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医学 > 四川中医杂志

四川中医

四川中医杂志

Journal of Sichua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사천중의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四川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四川省中医药学会,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四川省针灸学会,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
  • 影响因子: 0.52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0-3649
  • 国内刊号: 51-1186/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62-2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四川中医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四川
  • 主编: 杨殿兴
  • 类 别: 中医学
期刊荣誉:
  • 基于Delphi法的冠心病临床分型中医证候要素初步调查

    作者:毕颖斐;毛静远

    目的:对冠心痛临床分型中医证候要素的现代特征进行初步专家调查.方法:运用Delphi法在全国范围内对冠心病临床分型中医证候要素的现代特征进行第一轮的专家咨询.结果:不稳定性心绞痛较稳定性心绞痛多见血瘀、痰浊、气滞、寒凝、热蕴等实性证素,而气虚、阴虚相对少见;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实性证候要素较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普遍多见,而虚性证候要素则普遍少见;冠心病心力衰竭多见气虚、血瘀、水饮、阳虚、痰浊、阴虚;冠心病心律失常则较其它类型多见阴虚、血虚;PCI或CABG术后多病情平稳,两者的中医证候要素分布特征相似,与稳定性心绞痛的证素分布也保持较好的一致性.结论:冠心病不同临床类型中医证候要素分布特征之间存在差异,调查结果对于冠心病临床防治具有一定借鉴意义,但由于部分专家意见存在明显差异和分歧,更准确结论有待于新一轮的专家调查.

  • 温胆化瘀汤治疗气滞血瘀痰湿内阻型冠心病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景鹤

    目的:观察温胆化瘀汤治疗冠心病(气滞血瘀、痰湿内阻型)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内皮素(ET)、血脂等的影响.方法: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每组8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温胆化瘀汤.两组疗程均为4周,分别测定两组治疗前后的hsCRP、ET、血脂,并观察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的显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62.50%、96.25%,对照组分别为40.0%、63.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hsCRP、ET均明显降低,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hsCRP、血脂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胆化瘀汤治疗气滞血瘀、痰湿内阻型冠心病,不仅能改善其临床症状,并能显著降低hsCRP、ET,改善血脂的异常.

  • 滋水平肝法治疗高血压性肾损害的临床研究

    作者:梅建伟;张川峰;张英强;贾波

    目的:观察滋水平肝法合西药治疗高血压性肾损害的临床作用.方法:符合高血压性肾损害诊断标准的住院患者.按随机平行对照法分为两组,治疗组90例,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滋水平肝饮中药,对治疗前后相关数据进行比较.结果:在高血压肾损害CKD1 ~4期(Ccr≥15ml/min)的患者中,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2.2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38%(P<0.01);在CKD5期(Ccr<15ml/min)的患者中,两组的显效不明显,但治疗组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滋水平肝法为主治疗高血压性肾损害CKD1 ~4期的患者疗效显著优于西医治疗,对CKD5期的患者疗效亦好于单纯西医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肾功能进展速度,推迟了透析开始时间.两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均显著下降,差异显著(P<0.01),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治疗后SCr、BUN、UA、Hgb、Ccr诸项,均获得了显著改善(P<0.01),且治疗后的上述指标治疗组较对照组均有显著差异(P<0.05,P<0.01).结论:滋水平肝法可能有调节免疫功能,改善肾脏微循环,调节血管活性物质,减少尿蛋白,从而达到修复肾小管上皮细胞,改善肾小球功能,保护肾脏的作用.

  • 通腑润肠汤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研究

    作者:杨勇军;唐学贵;李梅;刘畅;李钟艳;吴至久;何德才;田小兵

    目的:观察中药通腑润肠汤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按功能性胃肠痰病罗马Ⅲ的诊治标准及排除标准选择符合研究条件的病例120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用自拟通腑润肠汤的汤刺治疗60例,对照组用麻仁丸汤剂治疗60例.结果:试验组在每次排便时间、肛门阻塞感、用药后方能排便、短气、腹胀、大便性状和排便费力等症状改善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更明显(P<0.05).中药治疗便秘需要用药到一定的时间才显疗效.试验组60例中痊愈21例,显效19例,有效11例,无效8例,脱失1例,总有效率86.44%;对照组60例中痊愈10例,显效17例,有效12例,无效19例,脱失2例,总有效率67.2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病例服药后均无实验室检查结果异常和不良事件发生.结论:通腑润肠汤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具有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远期复发率低等优点.

  • 狼疮2号方治疗缓解期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研究

    作者:万焰;刁庆春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中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lys)的影响,并将其前后差值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指数( SLEDAI)积分差值进行相关及回归分析,了解其对SLEDAI的敏感性.方法:将78例缓解期SLE患者分为狼疮2号方加西药治疗的中西药结合治疗组和单纯西药加安慰剂治疗的对照组.结果:两组中医症候疗效评价的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lys差值与SLEDAI积分差值相关系数为0.936,两者高度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Blys差值为自变量,SLEDAI积分差值为因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其线性回归模型成立(P<0.05),提示Blys可能是红斑狼疮总体疗效评价的相关敏感指标.结论:Blys可能是红斑狼疮总体疗效评价的相关敏感指标.中西医结合治疗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 痒疹汤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

    作者:杨光华

    目的:现察痒疹汤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72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痒疹汤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16例(44.44%),好转16例(44.44%),未愈4例(11.11%),总有效率88.89%;对照组痊愈10例(27.78%),好转15例(41.67%),未愈11例(30.56%),总有效率69.44%.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痒疹汤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疗效明显.

  • 滋肾固冲汤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35例临床观察

    作者:李晓红;林峰

    目的:观察滋肾固冲汤治疗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采用滋肾固冲汤治疗,对照组35例采用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痊愈率、显效率与总有效率分别为34.3%、40%、88.6%;对照组分别为25.7%、31.4%、8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滋肾固冲汤治疗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具有较好的疗效.

  • 消癖散结汤配合微波治疗乳腺增生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陈萍;李灵芝;李桂华

    目的:观察消癖散结汤配合微波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50例子自拟消癖散结汤内服,外用微波治疗仪局部照射,对照组50例口服乳癖消,2月后观察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4%,对照组7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自拟消癖散结汤配合微波治疗乳腺增生临床疗效满意.

  • 自拟桑杏汤加减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56例临床观察

    作者:闫晓云

    目的:观察自拟中药桑杏汤加减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惠儿分为两组,对照组56例采用雾化吸入、静点抗生素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自拟中药桑杏汤加减治疗.14天后观察两组临床症状恢复情况和肺功能支气管舒张试验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在改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综合症状方面和肺功能支气管舒张试验变化值方面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中药桑杏汤能有效改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临床症状和肺功能支气管舒张试验,疗效肯定,值得应用.

  • 中医治疗乳腺增生138例疗效观察

    作者:赵志丹

    目的:观察中医治疗乳腺增生的疗效.方法:将138例乳腺增生的患者采用疏肝消乳汤治疗和消核散治疗.结果:痊愈36例,显效54例,有效38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91.43%.结论:中医治疗乳腺增生有较好的疗效.

  • 黄连温胆汤治疗以失眠为主症的慢性胃炎临床观察

    作者:林天;林志超;周朝明

    目的:观察黄连温胆汤治疗以失眠为主症的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以失眠为主诉,经诊断为慢性胃炎的患者120例,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舒乐安定治疗,观察组联合舒乐安定和黄连温胆汤治疗,治疗10周后,观察失眠的改善程度.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1.7%,显著好于对照组的63.3% (P<0.01),观察组随访1年,未发现复发病例.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因慢性胃炎而导致的失眠,在服用西药的同时,结合黄连温胆汤,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中医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30例

    作者:陈照基;陈世禧;甘子华

    目的:观察中医药对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30例,治疗组予以自拟中药汤剂,对照组予以奥美拉唑加多潘立酮,治疗4周后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后的症状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6.7%、73.3% (P<0.05),胃镜下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3.3%、76.7% (P<0.05).结论:中医药对反流性食管炎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 升清强肾降浊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观察

    作者:冷治文

    目的:观察升清强肾降浊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予升清强肾降浊法治疗,对照组口服肾康宁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67%,明显优于对照组63.33% (P<0.05).结论:升清强肾降浊法治疗CRF能够提高治疗效果.

  • 自拟消痈汤治疗阑尾脓肿34例疗效分析

    作者:张嫣;张军

    目的:观察自拟消痈汤治疗阑尾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34例阑尾脓肿患者均在外院经消炎治疗后再在我院门诊单纯口服中药治疗.结果:治愈9例,好转24例,无效1例.治愈率26.5%,好转率70.5%,总有效率97%.结论:自拟消痈汤治疗阑尾脓肿有较好疗效.

  • 脂肝消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80例

    作者:李晶;李振民;张旺;张敏杰

    目的:观察脂肝消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疗效.方法:将160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两组均以生活方式治疗为基础,治疗组服用脂肝消胶囊,对照组服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脂肝消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肝炎有较好疗效.

  • 开郁散加味治疗乳腺增生78例疗效观察

    作者:何文绍

    目的:观察开郁散[1]加味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8例确诊为乳腺增生的患者采用开郁散加味为末为丸治疗,半月为1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治愈46例(58.97%),显效24例(30.77%),有效5例(6.41%),无效3例(3.85%),总有效率96.15%.结论:开郁散加味治疗乳腺增生疗效显著.

  • 自拟青紫化斑汤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刘彩琴;李生娥;刘小燕

    目的:观察自拟青紫化斑汤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4例小儿过敏性紫癜患者随机分两组,对照组57例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57例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青紫化斑汤治疗,观察患者症状及体征改善程度.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22%,对照组总有效率84.2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方青紫化斑汤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疗效确切.

  • 四妙勇安汤加减治疗糖尿足的临床观察

    作者:张文光;许丽华;刘斌

    目的:观察四妙勇安汤加减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9年9月~2011年6月40例糖尿病足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内服四妙勇安汤加减方,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10例,好转6例,总有效率为8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5.0%,P<0.05.结论:四妙勇安汤加减治疗糖尿病足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 补肾固冲汤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54例临床观察

    作者:章辉

    目的:观察自拟朴肾固冲汤治疗围绝经期功血的临床疗效.方法:从补肾健脾、固冲止血的治疗原则出发,自拟补肾固冲汤治疗围绝经期功血54例.结果:补肾固冲汤治疗围绝经期功血总有效率96%.结论:补肾固冲汤治疗围绝经期功血54例,收到了良好的疗效.

  • 贝母瓜蒌散加减佐治小儿支原体肺炎48例疗效观察

    作者:李长俊

    目的:观察贝母瓜萎散和西药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方法:对照组采用阿奇霉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贝母瓜萎散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7,P<0.05).结论:贝母瓜萎散加减和西药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有较好疗效.

  • 复方三匹风糖浆的制备及治疗咳嗽的疗效观察

    作者:阳春英

    目的:研究复方三匹风糖浆的制备及质量控制方法,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根据发病机理,设计复方三匹风糖浆的处方,制订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标准,并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复方三匹风糖浆治疗风热犯肺、痰热阻肺的咳嗽总有效率为98%.结论:该制剂处方合理,制备方法可行,质量控制可靠,临床疗效确切.

  • 通腑泄浊法治疗腑实证慢性心力衰竭31例临床观察

    作者:王强;孟云辉;付达

    目的:通腑泄浊法治疗腑实证慢性心力衰竭,观察其对心功能、中医症状疗效的影响.方法:将60例腑实证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29例,对照组单用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通腑泻浊方,通时严格把握通腑达标标准;7日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在心功能恢复、中医症状疗效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通腑泄浊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满意.

  • 安胎饮治疗先兆流产63例

    作者:胡再萍;杨兴良;杨蔚

    目的:探索胎漏、胎动不安的中药治疗.方法:观察安胎饮治疗胎漏、胎动不安的效果.结果:安胎饮治疗胎漏、胎动不安有效率为95.2%.结论:安胎饮治疗胎漏、胎动不安疗效确切,价格低廉,值得推广.

  • 中药外用治疗黄褐斑90例

    作者:沈黎明;霍峥;姜方敏;宋翔

    目的:观察自制的中药面膜并配合中药洗剂治疗黄褐斑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0例黄褐斑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90例用自制中药面膜并配合中药洗剂治疗;对照组30例用归白药膜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5.56%;对照组有效率为10%.两组无明显毒副反应.结论:中药面膜并配合中药洗剂治疗黄褐斑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值得推广.

    关键词: 中药 面膜 黄褐斑
  • 痹痛贴对小鼠耳廓微循环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郭文;陈东辉;周黎琴;罗雅琪;廖志航

    目的:研究痹痛贴对小鼠耳廓微循环的影响.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赋形剂组,麝香舒活灵组,痹痛贴低、中、高剂量组,用微循环仪观察正常小鼠给药后10min、30min、60min耳廓微静脉、微动脉管径、血液流速.注射肾上腺素造成耳廓微循环障碍,观察造模后10min、30min、60min小鼠的耳廓微静脉、微动脉管径、血液流速.结果:痹痛贴中、高剂量能不同程度的增强正常小鼠耳廓微静脉、微动脉管径、血液流速,和赋形剂组、空白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痹痛贴中、高剂量能改善肾上腺素导致的小鼠耳廓微循环障碍,与赋形剂组、模型对照组比较微静脉、微动脉管径、血液流速水平明显提高(P<0.01).结论:痹痛贴具有明显的改善微循环的作用.

  • 益阴通络胶囊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Caspase-3表达的影响

    作者:王立平;白延平;黄宁霞

    目的:通过动物模型实验观察益阴通络胶囊时局灶性脑缺血的影响,并探讨该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可能机理.方法:围绕益阴通络胶囊的主要药效学研究,采用线栓法行右侧大脑中动脉阻塞造模,分组观察实验脑缺血大鼠脑组织半胱天冬蛋白酶~3(Caspase-3)的表达在假手术组、模型组中以及在益阴通络胶囊组和血塞通片对照药的作用下的不同变化,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采用线栓法行右侧大脑中动脉阻塞造模后,实验动物模型组大鼠脑组织中半胱天冬蛋白酶~3(Caspase-3)的含量显著增高,与假手术组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益阴通络胶囊组Caspase-3较模型组明显减少,与模型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血塞通片对照组Caspase-3的含量较模型组无明显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益阴通络胶囊对线栓法造成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具有很好的疗效,益阴通络胶囊可以下调局灶性脑缺血脑组织中Caspase-3的表达,间接或直接反应该药能清除自由基,降低炎性细胞因子及抑制病理产物,减轻脑水肿,减少神经元的损伤,从而抑制神经细胞调亡,保护脑细胞.

  • 补益脾肾方对阿霉素肾病大鼠肾间质转化生长因子-β1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作者:陈彤;舒惠荃;易晓颖

    目的:探讨补益脾肾方对阿霉素肾病大鼠肾间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CT-GF)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2只雄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阿霉素肾病模型组、贝那普利治疗组、补益脾肾中药治疗组.采用一次性尾静脉注射阿霉素建立阿霉素肾病模型,于造模后第2周对阿霉素肾病大鼠分别用贝那普利和中药治疗.于造模后第6周处死所有大鼠,切片做Masson染色观察肾小管及间质的病理变化;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肾组织中TGF-β1、CTGF的蛋白质表达.结果:补益脾肾法可以下调阿霉素肾病大鼠肾间质TGF-β1及CTGF的表达(P<0.05),延缓间质纤维化的进展.结论:中医补益脾肾方可以通过下调肾间质TGF-β1及CTGF的表达,延缓阿霉素肾病大鼠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进展.

  • 健脾化瘀方对裸鼠结肠癌皮下移植瘤及相关MicroRNAs的实验研究

    作者:凌博凡;王瑞平;邹玺;吴坚

    目的:观察健脾化瘀方对人结肠癌Lovo细胞BALB/c裸鼠皮下移植瘤的抑瘤率以及对皮下移植瘤中结肠癌相关miRNAs表达的影响.方法:(1)取人结肠癌Lovo细胞接种于小鼠皮下,造成移植性裸鼠结肠癌模型.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NS组)、阳性对照组(5-FU组)、健脾化瘀方大剂量组、健脾化瘀方中剂量组、健脾化瘀方小剂量组.观察荷瘤鼠肿瘤生长情况、体积和重量,分析健脾化瘀方对Lovo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的抑瘤率.(2)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健脾化瘀方对结肠癌皮下移植瘤中miRNA31、miRNA143表达的影响.结果:(1)健脾化瘀方大、中剂量组小鼠瘤体体积及平均重量均小于阴性对照组(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健脾化瘀方各剂量组中miRNA31的表达下调、miRNA143的表达上调.结论:健脾化瘀方对结肠癌Lovo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作用可能与下调miRNA31以及上调miRNA143的表达有关.

  • 四物汤抑制H2O2诱导神经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作者:金光石;金婧;金元哲

    目的:探讨传统中药四物汤水提液对人神经母细胞瘤的抗氧化损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在人神经母细胞瘤株SK-N-MC细胞以0.5×106/ml的密度接种于6孔板和2×104/ml于96孔板或以2×106/ml于10cm的圆盘后孵育24h.用不同浓度H2O2处理(1~300μM,12h)诱导SK-N-MC细胞损伤以后,通过MTT、DAPI和流式细胞技术,观察传统中药四物汤的作用.结果:H2O2引在1~300 μM范围内,对SK-N-MC细胞损伤具有明显的量效关系.四物汤提前预处理2h,可明显减少由H2O2 (30μM)预处理引起的SK-N-MC死亡率[由对照组的(59.87±2.04)%,上升到(83.04+5.12)%~(89.47±5.68)%(P<0.01)],抑制细胞凋亡[由对照组的(29.24+3.54)%下降到(7.56±1.96)%(P<0.01)],用30μM的H2O2处理12h后,可以明显的诱导SK-N-MC细胞出现sub-G1期,但是事先用250μ g/mL四物汤处理却明显地降低H2 O2导致细胞凋亡产生的sub-G1峰.结论:四物汤水提液可能通过抗细胞凋亡等途径,减少SK-N-MC细胞的氧化损伤.

  • 穴位注射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坐骨神经病理形态学的影响

    作者:杨丽;董勤;曹雯萍;鲁佳;乔明;郭茗;张静;汪怡新;王欣君;项晓人

    目的:探讨穴位注射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坐骨神经病理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136只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二甲双胍组、穴位注射组,建立大鼠DPN动物模型.二甲双胍组按0.04g/kg灌胃,穴位注射组取肾俞、足三里,注入弥可保注射液.60天后动物处死取坐骨神经,采用HE染色法观察各组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模型组呈现日趋加重的神经细胞损伤,二甲双胍组和穴位注射组治疗后,神经组织的损伤程度明显轻于模型组(P<0.01),而2个治疗组间比较,穴位注射组优于二甲双胍组(P<0.05).结论:穴位注射法能有效改善DPN大鼠的病理损伤,促进周围神经病变的修复.

  • 中医辨治糖尿病六纲

    作者:段娟;刘莱莱

    突破传统理论观点,指出糖尿病现代中医辨治应以“寒热、虚实、胖瘦”六纲为核心.寒热是判断糖尿病病程、病位、预后的依据.虚实是其发病和影响病程的主要机制.胖瘦可以追溯疾病产生的不同病因,是判断疾病类型的两纲.寒热、虚实、胖瘦贯穿现代糖尿病疾病演变的始终,亦相互交叉,相互影响,相互转化.

    关键词: 糖尿病 中医 辨证
  • 应用络病学理论治疗哮喘初探

    作者:袁琛;刘贵颖

    哮喘是内科中常见的难治性疾病之一,该病具有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的特点,古有“内不治喘”之说.本文基于哮喘治疗的临床实践,结合现代络病理论讨论哮喘的发生与络脉病变的相关性,提出了一些从络病学治疗哮喘的实际经验,为临床研究提供一些新思路.

    关键词: 络病 哮喘 治疗
  • 浅谈从肺论治肝硬化腹水

    作者:宾容;毛德文;龙富立;李慧贞

    本文从肺主行水、主气这一观点出发,着重探讨了肝硬化腹水从肺论治的辨证思路.肺为“水之上源”,重视从肺论治,提壶揭盖,疏通水道,能达到外散内降,上开下利之治疗效果,比单纯的温补脾肾的疗效更佳,在中医药防治肝硬化腹水的辨证论治上得到了进一步的开拓与深化.

  • 浅谈功能性水肿从脾论治

    作者:莫静

    目的:探讨功能性水肿从脾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中医理论阐述功能性水肿的病机所在,指导临床选方用药,采用五苓散加减,健脾益气,渗湿利水,调和气血.结果:结合临床经验,功能性水肿的治疗关键在于调理中焦脾胃,并获得满意疗效.结论:总结出功能性水肿的诊断和用药体会,得出健运脾胃是治疗水肿的重要路径.

  • 亚健康的防治与中医治未病

    作者:曹关志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竞争的不断加剧、生活水平提高、环境污染加重以及生活压力和情绪的复杂化等影响,人类的疾病谱和死亡谱发生了根本的改变,由过去的传染和营养不良等生物因素为主,转化为由心理因素、社会因素、生活行为方式等因素为主引起的心理、生理性疾病.

    关键词: 亚健康 中医治未病
  • 清理和滋补五法辨治胃食管反流病的临证体会

    作者:王捷虹;汶明琦;李毅;许永攀

    通过临床观察研究、梳理文献及理论分析,归纳胃食管反流病的常见证型,即肝胃郁热、痰气交阻、寒热错杂、胃阴亏虚、脾胃气虚五种,采用清、理、和、滋、补五法辨证治疗,临床可取得较好疗效.

  • 从痰瘀论治老年顽固性失眠

    作者:尤峰

    老年顽固性失眠,临床上必须结合老年人自身的病理生理特点来辨治.归纳起来,总由脏腑亏虚,运化减退,代谢紊乱,痰瘀内生而致脑府阴阳失调,气血失和所致.治疗上需标本兼顾,注重化痰祛瘀.

  • 浅析肺卫肌表毛窍与汗法

    作者:刘银伟;丁吉善;张晓芬

    从“外邪侵袭常是疾病发生的始动因素”,“肺功能失调常是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关键”,“汗法是调节肺功能的一种重要方法”三个方面说明了肺与肌表在人体疾病发病中的重要地位,以加深临床对于表证的理解和重视,也为临床运用汗法提供参考.

    关键词: 肌表 毛窍 表证 汗法
  • 益气养阴托毒法治疗重度痤疮

    作者:邱琳惠;尉洁;董世洲;欧阳飞;李树杰;宋海祯

    重度痤疮是临床难以治愈的一类皮肤病,易给患者带来损容的危害.黄莺教授临床辨治重度痤疮,认为其病程日久,应从正虚邪实立论,以气阴两虚为主,伴见邪热、痰湿、瘀血等病理表现,运用益气养阴托毒法治疗,能够收到很好的疗效,特在此介绍其治疗该疾病的临床经验.

  • 宾彬教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经验

    作者:陆海旺;王德胜;阮登统

    宾彬教授是广西优秀青年中医,治学态度严谨,医术高明,在中医男科临床、科研、教学等方面具有很深的造诣.本文就其对慢性前列腺炎的诊治经验作一介绍.

  • 林兰教授诊治甲状腺结节的学术思想

    作者:任志雄;李光善;倪青

    著名中西医结合内分泌专家林兰教授重视甲状腺结节早期诊断和结节性质的判断,强调甲状腺结节的生成是由于甲状腺助肝疏泄功能失调所致,在治疗方面首次提出了“三结”治疗:平结治以疏肝理气、活血化痰、软坚散结,方药用散结方;阳结阴虚证治以滋阴清热、理气化痰、遂瘀散结,方用滋阴散结方,实热证治以清热解毒,理气化痰、逐瘀散结,方用清热散结方;阴结者治以温补脾肾、理气活血、化痰散结,方用温阳散结方.

  • 俞瑾教授治疗慢性盆腔疼痛的经验

    作者:潘芳

    俞瑾教授是国家级和上海市名中医,从事中西医结合妇科临床、科研、教学工作50余年.认为慢性盆腔疼痛多由下焦瘀血,腑气不通所致,临床上从活血化瘀,理气通腑论治,配合灌肠、热敷综合治理,疗效显著.

  • 扈晓宇教授大方峻药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细胞癌

    作者:魏超;扈晓宇

    通过对典型病例诊治过程的分析,总结出扈晓宇教授以“大方峻药”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细胞癌的临床经验.认为晚期原发性肝细胞癌的病机特点以气虚血瘀为主;治疗当以“大方峻药”之法,峻补脾气,破血消癥为主,屡攻屡补,以平为期,标本兼顾.

  • 汤一新治疗慢性腹泻经验

    作者:张志华;毛甜甜;陈达

    汤一新主任中医师认为,慢性腹泻以虚为主、虚实夹杂、脾病湿盛为其根本病机,与肝、肾密切相关,常分为脾虚湿盛、肝脾不调、脾肾阳虚三型.治疗应把握:升阳助中气,风药胜湿邪;利小便祛湿邪;先消后补,以通为治;补脾不过甘,清热不过苦;泻久宜丸散,药补食疗兼施.

  • 张西俭平脉辨治高血压病经验

    作者:赵颜俐;路瑜

    张西俭老师以脉气脉质论阐释脉理、辨析病机,以察知机体邪正虚实及气机运动状态,并以此论执简驭繁指导临床.本文以高血压病的临床运用为例,简介老师的脉学思想,总结对本病的脉诊运用要点及辨治经验.

  • 陈小宁教授治疗鼻渊临床经验

    作者:陈敏

    鼻渊是鼻科常见疾病,患者常伴有头痛、鼻塞、嗅觉减退等症状,以致不能集中精神,严重影响工作、学习和生活.陈小宁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抓住湿热和气虚这两个主要致病因素,通过辨证论治,自拟化湿通窃方和益气升清方应用于临床,满足了部分因恐惧手术寻求保守方法或缓解症状为治疗目的的患者,相比西医手术治疗,中医治疗有着价格低、创伤小、患者易于接受等优点,在临床取得了较确切的疗效.

  • 尤建良教授治疗癌性疼痛经验

    作者:胡清清

    尤建良教授根据“不通则痛”和“不荣则痛”病机,从气血阴阳失调辨证,将癌性疼痛分为气血阴阳亏虚致虚痛、气血阴阳郁结致实痛两大类,认为主要从气血亏虚、脾肾两虚、气滞血瘀、痰瘀毒留四型论治,内治与外治相结合,中西医互补,相得益彰.

  • 四逆散的临床应用

    作者:曾凡东;鲁登述

    根据《伤寒论》“少阴病,四逆”证与少阴阴盛阳微、四肢厥冷证本质不同之原意,用以指导临床治疗邪传少阴,肝脾气滞,阳郁不伸的“热厥轻证”或肝脾失调所致的胸胁、脘腹疼痛或泄利下重,甚或妇女乳房胀痛、月经失调、舌红脉弦者,只要切中病机,便会收到很好的临床效果.

  • 王庆其治疗顽固性咳嗽验案二则

    作者:陈晓勤;徐君逸

    王庆其教授,博士生导师,当代著名中医学家,八代从医,国医大师裘沛然的学术传承人,从事中医教学、临床工作40余年,学验俱丰.顽固性咳嗽是指咳嗽迁延日久,反复发作,缠绵难愈,属中医"内伤咳嗽"范畴,又称久咳.

  • 从表里两虚入手在临床的应用体会

    作者:林锦韬;陈丹纯;王贵均;朱淑然

    本论文从表里两虚入手,论述了临床凡符合这一机理的所有疾病,不需先解表后治里,或先治里后治表,根据中气、元气之理,二者可同时治疗,方药为《伤寒杂病论》的桂枝汤合四逆汤加味.

    关键词: 表里两虚 临床 应用
  • 咳嗽旁治胃举隅

    作者:曾永秀;胡永东

    咳嗽其病名早见于《内经》.如《素问·宣明五气》言:"五气所病,肺为咳."《素问·咳论》言"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五脏六腑之咳,皆聚于胃,关于肺".

    关键词: 咳嗽 旁治
  • 金东明教授治疗顽固性眩晕验案

    作者:于海艳;金东明

    导师金东明教授善用经方治疗疑难病,疗效显著,今择一顽固性眩晕验案介绍如下,以期对探究疑难病治疗思路有所裨益.谢某,女,58岁,长春市人,2006年12月17日初诊.

  • 理中汤加味治疗小儿毒性红斑

    作者:文毓声;王中华;黄荣铝;朱淑然

    毒性红斑是一种好发于新生儿和小儿的以全身性或局限性红斑损害为主的疾病,此病发病原因不明,治疗上颇为棘手,吾师在治疗此种疾病,主要采取厚土载物大法,疗效显著,兹举典型病例一则以详细说明,以供同道参阅.

  • 仝小林教授治疗代谢综合征伴高尿酸血症验案

    作者:田佳星;刘文科

    代谢综合征( metabolic syndrome,MS)是心血管病的多种代谢危险因素(与代谢异常相关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在个体内集结的状态,其中心环节是肥胖和胰岛素抵抗,主要组成组分为肥胖症,尤其是中心性肥胖、2型糖尿病(T2DM)或糖调节受损、血脂异常及高血压[1].

  • 气郁体质的中医调养护理

    作者:侯献兵;沈振艳;刘英莉;张金翔;刘静

    气郁体质是常见八种偏颇体质之一,我“治未病”中心依据传统中医理论及体质特征,综合应用多种针灸方法“杂合以治”,并结合中医体质护理和中医体质健康教育取得了满意疗效.中医体质护理分别从情志、季节、起居、食膳、运动及不适症状等方面进行了调护.因体施护、因症施护相结合,方可较快达到调护体质的效果.

  • 中医养生知识在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作者:衡小涪;刘晓春;云洁;吴洁

    中医防病健身有其独特之处,特别主张自己学会养生之道,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和保健能力[1].中医养生中的养是指护养、保养、调养;生是指生命、生存、生长.

  • 支气管哮喘的中医护理

    作者:王少萍;康卫红;周静

    探讨支气管哮喘的发病观,针对发病原因、情志、饮食、用药、活动与休息等的健康指导,使患者症状体征明显缓解,病情得到控制,有效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 临证把握中药剂量的思考

    作者:宋汉秋

    本文通过对中药剂量难以把握的原因分析,提出相应策略:①结合现代考古学成就,掌握古代不同时期度量衡单位与现代中药剂量单位的转换关系.②以经方、名方为基础,正确体会其用量.③根据病变部位、药物性质选择药量.④组方要药少而精.⑤积极吸收现代药理研究成果.

    关键词: 中药剂量 策略
  • 11种中草药中微量元素的主成分分析

    作者:罗卉

    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中草药中微量元素含量进行研究.通过SPSS10.0统计软件对相关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并求出无量纲后数据的相关系数矩阵及其特征值、特征向量和贡献率.在此基础上,确定作为初始因子的主成分变量,并计算出各主成分分值及综合分值.后根据综合分值对中草药微量元素含量高低做出了评价,为研制新的药物提供科学依据.

  • 凤尾蕨属植物药半边旗质量初探

    作者:蔡宏亚;苟占平

    目的:研究广东凤尾蕨属植物药半边旗的质量.方法:通过形态观察描述植物药半边旗的性状鉴别特征,测定其水分、总灰分以及有效成分5F含量并建立薄层色谱鉴别方法.结果:凤尾蕨属植物药半边旗性状鉴别特征性较强,易于鉴别.水分不得过11.0%,总灰分不得过7.0%,5F含量不得少于0.12%.薄层色谱鉴定专属性强,重现性较好.结论:所建立的方法能初步评价广东凤尾蕨属植物药半边旗的质量.

  • 浅析阿魏在《回回药方》中防治脑系疾病的作用

    作者:马民伟;马巧玲;贾孟辉

    目的:浅析《回回药方》中阿魏防治脑系疾病的作用.方法:对回医药经典典籍《回回药方》,残卷12“众风门”运用阿魏治疗脑系疾病的方剂进行分析,结合古今中外文献对阿魏的论述和药理学研究,对阿魏治疗脑病的作用进行浅析.结果:阿魏是回医药防治脑系疾病的常用药.结论:阿魏治疗脑系疾病的作用机理可能是通过其抗炎作用和对细胞、血浆及组织内环核苷酸的作用等途径实现.

  • 不同寄主菟丝子的凝胶电泳鉴别研究

    作者:林慧彬

    目的:考查不同寄主菟丝子的种子蛋白差异.方法:采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 PAGE)技术.结果:菟丝子与伪品之间差别显著;不同寄主的菟丝子之间亦存在一定差异.结论:SDS PAGE可作为不同寄主菟丝子及其与伪品的鉴定与质量评价的依据.

  • 中医药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气道粘液高分泌粘蛋白Muc5ac的影响研究概况

    作者:杨峰;敖素华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气道粘液高分泌是其重要特征,Muc5ac作为气道粘液中为重要的粘蛋白,通过其防治COPD已备受关注.中医药在治疗本病方面手段多样化,疗效也得到广泛认可.

  • 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医药治疗进展

    作者:刘睿;刘新敏

    中医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具有良好的疗效,可以降低PCOS血清雄激素及促黄体生成素、胰岛素水平,缩小卵巢体积,改善月经情况,提高排卵率与妊娠率.本文从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病因病机及中医药疗法两个方面,对近5年来中医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研究进行了概括.

  • 一期根治术结合中药苦参汤加减熏洗治疗后马蹄形肛周脓肿的临床观察

    作者:寇强;刘佐林;敖英

    目的:观察一期根治术结合中药苦参汤加减熏洗治疗后马蹄形肛周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一期根治术结合术后中药苦参汤加减熏洗治疗63例后马蹄形肛周脓肿.结果:随访时间6个月,一次性治愈60例,术后形成肛瘘2例,脓肿复发1例,愈合时间10~32天,平均24天.随访期内无肛门失禁、肛门畸形等并发症出现.总治愈率95%.结论:一期根治术结合中药苦参汤加减熏洗肛门部治疗后马蹄形肛周脓肿具有疗效好、愈合时间短等优点,降低了患者再次手术的风险和经济负担,值得推广.

  •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60例

    作者:张敏;郭瑾;董汉章;刘同龙;龚瑾;邢凯香

    目的:观察中药及针灸配合输卵管通液术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中药及针灸配合输卵管通液术和单纯通液术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痊愈率为62.53%,总有效率达78.34%;对照组痊愈率为33.33%,总有效率为46.67%,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及针灸配合输卵管通液术对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患者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 清肝汤配合西医治疗急性高血压脑出血40例临床观察

    作者:曾海;陶文强;方海云;李尹凤

    目的:观察清肝汤治疗急性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予脑出血常规治疗,治疗组于入院24小时后加入清肝汤口服或鼻饲,治疗1周后评价疗效,观察患者治疗前后降温效果、脑水肿程度,并行GCS评分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结果:治疗组在体温、意识、脑水肿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改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清肝汤对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症状的改善、内环境的维持、脏器功能的保护起着积极的作用,临床疗效较好,具有实用价值.

  • 中西医结合治疗变应性鼻炎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余文兴;蒋依林

    目的:观察中西医联合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将变应性鼻炎患者180例随机分为中药方剂组、西药鼻喷雾剂组和中西医联合治疗组,每组60例.中药方剂组给予玉屏风散合苍耳子散,日1剂,口服,每日3次;西药组给予组胺H1受体拮抗剂鼻喷雾剂,每个鼻孔各2喷(每喷0.07ml,每喷含盐酸氮卓斯汀0.07mg),每日早、晚各1次;联合治疗组给予中药方剂和盐酸氮卓斯汀喷雾剂联合治疗,用法同上,均3周为1疗程.观察结果,并对治疗前后的症状和体征计分比较.结果:3组患者在治疗1疗程后,中西医联合治疗组显效率80%,明显高于中药复方制剂组的43%(P<0.05),西药鼻喷雾剂组的52% (P<0.05);无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采用中西医联合治疗变应性鼻炎,比单纯采用中药方剂或组胺H1受体拮抗剂治疗的临床效果更佳,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伤寒论》和法辨析

    作者:陈彩凤;陈文勇;李云英

    和法为中医传统治疗“八法”之一.而在《伤寒论》中,“和”代表人体阴阳、气血、五脏的调和,一旦阴阳、气血、五脏功能不和,则可根据辨证,应用“和”这一治法使其重归于“和”.因而和法既不指一具体治法,也不专指某一方剂,而是一种和其不和的治疗法则,是广义的和法.

  • 《金匮要略》寒热同治法探讨

    作者:刘艳萍;何开明;黄小艳

    张仲景创造六经辨证论治体系,针对外感、内伤病复杂的病因病机采用不同的辨证治法.《金匮要略》中也论述了寒热并用的证治,需辨证入微,治病求本,知常达变,方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 金匮要略 寒热同治
  • 桂枝汤归属和法之小议

    作者:赵祥斐;李岩;程素利;焦召华;陈爽

    通过对《伤寒论》桂枝汤原文分析及同其他方剂的对比,从服用方法和药物组成方面提出对于桂枝汤归属于“汗法”的异议,并从组方及运用方面论述桂枝汤中归属和法的观点.

  • 剥洋葱法加多元辨证治疗肩周炎69例

    作者:朱守应

    目的:观察剥洋葱法加多元辨证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患病肩关节活动(内收、上举、外展及后伸等动作)时产生的痛点消失和活动功能恢复正常为治疗指标,综合八纲辨证、脏腑辨证及经络辨证等多元辨证治疗此病.先从小幅度活动肩关节产生痛点开始治疗,逐渐加大幅度,由浅至深逐个消除痛点,恢复活动功能,如同刺洋葱,由外向内层层剥开.结果:总有效率为100%.结论:剥洋葱法加多元辨证治疗肩周炎疗效满意.

  • 针刺配合补肾益气活血方治疗老年性痴呆疗效观察

    作者:叶江琳;刘光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补肾益气活血方治疗老年性痴呆的临床疗效及探讨作用机制.方法:将7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9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补肾益气活血汤;对照组采用脑复康、脑复新.1个月为1个疗程,6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神经心理量表评分、脑电图分析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β-淀粉样蛋白含量(Aβ)、血浆异构前列腺素(8-IPF2a)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补肾益气活血方对治疗老年性痴呆及控制其进一步恶化具有良好效果.

  • 针刺结合盐酸替扎尼定片治疗偏头痛临床效观察

    作者:吴萍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盐酸替扎尼定片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2例,观察组采用针刺结合盐酸替扎尼定片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内服中药进行治疗,2个疗程后对两组治疗总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中,痊愈10例,显效18例,有效12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5.23%;对照组中,痊愈6例,显效12例,有效11例,无效13例,有效率为69.04%;两组有效率进行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分析,两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针刺结合盐酸替扎尼定片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中药组.结论:针刺结合盐酸替扎尼定片治疗偏头痛患者的疗效显著,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浅针配合腕踝针及耳穴贴压磁珠治疗失眠260例临床观察

    作者:郑坛明

    目的:观察浅针配合腕踝针及耳穴贴压磁珠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260例患者分别给予浅针治疗,配合腕踝针及耳穴贴压磁珠治疗.结果:痊愈160例,显效60例,有效30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96.2%.结论:浅针配合腕踝针及耳穴贴压磁珠具有明显的镇静安神作用.

  • 壮医药线点灸手法治疗婴幼儿腹泻疗效观察

    作者:谢玉华

    目的:观察壮医药线点灸手法治疗婴幼儿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1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6例,对照组45例,穴取脐周4穴、天枢、关元、中脘、梁丘、足三里、三阴交、脾俞、胃俞、肾俞、大肠俞、关元俞.2组治疗3日后比较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2%,两组比较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治疗组治疗婴幼儿腹泻有良好疗效.

  • 针刺合并舍曲林治疗抑郁症疗效观察

    作者:马霞

    目的:观察以针刺合并舍曲林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针药组26例,采用针刺合并舍曲林;对照组26例,单纯给予舍曲林.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2、4、6周末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及副反应量表TESS来评定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6周末针药组有效率88.5%,对照组为80.8%,两组临床疗效相当(P>0.05).针药组在治疗后第1周末HAMD评分已明显下降(P<0.01),而对照组HAMD评分第2周末才有显著性下降(P<0.01).针药组治疗后第1周末、2周末HAMD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显著(P<0.01),治疗后第4、6周末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轻微.结论:针刺合并舍曲林治疗抑郁症与单用舍曲林疗效相近,但起效快,安全性高.

  • 醒脑开窍针法对缺血性中风针刺介入时机治疗的临床研究

    作者:朱崇田;石娜;石学敏

    目的:研究醒脑开窍针法对缺血性中风针刺介入治疗的佳时机.方法:将我院收治的356例缺血性中风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四组,A组针刺介入时机为发病6h以内,B组为发病6h ~3天,C组为发病后3~7天,D组为发病后7~14天.分别于针刺前、针刺14天、针刺28天采用中医症状、体征评分;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表(NIHSS);改良Barthel指数对患者进行评定.结果:经治疗后A组与其它三组在ADL、NIHSS及中医症状体征评分方面均出现了较明显的差异.结论:醒脑开窍针法越早介入治疗患者预后越好.

  • 平衡针对颈性眩晕急性发作期疗效影响的研究

    作者:韩凡;杨时鸿;谢晓丹;龙亚秋;王媛媛;梁伟波;覃小兰

    目的:观察平衡针治疗颈性眩晕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纳入颈性眩晕急性发作期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给予辨证中药治疗,B组在A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平衡针,C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记录治疗前、治疗3天、14天、1个月的中医证候评分,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加用平衡针治疗组,具有起效快的优势,能较快且有效的缓解临床症状,中医证候评分明显优于西药对照组(P<0.01),随着时间的延长,其效果愈显著.结论:经平衡针规范化治疗后,眩晕患者的临床症状、中医证候评分有显著改善.

  • 针刺四天穴治疗幻肢痛验案

    作者:蒋荣民;曲由

    各种因素下,随着截肢患者的增多,幻肢痛患者的人数也随之增加.针刺“四天穴”治疗幻肢痛疗效显著,简便易行,值得推广.

  • 神门子午捣臼法配合黛力新治疗焦虑症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志农;张镝

    目的:研究神门子午捣臼法配合黛力新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CCMD-3广泛性焦虑症诊断标准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神门子午捣臼法配合黛力新治疗,对照组采用黛力新治疗,两组均21天为1疗程,2个疗程后采用Hamilton焦虑量表(HAMA)评定疗效.结果:神门子午捣臼法配合黛力新治疗广泛性焦虑症有显著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神门子午捣臼法配合黛力新治疗广泛性焦虑症安全有效.

  • 杜氏通督理筋手法配合牵引电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罗建平;舒文韬;王蛟;欧阳松;张智

    目的:观察杜氏通督理筋手法配合牵引、电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93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男40例,女53例;年龄21 ~70岁,平均46.39岁.治疗组48例采用杜氏通督理筋手法配合牵引、电针治疗;对照组45例采用牵引配合电针治疗,7d、14d、21d后,分别观测两组患者主观症状(眩晕、颈肩痛、头痛等)、客观体征(Jackson's试验、椎A扭曲试验、Spling's试验)及TCD血流速度变化等指标并比较其临床疗效.结果:①两组患者主观症状及客观体征等指标的改善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组治疗后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显著下降,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临床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杜氏理筋手法配合配合牵引、电针操作简单,疗效肯定,患者易接受和配合,能明显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症状,显著降低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建议作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常规治疗方法之一在临床推广应用.

  • 肝为枢机理论初探

    作者:唐军伟;张扬

    回溯枢机理论的历史源流,探析枢机的本意,发现肝既为阴阳之枢,亦为气机升降出入之枢,其枢转、交接的功能主要借助肝升发之性而发挥,体现在升发元气、水谷精气、营卫之气及协调下降肺气、六腑浊气.运用“以肝为枢”之理,以调理肝枢作为辨证施治的中心环节,以期为临床疑难杂病的中医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 气机 枢机 主升发
  • “肾为升降之本”之浅析

    作者:吴兵

    肾为先天之本,寓元阴元阳,五脏之阳非此不能发,五脏之阴非此不能滋,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脏腑的升降运动“惟肾为根”,本文试从肾藏精、主纳气及肾主水三个方面来进行阐述“肾为升降之本”之依据.

    关键词: 升降
  • 亦谈“肝生于左,肺藏于右”暨“左升右降”

    作者:金栋;李冬梅;杜宝良

    中医经典《内经·素问》有“肝生于左,肺藏于右”的论述,有的学者认为这是中医的糟粕、谬论和错误之处,持有这种观点的人,实乃不明白中医理论体系之形成而然.“肝生于左,肺藏于右”或来源于《易》之《洛书》,是指肝的生理特性主升发、条达、舒畅,以升为顺,春季应之,方位在东,故说“肝生于左”;肺的生理功能特性主肃降、收敛、肃杀,以降为和,秋季应之,方位在西,故说“肺藏于右”.肝左肺右,不是指实质脏器肝和肺的具体解剖位置,而是根据“象”思维理念和中国古代哲学思想阴阳、五行学说及天人相应观或“左升右降”之说推演而来.

四川中医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