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Medical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무한대학학보(의학판)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武汉大学
  • 影响因子: 0.95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671-8852
  • 国内刊号: 42-1677/R
  • 发行周期:
  • 邮发: 38-403
  • 曾用名: 湖北医科大学学报;湖北医学院学报
  • 创刊时间: 195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编辑部
  • 出版地区:
  • 主编: 黄从新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磁共振成像诊断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价值

    作者:姚晓滨

    目的:比较磁共振成像(MRI)与关节镜对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本院于2014年1-6月收治的78例临床诊断为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磁共振成像检查、关节镜检查,以关节镜检查结果为诊断金标准,统计MRI诊断半月板撕裂灵敏度、特异度等相关指标,评估其诊断价值.结果:43例患者为内侧半月板损伤,35例患者为外侧半月板损伤,MRI与膝关节镜检查无明显差异,P>0.05;MRI检查内侧半月板灵敏度为89.7%,特异度为85.7%,阳性预测值为92.9%,阴性预测值为80.0%,误诊率为14.3%,漏诊率为10.3%,诊断符合率为88.4%.MRI检测外侧半月板灵敏度为90.5%,特异度为92.9%,阳性预测值为95.0%,阴性预测值为86.7%,误诊率为7.1%,漏诊率为9.5%,诊断符合率为91.4%.结论:磁共振成像检查膝关节半月板损伤较为准确,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 纤维结肠镜检在儿童抗生素相关腹泻病诊治中的应用

    作者:黄娟;罗燕军;何学琴

    目的:探讨纤维结肠镜检在儿童抗生素相关腹泻病(AAD)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18例临床确诊抗生素相关腹泻患儿采用非麻醉方法行纤维结肠镜检查.结果:18例AAD儿童结肠镜下表现为结肠黏膜呈弥漫性充血、水肿、血管分支模糊不清或消失14例,散在阿弗他溃疡,周围绕以红晕3例;散在的糜烂溃疡及出血1例,未见假膜性肠炎表现.病变部位:乙状结肠及直肠9例,结肠脾曲及降结肠2例,横结肠3例,结肠肝曲及升结肠4例.18例患儿均行结肠黏膜活检,镜下为非特异性炎性变化.结论:儿童抗生素相关腹泻结肠镜表现均为非特异性炎性变化,较成人AAD镜下表现轻.儿童纤维结肠镜检查安全、快速、在儿童AAD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值得应用及推广.

  • 全髋翻修术下肢不等长的原因分析及处理

    作者:徐海军;程文俊;王俊文;郑琼;勘武生

    目的:分析髋关节翻修病例中下肢不等长发生的原因,评估翻修手术后肢体不等长平衡的效果,方法:36例(36髋)进行髋关节翻修的患者存在肢体不等长,测量下肢长度差异,评估髋臼假体和股骨假体的位置,随访患者术后疗效.结果:低随访12个月,平均随访26.7(12-55)月.术前Harris评分38.6±39.1,术后Harris评分平均为83.3±26.4,肢体长度差异:术前平均肢体长度差异2.35(-3.8-2)cm,术后平均肢体长度差异0.65(-2-1)cm.髋臼侧原因导致肢体不等长12例,股骨侧原因导致肢体不等长20例,关节间隙造成肢体短缩8例,股骨侧及髋臼侧差异均存在的患者为2例.结论:翻修术前仔细分析下肢不等长的来源,设计合理的手术方案,选择合适的假体可以尽量减少肢体长度差异.

  • 喉癌根治术后患者胸腔镜下右肺肿瘤切除麻醉处理1例

    作者:陈刘芳;张璇;吴云;朱辉;张宗泽;王焱林

    目的:探讨喉腔术后颈部解剖结构改变的患者如何选择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方法:分析1例喉癌根治术后需在胸腔镜下行右肺肿瘤切除的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麻醉处理过程.结果:喉切除术破坏了喉和颈部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术后喉腔内出现大量瘢痕增生及肉芽生长,颈部解剖结构受到破坏,不同区域的狭窄及程度决定了麻醉方法的选择.结论:对于患有喉部疾病或者曾经因喉部疾病行气管插管全麻的患者,术前必须进行充分的气道评估,在保留自主呼吸的麻醉方式下行气管插管是相对安全的.

  • 应用手法复位、经皮锁定接骨板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

    作者:谌思;金伟;熊洋莉

    目的:探讨分析手法闭合复位经皮运用锁定接骨板微创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间收治的42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手法闭合复位经皮运用锁定接骨板微创固定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手术切口复位内固定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49.5±10.3)min、术中出血量(133.5±30.1)ml、切口长度(7.7±0.6)cm均低于对照组患者(67.4±12.6)min、(254.3±60.2)ml、(15.2±1.5)cm;观察组患者肩关节前屈活动度(135.6±13.4)°、外旋活动度(42.3±5.2)°均优于对照组患者(108.5±18.6)°、(37.5±4.3)°;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28.6%)低于对照组患者(61.9%),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闭合复位经皮运用锁定接骨板微创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具有微创、低损伤、促进功能恢复、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高等优点,值得应用与推广.

  • 不同手术方法治疗伴鼻中隔偏曲的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比较

    作者:郑立新

    目的:探讨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NSR)与双下鼻甲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RFEN)联合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在治疗伴鼻中隔偏曲的变应性鼻炎中的价值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6例伴鼻中隔偏曲的变应性鼻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实施单纯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观察组患者实施双下鼻甲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联合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鼻腔阻力、远期疗效及稳定性.结果:术前两组患者鼻腔阻力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3、6个月两组的鼻腔阻力相对于术前均明显降低(P<0.05),但组间比较RFEN+ NSR组的鼻腔阻力低于NSR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RFEN+ NSR组术后6、12个月时的疗效评定均为100.0%,显著高于NSR组的89.5%与78.9%,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RFEN+ NSR组均无复发,NSR组术后6、12个的复发率分别为5.3%、10.5%,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伴有鼻中隔偏曲的变应性鼻炎患者,联合应用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与双下鼻甲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显著降低鼻腔阻力,改善临床症状,且复发率低,具有稳固的远期疗效,可在临床进行推广.

  • 口服甲氨喋呤治疗持续性异位妊娠的疗效

    作者:甘燕玲;阎蓓;邸石

    目的:探讨口服甲氨喋呤治疗持续性异位妊娠的疗效.方法:将50例持续性异位妊娠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A组为治疗组,予以口服甲氨喋呤片剂治疗,甲氨喋呤片剂按60 mg/m2计算,每2h给药一次,12次为一疗程,必要时间隔1周后行第二疗程;B组为对照组,予以甲氨喋呤针剂肌肉注射,甲氨喋呤针剂50 mg单次注射,必要时1周后行第二疗程.两组年龄、β-HCG值等无显著差异.结果:A组无一例手术,均治愈;B组5例输卵管破裂,行患侧输卵管切除术;β-HCG值在治疗后第1天、第3天、第7天、第14天下降率,A组分别为65%、85%、90%、98%;B组分别为45%、75%、80%、85%;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二组均无严重副反应.结论:低剂量间断性有特点的口服甲氨喋呤片剂治疗持续性异位妊娠,疗效确切,简单可行、经济安全.

  • 鼻腔填塞与负压吸引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中的疗效比较

    作者:吴兴宇;周林

    目的:比较鼻腔填塞与封闭负压吸引术(VSD)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67例鼻中隔偏曲患者随机分为鼻腔填塞组(n=32例)和VSD组(n=35例).比较两组疗效、VAS评分、病情程度、黏膜水肿及鼻中隔并发症发生率.结果:VSD组治愈率及治疗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鼻腔堵塞组(P<0.05);VSD组术后12、24h VAS评分明显低于鼻腔堵塞组(P<0.05);与鼻腔堵塞组比较,VSD组术后12、24 h轻度例数明显增多(P<0.05),而重度明显减少(P<0.05);VSD组黏膜水肿情况明显轻于鼻腔堵塞组(P<0.05),且鼻中隔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鼻腔堵塞组(P<0.05).结论:VSD可明显减轻患者痛苦,缩短术后黏膜恢复时间和降低术后并发症.

  • 牙齿表面性状对瓷贴面粘接力的影响

    作者:李旭华;王璞

    瓷贴面由于美观,颜色逼真,备牙量小、对牙齿损伤小等优点,逐渐得到众多医生及患者的认可.然而,瓷贴面、粘接剂与牙体成为粘接复合体,依赖于良好的粘接力.另外,由于牙体组织表面性状的多样性,产生了不同的处理方法.本文就牙齿表面性状对瓷贴面粘接力的影响因素作一综述,为临床在瓷贴面修复过程中,对牙体组织的处理提供参考依据.

  • α-亚麻酸乙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效果

    作者:习建冬;周中银;操寄望;李櫆;姬盼盼;罗和生

    目的:观察α-亚麻酸乙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经临床及超声检查证实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共150例,其中120例患者(治疗组)给予服用a-亚麻酸乙酯,0.6 g/次,3次/d,连续服用12周.另外30例患者(对照组)未给予任何相关治疗.在研究开始和结束时分别检测每位患者的血脂、肝功能、脂联素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α-亚麻酸乙酯能有效降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的血清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水平,改善患者肝功能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而且还能明显提高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结论:α-亚麻酸乙酯能有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 鼻窦内窥镜下小儿腺样体切除术的临床疗效

    作者:李栋

    目的:探析在鼻窦内窥镜下行小儿腺样体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6月收治的439例鼻窦内窥镜下行小儿腺样体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420例行保守药物治疗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症状、体征改变,记录手术患儿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86.6% (380/439)显著高于对照组38.6%(162/42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32.8%(42/128)显著低于对照组48.3%(42/120),打鼾、张口呼吸、睡眠呼吸暂停、分泌性中耳炎及发育障碍等临床症状和体征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均未见软腭、咽鼓管口损伤等并发症,术后7例(1.6%)患儿出血多,经电凝止血.结论:鼻窦内窥镜下行小儿腺样体切除术临床疗效显著,全面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并发症少.

  • 吸烟对宫颈癌预后影响的病例对照研究

    作者:李蓁;蔡红兵;李小兰;王华

    目的:通过临床配对研究,回顾性分析吸烟人群子宫颈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探讨吸烟对宫颈癌进展以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年龄相差2岁以内;居住在同一地市区;就诊时间相差2个月以内共84例宫颈癌手术患者,按1∶2配对研究,分为吸烟组28例,非吸烟组56例.分析吸烟与宫颈癌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及与宫颈癌预后的关系.结果:吸烟与宫颈间质浸润深度(P=0.009)、盆腔淋巴结状态(P=0.025)、平均生存时间(P=0.003)、5年总生存率(OS)(P=0.008)、5年无进展生存率(PFS)(P=0.002)以及是否出现肿瘤复发(P=0.021)密切相关.与吸烟组相比,非吸烟组宫颈癌平均生存时间显著延长.特别针对Ⅰ-ⅡA期患者,吸烟组平均生存时间(104.133±14.328)个月,而非吸烟组为(140.073±7.204)个月,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发现吸烟、淋巴结状态、临床分期是影响5年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吸烟可促进宫颈癌进展,进而影响宫颈癌预后.

  • 氟西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及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

    作者:彭勇军;余能伟

    目的:观察氟西汀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运动功能和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100例存在运动和认知功能障碍的ACI患者随机均分为A组和B组,A组给予常规二级预防措施,B组在此基础上加施盐酸氟西汀分散片.并通过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第2版洛文斯顿作业疗法认知评定成套测验(LOTCA)中文量表分别评定所有患者在治疗前、治疗30 d、治疗90 d时的运动功能和认知功能.结果:治疗前,NIHSS和LOTCA评分在两组间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均>0.05);治疗30 d后,两组间NIHSS和LOTCA评分的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90 d后,B组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A组,而LOTCA评分明显高于A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另外,治疗90 d时,比较两类评分与治疗前的变化情况,B组NIHSS评分的减幅和LOTCA评分的增幅均明显大于A组(P均<0.05).结论:氟西汀能促进ACI患者的运动功能和认知功能的恢复.

  • 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与电动吸引切割在腺样体切除术中出血与术后疼痛的比较

    作者:闵贵娟;廖华;谢为全

    目的:比较腺样体切除术应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或电动吸引切割术中出血及术后疼痛评分.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8月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行腺样体切除术患者26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应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B组采用电动吸引切割.分别统计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感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出血较B组少,术后疼痛感较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腺样体切除术中应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优于电动吸引切割,术中出血较少,术后疼痛减轻.

  • 腹腔镜阴道/子宫骶骨固定术疗效及术后性功能的评价

    作者:张小红;李秉枢;吴德斌;方桂;闵洁;刘成;洪莎莎;胡鸣;杨青

    目的:探讨腹腔镜阴道/子宫骶骨固定术对盆腔器官脱垂(POP)患者的疗效及术后性功能的评价.方法: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经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度法(POP-Q)分度证实为Ⅲ度及以上POP、且已完成生育的52例患者,23例行腹腔镜阴道骶骨固定术(HY+CSP子宫切除),29例行子宫骶骨固定术(HSP子宫保留),分别在术后1,6,12个月以及此后每年1次随诊,应用POP-O评估、尿失禁影响问卷(ⅡQ-7)、泌尿生殖系影响量表(UDI-6)、视觉模拟满意度评分法(VAS)评估患者术后疗效.采用女性性功能指标量表(FSFI)问卷调查,评估患者术前、术后1年性生活质量.结果:腹腔镜阴道/子宫骶骨固定术后以POP-QⅡ度为复发的客观标准,患者术前、术后进行POP-Q分度评估、UDI-6、ⅡQ-7问卷、VAS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骶骨固定术及阴道骶骨固定术患者术前FSFI中位数得分相似,而手术前后FSF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子宫骶骨固定组的性欲望、性兴奋和高潮程度中位数得分明显高于阴道骶骨固定组.结论:阴道/子宫骶骨固定术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疗效良好的手术方式之一,子宫骶骨固定术的子宫保留与患者术后性生活质量密切相关.

  • 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用于剖宫产全麻诱导对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

    作者:杨淼;刘兴会;方华;章建平

    目的:探讨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用于剖宫产全麻的应用价值及其安全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用于剖宫产全麻诱导,对比观察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产妇血液动力学及新生儿脐血血气和Apgar评分的影响,选择ASA Ⅰ-Ⅱ级足月妊娠初产妇60例,随机分为全身麻醉组(M组)和硬膜外麻醉组(E组),每组各30例.分别记录产妇入室后(T0)、麻醉诱导(T1)、手术切皮时(T2)、胎儿剖出即刻(T3)等时点的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的变化.两组产妇均在新生儿娩出时抽取脐动、静脉血,进行血气分析,分别记录两组切皮至新生儿娩出时间(S-DI)、子宫切开至新生儿娩出时间(U-DI)、新生儿出生1 min和5 min Apgar评分.结果:全麻组和硬膜外组的S-DI时间分别为(5.4±1.5) min和(10.1±2.2)min,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U-DI时间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麻组和硬膜外组新生儿脐动、静脉血血气分析和新生儿出生l min和5 min Apgar评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2.0 mg/kg切皮前单次静脉推注应用于剖宫产全麻诱导是安全有效的,母体血液动力学控制理想,对新生儿脐血血气和Apgar评分无明显影响.

  • 鞣料云实素的体外抗炎作用

    作者:谢函君;李刚

    目的:初步探讨鞣料云实素在细胞模型上的抗炎机制.方法:采用脂多糖(LPS)刺激的小鼠巨噬细胞瘤细胞RAW 264.7建立炎症模型,同时用鞣料云实素进行干预,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中TNF-α,IL-1β,IL-6的含量,Real-time PCR法检测细胞中TNF-α,COX-2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鞣料云实素可以通过在基因和蛋白水平上下调促炎因子TNF-α,IL-1β,IL-6的表达.结论:鞣料云实素对促炎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TNF-α,IL-1β,IL-6,COX-2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说明鞣料云实素对炎症的起始阶段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 姜黄素在阿尔茨海默病中对炎症以及神经元的保护机制研究

    作者:杨宇;梁梅冰;贾真;陆冰;冯德辉

    目的:通过观察姜黄素治疗后阿尔茨海默病炎症及神经元的变化,初步探讨姜黄素在该疾病中对炎症以及神经元的保护机制.方法:将3月龄APP/V717转基因小鼠及C57BL/6小鼠随机分为C57BL/6野生鼠对照组、姜黄素治疗组(APP/V717转基因小鼠),转基因鼠对照组(APP/V717转基因小鼠)各10只.其中C57BL/6野生鼠对照组和转基因鼠对照组喂养正常的鼠粮,姜黄素治疗组连续喂养含姜黄素的鼠粮9个月(姜黄素按600ppm/d加入到鼠粮中).喂养后通过水迷宫测试检测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Nissl染色观察小鼠神经细胞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炎症因子IL-1β、TNF-α及凋亡相关的蛋白Bax/Bcl-2的表达;TUNEL法观察小鼠海马区的细胞凋亡情况.结果:①正常鼠粮和含姜黄素鼠粮喂养小鼠体重未发现明显差异;②C57BL/6野生鼠对照组的潜伏期为(21.71±8.69)s,姜黄素治疗组的潜伏期为(25.12±4.28)s,而转基因对照组小鼠的潜伏期为(44.28±8.74)s,姜黄素治疗组小鼠的潜伏期明显低于转基因小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Nissl染色发现姜黄素治疗组小鼠的神经元细胞与野生型小鼠相似,而转基因小鼠神经元形态不完整,仅有散在的尼氏小体;④IL-1β、TNF-α在转基因小鼠组中表达高,野生型小鼠中低,而转基因小鼠在姜黄素治疗后1L-1β、TNF-α的含量明显降低,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转基因小鼠的海马区发现较多凋亡的神经元,而在野生型小鼠中几乎未见凋亡神经元,姜黄素治疗组小鼠中见到少量散在的凋亡神经元;⑥转基因小鼠中Bax的表达明显高于野生型小鼠和姜黄素治疗组小鼠,而Bcl-2的表达量显著低于其余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姜黄素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小鼠可以改善小鼠的认知功能,并且有效的减少炎症因子的产生、减少神经元的凋亡.

  • 臭氧预处理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后纤维化的保护作用

    作者:禹刚;刘修恒;王磊;陈晖;陈志远;邱涛;翁小东;贾海飞;何力

    目的:探讨臭氧预处理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纤维化是否具有保护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取24只雄性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法分为3组,每组8只:假手术组(Sham组):麻醉后游离双侧肾脏,切除大鼠右肾,缝合腹壁;缺血-再灌注组(IRI组):麻醉后游离双侧肾脏,切除右肾,在左肾游离之后夹闭左肾动、静脉45min,然后开放再灌注8周;臭氧预处理组(OzoneOP组):术前15d对该组大鼠经直肠吹人氧气和臭氧的混合气体5.0-5.5 ml[臭氧浓度为50 mg/L,1.0 mg/(kg·d],其余手术操作与缺血-再灌注组相同.测定大鼠肾功能指标血清肌酐(Cr)和尿素氮(BUN),HE染色观察大鼠肾组织病理变化,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测定大鼠肾组织标本中α-SMA、TGF-β1和Smad7的表达水平.结果:3组大鼠肾功能指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光镜下,假手术组大鼠肾组织结构近似正常,臭氧预处理组及缺血-再灌注组肾组织结构可见破坏,臭氧预处理组肾组织破坏程度明显轻于缺血再灌注组;Western blot和Realtime PCR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缺血-再灌注组的α-SMA、TGF-β1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5),而Smad-7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臭氧预处理组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α-SMA、TGF-β1水平明显降低(P<0.05),而Smad-7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5).结论:臭氧预处理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后纤维化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影响TGF-β1、Smad7等的表达有关.

  • 冬凌草甲素对棕榈酸诱导的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胡雪梅;刘洁;孙力;石小丽;陈静;黄琦;徐焱成

    目的:探讨冬凌草甲素(oridonin)对棕榈酸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HUVECs,噻唑蓝法(MTT)确定冬凌草甲素作用的佳浓度和时间;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棕榈酸组、棕榈酸+oridonin预处理组(以下简称“oridonin预处理组”,棕榈酸浓度为500 μmol/L),oridonin预处理24 h,棕榈酸作用48 h.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硝酸还原酶法检测各组细胞上清液中一氧化氮(NO)的浓度.结果:冬凌草甲素作用于HUVECs细胞的佳时间是24 h,佳浓度为5μmol/L.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棕榈酸组HUVECs细胞凋亡率[(21.23±4.11)%vs (1.63±1.23)%,t=7.90,P<0.01]明显增加,上清液中NO的浓度[(114.67士17.01)μmol/L vs (242.33±20.11) μmol/L,t=-8.396,P<0.01]明显降低.相对于棕榈酸组,orido-nin预处理组HUVECs凋亡率明显降低[(7.77±2.57)% vs (21.23±4.11)%,t=-4.81,P<0.01],上清液中NO的浓度[(191.33±13.01)μmol/L vs(114.67±17.01) μmol/L,t=6.20,P<0.01]明显升高.结论:冬凌草甲素能抑制棕榈酸诱导的HUVECs细胞凋亡,并增加NO的浓度.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抑制外周血单核细胞向树突状细胞分化

    作者:徐志红;李银萍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对单核细胞分化为树突状细胞(DC)的影响.方法:将分离培养的MSC与单核细胞共培养,加入DC分化诱导因子GM-CSF和IL-4(MSC+-DC),并以培养分化体系中无MSC存在的作为阳性对照(MSC-DC).6d后收集悬浮细胞并用TNF-α诱导成熟48 h.分别用流式细胞术、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及扫描电子显微镜检测细胞的表型、免疫功能及细胞形态.结果:同阳性对照DC相比,与MSC共培养得到的细胞上DC相关分子的表达明显较低,包括CD80,CD86,CD1a,CD83;而CD14分子则持续性高表达;与MSC共培养的细胞刺激异基因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亦显著降低.形态学上,细胞胞体小,胞质突起不明显甚至缺如.结论:MSC抑制单核细胞向DC分化和成熟.

  • 不同剂量抗心衰颗粒对心衰大鼠治疗效果及原癌基因家族c-fos、c-myc表达影响

    作者:徐洁;曹桂秋;王贵鹏

    目的:探讨抗心衰颗粒对SD大鼠心衰模型心功能及c-fos、c-myc影响,从而探讨其作用机制及合理剂量.方法:60只同源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冠状动脉结扎法建立心衰大鼠模型,另以假手术法作为对照,分别以抗心衰颗粒高、中、低剂量和卡托普利(阳性组)灌胃,模型组和对照组以等量生理盐水灌胃,8周后比较大鼠心功能及c-fos、c-myc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阳性组各指标出现明显改善(P<0.05),部分指标接近对照组(P>0.05),说明卡托普利对心衰大鼠具有较好治疗效果;抗心衰颗粒高、中剂量组各指标与阳性组接近(P>0.05),明显优于模型组(P<0.05),而低剂量组各指标虽然与模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LVEF、LVEDd、LVMI仍与阳性组和高、中剂量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模型组c-fos、c-myc均高于对照组(P<0.05),阳性组、高剂量组和中剂量组c-fos、c-myc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低于模型组(P<0.05),但低剂量组c-fos、c-myc高于对照组(P<0.05),与模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心衰大鼠在高、中剂量时可以改善心功能,其机制复杂,可能与其抑制心衰大鼠心肌c-fos和c-myc表达、拮抗心肌重构有关.

  • 一种急性分离视网膜细胞的实验方法

    作者:胡单萍;罗雪;刘诗亮;沈吟

    目的:探讨为视网膜细胞实验提供足量且活性高的视网膜细胞的分离方法.方法:取3周的C57小鼠视网膜,用木瓜蛋白酶消化后并吹打,得到细胞悬液后用富氧的溶液灌流,待分离细胞静置沉淀后,用相差显微镜观察视网膜细胞的形态和数量.分析不同类型的视网膜细胞所需的佳酶解时间和佳酶浓度.结果:本实验在不同的酶解时间或酶浓度下使用木瓜蛋白酶对视网膜进行分离消化,得到的细胞数量不尽相同,通过统计得到针对每一种视网膜细胞的优化分离条件.结论:本实验系统地研究并建立了针对分离不同视网膜细胞的有效方法.

  • 红花注射液对兔小腿骨筋膜间隔综合征的作用

    作者:张志华;王肃生;梁刚;冀航;侯春

    目的:探讨红花注射液对兔小腿骨筋膜间隔综合征损伤的影响,为红花在创伤外科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成年新西兰大白兔20只,随机分为动物模型注射红花注射液组和动物模型注射生理盐水组,每组10只.依次于实验前及松解后2,12,24,48,96 h,松解后7,14 d,分别进行大体观察以及血液中磷酸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二醛浓度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活性的测定;松解后14 d小腿胫前肌的组织学观察,比较两组大白兔损伤后保护效果的差异.结果:松解后红花注射液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早期无明显统计学差异;96 h后红花注射液组周径明显减小,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4 d取材后染色发现,红花注射液组HE染色观察胫前肌横截面优于生理盐水组.松解前后测量磷酸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均明显升高,术后24 h达到峰值,与实验前比较有明显差异.丙二醛浓度在松解后12h开始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红花注射液可减轻小腿肌肉因过度压力造成的变性,降低局部过度的氧化还原反应,从而有效地减轻兔小腿骨筋膜间隔综合征的损伤.

  • 早期与延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作者:李蔚;邬善敏;陈辰;许朝龙;苗志钊

    目的:系统评价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ELC)与延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DLC)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ENTRAL、MEDLINE、Cochrane、WANFANG、中文科技期刊等数据库,查找所有比较ELC与DLC治疗急性胆囊炎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4年5月,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由两名独立的研究人员进行文献选择、数据提取及质量评价,参照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方法使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项研究,总计368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两组间的并发症发生率(OR:0.74,95%CI:0.43-1.30;P=0.74)、中转开腹率(OR:0.81,95%CI:0.46-1.42;P=0.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DLC相比,ELC有更短的总住院时间(MD:-8.38,95%CI:-12.37--4.39;P≤0.000 1),更长的手术时间(MD:18.88,95%CI:9.34-28.41;P=0.000 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72 h内的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安全有效,相比与延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可缩短住院时间,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可能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佳手术时机.

  • HIV-1与γδ T细胞相互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周立;庄柯;高建峰;刘金彪;桑明;郭铭;霍文哲

    γδ T细胞是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分为Vδ1 T和Vδ2 T细胞亚群.γδ T细胞在控制HIV-1感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HIV-1感染会增加Vδ1 T细胞数量而减少Vδ2 T细胞数量,这种改变会破坏机体γδ T各亚型之间的比例平衡,导致Vδ2/ Vδ1倒置.该综述阐述了γδT细胞免疫调控的特点以及HIV-1感染对Vδ2 T细胞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HIV-1 γδ T细胞 机制
  • 达卢生坦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疗效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

    作者:方奇;方冬;彭松;万静

    目的:评价达卢生坦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在PubMed、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中检索2013年12月之前所有关于达卢生坦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的随机对照试验.由两名研究者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应用Review manager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有3篇,共计978例顽固性高血压患者,其中687例在试验组,291例在对照组.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达卢生坦治疗组收缩压下降7.44 mmHg(95%CI:-11.56--3.31,P<0.05),舒张压下降4.64 mmHg(95% CI:-6.36 2.91,P<0.05),明显提高收缩压达标率[相对危险度RR=1.62(95%CI 1.22-2.14,P<0.05)].安全性方面,常见不良反应水肿、疲乏发生率有所升高(水肿RR=2.10,95%CI:1.60-2.74,P<0.05;疲乏RR=2.50,95%CI:1.14-5.48,P<0.05).头晕、头痛、死亡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头晕RR=1.13(95%CI:0.63-2.02,P=0.67),头痛RR=1.47(95%CI:0.83 2.60,P=0.19),死亡RR=0.57(95%CI:0.13-2.47,P=0.45)].结论:目前的数据表明达卢生坦治疗顽固性高血压具有相对较好的疗效与安全性.

  • 重组人脑利钠肽对中国人群急性心衰患者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作者:廖佳芬;孔彬;王磊;胡河;梅阳;刘万里;黄丹;肖亚莉;黄鹤

    目的:评价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对中国人群急性心衰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实践和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Knowledge,VIP,CNKI和万方数据库.手工检索所有纳入文献的相关参考文献,筛选有关rhBNP治疗中国人群急性心衰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在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文献中提取数据,采用RevMan5.2版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20篇文献,包括1 739名患者,其中rhBNP组(实验组)865例,常规治疗组(对照组)87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提高左室射血分数rhBNP组优于对照组(WMD=7.82,95% CI:7.04-8.60)、降低左室舒张末期容积rhBNP组优于对照组(WMD=-1.54,95%CI:-2.41--0.66)、降低NT-proBNP水平比较rhBNP组优于常规治疗组(WMD=-839.75,95%CI:-1 264.87--414.62)、心功能改善有效率rhBNP组优于对照组(OR=4.42,95%CI:3.25-6.02)、不良反应发生率rhBNP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63,95%CI:0.38-1.06).发表偏倚及敏感性分析提示纳入的研究无明显发表偏倚,稳定性较好.结论:与常规治疗相比,rhBNP对于中国人群急性心衰患者的心功能等级与预后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 神经生长因子和增殖细胞核抗原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李斐;陈谦学;刘宝辉;田道锋;李明昌;张申起

    目的:研究人脑胶质瘤中神经生长因子(NGF)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探讨它们与胶质瘤病理分级的关系及其在评估胶质瘤患者预后中的作用.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0例正常脑组织和64例胶质瘤中NGF和PCNA的表达,并分析其在正常脑组织及不同级别胶质瘤间的差异.结果:在正常脑组织与胶质瘤之间,以及高级别胶质瘤组与低级别胶质瘤组之间,NGF和PCNA的表达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随肿瘤病理级别的升高而增高;两者在生存时间>2年组与生存时间≤2年组之间的差别显著(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二者的表达存在正相关.结论:NGF和PCNA在胶质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重要的作用,其表达水平高低与胶质瘤的恶性程度及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 非小细胞肺癌中线粒体DNA含量及A10398G位点多态性的预后价值

    作者:祁月潇;徐会;周福祥

    目的:文献提示线粒体(mitochondrial,mt) DNA含量和10398位点突变情况可能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预后提供新的分子靶标,本实验研究了NSCLC中这两项指标与预后的关系.方法:128例符合要求的NSCLC患者,RT-PCR检测mtDNA含量,RFLP检测10398位点突变情况.生存分析评估两指标的预后价值.结果:mtDNA含量低的患者较mtDNA含量高的患者生存期短(中位生存时间为27.9个月vs 34.1个月;x2 =3.742,P=0.053 0),但无统计学差异.单独分析G10398A多态性与预后也无显著差异.然而,mtDNA含量低且10398A的患者的总生存期显着短于mtDNA含量高且10398G的患者(中位生存期26.3个月vs 47.3个月;x2=6.010;P=0.014 1).Cox回归分析示,肿瘤分期及mtDNA加G10398A多态性是NSCLC两个独立的预后因素(x2 =6.235,P=0.013;x 2=18.515,P<0.000 5).结论:NSCLC患者中,mtDNA含量低且10398A的患者的总生存期显着短于mtDNA含量高且10398G的患者;所以mtDNA含量和10398的基因型将会成为预测NSCLC的新的分子靶标.

  • 新辅助化疗治疗进展期胃癌疗效的Meta分析

    作者:孙震;李雁

    目的:评价新辅助化疗在治疗进展期胃癌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检索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库,PubMed,Embase,Web of Knowledge,Elsevier,CBM数据库,CDDB及CNKI数据库,根据纳入和剔除标准选取文献,采用改良Jadad量表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应用Revman5.0软件对各评价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项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研究对象1 531例.新辅助化疗组与单纯手术组在5年生存率、R0切除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OR值分别为1.44 (1.13 1.83,P=0.003)、1.44 (1.11-1.88.P=0.006),而两组围手术期死亡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OR值分别为1.06 (0.57 1,96,P=0.86)、1.20(0.90-1.61,P=0.22).结论:新辅助化疗有利于提高进展期胃癌患者R0切除率,延长总生存期,且耐受性和安全性良好.

  • 量子点标记探针技术在乳腺癌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郑红梅;陈创;吴新红;陈健;孙金中;孙圣荣

    乳腺癌为高度异质性恶性肿瘤,不同亚型的乳腺癌预后可以有很大差别.单纯依靠形态病理学或现有的以半定量分析和主观判断为基础的方法对于乳腺癌的预后判断和分类显得不够全面,纳米量子点标记探针分子成像技术因其独特的光化学优势,在乳腺癌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中显示良好前景.本文就纳米量子点标记探针分子成像技术运用于乳腺癌分子标记物的检测、乳腺癌亚分类方法及预后评估、乳腺癌侵袭模式及浸润微环境等的研究作一综述,同时本文还总结了量子点的特性和新研究热点及其在乳腺癌研究中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趋势.

  • 乳腺癌病灶组织Her2和Adam8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王雷;王顺昌;陈传波;马明德

    目的:分析乳腺癌病灶组织解整合素样金属蛋白酶8(Adam8)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的相关性,分析其在乳腺癌分型中的表达差异.方法:选择2012年2月至2014年1月期间来我院接受乳腺癌治疗的患者253例,按照乳腺癌TNM分期,分成T期组(n=115)、N期组(n=92)和M期组(n=46),每组纳入23例患者.采集病灶组织和癌旁组织,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所有患者病灶组织和癌旁组织Adam8和Her2 mRNA转录量,并计算病灶组织和癌旁组织转录量的比例,并比较不同组的比例.采用免疫组化检测所有患者病灶组织和癌旁组织Adam8和Her2阳性率,以及病灶组织和癌旁组织阳性率的比例,并比较不同组比例.结果:N期的Ad-am8和Her2 mRNA转录量与癌旁组织转录量的比例为1.93±0.22和1.45±0.18,显著高于T期的1.48±0.11和0.98±0.08(t=17.91,P=0.000;t=23.27,P=0.000),M期的Adam8和Her2 mRNA转录量与癌旁组织转录量的比例为2.84±0.33和2.02±0.35,显著高于N期(t=16.92,P=0.000;t=10.38,P=0.000).N期的Adam8和Her2 mRNA阳性率与癌旁组织阳性率的比例为2.93±0.53和1.93±0.23,显著高于T期的1.45±0.13和0.98±0.17(t=17.91,P=0.000;t=23.27,P=0.000),M期的Adam8和Her2阳性率与癌旁组织阳性率的比例为4.73±0.74和2.21±0.34,显著高于N期(t=16.92,P=0.000;t=10.38,P=0.000).结论:对病灶Adam8和Her2表达量检测对于乳腺癌早期诊断以及疾病严重程度评价具有潜在的临床价值.

  • 胸腹腔镜联合与开放Mckeown术治疗食管癌效果的比较

    作者:陈哲;周雪峰;王乐;徐明;赵金平

    目的:比较胸腹腔镜联合与开放Mckeown术治疗食管癌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1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心胸外科收治的并接受胸腹腔镜联合或开放Mckeown术的食管癌患者23例,比较两组的术中情况、术后结果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基本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腔镜组手术时间相对延长(P<0.05),但术中失血量、术后第1天引流量较开放组少,术后住院时间较开放组短(P<0.05).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淋巴结清扫数量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胸腹腔镜联合Mckeown术虽然会延长手术时间,但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可完成彻底的淋巴结清扫,是一种可靠、有效的手术方法.

  • 硒结合蛋白1通过抑制超氧化物歧化酶增强奥沙利铂的细胞毒作用

    作者:胡芬;王钰雷;熊斌

    目的:探讨人硒结合蛋白1(SBPl)在结直肠癌DLD-1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响及其引起的DLD-1细胞对奥沙利铂的敏感性变化,揭示SBP1的部分抗肿瘤作用机制.方法:MTS法检测不同浓度奥沙利铂处理SBP1 siRNA或SOD1 siRNA转染细胞后的细胞存活率,CuZn/Mn-SOD活性检测试剂盒检测SBP1 siRNA转染对DLD-1细胞SOD酶活性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下调SBP1后,SOD1和SOD2 mRNA水平的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下调SBP1或SOD1后DLD-1细胞内SBP1、SOD1及SOD2蛋白水平的变化;超氧化物阴离子荧光探针DHE染色法检测抗肿瘤药物引起的细胞内超氧化物阴离子的水平.结果:下调SBP1后,奥沙利铂对DLD-1细胞的毒性作用[半数毒性浓度IC50为(36.7±1.6)μmol/L]相比对照组[IC50为(17.5±0.8)μmol/L]明显减小(P<0.05);同时下调SBP1和SOD1后,奥沙利铂对DLD-1细胞的毒性作用[IC50为(16.8±1.0) μmol/L]相比对照组[IC50为(17.3±1.2)μmol/L]无明显变化(P>0.05);下调SBP1分别在转录水平、蛋白水平及酶活性水平上调了SOD,并减少了由奥沙利铂引起的DLD-1细胞内产生的超氧阴离子.结论:下调SBP1能上调SOD的水平,进而减小了奥沙利铂对DLD-1细胞的毒性作用,故SBP1能通过抑制SOD增强奥沙利铂对DLD-1细胞的毒性作用.

  • 丹参酮ⅡA与阿霉素联合应用对人骨肉瘤MG63细胞增殖体外抑制作用

    作者:董视师;周逸驰;查圆瑜;金伟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TanⅡA)与阿霉素(ADM)联合应用对人骨肉瘤MG63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机理.方法:不同浓度的TanⅡA与ADM联合处理MG63细胞后,MTT比色分析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的凋亡率,蛋白质印记法(Western blot)检测细胞Bel-2,Bax和Caspase-3的蛋白表达水平改变.结果:处理48 h ADM+低浓度TanⅡA组与ADM+高浓度TanⅡA组的抑制率分别为62.35%±1.58%、76.38%±2.01%,明显高于ADM组(32.67%±1.65%)、低浓度TanⅡA组(18.55%±0.77%)和高浓度TanⅡA组(44.25%±1.01%);流式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ADM组、低浓度TanⅡA组、高浓度TanⅡA组、ADM+低浓度TanⅡA组、ADM+高浓度TanⅡA组48 h细胞凋亡率分别为0.03%,10.24%,4.47%,13.06%,13.23%,21.36%;联合用药组Bcl-2蛋白表达明显较单一用药组下调,而Bax和Caspase-3的蛋白表达较单一用药组明显上调.结论:TanⅡA与ADM联合应用对人骨肉瘤MG63细胞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作用可能与干预Bcl-2,Bax和Caspase-3等癌基因表达从而诱导细胞凋亡有关.

  • 溴化结构域蛋白抑制剂JQ1对人乳腺癌细胞的作用

    作者:师柳;谢丛华

    目的:研究BET家族小分子抑制剂JQ1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周期及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JQ1作用于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MCF-7,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周期的变化,MTT法测定细胞存活曲线,克隆形成法测定细胞抑制率,real-time PCR检测c-MYC的基因表达水平变化.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c-MYC及BRD4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乳腺癌细胞MDA-MB-231对BRD4抑制剂JQ1敏感,而MCF-7则对JQ1耐受.JQ1可以诱导MDA-MB-231细胞G1期阻滞和凋亡,相同的处理因素作用于MCF-7后,则无明显的细胞周期及凋亡水平的改变.JQ1作用于MDA-MB-231细胞后可以显著下调c-MYC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而JQ1作用于耐药的MCF-7后,c-MYC的基因的表达水平升高,而蛋白表达水平无明显改变.结论:BET抑制剂提供了一个潜在的治疗乳腺癌的靶点.

    关键词: BET家族 BRD4 JQ1 乳腺癌
  • 超声造影参数分析在鉴别前列腺良恶性结节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予屏;何立;李蓬;黄鑫;陈辽;陈文卫

    目的:分析前列腺结节性病灶的超声造影参数的差异性,为前列腺结节的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对25位前列腺结节性病变患者(共发现32个可疑结节,其中良性结节16个,恶性结节16个)行超声造影检查,使用SonoLiver造影软件分析造影图像,获得病灶的时间强度曲线(TIC),记录造影剂的到达时间(AT)、上升时间(RT)、达峰时间(TTP)和峰值强度(IMAX),后分析两组指标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良性组TTP(17.03±5.60)s大于恶性组TTP(13.57±3.42)s,良性组IMAX (92.84±67.90)%小于恶性组IMAX (190.24±157.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AT、R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造影相关参数在前列腺结节性病灶的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在肺周围性病变及胸腺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吴霞玲;孟娜;黄星月;陈文卫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在肺周围性病变及胸腺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2例肺周围性病变及胸腺肿瘤患者52个病灶(良性组22例,恶性组30例)术前进行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实时观察肿瘤超声造影的特征,应用SonoLiver分析软件进行分析处理得到肿瘤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TIC),获取造影剂到达病灶时间(AT)、上升时间(RT)、达峰时间(TTP)、峰值强度(IMAX)、上升支斜率(RS)、下降支斜率(DS)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良恶性肿瘤的血流灌注特点不同,时间-强度曲线参数中RT、IMAX、RS、DS良恶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T、TT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在肺周围性病变及胸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中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锐影技术对胸部CT检查中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的影响

    作者:柯腾飞;杨斌;江杰;李德艳;赵卫;杨亚英

    目的:探讨锐影技术在胸部CT增强扫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怀疑胸部病变需行CT增强扫描的患者160例,设置质量参考毫安为110 mA,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并设置扫描方案,实验组:80例采用120 kV扫描,使用锐影技术;对照组:80例采用120 kV扫描,不使用锐影技术.测量和计算肺尖层面右侧胸大肌、气管分叉层面降主动脉和左房中部水平的平均像素值(CT值)、图像噪声(SD)、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由两名主治及主治以上医师采用5分制对两组图像质量进行评价;记录和比较两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和有效剂量(ED).结果:两组图像均能满足临床诊断,实验组与对照组左心房中部水平、气管分叉层面降主动脉、肺尖层面右侧胸大肌的平均CT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S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SNR分别为15.98±4.10、18.70±7.79、5.40±1.69及17.35±4.55、21.12±9.13、6.26±2.27,实验组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实验组与对照组气管分叉层面降主动脉C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CTDvol、DLP、ED分别为(4.66±1.00) mGy、(151.74±32.58) mGy/cm、(2.12±0.46)mSv及(6.29±2.10)mGy、(208.14±80.37) mGy/cm、(2.91±1.13) mSv,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实验组较对照组有效辐射剂量降低约27.15%.结论:锐影技术应用于胸部CT增强扫描,可在满足诊断需求、提高图像对比度的同时显著减少患者的辐射剂量,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基于容积重建技术对肱骨结节间沟的观测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吴龙;雷唯蔚;盛天昕;游浩;李豫皖;高劲松

    目的:了解肱骨结节间沟的解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运用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对30例自愿者肱骨上端结节间沟进行观测.结果:容积重建技术(VRT)可以清楚显示结节间沟.左右两侧肱骨结节间沟的内侧壁角度、开放角度有差异(P<0.05),宽度、深度无差异(P>0.05).结论:内侧壁角及开放角有侧别差异,关节镜下重建肱骨结节间沟手术时,应考虑以上因素.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