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血液学(输血与检验版)杂志

临床血液学(输血与检验版)

临床血液学(输血与检验版)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Hematology(Blood Transfusion and Laboratory Medicine Edition) 림상혈액학잡지(수혈여검험판)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北京大学医学院血研所
  • 影响因子: 0.25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004-2806
  • 国内刊号: 42-1284/R
  • 发行周期:
  • 邮发: 38-171
  • 曾用名: 临床血液学杂志
  • 创刊时间: 200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血液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 主编: 宋善俊 陆道培 胡丽华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尿酸水平及临床意义

    作者:陈早立;刘自刚;陈杰

    目的:观察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尿酸(UA)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以2008年5-10月孝感市中心医院儿科住院的114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雅培C-80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患儿急性期血清UA、尿素氮(BUN)、肌酐(CREA)、胱抑素C(CYSC)、急性时相C反应蛋白(CRP)、血糖(GLU)水平,其中60例处于恢复期患儿的血清UA水平.对照组为健康体检儿童50例,检测其血清UA水平.用SPSS11.0软件分析急性期组、恢复期组及对照组之间血清UA水平的差异,患儿急性期血清UA水平与其他生化指标的相关性. 结果:呼吸道感染患儿急性期血清UA水平升高,与恢复期及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恢复期血清UA水平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急性期血清UA水平与GLU零相关(P>0.05),与BUN、CREA、CYSC、CRP水平呈极显著正相关(均P<0.01). 结论: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UA水平与病情有较好的相关性,急性期时血清UA水平明显升高,恢复期时血清UA水平下降至正常.监测患儿血清UA水平,能为临床判断病情、评估预后及指导治疗提供一个有价值的生化指标.

  • 海藻糖联合葡萄糖负载红细胞后溶血效果

    作者:姚根宏;栾建凤;叶东;严京梅;朱培元;雷千红

    目的:探讨海藻糖和葡萄糖联合负载红细胞的效果,为冷冻干燥红细胞提供新的保存剂.方法:分别采用0、0.125、0.25、0.5和1 mol/L的海藻糖、葡萄糖以及海藻糖联合葡萄糖37℃负载红细胞6 h.然后采用邻甲苯胺法检测上清液中游离血红蛋白含量.结果:负载液浓度为1 mol/L时,3组的细胞溶血程度较重,即上清中游离血红蛋白浓度较高.在浓度低于1 mol/L时,海藻糖联合葡萄糖组与单独海藻糖负载组溶血程度没有明显差别,但是2者低于葡萄糖组.结论:在浓度小于1 mol/L时,海藻糖联合葡萄糖负载红细胞后对细胞的损伤较小,能够满足冻存的负载要求.

  • 母婴Rh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血清学分析

    作者:马红丽;丁琪;林蓉;杨波;赵柏丽

    目的:对12例母婴Rh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进行血清学分析.方法:采用直接抗球蛋白试验、游离抗体试验、放散试验检测ABO以外的抗体,采用谱细胞与患儿血清和母亲血清进行间接抗球蛋白试验鉴定抗体.结果:12例新生儿RhHDN中检出抗-D 7例,抗-E 3例,抗-c 1例,抗-E,c 1例,其中3例溶血病患儿为Rh阳性孕妇所生产.结论:应推广产前孕期夫妇Rh血型鉴定分型( 包括RhD阴性和RhD阳性)及孕妇Rh免疫性抗体筛查,以减少胎儿受害,保证优生优育.

  • 2型糖尿病患者凝血、抗凝及纤溶功能的变化

    作者:向长港;祝莉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DM)患者凝血、抗凝及纤溶活性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及发色底物法测定2型DM患者血中凝血酶原片段1+2(F1+2)、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复合物(SFMC)、抗凝血酶(AT)、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活性.纤维蛋白原(Fbg)测定为Claus法.结果:①2型DM患者的Fbg、F1+2、SFMC、及PAI-1较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增高,AT和t-PA表现为显著性降低(P <0.05);②DM有并发症组与DM无并发症组相比较,上述凝血、抗凝及纤溶各指标间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各指标改变的幅度随病变的程度增加而加重.结论:2型DM患者的凝血活性亢进、抗凝和纤溶活性降低,导致凝血-纤溶功能紊乱,表现为血液高凝状态,当DM患者有并发症存在时更为明显.为临床上对糖尿病患者使用抗凝剂及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 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薛玉玮;宋卫青;原江水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对拟诊冠心病的170例患者用免疫散射比浊法进行hs-CRP检测, 并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 采用Gensini评分系统对冠状动脉血管病变程度进行定量评分, 得出Gensini积分, 统计分析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hs-CRP的相关性.结果:由低至高Gensini积分四分位分组后,hs-CRP在不同Gensini积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CRP的水平与Gensini积分呈显著正相关(R=0.382,P<0.01).结论:血清中hs-CRP浓度的含量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程度呈正相关, 可作为临床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指标之一.

  • 湖北地区近5年来儿童感染常见革兰阴性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变迁

    作者:胡红兵;王维鹏;夏维;金正江

    目的:探讨湖北地区儿童感染常见革兰阴性杆菌的种类分布及耐药性变迁,为临床医师抗感染化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所大型儿童医院2002年1月-2006年12月5年期间临床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进行统计分析;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委员会(CLSI/NCCLS)标准判断药敏结果.结果:5年中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以大肠埃希菌(ECO)和肺炎克雷伯菌(KPN)为主,ECO和KPN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率分别达43.79%~70.99%和44.24%~57.04%; 2004、2005、2006年流感嗜血杆菌(HI)产β-内酰胺酶率分别为37.04%、50.67%、34.26%.结论:儿童感染常见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性呈上升趋势,究其原因与儿科抗生素应用的局限性和临床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密切相关.

  • 河北汉族人群Rh表型血清学分析

    作者:石翠英;乔芳;田亚娟;张虹;刘敬闪;赵志弘;何路军

    目的:研究河北汉族人群Rh表型多态性,建立固定无偿献血员Rh表型资料库.方法:用盐水试管法确定Rh(D)血型及其表型,结果阴性者再用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确定其阴性表型.结果:在河北汉族Rh(D)阳性人群中,Rh表型分布规律为CCDee>CcDEe>ccDEE>CcDee>ccDEe>CCDEe=CcDEE>ccDee,频率分别为41.64%、34.31%、9.38%、9.24%、4.18%、0.44%、0.44%和0.37%,未发现CCDEE表型;在Rh(D)阴性人群中,Rh表型分布规律为ccdee>Ccdee>ccdEe>CCdee>CcdEe>ccdEE>CCdEe,分布频率分别为55.25%、31.88%、5.5%、3.25%、3.00%、0.88%和0.25%,未发现CcdEE和CCdEE表型.结论:了解本地区的Rh表型的多态性并建立固定无偿献血员Rh表型资料库对保障输血安全尤其是紧急用血安全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 Rh表型 多态性 频率
  • 2006-2008年上海地区无偿献血者重复献血血液筛查结果分析

    作者:刘李栋;李超

    目的:了解上海地区无偿献血者再次献血的情况,以采取措施提高血液质量、保障输血安全.方法:2006年2月-2008年1月期间,对上海地区参加无偿献血的合格献血者再次献血情况进行跟踪;将重复献血者的第2次献血筛查结果与整体献血人群进行分类比较.结果:上海地区565 360位献血者中有516 011位(91 27%)首次献血筛查结果为合格,合格者中57 791(11.20%)位献血者再次参加献血;再次献血人群中ALT、HBsAg、抗-HCV、抗-HIV、梅毒不合格比例及总体不合格人数比例分别为2.68%、0.11%、0.07%、0.02%、0.09%和3.00%,显著低于整体献血人群(P<0.01).结论:重复献血的无偿献血者是低危献血人群,应加大重复献血者队伍的组建力度,保障血液安全.

  • ISO15189实验室认可与临床用血

    作者:王冬娥;袁春雷;孔庆铸;于艺;陈健峰;彭建明

    目的:评价输血管理在ISO15189实验室认可中的作用. 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市博爱医院检验科2008年1-12月的输血情况. 结果:2008年全院用血量5 742人次,与去年同比增长23.1%.全血用量减少40%,冰冻血小板用量增长103.8%,血浆用量增长92.30%,悬浮红细胞增长19.10%.结论:加强临床用血的监控,有助合理用血,有利于ISO15189实验室认可.

  • 2004-2008年血站血液检验室间质量评价结果分析

    作者:饶月丽;张伟强

    目的:总结我科室2004-2008年参加全国采供血机构血液检验室间质量评价成绩,分析查找错误原因并进行改进,努力提高本实验室的检测水平.方法:对卫生部临检中心2004-2008年发放的ALT、HBsAg、抗-HCV、抗-HIV、抗-TP质评样本按要求进行检测并按时回报结果,统计分析卫生部临检中心回报结果.结果:2004-2008年间,HBsAg、抗-HCV、抗-HIV、抗-TP 4项质评样本测试结果准确率为100%,ALT准确率为92%.结论:实验室应进一步加强质量控制工作,重点解决ALT准确率问题,提高实验室总体检测水平.

  • 粒细胞缺乏症的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检查

    作者:曾一芹;艾红;左江成;王海燕;王群兴;何晓雯

    目的:探讨粒细胞缺乏症(粒缺)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特点.方法:对我院10年内收治的67例粒缺住院患者,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外周血常规、骨髓象及病原学检查的结果.结果:67例中,以药物性的粒缺和感染性粒缺为主,分别为41例(61.2%)和16例(23.9%).白细胞计数为(0.36~1.79)×109/L,骨髓增生程度从减低到明显活跃;病原学检查26例,其中血培养10例,阳性率20.0%;咽拭子培养16例,阳性率12.5%;粒缺治疗中除了抗感染、并发症的对症处理、加强环境保护及规范化护理外,57例患者使用了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10例使用利血生、强力升白片、鲨肝醇等治疗.治愈19例、好转45例、自动出院2例、死亡1例.结论:药物和感染可能是导致粒细胞缺乏症的直接诱因,同时加强病原学检查有助于粒细胞缺乏症的治疗.

  • 血浆置换术抢救重症肌无力危象体会

    作者:周柏发;吴炜;高华;王志敏;杜雪冰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术(PE)抢救重症肌无力危象(MC)临床疗效.方法:应用Heamonctics MCS加全自动细胞分离机对7例重症肌无力危象患者进行血浆置换术,共行血浆置换术23人次,置换出自体血浆20 400ml.结果:7例重症肌无力危象患者中有5例行3次血浆置换术;2例行4次置换术后脱离呼吸机自主呼吸恢复,经对症治疗康复出院.结论:血浆置换术在抢救MC的患者过程中疗效迅速,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手术前和输血前血液传播性疾病感染因子检测及意义

    作者:闫文强;刘久波;范金波;周国均;李海平;曾静;张海燕

    目的:通过对手术前和输血前患者乙肝5项、HCV、HIV、TP等血液传播性疾病感染因子标记物及ALT检测,探讨其在医院感染控制、化解医疗风险和减少医疗纠纷中的作用. 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19 592例手术前和输血前患者乙肝5项指标、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艾滋病病毒抗体(抗-HI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谷丙转氨酶(ALT)采用速率法. 结果:单项HBsAg阳性率为16.09%,HBsAg加HBeAg阳性率1 62%,HBsAg加HBeAg加HBcAb阳性率7.16%,HBsAg加HBeAb加HBcAb阳性率8.49%,HBsAg加HBcAb阳性率0.51%,单项HBeAb阳性率0.59%,单项HBcAb阳性率4.76%;HBV总阳性率为38.92%.抗-HIV阳性率0.087%;抗-TP阳性率0.74%;抗-HCV阳性率1.27%;4898例ALT>40 U/L,阳性率25%.17例抗-HIV阳性病例中HIV重叠感染HBV 7例(41.18%);HIV重叠感染HCV 3例(17.65%);HIV同时感染HCV和HBV三重感染2例(11.76%). 结论:①手术前和输血前进行相关感染疾病标记物的检测对防范手术和输血风险是十分必要的.②要加大经费和技术投入,大限度的选用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的试剂和仪器,尽可能的采用能缩短"窗口期"的试剂,进一步提高检出率,才能有效地减少输血和手术医疗风险和纠纷的发生.

  • 意外抗体检测在Rh阴性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乐道利;刘峰;胡丽华

    目的:探讨意外抗体检测在Rh阴性患者中的分布规律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我院1998-2008年221 700例需要备血患者的RhD血型资料及意外抗体检测资料.结果:在221 700例患者中共检出798阴性患者(0.36%),其中出现意外抗体18例,分别为10例抗-D(1.25%)、4例抗-E(0.50% )、1例抗-S (0.125%)、1例抗-C (0.125%)、1例抗-M (0.125% ),1 例抗-Fyb (0.125%). 结论:对Rh阴性患者进行意外抗体检测,可以有效既可以有效保障临床安全输血的顺利实施,同时也能避免出现冰冻血液报废等输血问题.

  • 中性粒细胞VCS参数在血培养阴性感染性心内膜炎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杨军;张真路;张李涛;杨杰;刘建英;崔敏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VCS等参数在血培养阴性的感染性心内膜炎疾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使用BeckmanCoulter LH 75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对64例血培养阴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5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常规血液分析.收集各组WBC总数及中性粒细胞VCS参数.对各组间均数进行t检验来判断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64例血培养阴性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WBC总数比正常对照组略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性粒细胞平均体积(MNV)和体积分布宽度(MNV-SD )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中性粒细胞平均传导率(MNC)也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中性粒细胞平均光散射(MNS)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血培养阴性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MNV的曲线面积达到0.879,MNC的曲线面积达到0.756.在MNV≥140时,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0%,82%.结论:中性粒细胞VCS参数对血培养阴性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有较好的早期诊断提示作用.

  • 脱落细胞学、DNA异倍体和肿瘤标志物检查联合诊断恶性胸腹水的价值探讨

    作者:郭建华;李晓强;解晓琴;罗冬青

    目的:评价脱落细胞学、DNA异倍体、肿瘤标志物检查联合诊断恶性胸腹水的应用价值.方法:贝克曼公司RS-6500流式细胞分析仪,观察DNA异倍体,以DNA异倍体≥10%作为阳性标准;涂片染色,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特征;肿瘤标志物检查使用Combas 6000电化学发光仪测定.结果:39例恶性肿瘤,DNA异倍体分析有21例阳性,阳性率53.9%,70例良性肿瘤仅1例阳性,阳性率1.4%;细胞学检查,39例恶性胸腹水以找到癌细胞为阳性,阳性16例, 阳性率41.0%,70例良性胸腹水中,未找到癌细胞;肿瘤标志物(SF、CEA、NSE、CA-125)检查,恶性阳性率为74.4%,61.5%,64.4%,72.0%,良性阳性率为15.8%,21.4%,12.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项联合检测,以任意一项阳性指标作为阳性判断,可将敏感度提高到92.3%.细胞学、DNA异倍体与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其联合灵敏度为87.0%,联合特异度为77.7%,灵敏度明显提高.结论:脱落细胞学、DNA异倍体、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可大大提高恶性胸腹水的诊断阳性率.

  • ABO疑难血型鉴定与临床输血的研究

    作者:余忠清;胡丽华

    目的:研究ABO疑难血型,为安全输血提供质量保障.方法:采用血型血清学,对盐水介质正、反定型不合者用人血清鉴定,采用微柱凝集,吸收放散和血型物质的检测,在显微镜下观察红细胞的凝集状态,以准确判断ABO疑难血型.结果:成人2例被定为A3和Ax亚型;13例白血病抗原性减弱和3例异基因骨髓移植者在显微镜下鉴定为弱抗原A型(9)和B型(6)及AB(1);高效价冷抗体3例,排除干扰后被定为AB(2)和O型(1);心脏手术患儿血型抗体未形成30例,出生7d~3岁,分别被定为无抗体O型(16),A型(8),B型(6).51例患者经盐水介质和Polybrine配血后输注,未发生溶血反应.结论:用微柱凝集、吸收放散和血型物质的检测,排除干扰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结果,能准确及时判断ABO疑难血型.

  • 婴幼儿ABO血型IgM抗体分析

    作者:沈健;陈秉宇

    目的:比较分析近几年来婴幼儿ABO血型正反血定型结果不合情况,探讨婴幼儿ABO血型IgM抗体生成变化趋势.方法:对1 177例婴幼儿血型进行盐水试管法正反定型检测.结果:共检测婴幼儿标本1 177例,舍去AB型标本198例,其余979例标本中,血型IgM抗体生成与文献数据比较呈提早趋势.结论:应重视婴幼儿血液检测特别是新生儿正反定血型和交叉配血,明确新生儿个体输血策略,以保证其输血安全.

  •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供者外周血干细胞动员的影响

    作者:王鹤;李畅;王薇

    目的:探讨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PBSCT)供者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后细胞成分的变化和药物对供者身体状况的近期影响.方法:对18例健康PBSCT供者应用一定剂量G-CSF,4~5d后采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进行检测及观察用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外周血白细胞在动员后4~5 d达峰值,动员后比动员前高7~14倍.供者单个核细胞(MNC)和CD34+细胞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PBSCT供者应用G-CSF 5~10μg/(kg·d),4~5 d可有效动力员MNC和CD34+细胞.

  • 机采血小板采集失败的原因及分析

    作者:马闽苓;罗春娥;杜红梅;陈娟

    目的:通过分析2007年度全部机采血小板数据,找出导致机采血小板采集失败的影响因素.方法:统计研究区间内的机采血小板资料,将失败案例分4类汇总,分析原因.结果:分析发现,采集失败的发生率为0.95%,主要是因红细胞形态偏小引起的"冲红"以及脂肪血等原因导致,不同血细胞分离机发生采集失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机采血小板采集失败大多由献血者或操作因素导致.通过加强检测分析与献血者筛选、采集时密切观察以及改进操作,可以有效规避.

  • 血浆做次侧交叉配血的结果

    作者:杜雪冰;周柏发;王红艳

    目的:了解血浆做次侧交叉配血试验的结果.方法:随机抽取A、O型两名献血员血浆分别与126、112名A、O型受血者进行次侧交叉配血试验.结果:A型有9例3+,O型2例3+,3例1+.结论: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输注血浆前一定进行交叉配血试验.

    关键词: 新鲜冰冻血浆 配血
  • 35例急性氯气中毒临床检验分析

    作者:唐泽海;曹奎杰;李一荣

    目的:观察急性氯气中毒患者的电解质等实验室资料特征.方法:收集35例急性氯气中毒患者的临床表现、血尿常规、电解质、肝肾功能、心肌损伤标志等资料,以35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使用SPSS 14.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35例急性氯气中毒患者中,34例(97.1%)出现电解质紊乱,27例(77.1%)血常规异常,17例(48.6%)尿常规异常,12例(34.3%)动脉血气分析异常,8例(22.9%)肝功能异常,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氯气中毒常发生电解质紊乱,发生率高于动脉血气分析异常,这提示临床抢救时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 Rh(D)阴性心脏手术患者自身输血的临床观察

    作者:余士银;车定琴

    目的:通过对Rh(D)阴性心脏手术患者采用贮存式自身输血,观察采血后、输血后的生理变化及临床效果.方法:10例患者于术前32 d开始"蛙跳"式采集全血并贮存,于术中全部回输给患者.结果:10例患者未出现不良反应,其采血前后及回输后血液各项指标符合生理变化,并进行了统计学处理无明显变化.结论:对心脏直视手术患者采取贮存式自身输血措施,可明显减少异体血用量及术后引流量.

  • 冰冻机采血小板保存6个月质量与输注疗效

    作者:赵玉河;任武生;高冀辉;王吉寿

    目的:探讨-80℃保存6个月机采血小板质量变化,并观察其输注后的临床疗效.方法:30份-80℃冰冻保存6个月以上的机采血小板解冻后,混匀、取样测定其血小板数量(BPC)、平均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大血小板比率(P-LCR)和pH变化与冰冻前新鲜血小板进行比较;并对140例患者输注冰冻血小板后临床止血效果有效率进行分析.结果:-80℃保存6个月机采血小板的BPC、PDW、MPV、P-LCR及pH值与新鲜血小板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出血性患者的冰冻血小板输注临床止血(出血症状明显改善)有效率93.6%.结论:-80℃冰冻保存6个月机采血小板可有效治疗急性出血性疾病.

  • 浅谈血液库存量设定与管理

    作者:彭秀春;杨毓明;刘红超

    卫生部<血站质量管理规范>规定,建立和实施血液库存管理程序,既保证有充足的血液供应,又能大限度控制血液的过期报废.如何设定血液佳库存量,保持血液库存动态与临床供血需求的平衡,减少或杜绝血液过期报废,确保血液库存管理科学合理,是供血服务工作的首要职责.笔者结合多年从事供血管理的工作实践,谈谈血液库存量的设定方法与管理措施,报告如下.

    关键词: 血液 库存量
  • 巨核细胞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及其他疾病中的诊断意义

    作者:谢曼冰;柯康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克隆性造血干细胞疾病,其病态造血是本病的诊断关键,在巨核细胞系的表现为有小巨核细胞的出现,并且形态异常,对MDS的诊断有一定意义[1].本文对比观察了骨髓小巨核细胞在其他骨髓增生性疾病中也有类似的变化,并对其诊断价值进行讨论,报告如下.

  • 机采血小板采集方法改进的探讨

    作者:胡宇音;王晓平;陈筱华;陈李;黄国永;张锋;陈仁丽

    目前,我国无偿献血有2种方式即捐献全血与成分献血,成分献血是今后献血发展方向,也是衡量一个地区输血水平高低的指标.成分献血为血液通过血细胞分离机,在密闭的一次性管路中循环,选择性采集特定的某一种血液成分,其他血液成分回输给献血者的一种献血方式,其中以捐献机采血小板为常见.一位献血者通过血细胞分离机即可以捐献10个单位的血小板,传统的手工分离血小板需要5~6个献血者的血液才可以分离到10个单位的血小板,工作人员工作量大,临床效果相对较差而患者却要接触到5~6人的血液,输血风险大大增加,从发展趋势来看,今后捐献成分血势必会替代捐献全血.

  • 血液采集穿刺失败的原因及对策

    作者:蔡兰;李玉英

    静脉穿刺是血液采集工作中基本的操作技术之一,也是衡量一个采血护士人员工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采血技术熟练、操作顺利、穿刺成功率高,则献血者很少有甚至没有疼痛感,且血流通畅,使所采血液无凝块,质量高,适合分离血液成分,也能给无偿献血者留下愉悦的献血过程,对无偿献血招募起到积极的宣传作用.因此采血人员必须熟练地掌握采血技术.然而,在血液采集的过程中也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穿刺失败.现就对我站献血者静脉穿刺失败的情况作一分析.

    关键词: 血液 穿刺 失败
  •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巨大坏死溃疡期压疮的效果观察

    作者:李艳

    压疮是局部软组织持续受压,导致组织、细胞缺血缺氧,营养代谢障碍而发生变性、坏死的病理过程,是临床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巨大坏死溃疡期压疮一旦形成就很难愈合,临床上缺少有效治疗手段,成为临床护理难点.自体干细胞已被移植应用到各种组织,我站于2005年7月-2009年4月协助临床对7例巨大坏死溃疡期压疮患者成功实施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取得了很好效果,报告如下.

  • 抗-E、抗c致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1例

    作者:艾伯平;魏晴;黄靓;周金安

    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DHTR)是指输血24 h后发生的溶血反应.通常发生在以前经历过输血或妊娠等免疫刺激的患者,再次输血时,由于红细胞(RBC)抗体水平下降至低水平或检测不到,导致输入具有相应抗原的RBC,刺激机体产生继发性或回忆性抗体,通过抗原-抗体反应介导RBC的溶解.引起DHTR常见的抗体是Rh血型系统的抗体,其次是Kidd、Duffy、Kell等系统抗体,我们发现1例抗E、抗c抗体引起的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抗-E 抗C 输血反应
  • 抗H抗体致正反定型不符1例

    作者:夏和凤;马荣国;刘桂芳

    抗H抗体是一种较为罕见IgM型的冷抗体,在极少数A1和A1B亚型的人血清中偶见.在临床血型鉴定时常可引起正反定型不符,造成定型困难,37℃有活性的抗H抗体,在临床输血工作中有重要意义.现将我们在输血工作中检测的1例抗H抗体病例报告如下.

临床血液学(输血与检验版)分期目录
期数
2016 01 02 03 04 05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