿瘤的侵袭进展及淋巴转移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疗效及对患者微环境相关指标的影响

    作者:梁峰;张玮;李飞;聂双发;高晓斌

    目的 探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微环境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择于我院收治的128例腹股沟疝患者,每组64例.对照组行传统疝修补术,观察组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术后1d微环境相关指标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1),手术时间则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术后同时点相比,观察组术后1、3 d VAS评分均有明显降低(P<0.01).与对照组术后1 d比较,观察组的血清β-内啡肽(β-EP)水平显著降低,总抗氧化能力(T-AOC)、生长激素(GH)、胰岛素(InS)水平显著升高(P<0.01);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的组织抑制剂(TIMP-1、TIMP-2)水平显著降低(P<0.01).观察组急性尿潴留、阴囊积液、术后疼痛发生率及术后复发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降低(P<0.01),两组低热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疗效显著,并发症少,复发率低,且对微环境相关指标影响较轻.

  • 腹膜透析患者发生代谢综合征的影响因素

    作者:韦海媛;黎伟;甘兰;蒙东梅;潘玲

    目的 了解腹膜透析(PD)患者代谢综合征(MS)的发生情况,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及第二附属医院随访的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104例,分为MS组(12例)和非MS组(92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差异,分析影响PD患者发生MS的相关因素.结果104例患者中,MS组12例(11.5%),MS组与正常组比较,年龄、尿量、血磷及尿酸有统计学意义.超重组20例(19.2%),年龄、高密度脂蛋白、磷及血清铁较正常组有统计学意义,血脂紊乱31例(29.8%),白蛋白、尿酸及D/P较正常组有统计学意义.高血糖者10例(9.6%),血红蛋白和舒张压较正常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年龄、血磷是PD合并MS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 PD合并MS者具有高龄、高尿酸、高血磷及尿量减少等特点.年龄及血磷是腹透患者发生MS的重要影响因素.

  • VEGF基因调控TGF-β1信号转导通路在鼻咽癌转移中的机制及临床意义

    作者:黄中;邵汛帆;郑乃莹

    目的 本研究探讨鼻咽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与鼻咽癌患者临床特点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法检测96例局部中晚期鼻咽癌组织中VEGF、TGF-β1的表达情况,结合其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其相关性并对其预后进行多因素综合分析.结果 VEGF阳性的表达率66.7%、TGF-β1阳性的表达率53.1%.VEGF和TGF-β1在中晚期鼻咽癌的表达成正相关.VEGF和TGF-β1均与淋巴转移有显著相关性.用Cox单因素相关分析VEGF、TGF-β1对MFS的影响.结果显示,VEGF阳性为不良预后因素(P<0.05).用Cox多因素相关分析年龄、性别、淋巴转移、局部侵犯、VEGF和TGF-β1对MFS的影响.结果显示:VEGF阳性为不良预后因素(P<0.01).结论 通过对鼻咽癌组织当中VEGF和TGF-β1蛋白的表达情况的检测,可能有助于对鼻咽癌转移的预测及预后评价.

  • ABCB1基因多态性与美托洛尔临床疗效的相关性

    作者:郑林依;王爽;张峰;唐杨玲;苏小玉;许嘉钰;杨军

    目的 探讨ABCB1基因C3435T多态性与美托洛尔临床疗效的相关性,为精准化治疗高血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原发性高血压病1级或2级伴静息心率>80次/min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ABCB1 C3435T基因型分为CC组(n = 40)、CT组(n = 57)、TT组(n = 16),给予所有受试者口服美托洛尔缓释片47.5 mg/d,1周后测美托洛尔的血药浓度,4周后对所有受试者进行随访,记录下治疗前后患者的平均血压和平均心率值,并比较治疗前后血压和心率的变化,分析临床疗效.结果 与CC组比较,TT组标准血药浓度、TT组平均收缩压治疗前后的压差值、CT组平均收缩压治疗前后的压差值、TT组平均舒张压治疗前后的压差值、CT组平均舒张压治疗前后的压差值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治疗后,CC组降压疗效明显优于T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32,P=0.013).3组心率达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84,P=0.785).3组平均心率治疗前后的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278,P=0.293).结论3组基因型患者表现的差异性结果,体现了ABCB1基因C3435T的不同基因型与美托洛尔药物的临床疗效有关,为精准治疗高血压提供了新的思路及理论依据.

  • 有或无背景剂量患者自控静脉镇痛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

    作者:谢创波;周扬;徐岩;贾济;曹明;曹汉忠;屠伟峰

    目的 观察有或无背景剂量地佐辛复合氟比洛芬酯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纳入结直肠癌患者60例,术后行PCIA,药物配方均为地佐辛0.6 mg/kg+氟比洛芬酯3 mg/kg+生理盐水至120 mL.随机分为两组:常规背景剂量组(CB组)和无背景剂量组(NB组).术后观察48 h.记录术后各时间点NR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镇痛泵按压次数和镇痛药物累积消耗量,术后补救镇痛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和镇痛总体满意度.对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首次排气时间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与CB组比较,NB组患者术后各时点NRS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术后24和48 h时Ramsay镇静评分显著降低(P<0.05),镇痛泵按压次数显著增加(P<0.05),补救镇痛次数显著增加(P<0.05),术后24和48 h镇痛药物累积消耗量显著降低(P<0.05),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显著延长(P<0.05),满意度显著降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与术后24 h活动NRS评分和性别显著相关(P<0.05);首次排气时间与BMI、术中补液量和年龄显著相关(P<0.05).结论 地佐辛复合氟比洛芬酯用于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手术术后镇痛,有背景剂量PCIA镇痛效果好,更适用于术后镇痛.

  • 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诊断、治疗及预后风险因素分析

    作者:陈斌;王春华;王小农;何晓

    目的 探讨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外科诊治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118例原发性十二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肿瘤位于球部、降部、水平部、升部分别为7、92、12、7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十二指肠节段性切除、姑息性短路手术分别80、18、20例.术前十二指肠镜检查诊断正确率为83.02%、十二指肠低张造影诊断正确率为79.42%、腹部增强CT检查诊断正确率为47.46%、B超检查诊断正确率为29.41%.结论 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好发部位在降部乳头周围区,以腺癌为主.纤维十二指肠镜、十二指肠低张造影是诊断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主要方法.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首选治疗方法.肿瘤的浸润深度、淋巴转移、根治手术是影响患者术后预后的独立因素.

  • 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启动子区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结直肠癌化疗致恶心呕吐的易感性

    作者:魏宜胜;周亚光;王绮雯;张啸;罗敏睿

    目的 分析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启动子区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s956304基因型与结直肠癌化疗致恶心呕吐(CINV)的易感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4年4月166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位点rs956304基因型及临床病理因素.基因测序分析位点rs956304基因型,卡方检验分析结直肠癌CINV与rs956304基因型及各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Logistic多因素风险模型进一步分析位点rs956304基因型对结直肠癌CINV的独立影响.结果 卡方检验显示中到重度CINV与rs956304基因型相关(P=0.011).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AG+GG基因型相比AA基因型发生中到重度结直肠癌CINV的风险明显增高(OR=3.215,95% CI:1.202~8.599,P=0.020).结论 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启动子多态位点rs956304 AG+GG基因型是发生中到重度结直肠癌CINV的独立危险因素.

  •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王洪波;刘苗;徐明垚;郭银;潘夏;胡俊杰;陈清波

    目的 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可能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2年10月至2016年10月湖北省肿瘤医院内镜科采用ESD治疗的138例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资料,分别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引起迟发性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 ESD治疗的138例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患者中,10例发生迟发性出血,发生率为7.2%.卡方检验发现,发生迟发性出血组和未发生迟发性出血组在病灶位置(P=0.022)、病灶黏膜下层纤维化(P=0.016)、术中有无明显出血(P=0.032)及是否熟练手术者(P=0.045)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以上四个危险因素经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后发现,病灶位于直肠(P=0.003,OR=4.64, 95% CI:1.71~12.58)及病灶黏膜下层重度纤维化(P=0.009,OR=4.83,95% CI:1.49~15.60)是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ESD术后发生延迟性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病灶位于直肠及病灶黏膜下层重度纤维化的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患者ESD术后易发生迟发性出血.

  • 36周前分娩的宫内生长受限孕妇羊水促红细胞生成素与新生儿不良结局的关系

    作者:袁晓兰;刘国成;张丽;齐一鸣;侯亚萍;段红丽

    目的 评估孕周在28~36周之间,提前分娩的宫内生长受限(FGR)孕妇羊水中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浓度与新生儿不良结局的关系,探讨其在分娩时机选择上的潜在临床意义.方法 对我院产科2011年-2016年期间,因合并宫内生长受限而于28~36周期间分娩的单胎妊娠孕妇8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研究对象均于剖宫产时或剖宫产前一周内采集羊水,测定EPO浓度,按经典划分方法以<27 IU/L为正常组,≥27 IU/L为增高组.观察羊水EPO浓度与胎儿生物物理评分,脐动脉多普勒波形异常,血气参数及新生儿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 对于28~36周分娩的FGR妊娠孕妇而言,羊水EPO浓度增高组的新生儿复合不良结局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浓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9,P=0.002).相关性分析发现,羊水EPO浓度与脐动脉血PH值(P<0.001,r=-0.908)和碱剩余(P<0.001,r=-0.624)呈负相关关系,与PCO2呈正相关关系(P < 0.001,r = 0.631),与PO2则无明显相关性(P = 0.068,r =-0.197).另外,羊水EPO浓度增高与胎儿生物物理活动评分及脐动脉多普勒波形异常亦无明显的关系.结论 对于孕36周前的FGR妊娠孕妇,羊水EPO浓度的异常增高与新生儿不良结局有密切关系.羊水EPO浓度的监测有望成为明确其胎儿缺氧的一个额外指标,可帮助决定分娩的时间.

  • 甲状腺癌基因检测在甲状腺结节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张红梅;周红燕;汪佩;喻佛定;王娟娟;易兰

    目的 评价甲状腺癌基因检测及其联合细针穿刺抽吸活检(FNAB)和彩色超声在甲状腺结节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1例甲状腺结节手术病例,根据术后病检分为良性结节和恶性结节,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和ROC工作曲线评价诊断指标:术前FNAB、甲状腺癌基因检测、彩色超声特征及其联合诊断模型的AUC、灵敏度、特异度.结果61例患者,良性甲状腺结节组31例,恶性结节组30例.与甲状腺癌显著相关的诊断指标及其AUC分别是:癌基因检测0.915(95% CI:0.814~0.971)、细针穿刺细胞学0.813(95% CI:0.691~0.902)、低回声0.657(95% CI:0.523~0.775)、结节大小0.623(95% CI:0.488~0.745),联合诊断模型AUC为0.957(95% CI:0.871~0.993),所建的联合诊断模型价值高,其灵敏度为93.1%,特异度为90.3%.结论 术前癌基因检测、细针穿刺细胞学和彩色超声的联合诊断可提高甲状腺癌的的检出率,减少不必要的手术.

  •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伴反应性垂体增生、高催乳素血症1例

    作者:赵胜男;郭晖

    患者女,24岁,因"月经失调4年余,发现鞍区占位性病变4d"入院.4年前出现月经失调,月经周期约4~5个月,月经期为5~7d,量少,伴有记忆力减退、怕冷、乏力、易困倦,体质量增加(约10 kg),查催乳素升高、甲状腺功能提示甲减,垂体增强核磁提示垂体瘤可能性大,为进一步诊治来我院神经外科就诊,行各项垂体激素检查后转入我科治疗.11岁后身高未长.结婚5年未孕.家族无类似疾病史.查体:身高134 cm,体质量50 kg,体质指数27.9 kg/m2.智力正常,皮肤干燥、粗糙,舌质略干,唇厚,视野无明显缺损.双侧乳头按压无溢乳,腹部无紫纹,双下肢黏液性水肿.

    关键词:
  • 以头皮血肿为首发症状的原发性硬脑膜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

    作者:阮航;吴京雷;段发亮;何主强;陈晓斌

    患者女,57岁.因"发现反复增大的额部头皮血肿2个月"入院.患者撞击硬物后发现左额部头皮肿物,逐渐增大,伴疼痛,穿刺抽吸后缩小,抽吸物为暗红色血液,但1周后血肿再次增大入院.查体:神经系统查体阴性,左额部见一大小约5 cm×3 cm包块,有波动感,轻压痛,无红肿及分泌物,移动度差.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腹检查未见异常,血常规淋巴细胞分类正常.颅骨CT显示:双侧额骨受侵蚀破坏,骨板毛糙,板障可见斑片状低密度影,头皮软组织肿胀(图1A).MRI显示:肿瘤位于额骨内板下窦镰旁硬脑膜上,以左侧为主,并跨中线向右侧生长,T1WI呈稍短信号, T2WI呈稍长信号(图1B、1C),增强扫描呈明显均匀强化,略呈团块状,边界清楚,可见脑膜尾征,周围脑膜强化增厚,临近额骨板障强化(图1D、1E),头皮下可见肿胀及血肿.

    关键词:
  • 枸橼酸钾缓释片预防输尿管软镜术后输尿管支架管附壁结石的疗效

    作者:苗福启;许长宝;褚校涵

    目的 研究枸橼酸钾缓释片预防上尿路结石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后输尿管支架管附壁结石形成的疗效.方法 选取经输尿管软镜碎石治疗的肾结石和输尿管结石患者,经复查影像学检查确认为临床无意义结石(大结石直径<4 mm),将其由随机化系统分成药物组和对照组,药物组患者口服枸橼酸钾缓释片药物,每次1.08 g/片,3次/d;对照组的受试者不服用试验药物,两组患者于术后常规进行健康教育及饮食指导,观察术后3、6和16周(部分患者输尿管狭窄严重拔除输尿管支架管后出现肾积水加重重新置入输尿管支架管)拔除输尿管支架管时输尿管支架管附壁结石形成情况并观察记录患者服用药物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 术后3周因输尿管支架管附壁结石形成较少,无法行统计学分析;术后6周药物组输尿管支架管附壁结石形成重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6周药物组输尿管支架管附壁结石形成重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药物组在用药期间无严重副作用及并发症产生.结论 枸橼酸钾缓释片可有效预防输尿管支架管附壁结石,该方法安全有效,适宜应用.

  • 个体化睾酮替代疗法治疗男性迟发性性腺功能减退症患者对血清总睾酮和性激素水平的影响

    作者:冯强;邱明星

    目的 观察个体化睾酮替代疗法对男性迟发性性腺功能减退症(LOH)患者血清总睾酮(TT)和性激素的影响.方法 将78例LOH病例按照血清TT水平差异分为A组(TT<8 nmol/L)与B组(8≤TT<11.5 nmol/L),将B组随机均分为B1、B2组,采取个体化睾酮替代疗法,比较3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3组SHBG水平明显降低(P<0.05),TT水平明显升高(P<0.05),B1组TT水平高于B2组(P<0.05);3组E2、FSH水平明显降低(P<0.05),P水平明显升高(P<0.05);3组ADAM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B1组与B2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A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与其他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B2组低于B1组(P<0.05).结论 睾酮补充治疗LOH时,TT<8 nmol/L建议选择常规剂量, 8≤TT<11.5 nmol/L可选择小剂量睾酮.

  • 上调miR-493靶向E2F1抑制骨肉瘤细胞增殖及迁移

    作者:曹平

    目的 探讨miR-493对骨肉瘤细胞增殖及迁移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RT-PCR法分别检测骨肉瘤组织和骨肉瘤细胞系及其对照的瘤旁组织和成骨细胞系miR-493表达水平,瞬时转染法上调143B骨肉瘤细胞的miR-493表达水平,然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Transwell法检测细胞迁移,Tar-getscan在线分析软件预测miR-493靶基因,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靶基因及侵袭转移关键基因表达水平变化.结果 miR-493在骨肉瘤组织和骨肉瘤细胞系中的相对表达量分别高于其对照的瘤旁组织和成骨细胞系,上调miR-493抑制了143B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miR-493靶基因是转录因子E2F1,上调miR-493抑制了骨肉瘤细胞143B的E2F1、MMP-2、MMP-9基因蛋白表达水平.结论 miR-493可能通过靶基因E2F1抑制骨肉瘤增殖和迁移能力.

  • 癫痫病灶的定位研究与进展

    作者:王兆瑞;郑宽;丁季强;李卫

    癫痫为神经科常见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症状不一.随着功能神经外科的发展,顽固性癫痫的手术治疗逐渐常态化,而顽固性癫痫的手术治疗其关键在于术前对致痫灶的准确定位,术前的致痫灶定位的成功与否,直接决定了手术的治疗效果.本文从影像学、电生理及核医学三方面对致痫灶的定位方法进行综述.

  • 酪氨酸激酶介导RAC1信号通路在神经胶质瘤中的作用机制

    作者:匡梦;黄艳姣;郑兰荣

    神经胶质瘤是人类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肿瘤,其侵袭、迁移和增殖等特性是其不良预后的主要原因.证据表明酪氨酸激酶是信号传递过程中的重要因子,其家族成员的异常参与肿瘤发生的多个病理过程.异常激活的酪氨酸激酶,激活一系列下游信号通路,尤其是Ras相关的C3肉毒素底物1 (RAC1),引起级联反应,细胞增殖调节紊乱,终导致肿瘤的形成.因此酪氨酸激酶/RAC1信号通路被认为是调控肿瘤细胞侵袭迁移的关键,通过针对酪氨酸激酶/RAC1的靶向药物能成为破坏肿瘤的有效途径.

  • PI3K/Akt信号通路在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影响哮喘发作中的作用

    作者:傅相均;庹芳旭;唐寅;许洁;俞捷

    近年来大量研究结果证实,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组在炎症以及肿瘤等情况发生、发展过程中均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其能够通过多种渠道对炎症的发生起到调控的作用,从而影响炎症的发生和发展.哮喘作为近年来临床中发病率极高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其也是一种常见的炎症性疾病,随着近年来对其研究的日益深入,PI3K/Akt信号通路在其发病过程中的影响作用也逐渐被证实.另外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EDs)在对哮喘的发生和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影响,故而有研究提出,在哮喘的发病过程中,PI3K/Akt信号通路与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之间有着一定的相关性.本文将就环境内分泌干扰物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来影响哮喘的发作的作用进行综述,为提高哮喘的治疗效果提供参考.

  • 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联合可吸收明胶海绵-自聚合肽修复大鼠股骨髁缺损

    作者:张志明;刘椿;伍国锋;曹延林;金扬磊;王一涵;郭家松;朱立新

    目的 探索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联合多孔可吸收明胶海绵-自聚合肽纳米水凝胶复合支架对SD大鼠股骨髁骨缺损修复的效果,为骨缺损修复提供新策略.方法30只8周龄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A组为空白对照组,B组为多孔可吸收明胶海绵-自聚合肽纳米水凝胶复合支架组,C组为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联合多孔可吸收明胶海绵-自聚合肽纳米水凝胶复合支架组.利用股骨髁骨缺损修复处石蜡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X线检查及Micro-CT扫描三维重建观察成骨效果.结果 术后影像学检查示实验组具有较好的成骨修复效果.组织学检查发现,C组出现大量新生骨,而A、B两组仅可见少量散在新生骨.结论 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作为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联合多孔可吸收明胶海绵-自聚合肽纳米水凝胶复合支架具有较好的骨缺损修复能力,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值得更加深入地研究.

  • rhPTH(1-34)对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的防治作用

    作者:孙平;邢强强;洪郭驹;杨国柱;刘楠;孙伟珊;胡伶平;邓伟民;马承红

    目的 建立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GIOP)大鼠模型及其提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联合Micro-CT和生物学技术检测rhPTH(1-34)对GIOP的防治作用.方法 SPF级SD雌性大鼠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组、甲强龙组(模型组)、甲强龙+生理盐水组(空白对照组)和甲强龙+rhPTH(1-34)组(试验组).分别对股骨近端行Micro-CT检查、组织病理染色,测定Wnt10b、β-catenin蛋白表达;提取模型BM-SCs,经rhPTH(1-34)干预后,行ALP和茜素红染色.结果 在Micro-CT中,试验组与模型组相比,前者BV/TV、Tb.Th、Tb/N降低,Tb/sp升高(P<0.05).ROI三维重建可见试验组骨小梁骨质改善,局部性修复;茜红素染色中,试验组可见骨小梁密度较模型组高、骨小梁形态较好,骨组织中Wnt10b、β-catenin表达较模型组增加(P<0.05);GIOP大鼠模型提取BMSCs予BMP-2诱导,经rhPTH(1-34)干预后,ALP和茜素红染色结果提示试验组成骨增强(P<0.05).结论 rhPTH(1-34)可通过增强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中成骨因子Wnt10b、β-catenin防治GIOP,改善微观骨性结构.

  • c-Jun氨基末端激酶通路在缺氧性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中的作用

    作者:江星伯;蒋玲;龚玲;宋坤岭;余雪云;覃远汉

    目的 通过检测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通路在缺氧性肾小管上皮细胞(RTEC)损伤中的表达,探讨JNK通路在RTEC转分化中的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RTEC,随机分为正常组、缺氧组、抑制剂组、二甲基亚砜(DMSO)组,缺氧组、抑制剂组和DMSO组放入真空罐中建立缺氧模型.分别于缺氧6、12、24 h后收集细胞;应用RT-PCR检测各组细胞α-平滑肌动蛋白(α-SMA)的mRNA表达;应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细胞JNK、pJNK、α-SMA的蛋白表达.结果 缺氧使RTEC的α-SMA mRNA和蛋白表达、JNK和pJNK的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加(均P<0.05);加入抑制剂后RTEC的α-SMA mRNA和蛋白表达、pJNK蛋白表达均显著减少(均P<0.05),JNK蛋白表达则显著增加(P<0.05),DMSO组RTEC的JNK、pJNK、α-SMA表达与缺氧组无明显差异(均P > 0.05).pJNK蛋白表达与α-SMA蛋白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 <0.01).结论 在大鼠缺氧性RETC损伤中,JNK通路可能参与了RTEC表型转分化作用.

  • 酪酸梭菌对胆汁淤积大鼠的肠黏膜通透性和紧密连接蛋白的影响

    作者:马姝丽;李小芹;王菊平

    目的 探讨酪酸梭菌对肝内胆汁淤积大鼠的肠黏膜通透性和紧密连接蛋白的影响.方法 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Con)组、模型(Mod)组、酪梭菌低(CBL)、高(CBH)剂量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灌胃α-荼基异硫氰酸盐复制肝内胆汁淤积模型,各组大鼠于造模当日开始灌胃相应药物,每天1次,连续5 d.末次给药后测定大鼠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二胺氧化酶(DAO)的活性和总胆红素(T-BIL)的含量,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Werstern blotting分析小肠组织中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和ZO-1的蛋白表达.结果 与Con组比较,Mod组血清中ALT、AST、DAO及T-BIL水平显著升高,小肠组织中Occludin和ZO-1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Mod组相比,CBL组、CBH组大鼠血清中ALT、AST、DAO及T-BIL含量明显降低,肝组织病理学明显改善,小肠组织中Occludin和ZO-1的蛋白表达增加(P<0.05).结论 酪酸梭菌对胆汁淤积大鼠肝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能改善其肠黏膜通透性,其机制可能与增加小肠组织中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有关.

  • 细菌脂多糖及高迁移率族蛋白1对小鼠巨噬细胞M1/M2极化分型的影响

    作者:黄翔雨;申晓青;ZHOU Zheng;徐平平

    目的 探讨细菌脂多糖(LPS)及信号转导通路中的下游分子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对小鼠巨噬细胞M1/M2极化分型的作用.方法 分别用LPS、HMGB1刺激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Q-PCR法检测各组巨噬细胞极化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 在LPS刺激下M1巨噬细胞极化基因NOS2、IL-6、TNF-α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1),M2巨噬细胞极化基因ARG-1、RELM-α表达水平降低(P>0.05),巨噬细胞往M1型分化.在HMGB1刺激下M1巨噬细胞极化基因NOS2、TNF-α和M2巨噬细胞极化基因RELM-α表达水平均明显增高(P<0.01).结论 LPS使小鼠巨噬细胞往M1亚型分化促进炎症的发生发展;HMGB1作为LPS的一个下游分子,在使小鼠巨噬细胞往M1亚型分化的同时也能使其往M2方向分化,提示其中存在一个负反馈调节炎症的机制,避免机体组织受到无限制破坏.

  • 动机性访谈干预应用于老年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患者中对依从性、负性情绪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作者:梅琼;沈佳庆

    目的 探讨动机性访谈干预应用于老年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患者中对依从性、负性情绪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2015年9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行常规干预的老年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患者56例作为对照组,再将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行动机性访谈干预的老年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患者56例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干预前、干预1个月后治疗依从性、负性情绪和生存质量变化.结果 观察组干预1个月后治疗依从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1个月后各负性情绪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各生存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机性访谈干预应用于老年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患者中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治疗依从性,减轻负性情绪,改善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 美沙酮维持治疗的海洛因使用者睡眠情况调查

    作者:黄巧芳;聂莎;黄杏笑;王达平;陈燕玲

    目的 分析既往海洛因使用者美沙酮维持治疗期的睡眠现状.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美沙酮维持治疗患者120例,将其设为观察组;另外选取健康志愿者6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人员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SAS焦虑自评量表评定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的PSQI总分、焦虑自评量表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MMT的海洛因依赖患者的睡眠质量较差,过往的吸毒史、安眠药的使用可能是影响患者睡眠质量的原因.

  • 肿瘤免疫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王虹伊;陆军

    免疫系统在调节肿瘤生长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恶性肿瘤有逃避免疫系统并且增殖和转移的能力.免疫治疗的目标是提高组织适应性免疫反应的特异性和长期记忆,以实现持久的肿瘤消退和可能的治愈.目前已经研究出了很多免疫治疗的方法,这些方法因为治疗效果明显而取得了成功,使得肿瘤免疫治疗临床研究迈上了新的台阶,增加了研究者开发更有效的免疫治疗策略的信心.

    关键词: 肿瘤 免疫治疗
  • 肺癌双能量成像、微血管密度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作者:顾艳;苗重昌;袁刚;王宗盛;周莹

    目的 探讨双能量成指标和肿瘤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及其价值.方法 对62例非小细胞肺癌行双源CT双能量扫描,根据病理结果分为有淋巴结转移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并对肿瘤标本行MVD计数和VEGF分析,分析NSCLC两组指标间差异以及与MVD及VEGF的关系.结果(1)有淋巴结转移组中,NSCLC碘浓度、NIC、动脉期斜率、MVD和VEGF参数值均大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碘浓度、NIC、动脉期斜率与MVD、VEGF均成正相关.结论 双源CT双能量成像中的碘浓度、NIC、动脉期斜率可作为术前判断肺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的重要预测指标之一.

  • 高敏肌钙蛋白T在胸痛患者急诊室留观时间的价值

    作者:罗薇;郭英;聂虎;都向阳;贺勇;聂鑫;干伟;李贵星

    目的 研究急诊胸痛患者使用高敏肌钙蛋白T(hs-cTnT)排除急性心肌梗死(AMI)时,应在急诊室留观的时间.方法 纳入2015年9月至2016年8月因胸痛就诊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急诊胸痛中心终被确诊为AMI者1082例为研究对象,以胸痛发生至急诊就诊采血为发病时间,分析不同发病时间患者hs-cTnT的水平,计算各发病时间段患者hs-cTnT水平低于传统hs-cTnT阈值(14 ng/L)的比例.结果1084例确诊为AMI患者中,hs-cTnT水平低于阈值(14 ng/L)者共计32例(3.0%),胸痛超过5 h的AMI患者hs-cTnT水平均超过14 ng/L.结论 对于急诊胸痛患者hs-cTnT水平<14 ng/L者不能排除AMI,建议在急诊室留观的时间为5-胸痛时间(h).胸痛时间超过5 h且hs-cTnT水平<14 ng/L胸痛患者可直接排除AMI.

  • 多参数核磁共振技术全面性诊断膀胱癌临床价值

    作者:张巍;王志斌;张乐;李迎春

    目的 研究多参数核磁共振预测膀胱癌肿瘤T分期及膀胱癌的浸润、局限性、淋巴结情况.方法 对55例诊断为膀胱癌患者行T2WI、DWI和DCE-MRI检查,比较其单独诊断和联合诊断膀胱癌的发生、肿瘤分期、浸润情况,并于病理诊断为标准.利用ROC曲线分析ADC值预测膀胱癌浸润情况.结果 多参数磁共振判断膀胱癌分期正确准确性(87.27%),优于DWI、DCE-MRI、HR-T2WI单独检查,多参数磁共振与病理结果一致性程度大(k=0.768),其诊断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及局限性膀胱癌的断准确度为87.27%.ADC值诊断肌层浸润性膀胱非局限性膀胱癌非局限性膀胱癌的ROC曲线AUC分别为0.989及0.984.结论 利用多参数磁共振技术确定膀胱癌T分期及判断肌层浸润、肿瘤程度具有较高诊断性能.

  • 前列地尔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慢性肾衰竭的疗效

    作者:关岩

    慢性肾衰竭主要是指肾发生实质性损害后,肾脏明显萎缩,肾功能表现出不可逆的丧失状态,酸碱、水、电解质等代谢产物无法保持平衡,终导致全身各系统受到影响而引起的综合征之一.若不及时控制病情发展,随着病情的持续加重和恶化,患者会出现末期肾功能衰竭症状,严重威胁其生命安全.就目前而言,阻止疾病进展,并尽早予以科学有效的药物进行对症治疗,是提高临床效果,改善预后的关键所在[1].鉴于前列地尔联合羟苯磺酸钙的治疗方案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控制病情发展,提高治疗效果和预后,本文进行了相关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
  • 近视力检查在屈光不正性弱视诊疗中的作用

    作者:朱勤;胡敏;化志娟;张洁莹;张晓帆

    正常情况下人的眼睛不仅能看远,而且能看清近处的物体,这种看近的能力,就称之为近视力,是视觉功能与屈光功能的重要内容之一[1].远视力及近视力,一般是协调的,相差不大,但在近视性屈光不正时,常见远视力不如近视力,有时相差很大.弱视患者中也有这种远近视力分离现象[2].弱视患者远视力均低于正常,但近视力有何特点,尚无定论,且弱视患儿的近视力检查也未受到业界人士的重视.

    关键词:
  • 急性胆囊炎穿刺后延期手术与急诊手术临床体会

    作者:陶勇;杨明;向俊峰;储成牛

    以往认为病程超过72 h的急性胆囊炎(AC),胆囊壁表现出严重炎性细胞浸润的情况[1]不适宜再行手术,但是笔者的临床工作体会,保守治疗无效超过72 h但没有超过7 d的急性胆囊炎患者,部分患者仍然可以安全地完成手术,术后没有发生明显的并发症;但对于老年患者,尤其合并心肺血管等疾病,手术耐受性极差,不能耐受手术和麻醉,部分属于手术禁忌患者,对此类患者常规手术和保守治疗难以在疗效与安全性之间取得平衡,并发症及病死率较高,对这些胆囊行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PTGD),常可取得较好的疗效.本次研究的目的为探讨急性胆囊炎手术时机的选择,为临床外科医师提供一定的依据可供参考.

    关键词:
  • 高分辨磁共振分析症状性椎动脉狭窄斑块内出血的发生

    作者:张娴娴;王雪扬;沈媛;吴莉娟;胡建斌;侍海存

    目的 应用高分辨率磁共振(HR-MRI)对比症状性与无症状性椎动脉狭窄中斑块内出血的发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HR-MRI确诊有椎动脉狭窄并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根据检查前有无与责任椎动脉狭窄相关的后循环梗死发生分为症状组和无症状组,所有患者均行三维时间飞跃血管成像确定椎动脉狭窄部位,计算狭窄处的狭窄率,并对粥样硬化斑块部位行T1加权抑脂序列成像,信号高于周围肌肉150%判定为斑块内出血,应用χ2检验或t检验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60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症状组28例,无症状组32例;两组椎动脉狭窄率对比,无症状组高于症状组[(72 ± 33)% vs. (65 ± 28)%,P=0.38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斑块内出血例数对比,症状组显著高于无症状组(9例vs.2例, P=0.024).结论 症状性椎动脉狭窄中斑块内出血发生率较无症状组高,斑块内出血可能为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

  • CWSI和IWSI型分水岭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头颅MRA特点

    作者:董斌;朱幼玲;穆燕芳;黄治飞;张留福;黄兴圣

    目的 探讨皮层分水岭脑梗死(CWSI)和内分水岭脑梗死(IWSI)的危险因素及头颅MRA特点.方法2013年1月至2016年4月收集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急性分水岭梗死(WSI)患者,按照Bo-gousslavsky分型标准,分为CWSI和IWSI.比较两组间的危险因素和头颅MRA影像学特点.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36例CWSI和11例IWSI患者.统计学分析表明,在吸烟、合并糖尿病、入院时空腹血糖水平及颈动脉斑块情况等方面,两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ICA、MCA、ACA、PCA、VA及BA狭窄等方面,两者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中CWSI组ICA狭窄的比例(37.50%)较IWSI组(13.64%)高;IWSI组MCA、ACA、PCA、VA及BA狭窄的比例分别为72.73%、59.09%、54.55%、27.27%、27.27%,均较CWSI组高.结论 CWSI的发病机制可能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颈动脉狭窄及动脉-动脉栓塞或斑块脱落微栓子清除不良有关.IWSI发病机制可能与颅内动脉的末端分支灌注压减低有关.且IWSI组合并糖尿病比例较CWSI组高,提示糖尿病对颅内小动脉损害的时间要早于颅内外大动脉.

  • 胆碱能信号调节脑梗死后自体神经干细胞分化

    作者:王建平;刘贤良;付晓杰;张帝;鲁争芳;殷椿茂;柯俊吉;满江;李思佳

    目的 探讨胆碱能信号对内源性神经干细胞(NSC)在脑梗死周围区分化的调节.方法 将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溶剂组、脑梗死+溶剂组、脑梗死+多奈哌齐组、脑梗死+阿托品组,每组25只.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术后1、7、14、21 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第3天测脑含水量,第14、28天免疫荧光观察梗死周围区或相应位置NeuN/BrdU、CNPase/BrdU、GFAP/BrdU阳性细胞数.结果 小鼠脑梗死后脑含水量增高(P<0.05),多奈哌齐处理可降低其脑含水量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P<0.05);梗死后梗死周围区NeuN/BrdU、CNPase/BrdU、GFAP/BrdU阳性细胞增多(P<0.05);对比脑梗死+溶剂组、脑梗死+多奈哌齐组NeuN/BrdU、CNPase/BrdU、GFAP/BrdU阳性细胞增多(P<0.05),脑梗死+阿托品组NeuN/Br-dU、CNPase/BrdU阳性细胞减少(P<0.05).结论 胆碱能信号促进NSCs在脑梗死周围区向神经元、少突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共同分化,减轻脑水肿,促进脑梗死后神经功能恢复.

  • 美沙芬治疗脑梗死后强哭强笑综合征30例

    作者:钟建斌;李协;钟思敏;陈炽邦;张世军;吴巧利;潘丽师

    目的 探讨美沙芬治疗脑梗死后强哭强笑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5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60例脑梗死后并发强哭强笑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盐酸氟西汀分散片20 mg/d治疗,而治疗组采用美沙芬15 mg/次,3次/d治疗.两组在治疗前及治疗后30 d采用神经病学研究中心-情绪不稳定性量表(CNS-LS)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BI)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组CNS-LS评分于治疗后30 d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1),而对照组CNS-LS评分于治疗后30 d较治疗前未见显著改善(P>0.05).同时,治疗组CNS-LS评分于治疗后30 d较对照组也有显著改善(P<0.01);两组治疗后30 d BI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美沙芬治疗脑梗死后强哭和强笑综合征有良好的疗效,并能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 脑梗死后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康复预后的关系

    作者:吴芳玲;舒晓燕

    目的 观察脑梗死后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康复预后的关系,探讨其意义.方法 检测了88例部分前循环梗死、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浓度,康复治疗6个月后,根据疗效分组,比较各组甲状腺激素浓度的差异.结果 康复预后不同,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浓度差异有显著性(P<0.01),且FT3浓度越低,康复预后越佳(P<0.01).结论 脑梗死后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下降是机体的自我保护,FT3越低,患者康复预后越佳.

  • DWI-ASPECTS预测急性期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梗死静脉溶栓患者侧支循环代偿的价值

    作者:孟媛媛;吴德云;刘迎春;陈晓辉

    目的 评价弥散加权成像Alberta早期CT评分(DWI-ASPECTS)对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的脑卒中静脉溶栓患者侧支循环建立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影像学证实为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78例,给予rt-PA静脉溶栓.采集患者临床基线数据.采用NIHSS评分、mRS评分和DWI-ASPECT评分.通过头颈CTA评估软脑膜侧支循环.结果 侧支循环代偿较好组三酰甘油、DWI-ASPECT评分明显高于侧支循环代偿较差组(P<0.05).而侧支循环代偿较好组高血压患病率、溶栓前后NIHSS评分、mRS评分明显低于侧支循环代偿较差组(P<0.05).与侧支循环代偿较好组相比,侧支循环代偿较差组梗死常累及DWI-ASPECTS中的M1~M4、M6和岛叶区域,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WI-ASPECTS预测软脑膜侧支循环建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32,截点为7.50,敏感度为81%,特异度为94.1%.结论 软脑膜侧支循环能充分保障脑皮质及皮质下区域(M1~M4、M6和岛叶)血供,DWI-AS-PECTS可有效预测急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患者侧支循环代偿.

  • 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复发与阿司匹林抵抗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朱方方;钱伟东

    目的 研究阿司匹林抵抗(AR)对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复发的影响,并分析AR产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根据TOSAT分型,选择新发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入组,予阿司匹林肠溶片(ASP)抗血小板聚集,1周后用血栓弹力图(TEG)检测血小板抑制率,并分为阿司匹林敏感(AS)组和AR组,跟踪至少6个月;根据有无脑梗死复发分为复发组和非复发组;后统计分析.结果(1)复发组AR发生率显著高于非复发组(P<0.05);(2)AR组脑梗死复发率明显高于AS组(P<0.05);(3)复发组与非复发组相关临床指标比较时,年龄、糖尿病、TC、Hcy、Apo-a在两组之间有差异(P<0.05);(4)复发组中AR和AS之间,糖尿病、LDL-C和Hs-CRP在两组间分布不同(P<0.05);(5)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糖尿病、Hs-CRP、TC是AR的危险因素.结论 AR对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复发有重要影响,尤其在伴有基础疾病等不良因素时AR更易发生,TEG能方便快速检测AR,这对及时预防脑梗死复发有实际意义.

  • 组建脑卒中中心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诊疗指标的影响

    作者:罗高权;曾凡杰;武肖娜;黎春镛;姚惠东;李波;刘雁

    目的 探讨组建脑卒中中心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诊治疗效指标的影响.方法 按脑卒中中心成立前后分成既往对照组180例患者和正式运行组245例患者,记录诊治过程各环节时间点,比较两组静脉溶栓例数、血管内介入治疗例数、入院到溶栓的治疗时间(DTN)、死亡例数、入组时NIHSS评分、4周后NIHSS评分、3个月后NIHSS评分、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结果 脑卒中中心成立后各环节所耗时间持续减少;单纯静脉溶栓例数以及DTN<60 min达标率增加,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单纯血管内介入治疗例数增加、DTN时间减少、4周后NIHSS评分减少、3个月后NIHSS评分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静脉溶栓桥接血管内介入治疗例数、死亡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3, P=0.247);在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2,P=0.406).结论 脑卒中中心成立后通过优化卒中诊疗流程,可以显著地提升医疗机构对于卒中的诊疗水平,减少卒中诊疗各环节时间,缩短DTN时间,提升溶栓率,改善患者预后,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带来更多的获益.

  • 广州社区前后循环脑梗死发病与"三高"危险因素的关系

    作者:李惠玲;邓杏艳;曾谋;安娟;方晓涛;沈粤春;田作军

    目的 探讨广州社区前、后循环脑梗死发病与"三高"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经查头颅磁共振弥散成像确诊的广州社区本地新发脑梗死患者367例.先将患者分为前、后循环脑梗死两组,以单因素及多因素方法分析"三高"等因素与前、后循环脑梗死发病的关系;再将前循环脑梗死分为腔隙性和非腔隙性梗死2个亚组,以同样方法分析这两个亚组间危险因素的差异.结果 后循环脑梗死患者中高血压的发生率(P=0.040)、大动脉粥样硬化性梗死的比率(P=0.012)高于前循环,而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低于前循环(P=0.05).且其发病与患有高血压(OR=1.767,P=0.035)及HDL水平降低更相关(OR=0.380,P=0.021).前循环中,非腔隙性梗死的收缩压(P=0.011)及舒张压(P=0.000)水平及大动脉粥样硬化性梗死的比率(P=0.000)均高于腔隙性梗死,且其发病与收缩压水平增高关系更密切(OR=1.045,P=0.001).结论 在"三高"因素中,后循环脑梗死的发病与患有高血压及HDL水平降低关系更密切;前循环中,非腔隙性脑梗死发病与舒张压、收缩压,特别与收缩压的水平升高更相关.

  •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致首发缺血性脑卒中老年患者并发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常四鹏;王炎强;耿德勤;肖成华;陆正齐

    目的 探讨老年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CAS)致首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并发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诊治的342例ICAS致首发缺血性脑卒中老年患者(≥65岁)的临床资料,以是否发生骨质疏松分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 女性、病程、单侧前循环多发梗死、受累血管支数≥2支、完全性瘫痪、迟缓性瘫痪、BI指数在骨质疏松组与非骨质疏松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病程、受累循环部分、瘫痪程度、肌张力状态是ICAS致首发缺血性脑卒中老年患者并发骨质疏松的独立危险因素(OR=3.459、2.486、4.540、3.819、3.699,P<0.05).结论 ICAS致首发缺血性脑卒中老年患者并发骨质疏松与多种危险因素有关,性别、病程、受累循环部分、瘫痪程度、肌张力状态是其独立危险因素,为及早预防骨质疏松提供了依据.

实用医学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