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肿瘤学 >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现代肿瘤医学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Journal of Modern Oncology 현대종류의학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国抗癌协会 陕西省抗癌协会 陕西省肿瘤防治研究所 陕西省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91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672-4992
  • 国内刊号: 61-1415/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52-297
  • 曾用名: 陕西肿瘤医学
  • 创刊时间: 199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现代肿瘤医学》编辑部
  • 出版地区: 陕西
  • 主编: 李树业
  • 类 别: 肿瘤学
期刊荣誉:
  • 甲状腺髓样癌的分子诊断及研究进展

    作者:许俊锋;彭学姣;张琨;常伟勤

    甲状腺髓样癌是起源于甲状腺滤泡旁细胞(C细胞)的常见的神经内分泌肿瘤,早期即可出现颈部淋巴结及远处器官转移,预后较差.因此选取合适的诊断方法、特异性标志物及相关基因检测等手段早期诊断,对于髓样癌治疗方案的选择及改善预后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针对相关文献及指南,就甲状腺髓样癌的分子诊断及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头颈部肿瘤低剂量CT的临床应用进展

    作者:胡启云;董越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肿瘤等疾病发病率增加,CT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随之带来的CT辐射对患者的损害日益显著.患者在CT扫描过程中受到的辐射损害日趋得到关注.头颈部是CT扫描常用的部位之一,低剂量CT在头颈部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临床的重视,本文就低剂量CT扫描技术在头颈部肿瘤疾病的临床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 GDF15在肿瘤骨转移中的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段炼;庞海林;陈文娟;曹培培;张贺龙

    恶性肿瘤患者常常死于肿瘤转移所造成的并发症而非原发灶,在我国,居民防癌意识不强,大量的患者在就诊时已处于肿瘤的晚期阶段,因此恶性肿瘤的死亡率持续升高.肿瘤常转移到骨组织,一旦发生骨转移,SREs等并发症将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然而,现阶段对于肿瘤骨转移的诊疗水平却十分有限,其相关机制更是知之甚少.GDF15在肿瘤中的作用被我们逐渐认识,而它同时又在包括骨转移在内的几种骨相关疾病中被报道,因此GDF15极有可能在肿瘤骨转移中扮演重要角色.本文将对GDF15在肿瘤骨转移及相关疾病中的争议作用和机制作一综述.

    关键词: GDF15 肿瘤 骨转移
  • MRI技术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张毅;罗娅红

    乳腺癌作为女性恶性肿瘤的常见病,其发病率和发病人数表现出逐年递增趋势.伴随诊治技术及方案的改进,乳腺癌的诊治方式、疗效监督及预后评估等各方面都有了显著提升,从而也对乳腺癌临床早期诊断的检出率及分期的准确率有了较高的要求.医学影像技术尤其是MRI检查在乳腺疾病诊治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和新应用,乳腺MRI检查技术的角色和作用显得越发重要.MRI基础及功能序列扫描等多种辅助检查,多角度、全方位提供病灶相关解剖、血流动力学、功能及代谢等信息.因而需要全方面熟悉MRI检查技术在乳腺癌诊治中的应用现状,才能使之合理高效的运用于临床诊断、术前分期、治疗方案选取及疗效评估等各方面.

  • 早期姑息治疗在肺癌治疗中的积极作用

    作者:沈才路;白静慧

    肿瘤姑息治疗医学是一门独立临床学科,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其列入全球癌症预防和控制策略的发展纲要.目前作为肺癌多学科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姑息治疗已被认为应当贯穿诊治的全程.相关随机对照试验表明,早期姑息治疗不仅可以使患者的生存期获得延长,其和照顾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改善,抑郁症状减少,同时也让医疗资源得以合理分配,在肺癌的治疗中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本文对姑息治疗的概念、理念的转变、肺癌姑息治疗的方式、与抗癌治疗的关系及不同阶段肺癌患者接受早期姑息治疗的意义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肺癌的综合治疗提供参考.

  • UBE2C在结直肠癌中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作者:魏震;苌婉梅;郭小雨;王前;张惠卿

    世界范围内,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的发病率在恶性肿瘤中排名第三,其死亡率位居第四.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的改变,CRC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尽管CRC早期诊断有所改善,但转移性CRC患者的总体5年生存率仍然很低.泛素蛋白酶体系统(ubiquitin proteasome system,UPS)是细胞质和细胞核内的一种依赖ATP的蛋白质降解途径.它通过泛素化-蛋白酶体-去泛素化机制调节其降解的蛋白质以维持体内的稳态.当调节的蛋白质失去稳定性时,会诱发癌症等疾病.泛素偶联酶(UBE2C)又名泛素结合酶10(UBH10),它在UPS中具有重要的生物学作用,是细胞周期进展和周期蛋白降解所必需的.UBE2C在CRC患者组织中高度表达,并且与肿瘤细胞的增殖、凋亡、侵袭性、预后和放化疗敏感性相关.目前已经证实UBE2C可作为CRC诊断、预后、淋巴结转移的潜在肿瘤标志物及CRC基因治疗的新靶点.本文就近年来关于UBE2C在CRC中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 乳腺癌转移形成的分子机制及器官特异性

    作者:郭继雪;康欣梅;张清媛

    尽管人们在恶性肿瘤的治疗方面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但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会发生转移.转移是一个复杂的,多步骤的生物过程,涉及大量的基因和生物分子.但人们对其机制的认识是零散的,我们需要扩大研究以改善转移的预防及治疗,从而改善癌症患者的生存.为了提高癌症患者的长期生存率,必须重点针对转移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以及转移级联的具体步骤,通过在目前的治疗中增加新的方式来根除已确定的转移灶,如免疫疗法或靶向疗法.或是通过靶向转移级联和器官特异性的特定步骤来防止肿瘤细胞向二级器官的播散,同时干扰散播癌细胞适应新微环境的能力来阻断其在次生器官的定植和随后的生长.总之,转移过程中组织特异性信号的识别将为新的治疗策略开辟道路.在这里,我们将回顾近在该领域的进展,特别强调乳腺癌转移形成的分子机制及器官特异性进展.

  • 细胞色素p450家族基因多态性与他莫昔芬临床疗效的关系

    作者:许馨元;蔡莉

    目前,他莫昔芬广泛用于雌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可大幅度降低患者的复发和死亡,已成为抗雌激素治疗的标准用药.p450酶系是他莫昔芬代谢的关键酶,从而影响他莫昔芬的治疗效果.临床上对他莫昔芬治疗的个体反应性存在高度差异,可能与p450家族基因多态性有着密切联系.本文主要对CYP2D6、CYP3A4/5、CYP2C19基因的多态性与他莫昔芬的代谢及疗效之间的关系进行简要阐述.

  • 癌相关成纤维细胞促进肿瘤进展机制的研究

    作者:朱慧;刘海霞

    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与肿瘤微环境密切相关.癌相关成纤维细胞(carcinoma-associated fibro-blasts,CAF)是肿瘤微环境中丰富的细胞成分,并且具有来源、表型和功能异质性,它主要通过产生和分泌各种趋化因子以及促进上皮间充质转化从而在肿瘤的发生、血管生成、耐药性、侵袭和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许多研究证实CAF在促进肿瘤进展中起重要作用,但其作用机制尚未明确.本文就CAF促进肿瘤进展的潜在机制进行概述,以期发现新的治疗靶点,为肿瘤的诊治提供新的思路.

  • 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的治疗现状

    作者:田东立;李丰鑫;窦磊;庞晓燕;董海燕;苏英杰;张颐

    宫颈上皮内病变是与宫颈癌密切相关的病变,目前治疗方法以宫颈锥切为主,其余疗法应用不多且治疗效果有待考证,本文介绍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治疗现状,旨在对治疗宫颈上皮内病变有一定参考价值.

  • 外泌体在胰腺癌中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作者:刘鹏;武云昊;韩佳宏;刘鑫璐;谭晓冬

    外泌体是一种双层脂质膜连接囊泡样小体,存在于各种体液中,参与细胞及肿瘤微环境之间的物质运输和信号传递.外泌体含有多种生物活性分子,包括脂质、蛋白质、DNA、mRNA以及非编码RNA,可以通过这些活性分子影响肿瘤的发生和发展,甚至可以影响肿瘤的治疗.胰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侵袭性强,预后较差,死亡率高.胰腺癌来源的外泌体是胰腺肿瘤微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促使胰腺癌细胞成功逃避细胞凋亡的重要因素,并且可以促进肝脏转移微环境的形成.近年来,与胰腺癌相关的外泌体逐渐成为新的研究热点,研究发现外泌体有望成为早期胰腺癌筛查的新型生物学标志,并将为胰腺癌靶向治疗提供可行的技术基础.

  • microRNA-29a在结核性与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和疗效预测中的价值

    作者:焦昕;刘宁

    目的:研究microRNA-29a在鉴别结核性胸腔积液和恶性胸腔积液中的作用,探索microRNA-29a在预测结核性胸腔积液疗效中的价值.方法: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就诊于我院的48例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和40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用Trizol试剂提取胸水、血及痰中RNA,利用RT-PCR技术检测microRNA-29a的相对表达量,分析在结核性胸腔积液和恶性胸腔积液中表达的差异,对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进行胸腔穿刺抽液及2HRZE/10HRE方案抗结核治疗,动态检测microRNA-29a在血中表达的变化,分析其与患者疗效之间的关系.结果:microRNA-29a在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外周血清和胸腔积液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痰中的表达无明显差异,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给予穿刺抽液及抗结核治疗后,外周血中microRNA-29a的表达下调.结论:血及胸水中microRNA-29a的表达量有助于鉴别结核性胸腔积液和恶性胸腔积液,血中microRNA-29a的表达变化有助于预测结核性胸腔积液疗效.

  • 广泛期小细胞肺癌一线化疗肿瘤缓解深度与生存期的相关性

    作者:徐龙;张冠中;谢晓冬;郑振东

    目的:分析广泛期小细胞肺癌一线化疗后肿瘤缓解深度与患者生存期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符合入组条件的50例初治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Spearman秩相关检验评价广泛期小细胞肺癌化疗后肿瘤缓解深度与生存期的相关性,应用Log-rank检验比较不同肿瘤缓解深度对生存期的影响,应用COX比例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肿瘤缓解深度与PFS及OS均呈中等程度相关.不同缓解深度患者的生存期存在统计学差异.体重减少(P<0.0001)、缓解深度(P<0.001)为无进展生存期的独立影响因素;体重减少(P<0.0001)、体力状态(P=0.0012)、缓解深度(P<0.001)、化疗周期(P=0.0002)、二线治疗(P=0.0067)为总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广泛期小细胞肺癌一线化疗后肿瘤缓解深度对患者生存期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金银花水煎液对放射性食管炎患者的免疫调节作用

    作者:宋长亮;杜雪菲;杨琼;张振军;万良刚;闫建军;谢文垚;张晓慧;杨志勇;王亚飞

    目的:观察金银花水煎液对放射性食管炎患者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选取150例食管癌放射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75例,对照组患者根据照射剂量给予相应剂量地塞米松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金银花水煎液,比较两组患者在放射治疗后,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发病程度、炎性因子(TNF-α、IL-6、TGF-β1)、免疫因子(IgG、CRP、补体C3及补体C4)、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发病程度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接受放射治疗后各炎性因子水平均升高,观察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免疫因子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IgG及补体C3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CD3+T、CD4+T及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金银花水煎液可有效抑制放射治疗引起的患者免疫功能下降情况,增强免疫水平,降低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

  • 副乳腺癌17例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作者:朱壁法;陶维阳

    目的:探讨副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乳腺科2007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7例副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诊疗及预后情况,随机抽取同期85例乳腺癌患者对照分析.结果:17例副乳腺癌患者占同期15500例乳腺癌的0.11%,中位年龄48岁,绝经患者5例,7例有肿瘤家族史,6例行改良根治术,余下患者行保留乳房的腋下肿瘤扩大切除加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组织学类型常见为浸润性导管癌14例,其他类型3例.分子分型常见为Luminal A 9例,Luminal B 2例,HER-2型2例,三阴型4例.病理分期常见为III-IV期12例.副乳腺癌患者3年无病生存率(disease free survival,DFS)为27.9%,明显低于常规乳腺癌3年DFS 70.8%(P<0.05),与腋窝淋巴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副乳腺癌发病率低,发病部位隐匿,易出现漏诊和误诊,易出现淋巴结转移,预后较常规乳腺癌差.

    关键词: 副乳癌 诊断 治疗 预后
  • 大分割同期放化疗对局限期SCLC临床价值的Meta分析

    作者:杨海霞;邵秋菊;齐宇红;王启明;梁军

    目的:应用Meta分析评估大分割同期放化疗在局限期小细胞肺癌(limited disease small-cell lung cancer,LD-SCLC)中的价值.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PubMed、Medline、Web of science、Embase国内外数据库有关局部局限期SCLC患者大分割同期放化疗与常规分割/超分割同期放化疗对比的文献,依据入选和排除标准收集各项研究的近期疗效及生存情况,应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大分割同期放化疗的临床疗效.结果:纳入符合标准的国内外文献5篇,共包括837例患者.大分割放疗与常规或超分割放疗相比,无进展生存时间相似(P=0.95);大分割放疗可延长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总生存期(P=0.03);同时,大分割放疗不增加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和肺炎的发生率(RR=0.95,95%CI:0.63~1.42,P=0.79;RR=0.77,95%CI:0.39~1.51,P=0.44).结论:大分割较常规分割/超分割同步放化疗延长总生存时间,不增加毒性,可作为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治疗的选择模式.

  • 依西美坦和阿那曲唑在乳腺癌内分泌治疗中不良反应差异的分析

    作者:李娜;杜扬帆;李凯;闫顺朝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常用非甾体类芳香化酶抑制剂阿那曲唑和甾体类芳香化酶抑制剂依西美坦在不良反应方面的差异.方法:检索PubMed、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万方数据库中提供依西美坦和阿那曲唑不良反应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对符合标准的文献提取相关不良反应指标,应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5项研究,荟萃分析结果显示阿那曲唑和依西美坦在导致潮热、乏力、高血压、关节炎或关节痛方面无显著差异,而应用依西美坦高甘油三酯血症的发生率比阿那曲唑少19%(OR=0.81,95%CI:0.69~0.94;P=0.005),高胆固醇血症的发生率比阿那曲唑少17%(OR=0.83,95%CI:0.76~0.92;P=0.0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依西美坦比阿那曲唑较少引起高甘油三酯血症和高胆固醇血症,对于有高甘油三酯血症或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及其他心血管疾病高危因素的患者,依西美坦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多态性与乳腺癌化疗敏感性的相关研究

    作者:胡凤娣;杨继岚;谢琳;李杨;龙庭凤;沈丽达;邹天宁

    目的:观察叶酸代谢的关键酶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C677T、A1298C多态性与乳腺癌FEC方案化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收集经病理学确诊的初治乳腺癌患者104例,所有病例化疗前抽静脉血,提取DNA,用PCR-RFLP技术检测MTHFR基因型,所有患者行FEC方案新辅助或姑息性化疗2~6周期,比较疗效和基因型之间的关系.结果:104例乳腺癌患者中,MTHFR C677T T/T基因型39例(37.5%)、C/C基因型55例(52.9%)、C/T基因型10例(9.6%);T/T基因型化疗有效率79.5%(31/39)高于C/C基因型52.7%(29/55)和C/T基因型20.0%(2/10)(P<0.05).MTHFR A1298C A/A基因型41例(39.4%),A/C基因型56例(53.8%),C/C基因型7例(6.7%);各基因型化疗有效率之间无统计学关系(P>0.05).结论:本研究初步显示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对预测乳腺癌化疗效果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大蒜提取物S-烯丙基-L-半胱氨酸对小鼠放疗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作者:尚志梅;张丰春;赵斌;杜忠海

    目的:研究大蒜提取物S-烯丙基-L-半胱氨酸(S-allyl-L-cysteine,SAC)对小鼠放射治疗所致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小鼠30 d存活率实验及对造血系统、免疫系统影响实验,即小鼠受7.5 Gy剂量全身照射后,观察其存活情况及测外周血白细胞数、股骨有核细胞数、骨髓DNA含量、胸腺和脾指数的变化情况.结果:不同剂量的给药照射组小鼠30 d存活率比单纯照射组均有提高,对造血系统、免疫系统均有保护作用,特别是中剂量组存活率提高了50%,白细胞数、股骨有核细胞数、骨髓DNA含量和脾结节数分别从0.17±0.05、0.56±0.07、0.21±0.14和1.02±0.30提高到0.67±0.08、4.45±1.76、0.58±0.12和2.71±0.21,数据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SAC对胸腺、脾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结论:大蒜提取物S-烯丙基-L-半胱氨酸对放射治疗所致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BRAFV600E基因突变与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刘鹏杰;唐铭;邓智勇;张世文;冯志平;陈富坤;吕娟;刘超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发生淋巴结转移是否与BRAFV600E基因突变相关.方法:回顾性分析行手术治疗的55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有淋巴结转移(A组)和70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无淋巴结转移(B组)的患者,用免疫组化对其肿瘤组织及转移性的淋巴结进行BRAFV600E基因突变蛋白检测并通过统计学分析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与BRAFV600E基因突变的相关性.结果:A组总的BRAFV600E基因突变率(69.1%)、右侧PTMC(78.3%)、双侧PTMC的突变率(83.3%)要分别高于B组(37.1%、26.7%、42.9%)(P值均<0.05),但强阳性率(23.6%)和左侧PTMC的突变率(50.0%)与B组(11.4%、46.2%)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A组组内淋巴结转移灶BRAFV600E基因突变率无论PTMC在左侧(72.2%)、右侧(92.0%)或双侧(91.7%)的阳性率和强阳性率(30.9%)上与原发灶(50.0%、78.3%、83.3%、23.6%)均无差异(P>0.05),但总的突变率,前者(85.5%)要高于后者(69.1%)(P<0.05).结论:BRAFV600E突变是导致PTMC早期发生淋巴结转移的重要因素之一,术前或术后通过各种方法测得的BRAFV600E突变阳性预示着淋巴结转移的高风险.

  • 电针联合中药镇痛贴对癌痛动物模型的镇痛作用及可能机理

    作者:关江锋;王珊;胡作为;王兵;张介眉

    目的:考察电针联合中药镇痛贴对癌痛动物模型的镇痛作用及可能机理.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其中1组为健康大鼠,为对照组,其余3组均为骨癌痛大鼠,分别为模型组、镇痛贴组和电针联合镇痛贴组,每组20只.结果:对照组大鼠的生活状态正常,其余组大鼠活动明显降低,喜昏睡,毛色暗淡,饮食减少,体重减少,跛行明显,尤其左后肢红肿.与模型组相比,镇痛贴组和电针联合镇痛贴组的活动略多于模型组(P<0.05),体重增长介于对照组和模型组之间.与对照组相比,其余各组的自发性运动疼痛评分(spontane-ous ambulatory pain score,SAPS)均明显增高(P<0.05),随着时间的延长,SAPS增高明显(P<0.05).与模型组相比,镇痛贴组和电针联合镇痛贴组的SAPS明显降低(P<0.05).与镇痛贴组相比,电针联合镇痛贴组的SAPS明显降低(P<0.05).各组大鼠的痛阈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骨结构正常,模型组骨小梁广泛破坏,骨结构破坏严重.与对照组相比,其余各组的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和CD11 b蛋白表达水平、TLR4和CD11 b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增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镇痛贴组和电针联合镇痛贴组的TLR4和CD11 b蛋白表达水平、TLR4和CD11 b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镇痛贴组相比,电针联合镇痛贴组的TLR4和CD11 b蛋白表达水平、TLR4和CD11 b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电针联合中药镇痛贴可明显改善癌痛大鼠的疼痛感,与降低骨TLR4和CD11 b表达水平相关.

  • 缺氧诱导因子-1A上调HMGN5表达并促进骨肉瘤远处转移机制的实验研究

    作者:张珂;徐恩杰;尹佳;马骁;周许辉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 A(hypoxia-inducible factor-1 A,HIF-1 A)上调高迁移率核小体结合域5(high-mobility group nucleosome-binding domain 5,HMGN5)表达进而影响骨肉瘤远处转移的分子机制.方法:应用慢病毒感染的方式在骨肉瘤细胞系U2OS内过表达、敲低表达目的基因,我们共获得3组细胞,分别为病毒感染对照组、HIF-1 A过表达组、HIF-1 A过表达并HMGN5敲低组.通过划痕实验、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对比骨肉瘤细胞迁移、侵袭能力.应用PROMO软件预测并应用荧光定量PCR筛选确定HMGN5的转录因子,Western-blot检测HIF-1 A、HMGN5及肿瘤转移相关通路成员表达情况.结果:HIF-1 A过表达能上调表达转录因子GATA1进而促进HMGN5的高表达,高表达的HMGN5通过c-jun途径上调MMP-2、MMP-9的表达,终促进骨肉瘤细胞的迁移和侵袭.结论:HMGN5表达上调是HIF-1 A促进骨肉瘤远处转移的重要下游因素,在控制骨肉瘤转移治疗靶点的选择上具有重要的临床实践意义.

  • 抑制TPD52基因表达对结直肠癌细胞凋亡及ROS含量的影响

    作者:黄建伟;李朝辉;韩保卫

    目的:探讨抑制肿瘤蛋白D52(TPD52)基因表达对结直肠癌细胞活力、凋亡率及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含量的影响及机制.方法:正常结肠NCM460细胞作为对照细胞,分别用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人结直肠癌Caco2、SW480、HCT116、HT29细胞TPD52的mRNA及蛋白表达.以Lipo-fectamineTM 2000为载体,将抑制TPD52表达的siRNA(TPD52-siRNA)及阴性对照siRNA(NC)转染HCT116细胞,转染48 h,MTT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及ROS含量;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细胞增殖相关蛋白Ki67和PCNA及凋亡相关蛋白Bax和Survivin的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结肠NCM460细胞比较,Caco2、SW480、HCT116、HT29细胞中TPD52的mRNA及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TPD52-siRNA的HCT116细胞TPD52的mRNA及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与空白对照组和NC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NC组比较,TPD52-siRNA组细胞活力明显降低,凋亡率升高,ROS含量升高,Ki67、PCNA和Survivin的蛋白表达明显降低,Bax的蛋白表达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PD52基因表达抑制可降低结直肠癌细胞活力和诱导凋亡,机制可能与细胞内ROS水平提高及Ki67、PCNA、Survivin表达下调和Bax表达上调有关.

  • 亚砷酸钠联合粉防己碱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及机制研究

    作者:于博文;樊英怡;郭鱼波;裴晓华

    目的:探讨亚砷酸钠联合粉防己碱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方法:MTT法检测细胞活力,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Hoechst33258染色观察细胞染色质固缩情况,碘化丙啶PI单染法检测细胞周期,Western blot检测p-GSK3β、GSK3β及凋亡相关蛋白PARP、bcl-2的表达.结果:不同浓度的亚砷酸钠或粉防己碱单用均可抑制MDA-MB-231细胞增殖(P<0.01);与单独用药相比,两药联合使用可显著增强细胞增殖抑制效果(P<0.0001).两药联用可显著诱导MDA-MB-231细胞凋亡(P<0.01),细胞凋亡率呈现浓度依赖性递增,并出现细胞核染色质固缩.联合用药浓度为亚砷酸钠10μmol/L+粉防己碱4μg/ml时,S期细胞所占百分比显著增高(P<0.05);联合用药浓度为亚砷酸钠15μmol/L+粉防己碱4.5μg/ml时,G2/M期细胞所占百分比显著增高(P<0.001).联合用药后,凋亡相关蛋白PARP的表达显著上调(P<0.0001);bcl-2的表达显著下调(P<0.05);p-GSK3β、GSK3β蛋白表达均显著上调(P<0.0001).结论:亚砷酸钠联合粉防己碱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具有增殖抑制作用,其机制与诱导细胞周期S期、G2/M期阻滞、GSK3β蛋白水平上调及促进细胞凋亡有关,促凋亡作用与bcl-2蛋白水平下调、PARP蛋白水平上调有关.

  • shRNA靶向沉默ZEB2表达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降低肺癌细胞增殖活性的实验研究

    作者:杨全军;胡以利;望晓波;陈点点;李晖

    目的:研究shRNA靶向沉默E盒结合锌指蛋白2(zinc finger E-box binding homeobox,ZEB2)表达对肺癌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用shRNA-ZEB2慢病毒和shRNA阴性对照慢病毒感染肺癌细胞,Real 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沉默效果.MTT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激活型Caspase-3(Cleaved Caspase-3)、β-连环蛋白(β-catenin)、C-myc蛋白水平.用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剂处理沉默ZEB2的肺癌细胞,MTT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激活型Caspase-3、β-catenin、C-myc蛋白水平.结果:shRNA-ZEB2慢病毒可以明显沉默肺癌细胞中ZEB2的表达和转录,shRNA阴性对照慢病毒对肺癌细胞中ZEB2的表达没有影响.沉默ZEB2后的肺癌细胞增殖活性降低,细胞凋亡率升高,细胞中激活型Caspase-3蛋白水平升高,β-catenin、C-myc蛋白水平降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剂下调沉默ZEB2的肺癌细胞株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激活水平,同时可以降低细胞存活率,诱导细胞凋亡,促进细胞中激活型Caspase-3的表达.结论:shRNA靶向沉默ZEB2表达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降低肺癌细胞增殖活性.

  • 腹腔镜肝癌根治术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及对NGF、MMP-13水平的影响

    作者:梁裕团;戎祯祥;麦显强;张少凌

    目的:研究腹腔镜肝癌根治术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及对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基质金属蛋白酶-1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3,MMP-13)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65例,分别采用开腹肝癌切除术(对照组)和腹腔镜肝癌根治术(观察组),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排气时间、拔管时间、绝对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3 d时,观察组患者MMP-13、ICAM-1、NGF、PⅢP、PCT水平低于对照组;术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后,观察组患者复发率和转移率分别为15.15%、3.03%;对照组分别为28.13%、12.50%;观察组患者复发率和转移率低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肝癌根治术较开腹肝癌切除术治疗肝癌更有利于促进肝功能的恢复,可降低MMP-13及NGF水平,且恢复快,住院时间短,但复发率和转移率比较,无明显差异.

  • 长链非编码RNA lucat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于贵林;林杰;赵国华;艾福禄;王越

    目的:检测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s,lncRNAs)肺癌相关转录本1(lung cancer associ-ated transcript 1,lucat1)在胃癌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探讨lucat1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利用RT-PCR检测胃癌组织、细胞及配对癌旁组织、上皮细胞中lncRNA lucat1的表达;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判断lucat1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利用生存分析曲线描述lucat1与胃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的关系;利用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lucat1与胃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lncRNA lucat1在胃癌组织、细胞中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和胃上皮细胞;lucat1的表达与胃癌TNM分期相关(P<0.05);lucat1高表达的胃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低于低表达的患者,lucat1表达是胃癌患者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lncRNA lucat1在胃癌组织和细胞中表达升高,并与胃癌患者生存及预后密切相关.

  • 定量DCE-MRI在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疗效评估中的应用

    作者:谭静;张娅;王洪波;金雁;冯煜森;丁莹莹

    目的:评价定量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MRI,DCE-MRI)在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新辅助治疗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34例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于新辅助治疗前、后分别行DCE-MRI检查,根据肿瘤退缩分级,将其分为有反应组(mrTRG1、mrTRG2和mrTRG3)和无反应组(mrTRG4和mrTRG5).测量并比较治疗前后总体及两组间DCE-MRI定量参数Ktrans(容量转移常数)、Kep(速率常数)以及Ve(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分数)的差异.结果:34例患者,治疗后Ktrans[治疗前、后分别为(1.48±0.80)/min,(0.88±0.45)/min,P<0.001]、Kep[治疗前为(3.29±1.25)/min,治疗后为(2.12±1.18)/min,P<0.001]均较治疗前减低,有反应组、无反应组的Ktrans、Ve值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的变化差值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治疗前有反应组的Ktrans值为(1.93±0.81)/min、Ve值为0.59±0.27、治疗后变化差值相应为(-1.11±66)/min、-0.14±0.16,无反应组的Ktrans值为(0.82±0.49)/min、Ve值为0.35±0.16,相应的变化差值为(-0.03±19)/min、0.21±0.27.结论:定量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对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治疗疗效评价具有一定的价值.

  • 快速康复在不同方式胃癌根治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郑家钰;李娟

    目的:评价快速康复(fast track,FT)模式在不同方式胃癌根治手术患者术后康复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我科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行开放(OS)及腹腔镜(LS)胃癌根治手术患者各40例,随机分为FT处理组(OS+FT组、LS+FT组)和常规处理(NT)对照组(OS+NT组、LS+NT组),比较不同处理模式对术后疼痛评分、恢复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结果:OS+FT组、LS+FT组术后1、2、3、4和5 d疼痛评分均低于NT对照组,各观察时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5);OS+FT组、LS+FT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离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NT对照组(P<0.05);术后OS+FT组、LS+FT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均为10%,与NT对照组(OS+NT组20%,LS+NT组15%)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T模式有利于减少患者痛苦,加速术后恢复,未增加术后并发症风险,在不同方式胃切除手术患者围术期处理过程中安全、有效.

  • 联合检测凝血4项和肿瘤标志物在结直肠癌中的临床意义和诊断价值

    作者:王玉颖;朱晓峰;薛玉玲;王伟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凝血4项和肿瘤标志物在结直肠癌中的临床意义和诊断价值.方法:检测84例结直肠癌患者和80例结直肠良性疾病患者外周血中纤维蛋白原(FIB)、糖类抗原19-9(CA19-9)、癌胚抗原(CEA)水平;应用ROC曲线分析各指标的诊断价值.结果:结直肠癌患者术前FIB、CA19-9、CEA水平均明显高于结直肠良性疾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期结直肠癌患者FIB、CA19-9、CEA水平均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癌患者FIB水平和CEA、CA19-9水平存在着相关性.联合检测FIB、CA19-9、CEA水平可提高结直肠癌的诊断率.结论:术前肿瘤标志物及凝血4项的检测有助于鉴别结直肠良性、恶性肿瘤及监测血栓的形成,提高诊断效能,有利于早期发现与治疗.

  • 循环肿瘤细胞检测对IRE联合微球栓塞治疗肝癌的预后评估价值

    作者:曾健滢;周序珑;杨惠霏;陈继冰;牛立志

    目的:采用CanPatroTM-CTC-二代捕获技术联合RNA多重原位杂交分析检测不可逆电穿孔(irre-versible electroporation,IRE)联合载药微球经动脉化疗栓塞(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with drug-eluting beads,DEB-TACE)治疗肝癌前后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评估该诊断方法的使用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5年8月至2018年3月来我院分别接受IRE+DEB-TACE联合疗法、IRE单一疗法和DEB-TACE单一疗法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外周血进行CTCs检测.同时收集10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做对照.观察治疗前、后HCC患者CTCs改变.结果:91例HCC患者术前外周血可检测出CTCs 82例(90.1%).每5 ml血液中位数CTCs为8.5个(6.0,13.0).10名健康体检者外周血中未检测到CTCs(0.0%).术前肿瘤标志物AFP水平与患者外周血CTCs数量呈正相关(P<0.0001).三组在治疗前CTCs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一个月,三组在治疗前、后CTCs差异分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IRE+DEB-TACE组、IRE组术后CTCs均显著低于DEB-TACE组(P=0.0140,P=0.0352).结论:CanPatroTM-CTC-二代捕获技术联合RNA多重原位杂交分析可有效检测肝癌CTCs.IRE或联合微球栓塞治疗肝癌可能有助于提高短期疗效.

  • 放疗联合Keytruda、GM-CSF治疗晚期结肠癌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作者:黄胜兰;姚伟荣;曾麟;万会平

    目的:探讨放疗与PD-1抑制剂Keytruda、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M-CSF)三者联合治疗晚期结肠癌的疗效及相关不良反应,以提高临床医师对放疗与免疫治疗联合的认识.方法:总结1例男性晚期结肠癌并皮下多发转移及骨转移患者,对靶向治疗不敏感且拒绝化疗,为减轻腰椎疼痛及防止皮下肿块破溃,给予腰椎骨转移灶及右侧腹壁、左大腿根部皮下两个结节(直径约2.5 cm和3 cm)放疗,右侧腹壁肿块瘤周皮下给予GM-CSF(200μg qd),全身给予Keytru-da(100 mg ivgtt d1)治疗.观察其病情演变及转归,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治疗后可观察到全身皮下肿块逐渐缩小,腰椎疼痛缓解,但血小板出现迅速、不可逆性下降.结论:放疗与PD-1抑制剂Keytruda、GM-CSF三者联合治疗晚期结肠癌疗效显著,但需警惕其免疫相关性不良反应.

  • 多原发恶性肿瘤—乳腺肺四重癌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作者:柯传庆;彭恩兰;夏婷;熊勰;胡奇风

    目的:探讨多原发恶性肿瘤的发病特点,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减少临床漏诊误诊,延误治疗.方法:分析我院1例乳腺肺四原发恶性肿瘤的诊治经过,并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总结.结果:该例首患乳腺癌,17年后再同时患肺乳腺三重癌,终确诊为乳腺肺四原发恶性肿瘤.结论:多原发恶性肿瘤发病与宿主自身状况、环境、遗传、治疗等多因素有关,临床容易漏诊或误诊为复发癌和转移癌,治疗和预后与单原发肿瘤一样,异时性好于同时性.

  • 门诊癌痛患者阿片类药物治疗全程管理的安全性评估

    作者:袁彬;雎岩;吕云;王华;常红莉;杨茹;施常备

    目的:评价门诊患者全程管理接受癌痛治疗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对比癌痛病房创建前后门诊癌痛患者经全程评估,指导治疗,随访等全程管理的安全性.结果:全程管理后爆发痛的次数减少,毒副作用减轻,患者心境平和.结论:门诊癌痛患者全程管理是重要的,可指导患者正确服药,学会处理爆发痛及阿片类药物毒副作用的预防及处理,提高了阿片类药物的安全使用.

  • 以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样表现的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1例

    作者:魏玉萍;包慎;郭莹;李蓉;王春华;李叶琼;冶秀鹏

    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 (chronic neutrophilic leukemia CNL)是一种罕见的骨髓增殖性肿瘤,至今病例报道数较少,由于缺乏特异性分子诊断标志,既往病例诊断主要是排除性诊断,导致很多病例得不到及时正确的诊断.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进展,CSF3R 基因研究成果的问世,为 CNL 的诊断起到里程碑式的作用.以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样表现起病的 CNL 临床罕见,容易误诊为 CMML,为提高临床医师对此类疾病的认识,现分析我院诊治的 1 例此类患者,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

  • FLAG和MEA方案治疗难治复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的Meta分析

    作者:刘祥祥;张涛;王健红;张娜;郝彩霞;鲁英娟;郭华燕;段晓晖;梁蓉

    目的:系统评价氟达拉滨+阿糖胞苷+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FLAG)和米托蒽醌+依托泊苷+阿糖胞苷(MEA)方案治疗难治复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RRAML)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VIP、WanFang Data、CNKI、CBM等数据库发表的关于FLAG和MEA方案治疗RRAML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由两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个研究,299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FLAG方案和MEA方案治疗RRAML时,两者的CR[RR=1.49,95%CI(0.92,2.43),P=0.11]及PR[RR=1.38,95%CI(0.82,2.32),P=0.23]无明显差异,但FLAG方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MEA方案治疗组,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98,95%CI(1.21,3.24),P=0.006],其真菌感染率亦高于MEA组,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2.17,95%CI(1.09,4.31),P=0.03].结论:FLAG方案治疗RRAML的总有效率高于MEA方案,但其真菌感染率亦高.受纳入研究的数量及质量限制,本系统评价结论仍需进一步开展更多大样本、严格设计的随机对照试验加以验证.

  • LKB1在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张鸣;李梦琪;蒋卉男;李佳;刘卓刚

    目的:研究LKB1(liver kinase B1)基因在不同类型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情况,探讨LKB1基因与急性白血病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初次诊断的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标本32例,同时选取非恶性血液系统疾病患者骨髓标本12例作为对照组.提取骨髓标本中单个核细胞,应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两组间患者LKB1基因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患者年龄、性别及不同类型急性白血病的关系.结果:LKB1基因表达与年龄、性别无显著相关性.对照组12例中,有12例LKB1为阳性.根据疾病类型将白血病组分为3组: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组19例,其中LKB1阳性为9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组8例,其中LKB1阳性为3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组5例,其中LKB1阳性为5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追踪患者治疗效果,提示LKB1+组的1疗程CR率及2疗程CR率均较LKB1-组高,且复发难治的患者比例较LKB1-组低.结论:LKB1基因在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及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而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发病机制可能与前两者不同.LKB1阴性可能提示预后不良.

  • 凋亡抑制蛋白XIAP在急性白血病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吴修伟;张丽;陈雁;常娟;周璐;胡平;宋斌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蛋白XIAP(X-linked in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in)在急性白血病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64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XIAP水平.结果:初发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XIA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及完全缓解组(P<0.05),未缓解和复发患者XIAP水平与初诊患者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XIAP水平的变化有助于急性白血病病情及疗效的判断,可作为急性白血病疗效观察的一个新指标.

  • 骨肉瘤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血管生成素-2的表达

    作者:张小军;裴东红;王玉;纪波

    目的:研究骨肉瘤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生成素-2(Ang-2)表达的动态变化,为临床相关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铜川市人民医院和榆林市第一医院于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骨肉瘤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取两院参加健康体检的50例健康个体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对比两组患者VEGF、Ang-2含量,并比较肿瘤TNM不同分期、不同肿瘤直径及是否出现肺内转移患者上述指标含量变化.结果:两组间相比,观察组患者血清VEGF、Ang-2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分期相比,Ⅲ期患者血清VEGF、Ang-2含量均高于Ⅱb期,而Ⅱb期患者高于Ⅱa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肿瘤直径及转移相比,肿瘤直径≥5 cm患者血清VEGF、Ang-2水平高于肿瘤直径<5 cm者,且出现肺内转移患者血清VEGF、Ang-2水平高于无肺内转移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肉瘤患者血清VEGF、Ang-2含量增高,且随着肿瘤分期增加而升高,且与肿瘤直径及转移呈正相关,可为临床诊治提供重要参考.

  • 单椎体116例良恶性骨肿瘤临床及影像学分析

    作者:王筱璇;马晓文;潘历波;李海燕

    目的:分析单椎体骨肿瘤的临床特征及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单椎体骨肿瘤的认知及疾病诊断水平.方法:回顾2011年1月至2017年9月本院收治的资料完整的116例单椎体骨肿瘤.总结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理类型及影像学表现.两名放射科诊断医师分别对DR、CT、MRI诊断骨肿瘤的价值进行评价.结果:原发肿瘤93例,转移瘤23例.男62例,女54例,年龄8~75岁,平均(48.6±8.3)岁.良性骨肿瘤23例,占19.83%;中间型骨肿瘤21例,占18.10%;恶性骨肿瘤72例,占62.07%.良性骨肿瘤平均发病年龄32(11~60)岁,常见病种有骨软骨瘤、纤维结构不良;中间型骨肿瘤平均发病年龄36(20~64)岁,常见病种有骨巨细胞瘤、侵袭性血管瘤;恶性骨肿瘤平均发病年龄59(37~76)岁,常见病种有转移瘤、孤立性浆细胞瘤.CT和MRI骨肿瘤的诊断符合率均高于DR(P<0.05),CT和MRI的诊断符合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椎体骨肿瘤恶性多见,以转移瘤、孤立性浆细胞瘤为主.CT和MRI单椎体骨肿瘤诊断价值优于DR.

  • PET/CT显像在妇科恶性肿瘤术后复发及转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兰兰;郝珊瑚;张国旭;武晓丹;战莹

    目的:探讨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CT)在诊断妇科恶性肿瘤术后复发与转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中心行PET/CT检查的56例妇科恶性肿瘤术后患者的全身PET/CT的显像结果,确诊依据为术后病理结果、血糖类抗原125(CA125)持续升高水平和临床随诊结果,评价PET/CT对妇科恶性肿瘤术后复发、转移的诊断效能.结果:56例患者中,经病理结果、血CA125持续升高水平、临床随诊结果证实,肿瘤复发及转移者25例,没有复发、转移者26例,假阳性者3例,假阴性者2例,PET/CT显像在妇科恶性肿瘤术后复发及转移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分别为92.6%(25/27)、89.7%(26/29)、91.1%(51/56);转移灶分为阴道残端、全身淋巴结、远处器官转移,PET/CT显像对各转移灶的灵敏度及特异性分别为87.5%(7/8)和97.9%(47/48)、95.0%(19/20)和91.7%(33/36)、91.3%(21/23)和90.9%(30/33);PET/CT显像发现全身多部位、多器官转移的6人,改变了临床分期及治疗方案.结论:PET/CT显像对妇科恶性肿瘤术后复发及转移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对肿瘤术后复发及转移的临床分期及治疗方案的确定具有非常大的指导意义.

  • 早期左乳腺癌保乳术后仰卧位和俯卧位照射的剂量学及放射损伤的比较

    作者:黄维;马珺;于大海;宋威;黄腾

    目的:通过比较早期左乳腺癌保乳术后仰卧位和俯卧位两种不同体位的调强治疗计划中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及急性放射损伤方面的差异性,为临床选择合适的体位固定方式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01月至2017年12月江苏省中医院收治的36例早期左乳腺癌保乳术后的患者,其中18例进行俯卧位固定方式的调强放疗,18例进行仰卧位固定方式的调强放疗,全乳房剂量为50 Gy/25 f,2 Gy/f,5 f/w.后对疤痕周围2 cm给予6 MeV电子线加量10 Gy/2.0 Gy/5次,5次/周.分别评估仰卧位及俯卧位两种治疗体位的计划中危及器官的剂量及急性放射性损伤的差异性,并对两组进行随访评估生存.结果:俯卧位组左肺Dmean(721.5±11.6)cGy、V5(20.4±1.4)%、V20(15.3±6.5)%,心脏平均剂量Dmean(468.6±60.4)cGy、V30(7.4±5.6)%;仰卧位组左肺Dmean(632.4±38.6)cGy、V5(35.5±1.3)%、V20(21.2±7.9)%,心脏平均剂量Dmean(532.2±17.9)cGy、V30(9.1±2.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俯卧位组左肺Dmean、V5、V20,心脏平均剂量Dmean、V30优于仰卧位组.仰卧位及俯卧位组的术后2年局部复发率分别为5.6%(1/18),0%(0/18),无一例出现远处转移,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4.4%、100%,2年生存率都为100%.两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放射损伤方面,两组均未出现肺及心脏的急性放射性损伤,皮肤反应方面,均为1级皮肤反应,无一例出现2级及2级以上的皮肤损伤.俯卧位组及仰卧位组的皮肤损伤无明显差异.结论:相比于仰卧位放疗,在不减低生存的情况下,俯卧位放疗对肺及心脏保护得更好,且对皮肤的保护不劣于仰卧位组.

  •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计划中IMRT与VMAT单双拉弧的剂量学对比

    作者:周云泷;许敬辉;杨涛;李会超

    目的:研究容积旋转调强治疗的单双照射技术与静态固定野调强技术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计划的剂量学比较.方法:随机选取14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别设计IMRT、双弧(Plan-d)和单弧(Plan-s)三种放疗计划,在靶区95%的体积达到处方剂量的条件下,反复优化并对比分析三种计划的同侧肺、对侧肺、心脏和脊髓的剂量学分布,以及治疗时间的长短等.结果:靶区适形度指数(CI)和不均匀性指数(HI)Plan-d要优于IMRT(P<0.05),而Plan-s与IMRT并没有太大差异(P>0.05);Plan-d对同侧肺V20、V10和对侧肺V30、V20、V5的保护均优于IMRT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Plan-s与IMRT并没有太大差异(P>0.05);对于食管和心脏的保护,三种治疗技术并没有太大差异,但对脊髓的保护Plan-d和Plan-s却要优于IMRT;治疗总跳数(MU)和治疗时间(T)Plan-d和Plan-s也要少于IMRT(P<0.05).结论: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VMAT的Plan-d技术较IMRT无论是靶区剂量分布、OAR的保护还是治疗时间(T)都有着明显的优势,采用Plan-d能够极大的提高放疗增益比;若是由于其他原因没法用Plan-d技术,Plan-s和IMRT技术也是完全能够满足临床要求的.

  • 《现代肿瘤医学》征稿启事

    作者:

    关键词:
现代肿瘤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4 05 06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