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疑难病杂志

疑难病

疑难病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Difficult and Complicated Cases 의난병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医师协会
  • 影响因子: 1.17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671-6450
  • 国内刊号: 13-1316/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18-18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疑难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河北
  • 主编: 马智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按峰效应分布容积及预期血药浓度设置芬太尼负荷剂量复合丙泊酚全麻诱导的可行性临床观察

    作者:杜娟;朱学芳;陈高梅;徐中东;陈金红;叶炜;姚盛来

    目的:观察按药代动力学中效应室峰效应分布容积以及所设置的预期血药浓度应用芬太尼负荷剂量行全麻诱导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拟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60例,ASA分级I或II级,体质量指数(BMI)20.50~23.74 kg/m2,按数字法随机分为A、B 2组,每组30例。 A组按药代动力学诱导时的芬太尼峰效应分布容积为75 L,并将芬太尼预期峰效应时的血药浓度设定为4μg/L,计算出芬太尼的诱导负荷剂量为4μg/L ×75=300μg,稀释为15μg/ml后90 s注完,间隔2 min后,静脉注射丙泊酚1.5 mg/kg,以2 mg/s的速度注完,意识消失或睫毛反射消失后静脉注射琥珀胆碱1.5 mg/kg,肌松起效后气管插管,接麻醉机控制呼吸。 B组诱导用芬太尼剂量为5μg/kg,其余均同A组。观察诱导前(T0),芬太尼注射完后、丙泊酚静脉注射前(T1),气管插管前(T2)及插管后5 min(T3)等时段的HR、SBP、DBP、SpO2;以Ramsay评分(按6级)评定镇静情况;记录在芬太尼注射期间及注射后呼吸抑制、呛咳、恶心呕吐和肌肉僵直等不良反应。结果与T0比较,T2时A组、B组HR、SBP、DBP均明显降低( P <0.05),T3时均明显恢复,与T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2组间各时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T0时2组患者Ramsay评分均为2分,T1时A组为(2.47±0.57)分,B组为(2.37±0.49)分,T2、T3时评分均>5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A组发生不良反应5例(16.7%),B组发生不良反应4例(13.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ASA I~II级,体质量指数在正常范围的成人患者,手术时间2~3 h,麻醉诱导用300μg的芬太尼是安全可行的,配伍适量丙泊酚有利于抑制诱导期心率、血压的剧烈波动。

  • 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覆盖治疗大面积混合度烧伤患者的效果观察

    作者:宁勇;刘明锁;刘文文;王莉;孟海涛

    目的:观察应用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作为覆盖物治疗大面积混合度烧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1月—2013年12月大面积混合度烧伤患者53例。以深II度为主的大面积烧伤患者给予清创磨削痂后,创面采用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覆盖,残余III度创面予以小邮票皮片移植法封闭创面。以III度为主的大面积烧伤患者切削痂后采用自体微粒皮移植+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覆盖,残余深II度创面磨削痂后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覆盖。结果术后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敷料与创面贴敷良好,未见明显溶解脱落,3~4周逐渐脱水干燥,随创面愈合以及自体微粒皮成活扩展融合,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敷料与创面逐步分离,直至创面愈合脱落。伤后创面痊愈其中深II度平均(21.5±4.7)d,III度平均(53.6±18.5)d。结论应用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作为烧伤创面的覆盖物,可促进II度创面愈合,对III度创面可促进自体微粒皮扩展、融合,能够有效封闭创面,为修复创面成功救治大面积烧伤患者提供了新的选择,适宜基层单位开展应用并加以推广。

  • 气压弹道碎石联合内镜下截石网篮治疗复发性输尿管上段结石102例分析

    作者:朱云海;邹政;孟军

    目的:探讨气压弹道碎石联合内镜下截石网篮治疗复发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4例复发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102例。所有患者均采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A组术中在内镜下配合使用截石网篮。比较2组结石清除情况、术后并发症及排石期间的疼痛反应。结果与B组比较,A组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37.5 h ±7.6 h vs.45.4 h ±8.7 h, t =6.91, P <0.01),且碎石成功率、结石排净率均明显升高(94.1%vs.72.5%,96.1%vs.83.3%,χ2=17.08、8.97, P <0.01),结石上移率明显降低(4.9% vs.22.5%,χ2=13.41, P <0.01);A组患者术后并发症中肉眼血尿、肾绞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10.8%vs.22.5%,4.9%vs.13.7%,χ2=5.08、4.70, P <0.05);A组患者术后排石期间II、III级疼痛程度显著低于B组(38.2%vs.59.8%,χ2=12.28, P <0.01)。结论气压弹道碎石联合内镜下截石网篮治疗复发性输尿管上段结石可减少术中结石漂移,提高结石排净率,且手术时间短,操作相对简单,并发症少,尤其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甲状腺上动脉和肝动脉血流动力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张海军;朱春萍;闫晓光;孙哲;王慧慧;卜宁宁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上动脉和肝动脉的血流动力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50例为观察组,检测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6个月后甲状腺动脉和肝动脉的血流动力变化,并选择5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1)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前、治疗3个月甲状腺上动脉、肝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液流速( Vmax )、舒张末期低流速( Vmin )均升高( t =89.24、71.55、45.37、31.45, t =54.36、22.46、34.13、19.88, P均<0.05),治疗6个月后甲状腺上动脉Vmax、Vmin均升高( t =52.13、20.11, P均<0.05),肝动脉Vmax、V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 =6.14、5.22, P均>0.05);(2)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前甲状腺上动脉、肝动脉(Vmax、Vmin)及治疗3个月后甲状腺上动脉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均降低( t =15.68、12.37、15.72、13.18、13.18、10.12, P均<0.05),治疗3个月后肝动脉RI、P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 =4.35、2.33, P均>0.05);治疗6个月后甲状腺上动脉、肝动脉RI、P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 =4.22、3.05、4.18、1.79, P均>0.05)。结论恢复期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肝动脉血流下降较甲状腺上动脉早,动态检测肝动脉血流可用于评估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早期恢复效果。

  • 阔筋膜张肌肌皮瓣结合补片一期修复中下腹壁肿瘤切除术后巨大缺损13例分析

    作者:戴谦诚;仇雅琴;龚鼎铨

    目的:探讨阔筋膜张肌肌皮瓣结合补片对中下腹壁肿瘤切除后造成的腹壁巨大缺损行一期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6月—2012年6月因中下腹壁肿瘤行根治性切除的患者13例,切除后造成的腹壁缺损均在10 cm以上,大缺损为18 cm。采用阔筋膜张肌肌皮瓣结合补片对腹壁的巨大缺损行一期修复,观察术后临床疗效。结果全部病例修复后的创面均一期愈合,无感染、积液、皮瓣坏死等并发症发生。1例手术后1年,因肺及骨转移死亡,其余12例均健在,无局部肿瘤复发和疝发生。结论对腹壁巨大肿瘤切除后造成的腹壁巨大缺损,用带蒂阔筋膜张肌肌皮瓣结合补片进行修复可获理想的治疗效果。

  • 伴JAK2 V617 F阳性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1例

    作者:李琦;范凌;高炳华

    患者,男,69岁,主因腹胀伴消瘦1月余入院。1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以左侧腹部为著,伴消瘦,体质量下降约5 kg,有乏力、多汗,无腹痛、腹泻,无发热,无骨及关节疼痛,未予重视。1 d前患者因行白内障手术来我院门诊,查血WBC 42.92×109/L,RBC 4×1012/L,Hb 109 g/L,PLT 149×109/L,拟诊为“白血病”收入院。6年前患高血压高达170/110 mm Hg,现服药血压控制在120/80 mm Hg左右。查体:轻度贫血貌,全身皮肤黏膜未见出血点、肝掌及蜘蛛痣。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胸骨无压痛。心肺未见异常。左上腹膨隆,无腹壁静脉曲张,未见肠型、蠕动波。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肋下未触及,脾脐下约4 cm,过中线4 cm,质硬,无压痛。实验室检查:血WBC 30.38×109/L,RBC 3.25×1012/L,Hb 92 g/L,PLT 119×109/L。骨髓象:骨髓增生活跃,粒系增生,原始粒细胞2%,中幼粒细胞4%,晚幼粒细胞12%,杆状核粒细胞15%,分叶核粒细胞38%,红系增生,以中晚红为主。 BCR-ABL P210阴性, BCR-ABL P190阴性。染色体示:46,XY,del(13)(q32)[20]。CSF3R基因EXON14未见突变, JAK2基因 V617F 突变阳性。上腹部CT:肝脏、脾脏增大,脾内斑片状低密度影,考虑脾梗死可能,脾内不规则高密度影,不除外出血机化,腹水,层面肋骨、椎体、骨盆骨质改变。腹部超声:肝内中强回声,胆囊壁增厚,脾大,脾内中强回声,建议进一步检查。前列腺增大伴钙化。诊断为:(1)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2)原发性高血压3级,极高危。给予口服羟基脲1 g,每天3次,碳酸氢钠片碱化尿液、降压及改善循环等治疗,10 d后白细胞下降,脾脏较前轻度缩小,羟基脲减量至1 g,每天2次,患者症状好转出院,因患者不同意应用干扰素治疗,嘱其定期门诊复查,目前正在随访中。

  • Noonan综合征并发肾衰竭1例

    作者:吕朋飞;黄同玉;徐瑞宏

    患儿,男,7岁。主因身材矮小3年,血肌酐升高3个月就诊我院。患儿缘于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育迟缓,身高(103 cm)低于正常同龄儿童,外院诊断为“贫血”“微量元素缺乏”。给予纠正贫血(具体药物及用量不详)”,治疗后未复查。后渐出现双腿外翻,呈X型,未予诊治。3个月前就诊于北京儿童医院,基因检查结果:(1 ) GHR基因的2个杂合变异;(2) GHI基因的1个杂合子变异。双肾B型超声示:双肾弥漫性实质损害。诊断:Noonan综合征、慢性肾衰竭、肾性贫血、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建议血液透析,患儿家属拒绝,给予尿毒清颗粒、碳酸钙咀嚼片、碳酸氢钠片、阿法骨化醇胶丸(具体用量不详)等治疗5d 未缓解,院外自行停药。为求进一步治疗住我院。

  • 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成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作者:林萍(综述);邓涛(审校)

    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 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hgio-pancre atography,ERCP)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胆总管结石的治疗近40余年,由于ERCP术创伤小、取石效果好,成功率高达90%以上,成为目前诊治胆总管结石的主要医学技术,但结石清除后复发率仍较高(4%~24%)[1,2]。目前在学术上对复发结石的定义尚无统一见解,有文献报道复发胆总管结石是指原发结石被完全清除距再次发生结石的时间至少6个月[3]。结石复发的影响因素较多,其成因较为复杂,且如何有效减少结石复发是内镜医师面临的巨大问题。现就ERCP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危险因素及防治现状作一综述。

  • 维生素D在慢性肺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高瑞萍(综述);姜晓艳(审校)

    维生素D通过与受体结合后,对机体钙磷代谢发挥重要作用,而随着研究不断深入,发现维生素D受体( VDR)除了存在于经典的靶器官如骨、小肠,还存在于呼吸系统。维生素D通过与受体结合,并通过免疫调节、炎性抑制、抗纤维化、诱导抗菌肽等对多种肺疾病的发生发展有重要作用,其中包括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间质性肺疾病、肺结核。近来有文献报道,维生素D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有保护作用,但对糖尿病肺病的保护作用目前报道较少,我们在此同时将维生素D在糖尿病肺病中的研究做一总结,综述如下。

  • 药物和基因治疗角化异常遗传性皮肤病的进展

    作者:张建忠(综述);柏冰雪(审校)

    角蛋白纤维是角质功形成细胞主要结构蛋白之一,维持细胞和组织的结构和功能。这些角蛋白纤维极易发生致病性突变导致遗传性皮肤疾病。自1990年,第1例角蛋白基因[角蛋白5和14( keratin,K5和K14)]突变引起遗传性皮肤疾病被发现,全世界的研究人员共同致力于疾病分子发病机制研究,促进新疗法不断出现[1]。尤其是小RNA干扰技术,剪接体反式剪接核酶、基因沉默等技术及动物模型、动物模型和体外实验研究进一步发展,帮助人们从临床表现、超微结构和分子遗传学方面进一步认识疾病,为新的基因和药物疗法应用和推广奠定了基础[2]。基因治疗和药物靶向治疗基于这些单基因遗传疾病的发病机制,修复受损的细胞骨架,恢复皮肤功能,是治疗角化异常遗传性皮肤病比较有前景的治疗策略。本综述将总结和讨论药物、基因疗法现状和新进展,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方法和途径。

  • 糖皮质激素引发骨质疏松或骨坏死等不良反应研究进展

    作者:周晓;孙伟;隋晓杰(综述);王向波(审校)

    众所周知,糖皮质激素( glucocorticoid, GC)因为其抑制免疫反应和抗感染等功能而被广泛应用,用来治疗很多疾病,尤其是感染性、过敏性和自身免疫性疾病,例如哮喘、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性多肌痛、炎性肠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皮肤病、器官移植和其他系统性疾病[1,2],而在实际临床应用中,糖皮质激素也可被用于某些疑难杂病的试验性治疗及危重症疾病如休克或重症肌无力等患者的抢救,往往是不可替代的治疗方案,但是糖皮质激素导致的不良反应较为广泛,尤其是骨质疏松、股骨头坏死甚至骨折等严重后果,且发生率相对较高,使其应用受到限制。现对其引发的不良反应作以下综述。

  • 肺癌脑转移患者应用靶向治疗联合放化疗同步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李伟;张海燕;宋霆婷;胡芳娟

    目的:探讨肺癌脑转移患者采用靶向药物治疗联合同步放化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2010年1月—2012年6月收治肺癌脑转移患者6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全脑同步放疗结合同步化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靶向药物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近期疗效、远期预后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联合组的近期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 Z =-2.501, P =0.012);联合组的总有效率为93.94%,高于对照组的81.82%,但差异不显著(χ2=2.276, P =0.131)。联合组的无疾病进展生存中位时间为8.0个月,显著长于对照组的5.0个月(χ2=10.742, P =0.001);联合组的2年生存率为36.36%,对照组的2年生存率为27.2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29, P =0.428);联合组的总生存中位时间为16.0个月,显著长于对照组的9.0个月(χ2=4.054, P =0.044);联合组和对照组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肺癌脑转移患者采用靶向药物治疗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对延长患者的无疾病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时间及近期疗效具有积极意义。

  • 关节镜结合微创切口治疗膝关节脱位合并多韧带损伤31例临床分析

    作者:罗福昌;邱华文;王一民;黄醒中

    目的:分析膝关节脱位合并多韧带损伤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2009年9月—2013年8月收治膝关节脱位合并多韧带损伤患者31例,应用关节镜技术重建前后交叉韧带,并同时通过微创切口修补内侧副韧带、外侧副韧带及内、外侧复合体损伤。重建材料选择自体或异体肌腱,术后进行康复训练。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24个月。术后6个月随访膝关节Lysholm评分平均(85.0±1.2)分,终末随访时平均(92.0±1.8)分,与术前(5.0±2.1)分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 =5.036, P <0.01);膝关节活动度术后6个月达(121.0±1.6)°。结论关节镜下重建前后交叉韧带结合微创切口修复多韧带损伤,可以明显改善膝关节功能,临床疗效较好。

  • 微创手术治疗O’Donoghue三联征30例临床体会

    作者:刘仕杰;史福东;左金增;武强;王雪臣;马海洋;李长江

    目的:探讨早期微创手术对O’ Donoghue三联征(前交叉韧带断裂合并内侧副韧带断裂和内侧半月板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2014年1月收治的30例膝关节三联损伤患者,进行关节镜下重建前交叉韧带断裂、内侧半月板损伤修复成形、内侧副韧带断裂带线锚钉固定或可吸收线缝合。术后6个月后对膝关节功能应用Lysholm评分和Tegner评分进行评估,并对其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以及随访12个月内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0例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1.8±1.3)h,术后引流量为(205±11.8)ml,除1例患者因卧床问题出现患部麻木胀痛以外,其余均保持较好的临床情况。全部病例均获随访,随访6个月后,临床总有效率达93.3%(28/30),其中优24例(80.0%),好转4例(13.3%),无效2例(6.7%);关节稳定性良好,膝关节屈曲超过120°者28例(93.3%),2例因术后惧怕疼痛导致膝关节屈曲练习角度不足120°;术后遗留膝关节活动时疼痛2例。术后12个月后,30例患者均可进行正常的膝伸屈,且可通过膝伸屈以及外翻应力试验(0°和30°)检测。对膝关节功能进行Lysholm和Tegner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 =12.213、15.322,12.267、13.322, P <0.01)。结论对膝关节三联伤进行早期的微创手术治疗,不仅可以将创伤降到小,还可以在处理合并损伤的同时,恢复膝关节的稳定性和功能。

  • 冠状动脉疾病患者 CD36基因多态性与心血管相关因素的关系

    作者:赵宁;张慧杰;王建昌

    目的:研究CD36基因多态性与冠状动脉疾病( CAD)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解放军空军总医院<60岁90例CAD患者,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检测血红蛋白(Hb)、白细胞(WBC)、单核细胞(M)、嗜碱性粒细胞( B)、空腹血糖( FPG)、高敏C反应蛋白( hs-CRP)、总胆固醇( 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三酰甘油(TG)、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和脂蛋白(α)[(Lp(α)]。同时记录患者的体质量、收缩压、舒张压,并计算体质量指数和平均动脉压。利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 DHPLC)分析包含内含子片段的外显子4和5的扩增产物,分析基因型和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发现CD36基因有两种多态性变异:IVS3-6 T/C (rs3173798)和IVS4-10 G/A(rs3211892)。其中IVS3-6 T/C多态性的C等位基因与肥胖、糖尿病、血清Lp (α)浓度降低以及心肌梗死发病年龄提前有关。而IVS4-10 G/A多态性的A等位基因与心肌梗死发病较晚和白细胞数量增加有关。结论 CD36的IVS3-6 C等位基因与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如hs-CRP、BMI和2型糖尿病)有关,与心肌梗死发病年龄提前有关;而IVS4-10 A等位基因与心肌梗死发病年龄推迟有关。 CD36的多态性在CAD中的作用仍需进一步研究。

  • 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PCI术再灌注后ET、NO、slCAM-1及hs-CRP的影响

    作者:解金红;陈玉善;罗明华;王贺;邱承杰;董文杰

    目的:观察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术后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lCAM-1)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脂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9月—2014年9月确诊为AMI并成功行PCI术的患者113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58例、治疗组55例,2组患者均常规抗凝、抗血小板,逆转心室重构药物,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 mg口服,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40 mg口服。2组患者均于入院即刻、术后1、30 d时测定外周血NO、ET-1、slCAM-1、hs-CRP水平及血脂水平。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于炎性指标、内皮功能及血脂的影响。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30 d ET-1、slCAM-1、hs-CRP及血脂水平降低( P <0.05),NO水平升高( P <0.05)。且治疗30 d时,治疗组较对照组比较变化更为显著( P <0.05)。2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以降低AMI患者PCI术再灌注后炎性反应,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大剂量的阿托伐他汀较常规剂量效应强,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 IgA 肾病中医辨证与牛津病理关系108例临床分析

    作者:车妙琳;汤璐敏;车琳;林星辉;顾乐怡;沈惠风;严玉澄

    目的:探讨IgA肾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其与西医临床、牛津病理的关系。方法收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确诊的IgA肾病患者108例,根据临床症候进行传统中医辨证,收集实验室检查、肾脏病理等资料,分析中医辨证分型与牛津病理关系。结果108例IgA肾病患者中医证型分为脾肾气虚36例(33.3%)、气阴两虚证40例(37.0%)、肝肾阴虚症25例(23.1%),脾肾阳虚证7例(6.5%)。气阴两虚、脾肾阳虚证以肉眼血尿多见,肝肾阴虚和脾肾阳虚证以高血压、肾功能不全多见。脾肾气虚、气阴两虚患者Lee氏分级较轻,以III 级为主(61.1%和67.5%);肝肾阴虚分级较重,以III~IV级为主(92.0%);脾肾阳虚Lee氏分级重,以IV~V级为主(100%)。辨证分型与Lee氏分级显著相关( r =0.28, P <0.01)。内皮细胞增生(E)在气阴两虚证(20.0%)、脾肾阳虚证(28.6%)所占比例高于脾肾气虚证(2.8%)、肝肾阴虚证(8.0%);肾小管萎缩或间质纤维化(T1/T2)在脾肾阳虚证所占比例高(100%),其次为肝肾阴虚证(64.0%),脾肾气虚证(25.0%)与气阴两虚症(30.0%)所占比例较低。脾肾阳虚证的牛津病理总积分高为(12.57±2.51)分,其次为肝肾阴虚证(7.72±4.88)分,脾肾气虚证(4.05±3.79)分与气阴两虚证(5.08±3.91)分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中医证型与牛津病理总积分显著相关( r =0.470, P <0.01)。脾肾阳虚证出现肾小球硬化的比例显著高于气阴两虚证( P <0.05);气阴两虚证与肝肾阴虚证新月体出现的比例显著高于脾肾气虚证。结论 IgA肾病中医证型与牛津病理组织学改变及病变程度显著相关,中医临床辨证分型对预测肾脏病理改变程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妊娠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孕妇基于促甲状腺素水平调整左甲状腺素剂量变化规律观察

    作者:张智慧;闫朝丽;侯俊秀;刘敏

    目的:探讨妊娠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HT)孕妇各期左甲状腺素( L-T4)治疗达标剂量的变化规律。方法妊娠甲状腺功能减退孕妇38例,按妊娠前是否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病史分组,妊娠前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者为A组( n =16);既往无甲状腺功能减退病史,妊娠早期初次筛检发现甲状腺功能减退者为B组( n =22)。分别观察2组孕妇治疗期间药物剂量的调整及开始药物替代治疗前后甲状腺功能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1)与入组时比较,A组于妊娠2个月、3个月、6个月及9个月L-T4剂量增加( t值分别为-3.929、-5.692、-2.935、-4.496, P均<0.05),则B组无明显变化( P >0.05);在妊娠月份相同(2个月~9个月)的条件下,A 组所需的L-T4剂量明显高于B组( t值分别为2.300、4.565、2.962、6.041、4.627、2.271、4.965、6.039、2.936, P均<0.05)。(2)妊娠早期即需要增加L-T4剂量,妊娠各期L-T4剂量与入组时增加的百分比与甲减发生原因有关:桥本甲状腺炎后甲减中L-T4剂量于妊娠1个月、2个月时增加( t值分别为-2.809及-3.261, P均<0.05);特发性甲减中L-T4剂量于妊娠1个月及2个月时明显增加( t值分别为-3.320及-4.459, P均<0.05)。(3)妊娠期甲减L-T4替代治疗的达标剂量受基线时TSH水平的影响,根据TSH的水平调整L-T4的剂量,甲状腺激素的需要量于中晚期调整剂量逐渐趋于稳定。结论妊娠前期或妊娠早期应尽快明确甲状腺功能,对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孕妇应尽快按照指南的要求调整L-T4的剂量于妊娠早期达标。

  • 增强型血流成像技术检测胎儿肺静脉优越性的分析

    作者:景艳;郑艳芬;王铁英;魏宏英;宁玮;杨霞;辛强

    目的:探讨增强型血流成像技术( E-flow)检测胎儿肺静脉方面的优势,评价产前检测胎儿肺静脉在筛选和协助早期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90例正常胎儿(正常胎儿组)和产前诊断为心脏发育异常的胎儿6例(先天性心脏病组),比较应用E-flow和多普勒彩色超声血流成像(CDFI)2种技术对胎儿肺静脉的显示情况,并测量及评价相关肺静脉血流参数。结果16~24周胎儿肺静脉的显示率E-flow技术明显高于CDFI (χ2=14.769, P <0.05);而24+1~40周对肺静脉的显示率无统计学意义(χ2=1.920, P >0.05)。肺静脉的内径随孕周增长而增宽,S峰、D峰及A波随孕周增长而增快;PI、PVI随孕周增长而逐渐降低。胎儿肺静脉内径及S、D、A与胎龄呈明显的正相关( r =0.973、0.959、0.944、0.950, P <0.05);PI、PVI与胎龄呈负相关( r =-0.821、-0.855, P <0.05)。先天性心脏病组肺静脉PI及PVI较胎龄相匹配的正常胎儿组较高,A波较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应用E-Flow技术产前检查胎儿肺静脉,可更早更清晰地显示胎儿肺静脉的走行情况,对临床尽早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 IL-6、IFN-γ、TNF-α、NKG2D在晚期肺癌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张静;张振安

    目的:探讨晚期肺癌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自然杀伤细胞活化受体2D(NKG2D)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晚期肺癌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另选择健康者50例为健康对照组。检测受试者血清IL-6、IFN-γ、TNF-α、NKG2D水平,并对其与年龄、烟龄、病程、肺癌分期、病理类型、体质量指数(BMI)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肺癌组患者血清IFN-γ、NKG2D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 t =10.098、8.726, P <0.01),IL-6、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 t =7.262、8.978, P <0.01);不同类型肺癌之间血清IL-6、IFN-γ、TNF-α、NKG2D水平等无明显差异( t =1.272、0.098、0.978、1.079, P >0.05);不同肺癌分期血清IL-6、IFN-γ、TNF-α、NKG2D水平存在显著差异( F =6.762、9.218、10.977、11.033, P <0.01)。随着肺癌分期的增加,血清IFN-γ、NKG2D水平呈下降趋势,IV期、III期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01);随着肺癌分期的增加,血清IL-6、TNF-α水平呈上升趋势,IV期、III期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01);血清IFN-γ、NKG2D与肺癌分期呈负相关( r =-0.251、-0.315, P <0.05),血清IL-6、TNF-α表达与肺癌分期呈正相关( r =0.402、0.298, P <0.05),血清IL-6、NKG2D表达之间呈负相关( r =-0.308, P <0.05),血清IFN-γ、TNF-α表达之间呈负相关( r =-0.307, P <0.05)。结论 IFN-γ、NKG2D在肺癌患者血清中呈现低表达,而IL-6、TNF-α在肺癌患者血清中呈现上升趋势,IL-6、IFN-γ、TNF-α、NKG2D与肺癌发病及进展密切相关。

  • 不同类型早产相关因素对比分析

    作者:于荣;王凤英;崔志清;孙菲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早产发生率、相关因素及妊娠结局。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妇产科2009年1月—2013年12月不同类型早产孕妇和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对不同组别孕产妇(未足月胎膜早破组301例、未足月分娩组234例、医源性早产组193例)并发症发生情况、分娩方式、新生儿资料进行比较。结果2009—2013年早产率逐年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医源性早产组产妇年龄、剖宫产率、Apgar评分异常率及并发症明显高于未足月分娩组、未足月胎膜早破组( P <0.05),而孕周、胎儿出生体质量低于未足月分娩组、未足月胎膜早破组( P <0.05);3组早产中经产妇和未进行过产前检查者明显高于初产妇和接受过产检者( P <0.01),医源性早产组经产妇和未进行过产前检查的早产发生率高于未足月胎膜早破组和未足月分娩组( P <0.05)。医源性早产中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高占67.36%(130/193),胎盘因素占15.54%(30/193),胎儿因素占7.77%(15/193),其他占9.33%(18/193)。结论早产率逐年增加,其中医源性早产、未足月胎膜早破是早产发生率增高的重要因素,而减少医源性早产对降低早产的发生率至关重要。

  • 多西紫杉醇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老年胃癌并恶性腹水的临床效果

    作者:朱小鹏;唐昃;杨利华

    目的:比较多西紫杉醇腹腔热灌注化疗与顺铂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老年胃癌并恶性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 KPS评分为50~70分的老年胃癌并恶性腹水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多西紫杉醇腹腔热灌注化疗)40例和对照组(顺铂腹腔热灌注化疗)40例,观察2组近期疗效、生活质量( KPS )评分、肿瘤标记物( CEA、CA125、CA199)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0.0%(28/40),高于对照组47.5%(19/40)(χ2=4.178, P <0.05);疾病控制率为87.5%(35/40),高于对照组的67.5%(27/40)(χ2=4.588, P <0.05)。治疗前KPS评分观察组、对照组分别为(56.50±5.80)分、(56.25±6.28)分,治疗后分别为(66.50±9.49)分、(68.25±8.44)分,2组均较其治疗前明显提高( t =-6.817、-5.942, P <0.05)。2组治疗后较治疗前CEA、CA125、CA199水平明显降低(观察组t =6.593、2.189、1.606, P <0.05;对照组t =6.125、2.099、1.897, P <0.05),但治疗前、治疗后2组间均无明显差异(治疗前t =0.213、-0.973、0.103, P >0.05;治疗后t =-0.422、-0.945、0.872, P >0.05)。观察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为17.5%(7/40),较对照组的37.5%(15/40)。明显降低(χ2=4.013, P <0.05)。结论多西紫杉醇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老年胃癌并恶性腹水的疗效好,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肿瘤标记物水平,不良反应轻。

  • 前列腺增生症合并前列腺炎患者促炎性细胞因子的变化特点

    作者:李海宽;王瑞;周增祥

    目的:观察促炎性细胞因子在前列腺增生症合并前列腺炎患者中的变化特点。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1月住院的前列腺疾病患者70例,前列腺增生症合并前列腺炎患者35例为观察组,单纯患有前列腺增生症患者35例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和免疫荧光定量PCR检测法对患者的促炎性细胞因子进行检测,包括白介素8(IL-8)、成纤维生长因子2(FGF-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1)。然后再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患者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和分化簇3(CD3)的含量;后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IL-8、FGF-2和MMP-2蛋白及IL-8 mRNA、FGF-2 mRNA和MMP-2 mRN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t =2.5401、2.8599、12.7551、19.1245、12.2944、8.5323, P均<0.01);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意义( t =1.4275, P >0.05),IL-6、CD3水平高于对照组( t =3.9420、6.9881, P <0.01);bFGF-2蛋白表达中度以上患者对照组占37.1%低于观察组的80.0%,TGF-β1蛋白表达情况中度及以上患者对照组占20.0%低于观察组的82.8%(χ2=2.7218、2.6784, P <0.01)。结论促炎性细胞因子在前列腺增生症合并前列腺炎患者中均较单纯前列腺增生症患者高表达,前列腺炎可能影响前列腺增生症的变化。

  • 雷公藤多苷片辅治原发性膜性肾病的疗效及对凝血纤溶系统、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

    作者:冯四平;王治国;安文军;张席军

    目的:观察雷公藤多苷片辅助治疗原发性膜性肾病( IMN)的疗效及对凝血纤溶系统、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7月接受治疗的IMN患者240例,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20例采用小剂量激素等综合治疗方案,观察组12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雷公藤多苷片治疗(20 mg口服,3次/d)。随访6个月,观察对比2组疗效及不良反应,测定2组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 Alb)、总胆固醇( TC)以及三酰甘油( T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含量,并检查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中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因子( t-PA )、I 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抑制因子( PAI-I )以及内皮素-I ( ET-I )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4.17%(χ2=32.27, P <0.05)。治疗后2组24 h尿蛋白、TC、TG明显低于治疗前,而Alb高于治疗前( P <0.05);且观察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治疗后PAI-I和ET-I均明显降低, t-PA明显升高( P <0.05),对照组治疗前后t-PA、PAI-I、ET-I等3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雷公藤多苷片辅助治疗IMN安全有效,能够改善凝血纤溶系统以及保护细胞内皮功能。

  • 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极低患者中对非罪犯冠状动脉病变进展的影响

    作者:荆晶;韩运峰;李建涛;陈韵岱

    目的:探讨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极低患者中,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Non-HDL-C)在非罪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展中的作用。方法分析2008年8月1日—2013年5月31日在支架植入术后6~24个月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复查的冠心病患者1180例,入选基线LDL-C<1.80 mmol/L(70 mg/dl)的患者295例,三维定量冠状动脉造影(3D QCA)分析2次CAG的非罪犯冠脉病变变化情况,根据病变进展情况分为进展组(38例)及非进展组(257例)。同时根据Non-HDL-C水平,将患者分为低Non-HDL-C组[Non-HDL-C≤2.6 mmol/L(100 mg/dl)](263例)和非低Non-HDL-C组[Non-HDL-C>2.6 mmol/L(100 mg/dl)](32例)。比较进展组与非进展组血脂变化、心血管药物应用,以及低Non-HDL-C组与非低Non-HDL-C非罪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特征。结果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进展组的Non-HDL-C在基线和随访时NCCL均明显高于非进展组[(2.29±0.62) mmol/L vs.(2.09±0.39) mmol/L, P =0.008];随访时[(2.55±0.80) mmol/L vs.(2.24±0.66) mmol/L, P =0.001]。 COX回归分析显示非低Non-HDL-C组患者发生非罪犯冠脉病变进展组的风险比( HR)明显高于低Non-HDL-C组( HR=2.49,95%CI 1.20~5.13, P =0.014),经校正后,其HR仍明显升高(HR=3.24,95%CI 1.25~8.40, P =0.015)。结论在LDL-C极低患者中,Non-HDL-C在非罪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展的残余风险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提示进一步减少Non-HDL-C可能是延缓甚至阻止冠状动脉病变进展的一个新的潜在治疗靶点。

  •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NF-κB 活性的影响

    作者:黄改荣;张倩;段明勤;徐先静;曹选超;桑甜甜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NF-κB活性的影响。方法150例患者根据CAG结果及临床病史分为对照组(A组)30例、冠心病组(B组)60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C组)60例,再将B组和C组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他汀10 mg亚组和40mg 亚组各3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乳胶增强透射免疫比浊法和流式细胞仪方法检测各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白细胞介素-6(IL-6)、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和单个核细胞NF-κB活性。结果(1)与A组比较,B组和C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NF-κB及IL-6、hs-CRP水平活性均不同程度升高,他汀治疗后NF-κB活性及IL-6、hs-CRP水平下降,且他汀40 mg亚组较他汀10 mg亚组下降更显著(P <0.05或P <0.01);(2)患者单个核细胞NF-κB活性与外周血IL-6、hs-CRP水平呈正相关( r =0.550,0.675, P <0.01)。结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NF-κB明显激活,高剂量他汀可显著抑制体内炎性反应。

  • 复方谷氨酰胺联合美莎拉嗪治疗非特异性小肠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郑荣娟;郝丽君;赵莉;胡爱萍;吴贵楷

    目的:观察复方谷氨酰胺联合美莎拉嗪治疗非特异性小肠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收治的非特异性小肠溃疡患者72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各36例,观察组采用复方谷氨酰胺联合美莎拉嗪治疗,对照组采用复方谷氨酰胺治疗,均4周为1个疗程。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肠道症状,记录2组患者腹泻、腹痛和腹胀发生次数,评价各组症状改善情况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5%(χ2=20.71, P <0.05)。治疗2、4周后,2组患者平均腹泻次数减少( t 对=3.95、3.76, t 观=3.23、3.11, P均<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t =2.36、2.41, P <0.05);2组患者腹痛、腹胀和腹泻症状积分较治疗前明显减轻(t对=6.18、4.07、4.26, t 观=6.31、4.52、4.76, P均<0.05),且观察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t =2.97、2.65、2.58, P均<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血清TNF-α、IL-6、IL-8水平2组下降( t 观=4.35、4.51、4.43, t 对=4.18、4.45、4.37, P均<0.05),观察组患者血清TNF-α、IL-6、IL-8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t =2.85、2.91、3.19, P均<0.05)。结论复方谷氨酰胺联合美莎拉嗪治疗非特异性小肠溃疡效果明显,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舒肝解郁胶囊治疗伴抑郁状态的老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疗效观察

    作者:蔡峥;麦静愔;王菲

    目的:观察舒肝解郁胶囊治疗伴抑郁状态的老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给予舒肝解郁胶囊,对照组给予盐酸氟西汀。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自觉症状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简易精神状况检查表( MMSE)得分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自觉症状均明显改善( P <0.05),而对照组仅失眠、多梦、乏力、心悸改善( P <0.05),且治疗组健忘、眩晕、耳鸣改善优于对照组( P <0.05);2组治疗后HAMD总分降低( P <0.05),其中治疗组以焦虑/躯体性症状、认识障碍和睡眠障碍改善为明显( P <0.05),而认识障碍改善优于对照组( P <0.05);治疗组治疗后MMSE总分升高( P <0.05),尤以注意力和计算力、即时回忆力、延迟回忆力改善为明显( P <0.05),而对照组仅注意力和计算力改善( P <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8.33%,优于对照组的60.00%(χ2=4.728, P <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低于对照组35.00%(χ2=7.685, P <0.05)。结论舒肝解郁胶囊可作为伴抑郁状态的老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长期治疗用药。

  • 血清胃肠激素及循环血 microRNA 与急性胰腺炎的相关性

    作者:周慧明;付萍;杜丹廷;沈磊

    目的:观测血清胃肠激素及循环血微核醣核酸( microRNA)与急性胰腺炎的关系。方法2013年6月—2014年5月诊治急性胰腺炎患者70例为观察组,同时期的70例体检健康且同龄者为健康对照组,将2组的血清胃肠激素及循环血microRNA水平进行检测与比较,同时比较其在轻度、中度、重度及危重度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差异及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胃泌素( GAS)及血管活性肠肽( VIP)均高于对照组,血清胃动素( MTL)及胆囊收缩素(CCK)则均低于对照组,miR216a、miR155及miR196a均高于对照组,而miR-21则低于对照组,且轻度、中度、重度及危重度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检测水平也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05),经Logistic分析显示GAS、VIP、MTL、CCK、miR216a、miR155、miR196a、miR-21与急性胰腺炎均有密切关系( P <0.05)。结论多项血清胃肠激素及循环血mi-croRNA与急性胰腺炎有密切关系,可作为本病诊断及治疗的依据。

  • 脊髓痨误诊为脊髓星型细胞瘤1例

    作者:肖雪玲;傅懋林;叶迎安

    患者,女,66岁,因发作性左侧胸痛2个月余入住我院骨科。缘于入院2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作性左侧胸痛,伴左侧腋窝、左上肢放射痛,每次持续约30 min症状可好转,就诊我院。门诊行全脊柱MR平扫检查:(1) C7~T1节段脊髓内异常信号,建议增强扫描;(2) T6/7、T7/8椎间盘膨隆;(3) T6~8邻近椎体面异常信号,考虑终板炎;(4)胸椎退行性变、T3/4水平黄韧带轻度增厚。胸椎MR增强提示C7~T1节段脊髓内异常信号,考虑星型细胞瘤。入院后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心、肺、腹未见明显异常。专科情况:意识清醒,言语正常,对答切题,定向力、计算力、记忆力正常,颅神经无异常。四肢肌肉无萎缩,四肢肌力5级,肌张力正常,双侧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协调,未见不自主运动,Romberg征阴性。双侧痛温觉、关节位置觉、图形觉检查正常。腹壁反射(+),双侧肱二、三头肌反射(++),双侧膝腱反射、跟腱反射消失,双侧Babinski征、Brudzinski征、Kerning征(-)。初步诊断为“胸髓星型细胞瘤”,拟行手术治疗。术前检查提示血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1∶32阳性;腰穿检查示脑脊液压力80 mm Hg,脑脊液梅毒二项示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阴性、梅毒螺旋体抗体1∶64阳性,脑脊液常规:白细胞计数102×106/L,遂以“脊髓痨”转入神经内科,予青霉素钠480 U静脉滴注,6 h 1次,疗程21 d,2周后症状完全缓解,1个月后复查MR提示病灶明显缩小。

  • 早期静脉应用β受体阻滞剂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影响的 Meta 分析

    作者:王丹宁;陈鹏飞;黄颖;陈侃;王磊;廖德宁

    目的:系统评价再灌注时心肌梗死后早期静脉应用β受体阻滞剂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图书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集比较再灌注背景下心肌梗死后早期静脉使用β受体阻滞剂(试验组)不使用或者使用安慰剂(对照组)对患者预后影响的研究。主要观察指标为短期及长期的全因病死率及恶性心律失常、心肌再梗死、心源性休克等发生率。采用Revman5.2软件对提取的数据进行荟萃分析。结果纳入8项临床研究,共48367例患者。 Meta分析显示,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心肌梗死患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下降(OR=0.83,95%CI 0.75~0.93, P =0.0009);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发生率增加(OR=1.29,95%CI 1.18~1.41, P <0.01),2组心肌梗死患者全因病死率、再梗死、缺血等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98 ,95%CI 0.92~1.05, P =0.63;OR=0.95 ,95%CI 0.88~1.03, P =0.21)。结论在心肌梗死早期静脉给予β受体阻滞剂可以降低梗死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但同时也有增加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发生的风险,在改善病死率方面没有明显获益。

  • 参松养心胶囊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的效果观察

    作者:侯明桥;张春媛;邱玲

    目的:观察参松养心胶囊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压、血脂和BN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8月—2014年10月治疗的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13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6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酒石酸美托洛尔片3次/d,初始剂量为25 mg/次,根据患者的血压水平和心率变化情况调整剂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参松养心胶囊,1.2 g/次,3次/d。均4周为1个疗程。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以及血压[收缩压( SBP)、舒张压( DBP)]、血脂[三酰甘油( TG)、总胆固醇( 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脑钠肽(BNP)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4%,高于对照组的71.2%(χ2=10.469, P﹤0.05)。治疗后室性期前收缩、房性期前收缩、交界性期前收缩、短阵心房颤动发生次数均明显减少( P <0.05),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治疗后2组患者SBP、DBP、TC、TG、LDC-C及BNP水平显著降低,HDL-C明显提高,且观察组血压、血脂及BNP水平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参松养心胶囊和美托洛尔联合治疗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压、血脂及BNP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医学论文中有关实验动物描述的要求

    作者:

    在医学论文的描述中,凡涉及到实验动物者,在描述中应符合以下要求:(1)品种、品系描述清楚;(2)强调来源交待;(3)遗传背景;(4)微生物学质量;(5)明确体质量;(6)明确等级;(7)明确饲养环境和实验环境;(8)明确性别;(9)有无质量合格证;(10)有对饲养的描述(如饲料类型、营养水平、照明方式、温度要求、湿度要求);(11)所有动物数量准确;(12)详细描述动物的健康状况;(13)对动物实验的处理方式有单独清楚的交代;(14)全部有对照,部分可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

  • 《疑难病杂志》开通微信公众平台

    作者:

    我刊已开通微信公众平台并取得认证,借助该平台可以即时查询我刊简介、阅读稿约、浏览杂志全文或摘要,学习论文写作知识和技巧,并可在微社区进行互动交流。为加强作者、读者和编者之间的联系提供了更为方便快捷的手段,欢迎大家予以关注!关注方法:扫描中文目次首页的二维码,或直接搜索公众号“疑难病杂志”。

  • 撰写医学论文主体部分的要求

    作者:

    关键词:
  • 《疑难病杂志》述评栏目征稿

    作者:

    关键词: 疑难病 栏目
  • 有效数字的确定

    作者:

    有效数字是在测量中所能得到的有实际意义的数字。一个有效数字构成的数值,只有末位数字是估计数字,其他均为准确数字。有效数字与测量仪器的灵敏度有关,如天平的敏感度为0.1 mg,那么称重结果12.34 mg中,12.3 mg为准确数字,0.04 mg为估计数字,2项合在一起组成有效数字。平均值±标准差( xˉ±s )的位数,一般按标准差的1/3来确定,如:(3.61±0.42)kg,标准差的1/3为0.14,标准差波动在百克位,即小数点后第1位上,故应取到小数点后第1位,即3.6±0.4,过多的位数并无意义。但是在一系列数值并列时,小数点后的位数应一致。例如在3.61±0.42、5.86±0.73、2.34±0.15这样一组数据中,第3组数据标准差0.15的1/3为0.05,在小数点后第2位,则这组数据的有效位数均取到小数点后第2位。

疑难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