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医学 > 山西中医杂志

山西中医

山西中医杂志

Shanxi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산서중의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 山西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山西省中医药学会 山西中医药研究院
  • 影响因子: 0.5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0-7156
  • 国内刊号: 14-1110/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2-30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山西中医杂志社
  • 出版地区: 山西
  • 主编: 王晞星
  • 类 别: 中医学
期刊荣誉:
  • 综合治疗嵌顿痔82例

    作者:范廷良

    目的:观察综合疗法治疗嵌顿痔的临床疗效.方法:选符合入选条件的嵌顿痔82例.对早期患者32例予中药熏洗、手法复位,对嵌顿时间较长者予手术治疗.结果:32例保守治疗者治愈30例,好转2例;50例手术治疗者全部治愈.结论:综合疗法治疗嵌顿痔疗效满意.

  • 益气温通汤治疗老年性2型糖尿病性便秘45例临床观察

    作者:张妍燕

    目的:观察益气温通汤治疗老年性2型糖尿病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符合纳入标准的老年性2型糖尿病性便秘患者75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5例予自拟益气温通汤;对照组30例用西沙比利10 mg,每日3次口服.两组均治疗1个月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15例,有效2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2.2%(95%CI=71.0%~93.4%);对照组显效3例,有效14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56.7%(95%CI=39.0%~74.4%);两组综合疗效比较,差异显著(u=2.6616,P=0.0089).结论:益气温通汤治疗老年性2型糖尿病性便秘疗效优于西沙比利,其收益为OR=0.28(95%CI=0.10~0.81),NNT=4(95%CI=2.16~20.79).

  • 内外合治中晚期肝癌30例

    作者:陈洪国;杜晓军

    目的:观察中药内外合治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5例患者随机分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中药内服和外敷方法治疗配合必要的常规化疗;对照组25例,以FAM方案为主,同时服用护肝药物.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肝功能变化及治疗后生存率.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较对照组主要症状改善(P<0.01),ALB、ALT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半年生存率优于对照组(P<0.01),但 1年生存率两组无差异(P>0.05).结论:中药内外合治中晚期肝癌较单纯应用FAM方案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自制蜂蜜制剂防治放射性结肠炎疗效观察

    作者:尹岩伟;赵文静

    目的:观察自制蜂蜜制剂防治放射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选行盆腔放射治疗的肿瘤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1组、治疗2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1组在第一次放射治疗时即行自制蜂蜜制剂保留灌肠,治疗2组在发生放射性结肠炎症状后进行,对照组出现症状后予西药保留灌肠,直到治疗结束.结果:前4周3组放射性结肠炎发病数有明显差异(χ2=20.7654,P<0.005);治疗1组优于治疗2组(P<0.05)和对照组(P<0.05).治疗2组总有效率为92.0%(95%CI=74.0%~9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5%(95%CI=40.5%~81.2%);两组综合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u=2.4450,P=0.0152).结论:自制蜂蜜制剂保留灌肠可预防放射性结肠炎,治疗1组较治疗2组及对照组的收益为OR=0.11(95%CI=0.04~0.31),NNT=2(95%CI=1.4~3.6);该制剂治疗放射性结肠炎的疗效优于对照西药,其收益为OR=0.14(95%CI=0.03~0.77),NNT=4(95%CI=1.95~21.60).

  • 200例小儿肺炎中医辨证分型的临床观察

    作者:陈卫华

    目的:观察不同病原导致的小儿肺炎与年龄、中医分型的关系.方法:采用颗粒凝结法测定患儿肺炎支原体特异性IgM抗体,Glisa法检测病毒特异性IgM抗体.结果:200例肺炎患儿中支原体感染者85例,且以3~7岁儿童居多;病毒感染者115例,以0~3岁幼儿居多.中医辨证分型中以风热闭肺和痰热壅肺证居多.结论:肺炎患儿中0~3岁以病毒感染多见,3~7岁支原体感染多见,辨证分型均以风热闭肺、痰热壅肺为主.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心病并发胃出血63例

    作者:梁月俭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心病并发胃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符合纳入标准的肺心病并发胃出血患者63例,在西医一般治疗的基础上,施以中药辨证论治及西药止血剂.观察72 h.结果:显效19例,有效39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2.1%(95%CI=85.4%~98.8%).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心病并发胃出血效果满意.

  •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外伤后综合征60例临床观察

    作者:刘向东;刘永博;董宁;刘学来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外伤后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外伤后综合征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予参芪五味子片和脑复新治疗,对照组仅予脑复新.治疗2个疗程(4周).结果:治疗组痊愈32例,有效2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5.0%(95%CI=85.8%~98.9%);对照组痊愈16例,有效13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72.5%(95%CI=58.7%~86.3%);两组综合疗效比较,有明显差异(u=1.9652,P=0.0494).结论:参芪五味子片和脑复新治疗脑外伤后综合征的综合疗效优于脑复新,其收益为OR=0.14(95%CI=0.03~0.54);NNT=4(95%CI=2.75~11.60).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60例临床观察

    作者:霍璞;曹永年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对84例慢性乙肝患者采取分组对照治疗方法.治疗组(60例)用α-干扰素联合扶正解毒汤,对照组(24例)单用α-干扰素.结果:治疗组显效26例,有效20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为76.67%(95%CI=65.97%~87.37%);对照组显效4例,有效10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58.33%(95%CI=38.61%~78.05%);两组综合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u=2.2102,P=0.0274).结论:α-干扰素联合扶正解毒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优于单用α-干扰素,其收益为OR=0.43(95%CI跨过1),NNT=5(95%CI=2.5~38.2).

  • 中西医结合治疗无排卵性不孕症30例

    作者:高秀玲

    目的:观察益坤汤配合克罗米芬中西医结合治疗无排卵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符合纳入标准的无排卵性不孕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益坤汤及克罗米芬,对照组仅用克罗米芬,连用3个月经周期.结果:治疗组治愈13例,有效1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95%CI=77.9%~99.2%);对照组治愈7例,有效15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3.3%(95%CI=54.1%~87.7%);两组综合疗效比较,差异显著(u=2.0125,P=0.0444).结论:益坤汤配合克罗米芬中西医结合治疗无排卵性不孕症疗效优于克罗米芬;收益为OR=0.20(95%CI=0.04~1.02,宜进一步加大观察例数),NNT=5(95%CI=2.57~87.72).

  •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不孕症100例

    作者:谷界亚;王世红;宋钢琴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符合纳入标准的输卵管不孕症患者2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治疗组予西药宫腔灌注、中药保留灌肠及口服中药;对照组仅用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痊愈66例,有效25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91.0%(95%CI=85.4%~96.6%);对照组痊愈53例,有效20例,无效27例,总有效率73.0%(95%CI=64.3%~81.7%);两组综合疗效比较,有明显差异(u=2.1996,P=0.0281).结论:西药宫腔灌注、中药保留灌肠及中药口服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不孕症优于对照组,其收益为OR=0.27(95%CI=0.12~0.60),NNT=6(95%CI=3.5~13.6).

  • 顽固性呃逆从瘀治验1则

    作者:葛喜贵

    刘某,女,32岁,2003年8月16日初诊.患者于4月中旬无明显诱因出现呃逆,起初并未在意,而后日渐加重.曾到数家医院诊治,经各种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用过镇静药、针灸、按摩、中药等呃逆依旧,延至数月,呃逆频频,甚为痛苦.面色黄滞,舌淡紫,脉弦细.月事正常,既往体健.治以活血化瘀,佐以行气降逆.药用:当归、香附各9 g,桃仁、红花各10 g,枳壳、赤芍、柴胡、竹茹、半夏、甘草各6 g.每日1剂,分早、午2次,水煎服.经服3剂后,呃逆明显好转,发作每次不超过5 min.继用上方以炒白芍易赤芍,又服3剂,呃逆消除.随访1年,未见复发.

  • 运用调理脾胃法治疗肿瘤验案3则

    作者:范同心;范颖颖

    笔者临床观察,肿瘤患者确诊时,大多已属中晚期,症见脾胃虚弱证候.现将运用调理脾胃法治疗肿瘤验案3则举例如下.

    关键词: 肿瘤 调理脾胃 验案
  • 治疗眩晕的点滴体会

    作者:丁敬远;林仲放;徐国玲;包伟忠

    眩晕病因复杂,治疗方法不一.笔者仅就个人的点滴治疗体会予以介绍.临床上常见部分30岁以上女性患者以眩晕反复就诊,但综合治疗效果欠佳.该类患者常有月经初潮后或生育后月经提前1周以上,经期持续1周以上、量多,或伴白带量多.因患者在月经初潮后一直如此,自以为正常.但步入30岁以后,眩晕渐渐出现.遂自己未将眩晕与经带异常相联系,而医生也多忽略经带情况.笔者遇及该种情况,多从经带论治,短程中药治疗长期疗效满意.对月经提前、经期持续时间延长、量多者,以芩连四物汤加调经之品,一般服药6剂后即可停止治疗,月经情况可基本恢复正常,眩晕逐渐消失.

  • 运用止嗽散的点滴经验

    作者:黄露芬;黄国义

    止嗽散是清代名医程钟龄所著<医学心悟>中的方剂,由荆芥、桔梗、百部、紫菀、白前、陈皮、甘草组成,其配伍"温润和平,不寒不热",为治疗外感咳嗽的著名方剂.针对咳嗽这一主症及肺失宣降的病机,笔者临床用其作为基础方,并依据患者症状与体征,结合血检、X线胸透(片)等检查,凡符合这一主症和病机诊断的各证型,均可加减变通,灵活应用,现简介如下.

  • 经方治验2则

    作者:柴秀芳

    1 阳虚漏汗王某,男,32岁,2001年3月28日初诊.3天前外感后发热恶寒,肌注安痛定、口服正痛片后大量汗出,症情反加剧,遂入院就诊.症见恶寒汗出,身体倦缩,四肢拘急,肌肉动,纳差,尿少不利,舌淡红、苔薄白,脉略浮大.查:体温36.5℃,呼吸18次/分,脉搏76次/分,服真武汤1剂未效.细思之,证属太阳病阳伤漏汗证,当治以调和营卫,卫阳固表法,用桂枝加附子汤加减:桂枝12 g,白芍9 g,生姜5片,大枣5枚,甘草6 g,炮附子9 g,黄芪10 g,白术6 g.水煎服.服1剂病情明显减轻,改炮附子6 g,再服2剂病愈.

  • 四物汤加减在眼科的应用

    作者:孔祥瑞;孔月;李小惠;尚雪妍;郭亚莉

    笔者从事眼科临证35年,眼科一些病证应用四物汤加减辨证施治,颇有疗效.四物汤出自<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是临床常用的补血调血名方.该方中熟地滋阴补血;当归养血和血;白芍和营理血柔肝;川芎行气活血止痛.地、芍是血中之血药,芎、归是血中之气药.四味配伍,补而不滞,和血调血,动静结合.此方加桃仁、红花名桃红四物汤(<医宗金鉴>),加夏枯草、甘草名四物补肝散(<审视瑶函>),加五子丸名四物五子丸(<医宗金鉴>),加四君汤名八珍汤(<正体类要>).此外,还有柴芩四物汤、远菖四物汤、祀菊四物汤、蕤仁四物汤等均在眼科多有应用.

  • 二陈汤加味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证体会

    作者:杨书侠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病程缓慢,病势缠绵,系胃黏膜上皮遭到反复损伤后导致的固有腺体萎缩,甚至消失的一种病证.在临床上可归于中医学痞满、胃脘痛等范畴.发病原因多系饮食所伤,情志失调,劳逸太过或药物毒副作用,导致胃失和降,气机郁滞,郁而不通,不通则痛.笔者临证学习郦永平教授运用二陈汤加味治疗萎缩性胃炎的经验,体会颇多,浅述于下.

  • 不同针刺方法对面瘫病人临床疗效的观察

    作者:马莹;党增强

    目的:观察不同针刺方法对面瘫患者不同分型疗效的影响.方法:将前来就诊的患者随机分为针刺手法组和电针组,将两组患者又分为虚实两种证型,分别给予针刺手法与针刺电针治疗,两疗程后分析治疗效果.结果:针刺手法组和电针组在治疗面瘫实证方面疗效相近,而在对虚证的治疗上有着明显区别.结论:合理运用针刺手法,可以提高面瘫虚证患者的疗效.

  • 针刺治疗呃逆62例

    作者:赵海河

    自2001年4月至2004年4月,笔者采用针刺的方法治疗呃逆6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62例病例中,男40例,女22例;年龄小26岁,大74岁;病程长10年,短2天.其中术后15例,食管癌放疗后15例,饮食不当30例,不明原因2例.

  • 局部垂直浅刺治疗面肌痉挛33例

    作者:朱月芹;杨立峰

    面肌痉挛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病,表现为面部肌肉呈阵发性不规则的抽搐,常局限于眼睑、口角,严重时可波及整个面部.2001年1月至2004年12月,笔者采用垂直浅刺的方法治疗本病33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 压耳穴法治疗原发性痛经68例

    作者:周艳芳

    2000年6月至2005年3月,笔者采用压耳穴法治疗原发性痛经68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纳入标准:全部病例均经妇科检查(未婚者肛诊)及B超和其它相关检查后,符合<中医病证诊疗标准与方剂选用>[1]中对原发性痛经的诊断标准,并排除盆腔器质性疾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或宫颈狭窄等引起的痛经.

  • 灸少商、隐白治疗痰气郁结型郁症60例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钱楠;易伟民

    目的:观察灸少商、隐白治疗痰气郁结型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痰气郁结型郁症患者分为灸法药物组和对照组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9例,显效11例,有效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0%;对照组治愈5例,显效10例,有效7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3.3%.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灸少商、隐白能够有效提高痰气郁结型郁症患者的治疗效果.

  • 珠黄散外用治疗褥疮

    作者:杨琴;赵延雷

    自2000年10月至2005年5月,我院采用自制珠黄散外用治疗褥疮41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升阳益胃汤加减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作者:杨扩美

    溃疡性结肠炎,又称为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主要发生于直肠和结肠黏膜的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笔者运用升阳益胃汤加减治疗本病,获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 小蓟饮子加减治疗杀虫脒中毒血尿

    作者:王林

    小蓟饮子出自<济生方>,方由生地、小蓟、滑石、木通、蒲黄、藕节、淡竹叶、当归、山栀、炙甘草等药组成,具有凉血止血、利水通淋之功效.2001年4月至2004年10月,笔者运用该方加减治疗杀虫脒中毒血尿22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 乳清汤治疗乳腺增生病

    作者:孟亚清

    2003年1月至12月,笔者采用乳清汤治疗乳腺增生35例,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35例均为女性,年龄22~51岁,病程短60天,长10年.本组病例均为乳腺肿块,乳房疼痛,经前期加重.肿块表现为块型30例,节型5例;肿块单侧23例,双侧12例.

  • 威蛇骨痹汤治疗颈椎增生症

    作者:郭德晶;谢其斌

    1991年8月至2004年10月,笔者采用自拟威蛇骨痹汤加减治疗颈椎骨质增生症50例,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 中西医结合治疗泌尿系结石

    作者:管怀德;丁兆华;李群天

    自2004年6月至2005年2月,我们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泌尿系结石52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 加味痛泻要方治疗慢性结肠炎

    作者:梁开发

    1996年1月至2003年12月,笔者以痛泻要方加味治疗慢性结肠炎83例,收到了较好疗效,总结于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83例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36例,女47例;年龄17~69岁,≤20岁3例,21~30岁21例,31~40岁24例,41~50岁21例,≥51岁14例;病程3个月~8年.其中约2/3以上患者既往曾接受过柳氮吡啶等药的治疗.

  • 醋制甘遂用醋量对其毒性及药效的影响

    作者:王克周;车红军

    目的:考察不同醋量炮制甘遂对其毒性及药效的影响.方法:采用急性实验(测LD50)、祛痰实验,酚红排泌法,及利尿实验,滤纸法,.结果:甘遂醋制后毒性明显降低,利尿作用有所缓和,生品和30%(每100,kg甘遂用醋30kg)醋量甘遂醋制品祛痰效果较好,而50%(每100,kg甘遂用醋50kg)、100%(每100kg甘遂用醋100kg)醋量甘遂醋制品较生品差.结论:甘遂炮制以30%醋制.

    关键词: 甘遂 炮制 药理
  • 中药药剂学的研究方向

    作者:单镇;杨宝龙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中医药事业的不断进步.中药研究在过去发掘、整理、提高的基础上,正向系统化、科学化和现代化方向探索发展.中药药剂学作为中药现代化研究的一个主干学科,围绕着如何把中药制成适宜的剂型这一基本任务,吸引了多学科的研究工作者,采用多种方法和手段,开展了新技术、新剂型、新辅料、新设备,以及制剂稳定性和生物有效性等方面的实验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为中药实现现代化,参与国际竞争,奠定了基础.

  • 菖蒲的品种鉴别和应用

    作者:冯仁清

    菖蒲是常用的中草药,<神农本草经>把它列为上品.明代著名的医学家李时珍把它分为5种.临床应用较多的是石菖蒲、水菖蒲、九节菖蒲3种.在临床应用中,由于价格悬殊,致使替代使用情况越来越多,影响药物的疗效,为了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兹将3者主要鉴别方法浅述如下.

  • 咳嗽变异型哮喘的中医研究进展

    作者:朱金凤

    咳嗽变异型哮喘(coughvariantasthma,CVA)又称隐匿型哮喘或咳嗽顿挫型哮喘,临床以反复咳嗽、迁延不愈为基本特点,是哮喘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近年来,国内各地运用中医药或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该病取得了较好疗效,综述如下.

  • 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研究近况

    作者:涂燕云;许剑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慢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干扰素和拉米夫定为国际公认的疗效较好的抗乙肝病毒的药物,但单一抗病毒药如干扰素须注射治疗,不良反应较大,不适用于失代偿期和白细胞及血小板明显减少的肝病患者;而核苷类药物疗程难以确定,长期应用可产生耐药突变.中医药以其疗效显著、副作用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就近5年来我国中医药治疗慢乙肝的临床研究作一综述.

  • 论慢性乙肝中医证型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相关性

    作者:张娅

    根据慢性乙型肝炎的病因病机和发生发展过程,结合"正邪进退"理论分析,认为慢性乙型肝炎各证型转换与机体免疫功能状态密切相关.提出进一步深入研究细胞免疫与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关系,对探讨中医证型的细胞免疫学理论基础和辨证论治标准的规范化具有重要意义.

  • 叶天士从奇经八脉论治产后病经验探析

    作者:张立峰;孙建峰

    清代名医叶天士虽然一生从未亲笔著述,但他为后世留下的诸多医案风行海内.尤其他的"久病入络"理论和从奇经八脉论治杂病的学术成就,奠定了其一代宗师的地位.叶氏在治疗产后杂病时尤其注重调理奇经八脉,以致有"女科肝病为多,产后必病及八脉"(<眉寿堂方案选存>)和"奇经八脉,为产后第一要领"(<临床指南医案>,以下凡未注明者均出自此书)的论断.现就叶天士从奇经八脉论治产后病的学术经验探讨如下.

  • 浅谈脉诊独取寸口

    作者:曲锋;刘彦廷

    脉诊是充分体现中医诊病特色的一种诊断方法,在中医诊断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脉诊之所以重要,是由于脉象充分携带着人体五脏六腑的生理病理信息,是窥视脏腑功能变化的窗口,能够为疾病诊断提供重要依据.脉诊有着悠久的历史,公元前五世纪,著名医家扁鹊就擅长候脉诊病[1].几千年来脉诊在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经过历代医家不断研究而发展成为系统的理论,时至今日仍是中医临床不可缺少的、重要的诊法之一.

    关键词: 寸口 脉诊 诊断方法
  • 活血祛瘀结合辨证治疗急性脑出血

    作者:于征淼;陈晶

    许多临床试验已经证明了活血祛瘀药治疗急性脑出血的有效性,但尚未明确在急性脑出血治疗中活血祛瘀与中医传统疗法之间的关系.应该遵循活血祛瘀与辨证论治相结合的原则治疗急性脑出血,而非采用单一的活血祛瘀疗法.笔者临床观察急性脑出血痰证患者30例,结果证明祛瘀化痰中药治疗急性脑出血痰证疗效优于单纯化痰中药,初步探讨如下.

  • 柴瑞霭治疗妇科乳房胀痛验案

    作者:张鲜梅;柴崑;柴巍

    笔者有幸侍诊于全国第三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柴瑞霭主任医师之侧,跟随临床,获益匪浅.现将其治疗妇科经前、经行、经后乳房胀痛病案3则整理介绍如下.

  • 张秋才治疗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经验举隅

    作者:袁曙光;王威

    张秋才教授为河北省名中医,从事临床工作30余年.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根据慢性肺心病的特点,结合西医的分型、分期总结出一套治疗慢性肺原性心脏病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验之临床,每获奇效.现总结其经验如下.

  • 姜春华运用麦门冬的经验

    作者:戴克敏

    麦门冬味甘、微苦,性微寒,为常用养阴药,有滋阴润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烦的功效.姜春华老中医擅长将麦门冬配伍用于阴虚证诸病.笔者随师应诊,目睹姜老用麦门冬配伍治疗肺结核咳嗽、肺痿阴虚、慢性肝病、慢性胃炎、慢性咽喉炎、高热伤阴、心动过速、冠心病气阴两虚、高血压心脏病房颤、支气管扩张咯血、糖尿病等,常取得显著疗效.初步归纳其运用麦门冬配伍的经验为以下12法.

  •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胰腺炎临床护理分析

    作者:张悦

    1994年9月至2004年12月,我们采用中西结合方法收治胰腺炎132例,其中重症胰腺炎24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有关重症胰腺炎的治疗及护理情况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24例,男9例,女15例;年龄26~76岁,平均50.3岁,60岁以上12例,占50%.

  • 大黄乙醇浸液治疗肌注硬结

    作者:连秀娜;王沙平

    肌肉注射是临床常用的给药方法,有的病人往往一次需多次肌注,若局部吸收不良易发生肌注硬结.笔者采用大黄乙醇浸液局部涂擦促进硬结的消散,报道如下.

  • 经方治疗痛经验案举隅

    作者:马大正

    1 赤丸方出<金匮要略>中,是治疗"寒气厥逆"的方剂,由茯苓、乌头、半夏、细辛4味药组成.黄某,28岁,2005年4月14日初诊.

  • 补中益气汤治疗化疗所致毒副作用验案

    作者:弓晓霞

    补中益气汤出自李东垣<脾胃论>,由黄芪、党参、白术、当归、陈皮、柴胡、升麻、炙甘草组成,具有补中健脾,益气升阳之功效.笔者运用此方治疗肿瘤病人化疗所致毒副作用,疗效较好,介绍如下.

  • 缅怀良师益友贾得道先生

    作者:王世民

    1962年,我大学毕业后即被分配到山西省中医研究所(今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工作.翌年,贾得道先生也随着山西省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研究班的迁徙一起来到了中医研究所.自此以后,我基本上都是在他的领导下工作,直至1989年,将近30年.此后,我虽然到中医学院工作了,但我作为一个晚辈,我们还是往来不断,有时是请教学习,有时是问候请安,聊聊家常.2004年4月12日,贾老溘然病逝,迄今已1周年,但他的音容笑貌仍然时时浮现在我的脑海中,时时思念这几十年来对我的教悔和生活上的关怀.

山西中医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