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杂志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杂志

Acta Academiae Medicinae Sinicae 중국의학과학원학보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
  • 影响因子: 1.4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0-503X
  • 国内刊号: 11-2237/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2-365
  • 曾用名: 中国医学科学学院学报
  • 创刊时间: 197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刘德培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BAY11-7082及Lactacystein在CD154诱导转录因子NF-κB活化中的作用

    作者:张烜;张文;曾小峰;张奉春;唐福林;于孟学

    目的对IκB-α磷酸化抑制剂BAY11-7082及蛋白酶小体抑制剂Lactacystein在CD154诱导转录因子NF-κB活化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研究.方法应用重组CD154刺激EBV/LMP1阴性Ramos B细胞,并分别加入BAY11-7082及Lactacystein,比较其对CD154诱导NF-κB luciferase活化、IκB-α磷酸化和降解、p65磷酸化以及NF-κB亚单位进入细胞核等各环节的抑制作用.结果 Ramos细胞中BAY11-7082及Lactacystein均可完全抑制CD154诱导NF-κB luciferase活化.BAY11-7082对CD154诱导p65磷酸化、IκB-α磷酸化和降解及p50、p65和c-Rel进入细胞核均有抑制作用,而Lactacystein只抑制IκB-α降解及p65进入细胞核.结论 Ramos细胞中BAY11-7082及Lactacystein抑制CD154诱导NF-κB活化的作用机制不同.

  • 恶性疟原虫类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基因的克隆和表达

    作者:韩志富;邵丁丁;王恒

    目的克隆、表达恶性疟原虫的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同源基因PfMif.方法参照人MIF基因(Humif)氨基酸序列在P.falcip arum基因组中找到同源核苷酸序列,设计特异引物,采用RT-PCR方法从恶性疟原虫3D7株红内期RNA扩增获得Pfmif基因;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所扩增的基因;原核表达重组PfMIF蛋白,并亲和纯化.结果从恶性疟原虫RNA中扩增到Pfmif基因,长度为351 bp,编码116个氨基酸,具有MIF家族蛋白的典型特征.成功的表达及纯化了融合有GST标签的重组PfMIF蛋白.结论获得来自恶性疟原虫的MIF同源基因,初步确定PfMIF是MIF家族的一个新成员.

  • 免疫复合物对U937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表面Fc受体表达的调节

    作者:郭丽华;张伟

    目的探讨免疫复合物(ICs)对U937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表面Fc受体表达的调节.方法将U937细胞或中性粒细胞与各种免疫复合物共同孵育1 h后,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表面各种Fc受体的表达情况.结果 IgG1ICs和IgG3 ICs能上调U937细胞表面FcγRⅡ和FcγRⅢ以及中性粒细胞表面的FcγR I和FcαR I的表达.与各类免疫复合物孵育后中性粒细胞表面FcγRⅡ的表达呈降低趋势.结论免疫复合物能调节中性粒细胞和U937细胞Fc受体的表达,其中以IgG1 ICs和IgG3 ICs为明显.

  • 人乳头瘤病毒DNA载量与尖锐湿疣复发的相关性

    作者:车雅敏;王家璧;左亚刚;刘跃华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DNA载量与尖锐湿疣(CA)复发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31例初发性和32例复发性CA患者的疣体组织进行HPV6/11和HPV16/18 DNA的定量检测.结果 63例CA中,62例HPV6/11DNA阳性,阳性率98.4%.初发性CA HPV 6/11DNA载量为1.4×103~6.7×107copies/ml,平均(8.4×106±1.7×107)copies/nl;复发性CA HPV 6/11DNA载量为1.2×104~3.6×108copies/ml,平均(2.9×107±6.7×107)copies/ml.在62例HPV6/11阳性中,有7例HPV16/18 DNA同时阳性,占11.3%,其中初发性CA 2例,复发性CA 5例,初发性CA HPV 16/18 DNA载量为1.9×103~1.6×104copies/ml,平均(8.7×103±9.6×103)copies/ml,复发性CA HPV 16/18 DNA载量为1.4×105~1.7×107copies/ml,平均(5.7×106±7.1×106)copies/ml.复发性CA的HPV6/11和HPV16/18 DNA载量高于初发性CA,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HPV6/11 DNA的载量随着复发次数以及病程的增加而升高,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37和0.30.结论 HPV DNA病毒载量与CA复发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

  • hsp90α基因在染色质模板上的热诱导转录

    作者:李兆勇;代辉;杨珺;张业;吴宁华;沈珝琲

    目的在体外将带有hsp90α基因启动子的报告基因质粒pBLCAT3α1组装为染色质模板,用于研究hsp90α基因的热诱导转录.方法采用竞争性RT-PCR定量检测基因启动子活性的方法,研究染色质模板的体外组装,并比较染色质模板与裸露DNA模板上基因的转录活性.结果优化了热休克处理的HeLa全细胞抽提物在基因转录活性研究中的实验条件:用体外重组表达的染色质组装相关因子与核心组蛋白在体外与hsp90α基因启动子质粒组装成染色质;证明染色质模板的hsp90α基因体外转录水平低于裸露DNA模板,而其热诱导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在体外组装的染色质模板具有阻遏hsp90α基因转录的活性,但明显提高了该基因的热诱导表达效率.

  • 细胞因子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相关性

    作者:范列英;朱烨;仲人前;屠小卿;叶伟民;陈曲波;曾万杰;孔宪涛

    目的探讨IL-1、IL-6、IL-10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和序列特异性PCR(SSP)法,分析77例PBC患者及16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基因组DNA IL-1(+3 953)、IL-1受体拮抗剂(IL-1RN)、IL-6启动子(-174)、IL-10启动子(-592、-819、-1082)基因多态性,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PBC组IL-1RN 1,1等位基因携带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0.9%vs 79.4%,P=0.026),IL-1RN1,2等位基因携带率明显低于对照组(6.5%vs 18.8%,P=0.013),IL-1RN*2等位基因携带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6).160例健康对照者IL-6-174等位基因全部为GG纯合子;PBC患者中有4例为GC杂合子,其余73例均为GG纯合子(P=0.0036);C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38).IL-1+3 953及IL-10启动子-1082、-819和-592基因多态性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IL-1RN和IL-6-174基因多态性可能与中国人PBC的易感性相关,而IL-1(+3953)及IL-10启动子基因多态性与之不相关.

  •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中自身抗原丙酮酸脱氢酶特异性CD8+CTL表位预测及鉴定

    作者:刘海英;姚定康;屠小卿;周晔;朱烨;陈燕;范列英;仲人前

    目的鉴定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中自身抗原丙酮酸脱氢酶(PDC-E2)上的HLA-A*0201限制性CD8+CTL表位,为临床探索特异性免疫治疗奠定基础.方法应用数据库SYFPEITHI预测PDC-E2上两段涵盖B细胞表位和CD4+T细胞表位的氨基酸序列(163~184aa和36~49aa)附近可能存在的HLA-A*0201限制性T细胞表位,再通过T2细胞株、细胞增殖试验和细胞毒性检测分别分析各抗原肽与HLA-A*0201的结合力、诱导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增殖能力及抗原肽诱导的抗原特异性T细胞杀伤毒性,逐步鉴定HLA-A*0201限制性CD8+CTL细胞表位.结果数据库初步预测到5个可能性较大的HLA-A*0201限制性抗原肽,其中两个抗原肽(159~167aa和165~174aa)显示与T2细胞上HLA-A*0201分子有较高的亲和力,这两个抗原肽能刺激大部分HLA-A*0201阳性PBC患者PBMC增殖,并且由其诱导产生的CTL具有特异杀伤活性.结论位于PDC-E2内酯酰区上的KLSEGDLLA(159~167aa)和LLAEIETDKA(165~174aa)是PBC患者体内HLA-A*0201限制性的CD8+CTL表位.

  • PEPCK启动子调控的报告基因表达质粒的构建

    作者:冯凯;王姮;孙琦;肖新华

    目的构建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EPCK)基因启动子调控的报告基因表达质粒,为评价PEPCK启动子对下游基因的转录调节创造条件.方法从载体质粒pPEPCK-int中截取大小为550 bp的大鼠PEPCK启动子片段,借助过渡载体质粒PBS-PEPCK,将PEPCK启动子片段插入pGL2-Basic-Luc报告质粒.结果通过酶切鉴定及基因测序,证明pGL2-PEPCK-Luc荧光素酶表达质粒构建成功,并能够在体外表达荧光素酶.结论 pGL2-PEPCK-Luc质粒可作为体外研究PEPCK启动子转录调节的新手段.

  • 延安地区汉族人群15个STR基因座多态性分析

    作者:王振原;王芳;余荣军;李涛;贺光社;方俊邦

    目的调查15个STR基因座在延安地区汉族人群中的多态性分布,为群体学研究、法医学个体识别和亲权鉴定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应用美国ABI公司Identifiler荧光标记复合扩增试剂盒,结合PE9700扩增仪和ABI3100Avant遗传分析仪,对延安地区100名汉族无关个体的静脉血进行PCR扩增和电泳检测,并利用Genescan和Genotype软件进行自动分型.结果 15个STR基因座在延安汉族人群中的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0.005~0.550之间,基因型频率分布在0.010~0.310之间,累计耦合概率为2.5×10-17,累计非父排除率为0.999999999.结论本研究所应用的15个STR基因座在延安汉族人群中具有较高的多态性,适合于该地区的群体学研究、法医学个人识别和亲权鉴定.

  • 人胎脑中hSNF5结合蛋白的筛选、克隆及分析

    作者:张怡;杨珺;吴宁华;沈珝琲

    目的寻找在神经细胞中与染色质重塑复合物中hSNF5亚单位相结合的靶蛋白并探索其功能,为阐明hSNF5在细胞中参与染色质重塑复合物对靶基因调控的机制提供线索.方法以hSNF5为诱饵,采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人胎脑MATCHMAKER cDNA文库.测定核苷酸序列,计算机软件分析核苷酸的同源性及功能结构域.结果获得9个阳性克隆.DNA序列分析及同源性比较表明,1个克隆的序列与推导蛋白FLJ20643羧基端的mRNA同源性高达97%,4个克隆与GenBank中可编码蛋白的序列有较高的同源性,其他4个克隆编码的氨基酸顺序与GenBank中的已知序列无同源性.结论在人胎脑cDNA文库中克隆到hSNF5的结合蛋白,这些蛋白质可能通过hSNF5募集染色质重塑复合物以调节其靶基因的转录活性,及其参与的细胞功能.

  • 化疗药物增强重组可溶性TRAIL抗肿瘤作用

    作者:王明婕;刘彦信;李晓玲;史娟;刘士廉;郑德先

    目的探讨化疗药物对重组可溶性TRAIL(rsTRAIL)抗肿瘤作用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13株不同肿瘤细胞经rsTRAIL处理后,采用MTS-PMS染色法和流式细胞仪技术测定细胞凋亡率,观察肿瘤细胞对rsTRAIL的敏感性;化疗药物与rsTRAIL联合作用于敏感性不同的肿瘤细胞检测细胞敏感性的变化;免疫印迹技术分析TRAIL受体DR5蛋白表达.结果 13株肿瘤细胞中约46.2%(6/13)的细胞株对rsTRAIL敏感;化疗药物CHX、CP和8-CA可显著提高肿瘤细胞株对rsTRAIL细胞毒作用的敏感性;8-CA和TRAIL联合作用可上调DR5的蛋白表达.结论化疗药物CHX、CP和8-CA可增强rsTRAIL的抗肿瘤作用.

  • 雌、孕激素补充疗法对绝经后妇女膝骨关节炎症状的作用

    作者:宋亦军;林守清;吴志宏;翁习生;邱贵兴;陈凤领

    目的观察雌、孕激素连续联合用药对绝经后膝骨关节炎(OA)患者的疗效.方法将64例有放射学证据并有关节疼痛的绝经后膝关节OA患者(45~75岁)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每日口服戊酸雌二醇(E2V)1.0mg+安宫黄体酮(MPA)2 mg和安慰剂治疗,共6个月,所有患者均同时给予乳酸钙8片/d(相当于400mg元素钙).采用0~100mm目测模拟标尺线(VAS)方法,于用药前,用药1、3、6个月末对关节疼痛等症状程度进行评价.结果用药1个月时,治疗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在夜间睡眠痛和步行时疼痛方面的变化差异有显著性(P分别为0.036和0.035).用药6个月时,两组在夜间睡眠痛、步行时疼痛及晨僵持续时间改善程度方面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分别为0.026、0.027和0.011).结论雌、孕激素连续联合补充治疗对绝经后膝OA患者的临床症状有一定缓解作用.

  • 钠升电喷雾串联质谱技术鉴定两种髓系白血病细胞分化相关蛋白质

    作者:夏晴;王红霞;王杰;刘炳玉;胡美茹;张学敏;沈倍奋

    目的鉴定IL-6诱导小鼠髓系白血病M1细胞分化过程中出现的两种上调表达的相关蛋白质.方法 将待鉴定的蛋白质斑点从双向电泳凝胶上切下,经胶内胰蛋白酶酶切后,先进行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肽质量指纹谱分析,再通过钠升电喷雾串联质谱(nano-ESI-MS/MS)技术获得其胰蛋白酶水解肽段的串联质谱图和肽段的全长序列,串联质谱图经Micromass专用软件MaxEnt3处理后,通过Mascot查询NCBI、SWISSPROT等数据库.结果两种未能通过肽质量指纹谱鉴定的蛋白质经Nano-ESI-MS/MS技术获得了明确鉴定,分别为蛋白质Destrin和Putative.结论 Nano-ESI-MS/MS通过获得多肽序列信息在鉴定蛋白质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 突变型与野生型HPV16 DNA疫苗的免疫原性

    作者:左亚刚;王家璧;晋红中;刘跃华

    目的评价突变人乳头瘤病毒16(HPV16)E7锌指结合区后HPV16E7 DNA疫苗的免疫原性.方法将构建的野生型(pcDNA3.1/16E7)和突变型(pcDNA3.1/16ME7)DNA疫苗经肌肉免疫C57BL/6小鼠,分离脾单个核细胞,用E7特异性多肽刺激后,测定E7特异性白介素-2(IL-2)和干扰素-γ(IFN-γ)的水平及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反应.同时以未加E7多肽组作对照组.结果经E7特异性多肽刺激后,pcDNA3.1/16ME7产生IL-2的斑点数明显高于pcDNA3.1/16E7、pcDNA3.1和空白对照组.pcDNA3.1/16ME7的斑点数是pcDNA3.1/16E7的5倍多,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pcDNA3.1/16ME7产生的IFN-γ是pcDNA3.1/16E7的2倍,差异有显著性(P<0.05);LDH结果显示在E:T为45:1时,pcDNA16/E7、pcDNA16/ME7、pcDNA3.1及未经免疫的小鼠4组之间CTL细胞杀伤率分别为(28.7±1.2)%、(55±2.2)%、(12.5+2.0)%和(11.5±1.2)%,前两组与后两组中任一组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前2组之间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而未加E7多肽组,各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突变HPV16E7锌指结合区能显著增强DNA疫苗的免疫原性,是提高DNA疫苗免疫原性的策略之一.

  • 脂肪肝影像学诊断性试验的系统评价

    作者:刘云霞;王洁贞;刘建平;庞春坤;贾红英

    目的对已发表的脂肪肝影像学诊断试验研究进行系统评价,为脂肪肝的临床诊断和筛检提供决策依据.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PubMed和EMBASE,手工检索中文文献,检索日期至2002年11月.纳入所有评价人类脂肪肝影像学诊断试验的研究.2名评价员独立提取资料,按照既定的质量评价标准评价研究的质量.根据可供分析的资料,进行综合定量评价或定性评价.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共13篇,其中评价B超诊断的研究有10篇,评价增强(螺旋)CT的3篇.用调整SROC法综合评价7篇以肝活检为对照的B超诊断性试验:灵敏度为0.89(95%可信区间0.87~0.92),特异度为0.94(95%可信区间0.92~0.96),Q值为0.90;综合评价2篇以常规CT为对照的B超诊断性试验,结果显示其灵敏度、特异度和Q值分别为0.92(95%可信区间0.89~0.96)、0.88(95%可信区间0.84~0.92)和0.90.结论 B超可作为临床上诊断和筛检脂肪肝的有效方法;诊断性试验研究的方法学质量亟待提高.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营养缺乏

    作者:陈燕;姚婉贞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全世界范围内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营养缺乏是COPD患者一个常见的问题,也是关系到其预后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除体重下降外,人体测量指标结合实验室检查的综合判定指标及去脂体重、瘦体重等身体组成的分析对营养缺乏的判定具有一定的价值.目前对COPD营养缺乏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研究表明除能量/代谢失衡、组织缺氧等因素外,系统炎症及瘦素、食欲素的相互调节可能也参与其发病.在COPD患者营养缺乏的治疗方面,除营养支持外,生长激素、睾丸酮等也可作为一种治疗措施.

  • EB病毒编码潜伏性膜蛋白1的信号传导和生物学特性及与CD40的相关性

    作者:陶怡;张学光

    EB病毒(EBV)编码的癌基因LMP1可使病毒在免疫系统的细胞中长期存活,并为EBV介导的人静止B细胞永生化过程所必需.它通过接头蛋白肿瘤坏死因子(TNF)受体相关因子(TRAFs)和TNF受体相关死亡结构域蛋白(TRADD),激活NF-κB、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和JAK/STAT等信号途径,上调B细胞上粘附分子LFA-1、ICAM-1和共刺激分子B7-1的表达,调节B细胞抗体和细胞因子的分泌.它在信号传导方面与TNF受体家族的CD40有很大的相似性,二者都以脂筏为载体协同传递信号.鉴于和CD40的密切相关性,LMP1的研究成为免疫学领域的一个热点.

  • 从肠粘膜屏障角度评价结直肠手术前肠道准备

    作者:毛一雷;卢欣

    结直肠手术前常规肠道准备包括机械准备和药物准备两种,其初的目的是降低吻合口漏、腹腔和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目前国内很多医院尚沿用3天肠道准备法,而国际上肠道准备的方法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西方国家在10余年前开始常规采用术前1天肠道准备,所用泻药主要是磷酸钠溶液和聚乙烯甘醇两种.目前认为过强的肠道机械和药物准备还可能造成肠道复合屏障的破坏,引起一系列并发症.国际上甚至有取消机械肠道准备的趋势,但尚无定论.国内需要一些设计良好的大规模临床研究来调整和规范结直肠手术前肠道准备的时间和强度.

  • 尼龙线直径和硬度对大鼠线栓法脑缺血模型成功率的影响

    作者:关云谦;陈彪;周茗;邹春林;张愚

    大鼠线栓法局灶性脑缺血模型栓堵血管是在非直视下进行的,容易发生不缺血或尼龙线刺破颅底动脉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两种失败的情况.各个实验室多将在成功率和SAH发生率上的差异归因于动物的品系、体重和插入深度上的差异等[1],但对于尼龙线的直径和硬度对模型成功率影响的研究不多见.本研究主要探讨了这两种因素对模型成功率的影响.

  • 人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人白介素-10基因治疗载体构建与鉴定

    作者:韩飞;张宁;唐福林

    类风湿关节炎(RA)发病率、致残率高,目前尚无非常满意的治疗方法.利用载体导人治疗基因的方法,在理论上可以实现目的基因在体内长期、有效的表达,是RA治疗的方向.人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hIL-1Ra)和人白介素-10(hIL-10)因其抑制促炎症细胞因子的作用,使两者有条件成为RA的治疗基因.本研究试图构建携带hIL-1Ra或hIL-10基因的重组逆转录病毒,并体外转染兔滑膜成纤维样细胞,检测目的基因的表达水平与持续时间,以利于IL-1Ra或IL-10单基因或联合基因治疗RA的动物实验研究.

  • 基因多态性与疾病相关性的遗传分析中某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作者:方福德

    绝大多数疾病的发生发展都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近年来从遗传学角度对致病基因(单基因病)和疾病易感基因(复杂性状多基因病)进行定位、鉴定和遗传流行病学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国内外刊物发表相关的论文与日俱增.本文拟对该类研究中某些值得注意的问题作一讨论,以期抛砖引玉.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