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学教育与医学边缘学科 >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实用医学影像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Journal of Practical Medical Imaging 실용의학영상잡지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 山西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山西医药卫生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影响因子: 0.73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9-6817
  • 国内刊号: 14-1281/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22-195
  • 曾用名: 医学影像杂志
  • 创刊时间: 200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山西
  • 主编: 戴苏华
  • 类 别: 医学教育与医学边缘学科
期刊荣誉:
  • 多层螺旋CT二维三维重建技术在骨关节骨折中的应用

    作者:洪敏昌;张文英;周应平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二维三维重建技术在探测骨关节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80例骨关节骨折患者行MSCT容积扫描后薄层重建,将薄层重建导入Syngo系统工作站行二维(MPR)三维(MIP、SVR )重建.结果 二维(MPR)重建图像清晰地显示了骨关节骨折的部位、细微结构、关节腔内骨折碎片情况;三维(MIP、SVR)重建可立体直观地显示骨折的移位程度、关节脱位及关节腔内碎骨片.结论 多层螺旋CT(MSCT)二维三维重建技术综合运用对各部位骨折、关节脱位的显示效果良好,能为临床制定手术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 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研究

    作者:刘玉娥;李志波;张婧娴;唐文恒

    目的 评价经皮穿刺血管腔内血管成形术与支架植入术(PTAS)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对53例动脉狭窄致脑血管疾病患者从2006年5月至2008年5月在我院接受PTAS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53例患者共植入61枚支架,其中8例患者植入两枚支架.对PTAS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逐例进行了观察与记录.结果 本组53例患者PTAS的成功率为100%.动脉狭窄的程度由术前的75.4%(65%~97%)下降到术后的15.7%(0%~27%).所有患者脑缺血的临床症状与体征得到了有效控制或明显改善,未发生与操作本身有关的严重并发症.结论 PTAS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然而,为了尽可能地减少其并发症和提高其疗效,精心实施规范操作与严格选择适应证是至关重要的.

  • 术前CT测量胸腰椎椎弓根相关参数在螺钉内固定术中的应用

    作者:张宗宝

    目的 探讨术前CT测量胸腰椎椎弓根相关参数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63例胸腰椎椎弓根损伤患者于螺钉内固定术前均行拟固定椎体节段的椎弓根层面薄层CT扫描,图像传输至PACS医生诊断工作站,选择椎弓根宽层面测量以下参数:椎弓根水平面角(PHA),椎弓根轴心线长度(PAL),钉道长度(LSO),椎弓根内横径(PTD).结果 T1~12及L1~5椎弓根水平面角逐渐增大;T1~10及L1~4椎弓根轴心线长度逐渐增长,T11、较T10短,L5较L4短,S1较L5短;T1~6椎弓根内横径逐渐变小,T7~12椎弓根内横径逐渐增大.胸腰段椎弓根水平面角、内横径及轴心线长度在不同个体及不同节段存在差异性.根据椎弓根水平面角,确定进钉的方向,根据椎弓根内横径,选择螺钉的大直径,根据椎弓根轴心线长度,确定螺钉的总长度和螺钉植入深度.根据CT测量椎弓根相关数据进行个性化置钉,术后CT扫描证实螺钉全部准确置入椎弓根内.结论 通过术前CT测量不同节段胸腰椎椎弓根相关数据,制定个性化的置钉方案,可提高置钉准确率及减少并发症.

  • CT扫描对诊断肺癌肺内转移的临床意义

    作者:颜志红;于武江;万云飞

    目的 研究肺癌的肺内转移途径及其CT表现.方法 34例经病理或临床证实的肺癌肺内转移患者均接受了胸部常规CT扫描,随后,对所有患者的CT表现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34例肺癌肺内转移患者中,血道转移见于18例,CT表现为肺内结节或肿块影;淋巴道转移4例,CT表现为支气管血管束及小叶间隔的不规则形或结节状增厚;支气管播散5例,CT表现为沿支气管分布的结节状或不定形实变影;混合性转移7例,包括4例血道转移伴淋巴道转移,2例支气管播散伴淋巴道转移以及1例血道转移伴支气管播散,CT表现为多种病灶混合存在.结论 CT扫描能鉴别肺内转移瘤与原发肺癌,并能判定其转移途径,因此,它有助于尽早作出明确诊断.

  • T2-tirm与3D-medic MRI序列在显示脊神经损伤中的效能比较

    作者:尤云峰;张森;鲍伟宇;肖全平;刘静

    目的 比较T2-tirm序列和3D-medic序列显示脊神经解剖形态及病变的能力.方法 20例患者均经T2-tirm及3D-medic两种序列的脊神经成像,将获得的图像进行大强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及曲面重建(CPR)以充分显示脊神经损伤.以脊神经节后神经部分同层显示情况比较两种序列对脊神经解剖结构及病变的显示能力.结果T2-tirm和3 D-medic两种序列都能显示脊神经影像,但显示程度不同,3D-medic序列在显示脊神经解剖结构细节及病变方面优于T2-tirm序列.结论 3D-medic MRI神经成像术操作简单,能直观清晰地显示脊神经的走行,并提供较为可靠的脊神经局部解剖信息,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小肾癌在64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中的影像特征

    作者:冯浩;姜萍;刘文军

    目的 研究小肾癌在64层螺旋CT多期动态扫描中的影像特征.方法 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肾癌患者,包括透明细胞癌18例,嫌色细胞癌及乳头状细胞癌各1例,术前均经增强前与增强后皮质期、实质期以及排泄期扫描,全部操作是采用GELight-speed 64层螺旋CT机进行的.对所有患者的CT表现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20例小肾癌患者均为单发,左侧9例,右侧11例,肿瘤平均直径2.3±0.4cm(范围1.6~2.9cm).局限于肾内4例,突出于肾轮廓外16例,但无1例伴发肾周、肾静脉或下腔静脉受侵及淋巴结转移.CT平扫检出16例,其中13例的瘤体呈低密度,增强后皮质期及实质期20例全部检出,其中18例的瘤体明显强化.皮质期瘤体CT值低于或达到对侧正常肾皮质,实质期瘤体CT值下降,排泄期瘤体CT值进一步下降,呈低密度影,表现为"快进快出"的强化形式.结论 64层螺旋CT多期扫描能直观、立体地显示小肾癌的部位、大小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尤其是它的时相特征对于术前确诊和制定手术方案至关重要.

  • CTA诊断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临床应用评价

    作者:王朝阳

    目的 探讨CTA在诊断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了45例临床诊断2型糖尿病伴下肢动脉病变患者CTA影像,其中31例患者同期进行了血管造影检查,对比其DSA结果,评价CTA的准确性.结果 CTA可清晰显示病变的位置、范围,与DSA结果相比,总符合率为93.15%.其中髂动脉、股动脉及腘动脉符合率为100%,股深动脉为93.54%,胫前动脉96.77%,胫后动脉90.32%,腓动脉87.09%,与总符合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足背动脉符合率为77.42%,与总符合率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CTA诊断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有较高的准确性,而且具有无创、可重复性等特点,可基本替代DSA成为首选检查方法.

  • 纵隔囊性病变的CT诊断

    作者:杨欣;杨州;李唯;窦勇

    目的 探讨纵隔囊性病变的CT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38例经临床病理证实的纵隔囊性病变患者的CT资料、病理及临床表现,术前均行CT平扫,28例同时行增强扫描.结果 支气管囊肿10例,7例位于中纵隔,3例位于后纵隔;心包囊肿8例,6例位于前纵隔,2例位于中纵隔;胸腺囊肿3例,均位于前纵隔;食管重复囊肿1例,位于后纵隔;胸内甲状腺囊肿1例,位于中纵隔;囊性畸胎瘤8例,6例位于前纵隔,2例位于后纵隔;淋巴管瘤1例,跨前、中纵隔;神经鞘瘤囊性变5例,均位于后纵隔;纵隔转移性淋巴结囊性变1例,位于中纵隔.结论 CT检查可清楚显示纵隔囊性病变的位置、形态及其与邻近结构的关系,结合临床表现,常可于术前作出定性诊断.

  • 泪道疾病CT检查的临床意义

    作者:刘英娥

    目的 研究泪道疾病的CT表现,并评价其对诊断与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 21例泪道疾病患者均经轴位双层螺旋CT薄层扫描,同时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方式观察冠状位图像.结果 研究证实,本组21例中有泪囊炎5例(24%),鼻泪管阻塞6例(28.5%),单侧鼻骨骨折4例(19%)以及眶内侧壁骨折合并鼻泪管骨折6例(28.5%).结论 薄层螺旋CT扫描结合MRP重组能清晰显示泪道阻塞的部位、范围及其致病原因,对临床明确诊断与选择佳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 膝关节骨挫伤的MRI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罗伍星;李少波;苏祁

    目的 探讨膝关节骨挫伤的MRI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50例膝关节外伤后X线平片或CT显示阴性患者行MRI检查,检查序列包括T1WI、T2WI、STIR.结果 50例患者中,共发现42例96处骨挫伤病灶,其中T1WI序列显示90个,T2WI序列显示76个,STIR序列全部显示骨挫伤病灶.结论 MRI能清晰显示不能被X线平片与CT所能发现的骨挫伤的范围、部位,对于尽早明确诊断和指导手术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磁共振成像在甲状腺相关性眼病中的应用

    作者:谢英;徐成

    目的 评价磁共振成像(MRI)对甲状腺相关性眼病(TAO)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106例TAO患者,其中83例女性,23例男性,年龄20~56岁,平均38.5岁.全部病例采用轴位T1、T2加权像,部分病例加做冠状位或矢状位成像.结果 MRI显示眼外肌增粗呈梭形,肌腹增粗,肌腱部分不增粗,边界清楚.本组TAO利用MRI能单独确诊者100例,占94.3%,其余6例使用MRI结合CT作出明确诊断.结论 MRI是TAO的理想检查方法,可准确显示病变的性质、大小、范围、程度,并判断疗效.

  • 多层螺旋CT在正常成人活体肾的影像解剖研究

    作者:秦卫和;陈燕萍;龙宇晖;周伏强

    目的 通过测量正常活体肾的各径线值和位置,获得正常成人活体肾的影像解剖数据,为临床、科研及教学提供依据.方法 157例非肾脏疾病患者(男101例,女56例,年龄22-77岁,平均44.18岁)其中55例为肾移植供体,均经SIEMENS 16层螺旋CT腹部平扫与增强后动脉期和静脉期扫描检查.对源像应用MPR、MIP及VR后处理.测量项目包括肾脏的长径、宽径、厚度以及肾动脉的直径等.为了比较男、女间和左侧与右侧之间的差异,对所获数据应用SPSS13.0软件包统计分析.结果 左肾的长径、宽径及厚度分别为102.51±10.05mm,54.13±5.87mm、49.16±5.12mm,右肾的长径、宽径及厚度分别为99.95±12.80mm、50.50±4.68mm、46.51±5.2mm,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的双肾长径、宽径及厚度均大于女性的(P<0.01).左侧肾动脉直径为5.39±0.74mm,右侧肾动脉直径为5.24t±0.69mm,二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t=3.557,P<0.0001).男性的双侧肾动脉直径均大于女性的(P<0.01).结论 多层螺旋CT后处理功能强大,图像三维立体感强,能够明确肾脏与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可作为活体肾解剖测量的有用方法.

  • MSCTA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敏感性与特异性

    作者:周伏强;付飞先;陈学文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血管成像CT(MSCTA)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2例临床考虑主动脉夹层患者均经MSCTA扫描.随后采用图像后处理技术多平面重组(MPR)及曲面重组(CPR),大密度投影(MIP)以及容积再现(VR),回顾性地分析其影像表现.结果 MSCTA各种图像后处理技术能清楚显示主动脉夹层发生部位、范围、真假腔的大小与形态、受累血管分支情况以及有无合并钙化、血栓形成等.本组MSCTA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敏感性100%,特异性100%.结论 MSCTA是诊断主动脉夹层的一种无创、快速、安全、准确的检查方法,可作为主动脉夹层的首选影像检查.

  • 胸壁肿块的CT诊断

    作者:李唯;杨州;杨欣;窦勇

    目的 分析胸壁肿块的CT表现,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 30例临床证实的胸壁肿块患者均经CT平扫,10例又经增强扫描.对所有患者的CT表现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CT像上,胸壁结核(5例)表现为胸壁内软组织密度肿块影;细菌性脓肿(4例),表现为局限性软组织肿块影,密度不均匀;脂肪瘤(4例)表现为胸壁内局限性脂肪密度肿块影;神经源性肿瘤(5例)表现为胸壁内密度均匀、边界清楚的软组织肿块影;血管瘤(1例)表现为左侧胸壁散在条状迂曲的软组织密度肿块影,增强后明显强化;胸膜间皮瘤(3例),其中良性者(2例)表现为局限性胸膜增厚,恶性者(1例)表现为弥漫性胸膜增厚伴胸腔积液;胸膜转移瘤(3例)表现为胸膜结节状增厚;肋骨转移瘤(4例)表现为胸膜结节状增厚;Askin瘤(1例)表现为右侧胸壁内及胸膜处软组织肿块影伴邻近肋骨骨质破坏.结论 CT对胸壁肿块的定位及良、恶性鉴别具有重要价值,尤其64排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更有利于其诊断与鉴别诊断.

  • 脑保护装置下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冯敬东;苏秀琴;于世平;乔建军;卫丹

    目的 探讨脑保护装置下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技术及疗效.方法 12例颈动脉狭窄患者,其中颅外分叉部颈内动脉狭窄8例,单纯颅外段颈内动脉狭窄3例,单纯颈总动脉狭窄1例;所有患者动脉狭窄程度均大于70%,其中9例狭窄程度大于90%,狭窄长度在1.5~4.5cm,平均2.35±1.25cm.在滤网型脑保护装置下使用自膨式支架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治疗.结果 12例全部技术成功,共放置支架13枚,脑保护装置全部顺利收回,颈动脉病变残余狭窄小于等于20%,临床症状完全缓解.术中3例患者出现短暂性心率减慢和低血压,1例患者回收脑保护装置后出现对侧肢体麻木、肌力下降,即刻溶栓,20min后症状缓解,其余无病死及症状性脑梗死并发症发生,术后临床近期随访无脑缺血发生.结论 脑保护装置下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但其长期疗效仍需进一步观察.

  • 乳腺癌的钼靶X线摄影与临床触诊评价(附66例报告)

    作者:史芸芳;黄裕宏

    目的 评价乳腺癌钼靶X线征象和临床触诊的特点,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12月至2010年2月在我院常规检查且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癌66例患者的钼靶X线征象和临床触诊特点.结果 66例乳腺癌患者(1例为双侧),63例临床扪及包块,65例乳腺钼靶X线均显示恶性征象,其中28例可见病灶内簇状钙化.结论 乳腺钼靶X线对乳腺癌的诊断有很重要的价值,优于临床触诊,但临床触诊是乳腺检查的重要步骤.

  •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中图像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黄裕宏;杜国忠

    目的 分析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MSCTCA)中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方法 130例临床考虑冠心病患者包括4例支架植入术后,3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及4例安装起搏器者均经MSCTCA.分析了所有患者冠状动脉显示率及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结果 MSCTCA显示了130例的1412个冠状动脉节段,显示率为90.51%(1412/1560).冠状动脉节段总体可评价率为87.32%(1233/1412),其余179个(12.68%)为不可评价节段,其原因包括心率过快(n=33),心律不齐(n=27),呼吸伪影(n=27),严重钙化(n=23),重建时相选择不当(n=34)以及造影剂充盈不足(n=35).MSCTCA对严重钙化的诊断准确率为39.13%(9/23).结论 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中,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主要是造影剂充盈不足,重建时相选择不当,心率过快,心律不齐,呼吸伪影以及冠状动脉管壁的严重钙化.

  • 霉菌性副鼻窦炎的CT特征

    作者:郭洪河

    目的 探讨霉菌性副鼻窦炎的CT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霉菌性副鼻窦炎的CT表现.结果 单侧副鼻窦发病18例,双侧副鼻窦发病2例,全部病变均累及上颌窦,累及2个以上副鼻窦腔8例,病变侵犯后鼻孔2例.霉菌性副鼻窦炎的CT表现主要为病变窦腔内充满软组织影,密度增高,不均匀,病灶内出现点状、条状钙化灶,窦腔骨壁增厚伴破坏,窦腔缩小.结论 霉菌性副鼻窦炎的CT表现具有单侧发病为主,窦腔内点状、条状钙化灶,窦腔骨壁增厚伴破坏以及窦腔缩小等特征.CT可为诊断本病提供重要信息,但确诊需要组织学和细菌学检查.

  • 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术治疗医源性肾出血的临床疗效

    作者:王耀普;张帆;赵凯;李卫东;杨文丽;柴炜红;吕晓菲

    目的 评价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术治疗医源性肾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22例医源性严重血尿患者,均经选择性肾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及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TAE),其中17例用弹簧圈加明胶海绵栓塞,另5例单用明胶海绵栓塞.结果 DSA清晰地显示了全部患者病侧肾的对比剂外溢,其中4例合并动静脉瘘,主要累及肾中下极动脉分支.22例中的20例(90.9%)是一次TAE获得成功,其余2例起先均是单用明胶海绵栓塞,栓塞后,1例持续有血尿,另1例3d后再次出现血尿,随后,二次用弹簧圈加明胶海绵栓塞遂使血尿完全消失.平均随访6个月,所有患者均无血尿复发.结论 超选择性TAE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的医源性肾出血提供了一种安全且有效的治疗方法.

  • 先天性冠状动脉-肺动脉瘘64层CT诊断1例报告

    作者:贺友才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70岁,因反复心悸、头昏、黑蒙5a,彩超显示心影增大.2.CT心脏冠状动脉成像采用64层Light Speed VCT(GE公司),增强扫描采用双筒高压注射器(STELLANT,MEDRAD公司)、非离子型造影剂碘帕醇(碘的质量浓度为370g/L,GE公司).控制患者心率至65-75次/min.心率较快者可于检查前1h含服25~100mg美托洛尔.患者平卧,连接心电门控,训练呼吸以达到能一次屏气完成扫描.

  • 发生于骨内的网状组织细胞瘤1例报告

    作者:吴伟智;樊长姝

    1 病例简介患者男,39岁,主诉右膝反复疼痛2个月.查体:右膝轻度肌肉萎缩,膝关节内侧压痛,关节屈伸可触及摩擦感,右髓关节、膝关节活动正常,趾动、血运、感觉正常.皮肤未见皮疹或溃疡.实验室检查:血沉20mmHg(2.66kPa)/h.余无异常.

  • 乳腺病变X线检查技术研究进展评价

    作者:梁红

    X线是由于高速运动的电子束撞击物质突然受阻而产生的.实际上,X线是一种波长极短、能量很大的电磁波,具有穿透性、感光作用、荧光作用、电离作用等特性;同时也具有光的一切通性,即具有波动性和微粒性.医用诊断用X线波长范围0.008~0.031nm.人体的组织结构存在着一定的比重和密度的差异,X线通过人体后,密度大的组织对X线的吸收多、透过少,密度小的对X线的吸收少、透过多.

  • 冠状动脉易损斑块的影像诊断进展

    作者:赵杰

    易损斑块是引起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重要原因,可以用多种影像学技术检查,临床常用的有创检查有冠状动脉造影、血管内超声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常用的无创检查有多层CT和MRI.有创检查检出易损斑块的能力更强,更为精确;无创检查更为经济、简便、安全,能提供关于心脏更为全面的信息.在临床上应根据患者情况合理选择检查方法.

实用医学影像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