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杂志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杂志

Acta Academiae Medicinae Sinicae 중국의학과학원학보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
  • 影响因子: 1.4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0-503X
  • 国内刊号: 11-2237/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2-365
  • 曾用名: 中国医学科学学院学报
  • 创刊时间: 197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刘德培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术前等速离心训练和补充分离乳清蛋白对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股四头肌肌力和膝关节功能的影响

    作者:张晓圆;黄红拾;杨洁;于媛媛;张东霞;常翠青

    目的 通过观察术前等速离心训练和补充乳清蛋白对前交叉韧带(ACL)断裂患者股四头肌力量及其功能的影响,探讨等速离心运动对ACL断裂患者下肢功能康复的作用.方法 招募18~40岁男性ACL断裂志愿者,共入组22例,采用区组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等速离心训练(IE)组和等速离心训练+分离乳清蛋白补充(IE+ WPI)组.IE组受试者术前在实验室等速生物力学测试训练仪上进行患肢股四头肌等速离心训练,每周2次,每次3~4组×8~10个重复,训练间隔时间至少1d;IE+WH组在上述股四头肌等速离心训练基础上每天补充分离乳清蛋白22 g,早餐或运动训练后30~ 60 min内服用.干预时间6周.干预前后分别检测双侧股四头肌60°/s等速肌力、肌肉量、膝关节功能及松弛度、大腿围度、骨骼肌指数等指标.结果 干预后,IE组和IE+ WPI组受试者患侧股四头肌等速离心收缩峰力矩(PT)(41.0%,P=0.018;46.7%,P=0.008)和向心收缩峰力矩(PT) (29.6%,P=0.018;38.9%,P=0.038)均比干预前显著增加.与干预前比较,IE+ WPI组Lysholm膝关节评分显著增加(P=0.018).结论 术前等速离心训练可以显著增加ACL断裂患者股四头肌肌力,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膝关节功能,联合补充乳清蛋白效果更佳.

  • 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蛋白组学技术筛选儿童哮喘不同病情控制水平血清差异蛋白

    作者:刘姬艳;王瑛;王远照;朱佳文;戴芳甸

    目的 从整体蛋白水平研究不同控制水平儿童哮喘患者血清的差异性蛋白,为防治儿童哮喘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标记结合二维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定量蛋白组学技术筛选鉴定控制、部分控制和未控制儿童哮喘患者血清中差异表达蛋白,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进行差异蛋白验证.结果 共鉴定蛋白260种,筛选出不同控制水平儿童哮喘间两两比较均有差异的蛋白57种(变化倍数<0.8或变化倍数>1.2),主要参与21种生物过程,主要具有8种分子功能类型,主要为17种细胞成分类型.酶联免疫吸附测定结果显示控制组的玻连蛋白含量(573.92±412.43)μg/ml高于未控制组的(382.27±238.64)μ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399).结论 发现不同病情控制水平儿童哮喘患者血清中的差异性蛋白57种,这些差异蛋白可作为控制儿童哮喘的潜在生物学靶点.

  • 能谱探测器CT在上腔静脉CT成像中的应用

    作者:王国蓉;王志伟;王怡宁;金征宇

    目的 评估新一代能谱探测器CT在上腔静脉(SVC) CT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连续纳入30例患者,均接受胸部增强CT扫描,所有扫描图像重建为8个序列,包括120 kVp常规扫描成像及40、50、60、70、80、90、100 keV能级的能谱图像.在各组SVC管腔近、中、远段勾画感兴趣区,测量各个感兴趣区及前胸壁均匀脂肪组织的CT值和标准差值,计算图像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和每例患者所接受的有效剂量(ED).由2名医师采用双盲法共同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组间图像质量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2名医师对图像质量的主观评分采用非参数检验,并计算Kappa(K)值评价2名医师对图像质量分析的一致性.结果 各个能级水平SVC管腔近、中、远段CT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单能谱40 keV时SVC管腔平均CT值为(223.51 ±40.35) HU,SNR为13.56±4.18,CNR为24.15 ±6.58,明显高于其他各能级组和常规扫描组[CT值:(97.70±13.85) HU;SNR:4.59±1.41;CNR:9.69 ±2.81] (P <0.005).所有患者所接受的平均ED为(2.04±0.63)mSv.两位医师对图像质量的评分分别为1(1,2)、1(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358,P=0.720).两位医师对图像质量的主观评价具有非常好的一致性(κ=0.863,P=0.000).结论 应用能谱探测器CT可以良好地显示SVC,且显影佳的单能谱能级是40 keV.

  • HOXA5基因转录起始点上游区域高甲基化水平与神经管缺陷的关系

    作者:张继;田甜;易德青;王琳琳;任爱国

    目的 探讨同源异形盒基因转录起始点(TSS)上游区域甲基化水平与神经管缺陷(NTDs)的关系.方法 采用两阶段病例对照研究设计.第一阶段选择NTDs病例10例和对照8例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全基因组甲基化芯片检测其脑或脊髓DNA全基因组甲基化水平.针对HOXA5基因差异甲基化区域,在第二阶段扩大样本量(52例病例和23例对照)进行验证.提取脑或脊髓组织DNA,使用MassARRAY系统的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对HOXA5基因差异性甲基化区域进行验证.结果 第一阶段在全基因组甲基化芯片结果中筛选出HOXA5基因TSS上游区27个CpG位点在病例组甲基化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第二阶段利用MassARRAY系统针对上述发现的差异区域进行检测,成功检测到10个可用于分析CpG位点.NTDs病例组及其亚型脊柱裂组和无脑畸形组中甲基化水平高于对照组的CpG位点数各有7、6和2个(P <0.005).HOXA5基因TSS上游区域病例组平均甲基化水平高于对照组[NTDs病例组:(31.3±13.9)%,对照组:(21.4±9.7)%],调整胎儿性别和孕周后OR值为1.09 (1.03~ 1.16).结论 HOXA5基因TSS上游区域高甲基化与胎儿神经管缺陷风险增加存在关联性.

  • 缺血性卒中后应激性高血糖与早期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

    作者:周邑东;袁怀武;计仁杰;罗本燕

    目的 探究应激性高血糖对缺血性卒中患者早期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发生的影响及预测价值.方法 将422例非糖尿病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依据空腹血糖水平分为未出现应激性高血糖组(<6.1 mmol/L)、应激性血糖轻度升高组(6.1 ~7.0 mmol/L)和应激性血糖显著升高组(≥7.0 mmol/L),以简易精神状态量表、阿尔茨海默病评定量表认知分量表、临床痴呆量表评定早期认知功能,根据认知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认知功能正常组、血管性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组和血管性痴呆组,对应激性血糖升高程度与认知功能障碍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共62例患者出现应激性高血糖,发生率14.7%,教育程度高[(8.39±3.85)年比(6.62±4.39)年,P=0.037)]、既往有心血管病史(45.2%比18.3%,P=0.001)的非糖尿病脑梗死患者早期发生应激性高血糖的风险增加.共筛查出VCI患者270例,发生率64.0%.年龄、性别、吸烟、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应激性高血糖、心血管病史与非糖尿病缺血性卒中后早期发生VCI相关(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应激性高血糖(OR=3.086,95% CI=1.065 ~8.929)是非糖尿病缺血性卒中患者早期发生VCI的独立危险因素.应激性血糖轻度升高组与显著升高组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均高于血糖正常组,其中显著升高组又高于轻度升高组(61.11%比75.00%比90.91%),应激性高血糖水平与缺血性卒中后早期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s=0.185,P=0.007).结论 应激性高血糖与缺血性卒中早期血管性认知障碍存在显著相关性.

  • 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分析

    作者:李姮;熊文婕;刘慧敏;易树华;吕瑞;王婷玉;于珍;邱录贵;李增军

    目的 探讨利妥昔单抗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患者中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一线应用氟达拉滨+环磷酰胺±利妥昔单抗方案或环磷酰胺+长春新碱+泼尼松±蒽环类药物±利妥昔单抗方案治疗的CLL患者病例资料,比较利妥昔单抗及不同化疗方案的疗效.结果 一线采用含利妥昔单抗方案治疗的患者为72例(43.6%);不含利妥昔单抗方案治疗的患者为93例(56.4%).利妥昔单抗治疗组完全缓解(CR)率和总体反应率(ORR)均显著高于未应用利妥昔单抗治疗组(38.9%比21.5%,P=0.015;83.3%比60.2%,P=0.001).利妥昔单抗治疗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53.0 (27.0~79.0)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OS)为112.0(81.1 ~ 142.9)个月,而未应用利妥昔单抗治疗组中位PFS为28.0 (18.3~37.7)个月(P =0.094),中位OS为89.0 (72.0~106.0)个月(P =0.10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按是否伴有高危遗传学因素(伴17p缺失或11q缺失)将患者分成高危组和非高危组,高危组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患者可显著提高ORR(86.4%比53.3%,P=0.012),但PFS[14.5 (7.9~21.1)个月比20.5 (10.7~30.3)个月,P=0.699]及OS[96.0 (55.3~136.7)个月比74.0(48.0~100.0)个月,P=0.366]无优势;而在非高危组中,应用利妥昔单抗后患者PFS有延长趋势[71.0 (55.3~86.7)个月比38.5 (17.7~59.3)个月],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0).结论 CLL患者应用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可获得更高的CR率、ORR,并对不伴染色体17p缺失或11q缺失患者的PFS有改善趋势.

  • 基于三维打印技术的异烟肼/利福平双载药聚乳酸环形植入剂的制备

    作者:吴贵;伍卫刚;周剑波;郑启新

    目的 探讨基于三维打印技术制备异烟肼/利福平/聚乳酸环形缓释制剂的可行性,并对打印的缓释剂的体外释放性能及生物相容性进行检测.方法 将聚乳酸制成大小为75 ~ 100 μm的粉末,异烟肼和利福平药物分别溶解于有机溶剂中作为三维打印的黏结液,三维打印机通过层层黏结的原理,将聚乳酸逐层黏结成环形植入剂,用动态浸泡的方法研究该植入剂的体外释放特征,通过体外细胞培养实验检测植入剂的细胞相容性.结果 将异烟肼或利福平溶解于黏结液中,以聚乳酸为载药基质能够实现多载药缓释植入剂的三维打印;在电镜下药物成巢状分布于植入剂内.双载药环形植入剂在体外能够持续释放32 d以上,在体外释放32 d测得的异烟肼和利福平的浓度高于药物的低有效抑菌浓度.细胞毒性实验以及体外直接接触实验表明该植入剂无细胞毒性,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结论 所配制的载药聚乳酸三维打印方法能够实现双载药植入剂的制备,为抗结核药物的局部缓释制剂的制备提供了新方法.

  • 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切除术后发生宫腔黏连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苏莉;游兰;黄洪萍

    目的 分析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切除术后发生宫腔黏连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院行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切除术治疗患者359例,将宫腔黏连组和未发生宫腔黏连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单因素检验结果存在差异的因素,将此类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终得出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切除术患者发生宫腔黏连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359例行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切除术的患者,其中术后发生宫腔黏连的患者为56例(15.60%).单因素分析显示,宫腔黏连组患者合并基础疾病(x2=7.381,P=0.004)、多发息肉患者(x2=3.376,P=0.040)、子宫合并子宫肌瘤或内膜增生(x2=6.495,P=0.009)、有刮宫史(x2=31.576,P=0.000)、有盆腔炎(x2=8.582,P=0.001)、宫内有节育器(x2=7.161,P=0.006)、有剖腹产史(x2=5.493,P=0.014)和孕次≥2(x2=16.886,P=0.000)的患者比例均高于未发生宫腔黏连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子宫合并其他疾病(x2=19.542,P=0.026)、刮宫史(x2 =29.614,P=0.000)、盆腔炎(x2=5.627,P=0.002)、宫内有节育器(x2=11.342,P=0.08)、剖腹产史(x2=8.549,P=0.035)和孕次(x2=15.493,P=0.000)为影响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切除术患者发生宫腔黏连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子宫合并其他疾病、有刮宫史、合并盆腔炎、宫内有节育器、剖腹产和多孕次均可能与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切除术患者发生宫腔黏连相关联.

  • 术前膝关节剥脱性骨软骨炎分级及稳定性的磁共振成像评估

    作者:任翠;郎宁;陈雯;袁慧书

    目的 评价磁共振(MR)成像检查评估膝关节剥脱性骨软骨炎(OCD)分级及稳定性的能力.方法 由2名放射诊断医师独立回顾性分析47例经关节镜证实的膝关节OCD患者的术前MR图像,按照OCD国际软骨修复协会分类标准将OCD病变分成4级,与关节镜结果进行对照,计算MR评价OCD稳定性的特异度、敏感度和准确度,计算Kappa值,评价2名医师之间MR诊断OCD分级的一致性.计算提示膝关节OCD不稳定的MR征象诊断不稳定OCD的特异度、敏感度及准确度.结果 47例患者中,48个OCD病灶,Ⅰ、Ⅱ、Ⅲ、Ⅳ级OCD分别为4、8、16、20例,2名医师MR术前诊断OCD稳定性的特异度、敏感度、准确度分别为75.0%(83.3%)、88.9%(86.1%)、85.4%(85.4%),2名医师诊断OCD分级的一致性较好(Kappa=0.82).提示膝关节OCD不稳定的MR征象:病灶与母体骨交界面线状高信号、病灶邻近骨质多发囊变影或出现大囊变(直径>5 mm)、累及全层的软骨骨折线、累及全层的软骨缺损诊断膝关节OCD稳定性的特异度、敏感度、准确度分别为83.3%、80.6%、81.3%;75.0%、72.2%、72.9%;66.7%、69.4%、68.8%;100%、86.1%、89.6%.结论 软骨缺损是诊断不稳定OCD特异的MR征象,而软骨骨折线的准确率低.膝关节MR检查是评价OCD稳定性及分级比较可靠的方法.

  • 胸科手术单肺通气期间患者局部脑氧饱和度降低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龚亚红;王维嘉;魏伟;黄宇光

    目的 研究胸科手术单肺通气(OLV)期间与局部脑氧饱和度(rScO2)下降的相关因素.方法 序贯纳入2016年5至10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实施全麻单肺通气的胸科手术患者33例,ASA Ⅰ ~Ⅲ级.采用静脉诱导,术中吸入七氟醚维持.OLV期间,维持潮气量为6~7 ml/kg,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在35 ~45 mmHg(1 mmHg=0.133 kPa).麻醉过程中,维持脉搏血氧饱和度>90%,收缩压> 90 mmHg或降低不超过基础值的30%,心率>50次/min,血红蛋白>90 g/L.采用FORESIGHT电极探头持续监测rScO2,根据术中rScO2的低值是否低于65%或较基础值降低15%以上将患者分为低rScO2组(L-rscO2组)(n=10)和高rScO2组(H-rScO2组)(n=23).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术中血红蛋白及rScO2低时点的气道峰压(Ppeak)、收缩压、PetCO2和SpO2.结果 L-rScO2组的Ppeak显著高于H-rScO2组(P=0.028),而收缩压显著低于H-rScO2组(P=0.046),L-rScO2组的SpO2有低于H-rScO2组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1).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示Ppeak是导致OLV期间rScO2降低的相关因素.结论 胸科手术OLV期间,Ppeak与术中rScO2的下降存在关联.

  • 2006、2011年中国中部农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早期氯吡格雷的应用情况及影响因素

    作者:余苑;张丽华;郑昕;李静;胡爽;葛怡兰;李希;蒋立新

    目的 评估2006、2011年中国中部农村地区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住院早期氯吡格雷的应用情况,并探讨其应用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两阶段随机抽样设计,抽取中部农村AMI患者代表性样本.第一阶段,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确定协作医院.第二阶段,在协作医院中采用系统随机抽样方法,抽取研究病历,提取临床信息,评估住院早期(入院24h内)氯吡格雷应用率.采用广义估计方程的多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住院早期氯吡格雷应用的因素.结果 共计35家医院的1464份AMI病历纳入研究.中位年龄为65岁,女性患者占30.7%.2006至2011年,AMI患者住院早期氯吡格雷应用率从3.98%增加至48.72%(P<0.0001).多因素模型分析中,高血压患者住院早期氯吡格雷应用率高于非高血压患者(OR=1.65,95% CI=1.21~2.26,P=0.001),吸烟患者更易接受氯吡格雷早期治疗(OR=1.87,95% CI=1.19~2.95,P=0.007),入院时存在胸部不适患者早期氯吡格雷应用率高于未合并胸部不适患者(OR=2.17,95% CI=1.35~3.49,P=0.001).结论 2006至2011年,我国中部农村AMI患者住院早期氯吡格雷应用严重不足的局面开始改善,但其应用率与指南推荐之间还存在极大差距.因此,亟待全面提高早期氯吡格雷应用,进一步改善AMI患者的临床结局.

  • 呼出气体分子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作者:郑岩;汪俊;李秋根

    慢性气道炎症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主要病理过程,气道炎症可导致炎症细胞及气道细胞产生具有生物活性的气体分子,其在COPD的病理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也是COPD诊断和治疗的有效判断指标.本文主要综述呼出气体分子在COPD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的作用,旨在为COPD的防治提供新的策略.

  • 艾滋病患者消化道常见的机会性感染和恶性肿瘤影像学表现

    作者:李平;李娟;薛华丹;王焕玲;李太生;金征宇

    近年来,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逐渐增多,其主要破坏人体免疫系统,使机体抵抗力下降,从而导致各种各样的机会性感染及肿瘤性疾病,其中消化系统为其好发部位.由于艾滋病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体格检查不具有特异性,而影像学检查可以判断是否存在感染性、肿瘤性病变及病变范围,还可以指导穿刺活检,随诊评价治疗效果等,所以放射科医师需要认识到其影像表现,才能给予患者及临床医生更好的建议.本文主要总结艾滋病患者常见的机会性感染及恶性肿瘤的影像学表现.

  • 近红外光脑氧饱和度监测技术的临床应用及进展

    作者:李泓邑;刘孝文;赵晶

    近红外光脑氧饱和度监测技术是指利用近红外光监测局部脑组织氧饱和度.该技术已经成为一种能够实时、无创反映脑组织氧供氧耗平衡的监测方法.本文主要总结该技术的原理、临床应用进展和局限性.

  • 急性间歇性卟啉病诊治研究进展

    作者:白洁;汪志红

    急性间歇性卟啉病是一种因血红素合成途径中的羟甲基胆素合成酶缺乏导致的代谢性疾病.临床表现为急性腹痛、神经精神异常和红色尿等.本病发病率较低,临床表现多变,因此误诊、误治率高.通过对急性发作期的生化检查和基因检测,有助于明确诊断.目前尚无规范的治疗管理,血红素静脉输注、糖原负荷、对症支持治疗是主要的治疗策略.

  • 心肺运动试验在快速康复外科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张良燕;刘子嘉;申乐;黄宇光

    快速康复外科(ERAS)旨在通过多种优化措施减少患者的围术期应激反应,加速患者术后康复过程.随着ERAS理念的推广,如何更有效地实施ERAS方案成为新的挑战.心肺运动试验在ERAS术前评估、制定优化措施和术后康复环节都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本文主要综述心肺运动试验在ERAS中的应用进展,为制定更细致、更全面的ERAS方案提供依据.

  • 十二指肠异位胰腺合并沟槽状胰腺炎磁共振成像表现一例

    作者:樊文萍;许欢;刘梦琦;云捷;陈志晔

    沟槽状胰腺炎是一种慢性局限性胰腺炎[1].发生于沟槽区域[2],即胰头上部、十二指肠降部和胆总管下段之间的潜在解剖间隙[1,3].长期酗酒、布氏腺增生、异位胰腺及腹侧胰管功能性阻塞是沟槽状胰腺炎的可能原因.异位胰腺导致的沟槽状胰腺炎发病率低,目前文献报道少,同时由于患者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均缺乏特异性,术前常易误诊.T2加权成像(T2 weighted imaging,T2WI)、T1加权成像(T1 weighted imaging,T1WI)及动态增强成像对于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现报道本院病理学确诊的十二指肠异位胰腺合并沟槽状胰腺炎1例.

  • 鞍上实性颅咽管瘤一例

    作者:王波涛;刘有;陈志晔

    颅咽管瘤是鞍区常见的良性肿瘤,多发生鞍上,半数以上好发于20岁以前的人群,第2个发病高峰在40 ~ 60岁,成人通常伴有视力障碍、垂体功能低下等症状,儿童以发育迟缓为主要临床表现.大体病理可分为囊性、囊实性及实性颅咽管瘤3种类型,其中实性少见,实性所占比例小于10%[1].现报告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分院病理学确诊的鞍上实性颅咽管瘤1例.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