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中国矫形外科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Orthopedic Journal of China 중국교형외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 主办单位: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十八医院
  • 影响因子: 1.5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8478
  • 国内刊号: 37-1247/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24-09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社
  • 出版地区: 山东
  • 主编: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椎间盘镜减压经皮椎弓根螺钉棒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

    作者:徐峰;徐彬

    [目的]探讨后路椎间盘镜下减压、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结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微创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早期疗效及临床体会.[方法] 2012年9月~2015年9月,采用上述技术治疗单一椎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32例,其中男21例,女11例.分别评估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1年伤椎前缘高度、脊柱后凸角(cobb,s角)、椎管正中矢状径、VAS评分及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切口均甲级愈合,术中未出现硬膜囊撕破情况;随访12~34个月,平均18.5个月;术后3个月及1年的伤椎前缘高度、脊柱后凸Cobb角、椎管正中矢状径、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3个月与1年的各项指标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16例伴有神经症状,术后1年时15例完全恢复,1例Frankel分级由C级恢复到D级.术后骨折均得以较好复位,未见内固断裂、松脱及矫形丢失等并发症.[结论]后路椎间盘镜下减压、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结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能对中央椎管及神经根进行有效的减压,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且能使骨折获得满意的复位,重建脊椎三柱的稳定性,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一种安全、可行、有效的手术方式.

  • 半髋置换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

    作者:冯暘;陈斌;张焱;骆宇春;王诗波

    [目的]比较骨水泥型半髋关节置换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 2016年3月收治于解放军101医院骨科的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选取符合本次研究病例共52例,Evans-Jensen分型所有患者均为Ⅲ型及Ⅳ型,其中骨水泥型半髋关节置换28例(置换组),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24例(固定组),采用Harris评分作为评估髋关节功能的主要依据.[结果]置换组术后恢复独立负重和恢复至伤前活动水平的平均时间分别为(9.82±0.21)d和(35.76±0.87)d,而固定组相应平均时间为(57.43±1.10)d和(74.26±1.33)d,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换组并发症7例,固定组15例,其中褥疮、肺炎、伤口感染、尿路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置换组少于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平均随访18个月,3个月时Harris评分置换组为(77.82±1.18)分,固定组为(66.62±2.52)分;12个月时为(80.46±1.66)分和(68.83±1.42)分,24个月时为(85.89±1.76)分和(72.86±1.24)分,置换组较固定组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骨水泥型半髋关节置换治疗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可靠,术后并发症少.

  • 跟骨骨折术后引流量增多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肖银龙;张岩;张子韬;邱旭升;陈一心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术后引流量增多的危险因素,为预防跟骨骨折术后切口并发症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1月~2016年8月手术治疗的59例跟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男48例,女11例.年龄18~70岁,平均(46.50±13.11)岁.记录术后引流量,并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59例患者纳入本研究,术后引流量平均(433.70±242.90) (40~1 020) ml,将术后引流量≥中位数定义为引流量增加,共有31例患者术后引流量增加.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身体质量指数BMI (body mass index,P<0.05)、吸烟史(P<0.05)、ASA评级(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P<0.05)是跟骨骨折术后引流量增加的危险因素.[结论]跟骨骨折术后引流量与BMI、吸烟史以及ASA分级相关,对肥胖、吸烟或ASA高分级的患者应提高警惕,需积极采取措施降低术后切口并发症的风险.

  • 跗外侧皮瓣与邻指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比较

    作者:冯铁成;黄永辉;刘方刚;陈步俊;范爱民

    [目的]比较吻合神经的跗外侧皮瓣与邻指皮瓣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2010年10月~2013年10月本院收治的54例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行修复手术的患者,其中行吻合神经的跗外侧皮瓣26例,邻指皮瓣28例,对比两组皮瓣的外形评分、感觉评级、TAM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随访10~18个月,失访4例.感觉评级,跗外侧皮瓣组:20例S3+,4例S3;邻指皮瓣组:皮瓣指4例S3+,22例S3 (P<0.05).外形评分,跗外侧皮瓣组:8.1~10分21例,6.1~8分3例;邻指皮瓣组:皮瓣指8.1~10分23例,6.1~8分3例(P>0.05).TAM评分,跗外侧皮瓣组:优22例,良2例;邻指皮瓣组:皮瓣指优24例,良2例(P>0.05).[结论]吻合神经的跗外侧皮瓣较邻指皮瓣具有较优的感觉优势.

  • 氨甲环酸不同给药途径对膝关节置换失血量的影响

    作者:宝音;王嘎日迪;李晓东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不同给药途径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失血量的影响.[方法] 120例拟行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A、B、C、D四组,每组30例.A组在缝合关节囊后经引流管向关节腔内灌注溶于50ml生理盐水的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1 g;B组术前0.5 h静滴TXA 20 mg/kg+100 ml生理盐水;C组关闭关节囊前关节周围软组织注射TXA 1 g+100 ml生理盐水;D组在缝合关节囊后向关节腔内灌注50 ml生理盐水.记录围手术期失血量、输血量、输血率、术后血红蛋白浓度和术后3h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皮下瘀斑、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膝周径变化率等指标.[结果]A、B、C三组和D组两两比较,围手术期失血量、输血量和输血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三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血红蛋白浓度A、B、C三组明显高于D组(P<0.05),A、B、C三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术后3h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三组皮下瘀斑率和患膝周径变化率低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未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梗塞、心肌梗塞、脑梗塞等血栓相关事件发生.[结论]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TXA能明显减少围手术期失血量,降低输血率和输血量,尤其是关节腔内灌注TXA既可以减少失血又可以避免静脉给药可能带来的并发症.

  • 自体腘绳肌腱与LARS人工韧带重建前交叉韧带临床疗效的荟萃分析

    作者:王韵廷;葛茶娜;黎飞猛;许长鹏;齐勇;林周胜;孙鸿涛

    [目的]基于国内现有临床证据比较自体腘绳肌腱与LARS人工韧带在关节镜下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维普期刊网,检索时间截至到2016年8月.应用5.3版RevMan软件和Stata1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主要评价指标为术后随访12个月以上Lysholm评分;次要评价指标包括主观IKDC评分,Tegner活动评分以及并发症.[结果]分析结果显示在术后随访12个月以上Lysholm评分和主观IKDC评分方面,LARS人工韧带组均要优于自体腘绳肌腱组;Tegner活动评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种治疗方法均未见明显并发症.[结论]本分析结果表明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早中期,LARS人工韧带组在膝关节症状、功能和稳定性方面明显优于自体腘绳肌腱组.

  • 快速康复外科在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关节镜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李健;石辉;徐闯;刘明廷;杜长岭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TS)理念在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关节镜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方法]收集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2015年12月~2016年06月临床确诊为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快速康复外科治疗组和传统治疗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VAS疼痛评分、膝关节活动度恢复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踝泵功能锻炼时间、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患者满意度的差异.[结果]快速康复外科治疗组术后6 h VAS评分与传统治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快速康复外科治疗组术后12、24及48 h VAS评分均优于传统治疗组(P<0.05);术后膝关节活动度(ROM)的恢复快速康复外科治疗组明显优于传统治疗组(P<0.05);术后首次下床活动及术后首次踝泵功能锻炼时间快速康复外科治疗组明显早于传统治疗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日及住院费用快速康复外科治疗组明显低于传统治疗组(P<0.05);患者满意度方面快速外科治疗组明显优于传统治疗组(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方案的应用可有效促进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的术后康复,减少手术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安全有效.

  • 单束与双束异体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

    作者:张凤军;王晓峰;巴昭臣;孔庆国;郝彬

    [目的]比较同种异体单束八股腘绳肌腱与四股双束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0年~2011年对64例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采用同种异体腘绳肌腱行重建术,其中33例采用单束八股移植物技术(单束组),31例采取双束四股移植腱技术(双束组).应用KT1000关节测量仪、Lachman试验、轴移试验评估关节稳定性,按IKDC膝关节功能评分表、Lysholm评分表评估关节功能.[结果]术后5年单束组有2例(6.06%)失败,双束组有1例(3.23%)失败,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24).单束组KT1000测量值为(1.41±1.21)mm,双束组为(1.40±1.12) 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04).Lachman、轴移试验两组均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的IKDC评分分别为分别为(91.12±4.12)分和(91.83±4.64)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71).Lysholm评分分别为(92.03±4.32)分和(91.81±4.91)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4).[结论]经过5年的随访,异体双束四股腘绳分别为肌腱与单束八股腘绳肌腱在术后成功率、稳定性以及关节功能方面表现都很优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三维图像导航与C型臂X线机透视下经皮螺钉内固定治疗骶髂关节复合体损伤的比较研究

    作者:王小阵;汪国栋;孟乘飞;王锋;刘曦明;蔡贤华

    [目的]比较三维图像导航与C型臂X线机透视下经皮置入骶髂关节螺钉治疗骶髂关节复合体损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 2016年5月采用经皮螺钉内固定治疗的47例骶髂关节复合体损伤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辅助置钉的方式不同分为导航组(30例)和透视组(17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术中置入每枚螺钉X线暴露时间、置入时间、螺钉的长度、脱位或骨折复位满意程度、损伤愈合时间及术后功能优良率.[结果] 47例患者共置入55枚螺钉,导航组与透视组平均X线暴露时间、每枚螺钉平均置入时间及置入螺钉的长度,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复查X线片,根据Matta评分标准评定,两组患者复位满意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6个月根据Majeed疗效评定标准进行功能评估,两组功能恢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图像导航下置钉具有精确、安全等特点,与C型臂X线机透视相比,减少了透视时间,提高了置钉优良率,是治疗骶髂关节复合体损伤的一种有效方法.

  • 儿童桡骨颈骨折两种内固定方法的疗效比较

    作者:张天久;杨小红;俞松;吕欣

    [目的]比较采用弹性髓内钉固定术与克氏针固定术治疗O'BrienⅡ、Ⅲ型儿童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2012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35例O'BrienⅡ、Ⅲ型儿童桡骨颈骨折患儿的临床资料,男22例,女13例,年龄6.8~16岁,平均11.6岁,均为闭合性损伤,术前均无桡神经损伤和肘部其他骨折脱位表现.根据不同的内固定方法将患儿分成弹性髓内钉固定组16例和克氏针固定组19例,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程以及骨折分型等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术后早期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桡骨头骨骺早闭、骨折复位效果及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术后各出现桡神经麻痹1例,3个月内自然完全恢复.术后均为无切口感染、针尾或钉尾刺激等并发症.随访6~20个月,平均11.5个月,术后3个月骨折均骨性愈合.根据Metaizeau骨折复位评定标准,克氏针固定组骨折复位优良率(73.68%)和弹性髓内钉固定组骨折复位优良率(81.25%)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Metaizeau肘关节功能评定标准,弹性髓内钉固定组肘关节功能优良率(93.75%)高于克氏针固定组(63.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BrienⅡ、Ⅲ型儿童桡骨颈骨折手术时使用弹性髓内钉固定或克氏针固定均可达到满意的骨折复位与愈合.使用弹性髓内钉固定有利于肘关节早期功能锻炼,且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较好.

  • 两种微创内固定治疗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比较

    作者:刘康;佟大可;章浩;王光超;丁晨;刘培钊;秦升;纪方

    [目的]分析使用微创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与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治疗稳定型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对比.[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2015年1月长海医院收治的稳定型转子间骨折患者110例,男38例,女72例,年龄53~76岁,平均63.4岁,分为两组,分别使用微创DHS和PFNA治疗.观察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髋部Harris评分、手术失败率、术后疼痛评分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在术后1、3、6、12、18、24个月进行随访,按影像学评定指标及临床疗效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10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24个月,平均随访18.8个月.微创DHS和PFNA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DHS组在切口长度、术中术后出血量、术后疼痛评分、肢体功能恢复优良率方面优于PFN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DHS和PFNA内固定均是稳定型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治疗方式.其中,微创DHS内固定具有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对于软组织保护好等优势,更符合术后快速康复的理念,有助于患者尽早恢复患肢功能,值得推广.

  • 手法复位配合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54例分析

    作者:杜云峰;王红星;杨小超;梁峰;赵东华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配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54例.PVP组给予PVP治疗,手法复位配合PVP组给予手法复位配合PVP治疗.治疗前后,观察两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以及残疾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椎体前缘高度、伤椎Cobb角、骨水泥渗漏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VAS、ODI评分显著降低(P<0.05),手法复位配合PVP组VAS、ODI评分分别为(2.40±0.90)、(23.60±3.70)显著低于PVP组的(3.10±0.60)、(29.80±2.90) (P<0.05);治疗后,两组椎体前缘高度均明显升高(P<0.05),手法复位配合PVP组椎体前缘高度为(28.10±1.30) mm显著高于PVP组的(23.40±2.00) mm (P<0.05);治疗后,两组伤椎Cobb角均显著降低(P<0.05),手法复位配合PVP组伤椎Cobb角(19.20±2.80).显著低于PVP组(23.90±2.30).(P<0.05);手法复位配合PVP组骨水泥渗漏率为11.11%,低于PVP组的18.51%.[结论]手法复位配合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可有效恢复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椎体畸形,改善残疾功能障碍指数,并降低疼痛程度.

  • 纳米银在骨科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邓中博;姚玉龙;廖航;缪新新;邓见健;吴添龙;敖鹏;陈伟才;程细高

    内置入物感染是骨科手术失败发生的主要原因.为了降低感染的风险,防止置入物表面生物膜形成的研究比较广泛.目前的研究结果显示了纳米银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其在创伤置入物、肿瘤假体、骨水泥、银-羟基磷灰石涂层等中的应用展示了良好的抗菌效果.虽然纳米银在体外和体内实验中展现了良好的抗菌结果,但是其临床研究的样本仍比较少.未来的研究方向应进一步探讨纳米银的相关副作用,以确保其使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关键词: 纳米银 骨科 应用 毒性
  • 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现状

    作者:吴望晟;刘剑;朱显科;黄昌林

    肱骨近端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折,其流行病学特点趋向于骨质疏松性骨折.近年来,随着对肩关节解剖学、病理生理学和生物力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临床对于肱骨近端骨折的认识也达到了新的高度.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包括保守治疗、手术治疗.手术治疗自20世纪50年代至今,已走过了一段漫长的前进道路.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应遵循的原则是争取理想的复位,尽可能保留肱骨头的血液循环,保持骨折段的稳定,早期功能锻炼.本文将对肱骨近端骨折的国内外治疗进展进行综述,以期对肱骨近端骨折治疗策略的选择有所帮助.

  • Lnk蛋白与内皮祖细胞在骨折愈合过程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田鹏;马信龙

    Lnk蛋白是一种细胞衔接蛋白(adaptor protein),在细胞信号转导系统中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其功能涉及到造血干细胞的分化、内皮细胞激活、细胞骨架调控等.在损伤的组织中,Lnk是造血干细胞自我更新和血管修复的较强负向调节因子.Lnk蛋白与内皮祖细胞介导血管发生,且在骨折愈合过程中发挥作用,本文将总结Lnk蛋白与内皮祖细胞在骨折愈合方面研究进展.

  • 胸腰椎骨折的治疗进展

    作者:闫廷飞;孙晨曦;杨勇;贾连顺;史建刚;史国栋

    近年来,脊柱损伤特别是胸腰椎损伤的发病率明显增加,尤其是严重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神经损伤,治疗较为棘手.随着影像技术、内固定器械的发展及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在挽救神经功能和恢复脊柱稳定性与运动功能同时,胸腰椎骨折伴脊髓神经损伤的治疗出现了许多新理论和新技术.本文就胸腰椎骨折伴脊髓神经损伤的手术指征及时机、手术方案的选择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持续冷敷对踝部骨折镇痛消肿效果

    作者:李士光;孙兆云;魏淑菊;郭新银;王星;李文龙;高圣龙

    [目的]探讨持续冷敷应用于踝部骨折的临床有效性.[方法]选择本院骨科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踝部骨折住院患者66例,随机分为持续冷敷组与常规处理组.持续冷敷组在常规处理的基础上,局部持续冷敷3d,3d后给予弹力绷带固定直至皮纹症出现;常规处理组入院后抬高患肢,静脉滴注甘露醇,局部间断冷敷3d,每次20 min每天3次.入院后第1、3、7d,对患者进行疼痛评分(VAS)、白细胞计数、血沉、C-反应蛋白检测,记录皮纹症出现时间.入院后第1~7 d,测量患者踝部周径.[结果]入院后第7d持续冷敷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常规处理组[(5.60±0.54) vs (6.01±0.32),t=2.493,P<0.05];持续冷敷组白细胞计数、血沉、C-反应蛋白分别为(0.62±0.10) ×1010/L、(16.60±4.00) mm/h、(8.17±0.81) mg/L,明显低于常规处理组的(0.65±0.16) ×1010/L、(21.30±8.40) mm/h、(9.00±1.23) mg/L,(t=4.310,t=4.010,t=3.110,P<0.05);持续冷敷组的踝部肿胀幅度为(1.25±0.22) cm明显小于常规处理组的(1.80±0.17) cm,(t=4.050,P<0.05);持续冷敷组皮纹症出现时间为(6.2±1.5)d明显早于常规处理组的(8.5±2.3)d,(t=4.230,P<0.05).[结论]持续冷敷能有效缓解踝部骨折肿胀、减轻疼痛及炎症反应,缩短皮纹症出现时间.

  • 经跗骨窦小切口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疗效分析

    作者:徐浩;张晓剑;黄晟;侯清凡;孙立;吕峰;周树良;赵衍涛;王初嵘

    [目的]比较经跗骨窦小切口空心钉内固定与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骨科2013年1月~2015年3月收治的跟骨骨折患者150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小切口空心钉组和“L”形切口钢板组各75例,小切口空心钉组行经跗骨窦小切口空心钉内固定术,“L”形切口钢板组行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术.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的手术一般资料、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即刻影像学参数以及术后1年Maryfand评分情况.[结果]小切口空心钉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L”形切口钢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切口空心钉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3%,“L”形切口钢板组为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即刻Bohler角、Gissane角及跟骨中部宽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时小切口空心钉组Maryfand评分及优良率均高于“L”形切口钢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与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相比,经跗骨窦小切口空心钉术后恢复效果更佳,且具有微创、手术简便以及周围组织创伤小等优势,符合现代骨科微创治疗的理念.

  • 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股骨骨折

    作者:王晓乐;高加智;戴志刚;钟伟

    [目的]探讨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在治疗股骨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6月~2015年10月从股骨骨折的患者中选取20例,男13例,女7例;年龄17~63岁,平均39岁;全部为新鲜闭合性损伤.按照AO分型:A1型5例,A2型4例,A3型2例,C1型4例,C2型3例,C3型2例.全部应用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结果] 20例患者均获得12~34个月随访,平均18个月.术后均无血管神经损伤,其中2例患者出现针道感染,1例出现螺纹钉松动,给予及时换药及拔出感染及松动螺纹钉处理治愈.X线片示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膝关节活动度(与对侧比较):平均伸直受限5.(0.~8.),弯曲受限10.(0.~15°).末次随访,患者KSS膝关节功能评分评定疗效:优17例,占85%;良3例,占15%.[结论]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股骨骨折可有效避免采用单一固定手术方式的缺点,并结合各种固定方式的优点,操作简单,效果可靠,功能恢复好,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

  • HaraguchiⅡ型后踝骨折两种内固定方式的生物力学研究

    作者:冯晓冰;罗轶;张龙

    [目的]研究HaraguchiⅡ型后踝骨折两种内固定方式的生物力学特征,寻找佳内固定方法,为临床应用提供基础理论依据.[方法]通过20具踝关节人工骨制作HaraguchiⅡ型后踝骨折模型,分别采用后踝空心钉+内踝空心钉(A组10具)和后踝重建钢板固定+内踝空心钉(B组10具)固定,进行生物力学实验应力分析.比较各组内固定方式的优劣性.[结果]应力强度、刚度、抗扭转力学性能、接触力学等一系列生物力学性能显示:B组与A组呈显著性差异(P<0.05),B组明显优于A组,而B组强刚度和应力水平均接近于正常组.[结论] HaraguchiⅡ型后踝骨折采用后踝重建钢板具有优越的生物力学性能,比后踝空心钉内固定方式更好,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术式,对临床具有指导意义.

  • 弧形骨槽联合骨筋膜覆盖技术双束解剖重建内侧髌股韧带

    作者:刘巍;许宏涛;高伟;靳国荣;赵志光;高石军;董江涛

    [目的]探讨弧形骨槽联合髌内侧骨筋膜覆盖技术双束解剖重建内侧髌股韧带(medial patella femoral ligament,MPFL)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中短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本院2012年2月~2015年10月诊断为复发性髌骨脱位的患者25例,其中男11例,女14例,年龄13~35岁,平均20.7岁,手术以收肌结节与股骨内上髁高点连线的中点作为MPFL股骨止点并建立7 mm骨道,髌骨内缘1/3做髌骨侧止点,使用磨钻于该止点建立约2 cm的弧形骨槽以充分包埋移植物并用骨筋膜充分覆盖和固定移植物.将移植物两游离缘由髌骨侧从股内侧肌斜束与关节囊之间自股骨侧切口穿出并于骨道内口用可吸收界面螺钉固定.临床评价包括手术前后的Kujala、Lysholm和Tegner评分,影像学分析包括手术前后的髌股适合角(congruance angle,CA),髌骨倾斜角(patellar tilt angle,PTA),髌骨外移率(patellar lateral shift ratio,PLSR).[结果]术后随访时间均在12个月以上,平均(18.84±4.95)个月,未见复发、感染等相关并发症.所有患者术后Kujala、Lysholm和Tegner临床评分较术前均有显著性改善(P<0.05).所有患者影像学指标均恢复至正常范围,术前术后改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弧形骨槽联合髌内侧骨筋膜覆盖技术双束解剖重建MPFL具有切口小、复发率低等优点,中短期临床疗效满意.

中国矫形外科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