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感染性疾病及传染病 > 新发传染病电子杂志

新发传染病电子

新发传染病电子杂志

Electronic Journal of 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
  • 影响因子: 0.00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2096-2738
  • 国内刊号: 11-9370/R
  • 发行周期: 季刊
  • 邮发: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1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新发传染病电子杂志》编委会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陆普选
  • 类 别: 感染性疾病及传染病
期刊荣誉:
  • 全球首例人感染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肺炎的临床影像学描述性研究

    作者:侯文忠;张倩倩;罗彩梅;陆普选

    目的 探讨人感染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肺炎的临床影像表现特点.方法 以2016年6月18日确诊的一例发生于广东省梅州市的人感染H9N2亚型病毒肺炎患儿病例进行描述性研究.结果 患者为儿童,以咳嗽为首发症状,初为白色黏痰后为黄色黏稠痰,有发热波动,影像表现以渗出性斑片状磨玻璃密度影为主,恢复期仍可见肺间质纤维化.经抗病毒及对症治疗后患儿痊愈出院.结论 人感染H9N2后,除有类流感症状外,双肺CT还可表现为渗出性病灶.临床医师对于有禽类接触史,并有发热症状、肺部感染的儿童,应考虑病毒感染的可能,尽早诊断和给予抗病毒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 2014年深圳市学校结核病流行状况调查分析

    作者:吕德良;杨应周;谭卫国;李雪迎;吴清芳;管红云;车晓玲

    目的 掌握深圳市学校结核病的流行现况,为完善深圳市学校结核病综合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和深圳市学校结核病周监测本中,获得2014年学校结核病患者的信息资料,分析学校结核病的流行病学分布和发病情况.结果 2014年深圳市共监测发现学校结核病234例,其中学生占86.3%(202/234),为主要发病人群.学生痰菌阳性率低于教职工,分别为34.7%和56.3%,x2=5.491,P=0.019.5.1%(12/234)病例无法获知学校信息,21.8%(44/202)病例为外地学校学生.学生病例多发生在校期间,寒暑假及高考体检后1个月相对较少,而教职工病例则多发生于下半年,占68.8%(22/32).学生和专任教师的肺结核病报告发病率分别为7.7/10万和20.4/10万,低于全人群报告发病率46.6/10万.结论 深圳市学校结核病疫情水平虽然较低,但监测报告等防控措施应有待加强.同时尽快制定全国学校结核病协调沟通机制和全覆盖的学校结核病综合防控策略,避免学校结核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

  • 血浆置换联合胆红素吸附治疗肝衰竭的临床研究

    作者:邱自辉;李其彪;陈宇;张文峰

    目的 研究血浆置换联合胆红素吸附在肝衰竭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探索建立一种新的联合治疗模式.方法 35例肝衰竭患者接受血浆置换(PE)联合胆红素吸附(PBA)治疗,同期35例肝衰竭患者行单纯血浆置换治疗.分析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肝功能总胆红素、谷草转氨酶、白蛋白等的改变,并比较两组的血浆用量和主要副作用(发热、皮疹、过敏性休克)的发生率.结果 ①2组治疗后的总胆红素、谷草转氨酶等明显低于治疗前,均有统计学意义;联合治疗组总胆红素等下降幅度明显高于PE组(P<0.05).②2组治疗后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③联合治疗组单次血浆用量明显小于P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联合治疗组与PE组主要副作用(发热、皮疹、过敏性休克)的发生率分别为:15%、10%、0%和40%、50%、15%,三种副作用二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浆置换联合胆红素吸附在治疗肝衰竭疗效确切,比单纯血浆组明显降低,且明显减少血浆用量,副反应发生率也低,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一步推广.

  • 艾滋病合并弓形虫脑病MRI表现及其预后预测价值

    作者:闫铄;李晶晶;谢汝明

    目的 探讨MRI在AIDS合并弓形虫脑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17例AIDS合并弓形虫脑病患者的MR资料,分析其征象特点.并根据抗弓形虫治疗后患者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改变,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n=10)及预后不良组(n=7),比较两组间MRI表现差异.结果 ①弓形虫脑病病灶为多发;②病灶分布弥漫,幕上、幕下均可见,常见于脑叶皮髓质交界区、丘脑-基底节区;③病灶多呈结节状,病灶周围常伴有大范围水肿;④病灶信号主要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部分病灶内可见T1WI高信号、T2WI低信号,增强扫描病灶多呈环形强化.部分病灶T2WI、FLAIR及增强扫描可见"靶征";⑤病灶体积大、病灶内出血征象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4.405,14.912,P<0.05).结论 AIDS合并弓形虫脑病MR表现具有一定特点,部分征象可提示预后不良.

  • 丹皮酚对人肝星状细胞α-SMA表达的影响

    作者:邱智辉;张福萍;张洁云;林静燕;潘东明;张国良;汪文斐;张明霞

    目的 研究丹皮酚对肝星状细胞活化及胶原合成的影响,进一步阐明其抑制肝纤维化的机制,为抗肝纤维化提供新的成分明确的中药单体.方法 采用TGF-β刺激培养的人肝星状细胞,观察丹皮酚在上述条件下对肝星状细胞表型转化、胶原合成的影响,以探讨丹皮酚在体外抗纤维化作用并初步研究其机制.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ting检测肝星状细胞α-SMA mRNA及蛋白水平表达,明确丹皮酚对TGF-β刺激下肝星状细胞表型转化的影响.羟脯氨酸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总胶原的表达.结果 在TGF-β刺激作用下,α-SMA基因表达明显上调,加入不同浓度的丹皮酚后,α-SMA基因表达下调,并且具有丹皮酚剂量依赖性.在TGF-β刺激作用下,肝星状细胞培养上清中的羟脯氨酸含量明显上升,加入不同浓度的丹皮酚后明显下降.结论 TGF-β刺激使得α-SMA基因表达上调,加入丹皮酚表达下调,丹皮酚对肝星状细胞表型转化有促进其纤维化作用.TGF-β刺激作用下,肝星状细胞培养上清中的羟脯氨酸含量明显上升,提示肝星状细胞胶原合成增加.

  • 脑膜血管型神经梅毒的MRI表现分析

    作者:朱静芬;李勇刚

    目的 分析脑膜血管型神经梅毒的MRI影像特征,通过结合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以达到早期诊断的目的.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及实验室确诊的脑膜血管型神经梅毒患者9例,HIV均为阴性.采用3.0T MRI进行成像扫描,其中头颅MRI平扫+MRA8例,常规头颅MRI平扫1例,对上述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9例患者以男性居多(7/9),临床以急性或亚急性起病,患者首发症状多表现为四肢乏力、头晕、言语不利及认知障碍等上述症状的不同组合.脑膜血管型神经梅毒的基本MRI表现包括:①脑萎缩,可为对称或非对称性脑萎缩;②脑梗塞,表现为多部位、多发梗塞灶,且病灶范围、新旧不一;③脑血管狭窄,呈多发节段性狭窄,常为双侧不对称性,近段血管病变更易累及.结论 MRA可评估脑血管受累情况,对无脑卒中高危因素的青中年患者,发现脑萎缩基本改变,伴颅内多发、散在的梗塞灶,需尽早行血清及脑脊液梅毒抗体检查,争取早期诊断、治疗,以改善预后.

  • 比较行HAART与否的HIV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脑炎的MRI表现

    作者:李航;汪明月;鲁植艳

    目的 探讨行HAART与未行HAART的HIV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脑炎的MRI表现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脑炎患者的MRI和临床资料.按照并发新型隐球菌脑膜脑炎时是否已行HAART分为2组,分析两组患者脑MRI表现,探讨其各自特点.结果 行HAART组4例中出现典型脑膜强化2例(50.00%);脑实质结节性肉芽肿2例(50.00%);脑实质损害灶、缺血灶4例(100.00%).未行HAART组9例中出现血管周围间隙增宽、胶状假囊7例(77.78%),脑实质损害灶、缺血灶6例(66.67%);结节性肉芽肿1例(11.11%),脑膜强化0例.结论 行HAART组MRI表现以典型脑膜强化和脑实质结节性肉芽肿为特点,未行HAART组MRI表现以血管周围间隙增宽及胶状假囊较为典型,病灶主要分布于双侧基底节区.

  • 乙型病毒性肝炎孕妇不同病毒载量对母婴传播的影响

    作者:蔡秋娥;王淼;陈丽云;万建玉;陈少平

    目的 探讨HBV感染孕妇不同病毒载量对母婴乙肝病毒传播的影响,通过风险评估及干预治疗等方案及时阻断母婴传播,从而降低垂直传播感染率.方法 收集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在本院就诊的560例HBV感染孕妇相关资料,包括产时分娩、产后新生儿预防接种情况等.检测从建册产检开始直至分娩后1周的病毒载量、肝功能及乙肝标志物.分析研究乙型病毒性肝炎孕妇不同病毒载量对母婴病毒传播及早产与剖宫产的影响.结果 检测结果显示高病毒载量组孕妇孕期肝功能转阴率与低病毒载量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但高病毒载量组孕妇肝功能恢复时间长,手术产率高,早产率高,其分娩的新生儿出生后外周血HBsAg、HBeAg及HBV-DNA阳性率明显高于低病毒载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为了降低新生儿HBV感染几率,孕前规范抗乙肝病毒治疗、孕期风险评估与干预治疗等方案是防治乙肝母婴传播的必要手段.

  • HIV相关神经认知疾病的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进展

    作者:张倩倩;陆普选

    1 HIV相关神经认知疾病概述HIV是单链RNA病毒,属于反转录病毒科、慢性病毒属中的人类慢病毒组.HIV可侵犯人体所有具有CD4受体的免疫细胞,以致人体免疫缺陷,在大脑中包括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胶质细胞等.HIV病毒导致神经损伤的机制不是完全清楚,有实验证明[1]携带HIV病毒的巨噬细胞分泌趋化因子,穿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并可以招募更多单核细胞从外周室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大量涌入携带HIV病毒的单核细胞,导致中枢系统内其他的单核细胞,即血管周围的巨噬细胞和小胶质细胞受损.这更大程度上破坏了血脑屏障,加速了HIV感染和单核细胞大量进入大脑.神经元虽然不支持HIV病毒复制,但可以表达了几种细胞表面的受体.同时也有不少研究发现并总结HIV感染的巨噬细胞产生的组织蛋白酶、小胶质细胞产生的谷氨酸、D-丝氨酸及HIV的噬神经性对神经都有一定的损伤[2-4].HIV相关神经认知疾病的发病机制是一个复杂的、多种机制并存的过程.

    关键词:
  • 艾滋病合并恶性肿瘤

    作者:甘清鑫;刘晋新

    艾滋病病毒(HIV)作为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使人体免疫功能降低,从而增加人体 患 各 种 恶 性 肿 瘤 的 风 险 . 艾 滋 病 合 并 恶 性 肿瘤,可以分为艾滋病定义的肿瘤(AIDS-defining cancers,ADCs),即艾滋病相关肿瘤(AIDS-related cancers)和非艾滋病定义的肿瘤(non-AIDS-defining cancers,NADCs),即非艾滋病相关肿瘤.艾滋病定义的肿瘤包括:卡波西肉瘤(Kaposi sarcoma,KS)、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及浸润性宫颈癌(invasive cervical cancer).其在亚洲以外的地区的艾滋病患者中发病率明显增高,美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已将其命名为艾滋病相关肿瘤[1].非艾滋病定义的肿瘤包括:肺癌、肝癌、肛门癌、皮肤癌、结肠直肠癌、霍奇金淋巴瘤等.随着HAART的广泛应用及其疗效的不断提高,HIV/AIDS患者的生存期明显延长,艾滋病定义的肿瘤:卡波西肉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发病率出现降低,而非艾滋病定义的肿瘤的发病率出现升高,艾滋病合并恶性肿瘤已成为艾滋病患者死亡的重要病因之一[2].为了提高对艾滋病合并恶性肿瘤的认识,现将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 临床影像学在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治中的价值

    作者:施睿峰;施纯子;马倩;施裕新

    2013年2月以来我国相继发生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2013年病死率近27%[1].2014年人感染H7N9禽流感复燃,病死率达40.9%[2].因此,深入了解新型H7N9的病原、临床和影像学特点,对于认真贯彻"依法、科学、规范、统一"防控原则,真正落实"有力、有序、有效、有度"和"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的防控方针[3],有效提高治愈率,改善患者预后十分重要.遗憾的是目前在新发传染病(如人感染H7N9禽流感等)诊治中,对临床影像学的价值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使得多数地方不能正确应用放射学技术,从而没有充分发挥放射学在诊断和随访中的价值,造成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肺炎早期诊断少、准确检测病例不多,重症患者预后差.为此,作者就临床影像学在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治中的价值作一叙述,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
  • 寨卡病毒研究进展

    作者:吴春利;阳帆;张仁利

    2015-2016年南美洲暴发了史上严重的寨卡病毒疫情,疫情导致新生儿小头畸形和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大量增加,引发了全球关注.寨卡病毒属于黄病毒科黄病毒属,这次南美疫情流行的是亚洲型毒株.蚊媒叮咬是寨卡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然而大量的证据显示性传播途径比预估的要更为普遍.大多数人感染寨卡病毒后无症状或症状轻微,但孕妇患者体内的寨卡病毒会感染胎儿的神经细胞,并导致大脑出现畸形.核酸检测是目前实验室检测寨卡病毒的主要方法,通过该方法已经在血液、尿液、精液和唾液等体液中检测到了寨卡病毒.目前还没有寨卡病毒疫苗,防蚊灭蚊依然是病毒防控的有效手段,孕妇及备孕的夫妇必须加强个人防护,以免病毒感染而造成严重的后果.

  • 寨卡病毒感染神经系统损伤及影像学表现

    作者:高波;曾瑜

    近几年,Zika病毒在全球发生了大规模传播.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为全球紧急公共卫生事件.Zika病毒感染对神经系统损伤是对人类健康的主要威胁,主要包括小头畸形及格林-巴利综合征.前者影像学上常见的是皮质和皮质下白质的交界处钙化,此外包括白质萎缩、巨脑室伴或不伴脑积水、皮质畸形、脑组织钙化、小脑及脑干萎缩、小脑延髓池扩大等;后者影像表现主要为冠状位T1WI增强增强扫显示神经组织强化.本文主要就Zika病毒感染神经系统损伤及其影像学表现作一综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防治水平.

  • 寨卡病毒病的临床相关研究现状及挑战

    作者:张复春;赵令斋

    寨卡病毒病是由寨卡病毒(Zika Virus)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虫媒传染病.ZIKV早于1947年在乌干达地区的猕猴体内分离到,1952年确诊首例人类感染ZIKV的病例.2015年5月巴西第一例本土病例确诊,之后的几个月内,感染病例超过100万,格林-巴利综合征和新生儿小头畸形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现较之前激增.为此,WHO在2016年2月将寨卡病毒列为全球紧急公共卫生事件.临床表现为发热、斑丘疹、结膜炎等类感冒样症状.寨卡病毒病的诊断主要依靠:①流行病学史;②临床表现;③确诊依赖于实验室检查.目前尚无有效的特异性抗ZIKV药物,临床上主要采取对症治疗.防蚊灭蚊是预防ZIKV的主要措施,疫苗是预防ZIKV的经济和根本的手段.

  • 寨卡病毒病的流行病学进展

    作者:谢旭;程聪

    寨卡病毒病是由寨卡病毒引起并主要通过蚊媒传播的一种自限性急性病毒性传染病,至今尚无疫苗和特效治疗药物.本文通过Medline、万方数据库对寨卡病毒病相关文献进行搜集整理并整合成文,以深入的了解寨卡病毒病的流行病学规律.结合近年来国内外对寨卡病毒病的报道和研究,为该病的诊疗和防控提供参考和借鉴.该病目前仍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需要更多的关注和研究以便能更全面的了解其流行病学特性.

    关键词: 寨卡病毒 流行病学
  • 医学综述类文章的撰写方法与技巧

    作者:王毅翔

    当今科学领域日趋复杂,专家评述、教育性综述和荟萃分析(meta-analyses)有助于科研人员快速了解自身专业领域以外的信息,对于学生开始研究新课题也有很大帮助.专家评述通常为叙述性综述,作者为读者检索和综合分析特定主题的信息.专家评述的作者在相应内容领域应具有相对专业知识,评述中应体现作者自己的经验、见解和预测.但是读者应该注意专家评述中可能包含作者的个人偏见.

    关键词:
  • 穿脱防护服的流程解读

    作者:陈敬芳

    医用防护服是医护人员工作的着装,是隔离病菌、有害超细粉尘、酸性溶液、盐溶液,保持环境清洁的有效工具,正确穿脫防护服的方法是保护医务工作者不受病原体等的侵害和阻断病原体传播的有力保证.因此,重视防护服的正确穿脱,对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 《新发传染病电子杂志》稿约

    作者:

    关键词:
新发传染病电子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2017 01 02 03 04
2016 0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