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心血管系统疾病 > 心脑血管病防治杂志

心脑血管病防治

心脑血管病防治杂志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ardio-Cerebral-Vascular Disease 심뇌혈관병방치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浙江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浙江省心脑血管病防治办公室,浙江省预防医学会,浙江医院
  • 影响因子: 0.63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9-816X
  • 国内刊号: 33-1252/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编辑部自办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心脑血管病防冶杂志编辑委会
  • 出版地区: 浙江
  • 主编: 严静
  • 类 别: 心血管系统疾病
期刊荣誉:
  • 难治性高血压患者的慢性病联合门诊疗效分析

    作者:王岚;潘浩;袁东方

    目的 评价社区医院慢性病联合门诊对难治性高血压的干预效果.方法 收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难治性高血压患者306例,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以慢性病联合门诊为依托,由全科医师根据拟定的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对照组采用常规的门诊治疗和随访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压控制情况、治疗依从性等方面的变化.结果 两组高血压患者干预前24小时平均血压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较对照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经过干预,除吸烟外,观察组生活方式和服药依从性均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慢性病联合门诊转诊的难治性高血压患者较常规门诊转诊的患者血压达标率更高(P<0.05).当药物治疗种类两种或以上时,联合门诊就诊的患者血压达标率较高(P<0.01).结论 对于难治性高血压患者,慢性病联合门诊的诊疗模式能更好地提高治疗依从性,从而使患者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 阿托伐他汀钙治疗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观察

    作者:张亚军;冯靖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钙治疗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在2010年8月至2012年3月期间经由彩色多普勒确诊的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患者264例,按照完全随机的方法分成两组:观察组148例;对照组116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间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如:阿司匹林、尼莫地平、西洛他唑等药物.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20mg/d,服用周期为半年.两组患者均随访观察半年,随访期间除上述治疗外不服用其他药物.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随访后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改善率、血液生化指标、肝肾功能、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变化情况.结果 在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治疗中,观察组与对照组肝肾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阿托伐他汀钙治疗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能有效的改善患者血液生化指标、血脂的情况;且对患者的肝肾功能影响不大.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强化应用阿托伐他汀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作者:叶丽华;骆高江

    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强化应用阿托伐他汀的疗效观察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在我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7例,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5例,其中采用常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的患者为观察组.结束治疗后,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内皮素(ET-1)及一氧化氮(NO)进行比较,以及两组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不良反应率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ET-1及NO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绞痛、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乏力、消化道反应、肝功能异常、肌痛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强化应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治疗可以有效的减轻患者相关的炎症反应以及使患者的血脂水平得到较好的优化,且在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较低且耐受性好,是一种安全且有效的治疗方法.

  • 纤溶酶联合前列地尔治疗进展性脑卒中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兰卫明;麻乐乐;雷镇海;蓝昊

    目的 纤溶酶联合前列地尔治疗进展性脑卒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87例进展性脑卒中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43例)与观察组(4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活血化瘀、抗血小板以及抗凝、稳定斑块等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纤溶酶注射液和前列地尔.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治疗疗效、治疗前后凝血指标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45%(42/44),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4.42% (32/43),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C05);两组患者治疗后纤维蛋白原水平均小于治疗前(P< 0.05~ 0.01),两组治疗前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凝血酶原时间水平均大于治疗前(P<0.05).结论 纤溶酶联合前列地尔治疗进展性脑卒中疗效显著,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异丙酚复合芬太尼用于心脏术后机械通气时患儿镇静效果观察

    作者:陈利红;叶瑾

    目的 观察异丙酚复合芬太尼用于心脏术后患儿机械通气时的镇静效果.方法 62例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儿随机分为异丙酚组(P组)和异丙酚复合芬太尼组(PF组),每组各31例.P组全程静脉输注异丙酚镇静;PF组静脉输注异丙酚联用0.2μg/kg· min芬太尼.根据Ramsay评分调整异丙酚用量.观察达到理想镇静深度时、脱机及拔管前后的心率、血压和脉搏血氧饱和度变化;记录用药量、镇静时间、停药后苏醒时间、停药至拔管时间,停药后再入睡发生情况和镇静有效率等指标.结果 两组间心率、血压和脉搏血氧饱度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镇静时间、镇静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F组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嗜睡率、用药量和维持剂量均显著少于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1 ~ 6.13,均P<0.05).结论 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静脉输注镇静效果优于单纯使用异丙酚.

  • 心室主动电极导线在临时心脏起搏中的应用

    作者:王志勇;钱钢;徐金英;唐关敏

    目的 探讨应用心室主动电极导线连接外置的心脏永久起搏器作为临时起搏的疗效和实用性.方法 选取合并心动过缓的拟外科手术患者或预计植入后需观察时间较长,需行临时起搏的患者共53例,分观察组(n=28)和对照组(n=25).观察组经锁骨下静脉植入心室主动电极导线,头端固定于右心室间隔或心尖部,连接外置的心脏永久起搏器,作为临时心脏起搏;对照组行传统的心脏临时起搏电极植入.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临时起搏过程.观察组无电极脱位、血栓形成、感染等并发症发生;对照组有3例电极脱位,1例血栓形成,2例继发肺部感染.结论 心室主动电极导线可连接外置的心脏永久起搏器作为临时起搏应用,不增加患者的风险,增加患者的耐受性.

  • 探讨颅内静脉畸形CT图像融合技术的价值

    作者:金赞辉

    目的 探讨螺旋CT在脑血管动脉期和静脉期扫描与图像融合技术在颅内静脉畸形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在本院确诊的颅内静脉畸形(ⅣM)患者12例,使用螺旋CT扫描,对动脉期影像表现以及静脉期影像表现进行分析,使用电子切割法和“血管生长”法处理图像,使用图像融合技术、多平面体积重组技术和容积重建技术对颅内静脉畸形(ⅣM)进行有效的三维重建并且对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在确诊的12例颅内静脉畸形(ⅣM)患者当中,多发4例,单发8例,额叶1例,颞叶2例,小脑半球8例,基底核2例;其中5处引流至一侧横窦4例,3处分别引流至岩下窦及大脑大静脉3例,引流至直窦1例.结论 使用多平面体积重组技术、容积重建技术以及图像融合技术可以对颅内静脉畸形(ⅣM)进行有效的三维重建,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 开颅夹闭与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脑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观察

    作者:时雷

    目的 探究开颅夹闭与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脑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脑动脉瘤患者80例,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开颅组与介入组,每组各40例,开颅组给予开颅夹闭术,介入组给予血管介入栓塞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费用、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随访1年后的Glasgow结果.结果 介入组较开颅组相比手术时间缩短、住院费用增加,住院天数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颅组与介入组相比再出血、脑积水、肺血管痉挛、肺部感染、库欣溃疡、尿路感染、尿崩症及严重电解质紊乱发生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组较开颅组相比恢复良好率及轻度残疾率增高,中度残疾率、植物生存率及死亡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脑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显著,远期效果更加突出.

  • 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纤维蛋白原水平与1年死亡风险的相关性

    作者:饶杰;邱伟文;程伟进;陈建军;卢晔芬;黄慧芬;曾婷婷;孙丽娜

    目的 探讨纤维蛋白原(Fib)的水平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1年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 本次纳入在我院神经内科连续入院的AIS患者.所有患者到院时发病时间均小于24小时并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到院后急诊或次日清晨检验Fib水平,收集与患者预后相关的资料,并进行1年随访,记录随访期间死亡事件.根据Fib水平进行三分位分组:低Fib水平组(≤2.95g/L),中Fib水平组(2.95g/L< Fib< 3.55g/L)及高Fib水平组(≥3.55g/L).对各分位组之间的基线资料及结局进行比较.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Fib的瞬态水平与AIS患者1年死亡风险的关系.结果 共纳入AIS患者782例,其中46例无法确定结局,终736例纳入研究.本研究中AIS患者1年死亡率为11.82%,其中高Fib水平组死亡率(18.11%)显著高于中Fib水平组(11.43%)及低Fib水平组(6.05%).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在校正年龄、心房颤动、冠心病、体温、NIHSS评分等混杂因素后,Fib仍与AIS患者的预后相关.其中高Fib水平组患者发生1年死亡事件的风险为低Fib水平组的2.36倍(OR=2.36,95%Cl:1.21 ~ 4.58,P<0.05),中、低Fib水平分位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OR=1.48,95% CI:0.73 ~ 2.99,P>0.05).结论 Fib的瞬态水平是AIS患者1年死亡风险的独立预测因子.

  • 脑室内动态颅内压监测在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作者:揭波盛

    目的 探讨脑室内颅内压(brain intracranial pressure,ICP)监测在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重型TBI患者89例,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4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动态脑室内置管监测并控制ICP以指导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1周后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远期临床疗效中死亡率和预后良好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脱水剂应用时间及剂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肾功能异常、上消化道出血、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脑室内ICP监测应用于重型TBI治疗中,能够提高临床疗效,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

  • 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的疗效比较

    作者:马圣庭;刘斌;赵成军;贾如意;虞华鹏

    目的 研究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效果、血压波动性及器官保护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患有原发性高血压合并有高血压并发肾功能不全的患者21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三组,每组70例,分别为缬沙坦组、氨氯地平组以及联合用药组.所有患者按要求服药,与第4周和第8周分别测量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以及肾功能相关指标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三组患者治疗后第4周及第8周SBP、DBP都明显下降,但联合用药组较缬沙坦组及氨氯地平组相比第4周及第8周SBP、DBP下降更加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经治疗后较治疗前尿酸、UAER及8-iso-PGF2α水平均有所下降,联合用药组较缬沙坦组及氨氯地平组相比上述指标下降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的血压波动性明显低于缬沙坦组和氨氯地平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经治疗后较治疗前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均有所下降,联合组较缬沙坦组及氨氯地平组上述指标下降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治疗高血压时,作为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的缬沙坦和作为钙离子阻断剂的氨氯地平都有降血压的作用,但是效果较单一,而缬沙坦和氨氯地平联合用药,则可以在降血压的同时并保护器官.

  • 脑出血患者血清铁蛋白水平与脑水肿发生的相关性

    作者:顾杰

    目的 探究脑出血患者血清铁蛋白水平与脑水肿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对就诊于我院的400例脑出血患者进行自身对照研究,分别于出血后24小时内、3天及10天行颅脑CT检查,采用多田公式计算出血及水肿体积并采用免疫发光法检测患者血清铁蛋白水平.采用SPEARMAN统计学方法计算不同时间脑出血水肿与血清铁蛋白的相关性.结果 病灶体积、血肿体积平均值和相对水肿体积在24小时内和第10天组内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两组内的各指标均与第3天组指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血红蛋白和平均红细胞压积三种指标在不同时间组中与脑水肿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平均血清铁蛋白在第三天组中与脑出血水肿存在正相关(r=0.012,P<0.05).结论 在脑出血发生3天后,脑出血后水肿的发生及程度与血清铁蛋白水平显著相关,能够对临床医师提供可靠的研究依据.

  • 术中不同Tp-Te值对起搏器术后左心室节段收缩同步性的影响

    作者:施锋杰;朱长玉;王迎;江力勤

    目的 探讨Tp-Te术中测定预测起搏器植入术后左心室收缩协同性的价值.方法 对48例植入DDD起搏器的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采用主动固定电极,固定于右心室间隔面,术中通过固定的心室电极(60次/分)起搏右心室,同时采集体表心电图,测定V2~V4导联Tp-Te,并进行QT矫正,根据Tp-Te/QT数值,分为两组,正常组(n=21) Tp-Te/QT≤0.28,异常组(n=27) Tp-Te/QT> 0.28.术后1周左右对两组进行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TpTe/QT异常组心脏三维超声的17节段时间一容积曲线参数指标一左室16节段、12节段、6节段达小收缩容积的时间标准差(Tmsv SD-16、Tmsv SD-12 Tmsv SD-6)、大差值(Tmsv Dif-16、Tmsv Dif-12、Tmsv Dif-6)及各自的经心动周期的校正值Tmsv SD-16%、Tmsv SD-12%、TmsvSD-6%、Tmsv Dif-16f%、TnsvDif-12%、Tmsv Dif-6%与Tp-Te/QT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中TvTe及Tp-Te/QT测定可一定程度上预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DDD起搏器植入术后左心室收缩协同性,术中是否根据Tp-Te、Tp-Te/QT来指导起搏位点选择需进一步研究.

  • 脂蛋白(a)及血浆脂联素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相关性探讨

    作者:裴建行;刘颖;王新华;刘伟;马光

    目的 研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脂蛋白(a)[LP(a)]与血浆脂联素水平的相关性,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左心室重构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61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符合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诊断标准,对所有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及免疫透射比浊法分别测定血浆脂联素和LP(a)水平,根据LP(a)水平高低进行分组,分析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LP(a)与血浆脂联素,左心室重构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入院时高LP(a)组血浆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低LP(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12周后,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及收缩末容量均较入院时降低(P<0.05),而高LP(a)组左心室射血分数小于低LP(a)组,左心室舒张末容量及左心室收缩末容量大于低LP(a)组(P<0.05);高LP(a)组再发心绞痛、靶血管重建和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均高于低LP(a)组(P<0.05);不同冠状动脉病变组Gensini积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多支病变高于单支病变组和双支病变组(P<0.05),而且双支病变组也高于单支变病组(P<0.05);不同冠状动脉病变组血浆脂联素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多支病变和双支病变组明显低于单支病变组(P<0.05),而多支病变与双支病变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Lp(a)组重度病变和3支病变例数明显高于低Lp(a)组(P<0.05);高Lp(a)组Gensini积分明显高于低Lp(a)组(P< 0.05);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LP(a)与血浆脂联素呈负相关(P<0.05).结论 LP(a)和血浆脂联素有一定相关性,两者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左心室重构及预后亦密切相关.

  • α-硫辛酸对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影响

    作者:王莹;王恩;王凤;罗华荣;李卫玲;李彩

    目的 探讨α-硫辛酸(α-LA)对兔血管内皮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对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形成的影响.方法 24只雄性日本大耳白兔分为造模组和α-LA组,每组12只.两组均以液氮冻伤术损伤血管内皮,术后均给予高脂饲料喂养.两组术后分别予以等量α-LA和0.9%氯化钠注射液皮下注射,隔日1次,连用4周.8周末光镜观察AS斑块形成情况,并检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表达变化.结果与造模组比较,治疗8周后,α-LA组AS斑块形成较小,胶原纤维含量也较少;而α-LA组血清SOD和NO水平显著升高(P<0.01),MDA、ox-LDL、ET水平显著降低(P<0.01),且α-LA组较造模组变化更为显著(P<0.05).结论α-LA具有防治AS斑块形成作用,其机制可能与α-LA能改善血管内皮氧化损伤有关.

  • 脑钠肽水平变化与急性脑梗死改良TOAST分型及预后的关系

    作者:常华军;全亚萍;陈顺中;王念;吴平;吴年宝;朱正凯;吴疆

    目的 探讨脑钠肽与急性脑梗死改良TOAST分型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120例脑梗死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人群测定血浆脑钠肽(BNP),对脑梗死患者进行改良TOAST分型.发病第28天脑梗死患者进行Barthel指数评分,按照Barthel指数分为轻度依赖组、中度依赖组、重度依赖组.分析脑梗死组与正常对照组血浆BNP的差异,分析血浆BNP与改良TOAST分型的关系.分析轻度依赖组、中度依赖组、重度依赖组血浆BNP的差异.结果 脑梗死组血浆BNP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按照改良TOAST分型,心源性脑栓塞(CE)型高,其次是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AT)型、不明原因型(SUD)型,小动脉型(SAD)低.在以Barthel指数分组中,重度依赖组血浆BNP高,其次是中度依赖组、轻度依赖组.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BNP水平在改良TOAST分型的不同亚型中不同,说明脑梗死各亚型在病因和病理生理机制中存在差异,血浆BNP水平检测可协助判断预后.

  • 微血管流动指数对老年严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作用

    作者:汪燕;虞意华;刘秉宇;颜默磊;严静

    目的 探讨微血管流动指数(MFI)对早期目标指导治疗(EGDT)达标的老年严重脓毒症患者的预后预测价值.方法 44例EGDT达标后的老年严重脓毒症患者,根据旁流暗视野成像技术(sidestream darkfield imaging,SDF)测定的数据分为高MFI组(MFI≥2.6)和低MFI组(MFI< 2.6);比较两组患者28d生存率、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合并新感染的情况;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分析患者累积生存情况.结果 与低MFI组比较,高MFI组患者28d生存率明显增高(62.50% vs 28.57%,P<0.05),ICU住院时间明显减少[(11.38±4.44)d vs (15.79±6.58)d,P<0.05],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缩短[(9.03±4.80)d vs (13.03±4.87)d,P<0.05];高MFI组累积生存率显著高于低MFI组.结论 MFI可以作为EGDT达标后老年严重脓毒症患者的预后指标.

  • 多发性大动脉炎颈动脉病变的超声诊断价值

    作者:刘莎;吴敏;金志斌

    目的 评估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多发性大动脉炎(Takayasu's arteritis,TA)颈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多发性大动脉炎颈动脉病变患者的超声表现,按照疾病活动状态分为活动期组及非活动期组各15例,比较两组颈总动脉管壁厚度、管腔内径;再按照管腔狭窄程度分为三组,比较各组间管腔内径大小及血流动力学.结果 (1)TA颈总动脉病变多为双侧、弥漫性(46/53),增厚的管壁具有特征性超声表现.(2)活动期组管壁厚度大于非活动期组(P<0.05),管腔内径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3)颈总动脉血流速度随狭窄程度增高而增高(P<0.05).结论 TA颈动脉病变具有特征性超声表现,管壁厚度可用于评估疾病活动性,可作为TA颈动脉受累的首选筛查方法及随访手段.

  • 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相关危险因素的临床研究

    作者:刘力;王志权;朱启明;丁翔;余秋实;王荣;马志强

    目的 研究影响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54例行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患者临床资料,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影响心房颤动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射频消融术后随访18个月,154例患者中共有63例患者出现复发.单因素分析显示体质指数、左心房内径、持续性心房颤动、术中电复律和单次心房颤动发作长时间复发组明显多于末复发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左心房内径、单次长持续时间是心房颤动射频肖融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OR=1.97、2.80,P<0.05).结论 左心房内径和单次心房颤动发作长时间是心房颤动患者消融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 缺血性脑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变化及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李进军;陈伟良;查曹兵;金海加;徐雷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TOAST、CISS分型中变化以及与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两年内的缺血性脑卒中病理资料,按照是否发生END,分为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组(END组)和非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组(Non-END组),并按照TOAST、CISS分型进行统计,检测hs-CRP在不同分型中的变化,同时探讨hs-CRP与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 END组在性别构成比、年龄、NIHSS评分、体质指数(BMI)、颈动脉闭塞、纤维蛋白原(FIB)、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s-CRP以及CISS分型中大动脉粥样硬化(LAA)、穿支动脉疾病(PAD)亚型同Non-EN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12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照TOAST分型,各亚型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按照CISS分型,各亚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LDL-C、颈动脉闭塞、NIHSS评分、CISS分型、FIB以及hs-CRP为END发生的危险因素;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BMI、LDL-C、FIB、NIHSS评分以及CISS各亚型与hs-CRP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 hs-CRP与CISS分型各亚型、LDL-C、FIB、NIHSS评分等明显相关,其浓度升高,预示患者预后差.

  • CTA下颈动脉斑块负荷与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远期复发事件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孙勇;李辉明;王立强;王芬;刘亚辉;朱光明

    目的 探讨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远期卒中事件和CT血管(CT Angiography,CTA)下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影像学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分析106例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利用CTA影像测量斑块体积、狭窄程度、重塑指数及脂质核心体积等.随访3年后记录其远期缺血性脑卒中事件.利用多元逻辑回归分析,评估颈动脉斑块的影像学特征与终点事件的相关性.结果 106例患者中,向心性斑块64例(60.38%),离心性斑块32例(30.19%),斑块体积为(41.02±19.39)mm3,脂质核心体积为(24.17±21.52) mm3;共有32次缺血性脑卒中事件.脂质核心体积是缺血性脑卒中复发重要的预测因素,脂质核心越大,随访期出现终点事件的可能性越大(OR=1.07,P<0.01).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CTA影像可用于评估颈动脉斑块的多种特征,并用于远期卒中事件风险的预测,有利于制定合理的二级预防策略.

  • 标准化流程管理减少胺碘酮不良注射反应

    作者:李梓香;刘敏

    目的 采用标准化流程管理,观察其对胺碘酮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使用胺碘酮注射液的患者218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为2015年1月至12月的患者102例,采用标准化流程管理,对照组为2014年1月至12月的患者116例,采用常规管理.结果 观察组胺碘酮注射液致静脉炎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其他不良反应程度减轻.结论 应用流程管理可降低和减轻胺碘酮注射液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症状.

  • 优质社区护理对老年脑梗死患者康复效果的观察

    作者:沈爱萍

    目的 观察优质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康复效果的作用.方法 将112例老年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社区护理,观察组在常规社区护理基础上予以优质社区护理,干预3个月后,比较不同社区护理干预前后两组的神经功能评分、脑梗死后功能以及日常生活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两组的神经功能评分、脑梗死后功能以及日常生活功能恢复情况均较干预前好转(P<0.01),但观察组的神经功能评分、脑梗死后功能以及日常生活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优质社区护理干预能够促进居家老年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康复,提高老年脑梗死患者的生活质量.

  • 社区医院控制危险因素预防心力衰竭发生的作用

    作者:盛国安;王卫国;王苗云;童佳琼

    目的 研究社区控制心力衰竭危险因素预防心功能不全发生情况.方法 选取心力衰竭易患期(A期)患者600例,建立档案,按抽签方式分为两组:干预管理组303例,医院指导社区医生对心力衰竭(A期)患者进行随访管理;平均随访3年;非干预管理组297例,为自然的非管理者.结果 干预管理组患者管理后在心衰防治知识掌握、合理饮食、体育运动、戒烟、按时服药方面比非干预管理组明显进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心率、血压、体重指数、血脂、血糖的控制较非干预管理组好,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管理组管理后较非干预管理组心功能Ⅱ级、Ⅲ级患者分别减少8.65%、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管理组患者症状性心力衰竭发生率下降15.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力衰竭(A期)患者进行干预管理后,可提高患者的心衰防治知识、改变行为状态,有效控制心衰危险因素,降低心力衰竭的发生率.

  • Omega-3多价不饱和脂肪酸与冠心病

    作者:郑杨剑;王文娜

    研究证实[1,2]:Omega-3 PUFA具有预防或降低心血管疾病(CVD)的发生.在一些观察性研究中发现,食物中的基础EPA和DHA与心脏事件发生呈负相关[3,4].欧美心脏病学会一致推荐人群中增加Omega-3 PUFA的摄入以预防或降低CVD的发生[5].浙江舟山普陀地区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阮连生等[6]发现渔区居民特别是出海居民有较低的冠心病发病率,进一步分析发现与本地区居民摄入鱼类有关.本文现就当前Omega-3 PUFA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人群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 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管理

    作者:王胜煌;程劲松

    冠心病是高血压病常见的临床合并症之一,合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是高血压病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指标.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病主要的危险因素,荟萃分析显示血压水平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之间有明确的因果关系[1].我国70%脑卒中和50%心肌梗死的发生与血压升高有关;全国每年350万例心血管病死亡患者中至少50%与高血压有关.降压治疗可以减少心血管事件已经得到了多项临床研究的证实,由于冠心病患者独特的病理生理特点,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管理有其特殊性,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目标值多少佳?本文拟就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管理作一综述.

    关键词:
  • 冠心病患者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策略进展——ACC/AHA冠心病患者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指南更新解读

    作者:沈迎;张瑞岩;沈卫峰

    在当前临床心脏病领域中,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ual antiplatelet therapy,DAPT)已被广泛应用于稳定型缺血性心脏病、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或接受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患者的管理[1~6].DAPT旨在预防药物洗脱支架(drug-eluting stent,DES)植入后相关的局部血栓性并发症(支架血栓形成)以及降低全身性动脉粥样硬化-血栓事件(atherothrombotic events)的发生率[7,8].

    关键词:
  • 抗血小板药物在动脉粥样硬化一级预防中的作用

    作者:王宁夫;俞勤凯

    近一时期有观点认为,没有动脉硬化斑块就没有血栓,他汀预防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是上游治疗,而抗血小板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是下游,因此在他汀时代,动脉粥样硬化一级预防不再需要抗血小板药物治疗了.这个观点值得商榷.在动脉粥样硬化一级预防的他汀时代,抗血小板药物真的不需要了吗?这个问题值得思考和争论.

    关键词:
心脑血管病防治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